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学生多样性名言

关于学物理的名言警句

1.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 2.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普朗克3.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

自然科学证实了......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恩格斯4.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蒲柏5.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

——丁肇中6.力学是关于运动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完备而又简单的方式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运动。

——基尔霍夫7.(牛顿的)《原理》将成为一座永垂不朽的深邃智慧的纪念碑,它向我们展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是高于(当时)人类一切其他思想产物之上的杰作,这个简单而普遍定律的发现,以它囊括对象之巨大和多样性,给于人类智慧以光荣。

——拉普拉斯8.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

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劳厄9.科学是可以解答的艺术。

科学的前沿是介于可解与难解、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全新疆域。

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竭尽全力将可解的边界朝难解方向推进,尽其所能揭示未知领域。

——皮特.梅内瓦10.电学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应用领域。

——埃米里奥.赛格瑞11.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麦克斯韦12.“法拉第先生,它(电磁感应)到底有什么用呢

”“啊,阁下,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对它收税了。

”——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与法拉第的对话13.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应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恩格斯14.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

——李政道15.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费恩曼16.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田野里掀起的麦浪。

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向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仍停留在原来的地方。

——达芬奇17.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

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

——托马斯.杨18.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

——爱因斯坦19.上下四方曰宇,古今往来曰宙。

——尸佼20.想象远比知识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保整个世界。

——爱因斯坦21.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

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

——普朗克22.科学考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

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

只有使用两条腿,才能前进。

——密立根23.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

——牛顿24.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爱因斯坦25.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

科技发展的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命充满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

--巴甫洛夫 ●整个社会由于科学迅速发展得到的好处待以弥补其所造成的损害。

--斯坦普 ●科学的幻想归根结底是科学和技术的大胆创造。

--费定 ●科学的目的不在于为无穷的智慧打开大门,而是在无穷的谬误前面划一条界线。

--布莱希特 ●科学的进展是十分缓慢的,需要爬行才能从一点到达另一点。

--丁尼生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

--布埃斯特 ●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轻人类生存的艰辛。

--布莱希特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爱因斯坦 ●科学给人自由,以反抗自然法则。

它致力于把自然力量的魔杖交到人手中;它要使我们的精神摆脱万物的奴役。

--泰戈尔 ●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科尔莫戈罗夫 ●一种科学要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也不必勉强人家信服。

相信不相信,要看成绩,它可以耐心等待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弗洛伊德 ●人类用知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克罗齐 ●生活给科学提出了目标,科学照亮了生活的道路。

--米哈伊洛夫斯基 ●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

--毛泽东 ●观察、试验、分析是科学工作常用的方法。

--李四光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 ●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

--罗蒙诺萦夫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 ●治科学者,必有待于史学上之材料;而治史学者,亦不可无科学上之知识。

--王国维 ●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

--列宁 ●真正的科学就能够提高人民的自学,非科学的东西就会加深人民的迷惘。

--徐特立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科学,按其本质,是历史的;历史的继承和批判,无疑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赵金珊 ●科学,绝非轻而易举的事业,只有坚毅的智者才适于从事科学。

--蒙田 ●科学,绝非富于神秘色彩的号角,而仅仅是人们手中改造世界的工具。

--约翰?伯纳德 ●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梁启超 ●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

--孙中山 ●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

--斯大林 ●科学与艺术是人民的光荣,并给人民增添幸福。

--爱尔维修 ●科学与艺术属于整个世界,在它们面前,民族的障碍都消失了。

--歌德 ●科学之兴,实对抗于宗教。

--蔡锷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

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科学失去道德标准,接着就会丧失认识力量和实践活动,于是科学就变成伪科学。

--皮萨尔日夫斯基 ●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当勇敢去探索。

--童第周 ●科学有点儿像你呼吸的空气--它无处不在。

--艾森豪威尔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徐特立 ●科学把品德高尚的人与那些我们不应该尊为英雄的人面善心的人严格地区分开来。

--约?德莱顿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道库恰耶夫 ●科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错觉和失败的历史,是伟大的顽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进行工作的历史。

--寺田寅彦 ●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爱因斯坦 ●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

--温伯格 ●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斯宾塞 ●科学家的成要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

--高尔基 ●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伽利略 ●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锁链和铁窗粉碎。

--布鲁诺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

--霍金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

--斯宾塞 ●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契诃夫 ●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

--约里奥?居里 ●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

--高尔基 ●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

--乌纳穆诺 ●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

--亚当?斯密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

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达?芬奇 ●所谓科学,包括逻辑和数学在内,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所有科学连同它的理想和成就统统都是如此。

--穆尔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书本要服从科学,而不是相反。

--培根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居里夫人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科研人员既要有严肃、严密和严格的学风,又要有敢想、敢干和敢闯的精神。

二者不可缺一。

--朱兆良 ●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一向比较重视对最终结果的预测。

--卢嘉锡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看来大胆还是必要的,当然大胆要建筑在扎实工作基础上。

--赵金科 ●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

人们运用这些规律的方式和作出的相应设计方案,却是日新月异的。

--王竹溪 ●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

--培根 ●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

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

--卡尔?波普尔 ●科学精神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

--胡适 ●科学需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

--朱冼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是综合的、大规模的、集体的事业。

--王方定 ●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至于最后由谁来总其大成,也许带有偶然的、幸运的色彩。

--谈家桢 ●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

--斯宾塞 ●前进是生活的法则,不然人就不能称作为人。

--勃郎宁 ●科学本身就有诗意。

--斯宾塞 ●任何科学的结论都不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邓拓 ●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

--华罗庚 ●对全人类来说,只有一种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学的进步。

--圣西门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斯宾塞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高尔基 ●科学常是在千百次失败后最后一次成功的。

--徐特立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周培源 ●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雨果 ●向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学习思想方法。

--何祚庥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陈佳洱 ●科学是“无知”的局部解剖学。

--霍姆斯 ●人们喜欢猎奇,这就是科学的种子。

--爱默生 ●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

--卡尔?波普尔 ●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

--郭沫若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钱三强 ●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

--钱三强 ●科学技术体系本身是一种现代社会组织,必须以一种现代精神原则作为运动动力,仅仅依靠增加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并不能获得所期待的科技产生。

--何家栋 ●科学和民主,它们取消了人和自然的差异,也取消了人和人的差异。

--王安忆 ●高科技的发展又确实是一柄双刃剑。

--孙明哲 ●科学可以增加人的积极知识,但不能提高人的境界。

--冯友兰 ●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

--胡适 ●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穷探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切幽微奥妙。

--严北溟 ●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应当用来造福人类的,原子能应当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巴金 ●科学的知识,虽是广大精微,但亦是常识的延长,是与常识在一层次之内底。

--冯友兰 ●科学就是对常识的不断冲击、突破和超越。

--俞吾金 ●中国人的思维总喜欢要求科学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因而,科学常常变成或只是技术,对科学的独立意义、独立力量,对科学本身思辨的完备等等,便不够注意。

--李泽厚 ●中国的科学未能发展成为现代科学即是由于这种植根于立即应用的态度。

--李亦园 ●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 ●科学与民主,本来是一对命运相同的孪生姐妹。

是科学的昌明创造了政治的民主。

反过来说,也就是有了民主的政治才能推进科学的昌明。

--夏衍 ●科学永远对抗着迷信以及一切蒙昧无知的思想。

--竺可桢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科学真理,也许比发现真理更艰难。

--远德玉 ●科学虽不是充实人的全圆,但它是这个全圆的一扇重要的弧面。

--郭沫若 ●科学同思想自由是不可分离的。

--张岱年 ●有高度的自由,才有高深的科学。

--徐复观 ●科学属于全人类。

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茅以升 ●科学技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渗透到社会肌肤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

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孙明哲 ●科学的使命,是要造福社会,而不是造福个人。

--陶行知 ●科学乃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对于未知现象提出假说,用事实来验证或否证假说。

--何新 ●科学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本领,也可以说,是已换得成果的活知识。

--敦源 ●单为用而不含求知的意思,其结果只能产生“手艺”、“技术”而不能产生“科学”。

--梁漱溟 ●科学精神的丧失,对一个民族来讲,并不仅仅意味着与愚昧和反动为伍,科学理性的黯淡与功利的甚嚣尘上是同比关系。

--翁宝 ●科学的价值不是用功利的经济目光就可衡量的,它更多是一种纯粹的冲动,一个纯粹的幻想,或者就是一种精神。

--翁宝 ●科学本身并不全是枯燥的公式,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科学探索本身也充满了诗意。

--周培源 ●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离的。

--张岱年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

--江坪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关于评价的含义,专家们有许多讨论并发表了许多看法。

我更倾向这样一种说法:“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进程的质量或成果水平的资料或数据。

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全面的判断。

”根据上述对评价的定义,我们认为的概念应该是:“从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检测。

找出反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工作质量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

”同样一节课,由于评价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许会千差万别。

因此,科学评价的关键和前提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制定课堂评价的标准。

在大约十年前有个著名的案例,对我们冲击很大。

事情是这样的:我国同行到国外听课学习,在某一节课上,外国同行一上课,就从一个瓶里拿出许多条活生生的、不停蠕动的蚯蚓分发给学生,告诉学生这是蚯蚓,这节课就讲蚯蚓的认识,让大家先进行观察。

学生有的爬在地上,有的爬在桌上,有的把蚯蚓放在手里......进行观察。

最后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有的说蚯蚓是褐色的,身上没有骨头。

老师说“你观察得非常好”。

有的说蚯蚓是一节一节组成的,蚯蚓是靠每一节的蠕动向前行走的。

老师说:“你观察得非常仔细”。

最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蚯蚓是无毒的,吃到嘴里有泥腥味”,老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学生答到:“因为我把那条蚯蚓吃进肚里了”,老师当堂给了这名学生一个最高分,说:“我不如你勇敢,你很有献身精神”。

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案例当时是由一个中学老师用不可置否的语气作为一件很新鲜的事转述给我听的,我听完后很惊诧地说:“原来外国是这样上课的,这课怎么能这样上呢

”同时,这件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心中忽然开朗:“这课怎么不能这样上呢

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上课形式”不言而誉,第一次评价的标准是“师本”,第二次评价的标准是“生本”。

鉴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中外大教育家对课堂教学的精辟论述,我认为评价一节的课的好坏、水平高低,除了常规的一些标准之外,如:教学目标恰当、教学内容正确、教具和媒体合理等之外,关键就是要看这节课教师有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没有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没有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学生有没有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有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展示交流的机会,能不能主动地扩展知识、运用知识。

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这几点,即使练习内容少了点,上课时间超了点,甚至黑板上没有什么板书内容,也应该是一节非常棒的课。

一、什么是(一)定义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

由于前面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的评价。

(张大均:,665页,北京,,2005。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对的构成要素,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进行评价;二是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则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评价中心,要求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价,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作为基础;三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往往是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进步所进行的评价,与第二种评价的不同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来推测其可能的收获,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则往往是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考试等测量手段来进行的。

在这三种评价方式中,第三种方式往往同相联系,而且是的重点,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种评价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如,是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还是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评价。

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还是课后进行评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过程评价则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我们这里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也就是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按评价目的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

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

这种评价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分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按评价主体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

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可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

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

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

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

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

其优点在于可以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

而且还可以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情况。

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只是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进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进行回答。

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

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

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

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

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针对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切实的评价与诊断,帮助教师积极自主地构建和应用新的教学策略,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效率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完成。

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

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本身也应该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与行为的批判性的反思,是教师与同行、专家交流与分享的过程,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的一个原则。

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通常表现在:(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和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长的体验;(2)学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

(三)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

这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

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

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

这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四)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句公认的名言,但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内容。

应该说教学艺术体现出了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各种能力之中,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体态语的表现力尤为重要。

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晰、简练,还要具有感染力。

就课堂教学的环节而言,教学艺术包括导入艺术、介绍艺术、提问艺术等,每个环节的组织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

而评价过程中对教学艺术性的评价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上。

(五)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

第二,它是与发展性原则相生相伴的一个原则。

评价既要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发展过程,又要体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用某一事件评定某一结果,而是要体现个体发展的连续性。

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对评价资料进行细心收集、整理与分析。

因此,我们应注重评价对教与学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给予教师恰当的帮助和指导,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多元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

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对事先制订好的评价表作出勾画,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

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乃至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家长、社会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需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思想和理念等进行评价。

三、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课堂教学评价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我国新课改之前就已存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课堂教学目标,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和适当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反对教师过多出现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

2.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评价活动以他评为主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施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尤为突出。

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信息不充分;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被评价对象的参与。

3.评价的高利害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也是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

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

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先上,而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其他功能,如诊断、激励、导向等则较少关注。

4.评价方法多使用统一的量表评价量表设置的评价指标全面,二级指标较多。

许多教师感觉评价的内容空、细、繁,给教师工作加重了负担。

尽管评价指标制订越细,评价的客观性越好,但其对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大,甚至束缚教师的手脚,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

同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有人一提到评价,马上就想到要有工具、量表,而忽视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办法。

5.评价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表现,忽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的评价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与行为,以及在整个过程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及其发挥状况,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情绪状态。

(二)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推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逐渐出现了如下趋势。

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而且现代课堂教学也注重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在评价的着眼点上,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的评价。

此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各种因素、环境、条件都纳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而且在对待评价结果上,也从原来单纯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发展到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上,由过去几乎完全由评价者来进行评价发展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包括了外部的评价者,也更强调被评价对象的参与;评价对象也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

同时,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

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而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多次、多点、多方位进行评价。

小结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评价因目标、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遵循发展性、主体性、效益性等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受到广泛的争议,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年级学生如何写读后感

我们时常会热衷谈文化,什么事情沾上“文化”二字即可让人刮目相待,身价倍增,比如酒文化、食文化。

但是,在应试的逼迫下,在时尚的追逐下,在功利的诱惑下,本来应该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学校、班级,却成了一个被“文化”遗忘的角落。

其实细究起来,每个人的文化价值都是从他最初的学校和班级文化开始的。

有什么样的班风,有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对每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制度文化。

班集体为一群人获得共同的追求创造了条件,他们也必然要形成他们的共同追求,这样班级具有特色的价值追求就形成了。

为实现一定的价值追求,必须有一套规范来加以保证,这就是与一定的价值追求想适应的规范。

在过去的学校管理模式中,往往有针对校风校纪制定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执行,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一些负面效应。

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是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管理对象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这种管理方式主要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以及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

显然,这种管理方式为我们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

如果没有规章制度,那就会陷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一盘散沙的境地;如果仅仅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溶合的感情归属,只能使班级很团结。

要使班级向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

一个人缺少进取心将会碌碌无为,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群体精神是由个体对同一目标的认可凝结而成。

这一点在德意志和大和两个民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班主任作为一个合作者、帮助者、促进者,只是在班级生活中起一个平衡与决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适应青少年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渴求成熟的愿望,培养一种“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全方位事务。

同时,学生以班级为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种责任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

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认识和磨合以后,开始由全体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

以往的学校规章制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单向的,学校及班级的制度并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

班主任是钦差大臣,学生是俯首听命的臣民;错误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纠错而不是养成,仅仅是以管理不出事为目标;形式的,是学校的工作而不是学生的生活。

因而,现行的许多规章制度尽管很全面,但是比较抽象,很容易流于形式。

实践性强的班规有针对性,而且给学生灌输一种主体意识,从人格与道德的角度要求学生言出必行。

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还在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学生管理,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

长期以来,这些班主任起早贪黑,事无巨细,一切都亲自包办,整天忙于处理班级的各种具体事务。

就这些班主任主观方面而言,非常认真负责,可以说是整天泡在班里,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教师刚一离开教室,班级又乱作一团;老师不布置任务,学生就不知道做什么。

究其原因,这种传统教育的过程开放度不够,学生参与程度不足,因此,学生的自治能力没有培养出来。

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有很多学生在学校里与老师沟通很少,原因在于老师总认为学生太小,没有把他也当成班级里的一个成员,班级事务从不顾及学生意见,忽视了学生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

要建设班级的文化氛围决不能忽视这种意识。

这种主体意识实际上是责任意识的一种雏形。

珍视和逐渐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对于他今后对事业、对工作、甚至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都是一脉相承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让学生由过去的管理的对象变成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角色变换中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

比如,有的班主任把原来固定的班干部制度变为一种流动机制。

在班干部产生上,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

班长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经同学表决通过,充分调动同学积极性,也使班长在管理工作上驾轻就熟。

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从文化层面上说,内涵发展就是体现在主体意识的增强。

教育管理学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

人有追求,这是因为人要主动地发展自己,这种追求就是价值观。

人的主体性由主体自身的活动赋予,在活动中生成、确定、发展和完善。

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

教育必须确立面向未来的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构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所追求的应该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弘扬人的主体性应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

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

教育应从“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转向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中学教育体现和尊重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以往我们强调班级管理,一味地对学生说教,往往作用不大。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许多有识之士都指出,制度的建设比道德建设、榜样示范更重要,因而学校德育应重视制度建设,让学生参与,以发展为目的,服务学生的生活为原则。

现在我们强调用文化育人,正是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

中学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对中学生的德育要求,具体制定班的班规,以便具体实施对本班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德育考核,同时建立一套制衡和监督的机制。

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很多班主任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老师制定和实施了操行评优的标准。

如尊重国旗,严肃认真地参加升旗仪式;没有缺交作业的记录;上课和自习课没有违犯纪律的记录;早读迟到只限于2次、正课没有迟到,旷课的记录;包干区以及课室的清洁卫生,平时的劳动无迟到无缺席记录;每天按规定穿着校服,违规只限于一次;坚持两操,没有无故缺席的记录;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没有乱丢、乱扔、乱吐的记录。

等等,这些要求是高标准的,把学生的操行评比与班级的常规管理密切联系了起来,而且易记、易操作,便于施行。

操行评比这些本来很抽象的东西,通过与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以及在校应该做到的常规要求联系起来,就使之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了。

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制定这标准是容易的,谁都可以制定,但如果以为制定这些标准就是班级制度文化的全部内容,那就错了。

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指导、监督、制衡、服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管理制度上要严明,要公正,要一丝不苟,体现一种“刚性”;而在情感上则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之诚,体现一种“柔性”。

这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程。

但是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能不具备这种素质。

教育需要压力,但不需要压抑;教育并不沉重,但是却厚重;教育不无力,但是要恰到好处;教育可以有个性,但是都要追求真善美。

2、丰富物质文化。

中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外部文化环境。

这个外部文化环境是人为设置的,它从一个方面体现着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

”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我们要求班的教室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

而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它要求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班里的师生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和社会公德心,必须要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

因而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

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

踏进一个班的教室,我们希望会发现前后墙壁上有几条横幅,上书“时间,永远向前,时间第一”之类的,时刻警醒同学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时间观念,要珍惜时间。

我们希望看到课室的侧壁悬挂着马克思的“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的山路上不畏劳苦地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雷锋的:“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这样的教室布置,目的是营造一种规范的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体现一个班级教育和教学的主旨。

目前,一些地方学生成长的外部文化环境不容乐观,宣扬色情暴力的非法音像出版物、口袋书和黑网吧充斥街头,调查表明,有三到五成的学生受到感染,有5%-10%达到痴迷程度,有的成为问题少年。

一些非法经营者利用网吧、电子游戏机房、录像厅、非法盗版出版物等散布色情、暴力、赌博、迷信等内容,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引诱毒害学生。

在这种不容乐观的外部环境的围追堵截下,班级更应该努力成为学生栖息心灵的精神家园,把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

同时,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

正如华师大叶澜教授所说得那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

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

许多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那些能写善画的学生。

但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而黑板报和墙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所以,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

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新时期的班主任也应与时俱进,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也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流,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渠道,比如,有的班主任利用手机短信跟学生沟通;有的班级自建了班级主页,为师生之间搭建了虚拟空间的新舞台;有的班级建立博客日志,构建了班级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有的班主任利用网络论坛的形式,拉起了师生交流的新纽带;有的老师还把电子邮件当作思想工作的新钥匙,等等,都是自觉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班级管理的有益尝试,让老师和学生“坐网日行八亿里,遥看世界弹指间”,有时这样的交流效果要明显优于当面的说教,更让学生易于接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培植精神文化。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从班级文化的角度上说,如果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那么,精神文化则是隐性的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即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

现在的中学生在沉重的考试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封闭的学习环境、重复的学习方式、压抑的管理之下,缺少丰富的而又必要的精神生活。

其精神状态呈现这样两种特点:一方面是精神荒漠化,他们过分学习,缺少休闲;过分现实,缺少理想;过分理性,缺少感性;过分功利,缺少审美;过分练达,缺少纯真。

难怪不少专家都发出这样的呼吁:快来救救中学生的“精神缺钙”

面对地狱般的学习和考试,有学生总是在凄风苦雨中煎熬,正如有学生填词《水调歌头考试》曰:考试古亦有,科举为先例。

不知应试教育,何日得止息。

我欲张扬个性,又恐父老尊长,开口问成绩。

游笔涉题海,彷徨无尽期。

统考近,课业忙,方几日。

不应有怨,奋发努力有出息。

观望且莫再有,须蓄青春毅力。

但愿晴日里,儿女展新姿。

另一方面是精神追求多元化,从前些日子的哈韩、哈美、哈日,到时下的“超级女声”的疯狂,都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多元。

班级文化建设要看重的是一种氛围文化,这种文化的建设,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愿望,同时,作为老师也不能不予以一定的引领。

《说文解字》中解释教的意义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时下实施的新课程,正是让中国教育开始了艰难的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教育的本体的漫长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别一种教育:一种呵护人的成长、叩问人的灵魂、彰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生命的充盈着人文情思的温暖的教育。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充当的是“引领者”的角色。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级,此话不无道理,一个班主任喜欢读书,那么他的班级的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而爱上读书,一个班主任喜欢体育运动,那么他的班级的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多了些体育活动。

班主任的个性和特色,往往就是这个班级的个性和特色。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有文化的修养与品位,要从理性上懂得班级文化的内涵。

其次,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以身作则,起好带领带动的作用。

再次,要形成一种班级文化制度,并且要建立一种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鼓励、批评、监督的作用。

很多班主任不仅自己能够给学生很好的引领,还注意努力营造一种富有特色的班级氛围,比如书香班级,让学生“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数码班级,让学生领域科技的先进性,等等。

有的班主任根据生态学理论中的“多样性”、“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用“星光灿烂”评选办法替代了过去相取向对狭窄和程式化的“三好学生”评选办法。

经常评选“学习之星”、“管理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友爱之星”、“进步之星”、“发明之星”、“电脑之星”等,除了发给证书之外,还特别将这些学生的简介(附照片)在年级、班级橱窗中张贴,既推介了相关学生的事迹,又有利于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还有的班主任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动员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呼吁家长“少一些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文化氛围改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的,我们要让学生从依从它到认同它,再到信奉它,最终形成学生的内化。

因而,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任何学生都有通过教育获得积极发展的需要。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体育竞赛就是一次很好的培养学生进取性的心理文化,不是靠说教,而是通过参与竞争,在实践中培养和形成起来的。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取性的心理文化,在学校,最能调动一个班集体同学的情感的,莫过于校运会——学校各班最高层次的体育竞赛。

这关系班集体的荣辱,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这件事做得好,可以大大地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振奋全班同学的精神和士气。

做得不好,就会大大地挫伤同学的积极性,甚至可以使一个班集体一蹶不振。

把校运会这件事做好标准并不是一定要赢,而是要充分挖掘班的全部潜力,调动班的全部积极因素,众人一心,众志成城,在比赛场上敢与强手一决高低,如果能做到这一就达到目的了。

因为体育精神的真正内涵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她的本质就是竞争的、进取的。

在活动中,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班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而班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

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引领全班学生共同奋进的动力源。

但是无论是近期目标,还是中期或远期目标,要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不是由班主任规定的,而是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与班级学生共同“协商”的结果。

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

正如蒙田所说,美丽的心灵是那种博大、开朗而又准备容纳一切的心灵。

老师应该要有一颗善良的美丽的心灵,才会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全班同学面对学生,用爱来抚慰每一个学生。

然而,面对晶莹剔透的童心,我们常常会感到自己心灵的斑斑锈迹。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正是对当前的教育状况的逼真描述。

他说:“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

” 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所以,学生应该在一个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

这种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

教师要善于不断地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浓厚班级的精神文化。

相信不少老师都做过这样的事情,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办一个“名言栏”,每天让学生轮流在上面写1—2则名言。

其目的有二:一是发挥名言的警示教育作用;二是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但是我们发现,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还真不错,学生们都非常认真,热情期待着每一天的惊喜。

可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对“名言栏”已不如一开始的时候那么热情了,是“名言”没有魅力了吗

只要反思一下,我们就会顿悟这样一个简单却容易熟视无睹的道理:“名言”再好,也是他人的。

况且“单调”“机械”“重复”的事情,谁又愿意长期乐此不疲呢

于是有一位老师尝试着把“名言栏”改成了“花季心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交往不在多,有‘诚’则行。

只有真诚才能得到真正的友情,真诚能使人与人变得熟悉又亲切。

”“人生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感悟组成的,每一份感悟都代表着一份成熟。

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掩上心扉,细细品味每一份挫折,每一份喜悦,得到的感悟将是生活赋予你的最慷慨的礼物。

”“累,让我们知道,要珍惜别人的付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别人也同样劳累。

试着让自己尝试累、享受累吧,那份感觉,那份欣慰,就是幸福。

”……在“花季心语”中,学生在来自自身或学友的感悟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灵性的启迪,感悟、积淀、升华着美好情感,进而形成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们觉察到学生的情感世界细腻了,温柔了;思想世界拓宽了,坚固了,也深刻了。

在遐想和凝思中,他们渐渐有了个性化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

他们拥有的已不只是年轻。

如今,“花季心语”已成为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学生们还把每个人的“心之语”记录下来,编成了一本名为《心灵的影集》的感悟录呢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主张“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花季心语”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过程。

“花季心语”让学生感悟了生命的伟大,人性的美好,也找回了忘却的梦想和沉寂的激情。

真可谓心灵的释放,灵魂的重塑,生命的建构

教育需要精神的浇灌。

班主任的教育更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拔掉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

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和人性的光辉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环境造就人。

”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想见,从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走出来的孩子进入社会会有怎样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文化人格。

班级文化作为活生生的东西,它是由一个班级中的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在交往活动中创造出来的。

在师生的各种交往中,在同伴的各种交往中,一种意见,一个神态,一种行为方式,尤其是班级里由群体创造出来的一种气氛等等,它们不仅构成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别,而且也构成了一个班级成员和另一班级成员之间的差别。

这种差别,当然是不同班级文化的差别。

在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再只是能否在一个班级里生活,而是在何种班级里,获得何种教育的满足。

既然这种满足是由特定的班级文化决定的,提高班级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生命质量,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充满智慧挑战,充满勃勃生机,就不能不从班级文化着手。

课堂上激励评价学生的几种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这一主体的发展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早在课改初期,我校便提出并实践了“阅读教学‘五让’”,即: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学生能想的让学生想,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问的让学生问,学生能评的让学生评。

然而,学生的“练、想、说、问、评”做得怎么样呢

兴趣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与否。

通过几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直接式。

对于教师的一般性提问,学生易答且回答正确的,对教师基本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得比较好的等。

教师可采取直接的方式给予肯定,不必“大惊小怪”、“无病呻吟”地过于夸张评价:“你真是个小天才,你真了不起啊

”则可直接鼓励说:“回答正确,很好。

”“回答得不错,看来你听讲满认真呢”就可以了。

否则,将会影响学生说过头话,甚至做过头事。

2、比较式。

对教师提出的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或思考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句子的含义,人物的形象、情感,作者的写作目的等等,学生通过教师启发和认真的思考,能够比较准确或比较全面正确的回答的,教师则可采取对比式的语言予以激励。

如:“你真了不起,这么难的问题你就能答对,这样的句子你就能正确理解,老师小时侯就没有你这么聪明呢

看来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3、修辞式。

修辞的激励方式笔者认为比较适宜于学生朗读课文流畅、富有感情、歌唱得动听等,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时候应用。

如:“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百花盛开的春天;你的表情,比春天盛开的花还美丽;你的歌声,比百灵鸟的歌声还动听;你的情感,让我们能摸到春天花草的勃勃生机;你的语言节奏,似山涧的溪水声在我们的耳旁欢快地蹦跳。

假若我们微微地闭上眼时,就像蜂蜜流到了我们的口中,又似甘泉浸入到了我们的心田。

”……4、奖励式。

对上课思想集中的,作业做得正确的,书写也工整的,回答问题精彩的等等,教师评价时,除了语言奖励和平常老师们常用的奖一朵小红花,插一面小旗,奖一样物品外,老师或全体学生还可为某生唱一支歌、朗诵一首诗或一两句名人名言等以示鼓励。

这种奖励效果有时决不亚于对学生进行实物奖励和家长对孩子的金钱奖励。

5、理解式。

课堂上,理解式的鼓励一般是针对学生在有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答错问、板演做错题、读书不流利等情况而采取。

如有的学生小手举得老高,可老师点他回答,其错误的回答有时引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发言的学生也搞得一脸尴尬,此时老师则可先肯定其敢发言就是走向聪明的表现后,再随机给他送去一个安慰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或者走过去摸一摸他的头,拍一拍他的肩,向他伸一伸大拇指,给学生以自信和力量。

6、抒情式。

抒情式激励适宜于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或特别出众时而采取。

如,当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字写得漂亮,画画得逼真时,老师则可这样予以鼓励:“你真是我班的小作家、书法家、美术家啊

说不定你将来真的能成为这方面的大家呢

我们班、我们的学校真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啊

”有时也可运用天真活泼的儿童语予以夸奖:“哇噻,棒、棒、棒,你真棒

”r以上谈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而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然而,在具体情况下,这几种方式的激励不一定是绝对固定的,有时也可交叉运用。

在激励学生的研究与实践中,我切身体会到:好孩子有时真的是表扬出来的,聪明的才智是激励出来的。

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和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确也能激励出学生五彩缤纷、充满情趣和美好追求的内心世界来

学生多样性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