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大约500字帮忙哈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但他们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正一天天向亚健康靠近。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距今为止好像还没有确切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但大部分专家都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有正常的智力,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并能恰到的估价自己,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
其实,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
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
它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极的中间位置。
很多人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
因为如果“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算是健康吗
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遇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健康
其实,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追逐于生活上的满足与享受,而忽略了重要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
孰不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的成就密不可分。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我们这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都十分的敏感。
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要么就是太过于杞人忧天,要么就是过分的开朗。
万事都有个度,满了就会有负面效应。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甚至有自杀倾向也存在少数。
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
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
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像大部分男生就喜欢沉迷于一些网络游戏。
这就需要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关注他们,给他们一些安慰、疏导,让他们感觉温暖。
当然,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主动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另外,这些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
也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就是处于过分安逸、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之中。
很多人都反应,在大学里,最高的时期非期末复习备考莫属。
大学和高中的生活相差太大,进大学后,由于课程相对轻松,没有老师督促,而且缺少明确的,因此日子过得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
平时多在玩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
到期末,才开始担心考试,考前临时抱佛脚只求能过关。
其实,我觉得学校也有一部分责任的,在大学期末考试中,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一个班级考试不及格的人数一般在10%以下。
如果不及格的人数过多,老师会相应地放松评卷标准。
如果不想拿奖学金的话,90分和60分有什么区别呢
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在这样看来,或许提高平时分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例会使临时抱佛脚这种备考方式有所改变,因为平时的到课情况,听讲情况,课堂反映情况,作业情况等都成了衡量标准;同时也可能淡化了应试目的。
这种现象也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
我们是该学会自我调节,但却不是去自我堕落,或者自我毁灭。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说得远些,更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心理健康可以使我们克服,培养健康的,更是毕业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加强意志锻炼来保持心理健康。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诗歌,急
生命的呼唤(摘自《心灵成长》杂志)我不感兴趣你的职业是什么,我只想知道你为何而痛楚,我只想知道你是否敢于梦想实现内心最深的渴望。
我不感兴趣你的年龄,我只想知道你是否敢冒像一个傻瓜的险,为了爱,为了你的梦想,为了活的生命。
我不感兴趣你的星座,我只想知道你是否已触碰悲伤的核心,是否生活的背叛已撕开你血淋淋的心,或者你因为怕痛而在恐惧中萎缩而封闭;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和痛楚静静地坐在一起,不管它是你的还是我的,而既不逃跑,也不粉饰,也不忙于解决;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和喜悦静静地坐在一起,不管它是你的还是我的,是否你能狂野的舞蹈,让狂喜侵占你每一个手指和脚趾
而不警告自己必须小心,必须现实。
我不感兴趣你告诉我的故事是真是假,我只想知道你是否敢于为了对自己真是不怕令他人失望,是否敢于忍受背叛的指责,而不背叛自己的灵魂,是否敢于背叛信念,而因此真正值得信赖;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看到每一个经历中蕴含的美并且从中获取自己生命的源泉,即使生活不是每天都顺顺当当;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和失败静静地坐在一起,不管它是你的还是我的,仍然站在大海的边缘,向银色的圆月大声吼叫:Yes
我不感兴趣你的住所和财富,我只想知道你是否在一夜的悲伤绝望和疲倦伤痛之后仍然起床,而和你的生命力在一起,为了养育孩子和你的事业;我不感兴趣你有多少怨气,多么受害。
、,我只想知道你是否能和我在一起站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中心,凤凰涅磐;我不感兴趣你在哪里生活、和谁一起,我只想知道当所有外在的一切都背离消失,你的内心是否还有什么可以支撑你;我只想知道是否你能和你自己的心在一起,在无尽的空虚里,你是否能真的喜欢这个唯一的伴侣••••••更多请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
虽然没有经验,但是我曾加入过校心里社。
那是一社团活动就发宣传报或是制作flish什么的。
还有从网上搜心理测试题。
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你会做压缩文件那更好,写写文章或加入小段视频等,我看人做过。
怎么说比看电影有帮助多了。
在百度上不是有测试这一项目么,你点点看。
希望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宣传稿
你都建议自己写了,那你自己写啦,这个要亲力亲为才有成就感的,而且抄回来作弊是不好的。
范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准有 1、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和求知。
2、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尚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
所谓的相对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
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之间难以分出明确的界限,换言之,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
3、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状态,心理健康者并非毫无瑕疵。
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此人一定心理不健康。
有的时候,只要他能适应社会生活,仍应视为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在同一时期,心理健康标准会因社会文化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
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
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
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
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
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
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心理保健的三条“求助热线” 当我们遇到上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恢复良好心境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支持系统,在遭遇困惑时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求助热线”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这三条心理保健的“热线”是:自己、亲友与心理咨询师。
第一条:自己 有人说能打倒自己的人只有自己,也有人说能拯救自己的人也只有自己。
能欣然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也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困难。
但是,有些人对自己并不了解,即俗语所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时就需要运用以下两条“求助热线”。
第二条:亲友 亲友是我们最可信赖的人,他们让我们在这个世上不觉得孤独,能直接感受到人间温暖,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深切依恋的最主要原因。
亲友能极大地满足我们感情上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亲友是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遭遇困难时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但是,亲友并不都能理性且准确地分析我们的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下面这条“求助热线”。
第三条: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求助热线”,心理咨询师的同理心、倾听、无条件关注等,会让你有一种被接纳、被尊重、被呵护的感觉,她能让你坦然接受自己的沮丧、脆弱、愤懑、忧伤等消极情绪;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能让你拥有一双慧眼,让你有机会跳出自己的圈子,更理性、更客观地评判自己与周边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采取有效的行为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平复我们心灵的创伤。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当事人会从做中学,学会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成长,会更成熟、更有效地处理以后的生活危机。
在这里你能找到参考资料
求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文,800左右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 回想马加爵,我想到的是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里 ,那个不该发生的血案。
这曾经在我们的心理产生过不小的冲击事件. 而川大的凶杀案再次把我们的目光聚集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上,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
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
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演讲稿怎么写
大学里健康教育人从诞生以来,就非常自己的健康.特别是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 心理卫生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疾病就是健康”。
这种“无病即是健康”的传统观念一直被许多人所持有。
很多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也是片面的,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好。
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它要求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因素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现代健康的概念是指人的身心健康。
实际上主要指人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方面。
1946年第三界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这次大会具体指明了心理健康的标志:“(1)身体、情绪、智力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可见心理健康就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我们得知,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几个层面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有关学者也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健康观:健康应是能对抗紧张,经得住压抑和挫折,积极安排自己的各种生活及活动,智慧、情感和躯体能融为一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充满生机,且富有文明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活动研究的复杂性贯穿于包括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全过程。
人的心理绝非整齐划一,各人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外部表象也千差万别,因此健康的标准也难非常精确,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都是相对的,往往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完全形成一致的意见。
根据目前大学生应具备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个体能比较正确、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能正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全面了解、客观评价自我,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自信乐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自我体验方面,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而不是自我轻贱;在自我控制方面,能够自强独立,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 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健全的统一人格要求个体在正确思想指导下,使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诸方面统一起来平衡发展。
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信念、理想和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行能协调一致,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够与社会步调合拍,与集体融为一体。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满足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能与人平等相处、共享欢乐,善于处理复杂情况,运用健康的幽默法排解各种尴尬局面,少有敌意、猜疑、嫉妒、畏惧的心态;与人交往,多有信任、同情、友善、尊重的心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能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善于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知心朋友;能善于化解冲突和矛盾,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保持与他人和集体的协调关系;有幽默的同情心,就是在不愉快的情况下或甚至有潜在的痛苦时,只要没有受到心理和身体的严重伤害,就有欣赏和表达诙谐的能力,这种幽默的精神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4、 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能主动调节自我,积极适应环境,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使自己的思想、目标和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
5、 具有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手段、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
坚强的个人意志要求个体在行为上具有较高的自觉性、自制力和果断性、顽强性;善于分析情况,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同时又不固执刻板;能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正当的诱惑,不放纵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逆境时,保持百折不挠的毅力,并有必胜的信心。
6、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待学习;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乐于实践,反复磨练,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7、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情绪是指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
如愤怒、恐惧、喜欢、悲伤等。
情绪积极稳定主要表现为情绪积极而不消沉,情绪反映灵敏而适度,感情真挚而稳定;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境,对生活、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具有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环境变化相平衡的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同时,不同的年龄,不同环境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不同的。
因此,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确立心理健康标准时,应从实际出发,从个体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客观、全面、准确。
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它只是反映了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而不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三、心理健康对人生的意义1、 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统一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是人们进行工作、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和谐发展;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积极主动适应环境;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有积极的人生体验。
2、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从某种角度讲,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对人的身体危害更大。
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对人生有更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学习和掌握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做心理保健,常做心理“美容”,经常清除心灵上的“垃圾”,以矫正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3、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
人的生理和心理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联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也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期笼罩着一个人的心灵,就会使大脑皮层的机能降低,而较低的神经中枢机能却亢进,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思想中,古人早就提出了消极情绪可以致病的经验概括。
其中特别强调七情失调会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等生理疾病。
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因素,古人认为七情太过,而生百病,他们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忧伤肺。
因此,强调情绪稳定和精神愉快,防止过度的情绪变化。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生理上的异常和不适,持久的情绪压抑或消沉则会导致生理器官的功能失调或病变。
特别是各种严重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皮肤过敏等,都和情绪以及心理有一定的联系。
这说明心理健康状况对生理健康起很大的作用,甚至有些病可以说是“病由心生”。
事实表明,心理健康不仅有利用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愉快的生活,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在挫折和逆境中处之泰然,在社会变革和生活灾难面前知道变通,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因此,心理健康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第二节 加强心理锻炼,学会心理调适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
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所涉及的要素有很多方面,其内在结构也非常复杂,下面仅从学生人生态度的确立、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心理调适等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
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1、善于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
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
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
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
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三、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满意的感受、愉快的心情,主要来自较好的精神修养。
心理健康的人,也不是对任何事物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而是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
例如。
有的人感到烦躁时,会选择柔和的音乐听,以使自己的心情宁静;有的人感到忧郁时,去听一些雄壮或激昂的乐曲上,以使自己兴奋起来。
通常所用的自我调式的方法有:1、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个人精神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
主要是用崇高的理想、生活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鼓励自己,安慰自己,调整不良的心理。
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接受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学会从零开始,心向未来;在学业上要追求无止境,在生活上要知足常乐,要学会知足。
2、情境迁移遇到苦闷或愤怒的情境时,可以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去,尽量避免或减轻精神创伤,使自己的情绪恢复到稳定。
比如,可以听音乐,散步,和知心的朋友聊天,逛公园等。
这对消除烦恼,缓解紧张的情绪大有益处。
3、情绪宣泄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是个体在产生痛苦时、悲伤忧郁时,通过适当的方法、渠道进行发泄,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
如向师长亲友、同学朋友倾诉一番,把自己的委屈、烦恼、痛苦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或干脆通过体力劳动、唱歌、运动等形式发泄一下,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或在空旷的田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4、必要的咨询当遇到困惑和挫折时,可以咨询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向他们诉说内心的困惑或心理障碍,以求的他们的帮助和开导。
5、讲究处事技巧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妨暂时避开对方一段时间,或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这么做并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或因某种事情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时,最好把这件事尽快忘掉,不要去想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最好配合转移思维,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去,这种重新投入到新的一件更高尚的、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以冲淡感情上的不愉快或痛苦的现象,称之为“升华”。
6、学会自我放松这种方法是要学会四肢放松,并获得安静,能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的松紧、轻重、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放松的效果。
自我训练法能改善生理功能、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等,可达到排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7、常做“心理美容”每个人都有心理缺陷,这就好比人的身体相貌总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样,并非是什么疾病。
经常进行“自醒”,反观内照,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就是给自己的心理做了美容,对心理健康大有益处。
8.发展多种兴趣比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体育运动等。
特别是体育运动,除了可以宣泄情绪外,还能培养互相合作、敢于对抗、勇于向上的品质,从而通过锻炼体能达到带动“心能”的目的。
你应该满意吧
希望能给你帮助。
写一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
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
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
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