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英雄的名言.故事
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 ·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 ·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爱国英雄人物故事》一书记载了六十位中外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强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流芳千古;刘胡兰从容对铡刀,大义凛然;不满20岁的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兵重创入侵英军扭转战局;美国之父华盛顿经过艰苦斗争,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狱中用鲜血写出《绞刑架下的报告》等故事。
这些英雄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为了祖国的存亡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面对挫折坚强不屈的精神,激励着他们民族的一代又一代人。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经济繁荣,国家富强,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向这些爱国英雄学习,常怀一颗爱国之心,好好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故事:屈原爱国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愤怒,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 爱国活动鱼甲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 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过, 关於这项艾习俗的起源, 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 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 黄巢领兵造反, 所到之处, 杀人百万,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 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 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 兵临邓州城下, 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 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 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马问道: 「大嫂, 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 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 我们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 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 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 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 深受感动, 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 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 将信将疑, 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 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 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 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 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 此后每到端午节, 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 艾草, 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徐特立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
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
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
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
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
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
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
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
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
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
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
”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
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
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
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
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
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
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
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
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
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
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
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
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毛泽东。
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本阅读。
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了解比上册深刻。
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
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的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
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
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
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
这17年做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
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
”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态,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诲人不倦 忠诚事业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
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
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
”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师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
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
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
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五美小学。
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
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又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热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
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
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
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
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
其中两首是学习藏头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
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
”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
”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
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
田汉说:“我们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
”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和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
校长的谈话鼓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
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
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
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态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
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学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
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
”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学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
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响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
诗是这样的: “我劝汤生并劝余,劝君休业莫踌躇。
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躯只爱书。
”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
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
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着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
有些学生说他“小气”。
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半节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 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
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家;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
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与众不同。
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
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
他越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
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他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
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没有字的教科书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
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
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
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
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
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
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
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
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
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
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
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
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
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
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
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
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
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
”“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
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
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
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
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
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
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
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
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
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
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
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
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
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林则徐 清朝的后期, 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 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 他们的目的, 一是掠夺我国的财富; 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 便於他们侵略.当时, 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 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 再不禁烟, 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 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 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 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 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 可英国商人不肯缴, 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 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 坚决行使主权, 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 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 年6 月3 日这一天, 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 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关于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名言佳句有哪些
英雄就是对事都全力以赴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有勇气承担这才是英雄好汉
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巴尔扎克《贝姨》)从伟大到可笑,相差只有一步。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有是最难被人了解的东西。
——雨果《悲惨世界》他是强者的“叛徒”,弱者的忠臣。
——雨果《笑面人》是伟大的人,也是最能忍辱的人。
——雨果《吕意•布拉斯》天才寻找障碍,障碍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传》英雄不仅比普通人有勇气,而且能把五分种勇气无限期地延长。
每个英雄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悲剧。
我始终认为,任何天生的或后生的天才,若不与坚忍不拔、谦虚踏实和埋头若干的品质相结合,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狄更斯传》
抗日英雄的名言和故事
抗日英雄示例:大刀将军赵登禹”———1933年长城抗日,亲率大刀敢死队,“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古有关羽刮骨疗伤,抗日中,晋察冀军区独立4团副团长田同春,为杀敌不让截肢,也硬是裸着臂膀,让白求恩一刀一刀地刮去长蛆腐肉。
古有神农亲尝百草,抗日中,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杜伯华,为自制紧缺药物,也总是亲自试服,终至因此中毒,在新婚前一天倒下。
还有1935年冬,为着当局的不抵抗,爱国志士续范亭在南京中山陵前,用匕首剖腹明志…… 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八路军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为掩护抗联大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 杨靖宇,忍饥受冻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剖开他的胃,里面全是树皮草根与棉絮; 赵一曼,鞭打竹签昼夜提审逾月,当严刑拷打得连敌人都战栗了,始终坚口不吐一字……董存瑞献身炸碉堡 黄继光用胸口堵枪关于抗日的名言警句: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爱国将领 ——冯玉祥
关于英雄的名言
爱国名言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陆游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 吴玉章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 海涅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 居里夫人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 --- 华罗庚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作者: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麽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 别林斯基爱国主义的力量多麽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麽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甚麽呢! 车尔尼雪夫斯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 巴甫洛夫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 林耐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 马雅可夫斯基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南北驱驰报主情 , 江花边草笑平生 . 一年三百六十日 , 都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 傅雷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 吴仲华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 --- 歌德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 肖邦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果戈理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 裴多菲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鸠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大仲马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赵博生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爱国古诗陆游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岳飞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年代】:南宋【作者】:文天祥【作品】:过零丁洋【内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年代】:南宋【作者】:岳飞【作品】:满江红【内容】: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年代】:清【作者】:龚自珍【作品】:己亥杂诗【内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 军 行 (选一)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 塞 (选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少 年 行 (选一)唐·王 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 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和张仆射塞下曲 ★唐·卢 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少 年 行 (选一)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夏 日 绝 句 ★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牡 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示 儿 ★宋·陆 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州 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初入淮河 (选一)宋·杨万里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题 临 安 邸宋·林 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 安 军 ★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元·虞 集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题郑所南兰元·倪 瓒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望 阙 台明·戚继光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马 上 作 ★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榆 河 晓 发明·谢 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渡 易 水明·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海 上 (选一)清·顾炎武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清·郑成功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秣 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漫 感清·龚自珍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己 亥 杂 诗 (选一) ★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春愁》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爱国故事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一)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这正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征程.新事业起步,千头万绪.钱学森首先给刚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让这些从未见过导弹的技术人员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他拟定了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有关专业的学习计划,并指导建立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等研究室.酒泉发射场.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在现场的聂荣臻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作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目光总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后不久,钱学森就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地地导弹的发展道路展开讨论,形成《我国地地导弹发展途径的意见》,提出了我国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长远发展规划.随后,地空导弹、海防导弹,以及固体发动机、固体导弹、反导系统和运载火箭等项目,也在他组织和协调下陆续上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工程代号由此被定为“651工程”,钱学森担负“星———箭———地面系统”总的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二)钱学森是中国军事高科技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对我国军事科学研究提出了高层次的重要思想和观点,并直接倡导了军事系统工程和军事运筹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就深刻地阐述了“战争是一门科学”的思想.他指出:“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战争的规律,研究战争这一门科学,这就形成了现代军事科学.”经过潜心研究,钱学森在1998年的一次书面发言中,对军事科学体系作了完整的论述.他指出:“在军事科学,基础理论层次是军事学,技术理论层次是军事运筹学,应用技术层次是军事系统工程.”他将军事系统工程的作用和功能定位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更好地去解决贯彻执行军事路线、军事战略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作战模拟;武器装备系统的设计方案论证、战术技术指标的确定与效能评估;后勤系统的组织管理;作战指挥体系的设计;战略问题的定量分析和战争模拟.1978年5月,在钱学森等人的建议下,我军开始了军事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的研究试点工作,军事科学院成立了第一个军事运筹研究分析机构.如今,军事运筹学和军事系统工程已经在我军战略战术、部队编制体制和兵力结构研究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取得累累硕果.关于我国的国防战略,钱学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建议.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局部地区的“小仗”可能是我们到21世纪初主要的战争样式,要搞一些平时必须保留的、精锐的、可以马上打仗的部队,应认真从军队编制、装备上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建议受到军队领率机关高度重视,如今已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对我国国防战略和军事工业改革发展,他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他还提出军工企业要实行“军民结合”,而民用企业要实行“民军结合”的观点,以及用“柔性自动化生产系统”改革军工企业的观点,为我国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民用企业的战时动员准备提供了重要思路.钱学森在晚年还特别强调了军事科学要开展跨学科研究的问题.1999年,他对前去看望他的总装和军事科学院领导同志指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借鉴.国防建设是个大系统,在实践中遇到的都是大问题,而专家们往往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看问题,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应提倡各学科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三)谋求中国军事高科技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是钱学森毕生的夙愿.因此,他以科学家的超前目光,对国防和军队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见解.自1985年以来,钱学森曾多次谈起关于“科技帅才”的话题.钱学森说:“现在要求培养一批科技帅才,即是一批工程师加科学家加思想家的人才”;“当帅才的,在领导实现一个明确的目标时,应该从基础应用到工程实践,都能够考虑到”.钱学森支持新学科,扶植边缘学科,每一种创新的观点和设想都能得到鼓励.他说:“要提倡创新思维,正确与否交给实践去检验.”早在1986年,钱学森就认为,高技术革命必将带来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军队将成为知识密集的部门.未来战争将广泛使用各种先进武器系统,战场情况错综复杂,从而对指挥人员的科技文化和军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他在分析外军与我军军官的文化水平后敏锐地指出,为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军队干部应逐步达到大学以上文化水平,师职干部应是硕士,军职干部应是博士,战士的文化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他的远见卓识受到中央军委、总部的高度重视.今年已90高龄的钱学森,仍时刻关心着国防高科技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他对前来看望他的军委领导同志说,要抓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记者在钱老家中看到,在他卧榻正对面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尊“神舟号”航天飞船的模型.透过飞天的神舟,他那智慧的目光将永远注视着祖国腾飞的未来.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2000.10.19 11:02:04)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完)望采纳。
英雄人物的名言警句
要想做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往往是要么成功要么成仁 ——希契科克天鹅有飞翔的翅膀,英雄有自己的 ——蒙古英雄失时把头低;凤凰落架不如鸡 ——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 ——英雄生于四野,好汉长在八方 ——民谚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唐·韩愈有钱四十算年老,无钱六十逞英雄 ——民谚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伏契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
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泰戈尔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是蝴蝶,可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泰戈尔长青树不是不落叶,而是落叶即生,所以生命之树长青。
真伟人不是无过失,而是知过即改,所以革命光华常在。
--李健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茅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谦逊。
--吴运铎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
--布雷斯福德·罗伯逊江出也要伟人扶。
--袁牧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东西,但是没有比人更伟大的人。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
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
尽有诸流,则亦能兼达众才。
--刘邵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的干扰,抵抗着外界的压力。
--比埃尔·居里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
--居里夫人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为争取未来的一代,我决不顾个人成败得失。
--安徒生我坚持奋斗55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开耳文为伟大的主义而死的人,绝对不算失败。
--拜论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
--佚名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为伟大的主义而死的人,绝地不算失败。
--拜伦星星在它们的运行轨道上,是给那些永恒不变的规律管辖住的;在我们观察了它们的无穷大去研究无穷小的时候,我们发现,就是电子的运行轨道,也是受这同一的宇宙律管辖的。
--萧伯纳伟大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
--伟人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克雷洛夫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做的事。
--伏契克哪个伟大的事业,当它开始的时候,不是走极端呢
伟大的事业成功之后,在一般人的眼里,才像是可能的事。
--司汤达伟人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克雷洛夫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行。
--奥维所有的伟人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
--爱默生圣人百世之师也。
--孟子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孟子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庄子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庄子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不论而不议。
--庄子小人则以身殉利,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庄子林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老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圣人之于万事也,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
--韩非子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
--善在深闺人未识。
--白居易安危须杖出群材。
--杜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墨子若是真豪杰,决无有不识豪杰之人。
--李贽古来忠烈士,多出贫贱门。
-崔膺量才授职,则政成事举。
--白居易收揽天下才,尽过不可遗。
--刘过用违其才志不展。
--苏辙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也。
--薛宣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鲁迅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鲁迅伟人有三种:生下来就是伟人,努力而成为伟人,被强迫成为伟人。
--人,并不是因为处于一个极端而显出其伟大。
人的伟大是在同时到达两个极端,而能够使中间所有的部分都感到满足。
--巴斯卡在世界上随着众意而生活是容易的,在孤独中遵着己意生活也是容易的,但伟人在人群中,也常以保持自主完美之境。
--佚名无限的慈悲,是所有真正的伟人至高的礼物,至高的遗产。
--拉斯金真正的伟人,有着异感,认为并不是他们本身伟大,而是伟大本身借着他们身体表现出来而已。
他们能看到他人身上某些崇高的品质,对人永远抱有宽大的心怀。
--拉斯金每一个真正显示了本领的杰出人的,即每一个成了社会力量的杰出人物,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如爱尔维修所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马克思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
--列宁伟大的人物总是通过某些弱点同他们的时代联系在一起。
--歌德伟大人物的伟大成就不应归于他个人的所谓天才,而应归功于当时社会动态和他接触到的前辈和同辈的教益,他只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他播种的庄稼。
--歌德任何人,即使是最伟大的人,如果他将一切都归功于自己,他就将无法前进一步。
--歌德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但是一个能永远做一个人。
--歌德所谓最伟大的人,就是那些敢相信自己所下判断的人。
所谓最愚鲁的人,也是那些敢相信自己所下判断的人。
--华莱理一个伟人必然具有某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特质。
--罗威尔伟人不一定就是伟大的学者;伟大的学者,不一定就是伟人。
--霍姆兹伟人并不在于力强,而在于正确地使用力量。
--亨利·华德·毕区伟人之所有伟大是因为我们有求于他。
--皮尔·乔瑟夫·普鲁登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是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
--恩格斯伟大人物的天才是和有教养的群众的智力不足相辅相成的。
--恩格斯伟人的价值在于完成责任。
--邱吉尔伟人能利用别人的智慧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唐·皮阿特一个伟人就是一个知道他自己短处的人,他不容许自己的脾气与心情来统治自己,只依据坚决果断的信条行动。
--特利欧所有正直、亲切、友情等等,只有坚守这些普通道德的人,才算是真正伟大的人类。
--法朗士一个伟大人物是依靠人类共同生活而生活的;他无法对世界的命运、对巨大的事件表示冷淡;他不能不理解当代的事情--这些事件一定会对他有影响,不管采取的是什么形式。
--赫尔岑自古以来,所谓的伟人都有扎根于地的落实,以及雄壮的营运能力,所以愈玩味他们丰功伟绩中的体验,你就愈觉得其味无穷,感人至深。
--和过哲朗生前已经够伟大的人物,死后会受到十倍的尊敬。
-卡莱尔一个伟大人物,也许出身贫寒,可能一生与贫困搏斗,但没有一个品格尔缺的人可以称为伟大的。
--阿瑟·米伟人只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事,心人学习的是别人认为该学习的事。
--摩尔圣人许多洞察力均来自过去身为罪人的经验。
--艾瑞克·阿佛古之圣贤以爱和智慧救众生;今之圣人却想用术语来教人。
--中勘助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
--诺贝尔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茨巴尔任何伟大的诗人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欢乐学植根于社会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和人类的代表的喉舌。
--别林斯基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
——革命烈士陈辉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革命烈士陈辉愿我的心血化为狂涌的圣水,将污秽的人间洗得净净地
愿我的心血化为光明的红灯,将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
愿我的鲜艳的心血之花,香刺得人们的心房透透地
愿我的荡漾的心血之声,飞入了人们的耳鼓深深地
——革命烈士蒋光慈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革命烈士夏明翰同志们,胜利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
——革命烈士裘怀古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
——革命烈士邓中夏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
——革命烈士李大钊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陈然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 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 冼星海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 雷锋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 雷锋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 陈毅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 闻一多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寄南征诸将》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民族英雄戚继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
——民族英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提问者评价万分感谢
关于坚强意志的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
有了精神上的痛苦,肉体的痛苦变得不足道了;但因为精神的痛苦是肉眼看不见的,倒反不容易得到人家同情。
——爱默生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
——徐特立【中】 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巴尔扎克【法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
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张海迪【中】 1、意志就是法律——约·威尔逊 2、意志支配事物——维吉尔 3、意志的力量大于手的力量——索福克勒斯 4、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英国 5、艰苦能磨练人的意志——托·布朗 6、你想有所作为吗
那么坚定地走下去吧
后爱退只会使你意志衰退——罗·赫里克 7、意志引人入坦途,悲伤陷人于迷津——埃·斯宾塞 8、培养意志是我们生存的目标——爱献生 9、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11、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欧洲 12、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13、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才智——沃勒 14、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15、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弗劳德 16、谁也不能剥夺我们自由的意志——爱比克泰德 17、意志不可强迫——拉丁语 18、意志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创造或是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莱蒙托夫 19、意志就是力量——拉丁美洲 20、哪里有意志存在,哪里就会有出路——德国 21、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者;谁下定决心后,缺少灵活性,谁就是傻瓜——诺尔斯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黑格尔 23、没有力量的意志就如同假装士兵的孩子——坎宁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地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中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恩格斯 26、使意志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意志摆脱任性——朱·查·黑尔 27、一切理论都反对自由意志;一切经验都赞成自由意志——塞·约翰逊 28、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29、没有意志的人,一切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朝鲜 30、二十岁的人,意志支配一切;三十岁时,机智支配一切;三十岁时,机智支配一切;四十岁时,判断支配一切——哈代 31、使意志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让意志摆脱任性——黑尔 32、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拜伦 1 谈迁写国榷的故事谈迁的意志之坚强让人感概不已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
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年中,他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
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
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500万字的巨著《国榷》。
。
岂料两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
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
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
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 之痛。
,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2 关羽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有一段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故事写道: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
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
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
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的人心惊胆战,掩面失色,而关羽却依然饮酒弈棋,若无其事。
等到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便大笑而起,高兴地说:“先生真是神医。
看,我的手臂已经屈伸自如,毫无痛楚了。
”华佗也说:“我一生行医,没有见过象您那样沉着坚强的人,真是大丈夫
” 《三国演义》刮骨疗毒的故事,既夸张了关羽虎将非同寻常的大丈夫气概,又赞颂了华佗神医的高明医道,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至今还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