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描写黄田古村落的句子

“泉港”名字来源

泉港各村名字的由来 (一)因姓加“厝”而名 3 S( s1 K7 g- T- R! L0 Z 该类地名以本地大姓后加“厝”字命名。

“厝”意为“停柩”。

引申为停柩的地方,在闽南,这种停柩的地方叫“大厝”,即“祖厝”、“祖屋”,这是先祖早年开家发业的地方,闽南语引申为房屋。

随后代的不断繁衍,该地带就以宗亲关系把本地名字以姓氏加“厝”字命名。

柯厝、邱厝、柳厝、刘厝、钟厝、叶厝、郭厝、肖厝、施厝、许厝、黄厝、卢厝、麦厝、庄厝等村是较典型的代表。

如: 柯 厝:明代,柯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以姓氏取名柯厝,清时,因此地盛产海蛎(俗称蚵),故得名蚵厝,1985年复称柯厝。

W ~( y; h% [潘 厝:宋末潘氏村民从河南迁此建居,以姓氏取名潘厝。

- a) ` }: }: C! g+ q! b% P 方厝、林厝:古县村的方厝自然村以方姓得名,林厝自然村以林姓得名。

(二)因姓得名 4 P j, U7 g( [3 L' V* E) ol9 r! Q. A1 \+ I0 [$ F( W6 Z% }- `陈庄、夏卢、东张、前烧、吕罔寨、吴曾池与涂岭,属于因姓得名的地方。

, n' A7 t6 Y( T9 m- k# { 陈庄:开发时庄姓与陈姓大抵同时到达,后来在发展繁衍中两姓人成为本地大姓,加上在相互来往中关系逐渐密切,如同一家,所以村名叫为陈庄村。

6 V' j% i5 T0 y1 l- L4 i/ j4 z1 W. }, V# Z- Z夏 卢:则为原夏、卢两姓杂居得名,后人渐渐误传为“下卢”。

\# O v) S1 N ?/ f涂 岭:现在的涂岭镇是早年通往福州的古道,因岭上有涂氏三兄弟来此居住,过往客商就因“涂氏兄弟在岭上居住”而把这个地方叫为“涂岭”。

1 s( L3 b5 v, Q# | 东 张:据传,古时董、张二氏村民先后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董张,不久衰败外迁,陈氏村民从莆田阔口迁此建居,仍称董张,后音讹为东张。

7 H3 ?# f8 q* K ?7 ^ 前 烧:据传古时钱、肖二姓村民先后到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钱肖。

后衰败外迁,许吴等氏村民相继迁此定居,仍沿用此村名。

后来当地方言误传为“前烧”。

: A) o! b5 B/ r5 W% K1 ^/ [* h( E# _% w0 L) m/ _吕罔寨:吕罔寨位于涂型村委会后厝村之西侧,据传,元末明初期间,有个姓吕名罔武夫到此山上建寨称主(原寨内宅第及寨门尚残存),故得名。

^+ Q( `- A! p* o% I7 h吴曾池:古时,姓吴,姓曾两户人家共住于峰尾一地,并在宅前挖一池,故名吴曾池。

此外,另有后张、前黄、前郭、后陈也属以姓得名。

} m) e7三)因山川得名 羊角山:因该地有座山坡,山坡有两块巨石,巨石弯如羊角高耸,故该山被称为“羊角山”,村庄就随之被称为羊角山村。

Q4 f' W象 狮:因村边有两座山,其状如大象和狮子,分别得名为“象山”和“狮山”,古时建村时也就因此取名为“象狮村”,今方言谐音为“上西”村。

m5 j- p1 |荷 池:因村前有一个大池塘,该池塘状如荷叶而被叫为荷池。

' ^ |槐 山:宋孝宗年间,迁于此地的村民始祖瑞公好植槐树,那时此村前槐树茂盛,村南有格头山,故取“槐”和“山”称为槐山。

* u: ]! k; J1 N q i/ t$ h3 @4 t' I! U' u% f: c$ \- f惠 屿:此为一岛屿,因横亘在湄洲湾上,犹如屏障,故得名横屿,后来肖厝村民析分于此建居开发,形成一村庄,取属惠安县辖之意,改称惠屿。

$ k1 B: |2 }) O* L v: w/ i6 b( p; n1 x3 ?6 D; [! @ ~8 D塘 头:古时,蔡氏村民迁此建居,因村前有口大池塘,故以此地形地物取名塘头。

/ k4 `- ~' ~) s, h* X 秀 溪:原名小溪。

因此地系山谷间一坑垄,中间有许多小溪流,故名小溪,1981年雅称为秀溪。

O( ^0 p, [, N [模 柄:古时,此地一小山丘形似器皿之柄,何氏村民从辋川钱埔村迁此建居,故取名模柄。

) P0 a+ T: T; w* W 凤 林:因此地有座凤山,树林茂盛,故以此命名凤林。

1 @ p# ~# q% s B; n 田 墩:古时,连氏村民析迁于此,建居在一大田洋之土墩处,故得名田墩。

联 岩:此地有座岩山,其周围有村庄相联环抱,故命名联岩。

鸢 峰:此地有座小山丘,名曰“鸢山”,民国时在此设鸢山保,1949年冬与辋川五峰合并命名鸢峰。

笔架寺:因山上有三个峰峦,形似妇女之头髻,后来惠安知县陈永年登上此山观赏风光时,把三个峰峦比喻为“文人投笔之架”,从此改称为笔架山。

山之顶部的仙公寺,因山得名,叫笔架寺。

4 ]- Y# Y M7 f# x% A O: A3 p7 ] 菱 溪:古时,因溪上游“双峰对峙,相敌不相让,中束一水,贴然而过,形似菱角”,故得名菱溪。

6 g( U* O, R( c5 |; }5 M' {8 p# m! M( w+ O# G凤 山:因此地主村处在凤山之旁,故以山命名。

割 山:古时此地有座小山头叫鹤山,陈氏村民迁此建居,以山取地名,后来因方言误传为割山。

东 山:此地有座小山头叫东山,古时刘氏村民从涂坑析迁于此,建居在东山缓坡地,故以山得名。

' \6 P. p3 t% Y8 w) a) u0 J; Z j, E% }, Y寨 后:古时此地北山岭上筑一寨,后来吴、王、郑等氏村民迁此,各自沿此寨之后坑谷缓坡地建居,故得名寨后。

(四)因物得名 , h _6 n0 m+ X6 E! {这类村名来源因村中有具代表性的事物,如: 樟 脚:因村子里有一株龄约700多年的大樟树,爬到树上,村子就如在脚下一般,故而得名樟脚,意为樟树脚下的村子。

白 井:因村中有白氏祖上建造的一口精致的八角井,人们把这口井称之为“白井”,村子也因这口井得名。

h后 楼:因有望海楼而得名。

3 D! d* r) ~/ T \( j. K' ^奎 璧:因村中有两块大石头,状如龟和鳖,被名为“龟石”和“鳖石”,故建村时称“龟鳖头”村,现方言简化 j菜 堂:当年此地有一尼姑院,当地方言称为“菜堂”。

虎 石:因早年村子前后有两只石虎而得名。

o/ U仙 仔:古时此地风景秀丽,宛如仙境,故建村时命名为仙境村,后谐音为仙仔村。

) D' n' W1 [5 r 土 楼:因村中有座大楼叫土楼(黄素土楼)而得名。

% f/ c, \ T# B7 C5 m/ N/ `. e7 R9 s屈尺厝:当年开家之时所住的房子相交成九十度角,如同屈尺。

3 X g; `' o/ P% T* ~( h0 V; G 石 桥:当年通往该村的主道用石板铺成,因底下沟多,此石板路如沟上之石桥。

柯寨、下寨:古时,此地山峰有个寨,后来柯氏村民迁此建居,称为柯寨,后因人丁繁衍,析迁建居在寨之下端,故称下寨。

) L' r8 w1 J! ] 鹅 头:古时,潘氏村民从莆田大圳迁此,建居在鳄头,后方言谐音为鹅头(潘氏祖墓有此碑记)。

: ~5 i- L: G5 b* q( z8 G) r 大 路:古时此处系大道口,陈氏村民从仙游牧鸭到此定居,因当时建居在大道之旁,故得名大路。

东 亭:古时此地有座毓英亭,后来陈氏村民迁此,建居在亭之西侧,故称东亭。

6 z9 G b8 T7 j; B 下 朱:古时,朱氏村民迁此建居后,建座“霞珠宫”,村以宫得名,明时因倭寇侵扰而被毁灭,后来林氏村民到此建居,沿用原村名,渐渐又被方言误传为“下朱”。

( O3 \- _, D$ M( `8 L. yu% C5 q3 O9 q十八社宫:元代,陈、林等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后,由18个姓氏族人合建一座宫庙,故定名为十八社宫,村以宫得名。

天 竺:因此地有座古寺庙名叫天竺寺,故以寺命名天竺。

西 枫:古时,郑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外厝村之西边,故名西边,后因村旁有棵大枫树,改称西枫。

# b7 Q- r8 X' y5 F+ ]/ l! v1 }' h8 r2 |/ p上 楼:古时林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峰尾半岛西南侧上端,因村中有座楼房,故得名上楼。

) L0 I6 M5 y9 I 前 埕:古时,陈、庄二姓村民从永春先后迁此,建居在一大荒埔地,其村前开辟为晒谷埕,故取名前埕。

安 兜:据传,古时此地为一澳头,连氏村民迁此,建居在澳头旁垵坂地,故以地形取名垵兜,后书写简化为安兜。

大 厅:古时,连氏村民由仙游盖尾迁此开基,建一座祖厝大厅,逐渐繁衍发展成为一大村庄。

o/ {. J5 p$ t/ h' u. j2 J! b/ R; ~: w' j X% K' E红 库:古时,此地有一坑垄,每逢山洪冲刷,其坑内均为红泥水,故称之为红矿。

郑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坑垄之旁而得名红矿,后来当地方误传为红库。

u1 s1 |7 t3 ~# k新 宅:古时,唐氏村民由江西菜宅迁此另建新居,故取名新宅。

`. @9 |# P4 M' W8 e! r 龙山宫:古时,郭氏村民析迁此建居在塔山头之东南,靠近溪流之处。

为祈求平安吉祥兴旺,建造宫庙,取名龙山宫,地以宫名,亦称龙山宫。

G7 ~' c6 Z ]( \* {大雾山:因山峰高大雄伟峻峭,山巅常见云雾缭绕,故得名大雾山,又因顶峰较开阔有小台地形似一帽,亦曾称为大帽山。

. @: L. X. \0 \( w, K+ U6 G U; k I, A9 v: @涂 坑:明代,刘氏村民从莆田涵江迁此,建居在坑垄缓坡地,故取名土坑,后改“土”为“涂”。

; @2 Z5 [$ x: w5 b5 r! A9 x6 g9 Y! Y 东 山:此地有座小山头叫东山,古时刘氏村民从涂坑析迁于此,建居在东山缓坡地,故以山得名。

; P! q; s+ m: L2 e X8 s 锦 川:此系庄氏村庄,位于坝头溪畔,川流不息,民国时命名锦川。

! |6 D4 b官 路:村中大路是古时通往县城的官道。

外 厝:据传,古时此地桦树甚多,后来林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在桦树之旁,故得名桦厝,后因当地方言误传为外厝。

S' H' Q! o(五)因历史事件等得名 即因该村历史上曾发生富有纪念意义的故事而得名,如: ; j1 n$ U/ D. Q0 w3 B9 N$ H+ c% P' j# ]# ?+ R8 t; n) l$ a南 埔:宋朝理宗时,莆田有一林姓官员在广州为官,期满返乡,路过此地时见此地风景奇异,决定在此定居,因觅得佳处而诗兴大发,根据王勃《藤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中的“南浦”给该地命名,后谐音为“南埔”。

y9 g世 上:明时,该地先祖从惠东张坑迁来此,据说其迁徒原因是被人所迫,为了让后代子孙记住这事,该村命名时被叫“徒上”,后方言误传为“世上”。

7 n. t ]. J o 驿 坂:该地是古时通往福州的官道,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设立驿坂铺,置邮亭,供往来官员憩息和供急递文书事宜,所在村随之被称为驿坂村。

- G4 p9 y h4 K Q m3 R 鸠 林:原来的九峰乡在上世纪50年代时大乡分小乡,因该村有14个姓聚居在一起,村子东北又有一座小山丘,丘上树木枝繁叶茂,每晚引来鸠鸟大片在此盘旋,故命为鸠林村,意为诸姓杂居和睦相处。

h古 县:因此地水陆交通之便,古时曾建分县于此,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晋江县拆设惠安县,因今惠安螺城士绅竞争,双方采取称两地水决定,重者为县址,由于螺城士绅在水中溶进糖(又有说为盐)而胜出,而该地为了纪念这一事件而名之曰古县。

香芹、张芹:宋时蔡氏到此地定居,给该地命名时因蔡与菜同音,又因为他们认为所有菜中只有芹菜最香,故以蔡比为香芹菜,得村名为“香芹”村;后又有张姓迁此,看法又与他们所见略同而把村子又命名为张芹,所以该村既叫香芹,又有张芹之说。

$ ?# v% ^: |# b 楼仔下:古时,陈氏村民从莆田阔口迁居于东张,明末析迁于此,建造一座小楼房,后因人丁繁衍,村落向此座楼仔之低处拓展,故得名楼仔下。

先 锋:因五十年代初此地创办一个农业高级合作社命名为先锋,其名称沿用至今。

y9 k6 f/ S6 X路 打:明代,黄氏村民从张坂迁此定居,因村民住庐屋,生活艰苦朴素而得名“庐朴”,清代谐音为“路朴”,后误传为路打;另有一说,黄姓迁来时,以打铁为生,故得名为“炉扑”,后谐音为“路打”。

_ u9 ?% f! M 涂 型:古时,陈氏村民从樟脚梨岭迁此定居,因烧砖瓦建大片晒坯之土埕,故以此得名土埕,后来谐音为涂型。

4 z% o- g: s [/ x# U/ B3 X1 }2 T, b5 _6 j! [$ T2 h( E前 欧:据传,古时钱氏村民迁此定居,以烧陶瓷瓯碗为业,故得名钱瓯,后因遭匪患而外迁,出氏村民迁此建居,仍沿用此村名,以后因当地方言谐音为前欧。

; T l @ z; N g- ? A9 O4 y! d2 X3 F) d _清 美:据传,古代此地是个澳头,筑有仓库,后来潘、黄二氏村民相继迁此定居,因村建在码头仓库之尾端,故得名仓尾,后来谐音为村尾,民国设保时,方言雅化为清美命名。

五 社:1955年此地五个村庄成立五个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五个社组建一个大队,故命名为五社大队。

. @ |3 {0 F; A K9 } C) v4 d3 u5 z1 J1 Z5 a- n4 R' P诚 峰:早年此地设诚实、诚忠二个乡,1958年公社化时,取其诚字与峰尾之峰字命名为诚峰。

' x4 T x0 V; s: d5 C: P$ b5 I8 G7 W9 {' I* E W& k, S: t诚 平:原名诚朴,于1956年建立农业合作社取名诚鹏,1958年改称诚平。

坑 内:1982年与凤安大队析分另置大队时,取其项、下坑内之坑内命名。

x6 T+ P- Y' t( ^三 朱:据传,民国时,因民事案,朱氏三个村各被捕一人,县衙传讯“三朱”而得名。

普 安:古时,张氏村民从莆田迁此,建居在多墓葬的荒埔,村民难以安宁,故倡导“普渡”,祈求平安。

而村则以此得名普安。

# x- S* X ?1 L b t+ q' l: Q/ X9 j4 |8 ~- [黄 田:据传,古代黄氏村民到此定居,沿溪两旁开垦田地,故得名黄田,因遭匪患兽害而外迁,后来陈、赖、许、吴等村民相继到此建居,仍以黄田为统称。

西 吴:据传,古时吴氏村民迁此建居在塔山之西,故得名西吴,因弱小受欺而外迁,后来连氏村民到此建居,仍沿用此村名。

. b; @6 }0 q5 {( |3 N# }1 Z4 S d潼 关:元时,地方武装首领陈潼,曾在此古驿道隘口筑关修寨,驻扎兵营,故称陈潼关,后简称潼关。

新 厝:早时,吴氏村民从草垄村析迁于此,另建新居,故称新厝。

肖厝港:古时,此处沙格村开发较早,曾称为沙格澳,后因萧厝崛起,海事繁荣,名盖沙格,遂得今名。

x* Q: \华侨桥:1963年,界山籍华侨筹集资金,在龙马溪与南枫路交叉处建一座石拱桥,故名叫华侨桥。

永嘉十大风景名胜的名称和介绍

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25平方,共分为楠溪江及沿江农化(又头景区)、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七大景区,共计800多个景点。

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三百里楠溪江,逶迤曲折,有36湾、72滩之称。

楠溪江贯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积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处注入瓯江,流归东海。

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朴、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纯净柔和、绝无污染。

经检定,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水质呈中性,PH值为7,符合国家一级水标准,被专家们誉为“天下第一水”。

溪流清荣峻茂,秀丽多姿,随江倒影,水清见底,游鱼碎石,历历在目。

如日间泛舟坐筏漂游江上,远眺绵绵青山,近看郁郁滩林,俯赏碧蓝江水,饱览溪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如夜间游江,见渔火点点,闻渔舟晚唱,受江风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尽抒幽情逸致;如歇息滩林,横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昼如昏,朦胧幽静,促膝谈心,诗意盎然,此乐何极。

楠溪江上游溪深源远,素湍绿潭,随处可见。

山高岩峻之处,悬泉瀑布飞泻其间。

百丈瀑、罗阳瀑布、崖下库含羞瀑、石门台九?T瀑、北坑龙潭三折瀑,各有其形,各显其妙,远望疑是银河,天汉倾落;近观飞流冲泻,气势磅礴……。

楠溪江的奇岩险峰,星罗棋布,有绝壁奇观太平岩,深潭凝碧三角岩,天然盆景狮子岩,九丈奇峰朝天龟,溪中天柱石桅岩,峥嵘入云十二峰,屯兵扎营南崖寨……真山真水真画图,宜晴宜雨,宜歌宜赋,宜酒宜诗……无处不宜人,无处不醉人,无处不引人入胜。

这些奇岩险峰,多生幽洞,清雅幽致,奇妙无穷。

人们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楠溪多山又多岭,峰峰岩岩数不清;洞洞都说神仙府,哪有神仙驻其中

”风韵独具的楠溪江,至今还遗存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唐宋元明清时的古塔、桥梁、路亭、牌楼和古战场,保存着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宝”以及阴阳风水构思而建筑的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谱、族谱等。

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和“宗族社会”的梗概。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人是多么爱好自然。

从一千六百年前南朝诗人――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我可以负责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

”古往今来,永嘉山水激发了多少文人学士的情思,泼洒下多少骚人迁客的笔墨。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孟浩然、宋文学家苏东坡等历代文士,无不慕名挥毫,吟咏不辍“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楠溪江,其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那迷人的山川,迷人的溪流,迷人的村落,迷人的风情,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游赏。

下面有张永嘉景点地图

描写黄田古村落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