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周瑜读后感600字!急!!!在线等!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 在《三国演义》中,很多人都喜欢那个天文,下通,足智多谋而又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我也不例外。
但是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同样让我记忆深刻,他就是东吴大都督周瑜。
他和诸葛亮一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英年早逝,但他不是死在战场,而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
那样一位英气勃发的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却是诸葛亮三气周瑜这样一个茶余饭后的笑话,而他临死前的那句泣血的责问:既生瑜,何生亮
更是让我陷入了沉思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于是无数的英雄好汉,揭竿而起举行了起义。
各路英雄经过厮杀,到了后来,就出现了有名的三国争霸。
魏国首领曹操,东吴首领孙权和蜀国首领刘备为了各自称霸天下的梦想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血战。
在史上最有名的赤壁之战之后,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谋害于他,可诸葛亮以自己的智慧不但躲过了周瑜的谋害还气了他三次。
周瑜因不能容忍诸葛亮的胜利,最后气急攻心,吐血而亡。
我认为周瑜败给诸葛亮并不是败在才智上,而是败在心胸上,诸葛亮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而周瑜却有着一颗自私狭隘的心。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颗宽容的心能容下整个大海,这句话正好与周瑜的脾气相反。
假如三国再度重演,周瑜是否能逃过死神的掌控呢
我认为,他不能。
因为他的心里不能容忍下一个比他更聪明的人,他的心胸似乎只有短短的一厘米那么宽。
在赤壁战之后,周瑜首先破坏了孙刘抗曹联盟,诸葛亮为了保住联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设计谋气周瑜。
周瑜他不但没有从诸葛亮的忍让中学会反思,反而因接受不了惨不忍睹的败局一心想除诸葛亮而后快。
心胸如此狭隘的人永远不能成大业,是周瑜自己害了自己。
虽然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样的看法,但在我看来,周瑜的死纯属是他自己亲手造成的。
当然在这个世上如诸葛亮般心里能容下整个大海的人不多,甚至屈指可数。
而像周瑜一样自私的人却几乎占据了半个星球。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时稍微一注意,就可以看见那些心胸狭隘的人的自私。
在我8岁时,我就清晰地看清楚了一个与我同龄人的自私与贪婪。
那天,外婆带着我去一位朋友家喝喜酒。
那个朋友的家很大很漂亮,但住在里面的一个小女孩却有着一颗自私贪婪的心。
我来到她的房间,看见了满地的玩具,便拉着她一起玩。
谁知道她用力地甩开了我的手,将玩具收拾起来,放进了一个大盒子里,上了锁。
我被她赶出了房间,郁闷地来到了客厅。
我惊喜地发现,在茶几上摆着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我二话不说就玩了起来。
正当我玩得高兴时,突然,我不知被谁扇了一巴掌,脸上感到热乎乎的。
我抬起头,看见的是她生气的脸,我哭着跑开了。
外婆见了,急忙给了我一个小火车,我不再哭了,高兴地拿着火车摆弄。
她又走到了我的身边,我胆怯地望着她,可她却一把抢走了我的玩具,在一旁玩了起来,我向她要也不还我。
我生气极了,因为那是我的东西,她既然不给我她的玩具,凭什么她能轻而易举地拿走属于别人的东西。
我终于忍耐不住了,还了她刚才那一巴掌,在她愣在那里时,我的视线穿进了她的心,她的心很窄很窄,窄得连一只小小的蚂蚁也难以通过。
她满脸惊讶,身体颤抖着,嘴唇中似乎有说不尽的话语。
我转过身,离开了。
客厅里只留下她一个人,她的哭泣声回荡在大大的客厅里,而我脑中盘旋的却是她那颗自私贪婪的心的样子。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能让柔弱的水流变得强大形成巨浪吞噬船只,侵蚀岩壁,就在于它的容。
而我们想从柔弱的水。
流变成强大的大海,我们就必须学会大海的宽容,心胸如海这就是成为胜者的武器。
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吗
曾经以为癌症是难治的,没想到还有比癌症更难治的病,这就是特应性皮炎。
难就难在至今人们还不清楚该病的真正病因病机是什么。
虽然也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医学论著,但对此病病因的定义大同小异都归结为: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变态反应原、环境、精神因素及职业等有关。
在治疗方法上,几乎无一不都是以治疗湿疹为原点给以剂量的加减。
当然,现在开始提出对湿疹的定义要细分化,湿疹的涵盖范围确实太大了。
但是,对特应性皮炎究竟该如何定义呢
至少从目前人们对此病症的可能病因的探讨研究结果中可以肯定,特应性皮炎不能简单的把它称作为“皮肤病”,更多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身体内在的病态现象,皮肤仅仅是其外露表现的载体而已。
用中医的话说,这是先天禀赋不足的问题。
而用西医的临床及实验室化学分析理论是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的。
很多看似说不清楚的事一到了中医那里什么都说得清,阴阳,循环,疏通,风寒,暑热,等等。
所以说看中医的书很有趣,有些甚至可以休闲消遣当小说书去看。
现在一些中医的普及性读物之所以畅销,就是抓住了这一要点。
而这和西医以实验室数据为根本的治病方法就显得格格不入,在西医看来,中医那一套虚无缥缈,玄的不靠谱,得了病,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靠西医,吃药、打针、开刀,立杆见影就治好了,很现实。
但是,一旦遇上疑难病症,西医就会打个太极拳推给中医:可去看看中医,结合内在调理治治。
因此,除了一些学者或医务工作者,西医的书一般很少有人去买,因为看的好的都看好了,看不好的反正你西医也看不好,惟有到中医那里还能讨个说法。
一般来说,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大都属于目前西医还看不好的疑难病症。
特应性皮炎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目前西医的说法,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是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甚至有学者提出了该病的目的基因在染色体11q13、14q11上,虽然这一说法因无法说明为何近30年来患病率逐渐升高而不被人们认可接受。
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基本确定特应性皮炎是由基因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话,那在治疗对策上,细菌感染、过敏、吸烟、饮食等诸多后天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改变环境最多只能减轻病状程度,不可能改变人体的遗传基因。
问题是,在目前西医的化学实验数据结果尚不明了该病成因的现状下,要通过中医去影响人体的基因遗传因素,有这个可能吗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医学遗产,应该很好的继承发扬光大。
但是,目前中医学界的有些说法又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比如在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上,根据2002年版的《中医外科学》教材对该病的辨证论治,按照发病的不同阶段分成三期:婴儿期(以湿热症为主,治以疏风清热利湿)、儿童期(以血热夹湿症为主,治以凉血清热,除湿止痒)、成人期(血虚风燥夹血瘀,治以祛风活血,养血润燥)。
太通俗易懂了,又太晦涩艰深了。
古今中外无数的临床病例显示,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医的治法鲜有根治成功的,最多是一定程度上减轻病症发作而已。
而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复杂性和慢性、复发、阶段持续性特点又被中西医学界普遍公认。
以一种极其单纯的方法去对付一种极其复杂的病症,看起来似乎有点粗糙。
写到这里,并不是有意亵渎中医,中医在改善人的体质,将人体的某些机能由虚转实,由弱转强方面应该是有很好的成效的。
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名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在这里或许可以改成,普及中医知识,增强人民体质。
讲到底,中医是以强身为主,治病为辅的,如果完全依靠中医去治病,可能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可问题是西医目前又治不好特应性皮炎(据说现在有些癌症已经可以治好了),所以,才有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说法。
当然,单靠中医是万万不行的,病况严重发作起来,只有靠西药才能止得住痒,褪得下红,睡得着觉。
对于重症患者的皮质类固醇疗法已被普遍应用。
前两年才问世的他克莫斯(普特彼)一时成为极有疗效的外用药膏,给特应性皮炎的广大患者带来了一线明媚的阳光。
但遗憾的是他克莫斯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抑制性西药。
在重症病人的临床治疗上,国外已开始采用系统的免疫调节因子手段了,如环孢素A,硫挫嘌呤,甲氨蝶呤等。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副作用危害是相当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祖国医学的中医疗法就更是被人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说,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许还不失其为一条可能到达彼岸的途径。
高中作文800字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关键
有位名人说人们来到世间是完善自身,二是造福人类。
确—个人既要追求个人幸福要尽力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但是,个人幸福的获得和对社会、人民的奉献都是以自身的完善为前提的,否则就徒然是一个良好愿望而已,很难得到什么和奉献什么。
不仅如此,自身修养的不良和差劣还可能给自己招致灾难和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烦恼和负担。
自身的完善是一个综合的观念,蕴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文化、知识、智能、技术、思想、道德、体格、精力等等。
在所有这些素质中,还应加上重要的一条——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突出表现心理爆发力、适应力、应变力、承受力、韧性力、排解力、自信力、愉悦感受等方面。
大量事实证明,不同的人们,在诸多方面的素质大抵相当的情况下:成功者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心理素质的优势。
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心理素质的差异,或者由于心理素质的不足而功亏一篑,或者由于心理素质的良好而获得成功。
竞技场上取胜的“诀窍” 获得1976年奥运会十项全能金牌的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这是一位体坛高手的切身体验之谈,道出了竞技场上取胜的“诀窍”。
我国乒乓名将容国团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人物。
当时,与一些第一流的乒乓球运动员相比,他的技艺不是最好的,不论是防守和攻击都不够理想;他的体力也更逊一筹,体格显得柔弱。
然而,他在比赛中竞技状态极好。
所谓竞技状态,主要指心理状态。
由于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的球艺和体力都发挥到了极限,终于在关键的一局,以“一球定乾坤”,击败了实力雄厚的对手,夺得了世界冠军,使中国体育运动实现了一次零的突破,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很大的荣誉。
而他那句“人生难得几回搏”的名言,则更成为我们永不磨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永久地鼓励人们去战胜困难,奋发向上,勇敢攀登。
我国许多运动员成绩上不去,就他们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原因是心理素质差。
比如,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外围赛中,中国男足对韩国队一场比赛,开场不到十分钟就被人家连下三城,溃不成军。
溃就溃在心理防线的全线崩溃,简直到了不识足球为何物的地步! 因此,努力提高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发展、提高中国体育运动水平的一大问题。
否则,即使其他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改观了,只怕也是白搭。
在病魔袭击下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使人们病魔袭击时,排除烦恼,保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而心理素质欠佳的人,身患疾病,则往往消沉悲观,不利于病情好转,甚至加重病情。
就以癌症来说吧。
癌症,在目前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威胁,科学家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完全制伏它。
但是,事实已经证明,癌症不等于死亡。
许许多多的癌症患者经过治疗延长了生命,或彻底痊愈,有的甚至不治而愈。
这中间,心理素质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凡是战胜癌症的人,几乎无一不是心理素质良好的人。
而心理素质差的人则往往被夺走生命。
我国有一位癌症病人,他在例行体检中被发现患有癌症,医生在为他治疗时没有告诉他得的是癌症,他的妻子也瞒着他。
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他自己也感觉良好。
5年过去,病情都很稳定。
他妻子觉得5年多了,情况良好,他的生活、工作也一直正常,甚至表现出高昂的情绪和充沛的精力,她以为没事了,可以告诉他了,便对他说,他得的是癌症。
此人一听,如泰山压顶,精神直线颓靡,自以为必死无疑,惶惶不可终日。
果然于两个月后死亡。
还有一例癌症患者,医生认为他活不了多久当时有一种新药被广为流传治癌有特效,其实此药尚在试验中。
但这位病人深信它有奇效,要求服用。
不料服用后,竟奇迹般地“痊愈”出院了。
不久,这位病人从一些医学杂志上看到有否定了他服用的那种新药。
产生怀疑,精神立即处于紧张、恐慌状态,癌症又复发了。
于是医生向他解释说,那些文章的观点是错误的,医学杂志上允许辩论,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你不要理会那些文章,这种新药的疗效是好的。
同时,医生称给他服用“超精制的、效力增加两倍的”那种新药,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安慰剂。
于是这位病人心理恢复平衡,情绪稳定,充满信心。
两个月后,一家医学权威部门写文章,再次否定这种新药的治癌价值。
这位病人读了这篇文章后,挺不住了,完全怀疑那种新药的疗效,认为医生不过是安慰他而已,于是情绪一落千丈,陷入痛苦和绝望。
失眠两天后就撒手归天了。
上述病例充分证实人们在与疾病斗争中、在生与死的搏斗中,心理因素是何等重要!面临挫折时 心理素质不良的人,不用说在逆境或危急关头,就是遇上一点挫折,一点打击,甚至进入一种不太适应的环境,心理上就失去平衡,产生不满、惊慌失措、精神崩溃等情况。
一个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结果时,他名落孙山;面对落榜,他顿生绝望之心,并马上愤而自杀。
不料自杀未遂。
正当他神昏意迷之际,忽然传来他被录用的喜讯。
原来他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只是统计时出了差错。
但紧接着又传来消息:他被公司解聘了。
公司负责人评价道:连如此小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艰难、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这一评价无疑是中肯的,抓住了关键,打中了要害。
这位日本青年的学业无疑是拔尖的,但心理素质也无疑太差,显然难当重任。
北京某名牌大学有一个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都是尖子,考进这名牌大学以后,现班上的同学都来自各个学校的尖子。
既然大家都是尖子,凑在—块儿也就谁都不是尖子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角逐之后才能重新分出高低。
这位女大学生竟然连这样的现实也不能承受,感到十分痛苦,终于给母亲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了。
武汉一所大学—位女研究生仅仅因为与男朋友发生口角,急躁气愤,不能忍受,也吞服硫酸身亡。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真不少
在学习成材的道路上 2003年,有关部门对南京10所高等院校的调查表明:近几年,这 10所高校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3.9%,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55.4%,均占学生因病休学、退学病种首位。
这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也很严重。
现在许多青少年被娇生惯养、过于溺爱,缺乏起码的磨练和摔打,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一点刺激。
一个女大学生对大人说:“你们是苦水里泡大的,我们是被人抱大的,抱得我们快成了疯子。
”她说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
杭州一个9岁的小学生叫张毅,他是学习尖子,少先队中队长,也是家里的“小皇帝”。
那天上午他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
中午,比张毅大两岁的姐姐将茶话会上分到的四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另外两块准备留给妈妈。
张毅不干,一定要姐姐将那两块糖果也给他。
姐姐没有同意,张毅即大发脾气,重重地踢了姐姐一脚,便独自上楼,把门关上,姐姐见弟弟生气了,怕妈妈回来责怪,急忙叫弟弟下楼来拿那两块糖果。
叫了一阵,张毅始终不下来,也不开门。
姐姐着急了,赶紧叫来大人把门打开。
打开门一看,大家都惊呆了:张毅无力地垂靠在窗边,他的脖子上套着红领巾,红领巾拴在窗框上。
大家立即把他抱下来,可惜他已经气绝。
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儿童少年缺乏必要的心理训练。
一些家庭过于溺爱子女,“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百依百顺,养成他们放纵任性、唯我独尊的个性和心理,俨然成了“小皇帝”。
殊不知,他们这种“小皇帝”的个性和心理只可能在家庭这个狭小的天地和短暂的时间里得到满足和适应,一旦走人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立即碰得粉碎。
总之,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是完善自身、造福人类的必备条件。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首先应该努力地科学地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造就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于一生是最重要的。
否则,即使体格强壮,智力超群,也可能中途受挫,甚至夭折。
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哪怕是在逆境或危急关头,哪怕是猛虎行于前、泰山崩于后,也能镇定自若,应付自如,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有所作为,有所创造。
确切地讲,华佗是真有杀曹操之心吗
须知开颅手术在古代进行,本身就匪夷所思。
华佗“开颅手术”是《三国演义》的杜撰,历史上并无此事。
《三国演义》中对华佗之死的记述也纯属虚构,华佗要开颅为曹操治疗头风病只是罗贯中的“戏说”。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得了头风病,请名医华佗为他治疗。
华佗对曹操说,你这个头风病的病根叫“风涎”,长在脑子里,只有先服用了“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开脑袋,才能取出“风涎”,彻底治好你的头风病。
曹操一向疑心很重,一听华佗这个治疗方案,勃然大怒。
他认为华佗是想为被杀的关羽报仇,才设计了这样一种治病方案,借开刀之机,杀死自己。
盛怒之下的曹操立即把华佗投入狱中,最终杀了华佗。
这段记载,借助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和讲三国的评书、电影、电视,流传非常广泛。
华佗被杀的真相真像《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吗
如果《三国演义》讲的不是史实,那么,华佗被曹操所杀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华佗被杀的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契机是曹操召华佗为自己治病,如果曹操不召华佗为自己看病,曹操和华佗,一个乱世枭雄,一个走方郎中,你当你的丞相,我治百姓的病,互不搭界,华佗不可能被曹操所杀。
所以,解读华佗被曹操所杀的原因首先要解决的是曹操为什么要召华佗为自己看病
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
华佗是名医嘛
《三国志·华佗传》和《后汉书·华佗传》确实是在记录了华佗大量神奇的诊病事实后,才写“太祖闻而召华佗”。
但是,《三国志》和《后汉书》在“太祖闻而召华佗”之前记录的最后一件事都是广陵太守陈登之死。
陈登是在华佗预期他三年之后必然发病的情况下死亡的(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接下来才是“太祖闻而召华佗”。
所以,读了《三国志》和《后汉书》两篇传记之后可以明白,曹操召华佗有三种可能:一是曹操听说了华佗大量神奇的医术之后召见华佗的;二是曹操听说华佗对陈登死亡的预言兑现之后召见华佗的;三是曹操听说了上述两个方面的消息之后召见华佗的;第一种情况完全可能存在。
曹操和华佗是老乡,华佗神奇的医术不被曹操听说才是反常。
第二种情况取决于曹操和陈登的关系。
陈登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
陈氏父子为曹操办过两件事,深得曹操的信任。
一是陈登之父陈珪曾经阻止吕布和袁术的联姻,吕布为此亲自把已经送出去的女儿追回来。
吕布、袁术不联姻,不联手,大大减少了曹操统一北方的阻力。
二是陈登奉吕布之命前去拜见曹操时,秘密告诉曹操:吕布这个人有勇无谋,有奶就是娘,反复无常,应当及早除去(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
曹操听后,非常高兴。
因为曹操也认为吕布是一个必须除去的军阀,所以,曹操立即封陈登的父亲陈珪做了中二千石的高官,封陈登任广陵太守。
临别之时,曹操还亲自拉着陈登的手说:“东方之事,便以相付。
”什么东边的事全托付你了,无非是让陈登为曹操消灭吕布做内应。
陈登没有辜负曹操的重托。
吕布看见陈登从曹操那作回来之后,陈珪、陈登个个位居高官,非常恼火,要和陈登翻脸。
陈登竟然一番话说动了吕布。
陈登说:我见到曹操之后,说吕布是一只猛虎,只有让他吃饱了才会为你所用;曹操说,你说得不对。
吕布是一只雄鹰,只有让他饿着点,他才会为我服务,如果让他吃饱了,他就会飞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
公曰:不如卿言也。
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吕布一听陈登曹操称自己是雄鹰,高兴得屁颠,尽释前疑。
所以,在曹操的心中,陈登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功臣,但是,陈登得病,华佗为他诊治时明确告诉他:这种病三年后一定复发。
如果当时有好医生,可以治好。
三年后,陈登的病果然发作,当时华佗不在,陈登因此病死(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陈登之死立即传遍天下。
曹操这么器重陈登,所以,陈登如期而死对曹操震动极大。
曹操在陈登死后召见华佗的原因当以第二种可能性为主。
因为《华佗传》记载华佗治病的神奇性,都是为一般百姓、下级官员治病时发生的事。
这些人和事对曹操来说可以说无关痛痒。
陈登不一样,他是曹操信任而器重的人,陈登之死有两点震惊了曹操:一是陈登如期发病,二是陈登因华佗不在而死亡。
前一点是诊断,后一点是治疗。
陈登之死证明了华佗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都是极具权威性。
这么一位神医,曹操当然需要。
至于第三种可能性,最为现实。
有了种种传闻,加上广陵太守陈登之死,华佗神医的地位在曹操的心中已经确立起来了。
所以,曹操才动了召华佗为自己治病的心思。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曹操需要。
所谓曹操需要,就是曹操得有病。
一个无病的曹操要华佗这种名医干嘛
曹操恰好有头风病。
头风病是一种持续性的头痛病。
此病一发,曹操就心慌目眩,非常难受。
曹操如果生在今天,做个脑部核磁共振,马上就知道自己的脑袋里出了什么问题。
曹操召华佗为自己治病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都具备了。
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的华佗,一见曹操头疼病发了,立即给曹操针灸,针拔疼止,特别有效。
但是,此时华佗和曹操的关系是“常在左右”,一旦曹操犯了头风病,华佗就为他治疗。
“常在左右”并不是天天侍从,所以,此时,曹操对华佗的依赖性尚不太强。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家大政(太祖亲理),特别繁忙,而病情又日渐严重(得病笃重);于是,曹操就让华佗做了他的专用侍医(使佗专视)。
“专视”和“常在左右”大不一样。
“常在左右”是一般性的需求,“专视”就是专用保健医生。
“太祖亲理”是什么时间呢
曹操是建安元年(196)八月迎汉献帝到许昌,“奉天子以令天下”,此时曹操已经权倾朝野了。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建安九年曹操击败袁尚,定都邺城;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击杀袁谭。
袁氏集团土崩瓦解。
应当说袁绍集团的灭亡是曹操“亲理”朝中大政的开始。
朝政的繁忙导致曹操头风病频繁发作。
正是此时,曹操才决定让华佗为自己“专视”。
“专视”就是专用侍医,至此,华佗从此失去了作为一个游方郎中的身份,行动的自由受到了限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但是,华佗在曹操身边呆了一阵却请假回家了。
以什么借口请假呢
两种记载:一是回家取药方(《后汉书》),二是收到家信(《三国志》)。
不管哪种借口,反正曹操准了假。
曹操为什么准假呢
一是回家取药方不能不准,不准怎么治病
二是收买人心,接到家书不准假岂不大失神医之心
借口是一回事,真正的理由呢
《后汉书·华佗传》说了四条理由:一是华佗性格古怪(为人性恶),二是在曹操那儿待不得意(难得意),三是耻于为医(耻以医见业),四是想家(去家思归)。
《三国志》本传只讲了一条理由:想家(久远思家归)。
华佗到家之后却以妻子病未好为由,屡屡续假不上班。
曹操多次写信,又派地方官催促,华佗就是不动身。
为什么曹操催得这么急华佗还不动身呢
《三国志》说是“佗恃能厌食事”。
《后汉书》说是“恃能厌事”。
两本史书说得一样:华佗仗自己医术出众,不愿为曹操一个人当侍医。
曹操知道华佗死活不动身,勃然大怒,专门派人前去检查,发现华佗的妻子是装病。
于是逮捕了华佗,投入许都(今河南许昌)狱中。
经过审讯,华佗承认自己确实犯了“欺骗罪”。
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荀彧对曹操说:华佗的医术实在是太高明了,他的存在关系着许多人的生命,还是赦免了他好。
但是,曹操听不进去,他回答荀彧说:不用担心,天下难道没有像他这样的医生了吗
结果,巨星殒落,神医枉死。
死因之谜曹操一向非常爱才、惜才、重才,华佗又是一位难得的神医;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呢
从曹操这方面说,曹操要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而且对华佗妻子有病也表现得通情达理:如果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曹操还许愿赠给华佗小豆四十斛(hù,户;宋代之前十斗为一斛),容许他续假。
曹操的这种做法明显是一种笼络华佗之心的手段,但是,让曹操使出这种手段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它至少说明曹操急需华佗。
但是,华佗既不领情,又不把曹操的命令当回事,以妻子有病欺骗曹操,不去曹营,曹操勃然大怒。
对于执掌生杀大权的曹操来说,华佗只是一个方技之士(鼠辈)。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心目中,“上医医国,其次疾人”。
作为一个读书人,为官治国受人重视,当个走方郎中,不被人重视。
曹操既然“亲理国政”,因此,他握有生杀大权,可以动用国家法典堂而皇之地杀人;惹他恼火的又是一位走方郎中,地位低下,杀了也没事;因此,曹操才因大怒而感情用事,这是曹操杀华佗的两大原因。
第一,可以杀;第二,杀了没事。
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导致华佗被杀的是曹操从来没有把华佗当成“人”来看待。
当时所有的制度维护的都是曹操的权威,丝毫不会保护华佗的生存权
从华佗这方面说,他为曹操杀挥舞屠刀提供了借口。
其一,不愿当侍医。
华佗愿意当个走方郎中,为天下百姓治病。
不愿意只为一人服务。
所以,在曹操下手当个侍医不是华佗的本愿。
所以,这个侍医华佗并不想干。
这是华佗以妻子有病为由不去许都的理由之一。
但是,华佗既然是一个“人”,他有权利选择去与不去
其二,思乡之心切。
《后汉书》《三国志》的《华佗传》都提到华佗为曹操治病时间长,离家远,思家心切。
所以,因思乡而不愿为曹操服务。
选择为谁服务是华佗的权利,这又有何错
其三,不了解曹操。
华佗对曹操这样的乱世奸雄太缺乏了解,对专制制度赋予曹操的生杀予夺大权太缺乏了解。
华佗推托不去的理由是妻子有病,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人识破的理由。
一旦被曹操识破怎么办
华佗似乎没有深想,没有应对预案。
像华佗这样的一代名医,在曹操看来都不过是一个“鼠辈”。
不仅是曹操,当时所有当官的人都没有把官员以外的人看作是人,更谈不上是人才。
我们说曹操爱才,但是,他们从不爱有才的人。
所有专制统治者都把“人”与“才”区别开来,只爱“才”而不爱“人”。
这是专制制度下共同的人才观。
真正把华佗当成名医、当成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的是普通百姓,是百姓中的病人,是后人。
因此,华佗想靠妻子有病不做曹操侍医的想法过于简单幼稚了。
但是,曹操有杀华佗的法理,华佗有思虑不周幼稚,但是,被枉杀的名医岂能为自己的被杀负责
《三国志》《后汉书》的《华佗传》都没有提到华佗要开颅为曹操治疗头风病一事。
《三国演义》对华佗之死的记述,纯属虚构。
但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也不是全不靠谱,它也有它的基础:一是华佗能用“麻沸散”做腹腔手术,二是华佗被曹操所杀。
《三国演义》将它引伸为替曹操开颅,也顺理成章。
但是,华佗开颅治疗曹操头风病是小说作家的虚构。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华佗又是华人世界里的名医。
所以,华佗要用利斧劈开曹操脑袋为他切除风涎的故事才会流传极广,但它完全不是华佗之死的历史真相。
(明)胡俨:《华佗墓》徒把金针事老瞒,千年荒冢朔风寒。
从来枉却陈琳檄,到底西陵泪不干。
关于华佗之死,近年来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华佗仰仗自己医术高明而要挟曹操,向曹操要官,结果被曹操所杀。
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
一是心理失衡;华佗本来是个读书人,最终却当了个医生,心里很不平衡;特别是他的医术名气越来越大之后,更多地接触到许多达官贵人,看到这些读书人一个个做了官,自己的内心更不平衡。
所以,《后汉书·华佗传》称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
”华佗因为不能做官性格变得越来越怪,难以与人相处。
二是养病自重;曹操在杀了华佗之后公开对人说:华佗可以治好自己的头风病,却有意不治好,借此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彻底治好这头风病(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善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断此根原耳)。
三是夸大病情;曹操不过是个“头风”病,但是,华佗却说这个病不能治好,长期坚持治疗也只能多活几年。
我认为:这三条理由都不能成立。
因为它貌似有理,实则无理。
先说第一条“心理失衡”。
华佗是官迷吗
沛相陈珪推举他做孝廉,他辞而不就。
太尉黄琬征召华佗,华佗又推辞不干。
孝廉和征辟(bì,必)是东汉为官入仕的两条大道,但是,华佗都不愿走。
因为华佗生逢乱世,不愿为官。
一个不愿为官的人怎么可能要挟曹操给自己官呢
华佗心理不平衡可能是真的,但是,说华佗因为心理不平衡而要挟曹操而要官就只能是猜测了。
华佗的确是个读书人,的确想为官而耻为医,但是,耻于为医并不等于他就会要挟曹操给官。
二者之间只有或然关系而没有必然关系。
如果依照这种新说,华佗想做官,就应当俯就曹操而不是顶撞曹操。
像华佗这样耿直的人厌恶曹操的为人,但是,华佗仍然应曹操之召而为其治病,而且“常在左右”。
华佗既没有向曹操求官,也没有对曹操拖延不治。
后来以妻子有病为理由不赴曹操之召,是既不愿受曹操恩遇,又不愿囚徒般地禁锢在曹丞相的笼子里。
“养病”、“断根”之说纯属强词。
如果曹操以“养病”加罪于他,华佗为什么不以“断根”而取悦于曹操
可见,华佗应召见曹操,纯为治病而非谋官。
离曹而去是其不能治愈此病而非不愿治病。
所以,讨论华佗之死有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华佗是乐于为医还是耻于为医
华佗不愿乱世为官,是一以贯之;前有不应举荐,后有不附曹操。
原因是华佗的正统思想很浓,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华佗的正统思想不合;华佗作为良医,他有济世之愿。
即使是身入狱中,还愿意将医书传世,希望自己的医术能够活人。
他传五禽戏以健身,授针灸以治病。
可见,华佗乐于为医而不是耻于为医。
为什么乐于为医的华佗还有“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的思想呢
这和华佗乐于为医岂不自相矛盾吗
华佗作为一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本意当然是想为官的,但是,华佗所处的东汉末期,政治极其混乱,华佗又没有什么靠山、背景,所以,读书做官对华佗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既然不能做官,人总还要生存吧,那就行医呗。
反正靠行医而谋生对医术高超的华佗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华佗踏上了走方郎中的道路;而且,在这个路上走得越久,医术越高,受到的感触越深:民间百姓在乱世之中多么需要象华佗这样的名医
正是这种社会需求和华佗的高超医术相结合,造就了乐于行医的神医华佗。
华佗虽然对自己以医为业感到不平,但是,在长期的行医岁月中,华佗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华佗在路上行走,看见一个病人咽喉梗塞,很想吃东西但又吃不进去东西。
家里人用车拉着他想去求医。
华佗听见他痛苦的声音,停下车亲自去看。
看完之后,华佗对病人家属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个卖饼店,里面有蒜泥和醋。
去那儿买这两样东西三升,喝下去,病自然会好。
病人家属赶照办,喝下醋和蒜泥的病人立刻吐起来,吐出了一条虫,病马上好了。
此时,华佗已经走了,病人就把这条虫挂在车边,亲自到华佗家中来道谢。
华佗还没有回来,他的孩子正在门口玩,看见来人,马上自言自语地说,可能遇到我爸爸了,车边那条蛔虫就是证明。
这位病人进了华佗的家,看见华佗家北墙上挂着这种蛔虫有几十条。
这个例子很典型。
病人一呻吟,华佗闻声而来,主动为病人诊病,说了治疗方法就走人。
病人赶到家中来道谢,华佗的孩子看见病人车边挂的蛔虫就知道是自己父亲治好的;病人看到华佗家中挂的同样的虫子,才知道华佗是治疗这种蛔虫病的行家。
再说第二条“养病自重”。
这是曹操杀了华佗之后所说的话,所以,不排除曹操这话有为自己开脱的因素,而且,这种因素很重。
华佗是一代名医,杀华佗之前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曾极力劝阻曹操不要杀华佗,所以,杀了华佗之后,曹操会因此招致舆论的批评,曹操的“养吾病以自重”的说法不可信。
事实上,头风病也的确难于治愈。
但是,也要看到另一面,作为病人的曹操求治心切,作为医生的华佗治疗无门。
二者之间相互理解非常困难。
华佗认为头风病难于治愈,曹操认为他是“养病自重”。
最后说第三条“夸大病情”。
所谓夸大病情,依我看来,这叫坦诚相待;头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
此病虽然是头疼,但是,很难治好,时时发作,一疼起来就很厉害。
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
曹操的并发症状是心慌、眩晕。
我认为,华佗对曹操说此病不好治是实事求是,直言病情。
这是坦诚,不是要挟。
所以,华佗真正的死因只有一个,就是冒犯并触怒了曹操。
而曹操又没有把华佗当成一个“人”来看待,更没有尊重华佗的人生选择。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华佗论》讲过一句名言:“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
”像曹操这样是掌握生杀大权的“执柄者”的意气用事的确非常可怕。
冰心简介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如何饮用咖啡?
清晨起床后喝一杯咖啡可醒脑,白天工作时轻呷一口咖啡可提神。
所以,此时的咖啡可稍浓。
而餐后或晚间饮咖啡以略清淡为宜。
咖啡是公认的健康饮品,但喝咖啡应掌握一定的时间,要适时适度。
咖啡或茶不适宜餐中伴饮,应在餐后饮用。
喝咖啡时,不管冷热都应喝一些白开水。
这样做一是可以去除口腔异味,以便更好的品味;二是由于咖啡有利尿功能,多喝白水,可提高排尿量,保护肾功能,同时也不用担心喝咖啡会“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