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名言
名言警句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历经岁月的检验而熠熠生辉。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名言警句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勾人眼球,引人遐思。
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为作文增色添彩,锦上添花;在写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一下名言警句在写作中的妙用。
巧作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用名句作标题,言简意赅,意蕴丰富。
2022 年高考中的不少高分作文,巧用名句作为文章的标题,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江西一考生的《道是无情却有情》,浙江一考生的《繁华落尽见真淳》,山东一考生的《剪不断理还乱》,天津一考生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分别引用刘禹锡、元好问、李煜、三毛的名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读者过目难忘。
用作题记 题记是写在作文标题之后、正文前面的一段简短的文字,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渲染气氛,或点明文旨。
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
例如高分作文《独上高楼》的题记: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那时花开》的题记: “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 《我的美丽乡愁》的题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赵二柱的故事》的题记: “ 了却父母心头事,赢得邻里一片情。
” 考生们引用名句作题记,气势非凡,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用作开头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一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引用名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先声夺人,美不胜收。
例如 2022 年湖北一考生的高分作文《台前幕后,共筑人生》的开头: “ 朱光潜曾写下: ? 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
? 瞩目的喷泉生活在人生的台前,光彩四溢,尽享阳光;地下的泉水流在人生的幕后,默默无闻,却能与泥土相拥,我想这两种生活都是有滋有味的,台前幕后,相辅相成,方能共筑多彩的人生
”2022 年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软硬兼备和谐我》的开头: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是和谐的自然景观图,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是和谐的生态景观图,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是和谐的生活景观图 …… 万事万物得以正常运行都赖以和谐的氛围,我们每一个人当然也不例外 —— 只有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才能看见风景深处的风景。
” 两位作者借助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然贴切,新颖别致。
镶嵌文中 在文章的正文中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作论据,或用来抒情,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 2022 年北京一考生的高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的片段: “ 竹子长得太美了,多少丹青画师、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
辛弃疾的 ?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 ,郑板桥的 ?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 ,苏东坡的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这是多么倾心的热恋
我愿意像古人一样,与竹子交朋友,和竹子做知己。
” 广东一考生的高分作文《享自然,品人生》的片段: “ 流沙一指,兰花清幽,纵使昔日的美景悠然长去,却仍是沧海明月,天长地久。
唯愿找到李太白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的洒脱,唯愿寻得海子 ? 面春大海,春暖花开 ? 的希冀,唯愿觅得林徽因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的美好。
”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引用名句,使文章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用作结尾 “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 文章的结尾如同开头一样重要。
结尾引用名言警句收束全文,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例如 2022 年山东一考生的高分作文《认清本质,走出繁多纷扰》的结尾: “ 毕淑敏说过: ?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 你的心要坚固到能认清本质,坚守本质。
虽身处繁多纷扰,但心泰然自若。
” 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不要傲气要骨气》的结尾: “ 相反,只有那些有骨气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受人敬佩之人。
如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的李白,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的陶渊明,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 的夏明翰 …… 他们都像文天祥一样,用自己的骨气书写出一曲曲的人间正气歌。
做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调得身体 ? 软硬 ? 度,不要傲气要骨气。
” 作者引用名言作为结尾,干脆利落,发人深思。
在作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一定要遵循准确、贴切、自然的原则,要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恰当地加以选择和运用,切忌为引用而引用,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
演讲稿写作中,开场白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演讲稿开场白的写作技巧平时我们吃水果,很注重第一口的味道,如果第一口味道不佳,即使不吐出来,大多也不会再吃下去了。
演讲稿开场白的写作技巧。
演讲如同让听众吃水果,而开场白则犹如那至关紧要的第一口
屏绝平庸,追求创新,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有利于塑造演讲的第一印象。
演讲的开场白可以运用直奔主题、单刀直入的直入式,也可以运用介绍自我、主题、内容、结构、目的等的“安民告示”说明式,这里着重介绍别致独特的以人、事、物、言、情、景为媒介的“它山之石”媒介式。
1.展开一个互动:提问、游戏。
经由过程这种人人参与、动脑开端的方式,活泼气氛,将主题积极有趣地导入。
2.讲述一个故事:自己的、别人的、具体的、生动的。
演讲稿。
谁都无法屏绝那些叙述生动、催人泪下的故事,经由过程故事的讲述,对比一下培训演讲开场白。
由具象到抽象,使听众更好地把握实际意见。
3.拿出一件东西:看看培训演讲开场白。
实物、模型、图像、音像或多媒体演示。
多一个视点、多一个痛快点:“葫芦里买什么药
”4.援用一句话语: 古今诗句、名句格言、奇句怪词等。
2003年11月27日,南京大学教授杨正润在上海交大演讲“她使英国历史变了样”中的开场白:“‘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这句名言出自东方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之口,演讲稿开头。
它惹起后人许多争论,不过人们一定想到,当哈姆莱特在舞台上讲出这句话的工夫,旁边就坐着一位属于脆弱的人物,但她实际上却掌有至高无上的权势,而且意志坚定、智慧超群,建立了不朽之功。
她就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1533-1603)”温家宝总理出席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记者宽待会的开场白:“5年依然当年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演讲稿开场白的写作技巧。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一个指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哨,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事实上演讲稿开场白。
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演讲稿开场白台词。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一上来三句古人古语(朱元璋、林则徐、王安石)既恰到利益,美容培训开场白。
又表现出总理的文化底蕴,令人钦佩。
2022年4月9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北大演讲开场白:“……女士们,对比一下网络营销开场白。
先生们,学生们:你们为什么在这儿呢
不上课
功课都做完了吗
校长刚才说了,我会说流利的汉语,他说的是客气话,我的汉语是越来越差了。
一目了然,中国有个传统的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
’”这句话的援用表现出很大的幽默感,活泼了现场。
英文演讲稿开场白。
以“情”为媒介表达一种情感:可以经由过程“套近乎”方式,与听众拉近距离。
比如一开场赞美听众,产生赞美效应,让听众喜欢你,也赞美你。
表达情感中还可以经由过程示弱的方式,产生示弱效应,其实网络营销开场白。
引听众之恻隐之心,最终支持演讲者。
作为指导干部,站在台上讲话,本身就简易让听众感到一种强势,如果再说我有多么多么强,底下部下们反而会不服气。
演讲稿开场白台词。
宁可说得弱点,留有空间,表现出请大家帮助支持的诚意,听众会因此而表现出参与的激情亲切,凝集力大增。
以“景”为媒介利用现场的一个景物:一片风景、一个物件、一种氛围,借景发挥从而妙趣横生,沟通听众。
2022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
网络营销开场白。
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师长教师、同砚们见面,互相交流。
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与未来。
由于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
2005年5月11日,开场白。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清华演讲:昨天天气预报说恐怕今天有一些雷阵雨,但今天到清华大学看到不仅是风和日丽,而且是拨云见日。
这不就是大家所期望两岸雨过天晴、拨云见日吗
这种期待都是大家所共同的。
有时现场会出现一些意外,写作技巧。
我们也可以抓住这突发的局面为我所用,好事故为好事,服务主题,调动现场,培训演讲开场白。
凸显睿智。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开绸缪会的工夫,忽然后排的座位倒了,孙中山当即抓住这个似乎不利的信息,把座位的倒塌与成立同盟会的宗旨结合,大声地说,大家看,后排的座位倒了,这是一个好兆头,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垮台和灭亡,象征着革命的成功
现场报以激烈的掌声,不仅平添了一份革命的自信,同时也扩张了一份对孙中山的敬意。
一个好的开场,造诣一篇好的演讲;一篇好的演讲,会造诣一段美好人生。
掌握以上方法,让您的演讲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怎样提高写作能力 方法步骤技巧 谢
很学怕写作文,常常苦恼。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同学的问题,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
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
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
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
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
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
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
而我校的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能派上用场的了。
二,观察与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
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
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
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
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
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进步更显著。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错先于求美,作文之道总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学学会自改作文则更是有益一生的事。
写作上必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同学的主体意识,提高同学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
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
通过写作,从现实走向未来,从未知走向已知。
多看优秀文章,积累好的词句 学习下他们的构思,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 然后多练,多写文章,可以交给老师批改, 让老师指出你的毛病并改正 还可以上网或买写书籍,看下上面教的写作技巧 语文这东西不可能速成的,是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积累的重视作者的全面修养,从根本上增强写作主体对于客体的理解、把握能力。
在写作活动中,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能动的、积极的。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仅是作者某种写作意图和写作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整个人的思想、感情、阅历、个性特征、文化水平和个人风格的折光。
所以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说明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关系。
加强作者自身的修养,全面地锻炼自己正是学好写作的根本条件。
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
鲁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
”这就是说,作者的理想、情操和审美眼光,对文章的特色和价值是起决定作用的。
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积极自觉地参加各种有益于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实践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更好地增强自己的写作激情以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积累生活,拓展知识。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
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和作者的生活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章。
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写作信息,而且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
我们要积极地投身生活,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拓展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再次,要训练思维,提高智能。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要根据客观事物制作成文章,还需要有多方面的智能。
比如在认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作者需要有观察能力,发现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有综合、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表达时,需要有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
写作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技巧也是能力的体现。
整个写作,要靠诸种智能和技巧的综合运用。
在运用各种智能和技能的过程中,思维贯串于始终。
写作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
没有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诸种智能和技巧难以发挥,写作对象也主很难如意地转化成理想的文章形式。
为此,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能、开拓思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也是作者全面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多读、多写、多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1、 博览,精读,从范文和例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法。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
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
陆机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他认为观察事物可激发文思,研读古籍也可以丰富文思。
有些人写文章如行云流水,笔到之处,文意丰富,言辞自然,这和他读书多有极大关系。
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
从根本上说,写作中的材料都是取自社会生活,但一个人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宇宙间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
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接触、认知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第三,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别人的好文章读得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
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
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他称这为“实物教授法”。
熟读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
读多了,效仿的次数多了,慢慢主会变成自己的方法,并能有所改进和创造。
第四,阅读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切古今中外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成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丰富语汇,了解更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评议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评议的技巧。
2、 多写多练,勇于实践,不断摸索 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靠自己的实践。
凡是有成就的作者在谈写作经验时,没有一个不强调“做”字。
清人唐彪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已功夫,其曾益相去远也。
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
若荒蔬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
”他在另一段话里又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
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易,为之则难。
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
’”这些话讲得都是极为中肯的。
练习写作,要端正态度,防止和克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
首先要有信心。
初学写作,可能写不好,如同小孩子学走路,开始时总是要摔跤的,但走着走着,也就学会了。
写作也是一样,开始写不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因此失掉信心。
只要持之以恒,慢慢就会上路。
一些写作上很有成就的文章家、作家,他们的文化程度原来并不高,开始时也写不好。
但他们不怕失败,不怕别人讥笑,能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摸索,终而取得成功。
练习写作,要防止自卑或自负心理。
有些人开始时劲头很大,但写一段之后就停下来,不是由于失败而自卑,就是由于自满而止步。
这些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大障碍。
鲁迅先生就:“一个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
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写作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精神劳动,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
“自卑”和“自负”都容易停滞、倒退,只有总是“用功”,不停的“干”,才能有所长进。
初学写作往往还有一种急躁情绪,一下子就想写长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础和练基本功。
基础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难办好,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有所成就。
3、 多听意见,深入思考,反复修改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个过程。
只有深入思考,反复加工,才能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
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有些人信奉所谓“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完后自己不看,不改,也不请教别人,这样就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到精益求精。
有人是为了怕麻烦,写完了事,至于写得如何,他就不管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它们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拦路虎、绊脚石。
修改文章,还要虚心求教,多听别人的意见。
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躬身求教,博采众长,文章方能长进。
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不但善于向作家学习,还能向师友以及一般读者求教。
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法国大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女仆吃后悔药,每读完一部新作,女仆都称赞说写得好,莫里哀以为她文化低,是有意讨好主人。
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结果女仆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
”莫里哀听后非常震惊。
可见文化低的人同样也能够鉴别文章的好坏。
这里的关键是虚心,要有群众观点,放得下架子,才能得到有益的帮助。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前面说过,写作是文章作者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也是社会性的文化现象。
一篇文章的得失好坏,不仅决定于作者自身的个性、禀赋或努力程度,也和他对这一精神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应的规范性要求的理解、把握程度有关。
所谓写作理论,主要就是对于这些规律规范的概括和阐释。
有的同志轻视写作理念知识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认为不学理念也可以写出文章,其根据是有的作家没有学习写作理念知识,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
这个看法是片面的。
事实上,所有会写文章的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在写作的规律性知识方面积累了较高理论素养或丰富的经验性体会的。
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知识,但他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也阅读过许多范文,在这些范文中,就蕴含某些写作原理和规律,所以他也等于是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掌握了他们。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广地感觉它。
”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的经验积累之较高的理论修养,自己在实践中就能自学地扬长避短,阅读别人作品也能更好地分辨精华、糟粕,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会有更大的帮助。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多下功夫。
即使是对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点话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面,而不以单纯地复述、背诵要领或条条为满足。
再说,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习作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试就灵的仙丹妙药或是照搬不误的万能模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
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
”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
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
”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