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给轻生者的劝诫名言

劝人不要轻生的经典语录

既有勇气死,怎没勇气生

劝人不要自杀的话语

可以读诵传统文化经典,如《孝经》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鸷文》圣帝君觉世真经》《玉历宝钞》杀放生》《邪淫果报冥罚淫律》《自杀是灾难的开始》《自杀以后的真相》等。

自杀也是犯了杀生戒,即使如愿自杀成功,死了以后仍免不了要受杀生的业报。

杀生乃天地所不容之罪,即使阎王老爷也不会给您好脸色看,所谓“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自杀者有什么面目见人?所以,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死并不能“一了百了”,生命是随著个人的善恶业报而一再相续不断的。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想要自杀,大都是因为觉得“活得很苦”。

为什么会苦?不外乎太自私、太为自己著想,没有能力应付外来的压力。

一个人如果天天只想“我”,我想、我要、我爱,就会感到生命很有限;一个人要爱大自然,这么美好的山河大地,为什么你要离开呢?一个人要爱国家、社会、众生,这么有成就的社会,你何以不爱他就想离开呢?你能想到家人、朋友,他们不是都爱过你、帮助过你吗?你何以忍心离开大家呢?谈到生死,其实一般人还是“宁在世上挨,也不要土里埋”,不过也有很多人因为生活、事业、功课、感情等压力过大,或因信仰偏差,乃至受了气、有了委屈,一时忍耐不了而走上自杀之途。

不管自杀的原因为何,归纳起来不外乎:第一、不明白生命的意义;第二、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遇事逃避;第三、不懂得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因缘关系;第四、不知道自杀、杀人都是同样的罪业。

反对任何戕害生命的作法,而主张应该在有生之年,发辉生命的光与热,以奉献一己、服务大众来扩大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延续生命的希望与未来,这才是正当的信仰之道,也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

总说一句,萌生自杀念头的人,必定是自私,必定是无能、无力、无明,不懂得制造欢乐,不知道营造和人的同体共生,缺少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的意义是生生不息的,这才叫生命。

自杀者因为没有看到“生”,只想到“死”,所以他活著,念头里只有自私、灰色、暗淡;他看不到光明、看不到美丽,所以死的阴影就笼罩他,死的魔手就掌握他,因此稍有一些精神恍惚、意志不坚的时候,死亡的绳索就会捆绑他、束缚他。

生命的意义在于服务大众、在于成就别人;每个人活著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要想到奉献是生命的意义、服务是生命的意义、对社会的责任是生命的意义、造福大众是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能建立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亲人的责任感、对自己所受恩惠的人,如父母、师长等,你还没有报恩,责任未了,如何能一死了之呢?人到世间投胎为人,都是带业而来;现世所受的顺逆、好坏境遇,都是自己前世、今生行为造作的结果,应该直下承担,才能随缘消业。

如果遇到困难、苦厄,就以自杀来逃避,不但不能消业,而且更造恶业;如此旧业未消,又造新业,人生如何能解脱?如何能一了百了呢?所以,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杀只有增加问题,甚至只会增加痛苦。

比方说,我自杀了,即刻就会带给我的家人、朋友、亲戚、同学,乃至认识我的人无比的痛苦,有时还会把一些未了的责任加诸给他们,增加他们的负担。

再说,国家栽培我、大众成就我,正当能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却因故自杀死了,这就是社会成本的浪费。

因此,一个人的自杀,不但造成社会的损失,并且拖累了许多人,辜负许多关心我、爱护我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再者,自杀也会留下很多的后遗症。

自杀得无量罪,自杀不是解决办法的途径,是愚昧之举,若自杀的当下,其后遗症是不堪设想的,不可收拾的。

破解自杀 的密咒:‘什么咒子?’‘大千世界,无挂无碍。

自去自来,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这个咒子很灵哦!我碰到过几个人,告诉我心里烦闷想自杀,我叫他赶快念。

嘿!灵得很!一念就没事。

我们在生时,都认为一死了事,但想不到死后痛苦到这般,真是悔恨都来不及了。

人身难得,反而不知珍惜,而寻短见。

这些人在阴间辜负了鼓励在世间为善做人的恩义,在阳世又辜负了父母三年乳养的大德。

何况一个人自尽,往往会使阳世亲眷遭遇司法诉讼,真是害人不浅。

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人身难得啊! 不要有点什麼不如意,不顺心,不快乐就寻死! 不可以! 就算再怎样难走,也要抬头挺胸的走下去,把今生该还的债还完才能走! 要不又要等到来生,还背了更多的债! 这是何苦呢?自杀后会比现在人间痛苦千万倍! 不骗你! 自杀者在灵界可是活在刑场里一样! 真的是求生不得,求死又不能! 每天就是生生死死,不休止的!

怎么劝说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万事一向极端,好事就可能变事。

因此,极给人的总是遗憾乃至悔恨,历史上端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危害的事例家喻户晓、不胜枚举,在此我不愿多提。

目前,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是“缺钙”,而病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惩戒,缺乏真正的唤醒。

对学生要求过于宽松,对教师要求过于苛刻,束缚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原因之一是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爱的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界人士已“达成共识”;二是法制普及了,法律成为教育的准则本是好事,但现在教育界解读法律并不完备,偏颇的地方也不少,比如你停课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打一下就侵犯了人身权,这合乎教育规律吗

三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缺陷,使孩子受不了某些合理的惩戒,个别孩子受到一点惩戒就出走,就自杀;再加上从上到下都提倡以人为本,尤其要关爱孩子。

是啊,现在都是宝贵的独生子女,个个长得聪明伶俐、漂漂亮亮,可爱之极,谁不心疼

谁不呵护

谁不关爱

真是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

可是如果一味对孩子娇生惯养,走向极端,变成溺爱,长此下去,结果会是什么呢

(一)苦了家长,害了孩子由于片面理解“以人为本”,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任由孩子随意发展随心所欲。

因此,在家里,孩子犯了错,家长没有惩罚孩子,还得省吃俭用甚至缺吃少穿也要给孩子买名牌服装买高档手机,给尽量多的零用钱,让他们在同学中摆阔,至少不能在同龄中显得寒碜呀

因此他们就有了随时进网吧、抽烟、酗酒、赌博甚至恋爱的钱;孩子是小皇帝是小太阳,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全家人都得为他转,什么谦让

什么尊老爱幼

什么吃苦耐劳

全都是祖父母、父母的事,与他无关,如果有人质疑,大家也只有无奈地摇摇头,“唉,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幸亏只有一个,否则更让人难以对付。

因为不依他,他就会放泼、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呀

”有句俗语叫:“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漫天飞。

”可现在的孩子,家长批评几句稍受一点委屈就已经“漫天飞”了,哪还会打得“团团转”啊

甚至和家长对骂对打的也不在少数。

家长含辛茹苦生养孩子挖空心思教育孩子竭尽所能培养孩子,得到的是这样的“报答”,作为父母心里难道不苦么

可孩子呢

自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吃喝玩乐已习以为常,等到慢慢大点了,要求他改掉儿时的坏习惯,刻苦学习,要尊老爱幼要承担责任,他又受得了么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更何况人的贪欲是会不断膨胀的,他们不仅不会改,常常会变本加厉,结果是不仅危害社会而且伤害亲人。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喜得贵子,于是溺爱有佳。

孩子想要什么就必须给什么,小时容易满足,可后来大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成了当地一霸,乡亲们敢怒不敢言,惹不起只好尽力躲,可父母无法躲啊

满足不了他,他就对父母又打又骂,家里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父母被打得伤痕累累仍不罢休,还扬言在两个小时内不拿出5000元便杀了他们,然后喝酒后倒床便打起了呼噜。

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呢

又急又气的父母怕他醒来后真的杀了他们,不得已他们先下手为强,趁儿子熟睡时用斧头砍死了儿子,为民除了一害,然后去投案自首。

尽管乡亲们联名上书请求宽恕他们,但法律无情,他们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既苦了自己也害了孩子,最终是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由自己去尝了。

如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啃老族,难道和这个故事没有异曲同工之处么

当然,现在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辛苦一点也许就过了,可要教育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老师,可就难了

(二)苦了教师,害了孩子

众所周知,现在的老师说到教育学生便苦不堪言。

因为一方面国家仍然通过考试成绩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老师不得不继续那传道授业解惑的应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另一方面,现在必须以人为本,在学校,老师们不敢放开手脚对学生严加管教,连罚站也是变相体罚呀,更不要说“打骂”学生了。

(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事实上有多少老师的手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又有多少老师不是大声批评或者呵斥学生,但之后又会特别关心学生

可以说,没有老师的出发点不是为学生好

就算有过激的言行也只是恨铁不成钢而已,如果那个老师真想把学生致残或者伤害某个学生,那这个老师不是变态就是傻瓜。

)况且学生是受服务的对象,是珍贵的顾客啊

没有学生或者学生对你不满意,你老师就得下岗呀。

所以老师随时都得无条件地付出和服务。

学生是孩子嘛,正因为小,自我约束能力弱才来接受教育的嘛,连杀人放火都不能判死罪呢,何况是小错误

所以“小偷针大偷金,防微杜渐”的古训全抛到九霄云外了。

因为你老师是成年人啊,自制力很强不应该犯错啊

所以如果学生挑出了你老师的不对,那你老师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了。

同样,学生犯的所有错误都与你老师有关,如果责任大的话,还有连带责任呢,连你的校长和教育局长也脱不了干系

安全重于一切,安全无小事。

因此,现在的老师对学生是心惊胆战的,因为只要学生出事了,那怕他是在上学路上甚至在家里,如果学生或家长说是因为某位老师批评了他或者别的连老师也未曾意识到的一个小疏忽,那么老师也就有了推不掉的责任,即使你老师一点过错也没有,转弯抹角都要追究到教师的头上。

要知现在诚实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血口喷人的话他们早从成人或者电视和网络里学会,再加上新闻媒体的大势渲染,那倒霉的就一定是你老师和学校了。

某学校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是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否则就要有过激言行,所以尽管父母衣衫蓝缕而他西装革履,还有一个高档手机。

以前的班主任知道他的性格特点,也就处处迁就他。

那知因学校合班,他被分到了一个管得较严的班上,班主任刚一宣布了班规班约他就受不了,跑回家玩了几天后,班主任通知家长陪他到学校,家长帮他办了函授,但他不愿意,于是和家长发生了争执,在老师和领导的劝说下,他们暂时回家了,让他们协商好了再来。

谁知回家后这孩子就喝了除草剂,这下家长不干了,偏要说责任在学校,并打了热线,电台和报社记者先后来采访学生和学校,孩子在父母的“开导”下“艰难”地写到:某老师不要我读书。

记者问他:“你想读书吗

”孩子“艰难”地点了点头。

而学校的证言记者却用“另有隐情”和“据说”来提醒人们。

于是家长更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了,尽管学校每天派两个老师去照顾孩子,还组织学生多次捐资医治孩子,但越是这样,家长越是觉得理亏在学校。

这样的结局也许只有在法庭上由法官来判了。

其实,这悲剧的潜在原因难道不是过于关爱甚至溺爱孩子引起的么

人的一生,哪能随时随事随人都让你称心如意呢

稍有不如意就采取极端方式。

家长不从自己和孩子身上找原因,反而觉得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正好既找到了替罪羊又可趁机大捞一把,何乐而不为呢

社会尤其新闻媒体为了吸引人的注意,便瞒背良心,不顾事实真相随意夸大其词,大势渲染,美其名曰:关注弱势群体。

他们忘了教师对待学生的感情是天底下除了家长之外最无私的,忘了每一个教师对孩子都是关爱有佳的,谁愿意和孩子过不去呢

可家长、社会和媒体还是不断挑剔学校和领导。

在这种环境下哪个老师敢严管啊

小心伺候顺其自然吧,象打麻将那样,手气太差了划船算了,可老师不惹学生,学生之间的唯我独尊性格还是会导致冲突啊

所以划船还是可能划翻的。

况且,一个羊子过了河,十个百个羊子也想过河。

所以,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学生则越来越不学无术了。

学生不学无术出事了,老师的过错就更多了。

就拿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例来说吧,几乎各个学校都有学生出走的现象,经常有老师和家长半夜三更的遍街一个网吧一个网吧地找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

有的是因和家里闹别扭而离家出走的,那老师的责任要轻一些,无非就是帮忙找孩子,找回后帮助家长进行苦口婆心耐心细致的教育而已;可若是因为对你老师或学校不满而出走的,尤其是离校出走的,那老师的心就拧紧了,因为家长会把一切责任都推到老师头上。

可现在的孩子可是小奸巨猾的,他们知道要想拿着家里的钱出去游玩和挥霍而又不被家长责骂,把理由推到老师身上是最好的办法了。

五一期间一个女生把家里的钱拿着和社会上的人一起出去游玩,留下的纸条是:“因为语文老师不重视我。

”当家长拿着纸条到学校又哭又闹时,弄的语文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说我平时对每个同学都很关心和爱护,连重话也不敢说他们,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这个同学每天都乐呵呵的,有时和我也有说有笑的,上课还经常抽她回答问题,怎么就没重视她了呢

可家长理解这些吗

反正孩子是因你学校的老师而离家出走的,责任就在你学校和老师身上。

如果孩子是因和老师或学校发生矛盾而出走的,那老师的下场就更糟糕了。

离家出走家长还有一定的责任,离校出走麻烦可就大了,于是老师们挖空心思想出了许多办法来杀这种风气,各个学校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纵然还是有个别胆大的翻墙出校,那毕竟是少数,麻烦要少的多了。

可那些娇生惯养随心所欲惯了的孩子,整天被关在学校里,又能安心么

于是,校园内的恶性事件又不断发生。

两个女生晚自习前在教室里复习,因争论中意见不合话不投机而吵了起来,一个便打了另一个的耳光,这下可不得了,被打学生表面很平静,背后却马上电话通知校外的男友翻墙入校,持刀杀了打人的学生近十刀,幸亏每刀都不在要害处才被医生抢回了命。

当然了事情既然发生在学校内,学校当然更有推不掉的责任了。

其实,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和别人发生冲突,过去的许多大人小孩都知道适可而止,尤其不敢去闯红灯,知道会受到严厉的惩戒。

可现在的孩子真是有胆有识啊,你看有些杀了人的,居然能够微笑着面对镜头,脸不红心不跳,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发生在校内的事件,学校纵然有推不掉的责任,所谓管理不善嘛

那发生在校园外的事件,学校也有责任么

某校一学生在进校门前不曾轻撞了另一学生,按理一点伤也没有的碰撞,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说声对不起啥事都没了,可撞人的同学就是不开金口,被撞的学生当然坚决不干,当场吵了起来,结果被带到学校政教处由班主任和政教主任苦口婆心地教育了很久,他们当面也心悦诚服了,大家都觉得应该没事了。

谁知过了两天,被撞的学生请社会上的人把撞人的学生在网吧外杀死了,责任追究下来,你学校思想工作无效,没有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我就纳闷了:究竟是老师无能还是环境使得现在的孩子太自傲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这个事情纵然可以怪学校老师和领导教育无效,那学校老师和领导不知道的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某学校高三学生假期补课,几个学生在学校外的小饭馆内吃饭,他们的桌上有餐巾纸,而在临桌吃饭的几个小青年的桌上的餐巾纸用完了,于是便过来扯点餐巾纸,这本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哪知这几个学生也不满意了,于是便发生了争吵甚至大开杀戒,其中两个学生被当场杀死,这当然也与学校有关了,上面本来就不赞成补课,你学校凭什么要补课

如果不补,哪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就纳闷了,那纸是谁的

凭什么要发生争吵

如此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孩子,就算没有补课,不为餐巾纸而出事,恐怕有一天也会为别的什么手巾纸方便纸或桌子凳子等等而丧命吧。

请听听孩子们的口头禅吧:老子看不顺眼谁,就要教训谁。

可别人能够白白让你教训的么

你是家里的皇帝,我还是家里的太阳呢

你是王子,我还是公主呢

这年代,谁怕谁啊

是啊

谁怕谁啊

老师怕你们啊

怕你们让他们付出无限心血和青春最后仍然承担的是骂名啊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所以,“聪明”的老师只能关爱和赏识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过错只能和颜悦色地进行说服教育,尤其对一些学习困难、行为习惯不好、思想又偏激、家长还护短的学生,只好采取听之任之的消极态度。

可要知吃喝玩乐是人的天性,更何况是不懂事的孩子

我敢保证:任何单位如果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每个人都可能偷懒甚至随心所欲,那样过不了多久工作绩效定会极度降低。

更何况是不懂事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不仅学不到知识,就连做人的准则、正常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将化为乌有,什么尊师重教

什么勤奋刻苦

那都是你老师的事,与本公子本小姐无关,更不要说养成具有大公无私为国献身的良好风尚了。

在此,我不得不伤感的是:从小就娇生惯养处处被溺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几十年后,当遍地都是从小以自己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皇帝和公主时,这个社会的和谐恐怕很难保证了。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

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承。

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社会还在呼吁激励教育、呼吁家长教师理解学生;当我们看到有些极端自私、缺少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溺爱之风由家庭蔓延到学校时,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该深刻反省了

(三)惩戒与以人为本的实质都是关爱在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教育惩戒一直是教育界的敏感话题,也是一直困扰教师的热点话题。

没有被赋予任何惩戒权的教师越来越感到教育的苍白无力,因为害怕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帽子,很多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得不“视而不见”,为此感到很痛苦。

古训:严是爱,宽是害,不打不管要变坏;自古雄才多磨练,从来纨绔少伟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等等等,为何到现在就被全盘否定了呢

其实,古代的体罚教育固然有其弊端,但从教十几年的我觉得: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允许,应该根据孩子所犯的错误的次数和轻重而定,尤其对那些“小奸巨猾”或自尊心太强的孩子,适当地伤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无害的。

试想,有几个罪犯是白痴

又有几个人的一生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

对那些非常优秀的孩子,有意给他们点挫折又未尝不可

其实,惩戒与以人为本并不是矛盾的,其实质都是关爱—— 现在做什么事都要首先强调“以人为本”,这是绝对正确的。

我们所说“以人为本”,是指做任何事都要以“关心人,谋求人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这并不意味着去姑息、纵容、偏袒、放任。

否则,监狱里“以人为本”,就让犯人回家;工厂里“以人为本”就让工人放假;部队里“以人为本”就让军人解散。

这显然不合情理。

“惩戒”只要其出发点是从关心人、发展人的角度,而且方法得当,都应该而且必然是任何单位、任何领域维护其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人能长远发展的需要。

“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如果一味纵容、姑息,其结果教育出的对象将会是心理脆弱、自我膨胀、目无法纪、放荡不羁、不负责任的社会群体。

但有一点要指出,惩戒绝不等于体罚和心罚,这两者都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不尊重。

惩戒永远是教育的手段,也永远是教育的艺术,惩戒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师的高明之处。

所以,我的观点是:对学生不能太宠爱太迁就了,该赏识时一定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但当犯错时,尤其对待不懂事的孩子,必须用严厉的言行让他们明白,应该如何做人做事才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这样既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是非分明,也防止了他们滑向犯罪的深渊,难道不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和关爱的表现么

(四)关爱孩子,不要溺爱而要适当的惩戒我觉得关爱孩子需要惩戒,就像我国需要刑法等法律一样。

首先,如果家长没有惩戒孩子,孩子就会由小错到大错,最后踏上无可挽回的地步。

类似小偷针大偷金的例子家喻户晓不胜枚举。

因此,自古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是非常合理的。

其次,教师没有惩戒违纪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就会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还觉得违纪学生很酷、很自由。

所以,惩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惩戒实质是长善救失。

如果缺少对违纪学生的惩戒,就是对守纪学生的惩罚

工作当中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做作业,他们就是不做。

我找他们谈心,他们竟然说:“老师,我们从来就不喜欢做作业,要以人为本,不要强迫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情好不好

”学生要做作业的常理都变成这样的了,还用说其他的违纪行为吗

所以,我相信没有哪个教师愿意大动肝火。

如果给教师一个名正言顺的惩戒权,不但可以镇住学生的违纪私欲,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

第三,惩戒是维护班级稳定、社会安定的需要。

因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那些正在滑向深渊的学生回过头来。

据统计,严重违纪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违法率高达80%以上。

如果老师们利用适当的时机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我相信有些学生成长后也许就不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所以,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或者说是溺爱,不确立惩戒权的法制不是健全的法制。

因此,关爱孩子需要惩戒。

从微观上来讲,关爱孩子需要惩戒是有利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持班级稳定的需要,更是家长和教师教育孩子的需要;从宏观上来说,关爱孩子需要惩戒,这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如果奖励、表扬是关爱孩子的权力的话,那么惩戒、批评也是关爱孩子的权力,是“教育权”的一部分。

有奖励就应当有惩戒,人为地消除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只允许表扬、鼓励,不允许批评、惩戒,这是“教育霸权”。

这种观念违背了客观规律。

近年的教育思想,过于强调“爱”的一面,把“爱”理解成了“微笑教育”,不能发一下火;理解成了“溺爱教育”,什么都顺着学生;理解成了“形象教育”,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一点也不“冷场”……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知道惩戒不是体罚也不是心罚,而是一种关爱呢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犯了过错就要敢于承担过错而且要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少犯过错,不犯大错。

不然每个人都觉得犯了过错也无所谓,就会导致不断犯错,甚至犯法。

而且,即使是小错,如果是同样的过错,最好不要犯两次,一个人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两次是愚蠢的行为,至少事不过三。

同时,对每一次犯过错的惩戒方式和程度都不一样。

当然对不同程度的过错的惩戒形式和程度也不一样,这和法律的规定很相似。

为了使人们少受甚至最好不受法律的惩处,首先得从教育孩子做起,尤其从如何关爱孩子开始。

作为老师,我对那些生了孩子又不养育或者只供他们吃穿而不教育的父母深恶痛绝,感觉他们的行为最多和低级动物一样甚至还不如。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影响孩子心身健康最重要的环境。

就象一棵小树苗一样,如果一开始就长歪了弯曲了,以后要纠正就非常困难。

更何况如果你白天将它搬正了,过一个晚上又被别人给弄弯了,其结果是这棵树永远也长不直,而且越到大树弯曲的越厉害,它长在那里既没有用处又占用地方吸收养料,妨碍别的花草树木的发展,最终只能早早地被人砍掉当材烧了。

所以在讲究优生优育的今天,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的第一生长环境和第一任老师必须要优。

所谓优不是说物质条件一定要有多好,而是真正的关爱方式要正确,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

其中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尽量多做好事少犯错误,如果不小心犯了错,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和受到应有的惩戒。

有这样一件小事,一个七岁的孩子,第一次回家后晚上做作业时不知道把数学联习册弄到哪里去了,家里和书包里怎么也找不到,孩子很着急,家长该怎么办呢

是对孩子说:没关系,我到书店去再给你买一本,反正花的钱也不多

还是不管他,没联习册就没呗,实在学不好就算了

或者把孩子暴打一顿,使得他以后一看见联习册就怕

还是先批评他不细心,然后耐心细致地帮他分析,联习册可能被掉在哪里

放学时是否装进包里了,如果没有装进包里,可能在学校抽屉里,孩子说他离开时专门看了一眼抽屉,里面什么也没有了,那就可能被同桌装错了或者掉到路上了,小孩子是无法肯定这些的。

这时只有让孩子第二天早点到学校看了再说了,可孩子说:作业没有完成老师会在班上批评的,家长只能对他说:你去得早,如果找到了,就抓紧时间做,争取在上课前做完交给老师。

再说你本来就错了,联习册是很重要的学习用具,就算小铅笔小擦子也不应该随便掉的,因此本来就应该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不仅你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也让别人不犯这样的错误。

如果不批评你,说不定那天把书包也弄丢了,到时想给你买也买不齐了,怎么办

再下去自己也走丢了,被坏人带走了,那时就算你想老师和我们批评你,可我们到哪里去找你批评呢

只好对着风说:“风啊

你给我带信吧,我那个淘气孩子啊

怎么那么笨啊

居然走丢了啊

”风说:“可你的孩子没有长顺风耳,我无法把你们的批评带给他啊

”说得孩子笑了起来。

父母趁机宽慰同时也是告戒他,如果在教室里实在找不到,我再重新给你买一本,因为这是第一次,我们不打你,但下不为例,如果再弄丢了,我就会打你一顿甚至不给你买了。

这样孩子就只好静下心来了,毕竟学校还有一线希望啊

再说如果真的没有,就只好接受批评了。

等到第二天,孩子早早地来到学校,结果在自己的凳子上找到了联习册并很快地做完了。

由于这个孩子明白了自己犯了这样的错误要承担责任和受到惩戒,从此,再也没有把重要的学习用品弄丢了。

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遇到事情平静地分析和思考的好习惯,爱惜和收藏好贵重物品的好习惯,没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同时也明白有些过错是绝对不能犯的,即使是犯了小错误也必须心悦诚服地承担责任和接受惩戒。

作为教师,更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

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需要教师的大智慧。

此时,惩戒是必要的。

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有些老师虽然严格,但仍受到学生的爱戴,那是因为学生们能体会出他心中的爱,理解的过程也是心灵沟通的过程。

据我所知,学生时代受过教师惩戒的学生,大多数成年后会感激老师。

我刚教书的时候,和一个男教师各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兼任本班语文和历史教学。

刚开始,我觉得那些刚来的初中孩子很听话的样子,于是对他们一直和颜悦色的,同时由于生病又请了一周的假。

谁知过了两周,班上纪律就一团糟了,而且学生传言是:几个调皮的孩子觉得我是女教师,身体又不好,不会象那个男老师那样打人,没有威信,他们一点也不怕我。

纵然我苦口婆心教育他们,还请来了家长,但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变本加厉了。

有一次,这个学生居然抽起板凳要向另一个同学的头部砸去,一气之下,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厉声斥责他,同时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

当然依我软弱的手是不可能打伤那个学生的,但从此,班上所有学生都非常听话而勤奋好学了,每个同学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大,一学期以后便成了全校的优秀班级。

后来我问那个同学:“我那样对你,你怎么没有生我的气,而且我还在生气你就又喊我了呢

”他说:“我惹得你那么生气,说明我太过分了,再不改就不行了,你打我是为我好,感谢还来不及呢

怎么会生气呢

挨了打,,印象深刻,以后再也不犯了。

”然而当社会进步到今天,教了十几年的我,感觉和第一届学生感情最深厚最受他们尊敬,反而和现在教的学生的感情很淡漠了。

首先是即使他们犯了很大的过错我再生气也不敢打骂他们了,那可是违法的,属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呀

现在除了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之外还能够怎么样呢

结果表现不好的照样可以不听话,表现优秀的见他们都没被怎么样,自己当然也可以那样,于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变得当然就糟糕了,既然他们没有进步,那么我和他们之间也就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交流,感情自然就不很深了。

这样的普遍结果是到了最后老师们根本不能说学生的不是,否则学生就会怀恨在心,想方设法报复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

我们必须把惩戒看作是一种关爱手段,孩子受关爱的权利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害。

相反,这种关爱所起的作用可能比上一堂课要大多了。

有火不能发,只能自己忍着。

气得不得了,依然要作出微笑状。

本来惩戒一下就解决的问题,硬是要绕一个大圈子,结果依然没有把问题解决好。

有位教师数月教育学生不要迟到,说破了嘴皮子不见效,谁知让学生在教室外站上一节课,老大难的问题就解决了

教育是连续的,你进行了恰当的惩戒,如果他接受了,会提高他以后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惩戒教育也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后可能成为经理、科学家、总理,也有可能沦为罪犯。

而在学校阶段,用恰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高压线”是不能触的,这不也是学校教育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吗

事实上,现在许多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

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将起着巨大的作用,而惩戒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犯罪的边缘止步。

所以,我再次呼吁:关爱孩子,不要溺爱而要适当的惩戒

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求关于不能盲目效仿别人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东施效颦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

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

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

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

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

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

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

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邯郸学步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

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如何劝轻生的人

篇一:你好,正能量 金秋十月,缕缕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使人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光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身上的温暖,更让人感觉到了心灵上的温暖。

就在这天,十月四日,一个老人奋不顾身地用双臂救下了一个准备跳楼轻生的女孩。

抓住了女孩的脚踝,大大减少了女孩下落的速度,为女孩的生命提供了保障。

这个老人是多么的伟大啊

他为了救助另一个生命而几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知道,一个从离他近十米的地方掉下来的物体会对生命造成何等的破坏,何况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呢,这就是正能量啊

我想,即使是女孩再从楼上跳下,老人也不会改变他所作出的选择吧。

因为正能量早已扎根在那老人的心中同时,他那舍己为人的品质永远不会被忘记。

救助在中国走丢的外国小女孩的中国民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正能量的存在,面对语言不通的难题,中国警察花了万千的辛苦,但仍帮助外国小孩找到了家这也是正能量啊

救助轻生女孩的老人、帮助外国人的中国警察,他们都是道德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你好,正能量

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正能量,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穷的力量。

加油吧,正能量,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吧

奋斗吧,正能量,地球必定为我们欢呼,世界必定为我们而光彩

篇二:传递身边的正能量中国体操男团队长陈一冰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之一,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世界冠军,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更因为陈一冰讲的团队协作精神传递正能量。

从08年北京奥运会我就记住了这个吊环王,很有点个性的小伙子。

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我一直关注体操的比赛,因为比赛和研修冲突,没有时间看电视,就利用研修的边隙,看看网上的新闻评论。

在预赛中因为郭伟阳临时上场,导致出现了很多重大失误,排名跌到有史以来最差,也让大家对他们的决赛不抱希望。

但是大逆转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发生,当我在网上看到中国男团最终以零失误成功卫冕的标题,真是非常激动。

这次通过开学第一课我知道他们成功的原因,因为陈一冰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说,预赛失误后,团队成员在一起总结原因,互相鼓励,没有一个人埋怨,队员之间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而别的国家在失败后,队员之间却互相埋怨,传递的是负能量,一正一负,产生的效果可想而知。

传递正能量。

陈一冰说的多好啊

现在我们所提倡的鼓励,是人都爱听好话,听了好话之后干劲更足,谁愿意听批评啊

即使错了,也有原因,也希望得到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抱怨,负面的批评有的能产生激励作用,但大多只能让人越听越丧气,逆境出人才,但顺境更易出人才

我们要点燃梦想传,传递正能量


给轻生者的劝诫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