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医“孙思邈”别称为什么
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木刻本
唐代名医
唐代名医孙思邈医术高明,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曾治好许多病患,被人们尊奉为药王。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什么书中将妇产列入首卷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余要方》一书中将“妇产”一门列在卷首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有感而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
”这告诉我们
中国唐朝时陕西有位名医,叫孙思邈(581—682),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救活了很多垂危病人。
他活到101岁,历史上称他为“百岁神医”。
一天,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棺材底下不断滴着鲜血。
孙思邈认为这个人还没有死,就请他们打开棺材,只见死者是个妇女。
孙思邈给她品了脉,然后选了一个穴位扎针。
一会儿,一个胖娃娃坠地了,妇女也活了过来。
孙思邈一针救了两条命,人们都称他为神医
一次,有个病人撒不出尿来,哀求孙思邈救救他。
孙思邈断定他是排尿口堵塞。
这时正好有个小孩拿着葱管吹着玩,他要来葱管把尖头剪去,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 用力吹了吹,尿顺着葱管流出来了。
这一大胆的试验,竟使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孙思邈不仅精于医术,还擅长营养学。
他把脚气病和夜盲症对照起来研究治疗。
那时山里的穷苦百姓有不少得夜盲症,而富人得“脚气病”,孙思邈把这两种病症对照起来思考,肯定发病都是营养问题造成的。
穷人吃糠咽菜多,就叫他们多吃点动物肝脏,果然奏效。
富人则缺乏米糠、麸子这类东西的营养,叫脚气病人多吃些五谷粗粮,结果也有效。
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治疗脚气病的人。
??孙思邈还擅长针灸,创造了“以痛取穴”的针灸方法。
一次他给一位 腿痛病人扎针,连扎几针不见效。
他一面问病人哪里痛,一面用手沿着大腿轻轻往下掐,当掐到痛处时,病人不由得叫了一声:“啊……是。
”孙思邈立即在这个地方扎了一针,病人的腿马上不痛了。
这个穴医书上没有,孙思邈就叫它“阿是穴”。
??孙思邈还有个美称叫“药王”。
为了采药,他跑遍名山大川,并亲自将生药加工炮制。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广泛收集整理许多药方。
70岁时,他把这些药方编辑、整理写成了《千金要方》。
又过了30年,他已经是百岁老人了,仍把后30年积累的药方,编成《千金翼方》。
这两部书共记载6000多个药方,成为中医学的经典。
他把一些主要药方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大路口或街头,起到很好的治病防病作用。
人们把他常去采药的五台山叫做“药王山”。
后来群众在药王山建了一座药王庙,以纪念这位百岁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