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与教师的职龄区别
教研员有多种,比如物理教研员,数学教研员,英语教研员等等,主要是负责组织当地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比如论文,公开课等。
教育局教研员什么级别的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质及教学研究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
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
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
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
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
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4、研究能力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
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
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
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
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四、敏锐的时代意识要更新教育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感: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繁重的、高智能、艺术性的劳动。
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劳动。
有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那么我们对教师提一级工资、带薪休假的怨气就会烟消云散了
〕
教研员又是干什么的
教研员作为学科教学中坚骨干分子,指导任课教师任课,也是学科教研当然带头人物,是将课程目标落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关键人物。
教研员起着引领和指导教师将课程教学目标贯彻到每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教研员会有与其他教师不同的要求和任务。
教研员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于任课教师。
教研员应当在不断地、反复地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指导纲要、大纲)精神和理念的基础之上,认真地研究《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的内容标准,研究由《课程标准》而撰写出来的各个模块的教科书,研究教科书之外的其他教材。
教研员还要组织和带领任课教师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研究和学习《课程标准》中各个模块内容标准;研究教科书的知识整体结构和二次开发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研究和学习关于落实课程目标的所有教学资料;研究和制定每个学期的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和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
教研员应该怎么称呼会比较好
教研员作为学科教学中坚骨干分子,指导任课教师任课,也是学科教研当然带头人物,是将课程目标落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关键人物。
但教研员也只是个教研员而已。
称呼某某老师即可。
教研员的主要职责
教研员工作职责一、教研员应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熟悉各年级教学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熟悉中考对各年级各学段的要求,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二、根据学校计划,指导和督促备课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三、对学校教学质量负责并及时总结研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四、负责组织全校大教研,大教研每四周一次,各学科教研员提前两周把活动主题报教科室。
由教科室提前一周向全校教师公布。
五、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内容安排要紧凑、高效,活动后要及时反思。
六、为学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教师讲课比赛做好评定工作。
教研员对老师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听课后要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换意见,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七、解释本学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把问题当课题去研究。
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搞调查研究,每学期末向学校拿出一到两个有参考价值的问题研究的策略与对策。
八、研究教材、教法、学法。
把备课组教师的成功经验在全校同学科中推广。
包组中层干部工作职责为加强学科备课组管理,每组派一名中层干部协助备课组的工作,加强管理。
中层干部是连接学校和学科备课组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备课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包组中层干部应充分发挥作用,把学校的要求和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学科备课组,同时把学科备课组的活动情况、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汇报,以便改进工作和调整计划。
二、按时参加并督促学科备课组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做好表率。
一个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
中国学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系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顾之川在为史绍典《交流 沟通 对话》写的序中指出,一个教研员,要做好教研工作,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要有本学科第一线的教学经历,并且有尽可能丰富的教学经验。
因为只有你自己懂得教学,深谙课堂教学的规律,并且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你给别的老师评课时才能评到点子上,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二是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善于总结自己的研究心得,要有研究成果。
教研教研,如果只“教”不“研”,那也是做不好教研工作的。
三是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及协调能力。
因为教研工作离不开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而要把分属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并且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那非有很强的组织、领导及协调能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