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君子气节的诗句

关于中华美德气节的诗词

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离娄上》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重 义123.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125.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127.义,志以天下为芬。

——《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孟子·尽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131.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尚 勇135.视死如归。

——《管子·小匡》136.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137.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文字·自然》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144.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好 学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154.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61.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审 势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第58章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管子·形势解》174.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句)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5.前车覆,后车诫。

——《汉书·贾谊传》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87.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贾谊《新书·审微》18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1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住传》19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19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求 新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93.日新之谓盛德。

——《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19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担心) ——《宋史·王安石列传》197.德贵日新。

——康有为《论语注》卷九198.惟进取也故日新。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200.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20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

——朱熹《朱子语类》卷八20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鹊楼》20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勤 俭204.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20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20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2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2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21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2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21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21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奉 公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217.大义灭亲。

——《左传·隐公四年》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贾谊《新书·阶级》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淮南子·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淮南子·泛论训》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29.不别亲疏,不殊贵*,一断于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230.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刘向《说苑·正理》231.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徐干《中论·赏罚》2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23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包拯《论星变》23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23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家宝·绅瑜》23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务 实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243.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244.君子强学而力行。

——杨雄《法言·修身》245.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246.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冲国传》24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24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论衡·薄葬》249.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荀悦《申鉴·俗嫌》25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2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补充:25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脚,也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梅兰竹菊都各代表什么

梅兰竹菊指:梅兰花、竹、菊花。

被为“四君子”。

品质分:傲、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号称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各有特色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中文名梅兰竹菊外文名Plum blossoms, orchids,chrysanthemum , bamboo寓意傲、幽、澹、逸应用绘画、书法、诗词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

为什么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我们先说梅。

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

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

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

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

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

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

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 再看兰花。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

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

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

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

”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

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

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

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

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

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

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

独画云乎哉

”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

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

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

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参考资料:

谁能给我写一篇2500字的菊花论文

开封菊花甲天下提起开封,自然联想到它是七朝古都.是一些具有悠夕历史文化的名城:“开封城,开封城,地下埋着数座城’;目然联想到北宋居官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兼沽奉公、优国忧民的政治改革家、妇幼皆晓的滴官包拯;自然联想到赤胆思心、英勇杀敌、世代忠良、永保大宋江山的杨门女将……可是有多少人能想到开封的菊花甲天下呢?说实在话,我也是这次赴开封参观了菊花花会才晓月的。

我10月21日夜里从北京乘车赴郑州到时是凌晨6点30分,稍事洗溉妞,省里便安排我前去开封。

因为开封币正举办万汇旧年龙年菊花花会,他们是要我亲目领略一下菊花花会的盛况

对于菊花,我很熟悉,也很喜爱。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并与梅、兰、竹一起被称为“四君子”。

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咤紫嫣红的色彩,清隽高雅的幽香,备受世人赞赏。

尤其是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寒风欺凌的气节,每每为古今文人学士所教烦,也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爱。

从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堕霭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毛泽乐主席的《采桑子·重阳》“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诗句,都给予菊花很高的评价。

陶渊明曾经把绷和松放在一起歇顺:'芳菊开林樱,胃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有霜下杰’赞颂菊花高洁而不随波趣流。

苏月曾经把菊花比拟为君子豪杰:‘骚人足奇思,香草比君子,况此藉下杰清芬绝兰菌o’陆游曾经以菊言志;“菊得屑乃荣,性与凡草殊,我病得箱健,每却稚子扶,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

.赞美菊花那种岁晚弥芬芳.的崇高精神。

菊花那种傲霜之姿,凌秋之势,多么令人尊敬

难怪它在人们心目中占着那样不凡的位置。

开封距怒州只有70公里,又是高速公路,没容我思考多久,车子便进入了开封市区。

然后便直奔花会主展区龙亭公园。

在那里迎候的是园林处的负责同志,他首先介绍说本届菊会的主题是“自然、和诸.共处、发展’,台年的菊会配点高、水平高、规模大、效果好.是跨世纪的省级节日盛会。

全市专业和社会养菊近们万盆。

各旅游景点、公园、商店、宾馆、饭店、厂场、车站.机关、学校、大街干线和入市口、转盘都摆放菊花设置景点,达到入市花黄、满城菊香的效果。

掇着他又介绍了龙亭公园菊会主展区的概况。

展线从午门(南大门)至公园北大门,全长900余米.共设置景点16个,景区8个展垒2个,摆放菊花g万余盆,陪衬花卉2万盆。

为增加菊会.喜庆、热烈,气氛。

在展线上悬挂灯笼、风车、彩成.并在潘、杨二湖内各设置大型组合吸灵o B个景区分别为’千禧盛事,、.五彩玉带,、.汴菊秋艳.、.菊渊雅韵.、’精品荟萃.、“群英竞,辉”、“飞瀑流彩”、“碧水流美”。

景区和景点,皆是菊会利用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构成立体自然菊香四溢,又各有特色。

山林画卷,意境深邃,耐人寻味。

在“菊渊雅韵”景只见“千禧盛事”景区,由“金龙迎宾”和“九龙区的朝门左右长廊,西侧利用菊花和其它园林植闹菊”两个景点组成。

“金龙迎宾”位于午门外广场物,与自然景石和梅花鹿,形成“菊醉鹿鸣”的自然、中心,以长8米,宽6米,中心直径为2.6米,美工和谐的优美景观。

东侧草坪内用竹子和菊花组合,制作的圆形菊会会标为主体,四周摆放菊花围成底竹子布置成竹林,上面吊装花篮,有较强层次感,构座。

南侧是五色草制作的“中国开封菊会”六个大成“菊香吐蕊”的艺术效果。

照壁以南,西侧以艺菊字,鲜艳夺目。

在会标西侧是一个手执鲜花高4.5花篮为主体,配以螃蟹和菊花形成“菊黄蟹肥”的意米的卡通龙,寓意龙年菊会笑迎四海宾朋。

“九龙境。

东侧同样以艺菊花篮为主体,配以五谷、水果闹菊”位于午门内广场,其长巧米,宽5米,由菊花培育制作的九条形态各异的艺菊龙,镶嵌在金壁辉煌的壁上,活灵活现,四周以菊花和花卉作陪衬,充分展示了开封精湛的艺菊水平。

在菊会,以各色菊花组成的造型艺术,十分喜人。

“五彩玉带”景区,午门内广场至玉带桥:玉带桥以南干道以白色菊花为主,两侧由菊花长龙和花球组成腾龙戏珠图案。

桥体中心坡面,用菊花和陪衬花卉组成龙凤变异图形。

玉带桥至离呼:干道两侧摆放玻璃钢花钵,花坛内树上垂吊小悬崖菊,菊花以黄色为主,结合其他花卉,构成多层次的立体画面,rem呼前设置用菊花培育的“孔雀开屏造型”,形成热烈、欢庆的气氛。

在大殿南面,左右两边用菊花绑扎成造型优美的孔雀,孔雀尾巴由三色菊花布置成美丽的花带,与龙亭大殿形成“龙凤呈祥”的意境。

“熊猫戏菊”景点,三只制作精细、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在菊花丛中嬉戏,形成欢快和谐的景观。

菊会通过地形改造,利用菊花和园林植物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幅幅优美的自然山林景观。

其中传统造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

“沐菊秋艳”景点,东西长26米,南北宽16米,主体高5米。

中心为南北中轴线,西侧采用土石结合构成主峰,其上设置塔菊、悬崖菊、盆景菊和陪衬花卉。

山上有小路和三层叠水,自然流入水池中,池中是形态各异的仙鹤,水池四周点缀自然山石。

池的东侧是三条弧形花带,花带东侧为自然起伏的山体,山上布置大立菊与主峰遥相呼应,山体、水池的前面为绿草地,整个景点形成“塔林群秀鸟莺鸣,菊香四溢蝶纷飞”的意境,充分反映本届菊会“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的主题。

“金菊秋韵”景点位于“沐菊秋艳”主景点西侧,在现有水池西侧采用现代装饰材料形成一个白色棚栏式屏风,其上悬挂一组大型组花,道路以南摆放造型优美的小立菊,形成“金菊秋韵”景观。

菊会利用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构成立体自然山林画卷,意境深邃耐人寻味。

西侧以艺术花篮为主体,配以螃蟹和菊花,充分展示了“金秋硕果”的丰收景象。

照壁以北,东、西两侧各设置一大型山石盆景“锦绣山河”和树桩盆景“人与自然”,在方寸之间展示了我国优美的自然风光。

该景区以盆景菊布展为主,经过艺术加工,表示出大自然优美的景观,向人们展示开封菊艺的造景水平。

“飞瀑流彩”景点又以水池、山石框景为主体,山石上摆放悬崖菊,四周是菊花和陪衬花卉与山间的瀑布构成飞瀑流彩的美丽景观。

在开封园林处同志引导下,参观了菊会各景区。

他是边走边介绍,我是边听边记录,又要拍照,又要观看,加上前来观展的人流穿动,使得我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那金黄的、纯白的、艳红的、淡紫的、黛绿的灼灼秋菊,小如繁星,大似铜盘,五光十色,灿若云霞。

那浑圆的、垂散的、扁平的种种花型,似龙爪金鳞,如流海飘带。

那直立的、倒悬的、内卷的、外翻的各式各样争丽斗俏的姿态,更使人心醉神往、眼花缭乱。

那含苞待放的,含情半放的,心花怒放的,无不神采奕奕,脉脉传情,撩人心扉。

其中由开封绿化队精心养植的一棵双色大立菊更是令人神魂颠倒。

它紫、黄两色,外黄内紫,直经达5米,开了4188朵花,是一大奇迹,我看它算得上“菊花之王”了。

在菊会,还有“精品荟萃”景区和“群英竞辉”景区。

“精品荟萃”景区,由参赛评比菊花精品和菊星展品组成,既是开封菊花精湛技艺的集中表现区域,又是菊会布展中的一个亮点。

“群英竞辉”景区,布展社会各单位戴个人参赛菊花,展示了开封市社会养菊的水平。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历代传下来的珍贵品种,还可以看到花工们精心倍育出来的新品种。

那“层林尽染”,花黄色鲜,层层迭迭,像菊色染遍山林;那“黄山云雾”,花瓣此起彼伏,枝盛叶茂,恰似满山花雾缭绕;那“葵花向阳”,喷芬吐芳,枝壮叶尖犹如朵朵葵花向太阳;那.金玛唱晓’,花毖相抱云朵飘飘,宛如旭日东升彩霞万道:}叶桃李争春.,枝翠叶嫩,花瓣缤纷,真像无限裂傅,争叩着春天的大门;那’秋光细烂.,花红似火,其大如盘,好以在专门告诉游人:秋风吹落叶,唯菊受娇艳一望着眼前的菊花世界,花色花香直扑衡怀。

这风韵高雅、秀美多姿的菊花,为古城增添了多少诗清画篇啊

名城必有名花。

升到的菊花,历史悠乒。

远在唐代,就有相当的发展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对开到菊花就有这样的记述和描绘: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到了北宋时期就盛极一时,驰名遐迩了。

每逢否阳佳朽不仅民问有花市员菊,而且宫廷内也争插菊花技.挂鹅花灯,开编花会.饮孺花酒到了明清时代.开封养菊之风更盛。

在禹王台公园笼隆御碑中,至今还可看到柳阶悟青落.指花菊白堆.的诗句。

开封的菊花品种繁多。

现今,开封的菊花远非居宋明清时期十几种、几十种所能比拟的。

菊花品种已有l侧刃多个,它们既有传统的名菊也有新引进的国内外优良吕种菊花的栽涪方法和栽倍形式也多种多样。

开封养植菊花有广泛的群众性。

开封人民有着酪爱菊花的传统习佃,以养菊、赏菊为乐事。

每当金毛二十月.开封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街道、院落到处都盛开着菊花.把整个开封城装扮成了花团锦簇的菊花世界。

为此,l蛇3年开封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会议作出决定,命名菊花为开封市的考市花’.并规定每年io月u日至”月u日为.菊花花会.会期。

开封人民养菊花和菊会展览极富创新性.他们既注篇纵演继承,又注重横向借鉴。

引进国内外的优良民种.侣植新显种。

防着每年菊会的成劝举办菊会的规援越宋}8大,参展品种越来晚多,景点设计制作越来越有新意.昭来越精细。

今年菊会主会场的景点i#}i十方案就是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社会各界及园林系统的技术人员蹄跃参加共征集景点方案砧个。

经市政府、公有事llw领导和园林专家们的反复论证.好中迭优.层层筛选,从中精选了场件窝麓深刻、艺术性咨的作品为主会场景方案,达到了.回归自然、荣番满园.的空前水平和效果。

开1创菊花名冠全球。

开1币节在成功举办每届菊会的同时,还1只极地参加全国举办的菊花品种展览.少认而大大捉进了他们养菊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了在全国的知名度。

据介绍.1993年,开封币精选m盆菊花赴成都参加有46个城市参展的第五届中国菜花品种展览.获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6枚,荣获金牌第一、奖牌第一、总分第一,一举轰动营饥。

1998年.开封市参加了I月份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六庄全国菊花品种展览,经过激烈的角逐,在44个城市、14个团体中脱须而出,获金16牌枚、恨牌10枚、板牌4枚,荣获盈牌第一、奖牌第一、总分第一的好成绩e在昆明举办的,99世界氏艺博览会,世界级的菊花专项比贾有中国、日本等国军参员。

我国参赛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厂东、河北等21J卜首、市、自治区。

评比项目有大立菊、语菊、场型菊、盆景菊、息崖菊、尉午菊、案头菊、小冬荣、新品种菊和无土栽培菊10大项共u个品种。

开封市精选lol件菊花作品,派专机送往昆明,代表河南省参加竞员。

由于开封市栽倍菊花技艺高韶,参赛品种多,菊花长势好,花朵硕大色泽纯正.枝肥叶茂而艳压群芳一举夺魁夺得最高奖3个大奖中的2个金奖I1个、银奖8个、桐奖2个共获奖23个,荣获大奖总数第一、金奖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的好成袅,即揭了.开封菊花甲天下.的盛誉。

参观菊展之后.觉得直是名副其实。

梅兰竹菊的竹子谁画的

兰代的赵孟坚 现代的杨瑞芬 菊:温泽辉 梅:王 齐白石 竹子的你知道啦国画四是我国国画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作品的总称,象征了君子清高的品德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品德 梅,傲雪清高者也;兰,孤芳幽沁者也;竹,操节高洁者也;菊,隐逸傲霜者也。

国人赞四君子--梅兰竹菊由来已久。

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远、风骨逸致、荡污涤垢、亮节不阿;使人襟阔、风逸、格高、趣雅,深博国人千秋爱戴、普天共识。

国画四君子 要欣赏中国绘画,对中国画中有名的“四君子”是不可不进行了解和研究的。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我们先说梅。

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

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

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

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

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

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

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 再看兰花。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

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

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

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

”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

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

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

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

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

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

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

独画云乎哉

”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

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

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

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君子气节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