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近代史名人座右铭

有哪些有名的名人座右铭

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班廷的座右铭——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座右铭——谁要干白纸上写黑字这一行,别人说他笨拙,就不应该惊讶或者动气。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铭——切勿飘飘然。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座右铭——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

中国当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座右铭——勤能补拙,勤俭立业。

学者章乃器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写了两句话作为座右铭,贴于墙上:“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

”这是实话实说,后来他得到了平反。

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座右铭是:“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

”他还将这两句话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革命烈士吉鸿昌的父亲曾教导他说:“作官即不许发财。

”吉鸿昌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他还向瓷厂订做了几百个饭碗,将这句话刻印在碗上,发给全体士兵。

诗人、作家乔羽的座右铭是:“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

”这个“三不主义”,做起来不容易啊。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座右铭是:“自得其乐,善于娱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 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师范学习时的座右铭是:贵有恒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的一句座右铭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 高尔基的座右铭是:我现在还在学习,我愿终生是学生。

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的座右铭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我国著名学者、作家朱自清的座右铭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座右铭是: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是:没有一天不写。

收集一些名人的座右铭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清史和近代史专家、社会活动家),徐州人(铜山县人);北洋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徐州人(他的老家在徐州南三十里,今属肖县)。

尤其徐树铮,段其瑞的大内总管,北洋政府实权人物,曾亲自率兵收复了外蒙古,谁写到这段历史或者提到北洋政府的政绩时,都不能不提到徐树铮。

十年前,一位台湾的国民党中常委要员乘火车从上海到北京,路经徐州时,说到:“徐州近代最出名的人物就是徐树铮了……”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有关徐树铮的文章在《联合报》上发表,《参考消息》全文转载过。

郭影秋(铜山县人)。

郭解放后任云南省第一任省长,后主动辞官办教育,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校长。

著名哲学家孙叔平教授,解放前曾在丰县中学教书,解放后担任过南京大学副校长,他也是徐州人(肖县人)。

李可染,著名画家,以画牛闻名于世。

(1907-1989),原名永顺,生于徐州。

13岁是由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

16岁考入上海美专。

18岁考取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校研究生,师从林风眠和法籍教授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

1940年开始画水墨山水和牛,创作了《牧牛图》、《牧童短笛》、《风雨归牧》、《五牛图》等作品。

1947年,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

两位大师的艺术观和创造方法,对其后期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949年,李可染当选为全国美协理事,次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副教授、教授,终生为培育新一代国画人才呕心沥血。

李可染汇中西艺术之长,致力于中国画的艺术变革,提倡师法造化,将生活与传统融为一炉。

1959年10月,中国美协为李可染举办《江山如此多娇》水墨写生画展,并到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8大城市巡回展出,同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李可染画展》。

70年代起,李可染开始创造巨幅山水画,为人民大会堂作《万山红遍》,为民族饭店作《漓江》,为外交部绘制《阳朔生境图》等等。

1981年11月1日中国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李可染任院长。

李可染一生为祖国河山立传,以其精湛的艺术为中国画赢取了国际声誉。

1985年徐州修复李可染旧居,李可染捐献牛图、人物、山水和书法作品30余幅。

马可,(1918-1976)现代作曲家、音乐学家。

徐州人。

幼时家境贫寒。

1935年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参加一二·九运动及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并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抗战歌曲《游击队》。

1939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创作了秧歌《南泥湾》、歌剧《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等著名作品。

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工作,又创伤了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民主青年》和管弦乐《陕北组曲》等作品。

建国后,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舞剧院院长,主编《人民音乐》、《戏曲音乐》等作品。

1976年7月日在北京逝世,被誉为振兴民族音乐的典范。

胡卫东,篮球国手,有中国的乔丹之称。

杨颖,阎森,乒乓球世界冠军。

李保田,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塑造了刘罗锅这一经典形象。

王馥荔,著名影视演员,有“中国第一嫂之称”。

韩兰成,曲艺杂谈编辑韩月乔(80年代四中的)张伯英(1871-1949),原名启让,字匀圃,号云龙山人、东涯老人,生于徐州,近代书法家、碑贴学家。

18岁,参加乡试、中举人。

1924年,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临时执政府副秘书长,因目睹官场的腐败黑暗,毅然引退,不再涉足政坛,专心地方公益与教育事业。

张伯英书法造诣极深,尤以行楷成就最大,自成一家。

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与王书衡、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齐名,时称书法四大家。

其著述的碑贴学著作《法书提要》,列举了自宋至清贴刻512种,详细分析论及了各家书法流派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书法碑贴学界权威名著。

张伯英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曾主编《黑龙江省志稿》,共62卷,140余万字,堪称鸿篇巨著,对地方志和乡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秀英,原籍徐州市,1911年生,194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阿诺树木园高级研究员和终身教授王澄清,祖籍徐州市,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二战后与吴人存等合作创办森美工业公司,主要经营药品、化工、重工业投资及粮食贸易等,逐渐发展成为美国较大的华人财团,吴等人去世后,一直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朱德群 著名华裔艺术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

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

座右铭座右铭

航天精英钱学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系在一起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

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

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

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童第周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

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

是做什么用的呀

”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

”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

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

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

就是这个道理。

”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

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

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

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

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 裴文中裴文中(公元1904—1982 年),河北滦县人。

他是卓越的考古学家,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开创者。

青年时代立志从事地质科学研究,1929 年12 月,在周口店参加发掘工作时,首次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后又陆续发掘多种珍贵化石,确立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他提出了完整的对中国石器时代文化的见解,奠定了我国古人类研究的基础。

他还是一位有才华的作家。

主要著作有《周口店第一地点之肉食类化石》等。

求 学少年时代的裴文中,家境贫寒。

他的父亲是个穷教书先生,那点微薄的薪水,养活不了一家老小。

所以,裴文中小小年纪就经常提着口袋去借粮。

可他一直渴望到学校去读书。

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年纪还小,学校很远。

你住在学校里,怕你吃不了苦。

等两年你再长大一点儿,爹一定送你去学校读书。

”“爹,只要能读书,我什么苦都能吃,您就送我去读书吧

”裴文中央求着。

父亲被打动了,终于答应了。

1913 年,九岁的裴文中,跟随父亲到离家很远的开平镇滦县第二高等小学堂念书。

学校生活条件很艰苦,裴文中经常饿着肚子去上课。

对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心想:“饿一点怕什么,在家时不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吗

只要能读书识字我就高兴。

”晚上睡觉也碰到了难题。

裴文中在乡下睡惯土炕了,土炕又宽又长,在炕上怎么打把式都没有关系。

可现在改睡木板床,他经常在睡梦中掉到了床底下。

怎么办呢

他找来一根绳子,每次睡觉之前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后他再也没有掉下床。

裴文中刻苦学习,很快读完了高小,他想上中学,可又担心家里拿不起学费,就考进了免费的师范学校,继续学习。

刻苦学地质裴文中不光认真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尤其喜欢看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有一天,裴文中读了一本书。

这本书讲到人是怎么来的,说很早很早以前,天地间是没有人的,后来有一个叫做女娲(wā)的天神,把黄土掺上水,揉成团,捏成一个个像人一样的小生物,这就是“人”。

裴文中读了这些,感到很奇怪,就跑去问老师:“老师,您说人真是用泥巴捏出来的吗

”老师听后笑了笑,说:“这是神话传说,不能当真,因为并没有女娲。

但是‘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老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裴文中的心,激发了他探索人类起源奥秘的兴趣。

1921 年,裴文中从师范毕业以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理科预备班。

两年后,他又考上了北大地质系。

当时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报考法律系,因为学法律,毕业后可以找到有地位又挣钱多的职业;可学地质就不同了,不但不被人重视,还要经常到野外去考察,跋山涉水,餐风饮露,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裴文中早已立下了四方之志,要去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还是报考了地质系。

因为家里穷,他的学习生活苦得难以想象:吃饭总吃最便宜的菜,交不起饭钱,只好在夏天把被褥、棉袍送进当铺,换几个钱。

冬天到了,就利用业余时间去中小学讲课,挣些钱维持学业。

1927 年,裴文中以优异的成绩在北京大学毕业了。

可在当时,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他虽然很有才华,却很难找到工作。

裴文中天天写信,到处求援,希望能找到工作。

有一天,他给北平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hào)去了一封信,想碰碰运气。

出乎他的意料,没过几天,裴文中居然收到这位素不相识的翁先生的一封回信,介绍他到地质调查所去研究山东的三叶虫。

裴文中非常高兴,虽然报酬不多,可他毕竟找到了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

发现了“北京人”1928 年,裴文中来到北京周口店,参加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工作。

开始,他只是顶替一位辞职的工人的名额来帮助工作的。

没想到,他后来和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口店龙骨山上有大量古生物化石,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注意。

1927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后不久,瑞典人奇林发现了一颗古人类牙齿化石。

于是人们断定,这里肯定会有古人类的化石,就更大规模地发掘起来。

裴文中在大学学的是无脊椎专业,而古人类属有脊椎动物。

他刚到这里,知识就不够用了,还要靠工人带着辨认各种化石:鹿牙、鸟骨、人牙,一个个地比较。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一边自学有关书籍,一边坚持和工人一起发掘。

发掘工作的负责人正是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也是北大地质系毕业的。

他见比自己小好几岁的裴文中这么刻苦,很赞赏,就让他做自己的助手。

裴文中进步很快,没多长时间,鉴别化石的本领就高出工人了。

1929 年,他成了发掘工作的负责人。

这年冬季裴文中和工人们仍然在发掘着。

他们在洞的北面,发现了一个小洞。

下到洞里一看,嗬

动物化石还真不少。

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本该结束一年的发掘工作了。

但是,裴文中信心十足,决定再挖几天。

1929 年12 月2 日下午四点钟,这是我国和世界人类学历史上极不平凡的时刻。

当时已经是日落西山,天色渐暗,寒风在山谷中呼啸。

裴文中和发掘工人们,在12 米深的洞里点起了蜡烛继续挖掘。

一个工人发现了一块化石,不知是什么,就叫裴文中来看。

突然,一件奇特的东西映入眼帘。

裴文中见了,不禁大喊了一声:“啊

是猿人的头骨

”在场的工人们立刻围拢过来。

裴文中亲自拿起铁撬动手挖,这个在龙骨山沉睡了五十万年头骨,就被“请”了出来。

12 月16 日,裴文中用自己的两床旧被子,将猿人头骨包裹起来,外面又加褥子和毡子,捆了又捆,这才亲自带着它坐上房山到北平的长途汽车,百般谨慎地将猿人头骨护送到了北平地质调查所。

经过检验确定,裴文中发现的这个头骨是约五十万年原始人类的。

它被取名“北京人”。

“北京人”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里程碑。

它使我们对古人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科学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大的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使裴文中和同事们信心倍增。

他们又继续扩大范围,加紧发掘,并加紧进行研究。

几年中,裴文中他们又找到了一些“北京人”的化石,“北京人”用过的骨器,以及动物化石,还发现了被烧过的石头、木炭、草木灰。

“这证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经会用骨器了,还能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裴文中说,“我们继续发掘,一定还有收获。

”裴文中后来又发现,在烧过的灰烬里,有许多石英石碎块。

“石英属花岗岩,这一带是石灰岩,怎么石英会到这里来了

”他这么想,就把这些石头带回去,洗刷干净,研究起来。

有些人见了,直发笑,说:“这种碎石头,马路上多得很呢

”一个负责的人还大惊小怪地说:弄这么多石头干什么

快拿走

裴文中没有动摇。

他经过研究,认为这是“北京人”用过的石器,是劳动工具。

这说明了当时的人已经能制作工具,会用火,是“人”,不再是“猿”了。

后来,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证明,被确认了。

这件事的意义太大了,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从此,“北京人”作为古人类的一个时期的代表,被世界公认。

“北京人”在考古学上的价值大大提高了,裴文中为此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发现“山顶洞人”裴文中不辞辛苦,在周口店一干就是好多年。

1933 年和1934 年,裴文中带领工人们集中力量发掘了另一个古人类遗址——山顶洞遗址。

有一天,一个叫唐亮的工人,在发掘过程中挖出了一个狐狸牙,他拣起来看了看,就丢在一边。

“一个破狐狸牙,真讨厌。

”他自言自语。

这时候,裴文中恰好在他身边,听到这话,就对他说:“不要瞧不起这颗狐狸牙,也许上面有窟窿哩。

”唐亮听了裴文中的话,就小心地把牙上的土抠去。

果然,在牙齿的一端,露出了一个孔。

唐亮不由高兴地欢呼起来。

原来,这种带孔的牙是山顶洞人用来做装饰品的。

裴文中和工人们还发现了一根火柴棍那么粗的骨针。

针的一头是锋利的尖,另一头是残破了的针孔,针身非常光滑,微微弯曲,说明当时的人已经会缝制衣服了。

经过两年发掘,在山顶洞共发现了八个山顶洞人的骨骼化石,其中有三个成年人的头骨非常完整。

经过研究,居住在这里的古人类距现在约一万八千年左右,在考古史上叫“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发现,使我们对古人类又有了进一步认识,也是裴文中的又一重大科学成就。

可贵的精神 杰出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受到重视。

裴文中热情更高了。

他组织起考古队伍,到各地考察发掘,为科学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几十年中,裴文中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

人们数了数,除了西藏、福建等地以外,各省各区,他都到过。

“搞我们这一行的,不搞野外生活,等于白活

”裴文中经常对大家这么说。

在野外发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他把这看成人生乐趣。

在条件艰苦的西北荒漠,他骑上毛驴骆驼,勇往直前。

“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错误批判,可雄心不减。

1979 年,他七十五岁了,仍然和年轻人一起到各地考察。

“裴老,您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呀

”“我要把七十五当五十七过,抓紧时间啊

”他回答。

裴文中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除了发现“北京人”以外,他对石器时代的研究,也令人敬佩。

经过多年考察分析,他把中国的石器时代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用自己丰富的调查结果,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做了说明,使人们对石器时代的认识更完整系统了。

他写的大量论文和调查报告,是珍贵的科学文献。

与此同时,裴文中还到好几个大学去讲授考古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考古人才。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

中国人,真了不起

”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 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

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市。

他先后就读于西雅图的里奇景小学、湖滨中学。

比尔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

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外祖母特别喜欢和聪明的小比尔一起做游戏,尤其是涉及一些智力的游戏。

她教少年比尔下跳棋、玩筹码,还有打桥牌等她所喜欢玩的东西。

玩游红时,外祖母总爱对小比尔说:“使劲想

使劲想

”她也常常为比尔下一步好棋、打一张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还常常让比尔·盖茨读书,给他讲故事,比尔·盖茨从中受益匪浅。

他在外祖母的帮助与指导下,成了兴趣广泛、废寝忘食的读者——读书成了他打发精力的好方式。

他十分喜欢他家附近一个图书馆举行的夏季阅读比赛,他总得男孩中的第一,偶尔也会勇夺总冠军。

外祖母意识到比尔·盖茨在思维与记忆上的潜力,她总是不失时机地激活比尔这方面的潜能,有时祖孙俩到公园散步,外祖母常会与比尔·盖茨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让比尔寻找更新下法或表达更独到精辟的见解。

比尔·盖茨的父母也十分关注孩子的成长。

他们在质朴的处世方式中,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他们在工作之余总是尽可能地与孩子们呆在一起。

一家人不断地进行各种游戏,从棋类到拼图比赛,几乎所有的益智游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

小比尔有时会责备母亲智力不足呢

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为比尔寻找属于他的空间。

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弄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比尔·盖茨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

在湖滨中学,比尔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书时,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

比尔·盖茨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功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

每次父母看到比尔拿回来的成绩单,尽管他们知道比尔在一些课程上会学得更好,但他们并没有拉下脸来责备比尔·盖茨。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

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

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

这一点帮了比尔·盖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锦秀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

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

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

很显然,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尔的事例告诉我们:其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

其二,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十分重要。

再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对子女的教育吧:在家庭的呵护下,比尔·盖茨能全力专注于某一事物的天赋十分明显。

1975年比尔正式创办微软公司,二十多年后,成为世界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

他虽然身家无数,但他在如何合理花费方面却给自己的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有一句话叫“豪门出败子”,盖茨深切认识到金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是伤害,宁可将大笔的钱捐献给社会慈善机构,也不愿多给一分钱去让孩子们随意挥霍。

仅在五年来,盖茨和他的妻子向社会捐款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

他对社会如此大方,对子女却十分“吝啬”。

他曾多次分开宣称:“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在他的家教影响下,盖茨的孩子虽然出身豪门,但自幼养成节俭的家风,他们懂得:一切只能靠个人奋斗去赢得。

不仅如此,盖茨还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生活极其朴素、不奢靡浪费的父亲形象。

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驱车同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找不到车位,朋友建议就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盖茨却极力反对:“这可不是个好价钱,要花12美元呢。

”对于身只微软总裁的盖茨来说,12美元真正是无足挂齿的,但这位天才的商人却深深懂得,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它对社会发挥最大的效用。

盖茨的行为昭示我们,一个人只有用好了自己的每一分钱,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也只有如此教育下的孩子,长大才能真正独立地挑起生活、奋斗的重担。

反观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许多是与盖茨做父亲的原则大相径庭的。

我们的许多父母,对于视为掌上明珠、口中宝贝的独生子女,惟恐生活上吃着苦了,受着累了;或者自己当年确实含辛茹苦历经了磨难,如今想在孩子身上寻求补偿,于是在孩子面前出手无比大方:孩子对金钱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新年压岁钱一给就是几百上千元,他们常不离口的一句话就是:“老爸的这些财富将来还不都是你的

”这样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观念:反正自己将来无须怎样努力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于是一幕幕悲剧由此上演:由自幼金钱的挥霍始,以步入歧途、违法犯罪终。

正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此的父爱、母爱,是爱之愈切,害之愈深。

为了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在如何教孩子花钱问题上实在含糊不得,请多学学比尔·盖茨的“吝啬”吧

用什么座右铭代表一生

名人座右铭: 世界著名传染病学家巴斯德的座右铭——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电磁学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铭——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班廷的座右铭——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座右铭——谁要干白纸上写黑字这一行,别人说他笨拙,就不应该惊讶或者动气。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铭——切勿飘飘然。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军事家叶挺的座右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中国现代杰出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座右铭——恒、恬、诚、勇。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座右铭——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

中国当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座右铭——勤能补拙,勤俭立业。

学者章乃器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写了两句话作为座右铭,贴于墙上:“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

”这是实话实说,后来他得到了平反。

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座右铭是:“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

”他还将这两句话篆刻在自己的印章上。

革命烈士吉鸿昌的父亲曾教导他说:“作官即不许发财。

”吉鸿昌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他还向瓷厂订做了几百个饭碗,将这句话刻印在碗上,发给全体士兵。

诗人、作家乔羽的座右铭是:“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

”这个“三不主义”,做起来不容易啊。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的座右铭是:“自得其乐,善于娱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 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长沙师范学习时的座右铭是:贵有恒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代的一句座右铭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 高尔基的座右铭是:我现在还在学习,我愿终生是学生。

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的座右铭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我国著名学者、作家朱自清的座右铭是: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座右铭是: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铭是:没有一天不写。

经典座右铭: 1: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2: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3:虽然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可以 4: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5:重要的不是要得到什么,是珍重已经拥有的 6:所有的魅力在习惯面前都将无色 7: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活得长,是为了活得好 8:摔倒了爬起来就好 9: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10:失去金钱事小,失去名誉事大,失去了勇气就失去了一切 11: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没有胜他的把握. 12:不怕失败的人比不失败的人强 13:只要你确信自己正确就去做。

做了有人说不好,不做还是有人说不好。

不要逃避批判 14:幸福就像香水,洒给别人也一定会感染自己 15: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近代史名人座右铭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