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狗的伤感句子
那一点一滴的回忆,你一丝一毫的可爱都如水般使我透不过气。
可我从未撕心裂肺,因为我接受不了你的离去。
在我的印象里,你一直陪我笑,陪我闹,安慰我,鼓励我,此时你在陪我哭么
自从我抱回你的第一天,你那呆头呆脑的样子就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发誓用我的一切去保护你,在我最畏惧的时候,是你的到来如春日的阳光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鼓舞。
我对你说我要永远陪在你——我最真挚朋友的身边。
如今,端起水杯,还习惯的要去找水盆给你倒水,才想起你已经离开了这里;坐上沙发,还习惯地伸出手要你过来,才想起你已经再也不能陪我。
这种感觉使我无法面对,我无法面对没有你的日子,无法面对我的亲人永远离开了我。
你既然已经离去,我无法使你重生,只有默默想着你,只有无时无刻不念着你。
你在那一边一定要乖,一定要快乐
我永远祝福你
永远爱你的主人,你的朋友
虞美人 李煜表达物是人非的情感事物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
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
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
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
“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
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
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
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
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
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蒋雅云) 【赏析三】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
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
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
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
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
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
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
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
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
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
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
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
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
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宋朝陈郁《藏一话腴》:“太白(李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略加融点,已觉精采。
至寇莱公(准)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观)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肯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这里对这首词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
李白的诗句是写别情的长可以跟东流水比,诗在金陵写的,这个东流水是指长江。
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
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
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愁的无穷无尽。
这是两者的不同处,说明李煜的故国之痛更为深沉,并不是“略加融点”。
寇准的词:“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说是摹仿李白的词意。
“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
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
”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
不过李煜的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也写“朱颜改’,是结合亡国之痛来的,加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鲜明壮阔,从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
(田德义)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
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一、 导: 1、在历史的那一端,间或几个帝王也拿起笔,写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合韵或不合韵的句子,自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这就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中国古代帝王文学。
帝王诗歌之作,当推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直抒胸臆,格调高昂,气势雄浑,给帝王诗歌开了个好头。
可惜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对于诗文小道并不放在眼里,除了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
在帝王中,才气最高的要数李后主了。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位南唐后主的词艺。
二、 背景及作者介绍 1、清代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978年7月7日(七夕)他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触怒宋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
李煜死的很惨,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3、问:那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呢
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二、读 1、学习诗词,先从诵读开始。
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2、他们读得怎么样
应该什么样的感情
——低沉、凄凉,在声调曲折有致 3、怎么样才能处理好作者的这种情感
A、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 B、 把握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4、再来试试读读。
(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
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 5、听录音。
小声跟读 5、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
三、析 1、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板书“愁”) A、往事之叹;B、亡国之恨;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没有了妻妾的幸福,家已经支离破碎。
对往事的怀念,命运越来越差。
C、离家之痛 3、这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
那么,问问大家, 4、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A、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
(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结:可谓比喻含泪,对比生情。
我看除了对比、比喻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
”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
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
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5、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
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
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四、评 1、我还想问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我觉得这愁愁得美。
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
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2、词家中不乏“写愁”高手,如寇准“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秦观“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等等。
窃以为他们或不够“鲜活”,或不够“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后主词。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
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
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的广度。
3、后人总结说,这首词的风格凄丽。
李煜的词缘何显得如此凄丽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以及内心的巨大沉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点滴。
如果以亡国为分界线,对照李煜前后期的词作,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说,是亡国的代价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
这也让我想起了《吊屈原赋》里的经典诗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李煜后期词,多折射出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把传统诗歌里的那种个体间的离愁别恨升华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远。
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 四、比 1、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
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
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
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
无非一死,夫复何求
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
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
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
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
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
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五、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
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
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
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zhe)仙。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品味诗词的方法。
知人论文,读文识人,人文互见,相得益彰。
那些怀念前任的伤感句子
年少慕是可以寂静的,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永远走在少了风景里。
如果一个人就可以和他在一起,那么这世界就不会有悲剧存在。
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让我笑的灿烂,哭的伤心。
挽着时间一路走,连途中的风景都来不及回顾。
在时间的单向流淌里,追忆春麦田园的似水流年。
年轻的我们总是这般固执。
年轻的我们总是这般不能遗忘。
一个人的世界,除了手臂还有空气拥抱自己。
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
你在沉沦,而我在哭。
我们也有过美好的回忆,只是让泪水染得模糊了。
我们总是这般不能遗忘。
-----灿白xi
时光清浅,岁月安暖。
我只愿心素如莲,人淡如菊。
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求文学大神
【时光清浅,岁月安暖。
我只愿心素如莲,人淡如菊。
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是指女孩已经看淡了你们的关系,希望你也能淡然。
【坐在阡陌红尘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双手合十,做快乐的自己。
择一江南古镇诗意的栖居,春来,看绿意葱茏;夏日,赏花红叶碧;秋至,用果香熏染自己;冬季,和素雪、梅花一起在时光里旖旎。
】是指希望你们都能快乐,找到自己想到的生活,诗意又随性、恬淡而宁静地度过漫长岁月。
【典故】【不以己悲,不以物喜。
】出此范仲淹《岳阳楼记》: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这段话网上有原话的,应该不是原创。
网址如下:PS:不要太伤心了,祝以后幸福。
求采纳,我答得很用心QAQ
怀念狗的伤感句子有哪些
老当益壮 老态铜钟 花甲之年 寿比南山饱含风霜 稀疏不齐的牙齿 翁着干瘪的嘴唇 云鬓高耸 白发苍苍 白发斑斑 满头银发
冷血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否还在渴望遥远的梦境噩梦袭来那一刻突然清醒又发现枕边的落泪水晶散发着异样又奇特的心情那已受伤的坚强该如何扶平对面的刀刃依然冷漠如冰身边的人让我始终无法安宁错误的蔓延根本不能请求暂停要怎样才能挽回我愚昧的决定黑夜里只剩下泪水直到天明下了定义的委屈却早已树不清让我如何去投递那颗爱你的心下一场战役我是否有把握赢所要面对的竟是不堪的泥泞回首那天我似乎还笑语盈盈一眨眼表情就静止恢复原形什么时候能够走出那段阴影抬头又望见屋顶那串风铃回忆中呼吸的空气依然清新......1. 病榻呓语 冰心忽然一觉醒来,窗外还是沉黑的,只有一盏高悬的路灯,在远处爆发着无数刺眼的光线
我的飞扬的心灵,又落进了痛楚的躯壳。
我忽然想起老子的几句话: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时我感觉到了躯壳给人类的痛苦。
而且人类也有精神上的痛苦
大之如国忧家难,生离死别……小之如伤春悲秋……宇宙内的万物,都是无情的: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往秋来,花开花落,都是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
只在世界上有了人--万物之灵的人,才会拿自己的感情,赋予在无情的万物身上
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句子,古今中外,不知有千千万万。
总之,只因有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便有了悲欢离合,便有了“战争与和平”,便有了“爱和死是永恒的主题”。
我羡慕那些没有人类的星球
我清醒了。
我从高烧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看到了床边守护着我的亲人的宽慰欢喜的笑脸。
侧过头来看见了床边桌上摆着许多瓶花:玫瑰、菊花、仙客来、马蹄莲……旁边还堆着许多慰问的信……我又落进了爱和花的世界--这世界上还是有人类才好
2. 海上的日出 巴金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 的 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3. 春 朱自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4. 雪 余秋雨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
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
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
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
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
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
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
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