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水调歌头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谁能给我一些古诗和作文的练习题啊 谢谢 我在这等 请快点 最好把你考的古诗问题给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现作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里话的句子是(2)显示与好心有灵犀的喜悦的句子是(3)描写月色的句子是(4)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5)与《小石潭记》中以鱼写水,侧面烘托,凸现了所写之物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藻荇交横”比喻的是什么

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5、对于月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文章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7、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如何理解句中“闲人”一词的含义工

8、文章结尾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出的胸襟,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所表达,请你写出能表达此意的诗句,并标出处。

10、作者出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亦未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寥无聊的心境,悄悄地走进门来与他作伴。

3、高度地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4、“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摇曳的竹柏影子,给人感觉是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5、庭中上下一片皎洁,透明,正像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怀。

作者处在其中摆脱了被贬谪的沉重,忘记了人世的得失,进入了一个透明清澈的世界。

6、时时有月,处处有竹柏,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此闲适之情来欣赏,暗示世人热衷于名利,为世俗所累。

只有我们两个清闲无事之人有此雅兴,既有偷得闲情来消遣的窃喜,也透露出作者因贬职而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7、“闲人”本指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因是闲人而可赏月,又表达了作者的自慰。

8、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悠闲的自慰等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不可去掉。

怀民与作者同被贬到黄州,“亦”表现了二人同样的境遇。

否则就不会有下文二人共同的感受与情趣。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答案:(1)愉快的样子,高兴的样子 (2)交互错杂 (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2.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选D。

A项停顿应在“遂”后;B项“步”后无停顿;C项停顿应在“人”后。

4.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________,本文三段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澄澈透明 记叙 描写 抒情阅读全文,回答5~8题。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乐者 (思念)B.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 (睡觉)D.盖竹柏影也 (表推测)【解析】选A。

“念”的意思是“想”。

6.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境界。

答案:庭下……竹柏影也 空灵澄澈、宛似仙境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念无与乐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解题思路如下:答案:(1)(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2)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8.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近于流放的境况下所写。

请你认真品读,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要联系当时的背景、作者的处境作答。

应抓住题目提示和文章中的“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来谈。

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颇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延伸提能力】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3)明年春,水落 ______________(4)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______________答案:(1)一同,共同 (2)只 (3)第二年 (4)早晨10.翻译下列句子。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中水藻、荇菜交互错杂,原来这些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遇到)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瞬息万变。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及“怀民亦未寝”两句,体现了作者在贬官黄州期间朋友甚少,惟张怀民与自己心境相同,可以同乐。

B.【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作者以丰富的想像,虚写夏夜月光,于平常事物中味常人不能味之情趣。

C.【乙】文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D.从【乙】文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解析】选C。

【乙】文主要交待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未具体描写其特点。

12.你如何理解【甲】文中“闲人”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有闲情雅趣的人(表现了作者醉心自然之趣,自我排遣的旷达情怀);②怀才不用的人(仕途失意的落寞)。

三:1.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是: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

点睛之笔是:闲人。

2.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请给本文划分结构并写出层意。

[答]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景物描写‖抒情。

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

二层:描写月光清澈。

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答](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

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答]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

四: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6—10题(15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⑴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⑵何( )夜无月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积水空明A B C D 通俗易懂 行万里路 私心杂念 深明大义8、翻译句子(4分)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4分)句子: 景物特点: 10、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2分)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参考答案6、于是 找 哪(什么)7、 B8、怀民也还没睡,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9、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特点:月色空灵皎洁(空明澄澈等)10、B[赏析] 苏轼是有宋一代文学大家,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其中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更是在文学史上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他的游记中,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常常是结合得水乳交融。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是苏轼的著名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

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第二层写景。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

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气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

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

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中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关键点有二。

其一,初步领略苏轼的人生观。

俗话说:“知人论世”,读文章又何尝不是

只有大致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背景,才更能深入地去把握他的作品。

苏轼的人生观,正如前所言。

其二,写文章贵在精炼。

这不是说要盲目地删减字数,而是要注重文字的内涵。

福楼拜说过,写文章时,能恰当表现一种意思的只有一个词,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把那个词找出来。

我们看苏轼的文章,都是以“辞达”为准则,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很少有芜词累句。

这些都是同学们应当加以学习的。

《记承天寺夜游》的阅读答案

[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二日夜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 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

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生的感触。

[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 念无与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

(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狼》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欲:解衣欲睡。

(将要) 欲穷其林。

(想 《桃花源记》[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月色入户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词类活用]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状语后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的人罢了。

(定语后置)[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省略主语)[特殊句子]主旨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现作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里话的句子是(2)显示与好心有灵犀的喜悦的句子是(3)描写月色的句子是(4)文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5)与《小石潭记》中以鱼写水,侧面烘托,凸现了所写之物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2、“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藻荇交横”比喻的是什么

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5、对于月色的描写,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文章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7、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如何理解句中“闲人”一词的含义工

8、文章结尾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出的胸襟,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所表达,请你写出能表达此意的诗句,并标出处。

10、作者出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中考]1、本文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

2、翻译句子,注意加线词。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待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二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三句描写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四句流露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参考答案]1、(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亦未寑(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寥无聊的心境,悄悄地走进门来与他作伴。

3、高度地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4、“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摇曳的竹柏影子,给人感觉是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5、庭中上下一片皎洁,透明,正像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怀。

作者处在其中摆脱了被贬谪的沉重,忘记了人世的得失,进入了一个透明清澈的世界。

6、时时有月,处处有竹柏,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此闲适之情来欣赏,暗示世人热衷于名利,为世俗所累。

只有我们两个清闲无事之人有此雅兴,既有偷得闲情来消遣的窃喜,也透露出作者因贬职而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7、“闲人”本指闲情雅致的人。

作者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因是闲人而可赏月,又表达了作者的自慰。

8、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悠闲的自慰等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不可去掉。

怀民与作者同被贬到黄州,“亦”表现了二人同样的境遇。

否则就不会有下文二人共同的感受与情趣。

[链接中考]1、北宋苏轼2、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3、B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版〕文言文训练试题《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的什么写法

好处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

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

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 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 我的赏析: 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 《小石潭记》答案;1.(1)鱼的影子。

(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略5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6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

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7因为作者参加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9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木环抱,环境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0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

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

11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郦道元侧重为《水经》作注,客观上体现山水的特点;柳宗元被贬,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2.从文中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请说明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6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本文就是写于此时。

《记承天寺夜游》 1.①考虑 ②只是 ③睡觉 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

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5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6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C.①如倩女之靧面 ②髻鬟之始掠也B.①脱笼之鹄 ②曝沙之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 ②写人之美: ③写物之美: ④写情之美: 《满井游记》答案1.D 2.D 3.①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 ②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课文的写景之美:写了春水之美:写了春山之美:写了春柳之美.还写了麦苗之美。

写人之美: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如“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课文的写物之美: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

课文的写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

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B.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3.《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4.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5.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8.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11“缺乏苦难,人生将剥夺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你怎样看待苦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B 2.D3儒家4.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增加”或“增”。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6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7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8.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9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10.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11①苦难激发我们生活创造的热情,教会我们坚韧。

②苦难使我们意识到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③苦难充实了肯定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④苦难使我们精神到达更高的境界,享受精神世界的快乐,在这苦难中能获得自由。

《曹刿论战》(A)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徧( )③牺牲玉帛( )④虽不能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曹刿论战》(B)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③小惠未徧 ④小大之狱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

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我的理解: 5.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曹刿论战(C)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 《曹刿论战》(A),答案:1.①鄙陋。

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

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④明察,弄清楚。

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曹刿论战》(B)1.①参与;②目光短浅;③通“遍”,遍及;④案件。

2. ①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 ①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②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言之成理即可)曹刿论战(C)1.①同“遍”,遍及(普遍) ②为人所信服(信服) ③案件 ④击鼓 ⑤原因(缘故) ⑥倒下 2.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

初中课内古诗重点语句

七年册古代诗词曲1、《观沧中的千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描写静态景物的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描写动态景物的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观沧海》中虚写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想像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写出《观沧海》中实写景物的任意两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旧更替、时光流逝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9、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0、《钱塘湖春行》中动物争春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1、《钱塘湖春行》中对仗工整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2、《钱塘湖春行》中点明中心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钱塘湖春行》中的颈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西江月》中表现丰收景象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6、《西江月》中描写作者雨中喜悦心情的诗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7、《天净沙·秋思》中的中心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龟虽寿》中的千古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0、“生命是有限的”,《龟虽寿》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或者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21、《龟虽寿》中谈及养生之道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22、《过故人庄》中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农家劳动生活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主人热情好客的诗句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写“我”恋恋不舍的诗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朋友担心之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4、《夜雨寄北》中写今日离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5、《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6、《夜雨寄北》中虚写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来,人们便把“巴山夜雨”当作离情的代名词。

27、《泊秦淮》中叙事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议论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用了典故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含有弦外之音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8、《浣溪沙》中的千古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仗工稳、情致缠绵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9、《观书有感》中描写景物的诗句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0、《观书有感》中富含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31、《观书有感》中的名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曲1、《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思念之情(或点明中心)的诗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春夜洛城闻笛》中表现思亲思乡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滁州西涧》中“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0、《江南逢李龟年》中写过去之盛,为下文作铺垫的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1、《江南逢李龟年》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3、《约客》中写到客人失约,主人寂寞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4、在盛赞唐诗的中国,清代史学家赵翼却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鼓励人们大胆创新,求新求变。

15、《论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古代诗词曲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望岳》中极写泰山神奇秀丽风光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的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春望》中的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归园田居》(其三)中描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抒发作者感慨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渡荆门送别》中的千古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3、《渡荆门送别》中表现作者奇特想像的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4、《渡荆门送别》中表现诗人留恋之情的诗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16、《游山西村》中的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8、《游山西村》中表现诗人悠闲情趣的诗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9、《长歌行》中的千古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2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极写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表达欲为官却无人引荐之意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典故来表达为官之愿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2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7、《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8、《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9、《黄鹤楼》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0、《黄鹤楼》中的中心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1、《送友人》一诗中点明送别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32、《送友人》中离别之情与眼前景色完美结合的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4、《秋词》一诗中的议论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5、《秋词》中抒发豪迈之情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6、《十<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虚写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八年级下册古代诗词曲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经据典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4、《赤壁》中的假设句(或者假想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36、《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7、《过零丁洋》中把国家命运与个人身世融合在一起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8、《过零丁洋》中采用一语双关的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9、《水调歌头》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0、《水调歌头》中表现诗人豁达心境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中心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2、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3、《饮酒》中表现诗人身居闹市,不为所扰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表 明诗人不为所扰原因的诗句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44、《饮酒》中的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5、《饮酒》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46、《行路难》(其一)中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7、《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心情茫然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8、《行路难》(其一)中以景衬托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9、《行路难》(其一)中用了典故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或者:希望重新得到重用的句子)5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5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侧面描写寒冷至极的诗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或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直接描写寒冷至极的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万分失落、心情惆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6、《己亥杂诗》中的千古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5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5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豪迈之情的诗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2、《登幽州台歌》中表现诗人极度悲伤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千古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4、《送元二使安西》中点明送别地点、渲染了离别气氛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5、《送元二使安西》被后人谱曲一再传唱,人称“阳关三叠”。

66、《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点名送别之意的诗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67、《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了典故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68、《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豪情飞扬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69、《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千古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70、《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诗人挥洒出世的幽愤情怀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千古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大赞早春景色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3、《无题》中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4、《无题》中表现诗人爱情坚贞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6、《无题》中感叹时光易逝、相会无期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8、《相见欢》中的写景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或者: 为下文抒情作铺垫的诗句)79、《相见欢》中千古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0、《登飞来峰》中的千古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九年级上册古代诗词曲1、《望江南》一词作者是温庭筠,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此诗中的绝妙写景句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恰到好处地衬托了诗中人物孤独失望之情。

此诗之中心句为肠断白苹洲。

此诗中极写(采用夸张)等候之苦等候之久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渔家傲》中写思家报国之情的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了典故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报国之情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7、《武陵春》中的千古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千古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3、《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风亮节、高洁坚贞的句子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4、《卜算子·咏梅》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相近的句子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16、《醉花阴》中千古绝唱的句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7、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18、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9、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20、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21、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描写官家搜刮民 脂民膏的诗句)。

九年级下册古代诗词曲1、《关雎》中的千古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写出《关雎》中的成语两个: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3、《从军行》中的千古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6、《月下独酌》中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月下独酌》中写诗人与月共歌舞的诗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8、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9、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0、《登楼》中委婉批评朝廷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2、《望月有感》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3、《望月有感》中比喻诗人异乡漂泊的诗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14、《望月有感》中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诗句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1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6、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7、《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誓死尽忠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8、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19、《别云间》中表明诗人深恋故乡的诗句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20、《别云间》中写诗人面对死亡,豪气冲天,视死如归的诗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求八年级语文上册过关检测答案

《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的什么写法

好处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

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

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 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 我的赏析: 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 《小石潭记》答案;1.(1)鱼的影子。

(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略5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6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

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7因为作者参加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9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木环抱,环境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0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

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

11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郦道元侧重为《水经》作注,客观上体现山水的特点;柳宗元被贬,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 ( ) ④水中藻荇交横 ( )2.从文中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②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请说明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6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本文就是写于此时。

《记承天寺夜游》 1.①考虑 ②只是 ③睡觉 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

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5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6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C.①如倩女之靧面 ②髻鬟之始掠也B.①脱笼之鹄 ②曝沙之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 ②写人之美: ③写物之美: ④写情之美: 《满井游记》答案1.D 2.D 3.①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 ②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课文的写景之美:写了春水之美:写了春山之美:写了春柳之美.还写了麦苗之美。

写人之美: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如“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课文的写物之美: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

课文的写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

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B.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3.《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4.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5.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8.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11“缺乏苦难,人生将剥夺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你怎样看待苦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B 2.D3儒家4.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增加”或“增”。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6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7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8.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9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10.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

11①苦难激发我们生活创造的热情,教会我们坚韧。

②苦难使我们意识到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③苦难充实了肯定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④苦难使我们精神到达更高的境界,享受精神世界的快乐,在这苦难中能获得自由。

《曹刿论战》(A)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徧( )③牺牲玉帛( )④虽不能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曹刿论战》(B)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③小惠未徧 ④小大之狱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

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我的理解: 5.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我的积累: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曹刿论战(C)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

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 《曹刿论战》(A),答案:1.①鄙陋。

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

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④明察,弄清楚。

2.A 3.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曹刿论战》(B)1.①参与;②目光短浅;③通“遍”,遍及;④案件。

2. ①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 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的表现,作者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 ①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②如: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言之成理即可)曹刿论战(C)1.①同“遍”,遍及(普遍) ②为人所信服(信服) ③案件 ④击鼓 ⑤原因(缘故) ⑥倒下 2.①请见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①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4.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5.要求内容正确、语言流畅,只答“爱国”不得分

水调歌头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