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励志语录 要求对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求下联

(1)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爬过山上山才知天外天。

(2)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下联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有豪气,话语经典的励志名言,如题,要求对仗工整

征一条新颖、有创意、有豪气、话语经典的励志名言

如题,要求对仗工整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徒弟对师傅的励志名言有哪些

1、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何如

’子曰:“何以

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

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

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歪曲程度:8反面影响:9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小小景仰一下下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

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 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

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

真不知道那些曲解这话的SB怎么想的,你要说这种P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

都把人民当白痴来忽悠了

歪曲程度:7反面影响:9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

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歪曲程度:9反面影响:5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 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

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

我们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

这话又是对谁说的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 “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

”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

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

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GO,GO,GO

”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 “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

君主啊

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

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

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屈他老人家了

歪曲程度:6反面影响:9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

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

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 SB 吗

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

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当然,庄子的这句被人误解的话,其实并没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那么大,读书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须的,但咱们要记得自己把握好,有个度。

你就算用半辈子武装得自己学富五车,却发现很多知识你根本用不上,这不浪费了么

庄子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这是他所有的话中唯一的主题思想。

歪曲程度:8反面影响:3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

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

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

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

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歪曲程度:--反面影响:--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标准的无**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

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下三流的网络YY小说里那是随处可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你们说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寻找被断章取义的名言警句

1、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

”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 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在这里插一句,孔 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

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 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方说现 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

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 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 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 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

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

真不知道那些 曲解这话的SB怎么想的,你要说这种P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

都把人民当白痴来忽悠了

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 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 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 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 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

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 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 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 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 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呢

这话又是对谁说的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 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

”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 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 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

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 重要

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GO,GO,GO

”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 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 地方见得最多呢

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 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

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 他老人家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

这样会搞 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 比。

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

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 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

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

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 吗

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

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

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 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 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 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

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 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 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

只是叹息一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一般人理解是“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 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其实不是从光从字面上理解的那样,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说 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你们推崇的 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你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 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

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

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为什么你不尝试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

只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没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着的一去不复返的 青春年华,有用吗

被国人严重扭曲的10大古话,有没有正解

一、无毒不丈夫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六、女子无才便是德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八、信则有,不信则无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 *** *** ***一、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

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

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民间谚语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以讹传讹的原因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经过长时间的诈传,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

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

无毒不丈夫

”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

”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

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

”张三这样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

无毒不丈夫

你是男人,不能怂啊

给你刀,去做了他

”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

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因为《论语》的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特别是现代人更加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

众所周知在49年后的中国大陆自始至终给老夫子戴着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因此这些辩护的声音也就难以被世人所知了。

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会歧视女人。

首先,提倡实践“为父母守三年之丧”,充分证明他是一位孝子,他孝敬的不仅只有父亲,而且也有母亲。

孔老夫子深为推崇《诗经》,他认为懂《诗》经是道德修养的第一步。

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在《诗经》第一篇里,孔子就选的是《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当我们仔细翻翻这部经孔子修订整理后的著作时,就会发现里边很多篇幅都在歌颂女子的青春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浪漫氛围,也批判了一些男子对女子始乱终弃的行为。

一个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优美和浪漫的句子放在全书第一篇的孔子,一个对女性美着力夸赞、对爱情大加讴歌的孔子,会是歧视妇女的人吗

另外,从《诗经》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我们可以得知,从三代(夏、商、周)以来直至孔子所生活的那个时期,男女是相当平等的。

说孔子歧视女性,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不符。

如果孔子把女人当成道德卑鄙的小人,他会这样描述人类美好的爱情

何况孔子从小就是母亲独自把他抚养大,他尊重母亲,能瞧不起女人

有人根据古文特定的语法,发现《论语》的句式多用对偶。

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所以从语法来看,这里的“女子”和“小人”是意思相近相似的词。

按照“人之阳曰男,人之阴曰女”,这里的“女”其实是一个形容词“阴性的”,“女子”就是“内心阴险狡诈的人”,全句就成了:那些内心阴险狡诈、人格卑鄙龌龊的人是最难以相处的。

亲近他们,他们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孔子批判的是被“养”起来的狡诈卑鄙小人。

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

君主啊

所以这句话是指君王身边的小人。

这些人,亲近了会变得无礼傲慢,远离了又会心生怨恨。

还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说这句话时的背景。

孔子是在卫国之行后发现自己不仅被卫国君主欺骗了,还被卫国君主身边的小人仗势愚弄。

孔子于是指责卫国君主听信身边小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离开卫国之后,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那这后面一句怎么解释呢

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他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是非常麻烦的事。

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

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

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

回头想想,孔老夫子这句话多英明

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易经》比较费解的是“君子以自强不息”。

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以”在古文里是“用”的意思。

其意思应是“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后就会自强不息。

这里的“之”,就是指“天行健”。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朗的,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使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而不是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劲儿的意思。

这种处世之道,在古时候几乎人人都懂,老子不是也说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我”出发,站在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中来思考《周易》。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理解就会很肤浅,很肤浅。

即做事情,只想着尽量不求人,要“自强”,所以,给人的印象是清高,个性强,争强好胜。

《周易》的“三才观”告诉了我们人类,天生人,地养人,人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

相对于天地而言,人的形体何其渺小,人的生命何其脆弱,人的寿命何其短暂。

但是,人可以取法天地的精神,通过道德修养能效法天地,达到天地合一的水平。

效法天地的道德,修养自己,人类也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自然和谐的生活在地球之中,这样人类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

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

正是这句话,孔老夫子更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

但是,这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

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方说现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

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看,谈教育谈得多深刻啊。

解释如此通顺,而且更加贴近“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夫子的本意。

怎么下面劈头盖脸就来了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变成向帝王们教诲愚民政策的训诫了呢

为什么要让孔老夫子背两千多年的黑锅呢

显然,这背后依旧是统治者们的阴暗心理在作祟,他们要为自己的愚民政策找寻一个理论依据和心灵安慰。

五、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大夫抚式,士下之。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刑人不在君侧。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

我们不妨翻开典籍,看看历史真相。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大夫抚式,士下之。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刑人不在君侧。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这段原文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礼仪。

根据上下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大夫抚式,士下之。

礼不下庶人。

”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

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

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

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的。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的处理。

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

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

现代公司不也讲要人性化管理,老板对经理层要客气吗

“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这是讲特殊情况下乘车礼仪的变通。

这是先秦封建制礼仪,都是合情合理的,古人的纯朴可见一斑。

这哪有什么“阶级压迫”色彩

就算是后人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混合成一句话,割裂了《礼记》中具体乘车礼仪的语境,古人也没有认为“礼不下庶人”就是指对百姓无礼,“刑不上大夫”就是指贵族可以无法无天。

六、女子无才便是德原句: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隋唐演义》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

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

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的误会可大了

这话又怎么说呢

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

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

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

看看现今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路上什么希奇古怪伤天害理的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的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么意思呢

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

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

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罣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

所以“无才”不是真的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的意思。

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的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吗

这句话明明是在褒奖我中华民族的女子,有如此高尚的德行

哪里有歧视女人的意思呢

而我们竟对这么好的一句话,误会如此之深,我们实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是我们太对不起古人了

不是古人对不起我们啊

每次同学们听我解释完后,女子们都大快人心,男士们也都如释重负,他们说我的解法太创新了

我岂敢创新

我这解法都是古人的原意。

不信的话,我把隋唐演义里的原文,引证予各位参考便知: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

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

故知古人所谓的“无才”,本来是赞赏那些有才的女子能自视若无,不自炫其才的高超德行,而非贬抑女子

是我们受到文字障碍的关系,误会了老祖宗的苦心,我们应该要对老祖宗深痛的忏悔,并且要以身为中华子民为荣的

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这句话常被挂在图书馆里,当作学习励志类的明言警句。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个意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见这句话并不是催促大家拼命读书,而是劝大家不要盲目读书,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命,处理无限的知识。

这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尤其重要。

八、信则有,不信则无人们在谈论神或善恶有报时,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信神的人对宗教最反感的就是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在先,见在后”。

我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就要我先信,这不是自欺欺人、逻辑悖论吗

所以无神论者更认为宗教是愚昧的东西了。

那神真是那种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虚幻的东西、一种心理作用吗

有人知道,对那么多言之凿凿的神奇见证和神奇现象进行全盘否定,并不是合理明智之举,于是就解释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可这个解释的本身就不成立,有就有,无就无,怎会因为你的信与不信而随意有无

我们知道,学校老师常常会这样,你愿意接受教育呢,老师会看管你多一点,如果实在不可教也,老师或许就看管你少一点了,反正有最后的“开除”在等着你呢。

也就是说,有与没有,不能建立在你信不信的基础上。

本来就有的东西,你全世界70亿的人都不信,它也依然存在着。

信与不信,是每个人的悟性问题,与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境界相关,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生命的未来选择,却丝毫决定不了“有”和“无”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不到的就不相信。

那么试问,在现代高科技的检测仪器问世之前,有谁能看到X光、电磁波、各种射线吗

那么这些东西存在否

它们是在人类看到以后才存在的吗

显然不是。

它们与万古宇宙共存,而且存在于不同的层层时空之中。

就像人们所说的“头上三尺有神明”,神佛的存在也是遍布苍宇的,只是他们由人类肉眼不易见的物质构成。

但是,毕竟有科学家和少数人类目击证实了神佛的存在。

这不是什么迷信,神佛也是生命,也是物质存在,只不过与人境界不同,他更微观、更宏大、更超能,更接近于、同化于宇宙特性而已。

现代科学也证实了,我们人类能看到的可见光的频段非常狭窄,即使用现今最先进的探测仪器,在这个宇宙中理论上也只能发现4%的物质,其它96%的物质理论上存在却无法证实,何况我们的眼睛

宇宙太深邃了,浩瀚而又神秘,有着事情无法用现在的科学来解释,但一定要有对未知领域的敬畏之心。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当你对神有着真正虔诚的信仰,你就能看到神的存在;你越不信神,神越不会显现出来让你看到,因为你道德达不到神给人的要求。

佛家说: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

神佛最看重的是相信神佛的修炼人。

你连神都不信,甚至还可能诋毁神佛,伟大神圣的神佛怎么会随意显现给你看呢

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

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

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和曲解。

这里的“刍狗”,本意是草做的狗。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牺牲)。

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

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生了万物,它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它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

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它的万物特别差,更没有想从万物那里取回什么报酬。

而人之所以对万物差,甚至人帮助了人,往往都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是因为人的自私的观念使然。

所以,老子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

历史追随孔子奉行“仁”,于是“不仁”似乎成了贬义词。

老子此语实为超脱情感的境界,天地福泽祸害,无关万物情感与意愿。

不仁,才是天地最大的公平。

另外,“刍狗”指草扎的狗,非“猪狗”。

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代的中国人常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成一句古语奉行了,可翻遍所有的古籍经典,谁也查不出这是哪位先贤的教导。

(注: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说这句话出自佛教的《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笔者曾查证过《佛说十善业道经》,全书并没发现这句话。

倒是某“法师”在解释这本经书时提过这句话,当时该“法师”也只是把它当作一句错误的谚语来对待)我知道最早的是文革样板戏《红灯记》里,日本鬼子鸠山劝李玉和投降时说了这句话,意思是人就该自私自利,否则老天爷都不容你。

如果人一味的只顾自己,把“己不所欲勿施予人”这样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都丧失了的话,这个人就不是人了。

动物是没有道德约束的,可要想当人,就必须遵守相应的道德标准,越出了这个界限,一味的膨胀自己的私利,最终只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披着人皮的畜生,从而遭到天诛地灭的下场。

当一个社会走到了人人为私,不择手段的伤天害理、大肆掠夺时,这个社会也就走近了覆灭的边缘。

人不治天治。

很多人认为,追求金钱,名誉,地位,美色这就是为自己了,可真正信佛的人都知道,这些身外之物都不是自己,比如人为了获取金钱而去抢银行,最后被逮捕枪决,这是为自己么

这不是在害自己吗

那什么是真正的自己呢

《三字经》教导我们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相近的,都是有佛性的,可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学习了不同的东西,慢慢就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如接受了样板戏里的灌输,时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以私利为标准,那人就会越变越坏,最后完全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成为一个变异人。

所以人真正的自己就是人善良的本性,也称佛性,人要维护好自己的佛性不受外界污染,那才是真正的为自己好,否则,逆天行道就会遭来天诛地灭的。

励志语录 要求对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