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诗句李白眼中的月亮
摘要:中国唐代用月亮意象来抒发个人情感的虽然不只李白一人,但李白的确是写月亮写得很用情的诗人。
他诗中的月亮已和诗人自己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因而那样传神,那么多情。
关键词:李白;月亮;用情[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2)-18-0-01中国唐代用月亮意象来抒发个人情感的虽然不只李白一人,然而能像李白那样将月亮和诗人自己融为一体的诗人,却极为罕见,他诗歌中的月亮是他自己心中的月亮,因而那样传神,那么多情。
我们可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李白诗歌中“月”意象的厚实而深刻的象征意义。
一、抒发思乡之情陈定宏在《李白诗中独特的月意象》中表述说: “月亮与故乡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人一旦离开故乡,便会感觉到一种深沉的孤独和感伤,诗人往往借月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故乡的孤苦无依感。
”[1]谈到李太白诗歌中月亮意象和家乡的关系,《静夜思》无疑是一首代表作。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儿修饰。
完全是唾手可得,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迹,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显现。
本诗从
李白《古朗月行》中描绘月亮的诗句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李白《古朗月行》中描绘月亮的诗句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还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阴精也指月。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
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
月中桂树多么圆圆
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
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李白有提到月亮的诗
一、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
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张果老、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李白咏月,不象别的诗人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多不胜计的篇句构织出一个特殊的世界。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
”(《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 满月如镜,新月如钩,这是说月的形状。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
主人出美酒,灭烛延清光。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这是写月出的位置及其周围环境。
李白写得最多的是山上月和山间月,视野开阔,月的动态使人顿生清新明媚的舒畅之感。
另有水上月,望去又别是一种迷蒙幽冷的景象: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树。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初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雨后望月》) 有时月挂松梢,给人以窅缈古奥之感: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送杨山人归嵩山》) 有时月亮透过藤萝窥见,则又令人心清神爽: “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
”(《庐山谣》) “摇荡女萝枝,半挂青天月。
”(《忆秋浦桃花旧游》) 以上所举山、水、松、萝,是为说明月出的位置,其本身又是李白咏月诗中常见的景物,或幽冷隽永,或刻削古峭,无不具有一种非人间的童话般的幻想色彩。
景物是真实的,极为寻常的,却又好象是在梦幻中看见的。
有时还能看见些在月光下活动的小动物——猿和鹭,也使人产生同样感觉: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秋浦歌》其五) “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
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送殷淑》其三) 白猿饮水、白鹭受惊起飞,都是从现实里捕捉到的真实动态。
有趣的是,这些动态并未破坏,反而增强了月光世界的静谧和神奇。
甚至是人的活动,也很难打破上述的意境。
李白的月光世界里人物形象为数不多,均出自下层社会,如: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越女词》其四) “镜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同上其五) 前写月下等待幽会的男女,后写月夜从远处看见的一群湖上少女,均具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却又使人感到真中有幻、动中有静。
后首仅以月比水,其实写的也是月夜,只有在月光下才能产生那样的透明感。
在这神奇的世界有时还传出劳动者的歌声: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其十三)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歌》其十四) 采莲女已很传神,冶炼工写得尤有声色。
火光映脸、歌声远播,何等热烈
但妙处还在画外有画:月夜、寒川。
热烈的劳动场面出现在静谧的月光世界,相反相成,相映成趣,可谓画中之神品
以上举例未必能概括李白笔下月光世界的全貌,却也可以从中看出其基本的特点了。
总的说来,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
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李白写过许多游仙诗,也写过不少歌咏隐逸的诗,这些作品经常是借题发挥,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却很少把自己的苦恼和愤懑带进笔下的月光世界。
李白象别的不满现实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月光世界。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这个世界无处不在。
二、月光世界里的李白 我们从前面引诗中所看见的,主要还都是客观的景物。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充满灵机异趣,关键还在于能从中看见诗人自己的活动。
李白最喜爱的月下活动是泛舟,用他自己的说法,叫做泛月: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送魏万还王屋》) 李白泛月诗画面均极美,闲情逸致中流露出不合流俗的高雅情怀。
泛月时他还经常想起王徽之乘兴访载的轶事,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致: “日落山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东鲁门泛舟》其一) 不用说,李白写得最多的还是月 下饮酒——即所谓醉月
此类名篇不胜枚举,仅录一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除《月下独酌》四首,名篇如《襄阳歌》、《谢朓楼饯别》等均属此类。
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李白还有些写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下终南山》) “对酒不觉眠,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自遣》) 以上所说泛月、醉月、步月,意境均极优美,要之还在写实。
另一类作品则是完全寄兴于想象,如: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秋浦歌》其十二)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谢朓楼饯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明月可乘,可揽,可寄,都是李白的发明;大胆的想象传达出童稚般天真的性格。
但最有趣的发明还是赊月: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晔及贾至游洞庭》其二)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
”(《送韩侍御之广德》) 李白诗中从无赊酒,却有赊月。
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
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钱,也可以赊。
这种妙趣横生的想象,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襟怀。
李白还有一首问月诗,其艺术成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而其思想深度又远过苏词: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若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青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祷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除中间两句用神话点缀之外,整首句句写实,语言朴素犹如儿歌,却又通篇贯穿哲学的沉思。
造化的无穷(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乃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
李白问月诗表述的正是这种人人都能理解的矛盾并由此产生的苦恼;表述得巧妙生动,又极为质朴,从而使我们对诗人倍感亲切。
我们读诗时想起李白,正如李白写诗时想起在他之前的古人一样,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感伤,同时也能得到难以言喻的慰藉。
既然古人、今人以至未来的人都要面对同样的矛盾和苦恼,这共同的矛盾和苦恼也就使世世代代的人彼此沟通,产生某种感情上的共鸣;沟通的媒介便是大家都能见到并会由它引起遐想的月亮。
诗的奥妙往往就在把人人都可以理解的感受用独特的方式说出来。
以上举了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揽月、寄月、赊月、问月,未举例的还有弄月、玩月、宿月……对月亮感兴趣的诗人固然不少,可谁能象李白一样翻出这许多花样
所有这些作品,乍一读都是触目成吟之作,而细加玩味,便觉出其中蕴含着奇妙的思想和丰富的情趣。
不仅如此,李白在月光下还经常产生一些别的联想,抒发一些别的情感。
先说月夜思乡,这类作品甚多,仅举一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再有月夜思友: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望月有怀》) 李白歌咏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亦多在月夜,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其三) 月亮还经常引起诗人怀古之幽情: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
”(《苏台怀古》) 以上所述思乡、思友、男女相思和怀古,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感情。
这些感情在李白诗中多由见到月亮引起,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拿思乡来说,本是历代抒情诗中常见的主题,但各人思念的内容很不相同:有的是“雕栏玉砌”,有的是“草屋八九间”;而引起李白思念的却是故乡的月亮(有时是故乡的山水花草)
在人所接触的自然万物之中,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月亮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了I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什么东西都有变化,唯独月亮没有变化,因此很容易由月亮引起各种念旧的感情。
太阳也具有这种普遍而永恒的性质,但太阳刺眼,平时看不清楚,很难使人产生缠绵的感情。
而在月明如洗的夜晚就容易想入非非,想起遥远的故乡、朋友、亲人甚至古人,产生真挚而美好的怀念之情。
所以说,李白这类作品抒发的感情既是人们生活中常有的,而抒发的方式也是平易近人、人人都能接受的,实足以代表李白性格的纯朴的一面;《静夜思》成为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名篇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为了充分揭示李白的这种性格,最后还要举一首他暮年时期的作品: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飡。
”(《宿五松山荀媪家》) “天子不能屈,四海不足容”的李白,在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竟如此虚心下气,这并不能由暮年的寥落解释。
同一时期,当他谈起自己接受一些地方官吏的馈赠时,诗里是这样写的:“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不但口气很大,而且仍然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到了农妇荀媪跟前,他却显得多么温和而诚挚
对待上层人物的馈赠可以漫不经心,对待劳苦农民的接济却真动了感情;这只能由诗人的平民性格去说明。
这是李白诗中最感人的画面之一,真希望有画家把它临摹下来
综上所述,月光世界里的李白,从他的活动(泛舟、喝酒、歌舞……)、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产生的各种奇情异趣的体念和洞悉、对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以及他对劳动、爱情和女性美的欣赏等等,均无不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喜爱的性格。
本文以上的全部征引和分析均为说明李白的这种性格,而说明这种性格又是为以下的论点提供论据。
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像什么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置于院,非常不满现状,《古朗月行》,隐之。
诗云: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
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
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
问:关于月亮的故事(最好是祥略得当的如”嫦娥奔月”等) 答: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带月的词语: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月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把玉盘比做月亮,李白的诗有
古朗月行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 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小孩对月亮有着稚气而天真的认识,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
“呼”和“疑”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 小孩的天真烂漫之态,显得十分可爱。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
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古朗月行李白全部诗句
古朗月行: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小时不识月作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青云 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乐府。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
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
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
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
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
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
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
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
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
(《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
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