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名言警句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告子上)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重订增广》)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
《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唐.骆宾王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宋·李觏)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左传》)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明·李廷机)
我国古代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包括出自典故、人士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全部出自古训《增广贤文》
我国古代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包括出自典故、人士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南淮子.人间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知耻近乎勇。
—— 孔丘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论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荀子。
天论》
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 有哪些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 ,非礼也。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品德高尚的名言警句
199000 不作大大事,芳名千古永不-冯玉祥 名言警句 199001 要别人夸,不可用口自夸。
—《圣经》 名言 199002 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名言警句 199003 经一失,长一智。
-王安石 名言警句 199004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明)于谦 名言警句 199005 男儿立身须自强。
-(唐)李颀 名言警句 199006 人不可以无耻。
-(战国)孟子 名言警句 199007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名言警句 199008 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
-钱三强 名言警句 199009 丈夫有泪不轻弹。
-(明)李开先 名言警句 199010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龠传》 名言警句 199011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益卦》 名言警句 1990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名言警句 19901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名言警句 199014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 199015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圣经》 名言警句 199016 善意产生善意,善行招来善行。
-(荷兰)伊拉斯莫斯 名言警句 199017 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圣经》 名言警句 199018 百学须先立志.-(宋)朱熹 名言警句 199019 先求神的国、神的意,所有的一切就都加诸给你了。
—《圣经》 名言警句 199020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英)达尔文 名言警句 199021 人生须自重。
-陆九渊 名言警句 199022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法)狄德罗 名言警句 199023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名言警句 199024 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动。
-(德)拿破仑 名言警句 199025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的迅忽。
-高尹宇 名言警句 199026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名言警句 199027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清)张廷玉 名言警句 199028 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到哪里能找到安逸呢
-吴运铎 名言警句 199029 一个人要学会尊重人。
-邓加荣 名言警句 199030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名言警句 199031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宋)卢多逊 名言警句 199032 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
-(明)陆陇其 名言警句 199033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发生什么事,你不能知道。
—《圣经》 名言警句 199034 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
-《战国策.秦策三》 名言警句 19903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名言警句 199036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圣经》 名言警句 199037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法)巴尔扎克 名言警句 199038 求友不如求手。
-陶行知 名言警句 199039 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法)孟德斯鸠 名言警句 199040 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铃 名言警句 199041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俄)契诃夫 名言警句 199042 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何况人
—《圣经》 名言警句 199043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权威之前拜倒。
-郭沫若 名言警句 199044 多责备自己,多原谅别人。
-谢觉哉 名言警句 199045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意)但丁 名言警句 199046 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徐特立 名言警句 199047 开怀天下事,不言家与身。
-罗学瓒 名言警句 199048 奋斗、搜寻、发现,而不要放弃。
-(英)丁尼生 名言警句 199049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英)莎士比亚 名言警句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张和主要思想是什么,他的名言警句有哪些,什么意思?
是朴素的辨证法。
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
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
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
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
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叫做《老子》。
思想大要《汉书‧艺文志》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西汉史学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谓:“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
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价值观无、道、德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
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
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
“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天下万物均起于“有”而终于“无”。
老子言“道”,尝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于天地万物之先,独立长存于万物之外,不断循环运行,遍及天地万物,绝不止息。
老子又认为“道”不可触摸、莫可名状,故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泉。
”只能用“道”来代表,亦可勉强称为“大”。
故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意谓“道”是玄妙深奥的,常人难以理解及形容。
若可用言语来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当宇宙万物形成之际,人类会给万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
人为自然万物之一,故须遵守自然法则,故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赋予万物生机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认为“德”乃“道”之体现,而“德”应服从于“道”,故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家强调人应当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养,避免犯过。
守柔老子言“守柔”,尝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
”“道”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因为“道”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故言:“弱者道之用。
”老子以“水”作喻:“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又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强调以柔制刚,认为“强梁者不得其死”,目的在教人谦卑逊让,以退为进。
人若如此,方可明哲保身,故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豁;为天下豁,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意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
老子强调“守柔”,皆因认为除了“道”之外,世间万物总有没落的一日。
故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又认为世事难测,故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老子强调“守柔”,要求人清虚自守,勿刚强好胜,否则不得善终。
居后不争老子认为人应有“居后不争”之心,尝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只有仁慈、俭朴、谦让不争的人,方能具备道德勇气,进而博施于人,受人尊敬拥护而成大器。
老子尝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只要人能舍弃争先争胜之心,深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之理。
莫自恃聪明,锋芒太露,应抱持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从而达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
寡欲老子谓人应“寡欲”,故谓:“罪莫大于可欲,祸其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人若怀有“可欲”、不知足”之心,则贪念自生。
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
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沉醉于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
故老子要求人“无欲”、“去欲”,故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又谓:“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争。
善用人者为之下。
”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政治观无为“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
《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道家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
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无为而不无为)。
善为下“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知识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