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对爱专一的诗句

长干歌 李白 全诗鉴赏

长干行 长干行⑴【唐】李白妾发初覆额⑵,折花门前剧⑶。

郎骑竹马来⑷,绕床弄青梅⑸。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⑹。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⑺。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⑻,愿同尘与灰⑼。

常存抱柱信⑽,岂上望夫台⑾。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⑿。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⒀。

门前迟行迹⒁,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⒂,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⒃,坐愁红颜老⒄。

早晚下三巴⒅,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⒆,直至长风沙⒇。

【注释】⑴长干行,乐府旧题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其源出于,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崔颢也以绝句形式写过四首。

长干,地名,今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河南,古时有长干里,其地靠近长江。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⑵妾,古代妇女自称。

初覆额,指头发尚短。

⑶剧,游戏。

⑷骑竹马,儿童游戏时以竹竿当马骑。

⑸床,这里指坐具。

弄,逗弄。

⑹无嫌猜,指天真烂漫。

⑺羞颜句,指结婚后,就一直含着羞意了。

详见下面的低头两句。

未尝,校作“尚不”。

⑻始展眉,意谓才懂得些人事,感情也在眉宇间显现出来。

⑼愿同句,意谓愿意永远结合在一起。

尘与灰,犹至死不渝,死了化作灰尘也要在一起。

⑽抱柱信,相传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届时女子不来,潮水却至,尾生为表示自己的信实,结果抱着桥柱,被水淹死。

事见。

也以此为信行的范例。

⑾岂上句,因深信两人的情爱都是牢固的,所以自己决不会成为望夫台上的人物。

望夫台,类似的望夫石、望夫山的传说有好几处。

故事的大意是,丈夫久出不归,妻子便在台上眺望,日久变成一块石头。

王琦注引苏辙,说是在忠州(今四川省 忠县)南。

⑿瞿塘,峡名,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大礁石。

每年阴历五月,江水上涨,滟滪堆被水淹没,船只不易辨识,易触礁致祸,故下云不可触。

古乐府也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语。

⒀猿声句,三峡多猿,啼声哀切。

⒁门前句,意谓女主人常望着丈夫出门时的踪迹而等待着,只见踪迹上都已生出青苔了。

迟(直zhí),等待,一作“旧”。

⒂蝴蝶黄,明杨慎说是秋天时黄蝶最多,恐系附会之说。

黄,作“来”。

⒃此,指蝴蝶双飞。

⒄坐,因而。

⒅早晚,何时。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省东部。

⒆不道远,不会嫌远。

⒇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 安庆市东的江边上。

据陆游说,自金陵(南京)至长风沙有七百里。

地极湍险。

【赏析】这首诗通过一个女主人的口吻,写她对经商在外的丈夫的怀恋。

全篇通过人物的独白,辅以景物相衬,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诗的情调爽朗明快,真挚动人,且还带点故事性。

首六句着笔于双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童稚形象。

“十四”两句细致刻划了初嫁时的羞涩。

“十五”四句显出了婚后的亲昵美满、如胶似漆,又表达了妻子坚贞不渝的心愿。

“十六”四句为丈夫远行而日夜挂心,并寄以叮嘱。

“门前”八句,看到苔深叶落,蝴蝶双飞,不禁为自己的青春而感触,也更盼望丈夫早日归来。

末四句是全诗的归宿:只要一接到预报回家的信,哪怕远至七百里的有急流的长风沙,她也会去迎接。

云:“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

尝爰司空图所云‘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为深得委曲之妙,此篇庶几近之。

”纪昀亦曾云:“兴象之妙不可言传,此太白独有千古处。

”此类诗确为李白所擅长。

且此诗又写出了古代妇女真实的生活愿望,亦是李诗中写市民生活之作。

【细酌】我们知道,李白青年时代出三峡之后,曾有相当长时期漫游于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

这些地区自六朝以来,就是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商人们来往频繁之处。

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即产生于这一地区,其中不少篇章就是表现商妇与丈夫离别的悲思的。

李白是一位非常重视学习优秀文学遗产的作家,对于“吴声”“西曲”非常熟悉;他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对商妇们的思想感情有相当的了解:这些正是他写作的基础。

从女子的童年写起。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古代小孩不束发,“妾发初覆额”表明年纪还很小。

“剧”是玩耍的意思。

这几句是说商妇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时代就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

以下从“十四为君妇”到“十六君远行”,用年龄序数法写女子婚后的生活历程。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虽然是竹马之交,但从一起游戏的伙伴而结为夫妻,新婚期内毕竟也还是使她羞答答地难以为情。

诗人以真实而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羞涩、天真的少妇形象。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即使化为灰烬,也生生死死,永不离分

这里是化用中“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的意思。

我们仿佛听到了少男少女海誓山盟的赤诚心声。

这位女子的热情、坚贞的性格,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

“抱柱信”“望夫台”二都是古代的传说。

“抱柱”是说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与他的爱人约定在桥下见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涨,他不肯失信,便紧抱桥柱,结果淹死。

关于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的传说很多,都是说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着丈夫的归来。

两句意思说:丈夫象尾生那样忠诚地爱着她,而她又哪里会登上望夫台,去尝受离别的痛苦呢

这四句诗让我们体会到一对少年夫妇沉浸在热烈、坚贞、专一的爱伍中的幸福。

然而好景不常,他们不久就尝到了离别的痛苦。

而诗情也就在这里顿起波澜,产生了明显的转折。

“十六君远行,瞿唐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瞿唐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

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

农历五月夏水涨时,滟滪堆淹没水中,仅露出顶部一小块,舟船来往,极易触礁遇祸。

所以舟人谚曰:“滟滪大如襥,瞿唐不可触。

”古代三峡山上多猿,它们的叫声凄厉,常常牵动旅人的乡愁。

歌谣唱道:“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首谣谚熔铸为精炼的诗句。

我们读到这里,好像听到了咆哮的江声和哀切的猿鸣,也感到了商妇对丈夫安危的深切关怀。

从“五月不可触”到“八月胡蝶黄”一段,描写节序变换,烘托出女子对丈夫深长的思念。

“门前迟行迹,—一生绿苔。

”“迟”字一作“旧”,有的本子又作 “送”。

“迟”是等待之意。

这两句大约是说,在门前等待(或送别)行人所留下的足迹,也已都生长了青苔。

“苔深不能扫,落时秋风早。

”夏天过去了,初秋来临了,她还在默默地盼望、等待。

“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

”已经到了仲秋时节,她依然在不断地盼望、等待。

看着双飞双舞的胡蝶,心中翻动着孤栖的苦味;想到时光在不停地流驶,又悄悄地为青春逝去而忧伤。

我们不难想象她是如何地在相思中忍受着煎熬。

“早晚”是“何时”之意。

“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东部。

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离开今天的南京已经有数百里之遥。

商妇实际上不可能真到那么远去迎接丈夫,但这样的夸张对于表现她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

诗人写出了女子对于会面的渴望,对于丈夫热烈的爱,写出了蕴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热情。

全诗到这儿结束了,而这位满怀热烈而深沉的爱情的妇女形象,却久久地留在我们心上。

【艺术价值】李白的这首《长于行》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

它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副副鲜明动在的画面。

它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

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

“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

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

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

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这里不妨拿李白另一首也是写思妇之情的《江夏行》来作一比较。

《江夏行》也是佳篇,但其中除了“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这样的句子写得较动人外,大多是直接的一般的感情抒发,缺乏鲜明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细节描绘。

如“令人却愁苦”,“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独自多悲凄”,“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等等,显得比较发露,给人的感觉比较率直平淡,感情的深度挖掘得不够,难以使人反复咀嚼体会。

第三段“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也显得议论气息过重,比较概念化,不如,“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用比兴手法描写,显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而且那种“悔作商人妇”的情绪在唐诗中也显得一般,远不如《长干行》中那种炽热而专一的感情来得真切。

《长干行》的风格缠绵婉转,具有柔和深沉的美。

商妇的爱情有热烈奔放的特点,同时又是那样地坚贞、持久、专一、深沉。

她的丈夫是外出经商,并非奔赴疆场,吉凶难卜;因此,她虽也为丈夫的安危担心,但并不是摧塌心肺的悲恸。

她的相思之情正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这些内在的因素,决定了作品风格的深沉柔婉。

我们拿作者的《北风行》来比较一下就更清楚了。

《北风行》具有急风暴雨般的格调,因为它表现的是幽州思妇悼念战死丈夫的极度的悲戚。

《长干行》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却细致入微,语言含蓄精炼。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

”这些诗句包孕着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又具有柔和流丽的音乐美。

朗读时自然能感受到一种声情摇曳的艺术力量,体会到那种柔婉的艺术风格。

《长干行》还很好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比如写新婚的羞怯,便说“千唤不一回”;写爱情的坚贞,便说“愿同尘与灰”;写离别的长久,便说“苔深不能扫”;写盼望的殷切,便说“直至长风沙”。

这些语句有力地表现了思妇热烈而深沉的感情,给人深刻的印象。

全诗都用女子自述的口吻,这些夸张语句都符合她的感情和性格。

例如“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既充分表现了思妇此时此刻的急切心情,也与她商人妇的身份相合;如果这话出于一个从来足不出户的妇女之口,就会显得不够真实了。

《长干行》在艺术上明显地受到古乐府诗歌的影响。

前面按年龄序数写少妇的生活历程,使人想起《孔雀东南飞》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大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一段。

但《孔雀东南飞》一句写一岁的事,只是作为全篇一个比较简略的引子;《长干行》却是有具体生活场景,有血有肉,构成了全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面通过描写节序变换来刻划女子怀人的深长愁思,则是学习南朝乐府《西洲曲》。

在风格的柔婉、音节的流美方面,《长干行》后半篇与《西洲曲》很相象。

我们录《西洲曲》的一节于下,以资比较: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然而《长干行》并不是机械地模仿。

它描绘的生活图景是崭新的;商妇的情感写得较为丰富而有变化,也不同于《西洲曲》的单纯。

它们各擅胜场,都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艺术珍品。

我国古典诗歌,从《诗经》以来,一向有反映妇女生活的传统。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们受着沉重的压迫。

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她们往往遭到被玩弄、被欺凌的痛苦。

因此,她们特别,强烈地企求着纯真专一的爱。

汉乐府古辞《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感叹,《孔雀东南飞》和南朝乐府《华山畿》中青年男女在死后终于结合的浪漫主义描写,都体现了这种理想和追求。

封建社会中男子常因服役、宦游、经商等缘故离乡背井,妻子只得独守空闺,受着离别之苦,这也是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反映妇女生活的诗篇中,表现思妇之情的相当地多。

封建社会的诗人们,若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把深切的同情给予被欺凌、被卑视的妇女,反映她们的正当的善良的愿望,那就该得到应有的肯定。

李白诗歌中有关妇女的篇什,大多数都表现了这种进步的倾向。

《长干行》塑造了具有美好情操的青年妇女形象,体现了妇女们对于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艺术上又极完美,是比较突出的一篇,它无疑地也应该受到我们的珍视。

【论点】另外,因其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个别字句及至后世更是演化成民间常用的成语,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等,已成描摹年幼的男女间天真无邪情谊的代表词。

然而对本诗的前四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的理解与解释,历代学者均不相同,都以似懂非懂地一笔带过。

现以王穆之2004 -3-30发表于中国李白网之句解为例:[ 李白《长干行》中“绕床弄青梅”一句存在两个疑问,即“床”为何义

全句如何串解

对此诸家注本颇多分歧。

“床”应是“胡床”,是坐具,其实就是马扎。

对于句意旧注多囿于全句本身连贯串解的困难,有牵强含混处。

实际上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绕床”和“弄春梅”应分属不同的两层意思。

“绕床”承上句“郎骑竹马来”,意为男孩跨骑竹马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奔跑;“弄青梅”则承前句“折花门前剧”,意为小姑娘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折回的青梅花枝。

在李白的诗歌里,类似“绕床弄青梅”这样特殊的句式不乏其例。

]其实,以上句解根本不通。

因为做此句解者根本就没有理解了“折花门前剧”所表现的内涵。

此句最难解释的是“剧”字,按“剧烈”解,在此根本不通;按“戏剧”解,当时根本没有此意的诞生,况也讲不通;有人提出按“居”解,即站立讲,但古字意这两字就根本不同意或通用,凭想当然的臆断是不会得到大众认可的。

笔者为此也困惑了近二十年

九五年购得《辞海》,高兴之间翻阅,在“剧”字条下发觉了如此解释:剧:(广韵)艰也。

灵感一动,即找李白此诗再读,疑惑顿解,豁然开朗:剧: (广韵)艰也。

也即艰难、困难之意。

床:胡床,是坐具,相当于现在的马扎。

白居易《咏兴》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此四句即可解为:妾的头发刚刚覆盖前额的时候,在门前折花时遇有困难;恰逢你骑着竹马来到,绕着马扎用竹杆(所骑竹马)为我设法取得青梅。

表现人对爱情专一 痴心不改的诗句

如果还没在一起可以用这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如果已经分了可以用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如果是女生用可以用这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出自那首诗

原创回答:《长干行》其一作者:李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背景我们知道,李白青年时代出三峡之后,曾有相当长时期漫游于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

这些地区自六朝以来,就是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商人们来往频繁之处。

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即产生于这一地区,其中不少篇章就是表现商妇与丈夫离别的悲思的。

李白是一位非常重视学习优秀文学遗产的作家,对于“吴声”“西曲”非常熟悉;他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对商妇们的思想感情有相当的了解:这些正是他写作《长干行》的基础。

《长干行·其一》《长干行·其一》从女子的童年写起。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古代小孩不束发,“妾发初覆额”表明年纪还很小。

“剧”是玩耍的意思。

这几句是说商妇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时代就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

以下从“十四为君妇”到“十六君远行”,用年龄序数法写女子婚后的生活历程。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虽然是竹马之交,但从一起游戏的伙伴而结为夫妻,新婚期内毕竟也还是使她羞答答地难以为情。

诗人以真实而细腻的笔法,为我们描画出一个羞涩、天真的少妇形象。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即使化为灰烬,也生生死死,永不离分

这里是化用《吴声歌曲·欢闻变歌》中“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的意思。

我们仿佛听到了少男少女海誓山盟的赤诚心声。

这位女子的热情、坚贞的性格,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

“抱柱信”“望夫台”二都是古代的传说。

“抱柱”是说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与他的爱人约定在桥下见面;尾生先到,忽然河水暴涨,他不肯失信,便紧抱桥柱,结果淹死。

关于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的传说很多,都是说妻子如何望眼欲穿地盼着丈夫的归来。

两句意思说:丈夫象尾生那样忠诚地爱着她,而她又哪里会登上望夫台,去尝受离别的痛苦呢

这四句诗让我们体会到一对少年夫妇沉浸在热烈、坚贞、专一的爱伍中的幸福。

然而好景不常,他们不久就尝到了离别的痛苦。

而诗情也就在这里顿起波澜,产生了明显的转折。

“十六君远行,瞿唐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瞿唐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

峡口有巨大的礁石,名滟滪堆。

农历五月夏水涨时,滟滪堆淹没水中,仅露出顶部一小块,舟船来往,极易触礁遇祸。

所以舟人谚曰:“滟滪大如襥,瞿唐不可触。

”古代三峡山上多猿,它们的叫声凄厉,常常牵动旅人的乡愁。

歌谣唱道:“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诗人巧妙地把这两首谣谚熔铸为精炼的诗句。

我们读到这里,好像听到了咆哮的江声和哀切的猿鸣,也感受到了商妇对丈夫安危的深切关怀。

从“五月不可触”到“八月蝴蝶黄”一段,描写节序变换,烘托出女子对丈夫深长的思念。

“门前迟行迹,—一生绿苔。

”“迟”字一作“旧”,有的本子又作 “送”。

“迟”是等待之意。

这两句大约是说,在门前等待(或送别)行人所留下的足迹,也已都生长了青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夏天过去了,初秋来临了,她还在默默地盼望、等待。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已经到了仲秋时节,她依然在不断地盼望、等待。

看着双飞双舞的胡蝶,心中翻动着孤栖的苦味;想到时光在不停地流驶,又悄悄地为青春逝去而忧伤。

我们不难想象她是如何地在相思中忍受着煎熬。

“早晚”是“何时”之意。

“三巴”即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东部。

长风沙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离开今天的南京已经有数百里之遥。

商妇实际上不可能真到那么远去迎接丈夫,但这样的夸张对于表现她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十分有力的。

诗人写出了女子对于会面的渴望,对于丈夫热烈的爱,写出了蕴蓄在她心底的奔放的热情。

全诗到这儿结束了,而这位满怀热烈而深沉的爱情的妇女形象,却久久地留在我们心上。

长干行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是唐朝诗人的句子。

前面还有两句:曾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

本诗是他死去的妻子韦丛的。

当年潦倒的时候,韦甚至为他拔钗买酒。

表现了对妻的钟情,不会变心。

从今后我不会在留意那些花丛(别的女人),这辈子一半为你,一半为了修道(韦已死)

红楼梦香菱怎么死的

此诗有另一版本,不过就几个字不一样而已,意思是一样的,下面笔者将另一版本诗附上,并讲解。

另一版本: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这是一首富于浓厚民歌韵味的拟古诗,诗中以女子的口吻,表现了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涉:本义是步行渡水,这里有泛舟游历之意。

玩:赏玩、欣赏。

蕖: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

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

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

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

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

“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没债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沽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

这里虽无债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

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

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

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

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弄:有把玩、欣赏之意。

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颖颗品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

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

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

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

那么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

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

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

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

“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又同上《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及吴均:“辽西二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

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

“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

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人“拟古”之组伟亦不无道理。

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

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

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执毫无人工的痕迹。

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菜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

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

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

长干行的那首诗全文是什么=-= 里面有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那个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相居长干里,两小闲无猜。

相居还是相遇的记不太清。

- -

对爱专一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