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奴颜媚骨的诗句锦集50条

郭沫若诗歌《哀的美顿书》赏析

哀的美顿书

郭沫若

哀的美顿书已西,冲冠有怒与天齐。

问谁牧马侵长塞,我欲屠蛟上大堤。

此日九天成醉梦,当头一棒破痴迷。

男儿投笔寻常事,归作沙场一片泥。

1913年,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摘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加快了反革命复辟的步伐,他为了早日黄袍加身,更加奴颜媚骨地投靠洋人,出卖民族权益,在短短几年中,就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上百个不平等条约,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之机,大肆加紧了畏略中国的活动,看成独城中国的“天佑良机”,不仅乘机占领山东,想一口吞下东北,还凯叙转一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面交了 “二十一条”。照会用纸上面,印有无畏舰和机关枪的蛮横暗示,企图对我施加军事压力。5月7日,日本政府对中国发出了最后通碟。5月9日,袁世凯政府正式接受口本的最后通牌。“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宁为中华鬼,不为日本奴”的怒吼声震动了全国。留日学生也无不义愤填膺,同仇敌枚,纷纷回国抗议日本滔天罪氛郭沫若是其中之一。

诗的发端两句,开门见山,直陈其事,情露纸背,慷慨悲歌,顾不得律诗的音韵平仄,直用西文译音“哀的关顿”入诗。用西语译音入古体律诗实为罕有之事。哀的关顿书,即Ultimatum之音译,意为最后通牌,是为外交文书之一种。其意是说,日本的最后通碟已经向中国发出了,对于日本这种横蛮无理的要求,我愤怒无比。日本在东,中国在西.故日“已西”,已向西(中国)发出。根据“书已西”,可知诗人当时已在日本。“冲冠有怒与天齐”,是突然的消息所引起的激怒情绪。怒发而冲冠,言其怒极之状,再夸张一笔“与天齐”更为突出,既深化了情绪,又富于浪漫色彩。

次联两句紧承首联而下,把首联铺开的怒发冲冠之气拓展开去,深化下去。明确表示,谁敢于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就决心为国为民斩除害虫。为了强化这种情绪,诗人顺手拈来两个典故,大大丰富了诗意。一个借用匈奴南下牧马侵犯边塞、入侵国土典故。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此处暗指日本以“二十一条”达到亡我中华的狼子野心。一个借用晋人周处励志为善,上山射虎,下海屠蛟,耿直烧勇,战死沙场为民除害的故事,来比喻自己愿为国家民族斩除祸根的决心,表示“慨当以慷”的思想。“爱国”、“恨敌”、“悄怒”、“决心”都是比较概念、抽象的词,缺少具象感,通过“牧马畏长塞”、 “屠蛟上大樊”两个典故就把“爱国”、“恨敌”、“愤怒”、“决心”等拍象的概念和情绪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富有形象感。

第三联具体写情绪的曲折变化。“九天”,即九重天。指诗人从5月7日山日本返上海,“在上海的客栈里呆了三天”,“又跟着一些同学跑回日本”。此次回国抗议日本的强盗行为,心中怀着取消“二十一条”的强烈愿望,结果却成了九天迷梦。留日青年学生满腔爱国热悄,而段祺瑞政府却以欺编、敷衍的态度,要他们“回到日本安心学习”,一腔热血骤然冷却,犹如做了一场醉梦一般。日本政府的最后通牌,中国政府对不平等条约的`承认,给爱国青年当头一棒,打破了他对段政府的幻想和痴迷。

最后,“男儿投笔寻常事,归作沙场一片泥,收束全落点出题旨。虽是诗的尾端,然而在诗的旋律上却是高潮,在高潮上嘎然结束,结束得铿锵有力、气势雄浑。这时诗人直抒胸怀,爱国热情,炎炎逼人,赤子之心,灼然可见。有志男儿,从军报国寻常事情,为了祖国独立,就是变成沙场泥土,也在所不静。豪雄之气,滋于字里行间,十分感人。

这是一首铺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怀之作,诗人矢志献身祖国的壮志紊情,纵情抒写,赤子之心,犹如万解泉浦,奔泻而出,一个热血男儿的光辉形象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出现在中国诗坛。诗写作技巧的特点是以议论式的抒怀为主,这种议论不是抽象化、概念化的说教,而互在揭示内心世界,;.划诗人的自我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诗的感倩色彩强烈,激情如火,紊气如虹,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旋律高昂起仇具有排山例海之势,读之使人心潮难平。

【知识拓展】:

人物评价

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闻一多评)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中国科学网评)

郭沫若诗歌《侬冷如春冰》赏析

侬冷如春冰

郭沫若

侬冷如春冰,郎暖如春风;

冰入春风怀,化为春水融。

水涨泛桃花,郎浮水上舟;

鼓浪翻郎舟,郎死侬心头。

这是一首情歌,自然而又有风趣地表现了一位姑娘对一位正在划船的小伙子的爱慕和迫求。

在郭沫若千徐首旧体诗词中,描写爱情的诗为数不多。这首诗选自1925年所作历史剧《聂要》第一幕《濮阳桥畔》(即后来的五幕剧《棠棣之花》第四幕《猴阳桥畔》),为幕后的伴唱歌词,共三首,都是表现爱情的,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生活。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诗中以姑娘的口吻描写了她深埋在心底里的爱情之火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诗分两章。诗的第一章,一开头就写姑娘以“春冰”自喻,姗烧起对情侣炽烈、明丽的爱情的火焰,说我的心“冷如春冰,,希望获得郎君春风般爱情的沮暖。接着两句“冰入春风佩化为春水融”,采用比喻的手法,姑娘庆得情侣的爱,就象一块冰投入了春风的怀抱,化为一池浪浊春水,两情磁洽,互相爱慕,忠贞不渝。一对天真活泼的情侣面对一片如海春挑,形彤春水,其拳拳之情溢于言表,依依之态跃然纸上。这春之景、容之歌、春之情,正是青年男女之间自由恋爱生活的真实写照,是那样诚挚、健康、朴素、热烈,好似一幅充满青春活力的风俗画,孰荡着馥郁的泥土芬芳。

诗的第二章,诗人打开了艺术闸门,展开大胆的遐想,着力写姑娘和她的情侣在水上荡舟的嬉戏场面,勾划出一福春光明媚,春映花开,春风轻拂,冰化雪消,两情相融的图画。浪阳河上春水泛起,岸上千树万树的挑花,迎着春风纷纷飘落在水中,心上的郎君在职着桃花的水面上荡舟。姑娘心想,鼓起波浪把郎君的游船掀翻,让郎死在我的心头。一个“鼓”字,情真愈切,神形通俏。这里爱的情火象冲开闸门的激流,汹涌翻腾。姑娘以鼓浪掀翻郎君荡舟的方式,表现了一种大胆求爱的举动和爆发式的感情。这种表达情爱的方式,带有戏谑的欢乐和亲呢,显得既浓烈、攀粉,又幼稚、质朴,羞报而炽热,读者能从这嬉戏的动作中想象那姑娘的天真活泼和娇慈可爱的神态。全诗表现了一个可爱的少女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和对幸福的位像。

这首诗构思独特、新颖,心理刻划细腻入徽,形象生动遭真,借喻含留委婉,耐人寻味。诗的风味淳朴,生活气息浓郁,似《诗经》中的《风》诗,富有民间歌谣的色彩。

【知识拓展】:

人物评价

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闻一多评)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中国科学网评)

郭沫若诗歌-《天狗》赏析

郭沫若(1892~1978)

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

《天狗》是《女神》中的一首有代表性的诗篇。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诗歌赏析:

全诗四节,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诗人借助古代天狗吞食日月的故事,在奇特虚幻的境界中奔驰的想象,并以如椽的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正因为“天狗”有气吞一切的气概,于是,它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无比的能量,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诗人在《湘累》中借屈原之口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乎宇宙。”这完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的生动写照。

正因为如此,第三节中,这汇聚了“全宇宙的能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毁灭自己旧的形骸,进而渗透入自己的精神细胞,在内在本质上更敏锐、更自觉地把握自我意识。最后,以“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收束全篇,将“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新生的革新精神,以奇异的光彩描画出来,从而使整首诗在主题意向上统一到郭沫若式的“涅磐”精神的基调中。

《天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每行诗均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每行诗均以“我”为主语起笔,又多以带有肯定语气的判断词“是”强化比喻,直抒胸臆,以造成火山般喷发式的奔突,汹涌澎湃的激情。充分表现出五四时代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新生的社会精神。

《天狗》在艺术上,具有想象新奇,气势磅礴,旋律激越,声调高亢,语言峻峭等特点,这些特点又都统一在诗歌奇峭雄劲,富有力度的风格上。就诗的构思方式看,诗人借“天狗”来表现自我,以“天狗”吞食日月展开神奇的联想,通过对“天狗”的气魄和和力量的极度夸张,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诗人紧紧抓住“我”的“动”的精神,表现出扫荡一切,摧毁一切的神奇的自我力量,唱出对具有无穷潜能的自我力量的赞歌。这种雄浑的意象,高昂的格调,奇峭的笔法,唯有在想象极度丰富的浪漫主义大师郭沫若的笔下,才显得那样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诗体形式上,全诗通体以“我”字领句,从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加之,诗句简短,节奏急促,韵律铿锵,诵读之时,状如狂暴的急雨,奔腾的海潮,具有一种夺人心魄的雄壮气势。

通过上面对《天狗》这部作品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体会《女神》这部诗集的特色了。

第一,《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一种反抗精神。《女神》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叛逆者和战斗者,又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因此,《女神》中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就正是时代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女神》的时代精神还表现为一种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表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五四时期新诗创作的一个普遍现象,如胡适的《乐观》、周作人的《小河》等著名诗篇都体现着这一个时代的风尚。当然,如同《女神》中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和爱国精神一样,它在表现这种进取精神时也体现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那就是对于光明和力量的歌颂。第三,《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我们知道,文学革命开始后,以重视新文学形式建设著称的胡适曾以《论新诗》一文,成为了诗歌理论的权威,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诗体的大解放”还仅仅是一个口号和愿望。而郭沫若的《女神》才真正将它变为了现实。他的诗就如同鲁迅的小说一样,几乎是一首诗一种形式,而每一种形式都是一个成功的创造。所以说“《女神》在艺术上的成功创造,使自由体新诗真正达到了诗的境界”。《女神》才是新诗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

郭沫若诗歌作品《心灯》赏析

【作品原文】

心 灯

连日不住的狂风,──

吹灭了空中的太阳,

吹熄了胸中的灯亮。

炭坑中的`炭块呀,凄凉!

空中的太阳,胸中的灯亮,

同是一座公司底电灯一样:

太阳万烛光,我是五烛光,

烛光虽有多少,亮时同时亮。

放学回来我睡在这海岸边的草场上,

海碧天青,浮云灿烂,衰草金黄。

是潮里的声音?是草里的声音?

一声声道:快向光明处伸长!

有几个小巧的纸鸢正在空中飞放,

纸鸢们也好象欢喜太阳:

一个个恐后争先,争先恐后,

不断地努力、飞扬、向上。

更有只雄壮的飞鹰在我头上飞航,

他在闪闪翅儿,又在停停桨,

他从光明中飞来,又向光明中飞往,

我想到我心地里翱翔着的凤凰。


奴颜媚骨的诗句锦集50条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