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关于战争的诗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的真名是什么?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10、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2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长干行》27、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2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2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3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1、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遥寄卢侍郎虚舟》3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3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3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3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3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3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3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3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去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
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 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蜀道难李白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④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
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
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
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
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
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
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
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
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子夜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将进酒①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
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
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
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③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②胡:这里指吐蕃。
③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简析】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赤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⑤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①瀛洲:神山名。
②信:果真。
③拔:超越。
④赤城:山名。
⑤列缺:闪电。
⑥摧眉:低眉。
【简析】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②邈云汉③。
【注释】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
③云汉:天河。
陆游梦游河西的诗歌有哪些
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谈陆游诗歌传统、风格特征肖旭 杨万里评陆游的诗说:“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
”子美,即杜甫。
灵均,即屈原。
杨万里的话,既指出了陆游诗歌所师承的诗歌传统,也说明了陆游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歌传统,指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风格特征指:一方面是现实主义,一方面是浪漫主义。
陆游在当时即有“小李白”的称号,也被许多人比为杜甫,有“诗史”之誉。
从诗体看,陆游最擅长的是七言古诗和七言律诗。
七言古诗可见陆游受李白的深刻影响,浪漫主义特征突出;七言律诗可见陆游同杜甫的继承关系,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两方面有时又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激昂的乐调中,有悲凉的音符,在深沉的悲愤中,又闪烁着理想的火花。
这样一种风格的形成,是与诗人的时代和生活经历直接相关的。
一方面,诗人怀着火热的感情,强烈的愿望,大声疾呼,用激动人心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宣传爱国思想,歌颂爱国斗争,抒发豪情壮志,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在幻想中寄托爱国理想,慷慨激昂,乐观自信,这表现为浪漫主义。
另一方面,诗人对客观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冷静地分析形势,深入而真实地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自己对现实的深切的关心和深沉的忧愤,这表现为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特征在陆游的七言古诗中最为显著。
古体诗长短不拘,字句、平仄的束缚较少,押韵方式多种多样,适于抒写奔放激烈的感情。
陆游用这种体裁多侧重于表达理想、抱负、愿望、追求,许多作品无论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带有李白式的挥洒豪放的浪漫色彩。
这些诗,有雄壮阔大的气势,充满瑰丽的想象。
如《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一诗中的“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
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
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又如《醉歌》“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
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
这些诗都表现了诗人气吞河岳、神游天外的气概。
同时,在这类诗中还可以常常见到奇特的夸张,比如“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陆游所处的时代与李白不同,他的诗不如李白超迈雄奇,但因陆游的理想是收复国土,是献身抗金斗争,所以他更多地描写出师北伐,夺取胜利的内容,诗人激动地唱道,“群阴伏,太阳升。
胡无人,宋中兴!”这样的诗句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而在陆游歌颂抗金战争的诗中,夸张和幻想就更多,也更为壮丽。
《观运粮图》一诗写他想象中的宋军北伐的阵势:“王师北伐如宣王,风驰电击复土疆。
中军歌舞入洛阳,前军已渡河流黄。
马声萧萧阵堂堂,直跨井陉登太行。
”同时,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一方面借狂放豪肆的行为发泄难以抑止的悲愤,如《草书歌》中写狂醉不足以消愁,只能借狂书草字才能够解闷。
诗人说:“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
”石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斛是量器名,古时以十斗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三千石和万斛都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诗人说他花了全部家产酿造了三千石那么多的酒,可是那么多的酒,也敌不过比酒还多的“闲愁”。
后来乘醉挥写草书,“提笔四顾天地窄”,提笔在手觉得天地都显得狭小,胸中豪气充塞了整个宇宙,吴地出产的纸张,蜀地出产的绢绸已经不够自己挥写了,于是把墨泼洒在三丈高的墙壁上,诗人说,“此时驱尽心中愁,植床大叫狂堕帻”,这时才算驱散了胸中的“闲愁”,高兴得“槌床大叫”,欣喜若狂,包裹头发的头巾都掉了下来。
这种近于放荡的作风,正表现了诗人胸中郁结了许多怨恨不满,虽说一时痛快,却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悲哀。
这是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陆游诗中带来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方面。
陆游一方面借狂放的行为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一诗中,诗人说自己“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其所以如此,就在下面接着所说的“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胡人没有消灭,心中愤恨不平,床头挂的一把宝剑都发出响声,自己当然“脱帽向人时大叫”了。
另一方面诗人就借梦境或幻想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山南行》、《观大散关图有感》、《胡无人》、《出塞曲》、《战城南》、《观运粮图》等诗都是见景生情或见物生情之作,想象出师北伐的盛况。
在《戈阴道中遇大雪》一诗中,诗人描写自己行走在江西的郊野,看到“大雪塞空迷远近”,就想起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
“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
组练,是组甲和披练,古代战士的军装。
组练都是白色,所以诗人用“组练从天来”比喻“塞空迷远近”的大雪,并进而“思为君王扫河洛”,想为皇帝扫荡黄河、洛阳一带的金国侵略军。
这首诗还说,“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
”晚上听见风吹着窗纸簌簌作响,好比披上铁甲的战马奔驰时相互磨擦的声音,诗人仿佛已经上阵杀敌了。
这些都是有所见有所闻而产生的想象。
其他如《枕上》、《枕上感怀》、《异梦》等这类标题的诗歌,就把想象、幻想作为梦境来表现。
如《异梦》诗中写诗人在山阴故乡作了一个“异梦”,自己穿着厚厚的铠甲,拿着雕花的长戈,渡过渭水,冲出潼关,收复了中原,听到燕赵地区的音乐歌唱。
醒来才知这不过是一场梦。
但诗人说:“此事终当在。
”梦中收复中原的事情终究会成为现实,说明陆游以梦境来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这类作品,有的从题目上就写得很清楚,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
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咸之》。
这首诗是陆游在淳熙七年写的,当时他在江西抚州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
诗题中所说的“大驾”,指皇帝的车驾。
“汉唐故地”,指汉代唐代所管辖的地区,这里指甘肃河西走廓一带。
西凉府,在汉代、唐代都称凉州,府治在今甘肃武威县,北宋中叶沦没于西夏。
诗题的大意是:五月十一日晚间将近半夜的时候,梦中跟随着皇帝亲征的车驾,把汉代唐代旧有的疆土全都收复了。
看到一处城池,人烟凑集,物产繁富,人们说:这是西凉府。
当时非常高兴,在马背上作一篇古体诗,没有作完就醒了,醒后再继续把它作完。
开头一段是:“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
胡兵,指安禄山的叛乱军队。
天宝十四年,任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由契丹,奚,突厥等族所组成的军队叛唐。
两京,指唐代的长安和洛阳,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攻陷洛阳,次年攻陷长安。
北庭安西,指唐代设置在今天新疆境内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的府治在孚远县,安西都护府的府治在吐鲁番县。
这两处地方都在唐德宗贞元年间为吐番所攻占。
汉营,这里指唐代的军营。
五百年,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四百余年,汉族政权一直遭受其他民族政权的侵逼,国土被占领。
五百年,是举其成数。
这一段是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西北边境地区为外族所侵占,五百年间再也无人过问,现在宋朝的皇帝才开始发布命令,要御驾亲征,去收复那些地方。
诗人从历史追叙起,实际上是以唐代来陪衬宋代。
宋代的版图比唐代要狭小,国力也衰弱。
唐代在安史之乱平定后,一度出现所谓“中兴”,中唐时期在各方面还是有所发展的。
而宋代则不同了,宋代一立国,石敬瑭割让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就始终没有收复,随即西夏政权崛起于西北,与契丹一起对宋王朝造成犄角之势。
金政权消灭了北宋政权后,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也叫“中兴”,但已只有半壁河山了,并且甘心放弃中原大片国土,苟安于江南一隅。
陆游说,“五百年间置不问”,显然是话中有话的。
宋孝宗一即位,还打算出师北伐,而且的确曾经下诏亲征,虽然受到挫折就灰心了,但总比宋高宗的一味妥协退让要好。
所以陆游抓住宋孝宗曾经企图有所作为这一点,说“圣主下诏初亲征”,包含着要求宋孝宗坚持抗金主张的意愿。
下面第二段接着写“亲征”的胜利。
第二段共四句:“熊罴百万从鸾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官宣大赦。
”熊罴是借猛兽比喻威武的战士。
鸾驾,鸾车,有鸾铃的车子,帝王所乘。
绝塞,是荒远的边塞行宫,是皇帝临时居住的地方。
这四句是说威武雄壮的百万大军跟随着皇帝出征,大片故土不用把讨伐的文书传布到那里就顺利地攻下了,在荒远的边塞重新筑起防守的城堡,绘出新的边防设施、行政区划地图,进呈皇帝,皇帝在排着仪仗的行宫宣布大赦的命令。
“熊罴百万从鸾驾”,写出从征将士的无比英勇和昂扬斗志:“故地不劳传檄下”,写出沦陷区人民对宋王朝军队的殷切盼望和热烈欢迎,“筑城绝塞进新图”,写出“故地”收复后的军事、政治部署,“排仗行宫宣大赦”,写出外族侵略者的投降。
和宋王朝对他们的安抚,从此互相和好。
四句诗分写“亲征”胜利的情况,高度概括,而又面面俱到。
诗的第三段,写凯旋班师,“同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
”第一句写收复了的边境“故土”,显得更加壮丽,极日远望,山峦起伏,祖国山川,重归一统。
这一统还表现在“文书初用淳熙年”,五百年间因长期沦陷,用外族政权的年号,现在收复了,发布的文告才开始用宋朝的年号。
因为这首诗是淳熙七年(1180)写的,所以说用淳熙年号。
在古代用什么政权的年号,就表示服从于什么政权的统治。
好了,边境“故地”既已收复,皇帝也就准备班师回朝了。
“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上一句写所见,皇帝统率的部队,穿着锦绣般的战袍,光彩夺目;下一句写所闻,军中的战鼓和号角齐鸣,随着秋天的劲风而响彻云霄。
二句总写北宋部队的军容、军威,使读者像亲自看到了“壮士长歌入汉关”的动人景象,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四句是第四段,以边境“故地”收复后的和平安定生活收结全篇,“苜蓿峰前尽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苜蓿峰,当在唐代安西都护府附近。
唐玄宗天宝九年左右,在安西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职的诗人岑参写有《题苜蓿峰寄家人》一诗。
陆游在这里供苜蓿峰指西北边地。
停障,是古代设置在边疆地区以供防守的堡垒。
平安火,是报告平安无事的烽火。
唐代在边防线上每三十里设置一个烽侯,每天入夜点起烽火,报告边境平安。
交河,是古县名,唐玄宗贞观十四年设置,治所在今天新疆吐鲁番西北。
交河在这里也是借指西北边地。
这四句的意思是西北边地收复之后,由于加强了防守保卫,敌人不敢入侵,因而十分安定。
诗人以“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来代表边地的安定生活。
那里不再是满目荒凉,而是处处有高楼,不再是人烟断绝,而是高楼上满是姑娘。
姑娘都敢于临街梳头,更说明不再有入侵之敌的奸淫掳掠。
诗人特别写姑娘们“梳头已学京都样”表示恢复了汉族的生活习俗。
京都在这里是指北宋都城汴京。
南宋人对临安只称“行在”,或“召都城”,京,专指汴京。
陆游说凉州的姑娘们梳头学汴京的发式,表明金人侵占的中原故土也早已收复了,因为中原故土收复,才得以进而收复西北边境故土。
陆游特意点出“京都”来,也是话里有话的。
这首诗写的是西北边地的收复,而中心是扣着“亲征”二字。
“亲征”是表示皇帝下定了决心,武装抗金。
“亲征”之前是“北庭安西先汉营”,而“亲征”之后,局面就立刻改观,战士同仇敌忾,边地归入版图,人民生活安定。
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陆游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是不足为奇的。
可贵之处在诗人要求皇帝出师北伐,统一祖国。
这种要求是诗人坚持一生的。
然而却无从实现。
于是诗人把这一要求的实现托之于梦。
只要南宋王朝改弦更张,坚持抗金,那么胜利就指日可待。
这胜利的景象在梦中出现了,凯歌声中充满了自豪感,充满了乐观的信念,与诗人抒写忧愤的作品中那种悲凉的调子是不同的。
这就是浪漫主义,以表现理想、激情为主的浪漫主义。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统计陆游写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
他说,“人生安得有如许梦
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年。
”赵翼的话说得不完全。
陆游对于北伐抗金,始终坚持,可以说梦寐以求。
他又有过一段从军的生活经历,了解边防情况,由此结想成梦,完成是可能的,不能说“人生安得有如许梦”。
至于“托之于梦”,当然会有这种情况,绝大部分诗是在梦醒之后写的,或者依据梦中一点影子而加以渲染夸张,借以表现理想。
李白写梦多数即属于假托未必真有其梦。
李臼与陆游借梦以表现理想,有共同之处。
但李白的梦境显得恢奇变幻,使人眼花缭乱,表现他天马行空般的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叛逆精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反映出他对权贵的蔑视,对世俗的鄙弃,在读者面前展现一派极为诡异而瑰丽的景象,让读者看出他的自由性格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陆游写梦,则多是金戈铁马的征战,表现统一祖国的愿望,以反映战斗的豪情壮志为主。
因为李白与陆游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诗中写梦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有所不同。
陆游学习李白,也学习杜甫。
他在《读李杜诗》一诗中称赞李白、杜甫“才名塞天地”,称赞李白、杜有的诗歌“长与物华新”,和景物一样常新、长存。
在《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一诗中,他特别歌颂杜甫“此老至今元不死”。
作为—个爱国诗人,陆游的诗歌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很接近于杜甫,风格也深受杜甫的影响,尤其是七言律诗。
律诗样式固定,字句较少,格律要求较严,内容的表达受到较多的限制。
要使内容表达得充分完美,就要求高度集中、凝练,采用最经济的手法、最简洁的语言。
陆游是古代写作七律诗歌相当多的诗人。
赵翼说,“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
”赵翼称赞陆游的律诗“使事必切,属对必工。
”用典故一定贴切,对仗一定工整。
“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
”没有什么意思不可以表现,但不陷入纤细精巧,没有哪一诗句不新奇,又不从事于修饰雕琢。
要知道,律诗是很容易追求修饰雕琢,而陷入纤细精巧的。
但陆游却写得凝重、或者写得流畅,总之是天然浑成。
所以赵翼说“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
”他还分别就使用典故、描写景物、抒发情怀三个方面摘取了陆游律诗中的许多精彩诗句。
洪亮吉的《北江诗话》甚至说陆游的七律诗歌是“诗家之能事毕,而七律之能事亦毕”,认为是集大成的了。
前人也有把陆游的七律诗歌与杜甫的七律诗歌并重的。
陆游有—类七律诗歌写闲适生活,清新流转,类似于杜甫成都草堂时期的一部分作品。
另有一类七律诗歌写忧国心情,悲凉沉郁,类似于杜甫夔州以后的作品。
一般地讲,陆游这些诗歌都侧重在写实,尤其是后一类诗歌,反映时事,批评朝政,表现抗金斗争,抒发爱国感情,真实地写出了那一时代的社会面貌。
他被称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
现在列举一首《书愤》诗来说明这个问题。
陆游以《书愤》为题的诗歌有多首,这首是他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闲居山阴故乡时写的,诗人已经六十二岁了。
在诗中,诗人回忆当年满怀收复中原的壮志,感叹现在老而无成。
诗人又结合自己的经历,追叙了宋金的两次战争,借以表达北伐抗金的愿望,而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同时,深刻揭示了“隆兴和议”以来南宋王朝屈服于外族侵略者军事威逼而不敢奋起反击的可悲现实。
诗头两句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上一句说早年那里晓得世上的事情有这么多的艰难,因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想得太顺利,只凭一时的热情,所以下一句说北望沦陷的中原,决心收复失地,豪气磅礴,有如山那样宏伟雄壮。
诗的第三四两句把“中原北望气如山”具体化。
“楼船夜雪瓜洲渡”,是想象南宋王朝的军队从东南由水路出兵,北上抗金。
楼船,是高大的战船。
瓜洲,在江苏扬州南面运河进入长江之处。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月,金兵攻占扬州进逼瓜洲,刘锜大败金兵。
十一月,金兵临江筑坛祭天,准备渡江,虞元文派遣水军又几次击退金兵。
这时陆游在临安任大理司直,兼宗正簿。
据历史记载,这年冬天正当宋金苦战之际,次年春季又多风雪。
再过一年,即宋孝宗隆兴,二年,张浚都督江准军马,加固城防,添置战舰,这时陆游在镇江任通判。
“楼船夜雪瓜洲渡”,都是宋孝宗即位前后的实际情况,而为陆游所亲自耳闻目睹。
“铁马秋风大散关”,是陆游想象南宋王朝的军队从西北由陆路出兵,北上抗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兵进犯大散关,被吴磷所击败,次年收复大散关。
这次战役,陆游远在东南,不及闻见,但他在乾道八年(1172)到达南郑,亲自在边防前线能了解得更多,而且有实际的军中生活的经历,所以“铁马秋风大散关”是对吴磷击败金兵的事件和自己奔赴南郑军中的经历的综合概括。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综合时事,以瓜洲渡与大散关两处军事重镇、防守要塞代表东南与西北战区,以楼船与铁马代表水军与陆军,又分别把地域和战争活动放在“夜雪”和“秋风”的背景之下,越发显得气势豪迈,同时带有悲壮的色彩。
下面第五六两句“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又变作悲凉的音调,因为这两句是把“早岁那知世事艰”的“世事艰”三个字具体化。
塞上长城,是比喻保卫祖国的英雄。
南朝刘宋时的名将檀道济北伐有功,受到陷害,宋文帝将要把他处死时,他愤怒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这里,陆游借用来表示自己空怀收复中原、杀敌报国的壮志,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衰老的容颜,两鬓早已花白了。
陆游就自己的遭遇抒发感慨,但这感慨是当时的爱国志士所共有的,陆游概括了“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普遍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只能归结到南宋王朝的主和而不主战的对外政策。
诗的最后两句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借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北伐曹魏的故事,委婉地批评南宋统治集团对金国侵略者的妥协屈服。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他自己“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些话曾经深深地打动过处于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现在又深深地打动了处于金兵侵略时期的陆游。
像杜甫的歌颂诸葛亮一样,陆游也经常在诗中对诸葛亮进行赞美。
他在《病起书怀》诗中说,“出师一表通今古。
”在《游诸葛武侯书台》诗中说:“出师一表千载无。
”在这里,他说诸葛亮的一篇《出师表》真是以名扬于世,近千年来谁有能和坚持北伐的诸葛亮相比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化用了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千载谁堪伯仲间”,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兄伊吕”。
陆游和杜甫的心是相通,他的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深受杜诗的影响。
像《书愤》这类诗,都很有杜诗的风格。
总的来说,陆游诗歌在精严、深刻、凝重浑成等方面不如杜诗,但在表现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些特点。
他的诗很少具体的铺和细致的刻画,而多是把现实内容高度浓缩在一首诗或一两句诗中,以抒写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
因此,陆游诗歌不长于叙事,而是高度概括。
这种对观实内容的高度概括有时是借助于用事。
如“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二句,以两个典故,集中反映了偏安一隅的政治现实,也骂尽了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投降派人物。
陆游晚年诗风有所变化,趋向平淡,由于退居乡里,生活环境变了,他更加推崇陶渊明和梅尧臣,曾作过《和陶诗》。
平淡的诗风有可取之处,反对雕琢,重视自然。
但如果表观为对社会现实冷漠那就不值得肯定。
陆游晚年的一些闲适诗,描写身边琐事,如《红楼梦》中香菱初学诗时所举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徵凹聚墨多”之类。
过去封建文人多欣赏陆游的这一类作品,清人祖应世选《宋诗啜醨集》,说陆游“此老擅长总是幽寂二字”。
这种评价是不确切的。
陆游有不少意兴颓唐,情绪低沉之作,但这在他的全部诗歌中决不是主流。
陆游诗歌的语言。
陆游诗歌的语言简洁平易,圆转流畅。
他颇受白居易的影响,反对雕琢,反对追求奇险。
他说:“雕琢自是文独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但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自然又是从锤炼中得来,所以他又说:“工夫深处却平夷”。
杨万里说他的诗歌特点是“敷腴”,就是指他的诗形象丰满、节奏明快,字句精炼自然。
他熔铸前人诗歌语言,又汲取民间口语,提炼出生动流利的艺术语言,于平易处见工整。
如《关山月》十二句八十四字,句句浅显明白如话,而内容却十分丰富。
平仄韵互用,表现感情的变化,同时音调又美。
《游山西村》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临安春雨初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语言都显得平淡无奇,似乎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于平易处见工夫。
曾从陆游学词的戴复古说陆诗是“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
赵翼《瓯北诗话》说:“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炼,抑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此真炼也。
放翁工夫精到,出语自然老洁,他人数言不能了者,只用一、二语了之。
此其炼在句前,不在句下,观者并不见其炼之迹,乃真炼之至矣。
”刘西载在《艺概》中还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白香山、陆放翁擅长在此。
” “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是令人咀味”。
这些评论都十分恰切地指出了陆游诗歌语言的特点。
但陆游写了那么多的诗,词意语可就不免时有重复、雷同。
陆游诗歌以其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末后期,不少诗人以陆游为学习典范。
与他同时稍后的江湖诗人,就有许多直接向他学诗,而且有的还或多或少继承了他的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较重要的如戴复古和刘克庄。
楼钥说戴复古“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刘克庄自称学诗开始是“由放翁入”。
南宋亡国前后,许多爱国诗人都对陆游诗歌产生了共鸣。
他们爱国诗作的精神更是直接上承陆游。
如林景熙在《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中说:“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就陆游《示儿》诗所表现的统一愿望联系到眼前亡国的现实,写来分外沉痛,感人至深。
清代许多封建文人士大夫专门欣赏陆游的闲适之作,但也有人重视他的爱国主义诗歌,如赵翼把他与杜甫相提并论,还说陆游在和议已成的局面下,“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到了清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亡国之祸近在眉睫,人们对陆游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诗中热烈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描写战争的诗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一句是直观地写战场上的景象,极言战争的宏大和战事的紧迫。
我认为这一句并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而是通过写景来为后面的诗句做铺垫。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甚高,但这两句写得很好。
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一诗句。
全诗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释译:战事紧急,象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在秋天的景色里,鼓角声连天,一场激战后,边塞上战士们用鲜血染成象胭脂一样的红土,在夜里凝成了紫色。
半掩着红旗来到易水旁,由于霜露浓重,天气寒冷,连鼓声都沉闷,为了报答君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知遇之恩,提着玉龙宝剑为君王奋战捐躯。
后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
风景对联及赏析
名联(一莽乾坤能得几人闲
早安排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好风用一钱买,休辜负青山红树,送爽气西来。
——王珊森撰安庆大观亭联【赏析】这副对联既是一副名胜风景联,又是一副抒情联。
它既赞美了大观亭这个名胜景观,缅怀了千古风流的历史人物,又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上“风流人物”的崇敬心情。
这副对联,寓意深刻,用典得当。
对仗工整,文词讲究,令人读来,心胸开朗,豪情满怀。
(二)松风送抱,正荡胸怀,近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嫣阁钟声。
——佚名撰澳门松山寺联【赏析】澳门地处广东珠江口西侧,面对浩瀚大海,奇绝出峰,是一个雄伟壮观、气象万千,具有沿海特色、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而座落在这里的松山寺更是个山青水绿、松柏连绵、环境幽雅的胜地。
对联作者在这里用饱含激情的笔墨,通过对水平如镜的大海、美如芙蓉的山峰、雕刻华丽的松山寺楼阁的生动描绘,对渔歌互答、钟声和鸣乐境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
(三)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成都武侯祠联【赏析】本联仅用52字,简明扼要地评价了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光辉显赫的一生。
上联第一句,以“谨慎”二字首先点出了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征。
第二、三句,作者以两个短小对仗的排比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两大重要业绩。
接着用“何期”二字,将笔锋一转,道出了诸葛亮病逝沙场的憾事。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色彩,似哭、似吼,惋惜、意外、悲怆、崇敬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读来催人泪下。
最后一句,指出诸葛亮虽已去世,但其精神永垂不朽,其未竞事业,后继有人。
下联从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写起,进一步歌颂了诸葛亮的才能。
第二句写诸葛亮长于巧思,智慧过人。
最后,作者以讴歌诸葛亮善结统一战线,从而三分天下的丰功伟绩结束全联。
全联从大处落笔,一气呵成,把诸葛亮的历史功勋及其深远影响写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古今对联广告荟粹对联广告即用对联的形式宣传产品的广告,从古至今,这种广告形式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欢迎。
戏园的广告是“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古玩店的对联是“玩物岂能真丧志,居原只为乐陶情”,这两则对联广告妙就妙在不仅仅是一则普通的广告,更是人生箴言。
眼镜店的广告是“好句不妨灯下草,高年能辨雾中花”,真乃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
酒类广告也很有特色,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广告是“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这则广告虽有些夸张,但却耐人寻味。
酒馆也不甘示弱,以“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吸引南来北往客;药店的对联广告更绝,“只愿世间人无病,不惜架上药生尘”,给人一种亲切感。
一理发店的对联广告一语双关,“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还有如“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进店来乌云秀士,出店去白面书生”等等。
肉店的广告是“听凭拣瘦挑肥做到无争无悔,决不短斤缺两保证又正又公”。
衡器广告也有特色,如“秤虽小掌管人间烟火,店不大有关国计民生”、“轻重得宜大权在手,偏颇不倚双纽在心”。
婚姻介绍所的对联是:“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逢”、“白玉犹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时遇,青春岂无限,择偶千挑百拣几时休”,此对联广告还别具一格地配了横批:“看剩下谁”,既要人在选择时慎重,又告诫不可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美貌。
还有诸如电话广告:“消息瞬通九万里外,往来不过是须臾间”;灯饰广告“室外偏能留影,夜中自足生光”和帽子广告“不论男女老幼,冠分春夏秋冬”等。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对联广告堪称绝无仅有的“国粹”,但从总体上讲,对联广告的发展还较滞后,甚至被广告人所忽视,比如从征集广告语来看,很少有对联广告,即便有也不很工整。
因此,在此文结束之时,笔者建议多作些对联广告,使我国古老的“对联广告”发扬光大,这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楹联专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 联 欣 赏(一)衔远山吞长江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
上联集范仲淹和欧阳修中句,下联集王禹偁中句,天然浑成(第128页)。
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这是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王存信王仁清第471页)。
此联写得月楼的山水环境,令人神往。
联家需要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
沧海日赤城霞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589条)。
此联与众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
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联苏164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第109页)。
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
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
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
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
五百里滇池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世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睡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这是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卷七)。
此联已传诵海内,成为不朽之作。
其结构特点是反复运用四言模式名联赏析1、此江若变作春酒 问余何事栖碧山此联为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来采石游览,参观广济寺时所题。
系集李白诗句而成。
上联出自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下联出自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一生爱好诗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各地名山胜水,无不流连。
广济寺位于太白楼之西,始创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旧名石矶院,又名资福院,香火极盛。
此联题于此处,无论从李白诗意,还是结合当地景致,都十分贴切。
2、扬波喷云雷,笔落摇五岳;举杯邀明月,垂辉映千古。
此联为当涂县青山李白墓园中太白祠楹联,为赵朴初先生手书。
四句均为李白诗句,惟最后一句因平仄要求改动一字。
“扬波喷云雷”出自李白《古风•其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笔落摇五岳”出自《江上吟》,原句为“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此处为字数统一,删去前面修饰性的两个字。
“举杯邀明月”则出自著名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垂辉映千古”出自《古风•其一》,原句为“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此联集李白四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李白诗歌“惊天地、泣鬼神”的雄浑气势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其辉映千秋的巨大影响,可谓生动贴切,匠心独运。
3、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
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
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
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
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这副长联共118字,是太白楼楹联中最长的一副,为黄琴士所撰。
黄氏为泾县人,曾主讲翠螺书院。
此联上联说李白生平既曾有侍奉玄宗于金銮殿的显赫,又有被远谪夜郎的酸辛,但他生性磊落豁达,何尝对个人得失耿耿于怀
什么“仙”呀、“狂”呀、“文章身价”呀,都难以概括真实的他。
数千年间,只有他能集战国时屈原的忠愤、汉代东方朔的狂傲、晋代陶渊明的旷达于一身。
下联则由回忆李白转入自己在太白楼所见的景致与感怀。
登临绝壁临江、千古一秀的采石矶,俯视脚下浩荡东流的长江水,顿时觉得江天浩渺,天地空阔。
在此处凭栏远眺,怎么能无诗,怎么能无酒,又怎么能无李太白那样的高谈阔论,一抒胸中怀抱
在此高楼上就该盘桓个四五日,不仅仅要饱览牛渚明月、白苎浮云、青山烟雨,更要缅怀李太白之绝世才情与坎坷身世。
全联之妙就在于有历史,有现实;有景物,有情感。
情景交融,胸襟开阔;诗情画意,快人快语,通过排比夸张,将眼前景与胸中情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4、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虹霓。
此联为太白楼二层“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楹联,系赵朴初先生自撰自书。
上下联中各嵌进李白诗一句。
上联中“炉火照天地”出自《秋浦歌十七首》其八:“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下联中“鼻息吹虹霓”出自《古风其二十四》,原诗为讽刺斗鸡之徒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斗鸡者趾高气扬,吹出的气息都能冲上天,使路边的行人胆战心惊,可见其小人得志之态。
这里赵朴老说,在此登临,心中不由想起李白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句,仿佛看到被炉火映红的冶炼工人的脸庞,争看钢花飞溅的壮观;而翠螺山因为有太白楼在,也沾染了李白的傲气傲骨,又怎怕那些得意小人的不可一世。
全联巧妙地嵌入李白诗句,表达自己对一代诗仙的崇敬、怀念与向往,堪称佳作。
5、击楫几登临,看白纻环来生成画稿;推窗一凭眺,问青莲在否同放诗杯。
此联为清代彭玉麟所撰。
彭氏字雪琴,湖南衡阳人。
早年追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谥刚直。
光绪三年(1877年),彭玉麟时任兵部右侍郎,捐俸重建太白楼。
他十分喜爱采石山水,每年巡阅,必来此游览。
上联是楹联通常写法,即由景入手,说自己几度浮舟过此登临,只见白纻山等众山环绕长江矗立,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宛然一幅天生的水墨山水画卷;下联转景入情,写自己在此登楼推窗,凭栏远眺,不由问苍天:“李太白尚在否”
如能与他一起对酒当歌,畅抒怀抱,该是何等赏心乐事啊。
只可惜斯楼依旧,江流亦千古,而斯人已难觅仙踪,想起他往日诗酒风流,怎不令人感怀惆怅。
6、胜迹画图中,莫辜负此日登临,倚山枕渚;奇才诗酒老,忆记取当年犯放,动地惊天。
此联为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游览采石矶时所题。
上联说自己置身于背倚翠螺山、头枕牛渚矶的太白楼上,见到山青水秀,胜迹如画,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河山;下联转入评论李白,说他一生奇才出众,又独好诗酒,曾写过多少惊天动地的诗歌文章,却生性狷狂,不谙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幸晚年惨遭长流夜郎,这教训可值得记取啊。
蒋氏是政治人物,深谙权谋之道,他除了以“奇才诗酒老”称誉李白外,更看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这一点,也是和历来其他文人所见不同的。
但太白楼既是东南名胜,李白又是这样一位飘然若仙的天才,触景生情,又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任何人想起白居易写李白墓的诗句:“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都难免要为李白的绝世才情,多舛遭遇而同声一叹,蒋氏又何能例外
7、公昔去长沙,笛吹黄鹤楼中,梅花默然;我今望秋月,帆挂翠螺上下,枫叶纷纷。
此联上下联均化用李白诗句,但意思十分贴切。
上联出自《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原诗为:“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写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中听笛时所触发的愁思。
这里作者在联首用了一个“公”字,表示那是发生在李白身上的往事。
下联出自《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本来诗意是李白秋夜在牛渚江面上泊舟,想起东晋袁宏在此吟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恰巧被谢尚听到,十分赏识,从此声名日著的故事,不禁触景生情,感怀自己空有满腹才情,可惜却无人欣赏,致使平生抱负不能实现而生发的惆怅。
这里作者加了一个“我”字,表示自己追寻诗仙足迹,浮舟翠螺山下,来到太白楼,登舟望秋月,重新见到了李白当年见到的枫叶纷纷景致。
风景既然如故,想来情怀亦如太白当年。
“梅花默然”与“枫叶纷纷”都无语,但它们所触发的人的情感却如丝如缕,胜过千言万语。
上下联虽均出自李白诗意,但意境上一古一今,一诗仙一自己,既有对李白风采的怀想,又有自己和李白的心灵相通,用在太白楼,可谓意味深长。
8、万里大江来倚翠嶂高楼,月朗风清依旧;六朝陈迹尽瞻锦袍遗像,天长地久犹新。
此联上联写出了太白楼“风月江天贮一楼”的气势与风光。
江水回旋,波涛汹涌,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倚靠在太白楼上的栏杆处,依旧能见到皎洁的明月,沐浴到轻柔的微风。
下联说,采石矶作为六朝京畿天然屏障,目睹了多少六朝的成败兴衰。
瞻仰着太白楼中陈列的李白的锦袍遗像,仿佛又看到了风神潇洒的李太白在世。
这种风采,历久弥新,可与日月争辉,能使山河增色。
“翠嶂高楼”上的“月朗风清”,连接着的是李白的“锦袍遗像”所带来的“天长地久”。
江山代谢,人世浮沉,庶民尘土,帝王亦尘土,惟有李白这样的诗仙才能不朽。
此联之妙,全在于从李太白、太白楼,联想到了历史的沧桑兴替,令人读后不胜感慨。
9、莫上层峦,睹江水狂澜,洒不尽英雄涕泪;聊倾蚁酒,听秋林落叶,感从来才子飘零。
上联说千万不要登上高山,因为登高望远,看到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淘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让英雄人物也禁不住要洒下涕泪。
下联说,在太白楼上,百无聊赖,倾满蚁酒,听着秋风中飘落的树叶,不由感慨自古才子亦如这秋叶般飘零。
英雄涕泪,才子飘零,从来都让人心动。
更何况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又有多少英雄才子,怀才不遇,郁郁终生。
在那种个人命运完全掌握在帝王等权贵人物手中的年代里,帝王的赏识,就是士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唯一渠道。
得则高歌,失即万事皆休。
宇宙无穷,人生有限,个人是多么渺小。
在太白楼上登高望远,有多少人借李白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千古英雄千古泪,由来才子自飘零,明月楼高,江湖日远,对酒凭栏,同声一叹。
身世如浮萍,飘忽不定,这就是那个年代有傲骨的读书人的命运。
所以,无论是英雄,还是才子,需要的都是知己的赏识。
而那种知遇之恩,却可遇而不可求,又岂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就难免。
10、去日苦难留,须臾六十四年,觉浮生仕真若梦,游真若梦;高风洵寡偶,上下三千余载,问何人诗可称仙,酒可称仙
此联上联说时光飞逝,转眼间六十四年就过去了。
回首往事,只觉得仕途真的如梦,交游亦如梦。
总之是浮生若梦,恍如隔世。
下联说李白高风亮节,难有匹敌。
三千多年间,又有何人能象他那样,被人称为诗仙、酒仙
上联是慨叹,纵使多才如李白,亦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的一个石子,终究难以挽留住逝去的时光。
所以才会有“仕真若梦,游真若梦”之感慨。
但伟人终究是伟人,他的生命虽然难以再现,但诗仙、酒仙的风采却会长流人间,不会因为他肉体的消失而消失。
所以,下联转而又说,从这一点讲,“诗可称仙,酒可称仙”的李白便可以没有什么遗憾。
毕竟,古往今来,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千载留名呢
李白生前就已被人称为“天上谪仙人”,非寻常凡夫俗子可比。
身后更是推崇者无数,能够集“诗仙”、“酒仙”称呼于一身,的确是几千年间难得一见的奇才。
此联之妙,在于将李白短短一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虽不免有“生命如花,转眼凋零”的遗憾,但更有一份看破人生浮沉得失之后的旷达。
11、酒家何处
杨柳依垂,每当月白风清,胜地也应招子美;潭水依然,桃花无恙,到此心旷神怡,前身或许是汪伦。
此联上联先以问句起头,因为李白生平最爱美酒,所以作者上来就问:“何处有酒家
”每当月白风清的夜晚,杨柳依依垂拂的时候,对着如此良辰美景,总不由想到,应当招来李白的好友杜甫,让诗仙、诗圣一起品酒、赏月、吟诗、畅谈,才不失为一桩赏心乐事。
下联写道,桃花潭的潭水依旧象李白游览时那样清澈,桃花也依旧妩媚动人,自己到此只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神游数百年,穿越了时空隧道,与李白在一起。
或许自己的前身就是那个在桃花潭畔踏歌为李白送行的泾县汪伦吧。
此联把美酒、良辰、风物、胜景,与人物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曾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杜甫,还是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汪伦,都是李白的好友,都曾与李白一起留下一段让后人神往的佳话。
这里,作者也禁不住神思遐想,自己也是李白的异代知音,或许前身还就是李白的同时代人,也曾追随李白左右,也曾与李白把酒畅话,醉歌抒怀呢。
12、谗起七言,千古才人千古恨;快登百尺,一楼风景一楼诗。
此联上联说李白遭谗,起因是《清平调三章》中“借问汉宫何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中以赵飞燕比杨玉环。
本来李白此诗是赞美杨妃美貌如花,娇俏动人,只有汉宫中的赵飞燕可比。
传说高力士却故意在杨玉环面前挑拨说:“以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
”杨妃于是十分生气,遂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
玄宗想以官职授李白,也为宫中所悍而止。
后来李白在朝廷就呆不下去,玄宗终于“赐金放还”,李白就结束了不到两年的待诏翰林生活,他的第一次从政也就此宣告失败。
所以上联说,李白怀有千古之才,但也正是因为他有才,谗言遂因之而起,致使李白这位“千古才人”怀抱着“千古遗恨”。
下联转说自己登上百尺高的太白楼,眼前所见是一楼风景,一楼诗词。
如果除去上下联前面四个字,“千古才人千古恨,一楼风景一楼诗”同样是一幅妙对。
13、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此联上联“把酒问青天”出自宋苏轼词《西江月》:“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意为把酒问苍天,世间已无觅高力士这样的谗毁小人的踪影,而人们对李太白的怀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可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非自有公道。
下联“登舟望秋月”出自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意为象谢尚那样能够识别人才的高风亮节,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赏。
大家每当读到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诗,都要想起这位谢将军的旷怀。
正象一位诗人写的那样:“有的人死了,可是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可是他却死了。
”象谢尚那样的人,纵然肉体已化作尘土,人们却依然时时记着他;而象高力士这样的人,死后又有谁会追念他呢
“爱屋及乌”,人们因为喜爱李白,所以连带着对他所推崇的谢尚也加以怀念,而对以谗言中伤他的高力士却十分厌恶。
这一正一反的强烈对比,反映了人们对李白的热爱之情与追思之深,可谓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14、大江淘尽英雄,山经百战楼仍在;诗卷长留天地,人往千秋酒不空。
此联上联上来就说,千百年来,被这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带去的英雄有多少啊,正应了罗贯中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采石之险甲江南”,作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翠螺山见证了多少险恶的战争,至今依然矗立在江畔;太白楼饱览了多少朝代兴衰的往事,依旧在蒙蒙的江南烟雨中勾起人们那份绵绵不尽的怀思。
下联说,斯楼虽在,斯人已往,而他的诗卷却长留天地间。
千载后重来,楼中依旧可见后人拜祭时奉上的美酒。
因为大家知道,李白一生就爱好诗酒,所以来拜祭他,别的可以没有,却不可无诗,不可无酒。
表面上是说酒不空,实际上是说,人民对李白的怀念经历了千秋万载,也不会消除磨灭。
此联只有短短的26字,却以“山”对“人”,以“酒”对“楼”,以“英雄”对“天地”,处处可见对仗之工。
江山千古,江流千古,楼亦千古,诗亦千古,人亦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