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缙云山”的诗句有哪些
有时凝思家虚无,霓幢仿佛游仙都。
——刘商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
——徐凝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
——皎然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
——元稹如何计吏穷于鸟,欲望仙都举一帆。
——皮日休禹门西面逐飘蓬,忽喜仙都得入踪。
——黄滔悯日歌(弘治丙辰,七十岁作)【作者:沈周】日既去,日复来。
来如赴,去如颓。
来是谁约
去是谁推
一来一去,彼此自禅续。
无与我事,何故使我心惊猜
似乎少年有根是汝拔,老丑无种是汝栽。
百年所算三万六千日,自我而数指作枚。
我今行年已七十,历日二万五千枚。
所该百而去七大大半,又复使我心惊呆。
虽欲不惊呆,猛见霜丝雪缕垂两腮。
何况人生不满百,疾乌捷兔又如此而相催。
我思天地灵长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然后运穷劫尽荡而为灰。
吾人亦谓参三才,胡乃其气短索不得相追陪。
准天地而言,人眇尘海之一埃。
慨岁月之玩人,同今古而一雷。
我无长绳系日住,亦无长戈挥日回。
亦不知学仙能久视,亦不知托佛能轮回。
而今而后,去之日付一杯,来之日付一杯,不忧罄其瓶,耻其罍。
春暖秋凉,山边水隈,访黄菊,寻白梅。
秋月自与吾虑净,春云自与吾怀开。
昼游之地吾蓬莱,夕息之处吾夜台。
以殇视我吾老大,以彭视我吾婴孩。
信寿夭,吾何以外。
请享此见在,不乐胡为哉
感怀诗(四十首。
有序)【作者:桑悦】仙都鼎湖峰,特立千万丈。
平原远环侍,高岭争揖让。
结庐临绝顶,四海一骋望。
至人骑元气,游戏青冥上。
¤郊坛燕集【作者:马汝骥】北极冠缨紫气分,南郊楼阁坐氤氲。
莺啼苑树琼筵合,燕蹴坛花锦瑟闻。
二月衣沾星殿雨,九天杯覆露盘云。
莫言词赋甘泉绝,欲向仙都诵赤文。
舟中寄张外史【作者:卢大雅】棹郎催踏春溪舫,阻我辞君散木亭。
江水未应春去涨,乡山偏向别时青。
烟波钓艇新冲雨,河汉仙槎旧犯星。
输与仙都吉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描写缙云烧饼的俗语
网络方言歌曲《缙云烧饼》(缙云话)我家乡的美食-缙云烧饼缙云烧饼,亦称桶饼。
制作过程:拌和面粉、搓揉、擀薄、涂油。
卷筒、摘成小段。
后以掌压扁,馅入干菜和鲜肉。
擀而成饼,后外涂薯粉糖油,最后贴在桶炉内壁,烤成红黄。
此饼既酥又糯,满口生香。
现在的定价是半肥半瘦1.5元一个,瘦肉2.0元一个。
可能有些地方还可以以一元一个买到纯肥的烧饼。
县城的胜利街,以及铁桥桥头凉亭等地的烧饼摊味道都不错。
烧饼歌由本色方言演唱,幽默风趣,深受乡亲喜爱,广为流传。
附歌词:去过缙云你就知道 缙云有烧饼香喷喷的吊你胃口 菜干肉包包哈啦汁流下来想吃 你也别着急付了一块钞票烧饼 给你吃没有去过缙云你也应该会知道全国各地随便哪里都有缙云烧饼烧饼桶里刚出炉的缙云烧饼比起那些掉渣馅饼还好吃缙云烧饼 绝对好吃当作个礼品送人 也不差缙云烧饼 缙云特色去过缙云不吃的你啊 会可惜缙云烧饼 真是好吃吃了一个主餐不吃也 值得缙云烧饼 缙云特色聪明的缙云人啊 真了得旁白:这个家伙的饼真好吃
品尝缙云烧饼的句子
要说缙云的最知名小吃,人们必定首推“”。
而之所以能声名远扬,不仅因为它好吃并且营养丰富,还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色、香、味俱全,好吃又富有营养等内在特质,是走出山乡,闻名各地的重要原因。
你看那刚刚出炉的烧饼,冒着热气,似披着淡淡的霞雾;棕黄色的表面油光发亮,星罗棋布的芝麻淡淡清香,经高温烧烤的饼体,融麦香、肉香、葱香、菜干香、芝麻香、糖油香于一体,朴鼻而来。
饼未入口,先觉秀色、香气可餐。
品上一口,表皮松脆,内质软糯,咸淡适中,油而不腻,鲜香满口,回味无穷,真不愧为色、香、味俱佳的风味小吃。
特别是缙云烧饼在烘烤时,一面受热于炉膛壁,一面同时受热于炭火,而由于外受饼皮的阻隔,内有随着热度升高使肉馅脂肪熬出,使内馅慢慢接受热量,直至熟透。
这不仅使缙云烧饼形成外脆内糯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很好地保存了肉、菜干、葱叶等内陷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份。
经仪器测定,缙云烧饼中的脂肪、糖类、钙、磷、铁等成分都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养生食品。
而缙云烧饼之所以既好吃又有营养,戴上“缙云风味小吃”的桂冠,其关键就在于它用料考究,加上独特而又科学的传统烤制技艺。
缙云烧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猪肉、菜干,辅料有葱、芝麻、糖油等。
而这些原料都以一个“土”字为特色,如面粉,选用本县农家自产的土麦面,猪肉选用杀之于农家自养的新鲜土猪肉,糖油专用麦芽糖熬制,连烧烤的炭,都一般要选用窑烧而成的“白炭”。
至于菜干的选用,则更为考究。
因缙云菜干有芥菜干、菜头菜干、白菜干等多种,芥菜干中又分一般芥菜干和九头芥(雪里蕻)菜干,而以九头芥菜干为最上乘的乡土特色干菜。
缙云烧饼就专用选用色呈酱褐、醇香营养的九头芥特制菜干。
其制作方法必须经过九头芥收割后阴黄,再洗净、切细、晾去水气、腌制(约10斤菜1.5斤盐)、晒干,又回卤、蒸炊、晒干(蒸晒多次尤佳)备用等十多道程序。
缙云烧饼之所谓独特而又科学的传统烤制技艺,其一是饼桶特制专用。
全国其它地方所谓的“烧饼”,大多是用平底铁锅烙出来的,充其量只能称其为“烙饼”。
而缙云烧饼,则是用缙云人自创、特有,专用于烤烧饼的“烧饼桶”,以炭火烧烤而成的饼,故而是名副其实的“烧饼”,亦称“桶饼”。
这种烧饼桶内壁用特制的陶质炉膛,外部箍以杉木,中间填充隔热保温材料或泥土;炉膛下有炉箅子、漏灰膛和进风口;饼桶面用杉木板拼成平台,中间留有一个直径盈尺,可以放置一把瓦壶的上炉口;炉膛内壁用以贴饼,内膛底的炉箅中间用以放置炭火。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这个陶土烧制起来的炉膛,形状就像一个陶瓮锯掉下半部分,可以说头是其貌不扬,但千万不能小看哦
因为这种在陶制炉膛内部贴上饼坯,以炭火烧烤成熟饼的制作技艺,几乎是缙云人的特有传统技艺。
特别是随着缙云烧饼在各地的走红,本地或外地学烤烧饼的人越来越多,致使炉膛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而能够制作陶炉膛的地方本来就是寥若晨星,加上缙云壶镇东山陶炉膛做工精细、牢固耐用,尤为重要的是厚薄适中、传热均匀,从而使烤制的烧饼特别香脆。
于是东山陶炉膛,畅销全国。
据说,一些制作炉膛大户,一个月就能热买六七千个炉膛。
东山的村民自豪地说,“我们村还有不少人没有坐过飞机,可我们做的炉膛,常常坐着飞机前往各地。
”其二呢,是做工传统精细。
烤烧饼的肉,以肥瘦间隔的五花肉为佳。
做馅时,先将五花肉切成肉丁,拌上菜干和葱花,视情加入适量调味品,然后用筷子拌搅均匀。
这时的馅子,猪肉红里间白,菜干褐中呈黑,葱花嫩绿带翠,可谓色彩斑斓。
做饼的面要加滚开水拌和(夏天延时用的则用凉水),用“面娘”发酵,并反复推揉翻捏,力求和匀和透。
做饼坯时,特别要掌握好上下层的厚薄均匀。
饼坯做好后,在其正面涂一层糖油,再撒上少量黑芝麻。
炉膛必须先以白炭火,把内壁熏烘到适当热度,如果过热或过凉都会使饼贴不上而掉入炉内。
饼坯贴入炉膛前,要在背面拍一下水。
贴入时切忌怕烫,动作要轻快。
贴入后必须掌控好火候,防止火过旺而焦煳,或火太弱而“搁干”。
起饼时则要特别注意防止烧饼掉入炉底,粘上炉灰……。
老实巴交的缙云“番薯”,就是这样一丝不苟、环环紧扣,才做出那的烧饼,才做出那声名远扬的“缙云烧饼”牌子。
当然,说到“缙云烧饼”,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传统“伴侣”——号称“煮不糊”的‘缙云面饺“。
烧饼火烤,馄饨汤煮,干稀调和,百吃不厌,故缙云烧饼店(摊),一般都兼营面饺。
时至1989年,“缙云烧饼”荣获丽水地区点心评展第一名,同时被省商业厅评为优质点心(最佳产品级)。
在缙云,村镇的的街头巷尾、风景点、戏台前,甚至大路边、凉亭内,都可以看到烧饼摊。
出县出省烤烧饼的烧饼师傅,也比比皆是。
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粗略统计,出县烤烧饼的缙云人已逾千人。
在当前,则每年多达数千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我每次出门,不管省内省外,不管城市乡村,如果碰到烧饼摊,问一声,果然都是缙云人,不信你也试试
二缙云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缙云烧饼的制作技艺,相传还是受炼丹缙云山而受到启发后发明的呢。
传说当年在缙云山鼎湖峰架炉炼丹,身心非常专注,连吃饭都不离开一刻。
黄帝如此,大臣们也不敢离开半步。
但“,一餐不吃饿得慌”啊
终于有一位聪明的大臣,和起面团,敬献黄帝,并分给其他大臣。
于是君臣们饿了就抓一块面团,贴在丹炉壁上烤着吃。
驭龙升天后,当地百姓就用陶土,模仿黄帝的丹炉,制造陶炉,烧烤面团食用,以期也能升仙。
日月更迭,百姓们虽没有升仙,但是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烧饼桶和闻名于世的缙云烧饼。
上述传说把缙云烧饼与轩辕黄帝联系起来,拉长了历史,抬高了身价,作为传说,当然也无可厚非。
但据我分析认为,缙云烧饼真正的发明人,当是缙云古代烧砖瓦、烧木炭的山民。
在山靠山,缙云山民自古有以烧砖瓦、烧木炭谋生的传统,廿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很多很多缙云人外出江西、福建等地做此营生。
说是他们创造,是因为在砖瓦、木炭烧好冷却后,为了,窑工们必须夜以继日地出窑。
而虽经冷却,窑的内壁还是很烫的。
窑工们为了既不误工,也不误餐,于是就在将出窑前和起面粉,贴在窑壁,饿了就以此充饥。
后来,他们又加入饼馅,改善口味,如此反复,使这些饼的清香开口,窑工们已经等不及到出窑时吃了。
聪明的砖瓦工就试着烧制形似窑壁的炭炉,烤起烧饼。
如此反复试制、改进,终于创造出了烤制烧饼的一整套设备和烧饼的烧烤技艺。
缙云烧饼的发明和起源,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应该说明的是,它至少在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就已负盛名。
说的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义军将领攻婺州(金华),久攻不下,亲往督阵于城西,大破援兵,婺州守将出降。
奇怪的是城破的“先一日,城中人望见城西五色云如车盖,以为异”(《明史》)。
消息传到朱元璋耳里,视为吉兆,又知离婺州不远的缙云,古来亦称“五云”,且有黄帝升仙鼎湖传说,是个龙兴祥瑞之地。
故认为“五色云”的呈现,是上天指引自己必须前去恭祭,方能成就大业。
苦于当时的缙云还属元兵控制,朱元璋只得微服潜访缙云,祭祀轩辕黄帝。
此间得以品尝缙云烧饼,觉得十分可口,此后竟念念不忘。
待登基做了皇帝,立即派人到缙云挑选师傅,带回宫中专做烧饼。
有一天早上,朱元璋正在吃烧饼,才咬下一口,宫内太监报说刘伯温求见。
朱元璋想,刘基每每神算,用兵如神,这次不妨再试他一番。
于是将盘中烧饼,用碗盖了起来。
刘基礼毕坐定,朱元璋问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下何物。
”刘伯温掐指轮算一番,答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
依臣算来,乃烧饼是也。
”朱元璋赞叹不已。
后又问国运,遂成著名的隐语预言歌谣——《烧饼歌》,流传于世,至今被人视为神撰。
其实,刘基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是世所公认的。
但这次猜烧饼,故弄玄虚的可能性更大。
因刘基早年在离缙云不远的青田石门洞读书,后又有郑葆(民间称“郑国师”)等诸多缙云朋友,还在缙云雅宅娶了一房陈姓妻室,故对缙云烧饼当然是熟悉不过了。
朱元璋把刚出炉烧饼虽然盖了起来,但其香味早已飘到了刘基的鼻子里,能不猜准吗
当然,这个故事已经足以说明,烧饼至少在明朝开国之前,已经盛行于缙云。
时至今天,原来仅仅植根于民间的缙云烧饼,还有幸登上了高雅的文学殿堂。
缙云籍作家吴越先生著的《括苍山恩仇记》,被人们誉为近代浙西南民风民俗的活辞典。
在他这部洋洋洒洒的两百万字作品中,涉笔缙云烧饼的,达三十余次。
把缙云各式各样人物喜欢品味缙云烧饼的风土人情,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给了世人。
无独有偶的是2005年,“小虎”卢晓武用缙云方言自编自唱“缙云烧饼歌”,在网络和缙云的大街小巷的广为流传,使缙云烧饼的名声更加广为传扬。
最值得庆幸的是2022年,缙云官方专门成立了“缙云烧饼办公室”、“缙云烧饼协会”,并于2022年开始,着手制定“缙云烧饼企业标准”、“缙云烧饼制作规程”,申办证明商标、免费举办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培训……,使缙云烧饼真正步入了健步发展的春天。
缙云龙井茶的诗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缙云山幽翠竹深云雾磅礴非玉烟龙泉清涧披绿绶井水甘洌润茶园茶香芳沁自然色香飘寰宇醉倒仙
描写天台的诗句
描写天的诗 琼 台 (唐 .李白) 凤阙不肯住,飞腾直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
天台晓望 唐 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赠杜介(并叙)】 苏轼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宿天台桐柏观」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孟浩然 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
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
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
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
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
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
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
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
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
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寄天台道士」孟浩然 海上求仙客,三山望几时。
焚香宿华顶,裛露采灵芝。
屡蹑莓苔滑,将寻汗漫期。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舟中晓望」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寻天台山」孟浩然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送杨山人归天台」李白 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
涛落浙江秋,沙明浦阳月。
今游方厌楚,昨梦先归越。
且尽秉烛欢,无辞凌晨发。
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诗人多见重,官烛未曾然。
兴引登山屐,情催泛海船。
石桥如可度,携手弄云烟。
「天台晓望」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赠僧崖公」李白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写缙云仙都的作文(最少字)
在我的家乡——缙云有一个胜似仙境的名胜——仙都。
那里怪石嶙峋、山清水秀,是个游玩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到那里旅游。
仙都,顾名思义,就是仙境般的地方,而仙都,则是名副其实的仙境。
早晨的仙都,是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
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似的点缀着山坡。
站在巨大的石笋下仰望,隐隐约约能望见一点点顶峰,又似乎望不到,这种感觉似乎在梦幻仙境中一般。
仙都,也因此而得名。
中午的仙都,是一个金光闪烁的世界。
炎热的太阳照在轻轻漾起涟漪的鼎湖上,水面似乎也有了一丝颜色。
傍晚的仙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仙境。
夕阳西下,天边的火烧云把大地映成了金色,在人们还在忘情欣赏的时候,火烧云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跟你玩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见了。
晚上的仙都,是一个众星拱月的世界。
天空中尽是数不清的繁星和一轮明月,多宁静的夜晚啊
仙都的景色犹如一个地球仪,转到哪里都有不同的景色,你想来仙都玩玩吗
我们随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