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禅师名言全集

上水若善

出自《老子南怀瑾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木兑)之,不可长保。

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由“上善若水”到“不争故无尤”的用世无净三昧,引而申之,说明天道自然的法则,因而引用在人生处世的哲学艺术上,便构成本章一连串“劝世文”式的老子格言。

首先他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可作两个层次来理解它: (一)一个人,真能对天道自然的法则有所认识,那么,天赋人生,已够充实。

能够将生命原有的真实性,善加利用,因应现实的世间,就能优游余裕而知足常乐了。

如果忘记了原有生命的美善,反而利用原有生命的充裕,扩展欲望,希求永无止境的满足,那么,必定会遭来无限的苦果。

还不如寡欲、知足,就此安于现实,便是最好的解脱自在。

(二)告诫在现实人生中的人们,若能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最现实、最大的幸福。

如果更有非分的欲望和希求,不安于现实,要在原已持有的成就上,更求扩展,在满足中还要追求进一步的盈裕,最后终归得不偿失,还不如就此保持已得的本位就算了。

总之,这种观念的重点,在于一个“持”字的诀窍。

能不能持盈而保泰,那就要看当事人的智慧了。

如果从第二层次来讲,老子这句话,是对当时在位的诸侯和权臣大夫们有所感而发的金玉良言。

因此便有“揣而税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等三联引申的说法。

“揣”,是比喻很突出,很尖锐的东西。

“(木兑)”,原本是梁上加楹的意思。

用在这里,引申发挥,则和锐利的“锐”相通。

一个人如果已经把握有锋锐的利器,但却仍然不满于现状,反要在锋刃上更加一重锐利,俗谚所谓“矢上加尖”,那么原有的锋刃就很难保了。

这是形容一个人对聪明、权势、财富等等,都要知时知量,自保自持。

如果已有聪慧而不知谦虚涵容,已有权势而不知隐遁退让,已有财富而不知适可而止,最后终归不能长保而自取毁灭。

例如财富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不能透彻了解陶朱公(范蠡)三聚三散的哲学艺术,最后,要想守住已有的利益而不可得。

人们常会讥笑某种程度的有钱人是“守财奴”。

其实,有财而能“守”,谈何容易

“守”的学问,大矣哉

因此古人便有“创业难,守成不易”,“为君难,为臣不易”等永垂千古的名训。

等而下之,一个人在既有的富而且贵的环境中,却不知富与贵的本身,便是招来后祸的因素。

如果持富而骄,因贵而做,那便是自己对自己过不去,终会自招恶果,后患无穷。

讲到这里,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历史故事,可以反证老子这些名言的真实性。

现在只随便提出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以及一般所知道的资料,稍作启发。

富贵难保的反面文章 在我们的历史经验上,有关历代帝王创业与灭亡的兴衰成败史,悉心详读,完全是一套因果报应的记录。

因此,守成之君,必须要“朝乾夕惕”,随时戒慎恐惧,记取《老本章所说的道理,才能长保基业,坐稳江山。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经对历史的怀疑,提出问题来问管仲:“昔者三王者,既弑其君。

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不识其故何也

” 对曰(管仲说):昔者,禹平治天下,及桀而乱之。

汤放桀,以定禹 功也。

汤平治天下,及纣而乱之。

武王代纣,以定汤功也。

且善之伐不善 也,自古至今,未有改之。

君何疑焉

公(齐桓公)又问曰:古之亡国,其何失

对日(管仲说):计得地与宝(只打算拥有国土与财富宝物的现有大 业),而不计失(并不考虑将来失去的必然祸害)。

诸侯计得财委(对于 各地方的诸侯,只要求他输纳财物或奉献封地),而不计失(但不考虑地 方诸侯怨愤反感的失策后果)。

百姓计见亲(对于一般人民,只满足于目 前臣服拥护的虚荣亲切),而不计见弃(并不考虑他们不是衷心悦服,将 来会被大家所反对扬弃的悲惨下场)。

三者之属,一足以削。

遍而有者,亡矣。

古之隳国家,殒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

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这里管仲所说的“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的意义,就是指只见日前的小利,而不计后果的大恶。

也就是董仲舒所指的“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

“细恶”,是指小小的过错,小过不慎,终酿大祸,甚至于亡家亡国。

历代创业继统的皇王帝霸,如果不深明老子所说传统道家的哲学,到头来,便有如刘宋末代的十三岁小儿皇帝来顺帝,与明思宗两人一样的悲惨下场,至死不明为什么遭遇有如此惨痛的前因与后果。

中外历史上的悲剧 法国大革命的远因,早自十八世纪(清朝康熙中叶)法国的中兴英主开始。

他就是自称为“太阳王”的,穷兵黩武之外,又加上穷奢极欲,建筑了名城等处。

五六十年之间,传位到曾孙路易十五手里,在极度的豪华以后,不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反而变本加厉,“揣而税之”。

因此给后代子孙——留下国债四十亿之巨。

如此局面,当然不可长保。

但明知危殆,始终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甚至还要矢上加尖。

终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在的宫廷生活,耗费国家金钱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每当有外国君主或重臣来访,路易十六都一定要在开设盛宴,一次宴会下来,动辄就是千万金元,笙歌达旦,作长夜之欢,戏子、歌女、舞妓,日夜不停地出入宫门,跳羽衣舞,唱霓裳曲。

凡尔赛宫一年所喝的葡萄酒,就值七十九万法郎之多。

此外,单是鱼肉就多达三百四十七万法郎。

还有点灯的蜡烛费用,也在五万法郎以上。

至于王宫中所用的宫女、宫人,那更是多到令人难以置信。

例如御膳房的厨师就有二五九人之多,其主任厨师的年薪是八万四千法郎。

国王的秘书官将近千人之多,每个人的年薪是二十万法郎。

王后的侍女也有五百人之多,每个人的年薪最少也有一万二千法郎。

总计凡尔赛宫的宫女和侍臣是一万六千人,这里面还不包括一般贵族与朝臣。

皇宫里的御用马匹有八千九百匹,御用车辆百多辆,所以每当路易十六出外巡幸,其行列之壮大有如祭典,无数车马排成一条长蛇阵,大臣们佩紫带黄,宫女们美服艳装,那种穷奢极欲的威风气派,真是有如天人一般。

总计每年王室所花用的金钱竟相当国库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将近一万的禁卫军,每年也要花费三百万元以上。

王后安唐妮,那更是豪阔无度。

她光是各种手镯,就能值到七八百万法郎,其他的首饰那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那些官廷贵族的年金,还不包括在王室经费以内。

当时的凡尔赛宫,位于巴黎城郊,里面有二十九个庭园,四座了望台,有喷泉,有瀑布,四季鲜花盛开,极尽娱游之乐。

可惜路易十六不能“持盈保泰”,反而促成大革命的提早来临,徒使自己与安唐妮王后都上了断头台,留为后人啼嘘凭吊,寄予无限的同情。

有人将路易十六的王后安唐妮的促成败亡之局,匹比清末的慈禧,虽不尽然,但都犯了“揣而税之,不可长保”的错误,却是相同。

其实,富贵易使人骄,得意容易忘形,这是人类心理的通病。

尤其是以往历史上的帝后王孙,生育在深宫之中,长养于太监宫女之手,何尝备知人间社会的种种。

因此,在我们的历史上,便常有自悲生为帝室儿孙的浩叹。

当萧道成迫使刘宋——十三岁小儿刘准让位的时候,可怜的小皇帝,已自知不免于死亡,惊惧万分,随口就问萧道成的帮凶大臣王敬则说:“今天就要杀我吗

”王敬则说:“不要怕,不过迁居别宫。

官家(对皇帝的称呼)先世取司马家,也是如此。

”刘准一边哭,一边说:“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

”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明思宗(崇祯)的时代,当李闯王率兵入宫的时候,思宗用剑砍杀他的女儿长平公主,叹曰:“汝何故生我家

” 由此,更可明白深入传统道家哲学的历代隐士、高士们,薄帝王而不为,唯恐富贵来迫,于是便有“避世唯恐不早,入山唯恐不深”的思想了。

有关历史名人在富贵贫贱之际,这一类的人生经验典故,多到不胜枚举。

现在我们姑且摘取数则就反面发挥的诗文,以发人深省。

仔细体会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宋、辽、金、元时期几首名人的诗,便可了解本章有关人生哲学的深意。

也许说这些作品未免过于悲观低调。

但人生必须要经历悲怆,才能激发建设的勇气,这便是清代史学家、大文学家赵翼先生在中所谓的: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以下便是反映辽、金、元三朝有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哲学文艺作品。

辽· 百尽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人生事,的确如此。

无奈人们明知而不能解脱

金·元遗山 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漫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与细论。

“百年世事兼身事”,到头来,谁都难免有此感受。

无论清平世界或离乱时代,大概都是如此。

只可惜无遗山亲身经历兴衰成败的哲学观点,却是“樽酒何人与细论”的感慨,除非与老子细斟浅酌,对饮一杯,或许可以粲然一笑。

元·刘从益《题闲闲公梦归诗》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

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

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学道几人知道味”可为世人读老子者下一总评。

“谋生底物是生涯”,人人到头都是一样。

若能了知“梦间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

”又何必入山修道然后才能解脱自在呢

元·密兰沙《求仙诗》 刀笔相从四十年,非非是是万千千。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事,云在青山水在天。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真是看透古今中外的人情世态。

正因其如此,要想长保“金玉满堂”的富贵光景,必须深知“揣而税之”的不得当,以及“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自取速亡的可畏。

进退存亡之际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

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

”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的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的可以出世,可以入世,他却有“挫其锐,解其纷”的不死之药,长保“散而未尽”的七字真言:“功遂,身退,天之道。

”其中去了一个助语词的之字,真正只有六字真言。

后世的许多文学家们,感受意犹未尽,又再插入两字一句,变成九字真言,成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了。

七字真言也好,九字真言也好,说尽管说,说来还很潇洒,可是在一般的观念里,总觉得它消沉低调意味太浓。

其实,大家只是忘记观察自然界的“天之道”,因此便觉低沉。

如果仔细观察天道,日月经天,昼出夜沉,夜出昼没,寒来暑往,秋去冬来,都是很自然的“功遂、身退”的正常现象。

植物世界如草木花果,都是默默无言完成了它的生命任务,静悄悄地消逝,了无痕迹。

动物世界生生不已,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

如果说有,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不肯甘休,永远想在不可把捉中冀求把捉,在不可能永久占有中妄图占有。

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至于老子这些名言,究竟是正言天道不易法则的自然哲学

或是对他当时生存的时势,有感而发,用来警觉世人

似乎不须争论。

但在我们的上古的历史文化上,原来儒道并不分家的共通观点来看,孔子、孟子,以及其他诸子之学,动称先王,也都极力推崇尧舜的作为。

尧舜之道的值得赞扬,那便是“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最好范例。

至于三代以后,家世天下的推位让国,想要表现一下“功遂身退”,自称为太上皇的戏剧,则几乎没有一个是出于至诚,也没有一个有美好的收场。

其次,如北魏文帝的退位出家,以及相传清初顺治入五台山的剃度,都是别有心事,绝非“功遂身退”的情怀。

急流勇退的类型 等两次之,从秦、汉之后,看历史上风云人物的作为风格,取其稍微类同于道家的,如汉代的张良与诸葛亮,原本存心都想“功遂身退”,但很可惜其遭遇仍然不能遂其所愿。

张良虽然不肯居功,只自谦退封于“留”地而为“留侯”,但却身不由己,不能再加上三点水而一“溜”了之,以已绝人间烟火食的半仙之分,结果仍免不了受吕后的饮食所害而殁。

与其如此,还不如诸葛武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成绝代之功,更为划算。

也许由此历史经验的教训,致使后来道家人物的作为,如东晋的抱朴子——葛洪,南朝齐梁之际的陶弘景,更加小心谨慎。

葛洪便早早抽身,自求出任为勾漏令,以宦途当隐遁,暗暗修他所认为的仙道以终。

陶弘景则及早挂冠神武门,悠哉游哉,造成“山中宰相”的局面,作他的洞天《真诰》,自在精神领域了事。

到了隋唐之间,文中子以儒佛道三家通才的学养,讲学河汾,造成唐初开国一班文武兼资的盛世人才,在人文文化上立下莫大功德,但结果姓名隐没不彰,反令后世多方考据,是为退身幕后的旷代奇人,虽无赫赫事功,却真合于身退之道。

至于宋初,隐逸在华山的陈抟,已经完全走入道家的神仙行列,另当别论。

南宋的韩世忠,知机早退,骑驴湖上,笑傲山林,可算明智之举,难能可贵。

明初的诚意伯刘基,以亦儒亦道的姿态出山,辅助朱元璋而成功帝王事业,但结果仍然难逃被毒而亡。

此外,另如佛家出家的高僧而返还俗世初服,成功留名于历史的,如元初的刘秉忠,明永乐时期的少师姚广孝,可算切实作到了“功遂身退”。

此外如帮助朱元璋,专任办理西番外交政治的高僧宗泐禅师,不论道业学问,或者事功,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但照样不能“功遂身退”而圆寂于西番任所。

由此可见无论如何高明的人物,毕生能完全合于“功遂身退,天之道”的,确是不易了

难道“名缰利锁”,当真牢不可破吗

但从唐宋以后儒家思想的观点来看,对于老子的这句名言,虽然并无非议之处,只是把它换了文字的表达,变成“谦让”或“谦光”的美德而已。

其实,后世的儒家是心有不甘,不敢完全苟同老子的观念,尤其反对修仙成佛之说,因此而搬弄文字的表相而已。

这种思想,最有意趣的代表作品,莫如清人一首借题发挥、咏吕纯阳的诗: 十年橐笔走神京,一遇钟离盖便倾。

不是无心唐社稷,金丹一粒误先生。

介于道家、儒家的风范,能够做到“功遂身退”,入世又似出世的,历史上有没有这一类的典型人物呢

我认为从两晋清谈玄学的影响,在南北朝之间,有着不少风流人物。

风格最为标准的,要算梁武帝的名臣韦睿。

他善于从政,也善于用兵作战,有诸葛亮纶巾羽扇、指挥若定的丰神,又有“上善若水”、“功成不居”的意境。

如遇老子,或者肯收他为徒,较之函谷关的守关吏尹子,应无逊色。

可惜南北朝这一时代,在历史上不大出色,因此南北朝的人物也都被人所遗忘埋没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

他是汉丞相韦贤的后裔,系出名门世族。

自少即受郡守祖征的赏识,认为是“干国家,成功业”之才。

当南齐紊乱之际,他肝衡人物,认为梁武帝萧衍还可算是命世之才,便决计辅从。

历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后迁调合肥,以功进爵为侯。

梁武帝决心北伐,魏遣中山王元英为征南将军,率兵南来御敌。

韦睿奉命统部北伐,屡建奇功。

他素来体弱多病,虽在前线作战,也未尝骑马,只乘坐白木板舆,手执白如意,督厉将士,勇气无敌。

平常与士卒同甘苦,极力爱护部下,令出必行,战无不胜。

魏人军中有谣:“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

”对他畏惧万分。

当前方军情紧急的时候,梁武帝遣亲信曹景宗与他会师,而且特别对景宗说:“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

”因此,景宗见韦睿,执礼甚谨。

但每当战胜,景宗与其他将领,都争先上报。

独韦睿迟迟报告,不愿争功。

有一次,在庆祝胜利的庆功宴会上,韦睿与景宗同席,酒酣兴至,大家倡议赌钱来作余兴,约定以二十万为赌注。

景宗一掷便输,韦睿赶紧把一张骰子翻转,变成景宗是赢家,韦睿自己还连声说:“奇怪

奇怪

” 其实,萧梁朝代开创之初,所有的巨僚将佐,莫过韦睿。

梁武帝明知他的才能,但始终不委任他作统帅,反而用一个无大才略的宗室临川王萧宏来当元帅,而且又派曹景宗与他并肩作战,在在处处,都心存顾忌。

好在韦睿自知苟全于乱世,隐避林下,并非上策,只有如此行其自处之道,不贪名利,不争功劳,而且还在功成之时,深自谦退,以免猜忌。

因此他活到七十九岁而殁,遗嘱但穿常眼薄葬便了。

总算在他身死的时候,感动得梁武帝亲临恸哭,完结他一生苟全于乱世,“功遂身退,天之道”的名剧。

与韦睿行迹有所不同,便是后梁元帝萧绎的功臣、荆山居士陆法和。

他先识侯景必反,但没有人相信其言。

到了侯景派兵攻击湘东,他自请统兵以解湘东之危,受任郢州刺史。

后又向元帝建议大举定魏的政策,不为所用,自称:“吾尝不希释梵天王生处,岂窥人王位耶

但于空王佛所,与王有因缘,如不能用,则奈业何

”及元帝失败,齐宣帝封他为太尉,赐甲第。

他只求将府第作佛寺,终日焚香静坐偏室,预期死日。

到时果然坐化,尸缩三尺如婴儿大小。

这也是“功遂身退”、异常之道的一例,颇可耐人寻味。

附“功遂身退,天之道”的一些资料: 独庵老人——姚少师《自题像赞偈》 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闲彻骨露风流。

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

应臬姚少师影堂有《自题偈语》诗(明诗纪事) 冀北江南事已非,禅机未了说戎机。

止闻智者师黄石,曾见功臣着衲衣。

衫翠湿空春欲老,砌尘凝席客来稀。

一参偈语低徊久,飒飒灵风动素纬。

明·苍雪大师诗四首 鹤马遗踪自道林,相传野老尚堪寻。

花开不择贫家地,鸟宿偏投嘉树阴。

弃世久拼随世远,入山惟恐未山深。

命根断处各根断,十载应难负寸心。

山深麋鹿好为群,水草丰饶隔世氛。

牵犊饮流嫌污口,让王洗耳怪来闻。

鸿飞易远逃罗网,水草难求脱斧斤。

不是绝人何大甚,人情更薄是秋云。

匹夫有志实堪从,难夺三军气所钟。

圣代唐虞如在上,隐沦巢许亦相容。

楚狂昔日歌衰凤,汉室今谁起卧龙。

草木余年能遂养,大夫何必受秦封。

天子浔阳特诏宣,虎溪慧远志辞坚。

僧因赐号恩逾重,山不称臣怒受鞭。

狮子爪牙随踞地,象王鼻孔任撩天。

慧持入定今何在,老树枯禅不记年。

[转自铁血读书 ]

求人不如求己的例子

观音拜菩萨:求人不如求己一个本来纯属杜撰的段子,却几乎成了经典故事。

说的是某人某时某地,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观音接着说,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在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

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人又遇到了麻烦,便去庙里求观音。

当走进庙,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菩萨,长得和观音一个模样。

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正是。

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和你一样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其实,古代也有类似的故事记载。

宋代张义端《贵耳集》中称,宋孝宗幸天竺,至灵隐寺,有辉僧相随。

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

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又有观音像手持念珠,问曰,何用

答道,要念观音菩萨。

疑问,自念则甚

曰,求人不如求己。

孝宗大喜。

我想,那现代的段子,大概也是脱胎于此。

看来,求人不如求己是一条古训。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宋朝时的佛印禅师,与大学士苏东坡在郊外散步。

看到路边,有一座马头观音石像,佛印立刻向前合掌礼拜。

苏东坡则突发奇想问,观世音菩萨本来是我们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也拿着一串念珠

他好象也在合掌念佛,他拿着念珠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说,这要问你自己了。

苏东坡一头雾水道,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最后解疑道说,求人不如求己。

言下之意是,念观音、求观音,不如自己做个观世音;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修行,其实也是完成自己。

禅师的座右铭就是,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都是学禅者的榜样。

我们如能用禅心、禅眼,去想、去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

与其天天去念佛拜佛,还不如自己去修行,自己去度自己。

关于名人的人生转折故事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回答者: Paul0613~ - 十二级 2022-8-4 09:45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

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

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

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

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

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

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

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

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

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

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

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

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

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

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

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回答者: 1093501180

有关宽容的作文的开头、结尾和点评(两篇)

宽容也是一种美宽容是人们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足为奇.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或者失败的时候,而你面对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竭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怎么办 宽容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了一切.因此,生活需要宽容,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宽容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去工作,生活.惟有宽容的人,其信仰才更真实.这种心境要充实到自己的良好工作中去.所以说,宽容的伟大在于发自内心,真正的宽容总是真诚的,自然的;宽容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吃亏是福,误解不太计较,其实就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得到别人的理解,也使别人值得我们的宽容.处处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而是人的待人艺术.与别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别人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看待人生和体谅他人时,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和沮丧,就能在心底树起一个坚强的我.只要你具备了真正的宽容,必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你自已将得到一片蓝天,微笑着对待人生.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知道人并不是自己在单行,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人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活之路,但是纷纷攘攘中难免有碰撞.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人发生摩擦和矛盾,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常常不愿去化解它,而是让摩擦和矛盾不断升级,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就必须学会用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真诚的把微笑写在脸上,多说一声对不起,其实这就是一种美.当我们用平实真挚,清灵空洁的心去宽待对方时,对方当然不会没有感觉,这样心与心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从此我们也获得了宽待,获得了快乐.宽容是一种美,当你做到了,你就是美的化身. 一个人能否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是一种素质与修养的体现.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和谅解,可是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总是把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看成烦恼与怨恨.常言道: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如果人人有这样宽阔的胸怀,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善美,多一份珍重,生活中的酸舔苦辣也将化作五彩的乐章.天空宽容了云雾,于是拥有了神韵;人生宽容了遗憾,我们便拥有了未来.这一切铸成了幸福,和谐和事业有成,这就是一个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写照.学会宽容初二(6)班 周益慧 如果你的生活周围没有伟人和高贵的人,也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生活的周围还是有许多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他会教你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的记忆中,就有几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在我小学五年级开学的那天教室里进来了一位新同学.她的名字叫蒋婷婷.是一个刚从外地转学到我们学校来读书的外来民工子女.我仔细地上下打量着她.她高高瘦瘦的,皮肤黝黑,脑后的马尾被利索地扎起,标准的鹅蛋脸,细细长长的眼睛,塌塌的鼻子以及一双樱桃小嘴.再看看她的穿着,一件花布短衬衫.这整一装扮就早已暴露了她的身份.一民工子女.我心里想我们小学好歹是中心小学怎么会让民工子女入学.一种莫名的排斥感和厌恶感油然而生.真是讨厌什么来什么,老师把她安排坐到我的旁边,把我原本亲密的同桌给无情地调到了后面,这一变化在我看来就是那个蒋婷婷造成的,我对这个民工子女的讨厌感又加大了.我压抑着心中的怒火,眼睁睁地看这她唯唯诺诺地背着书包坐在我的身边.在这往后的日子里,我很少和他说话,爱理不理的,她倒是经常主动接近我.有时我的修正带用完了,她会默默地放在我的手边,每当她这样帮助我都会被我视为献殷勤,拍马屁.后来渐渐地也发现这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很不错,数学成绩名列前茅,逻辑思维很好,语文更是不得了,常常得到第一名的好成绩,竟然还当了语文课代表,这根本直接影响到我的地位,要知道我原先是班级语文最好的,可是现在却被她取而代之了,我的自尊心严重受挫.不久在校运动会上,她参加六十米短跑又得到了奖项,蒋婷婷几炮打响,迅速窜红,而我心里一天天地失落,不满.心想一个上海人居然还比不过一个外地人,所以我对她的态度更冷淡了,从原先的爱理不理到现在毫不理睬,而她却一如既往.我对她的改观直至那一件事情的发生.这件事使我感动,惭愧.班级里的钥匙共有两把,一把在班主任的手里,一把就在我的手里,锁门和开门都由我负责.那一天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门口,我摸遍衣服口袋,怎么也没有找到钥匙时同学们都拥挤在门口有的嚷嚷着要喝水,有的要休息,有的不耐烦地踹教室门,有的开始责骂我.班主任正好在开会,没有另外一把钥匙.这时蒋婷婷早已飞奔到操场,我立马追出去看到她仔细沿着操场,摸索寻找这钥匙,看到她如此认真的模样,我不由得心生感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钥匙脸上呈现出淡淡的笑容,微喘着气向我跑来,把钥匙递给我,我看着她满头大汗的样子,两行热泪簌簌地顺着脸颊流下来,面对她我惭愧到无地自容.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行动表现出来的大度和宽容与善良,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净的心境被我狭隘偏激的目光灼伤.当初我看不惯她的穿着和身份,如今我方才明白,自己在物质上的在意有多少小气和低俗,而她的品行素质多么高尚.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要榨出我皮袍下的小来.蒋婷婷的大度和宽容令我钦佩,我再次走进了她的生活,了解她的内心深处.暑假中的一天我和外公去菜场买菜,忽然看到她在一个摊位上卖菜,她对顾客笑脸相迎,她一面报出各类菜的价格,一面熟练地过称迅速地收钱,她看到了我,便热情地招呼我.后来我才得知,她的爸爸在工地里工作,妈妈在菜场卖菜,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每逢假日,她都来帮忙,而且还为几位孤老和残疾人士送菜上门,那些阿婆阿姨都夸奖她,这孩子够吃苦耐劳的.而她总说,她能来上海读书非常幸福,很感谢上海人,所以她要为上海人做点事.我终于明白,正因为她艰苦的生活磨练了她,使她对父母有孝心,对社会有爱心,也正因为心中充满爱,心灵才会变得美丽博大,宽容善良,宽容不仅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必要的德行,应该让宽容在生活中处处体现,人与人之间才能凝聚人心,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我想,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道理,也是生活中人们言论行为所依据的原则之一.学会宽容,孩子的路才能越走越宽由于家境的困难,林肯12岁时不得不中止学业,去做了一个伐木工人.每次,他都在自己伐倒的木材上写上一个自己名字开头的A字.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砍伐的木头被人写上了H,这显然是有人盗用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林肯生气极了,回家对继母说:一定是那个叫亨得尔的家伙干的,我到他们家找他论理去.继母看着林肯说:孩子,你先别急,听我给你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片大森林,那里有一个人叫斑卜,他以打猎为生,经常在密林中安装捕兽套子.由于他安装的地方是野兽们经常出没的路线,几乎每天都有收获.有一天他又去收套子,却发现套子上只有动物脱落的毛,动物已经被别人取走了.斑卜很生气,于是他就在纸上画了一张很生气的脸,放在套子上.第二天他又去收套子,发现套子上有一片大树叶,树叶上画着一个圈,圈子里有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一只狂吠的狗.斑卜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想:为什么别人拿走了我的动物还要画图呢.他觉得应该和这个人见面说理,于是他就画了一个正午的太阳,还有两个人站在捕兽套边.第三天中午他又来到了这里,看到有一个浑身插满了野鸡毛的印地安人在那里等他.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只能通过打手势来对话.印地安人用手势告诉斑卜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不可以在这里装套子.斑卜也打手势说:这是我装的套子,你不能拿走我的果实.两个人的模样都很古怪,相互看得直乐.斑卜想,与其多个敌人,还不如多一个朋友,于是他就大方地将捕兽套送给那个印地安人了. 后来有一天,斑卜打猎时遇到了狼群追赶,被迫跳下了悬崖.等到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躺在印地安人的帐篷里,伤口上还有印地安人给他上的药.此后他就成了印地安人的好朋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共同打猎. 继母讲完了故事,微笑着对林肯说:你说斑卜做得对吗 他做得很好,这样就少了敌人,多了朋友. 对呀,孩子,你要学会宽容别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广.要不然,你在社会上就会到处树敌,很难成功的. 我知道了,母亲.林肯很懂事地点点头. 林肯牢记母亲的教导.宽容的美德为他以后的人生铺平了道路,最终竞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宽容是一种爱.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的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凡·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门广场一样平坦.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我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做到如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许多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更来自时间的检验.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宽容是蔚蓝的大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宽容是高阔的天空,怀天下而不记仇恨怨愤;宽容是灿烂的阳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风;宽容是延续生命,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闪烁的一瞬;宽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学会宽容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学会宽容,意味着您一再心存疑虑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的话虽然浪漫,却也不无启示意义.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寺规越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移开了椅子,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出去,当他双脚着地,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老禅师,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大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闵,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当没有缘份的对手,出于内心的丑陋,在你背后说坏话时,此时你想伺机报复,还是宽容 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此时你想从此分手,还是宽容 冷静想一想,还是宽容为上.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并可能伴有头昏脑怅,失眠多梦等症状,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菌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紧张心理,形成恶循环,危害身心健康.有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大祸,造成了严重后果,危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便会经过一次转门类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气愤和悲伤是追随着心胸狭窄者的影子.生气的根源不外是展异已的力量人或事侵犯,伤害了自己,一言以之,认定别人做错了,于是勃然作色,恶从胆边生;咬牙切齿,怒从心头起.凡此种种生理反应无非在惩罚自己,而且是为他人的错误!显然不值.宽容地对待你的敌人,仇家,对手,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以大局为重,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要知你并非踯躅单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保卫之路,纷纷攘攘,难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和善的人也难免要伤别人的心,如果冤冤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而且只能将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战车上.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未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诸葛亮当禄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跃上方磊落的台阶.只有宽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创伤,吸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人为的紧张.宽容,意味着你不会患得患失宽容首先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电视剧《成长的烦恼》讲的都是烦恼之事,但是他们对独生女,邻居的宽容.最终都把烦恼化为了捧腹的笑声.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推动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推动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在因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宽容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所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知雄守雌,淡薄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轰轰烈烈固然是进取的写照,但能成大器者,绝非热衷清真功名利禄之辈. 俗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古人与人为善,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都警示于世人:一个人若度量大,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鸡虫之争,非但有失儒雅,而且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惟极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则能处处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容在度,则能处处契机应缘,屡逆龙鳞,可唐太宗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如果一语龃龊,便遭打击;一事唐突,便种下祸根,一个坏印象,便一辈子倒霉,这说不上宽容,就会被老百姓称为母鸡胸怀,真正的宽容,应该是能容人之长,对才能超过举贤,甘作人梯,这种精神将为世人称道.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同样也应该宽容和接纳自己,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重新扬超工作和生活的风帆. 宽容,意味着你有良好的心理外壳宽容,对人对自己都可以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 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一个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否则,一个缺乏现代文明阳光照射的贫儿,当被人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些蛮横无理和屡教不改的人,则不应手软.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乃是应取的态度.得体淡泊,学会宽容!

描写瀑布,山水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出处: 李望庐山瀑布》2) 瀑布风尺影,疑泻银河一派。

——出处: 朱栴《念奴娇•雪霁夜月中登楼望》3)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出处: 李忱《香严闲禅师》4)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出处: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5)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出处: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6)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出处: 徐凝《庐山瀑布》7)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出处: 李梦阳《开先寺》8)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出处: 冯云山《咏瀑布》9) 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

——出处: 严遂成《白水岩瀑布》10)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出处: 徐凝《庐山瀑布》11)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出处: 王勃《郊园即事》12)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出处: 李白《望庐山瀑布》13)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出处: 范仲淹《瀑布》14)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出处: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15)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出处: 江为《瀑布》16)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出处: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17)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出处: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18) 九层峭壁铲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出处: 白玉蟾《三叠泉》19)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出处: 严遂成《白水岩瀑布》20) 银花下散布水台,混沌凿破山根隈。

——出处: 蒋士铨《开先瀑布》21)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出处: 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22)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出处: 范仲淹《瀑布》23)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出处: 白玉蟾《三叠泉》24) 青山断缺耸双剑,元气直泻岩头摧。

——出处: 蒋士铨《开先瀑布》25)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出处: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26)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出处: 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27)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出处: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28) 飞流已出不肯下,一线中折分潆洄。

——出处: 蒋士铨《开先瀑布》29)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出处: 袁枚《到石梁观瀑布》30) 隐现数折蓄精锐,失势一落如奔雷。

——出处: 蒋士铨《开先瀑布》31)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出处: 王安石《日照绝句》

怎么学习佛教经论

我也是学生。

觉得初学看《入菩萨行论》比较好。

要有讲解的。

很多佛学院第一年都是先学这本书。

网上有索达吉堪布的讲解录音和文本,内容广泛详实。

还有一本书,《佛教的见地和修道》讲得系统而通俗。

如果想深入,最好还是先找到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李白所作关于忧国忧民的诗

说实话,不是很多,他生长于盛唐时期,当时是天朝大国,,人民精神面貌都很好,所以不是很需要他。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战城南战地何昏昏。

战士如群蚁。

气重日轮红。

血染蓬蒿紫。

乌乌衔人肉。

食闷飞不起。

昨日城上人。

今日城下鬼。

旗色如罗星。

鼙声殊未已。

妾家夫与儿。

俱在鼙声里。

对了,蜀道难我们学的时候,老师说也是对于蜀道易守难攻的一种忧虑。

为什么说《地理大全》是风水学的汇编

风水学古称是《现代汉语词典》中,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

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

风水被视为迷信的另一原因是,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现在民间到处是一知半解的假风水先生,除了小部分是家传外,大多数地下风水师靠招摇撞骗为生。

中国风水学或者叫堪舆学,现在称居住环境学,起源于原始时期、雏形于尧舜时期、成熟于汉唐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

风水学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朝阳光、避风雨、防火灾,近水源、利出行成了最基本的居住理论。

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来人们不断的总结居住环境的优劣到了汉唐时期就形成了很成熟很系统的中国风水学理论。

彭祖的八大弟子之一青衣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晋人郭璞在《葬经》里解释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汉朝淮南王所著《淮南子》中论述道:天地运行之道。

至月令有阴阳变化,有相冲克之时,有相合之时,前者凶,后者吉。

盖堪舆之义实为天地之道也。

许慎在《说文》中解释:堪,天道;舆,地道。

其实风水学就是研究指导人们居住、生活环境的一门科学。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

《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葬书》最早提出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学:太极生两仪(阴阳、正负),两仪生四相(五行),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二十四山。

世界风水学权威、南京八字风水名家许先潮教授认为,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天(天体布局)所有高等的风水师,都是按这些理去做,但要结合人命理,本性去计算;因为以前的人一句发家名言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禅师潘国静曰:宇宙任何物质都在变化,都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

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气乘风而散,界水则止,古代宅地,墓地,城池乃至乡村择址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在中国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沿革和积淀,只是在近代,由于在西方规划及现代设计理论的传入,重视西学,风水理论连同中医理论一并受到轻视,在北洋时代中医曾一度被列为非法的骗术,而风水学经历文革后,更被简单地划入迷信的范畴.但在古代城池营造,宫殿营造,园林景观的建设,特别是古代陵寝建筑选址及营造的过程中,风水理论曾一度处于理论指导地位.因此不研究风水理论,就无法对古代建筑的营造和布局作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在研究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对风水理论有足够的研究,从科学角度来认识和解释风水理论就显示出其必要性.本文结合对风水理论的认识,从生态,人居,城池防御等角度来解释风水理论的现实意义.从科学的视角来认识和解释风水理论.1.风水理论的一般解释风水理论的核心是气,因为古人认为人气生而生,气息而死气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风和水都是围绕气这个中心来的,可以理解为是为气服务的,是吸纳和界定气的。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枣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枣秦岭纬向构造。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

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

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

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泰山人海。

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的走向。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

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

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位于外,形在于内。

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

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

认势惟难,观形则易。

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

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龙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

朝山案山是类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簇拥君主。

朝案之山可以挡风并且很有趣屈之情。

如《朱子语类》论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高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是以北京城市为中心,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地理环境之优势。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

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之***细弦虚、紧滑浮沉迟速,就可知道身体的一般状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

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

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山川大环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先后顾之忧,而后富乃大。

样辩别水质呢

《管子.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嗅,水黑而苦。

风水经曲《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

其色碧,其昧甘,其色香,主上贵。

其色白,其昧清,其昧温,主中贵。

其色淡、其昧辛、其气烈,主下贵。

苦酸涩,若发馒,不足论。

《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喜泉龙脉长。

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

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

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省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但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

经科学家调察发现,泉水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

《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

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中国的绝大多数泉水具有开发价值,山东济南称为泉水城,福建省发现矿泉水点1590处,居全国各省之最,其中可供医疗、饮用的矿泉水865处。

广西风凰山有眼乳泉,泉水乳泉似汁,用之泡茶,茶水一星期不变味。

江西永丰县富溪日乡九峰岭脚下有一眼一平方米的味泉,泉水象鲜啤酒那种酸苦清甘的昧道。

由于泉水是通过地下矿石过滤的往往含有钠、钙、镁、疏等矿物质,以之口服,冲洗,沐浴,无疑有益于健康。

楼梯楼梯是房屋的通道,可使气从一楼通到二楼或三楼。

楼梯分内气楼梯和外气楼梯。

内卸楼梯吉利,外气楼梯不吉利。

内气楼梯与门相背,人一进门后、通过拐弯,便可上楼梯。

外气楼梯一进门就看见楼梯,楼梯与门正对或偏对是不吉的象征。

另外楼梯的的层阶也以单数为吉,如十七阶、十九阶。

双数为凶,如八阶、十二阶。

如果房屋较大,客厅中优雅的半圆形楼梯是最好的设计。

商店中螺旋形楼梯也是最好的安排。

因为生气、吉气是按螺旋形运动的。

现代商场中常采用梯式升降机运送客人,而不设或少设下行的楼梯。

这也是风水含义。

象征入大于出。

财源滚滚而入。

同样的楼梯上太低的天花板和昏暗灯光也不吉利,使人感到窒息和不安。

改进的法:可在天花板上悬挂一面镜子,并加强灯光亮度风水学古称。

禅师名言全集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