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格式
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错别字,标点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
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
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
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
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
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
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
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艺考】 表演台词,播音自备稿件,适用的文章。
。
专业的进。
。
急
台词你可是试试屈原独恋爱的犀牛,雷雨鲁贵独白,日出黄省三独白,北京人江泰独白,茶馆王利发独白,培尔•金特独白,这些都是男生第一人称的台词独白自备稿件看你用诗歌还是散文,我个人推荐:爱情的故事,囚歌,回答,我眷恋这块土地,相信未来,与妻书(节选),誓者,乌骓别霸王,中国西部、日出的摇篮,有的人,黄山三—梳妆台。
个人建议你可以看看历届的齐越节,在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好的段子,也能找到那些段子表现得感觉。
希望这些对你可以有用,也祝愿你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等
(三闻稿件的基本分类1、2、通3、评论第一,消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
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
(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亦称“五个W”)。
(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
2.消息的写作要点第一,内容要新鲜。
要在选择题材中下功夫,从比较中发现什么才是新的事实、新的成就、新的经验、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作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了解全局性的情况,要占有资料,要做有心人。
写消息,力求具有一定的思想,以便能给人以启迪。
有些事情,尽管事实不是那么新鲜,但有意义,那就要选择新的角度加以报道。
第二,事实要准确。
采写消息,一定要把事实弄清楚,并且核对无误。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之所在。
第三,采访要快,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
无数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同一重要事件,不要说迟发一天半天,就是迟发几小时、几分钟,我们的消息便会在竞争中失利,在舆论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反之,我们讲究消息的时效性,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软文稿件的几种常见类别
软文稿件都有哪几种类别
以家电软文为例,从宣传的角度来讲,软文可以分为三类:新闻稿、体验稿和综述稿: 第一、新闻稿。
新闻稿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就是家电企业就一个活动、事件或者新产品以新闻通发的方式,见诸媒体,告知受众。
新闻稿的特点是简洁明快,交代清楚企业、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的基本要素就可以。
切忌冗长,篇幅多在500字左右。
第二、体验稿。
体验稿宣传手法最隐秘的一种家电软文形式,也是对稿件要求最严格的一种。
所谓的体验稿,就是用户或消费者实际使用某家电产品或者接受某家电企业提供服务的亲身体会,然后以第三方的角度诉诸媒体。
为什么说体验稿宣传手法隐秘?原因很简单,体验稿一定要让读者相信这是真实体验,而非杜撰体验,所以,体验稿中某产品或某品牌的出现频次可以很客观的判断出这篇稿件的质量,最好的体验稿,可以达到对所要宣传的家电产品只字不提,但是,当读者看完文章后,会发现文章中的产品只符合某品牌的某个产品;如果写手达不到这样的水准,那么在全文中一定要把家电的名称出现频次控制三次以内,最好是一次,如果出现三次一上,基本上就达不到你想要的目的,可以说是一篇很失败的稿件。
因为体验稿完全是借第三人的嘴来达提升产品的公信力,如果读者对文章本身的真假问题就存在疑问的话,那么效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体验稿的篇幅灵活多变,只要故事讲得完美、可信就可以了。
第三、综述稿。
所谓综述稿,基本上是从纵向品牌历史的角度,或者是横向的家电行业发展现状的角度,对一个家电品牌进行深入的阐述,通常综述稿的篇幅较大,可以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字。
综述稿从表面上看是在讲一个家电品牌故事,或者是某个家电行业现状的分析。
所以,讲品牌故事的,需要一个品牌有值得炫耀的历史,波澜曲折的故事背后,让读者充分理解一个品牌的成长、文化内涵以及社会价值,读者会在记住故事的同时,从内心深处认可品牌。
如果行业的角度入手,要么写手一定要真正深入了解一个行业,有高度、有深度,纵观全局,才能让人信服。
总之,不同类型的家电软文,宣传的角度不同,但是,所有的软文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宣传产品、塑造品牌。
所以,所有的软文一定要强调一个“软”字,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软文推广,将是未来网络推广的一个重要手段。
充分掌握软文的写作技巧,是软文推广的前提。
新闻的稿件写法及格式
诗朗诵的表演形丰富,一般有:1、直接朗2、轮诵。
3、配乐朗诵加段背景音乐。
4、配乐配景朗诵,一般是配乐的基础上加幻灯。
5、舞台朗诵,类似歌舞剧,不过朗诵者是主角,舞蹈起配景作用。
6、视频朗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为视频配朗诵。
7、多人朗诵,分阶段朗诵,独诵结合合诵等。
8、情景式朗诵,如着装式的,古装、时装、牢狱装(红诗)、工装;如报告剧式的:入戏、出戏、再入戏、旁白等。
9、朗诵之外,混合有影像背景声光配合、后景人物剪影构图、小品表演舞蹈演出穿插其中,都是目前朗诵表扬的形式,特别是合诵人员的队伍造型更是已经到了眼花缭乱的境界。
一、诗歌朗诵简介: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
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朗诵基本技巧: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
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
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
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
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
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信。
新闻稿格式及范文
写新闻稿种方式,一种是,一种场面,一种,一种杂记,一种工一种景物,但是写任何一种新闻稿都要抓准镜头,抓住特点,用感情色彩的描写去突出新闻高 潮 部分。
这样才能吸引阅读者的注意。
当然,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怎么写,可以找一些代写软文的公司合作。
毕竟有专业的撰写人员是要比自己埋头钻研得强。
我现在都是找推一手帮我写新闻稿,主要他们有发稿平台。
我以前只是在他们平台上发,后面要求发稿的软文量大了后,自己确实有点应接不暇,所以就找他们代写的。
现在只需要自己审核安排发布就可以了
请问有没有,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宣传稿件
是个人形式,以及作文的
说起农村的“集”或者“会”,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从古代就兴起的这种民间买卖和商品交易方式一直流传至今。
河南的大大小小城镇,延至不太起眼的村落,都时兴着的各式样的集会。
自我童年记事起,家乡最有名的集会就是“小满会”,有的村子叫着叫着就叫成了“小麦会”。
乡亲们称作小满会,这里是有讲究的。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在中原地区,这时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顺口说:“小满物满盈,小麦快长成。
”小满会或许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村里的老人说,小满会是小麦收割前的一次大集会,更像是一种收割作物前大动员活动。
一直以来,小满会固定在距离我家三四里路的巨岗村举办。
巨岗村地处黄河北岸,毗邻106国道,交通便利,它不但是周边乡镇通往开封、郑州的必经之路,也是周围村落之间往来的要道。
这村做生意的也多,能人多,用今天的话说,村里有经济头脑的人多,慢慢的,村子就演变成一个类似城市“商业中心”的地方,功能就像现在的二七商圈之于郑州一样,它辐射周围的村落。
我问过村里的老人,小满会啥时候开始在巨岗举办的,老人都说,“这会啊,年太多了,早一辈都有啦,记不清楚是那一年了。
”一年一次的小满会,依据每年季节日期有所调整,一般在阴历4月14日举行,15日结束,别看时间短,这两三天可谓是人山人海,浩浩荡荡,整个集市从村西头到东头蜿蜒三四里路,商户依据路两边的杨树、柳树或者预制板等搭建商棚,规模大小不一,那场景用“热闹”、“壮观”等词来形容都不够准确。
有个小细节透露一下,有些生意个体户为了抢占先机,提前两周就开始占位了,竞争激烈,似乎是这大集会来临前的预演。
讲了这么多,恁也别嫌烦,下面就带您赶趟小满会。
记忆里,小满会当天清晨饭后,村里人就开始“蠢蠢欲动”,家门口套架子车的,院子里叮叮咣咣收拾东西的,妇女们嚷叫交代着男人买这买那的,孩子们兴奋的追打着,姑娘们在谈论着买啥款式的裙子,老人们也换好了干净的衣服静坐在门口等着出发了。
不大会儿,村子里就真正的热闹起来,人们出发了,坐马车的,骑自行车的,还有结伴步行的,都一股脑的汇聚在从村里通往小满会的那条路,像流水一般涌向小满会。
若是赶巧碰上对面的村子出发的乡亲们,两股人群很有气势的朝着106国道汇合,那场面像是古代交战的双方开打一样,各有各的阵势。
等到两队人马汇合在106国道,人群掺杂在一起,两个村的乡亲们开始互相打招呼开玩笑,一时间,这支大队伍熙熙攘攘,人群里散发着异常的兴奋和无法形容的热情,载着这样的巨大希望一路向北。
十几分钟后,大队伍陆陆续续的到达巨岗村口,村口处聚满了人群和马车、自行车以及少量的拖拉机。
我们这支队伍开始也陆续的解散了,栓马车的,锁自行车的,男人自成一队,妇女、孩子、姑娘们结伴而去,老人们则被送到会场的外围去看戏。
说到这里,就算进入小满会场了。
啥
流着油的金黄火烧
刚进村口,孩子们就赖着不走了。
路两边有几家卖火烧的摊位,摊位前围满了人,一股股的葱花肉香味溢散开来,那时候,光是闻着这味道,我们这帮孩子就开始流口水了。
等到靠近烧饼炉,瞧见铁炉板上那金黄的滋润着油花、发出滋滋的声音的火烧,我们就彻底迈不开脚了。
即使站在一旁看着,也觉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来一个吧,孩儿
你要不要来一个
好吃不贵啊
随着胖胖的老板娘那一声声吆喝,孩子们终于按捺不住了,一个个都不停地央求着家长买火烧吃。
为此,有的孩子还大哭大闹起来。
这会还没有开始逛,就率先在这热闹起来了。
留光火烧,在我们那特受欢迎,据说,正宗留光火烧都已经卖到首都北京。
在附近的乡镇和村落的集会上,很多卖家都是模仿着留光火烧去做的,且不说正宗不正宗,反正是味道好极了。
很多时候,我们小孩子赶会就是为了能吃上一个火烧,只要手中拿着一个火烧,再拥挤的人群,再热的天气我们都能忍受。
吃一回就上瘾的硬菜,猪头肉说到吃的,人人都难例外撇开。
这不,男人们挤在了猪头肉的摊位前。
当时,巨岗猪头肉在我们那一带可谓是“美名远扬”,是难得的一道“得劲”的下酒菜。
老板和几个徒弟站在小店的摊位前,面对囔叫着的人群,手脚都忙不过来。
这些乡亲们也顾不上先来后到,谁都想抢先买到刚出炉鲜嫩的猪头肉。
用今天的话说,就跟大家节日里参与疯狂的网购一样,人人卯足了劲,看谁手快。
猪头货(猪头肉的俗称)也是家里请客吃饭的一道硬菜。
逢上请人吃饭,特别是重要的亲戚或者客人,主人都会特意上一盘猪头货,客人喜欢吃这一点咱先不说,重要的是主人显得有面子。
一盘猪头肉放在桌子中间,就这么一放,主人心里敞亮敞亮的,倍有面儿。
其实,那时候很少有人专门买着吃,也就是逢上会或过节、请人吃饭才会享受一顿。
当时,凡是能沾光吃上几口猪头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现在巨岗猪头货已经走向市场,取名巨岗卤肉,在开封、新乡等城市比较受欢迎。
一应俱全的农具天地沿着这条会场主路往里走,就泾渭分明了。
路北的人群多是男人们,路南则是妇女和孩子。
这是我记忆中的小满会最有特色、最难忘记的画面。
会场主路北边,是一家家的农具商户,这些农具商户是依靠着路边的杨树、柳树、预制板等搭建农具摊位。
沿着这些摊位从西往东一眼望去,只见一排排溜光的大木杈,几乎跟树一样高、一样蓬勃的大埽把,锋利的月牙形的镰刀,还有做工精细的木耙、木楸、篮筐、簸箕、笆斗、麻绳、卷席、草帽等,这些都是收割麦子必不可少的工具。
顺着在看下去,还有铁楸、锄头、爪钩等铁质农具。
男人们聚集在这里“摩拳擦掌,叮叮咣咣,跃跃欲试”,挑选合适的农具。
就这么一圈转下来,有的人高兴的扛着几个大木杈,有的买了几个卷席,卷席是为了屯麦子用的;还有的人几乎件件都买一个,两手早都拿不下了,说法是又是新的收割季,换套全新的吧,这样的话,一是新农具好用,二来干活来劲。
在农具商户的后面,是一片荒地,荒地里遍布杂草,也有稀疏的杨树。
这里是牲畜的交易场所,比如骡子、牛、驴、猪、羊等等。
牲畜交易场所的人相对少一些,多是中年男人或者一些上岁数的老人,他们经常与牲畜打交道。
这里的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困难一些,比如,商户一个劲的夸自己的驴多好,多卖力,而围在一旁有意向买的人则不急,他们抽着烟,一根接一根,围着几头驴来回的观看,时不时的摸摸,或者拍打几下驴,像是满意又像是不太满意,一副捉摸不定的样子。
这时,商户干着急也没有办法。
牲畜交易场所最吸引人的是专门给牛治病的地方。
人们围成一圈,一头牛拴在木桩子上,几个人按住牛头,一个戴着草帽的中年男人将一个特制的磁铁塞进牛嘴里,继而磁铁进入牛肚。
约十分钟后,中年男人将手里的绑住磁铁的线握紧,同时,一面慢慢的往外拉回磁铁。
这时,周围的人都有些紧张。
还好,中年男人将磁铁轻巧的取了出来,只见磁铁上吸附着碎铁皮、铁屑和其他一些金属颗粒。
这时,人们开始说说笑笑,气氛欢快起来。
这个过程,真是让我们长了见识。
绚丽的花布世界路南多是卖布料、衣服、水果以及其他小吃的摊位,可以说是女人们的天地。
一列列整齐的色彩鲜艳的花布依次排开,顺着一个方向望去,仿佛身处一个五彩斑斓的绘画世界,看的人眼花缭乱,这“花花布构成的绚丽地带”与路北边灰色的农具天地形成强烈的对比,此时,你若是从空中俯瞰,会场主路一半是灰色,一半是彩色,像画家笔下的新旧两个世界。
布料是女人们必买的,用来给男人、孩子做衣服。
当时,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手工做的,很少买成品衣服。
那时,我跟在母亲身后,母亲和其他婶婶、大娘们在布料等摊位前挑来挑去,不厌其烦,当你觉得她们已经谈妥准备购买,商户早已拿着剪刀和尺子丈量布料的时候,她们却撂下手里的布料继续往前走,你只能眼巴巴的跟着往前走,她们总说“前面还有更好的。
”妇女们领着孩子,一边看花布,一边还要留意孩子不能走散;只见她们跟商户讨价还价的,打孩子的,还有互相吵架的,总之,乱哄哄的,可比路北边热闹多了。
路南边人群很拥挤,结伴同行的人稍不留意就走散了。
这里插个小故事,有一次,姐姐不小心在一个路拐弯的地方走散了,母亲吓坏了,她在人群里仔细又焦急的寻找着,碰上村里人就嘱咐人家若是见到我姐就先领着她,这样,村里人你传我,我带话给你,消息像一条弯曲的线散播,姐姐就像是在这条线的某一处待着,只是暂时与母亲隔断了,最后,姐姐被村里人找到了。
母亲看到她时,她已经哭成泪人,哭的全身都湿透了。
邻居对母亲说,丢不了,会上都是咱村的人。
老年人的专属大戏台热闹和拥挤的会场,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是个难题。
所以,他们更乐意前往大戏台安静的看出戏。
他们赶会跟小孩子赶会一样,目的很明确,小孩为了吃,老人就是看戏。
大戏台就在会场主路南边一个大空地搭建起来的,戏台周围还有一些小孩子喜欢的游戏,玩具摊位,以及一些吃的,例如胡辣汤,凉皮啊等。
那时,我很少去大戏台,因为一句都听不懂。
后来明白,大戏台是为了关照老年人而专门搭建的,一来不至于忽视他们这个群体,是村里沿袭下来的一种尊重、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大戏台是地方戏剧文化的一种传播载体,也是地方文化的缩影和体现。
走到这里,基本上就算走完热闹的地方。
当然,这不是家乡的小满会的全部,有些感受和细节是无法见诸于文字的,至于其中的意味,只有我们本地的乡亲们明白,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近些年,小满会还是一年举办一次,规模也很大。
只是人相对少了些,人们的热情也低了些;商品类别变化很大,原来的最有特色的农具几乎看不到了,替代的是现代农业大型机械工具。
其实,早些年人们赶小满会(小孩子除外),乡亲们更多是一种心理期盼和希望,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麦收而购买农具,农具在手,收获就有,希望就有。
一个热闹的小满会,昭示着一个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