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的工作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党委书记履职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水平,如何发挥党委书记在抓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是当前党委书记履职关注的焦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怎样当好党委书记,欢迎大家阅读。
怎样当好党委书记篇一
今天,我们在一起谈谈如何当好领导机关参谋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xx 因为军分区、人武部、干休所都是机关,我们在座的都是机关干部。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我们的干部来源一是院校,二是广州战区调配过来的,三是有的同志自己回来的,相当一部分同志都是基层干部,调回来以后就成为机关干部。可以说都缺乏机关工作经验。二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现今社会科技和信息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领域改革迫使各级领导机关在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方面迅速作出相应变革以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三是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的需要。xx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要“建立学习型社会”、“要培养和建设复合型的指挥人才和智囊型的参谋人才”。xx大报告提出的这些要求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靠我们主动去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做法讲起。
大家知道,“机关”一词,就其本意来讲,它是指机械上的发动与控制部分。古人讲:“机所以发,关所以闭也”。所谓机关,它是指机器上,既能使机器发动、运转,又能控制机器的运转状况,也可以使机器中止运行的那一部分。比如:“机关枪”,为什么叫机关枪呢?就是因为这种枪,它有一个控制子弹发射的部件。扣动扳机,它可以发射子弹,如果加上不同的控制,它可以改变子弹的发射频率(点射或连发),关上保险,它可以阻止子弹出膛。
由此我们可以引出现代“机关”一词的定义:机关,是指政党、国家、军队或其他社会团体,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指挥和控制本组织活动的固定机构。正象一部机器离不开发动机和控制发动机运转的部件一样,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乃至一个社会团体,都不可能没有它的机关,离开了机关,政党、国家、军队以及社会团体的作用、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人们对机关的作用、职能作出了这样一个定论:机关是指挥控制中枢,是办事机构,是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正因为“机关”有着这样的特殊职能和作用。因此,大到一个政党、国家、军队,小到一个社会团体,为保证其活动的正常运转,都无一例外地设置了机关。
那么,机关工作人员又是干什么的呢?我的理解,一是办事,二是当参谋。首先要定好位。参谋、干事、助理,不是跑腿、听叫、侍候人的,而是军事主官、政治主官、后勤主官的参谋。所谓参谋,就是参与谋划。即参与工作决策、参与工作落实;出谋略,想办法,拿主意。因此,参谋人员的专业能力要等于或高于主官。否则,就不能与首长的意图对接,出的主意不是主意,想的办法不是办法。那么,要你这个参谋干什么?所以,参谋人员的智慧要高人一等,办事能力要胜人一筹。参谋人员,说到底,既是过去所谓的“师爷”,又是府衙的差役。
部队各级机关是为党委和首长服务的,也就是办事机关,是部队的指挥机关,这一职能要求机关干部应具有较高的出谋划策、参与决策的能力,这种“谋事”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机关的工作质量,而当前各级机关干部的谋事能力与客观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事关全局性工作的谋事能力“浅”。在事关党委全局性工作中,有的同志存在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感到自己人微言轻,不去操那份心;有的考虑问题比较肤浅,对工作可能想得出来,但不一定说得出来干得出来,更谈不上写得出来登得出来。遇事不能从全局出发,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办法及建议缺乏力度。
二是分管工作中的谋事能力“弱”。机关人员按职责都有自己分管的工作。而有的对分管的工作提不出具体落实的办法,给基层拿不出可供操作的章程,上面有什么要求,基层是怎么个情况,两者怎么很好地结合起来,心中无数,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领导交办工作中的谋事能力“单”。有的同志只能是领导交待“一”就办个“一”,顺利的时候还能完成,一遇到情况发生变化,就没辙了,不知道如何在不违背领导意图的前提下随机处置。
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今天,我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谈谈领导机关干部如何办事、如何当参谋以及在领导机关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前三个问题,主要讲领导机关干部如何办事、如何当参谋。后三个问题主要讲在领导机关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如何当好领导机关的参谋人员?
一、怎样“干事”?
“瞎参谋,乱干事,不助理”,这是一些同志对机关干部的形象说法。然而,机关干部如何干好事的确大有学问,它不仅标志机关干部素质的高低,也是各级机关工作水平、工作效率的反映。在领导机关,无论分工做什么工作,要真正干好一个机关干部的事是十分不容易的,它要求机关干部必须具备干事情的基本功。概括地说,热爱本职愿干事,开动脑筋勤想事,精通业务会办事,一专多能多干事,廉洁自律干正事,面向基层办实事,守口如瓶能装事,手脑并用善记事。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只简要地讲一下勤想事,会办事,能装事,善记事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开动脑筋、勤想事。领导机关干部不能满足于“领导交给啥就干好啥”,也不能只当那种“来了文件上送,有了批示下传”的收发员和传令兵,而应具备超前意识,有预见性和创造性,时刻想着自己应该干什么。领导需要的情况能提前准备好,基层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能首先想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学习思考,善于调查研究;真正吃透上头精神,掌握下头情况,积极地给党委和首长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领导决策前,要广泛收集有关材料,提供信息,找好政策依据,供决策参考;决策实施后,又要主动抓好信息反馈,协助领导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想事,要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安排工作既要熟悉上级的要求,又要考虑部队的承受能力。善于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具体化,既谋大略,又干实事,不懒惰,不“甩手”。自觉做到:请示工作有方案,汇报工作有依据,贯彻上级指示有措施,紧贴中心提建议。
会办事、精通业务。办事要具有“快、准、细、实”的特点和作风。“快”就是能迅速领会领导意图,反应快,行动快;办事干净利索,雷厉风行;办事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办事要有头有尾,及时报告办的结果。“准”,就是提供情况准,不能含糊其辞;领会党委、首长的意图准,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歪嘴和尚念经",曲解党委、首长意图。“细”,就是工作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做到:考虑问题多向思维,提出建议多种方案,起草文件反复推敲,答复问题掌握分寸,安排工作多方商量,评估工作不走极端。“细”,还要注意对一些政策和业务性强的工作,及时向首长讲清政策、规定,阐明利弊关系,提醒领导慎重决策。“实”,就是工作要扎实,要“到位”;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干部一定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干工作不图虚名,少说多做,默默实干,总结经验不掺水分,反映情况不掺个人恩怨,不把计划当结果,不把预测当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
守口如瓶、能装事。一方面,对机密事项,守口如瓶。保守秘密应成为领导机关干部的一项职业道德。特别是对一些不能扩大知晓范围的事,不能随意透露。另一方面不传闲话,坚决反对和抵制自由主义,特别是涉及到领导之间的分歧,领导对下级的一些评价、看法等,不能传播,更不能搞阴一套、阳一套的两面派作风。 手脑并用、善记事。记事,也是领导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一是要成为储备多方面情况的“档案库”,平时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部队建设的各方面情况。一旦党委、首长需要,就能信手拈来。二是要牢记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特别是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对一些大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党委、首长是怎样研究的,业务部门是怎么贯彻落实的,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说出个子丑寅卯。三是对做过的工作要理得清,要写到本子上,记到脑子里。特别是一些大的事情和活动,数月、一年、甚至几年以后都能说清楚,真正成为“活档案”、“活字典”。
二、如何办好领导交办事项?
怎样干事?多指领导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好领导交办的事?在某种程度上讲,机关干部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之下。二者是有区别的,其学问亦应认真探索。
第一,把握住办事“三环节”。执行领导交办工作任务有三个环节,即始、中、终。接受领导交办工作任务为之始;办事的过程为之中;向领导复命为之终。这三个环节也是不可逾越、疏漏的三个阶段,领导机关干部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掌握每个环节的特点,处理好阶段性和连贯性的关系,灵活处置各种情况。才能把事情办好,达到领导满意。
第二,接受工作任务要弄清“三要素”。领导交办工作任务,无论简与繁,大体都由“三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质量,注意事项等。机关干部在接受交办任务时,一定要把领导的意图搞清楚。如果领导交待任务零乱繁杂,要用“三要素”加以调理,并提出一个"执行方案"请领导审定;如果领导交待任务过于简单,也要用“三要素”加以“发挥”,并请领导认可;如果以为领导的要求超越现实,完成任务困难太大,不要急躁,不要轻易提否定意见,要从“三个要素”的合理性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供领导参考。交办任务明确以后,应作出肯定答复。(如“我一定把事情办好”。如果把握性不大,可以说"我尽力把事情办好"。切记无论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如何,有无办好的把握,都不能事先在领导面前吹嘘,说大话。因为多数领导对于有虚荣心的人办事是不放心的。)
第三,优化办事成果“三比较”。办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好的结果,排除或缩小坏的结果,因而办事的全过程也就是趋利避弊、兴利抑弊的过程。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是利;一是弊。优化办事成果,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比较,这就是“利利相较取其大,利弊相较取其利,弊弊相较取其小”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战国时“田忌赛马”的那个道理。运用“三比较”在方法上要抓住三点:一是搞好预测。受领任务后,可以根据领导要求和自己办事的经验、周边信息,加上分析判断,预测出办事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利弊条件,尤其是潜在的利弊因素。二是优选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可分两类,一类是主观规定的限制条件(包括领导的要求和执行者自己规定的办事目标),第二类是客观存在的限制条件。客观限制与主观限制条件相一致的,可成为办事的“利”,反之则可能成为“弊”,优选的方法是调整、改变客观限制条件,使之与主观限制条件相吻合。在特殊情况下,客观限制条件难以调整时,才调整主观限制条件,但是,只能调整一些次要的要求、指标,尽可能不降低领导要求的总指标。三是注意潜在问题。办事是复杂的,有些情况难以准确预测,有些潜在因素不可能事先完全发现,有时正常的情况也会发生突变。所以办事预案不要满打满算,目标要求不要过高出格,要留有余地;办事过程中一些潜在问题暴露,不要手忙脚乱,一定要沉着机智,灵活对付,尽力扬利抑弊,争取相对的好结果。
第四,运用好办事“三形式”。办事可能出现三种形式:单一办事--在某个时间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二、交叉办事--同时受领两项任务,或者两位领导分别赋予的不同任务需要在同一时间或交叉时间内完成;三、穿插办事--三项以上工作任务、穿插在同一时间流程中进行。
单一办事,主要是处理好时间与效果,也就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就行了。交叉办事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要处理好两项平行工作的关系。交叉办事的两项工作:如果是两位领导赋予,而在办事要求条件中有某些矛盾的话,领导机关干部应向后赋予任务或职务较低的领导说明情况。两项工作任务交叉进行时,一定要分清主次。确定出关键性工作和进行关键性工作所必须的时间流程,而后分析非关键性工作与关键性工作的逻辑关系,如果二者有依赖和影响因素存在,一定要以主带次。非关键性工作的时间安排,一般要利用关键性工作时间顺序中的空间和"稀疏"线段。如果领导机关干部精力可以兼顾,也可与关键性工作同时进行。穿插办事比较复杂,首先要确定关键性工作和非关键性工作,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要突出安排好关键性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第五,检验办事效率“三标准”。领导机关干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之后,要进行工作效率自我检验;标准有三:一是工作质量,是不是达到了领导要求的限制条件;有没有潜在的问题和漏洞;。二是工作速度,是否超过工作时限。有没有浪费拖延时间的情形。三是对社会和群众的影响,比如,为某项服务工作,由于兴师动众,而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任务完成得再好、再快,也不能算达到了优质标准。
第六,向领导复命“三注意”。工作任务全部结束,或者告一段落,应向赋予任务的领导复命,汇报完成任务的效果、时间,讲明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后续工作的看法等。复命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不失真。对完成任务情况要一是一,二是二;不扩大;不缩小;不隐匿问题和缺点。二是不吹嘘。不借机自我夸耀,谍谍不休地表功、诉苦。三是不邀利。不因为完成了领导交办工作;领导满意而乘机向领导提出工作以外尤其是个人利益方面的要求或条件。否则;以后领导就不敢再交办工作了。
三.提高领导机关干部的谋事能力
提高领导机关干部谋事能力是职能所需,形势所迫,从当前的情况看,我感到,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强化岗位训练,在学干结合的实践中提高谋事能力。各级领导应充分运用好本职岗位这个成才的最佳基地,引导机关干部着眼工作需要学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实践中练谋事,不断摸索谋事的基本规律,按照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谋事能力。老同志要发挥好“种子”和“酵母”作用,搞好传帮带,与新同志一起在学中干、干中学,共同练本领,提高“谋事”水平。
注重提高觉悟,在激发工作的热情中提高谋事能力。要教育机关干部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竞争对谋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使他们由衷地感到,能谋善谋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个体素质,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增强自我提高的紧迫感。这样,就能他们抓紧时间,自觉磨炼,尽快提高谋事能力。
建立健全制度,在依靠制度的落实中提高谋事能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提高领导机关人员谋事能力中,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可遵循,就能不因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就领导者而言,要自觉落实机关干部参与重要工作决策制度和在职培养提高制度。在思想上,要站在走群众路线和培养接班人的高度上看待这一问题;在行动上,不仅要多给机关干部进一言的机会,还要对进言正确的予以鼓励,对进言不当的及时指出并做必要的说明,以避免因意见和建议“石沉大海”而挫伤进言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常进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谋事”能力;对领导机关干部来说要清楚地认识到,机会不能等着别人给,应该抓住时机,努力争取,同时,还必须细心观察分析部队全面建设形势,多准备素材,这样才能在时机到来时一显身手,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启动激励机制,在崇尚能言善谋的氛围中提高谋事能力。要注意在工作中开展谋事评比竞赛活动,把谋事能力作为领导机关干部称职标准的重要一条,把立功受奖、晋职,晋衔、晋薪金档次与谋事情况挂起钩来,对那些提出合理化建议数量多、质量好、效绩明显的同志,该奖励的奖励,该立功的立功,可以提前晋职、晋衔、晋薪金档次的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谋事能力平庸又不思进取,在机关多年而无长进的干部,该调离的调离,该处罚的处罚,决不迁就照顾。从而努力造成一种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人崇尚能谋善谋的良好氛围。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领导机关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唤起机关干部积极当好党委和领导"智囊"的热情。
四.机关干部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军分区、人武部人少事多,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要实行科学的工作方法,发挥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领导机关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由其地位、作用和工作特点决定的。这就要求机关干部既要统观全局、多谋善断,又要知识广博、态度严谨,并具备较强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机关工作专业特点比较明显,机关干部又必须是精通本职业务的专门人才。具体说来,应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是调查研究能力。机关干部应是领导的“智囊”、“外脑”,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无论从事哪项业务工作,都应该对上级有关规定和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对本单位、本专业系统的情况了如指掌。遇到问题,善于调查研究,弄清历史和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意见;供领导决策时参考。目前我们有些机关干部,只会跑跑颠颠、办具体事,不会给领导出主意、当参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二是科学论证能力。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一些机关干部对领导讲的话,无论正确与否,一概唯唯诺诺,不敢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这不利于领导工作和部队建设。我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和避免走弯路。应该重视培养领导机关干部的科学论证能力。机关干部既要坚决贯彻执行领导的指示,又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严密的科学态度,本着对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对领导的决策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分析论证。正确的,要提出充分的依据,以坚定领导和下级贯彻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不正确或有部分不正确的,则要通过一定形式,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供领导参考"。领导应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独立思考,直言进谏。
三是信息收集和贮存能力。借助信息指导工作、做出决策,是实现科学领导的一条重要途径。机关干部头脑敏锐,是实现科学领导的一条重要途径。机关干部要头脑敏锐,应时时注意上下左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善于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科学分类,对收入信息和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准确地向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意见,或存档立案,以备后用。这就必须勤看、勤问、勤记、勤剪贴有关资料、勤分析有关问题。
四是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一些机关干部把本来自己可以处理的问题,也要去请示领导,以示尊重,结果给领导增添了负担;也有些领导对机关干部可以解决的问题,事无巨细都要管,影响了工作效率。要提高机关干部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机关干部不要轻易上交矛盾,敢于和善于独挡一面地工作;另一方面,领导者也要敢于放权,放手让机关干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五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机关干部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从事“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工作,这都离不开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两种形式。因此,机关干部应善于运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和文字材料,表达首长的意图或下面的情况。目前机关干部中,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并不是很多,各级领导要重视对机关干部在这方面的培养;机关干部本身也应努力学习、锻炼和提高。
六是快速反应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就是效益,就是战斗力。机关干部必须思维敏捷,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对上级的指示、要求,及时向下传达、通报;下面的情况、经验、建议,迅速向上级反映、汇报。同时要把快、细、准结合起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那些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办好。现在,有些部门对上级要的情况,能拖就拖或应付了事;对下级的请示,推诿拖延,缺乏时效观念。要克服这种疲疲塌塌的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七是自我约束能力。机关干部与领导经常接触,与上级和同级业务部门之间、与下级和基层干部甚至战士之间,经常发生交往和联系,尤其是有些部门管人、财、物,一定要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坚持原则,遵守纪律,公道正派,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八是灵活严谨的协调能力。对一级领导机关来说,调整矛盾、理顺关系,归根到底是个工作协调问题。如何搞好协调?军队政治机关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协调。
1、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整个协调工作的主线,任何协调无不以信息为依据,又通过信息的传播,达到认识和行动的一致。信息沟通就是互通情况。部门和科室之间可通过电话、传阅件等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将首长的指示、意见相互传达和通报,使各部门了解整个机关工作的全局,明确自已所负责的工作与全局是否协调,并以领导指示和各部门工作情况为导向,调整和确定自己的行为。这种互通情报式沟通协调,及时灵活,简便易行,它有助于调动各部门自行协调。2、计划统筹。通常为单位办公会或部门部务会的形式,一般每月一次。各业务部门根据年度或半年工作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前的具体工作情况,提出月工作打算。尔后,由办公会共同研究,调整矛盾,作出统筹安排。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预测精度高、变动幅度小,时间要求不太急的工作。对变化因素多,调整幅度大,时间要求急的工作不太适应。3、随机商定。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随时进行协调的一种方式;它通常采取与需协调部门当面协商确定,通过碰头协调会或专门协商的方法进行。这种方式一般是在上级指令时限急,或部门在落实指示和大的工作任务中出现新的情况,需及时调整预定计划的情况下进行的。协调时,可由领导牵头,也可由科室负责人或某项工作牵头人出面协调,事后向领导报告。这种协调方式便于应急,协调速度快,效率高。但协调者必须了解上级和领导总的意图,以免协调走样。
五.领导机关干部应做到“十要十不”
当前,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机构改革,地方和军队对领导机关干部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何当一名称职的领导机关干部,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十要十不”。
一要政治坚定,不左右摇摆。一方面领导机关干部是首长的工作助手,是直接为首长的工作服务的。领导机关干部虽不是直接决策者,但要为首长提供信息和资料,协助首长决策;虽无权决定问题,但要协助首长处理问题。更重要一方面我们都是党员、党的干部,因此这就决定了领导机关干部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无限忠于党的事业,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在政治上不出问题。
二要摆正位置,不越权越位。由于领导机关干部处于领导机关的核心部位,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越俎代疱,对于一些本应由首长处理的问题而擅自作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要洁身端正,不以权谋私。领导机关干部在领导机关工作,受领导委托办事,使用权力比较方便,如果廉洁自律的意识不强,就很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等行为,甚至堕落成为腐败分子。
四要增光补台,不抹黑添乱。领导机关干部的个人行为,往往会对领导同志的形象、威信造成直接的影响。作为领导机关干部,在看似寻常的行为中弄得不好,就会给领导同志帮倒忙,抹黑添乱。比如,有的机关干部随首长外出,对首长的生活关心照顾得尽可能周到一些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过分、出格,必须自觉地维护首长的廉洁形象,否则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如何既要搞好服务,又不给领导同志抹黑添乱,有很多的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正确把握。
五要诚实可靠,不投机取巧。诚实、正直、本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既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领导机关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品德和遵循的原则。所谓诚实,就是办事诚心诚意、实实在在,绝不能弄虚作假、华而不实。所谓正直,就是坚持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见风使舵,看脸色行事。所谓本分,就是要严格遵守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
六要忠于职守,不懈怠失职。在领导机关工作,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来不得丝毫懈怠、懒惰、草率、疏忽,更不能失职、渎职。领导机关干部一点点闪失,往往会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无法估量的损失。领导机关干部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殚精竭虑地做好本职工作。
七要谨慎检点,不盛气凌人。领导机关干部天天工作在首长身边。往往深得首长的信任。如果不谨慎,不检点,很容易显得盛气凌人。如果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再缺乏正确的认识,自觉不自觉地以势压人,就容易使群众反感、厌恶,甚至有损于领导机关及首长的形象。领导机关干部要夹着尾巴做人,“吾日三省吾身”。
八要乐于奉献,不追求名利。在领导机关工作,一方面非常光荣,另一方面也非常紧张,相当辛苦。领导机关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庞杂,要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家庭的事情顾不上。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多,大脑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很少有人表扬,出了一点纰漏便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责难,有时出力吃苦也不一定落好。面对这些苦处、难处,领导机关干部自己怎么办?应该像xx讲的那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价钱,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
九要严守机密,不违纪违法。领导机关干部接触和掌握的重要秘密多,保密的责任特别重大,稍有疏忽发生泄漏,就会酿成大错,有时甚至会造成全局性的影响。因此,领导机关干部必须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掉以轻心。
十要接受监督,不自恃特殊。在领导机关工作确实有其特殊性:身份特殊------与领导保持着一般同志所没有的密切关系;工作特殊------在领导直接授权下办公行事,而且能够为领导的决策当参谋;环境特殊------出入基层官兵禁止的领导核心部门。这些特殊性,取决于部队建设的需要,并不是为领导机关干部个人设置的特权。领导机关干部决不能倚仗这种特殊性而当特殊公民、特殊党员,拒绝接受监督。要过好组织生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自觉征求党组织及同志们对自己的意见,接受党组织的帮助和监督,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经得起党组织和群众的检验。
6.机关干部成才“十字经”
作为一名领导机关干部,要干出点“名堂”来,称得上把"刷子",算得上个人才,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具备10个字,即:“看、问、思、辩、抄、背、记、写、改、熬”。如果加点语法修饰,可在这10个字前边各加个“多”字,就是:“多看、多问、多思、多辩、多抄、多背、多记、多写、多改、多熬”。
一、多看
“看”,是学习、是接受、是摄取成才信息量的主渠道。中国有句俗语: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看什么?我认为,一是要耐住性子看大文章。诸如江主席“七一”讲话、“5.31”讲话和党的xx大报告。这些文章大都是整版整版的,有时真有点望而生畏,但你不看就把握不住中央的精神,就缺乏政治上的敏锐性。这就要“逼”着自己,耐着性子,看深看透。二是要静下心来看那些所谓“干巴巴”的理论文章。象社论、评论员文章、理论研究文章等。这类文章抽象概括,难以引起兴趣,须静下心来细嚼慢咽。长年坚持看,思维的层次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三是要提起神来看紧贴中心工作的动态文章,象四个教育、落实《纲要)、贯彻《条令条例)等,这些宣传中心工作的文章,要随时追踪,从全局上把握,并预测下一步的宣传重点。怎么看?一是要挑出来看。一个人一双眼睛,什么都看肯定看不过来,这就要善于“挑”。“挑”就是选择。要从一本书、一张报纸中挑出一篇或几篇,从一篇中挑出一句或几句。有句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它的道理。这么多报、这么多版、这么多文章,先抓住题目“略”看一遍,再去重点阅读,是很重要的。二要“串”起来看。诸多报刊集中对一项工作宣传,信息量很大。经常串一串,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重点各不同。三要带着“问号”看。就是要有目的性,带着新情况新问题和这样那样的困惑,然后到书、刊、报中寻求答案,拉直“问号”。
二、多问
有句老话,叫作“学问”。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必定多获。这道理很浅显,但有的同志却不习惯,缺乏问的紧迫感,存有问上级“怕露底”,问下级“怕掉价”,问同级“怕矮人三分”…的想法。要做到"多问",必须从"怕问"中跳出来,确立"不耻下问"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问就问个明明白白,问个透透亮亮。
三、多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罔:没有、无。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大家知道,古人作诗有“三上”:马上、厕上、枕上:骑在马上,蹲在厕所里,躺在枕头上都在遣词造句,真是绞尽脑汁!毛主席观看歌剧《白毛女》,当看到喜儿被逼进山洞的场面时,一拍椅子站起来,有感而发:“不造反行吗?”弄得警卫人员很紧张。显然,毛主席是站在阶级的高度去思考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激情和精辟的论述。而我们有的同志却不那么善于思考。报也看了,书也读了。眼睛忙,脑子闲。这样的读,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同等条件,同一时间,同看一篇文章,收效大不相同。为什么?除了智商的因素外(这个因素微乎其微),就是“思”的程度不够。思的越多、越深就越有收获。总结前人经验,在“思”的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要善于逆向思维。一个少女掉入水库,岸上百余人围观而不救。跑来一名解放军战士,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把少女救了上来。有个记者报道了这名战士舍己救人的事迹,报上只登了200字。又有个记者写了《救救这些“落水”者》,文章指出,落水者当救,岸上这些见死不救的“落水者”也当挽救。后者不仅登20xx多字,而且还加了编后。两个记者一个顺向思维,一个逆向思维,报道效果大不一样。二是要善于向纵深思考。行者百里半九十:锲而不舍。老子曰:“挖井七仞而不及泉,废井也。”(仞是计量单位,7仞约等于2丈多一点)。挖至7仞没有出水,是废井,而7.1仞出了水,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常常就是成败之分。因此,我们提倡思得深些、再深些,切忌浅尝辄止,成为“废井”。三是要善于发散性思考。就是多向的思、辐射性的恩,由一点思及一片。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四、多辩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在与人讨论中形成思想,在寂寞中写作”。这句名言道出“辩”的重要性。“辩”,就是要与别人多“侃”,也就是多交流。“侃”的好处很多:它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求得别人帮助。你“侃”的时候,别人可以挑剔,也可以引伸,相互启发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勤抬杠”。常有“抬杠学艺”的说法。对拿不准的,先立起个靶子来,来点“引人烧身”,三抬两抬,不明白的明白了,拿不准的拿准了。
五、多抄
有句俗话,“水平高不高,看你会抄不会抄。”有人忌讳这个“抄”字,我认为这句话是戏言,也是一句好话、行话,是经验之谈,是成才不可逾越的一步。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周讲:“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抄、长期积累,就能达到“偶然得之”的境界,就能抄出灵感来。抄能鉴别,抄能记忆,抄能积累,一举好多得,何乐而不为?当然,抄要抄“意”而下抄字,要源于原稿,高于原稿。通过加工提炼,抄到别人“找不到取处”的程度。
六、多背
时下,有些人不提倡背。这种看法偏颇。不提倡背,是不提倡把"背"作为衡量好差的标准,不提倡死记硬背,而不是不让背,否定背。大凡有学问的人都背了一肚子、装了一脑子。常言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是成才的阶梯,特别是语言贫乏的同志,更需要背。不注意"背"的人暂不敢断定没出息,但一般成不了大器。不背是懒人的一种借口。多背,大脑聪灵,知识、语言丰富。用起来自如,表述起来生动,肚子里才算有了"货"。如果不背不积累,你脑子里空空,缺"兵"少"将",调遣就无从谈起,至少是不能得心应手。毛主席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席引用了司乌迁关于古人遭受磨难而立志的一段文字,这段古文长达300多字。由此可见,伟人、领袖们的渊博知识也是背出来的,不背就记不起来,默写不出来。
七、多记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对首长讲话的闪光思想、脑子闪现出的"火花",闲谈中点滴启发、生活中的生动语言等,要随时扑捉,随时记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大有裨益。鲜活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瞬间,不记就稍纵即逝。如果记下来,经常翻一翻,就忘不了。一位连长,在谈到高炮训练要坚持高标准时说:“瞄树梢总不如瞄星星打得高”,这语言既鲜活又富有哲理,很难得。一位军区树立的标兵连长说:我在连队花名册上是第一名,全连站队是排头兵,我要左眼盯着第一右眼盯着红旗,样样走在全连的前边。这些好语言,关在屋里是想不出来的,听到了,就要赶快记下来。怎样记?没有什么新鲜办法,就是要象鲁迅先生那样,兜里装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就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万宝囊”。
八、多写
《解放军报》有个主编曾说了两句很有哲理的话:“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就是说,只看材料,不动笔去写,就会觉得别人弄的水平不行,可自己一弄,还不如人家。有个名记者介绍他成名的诀窍时只说了两个字“多写”,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我们常说“这个机关干部不错”,多是指他会写点东西。我们说"这个人没啥道道"。通常也觉得他笔杆子不硬。要具备写的基本功,一要敢于写。不要把写看得太神秘,不能有自卑感。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二要不停地写。写东西的同志有个共同的感受,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休一个月假,再拿笔就打怵,望写生叹,因此要有点马不停蹄的精神,这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要马上写。对好的信息、线索,要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了,冲动少了,灵感也没了。四要逼着自己写,“不压不出油,不逼不出货”。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平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把笔拿起来,把第一行写出来。
九、多改
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文章不厌千遍改,“写好了至少改五遍”。鲁迅是个大文豪,他的文章还要改五遍,何况我们呢?所谓“改”,一是自己改,二是别人改。自己改,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必须克服“孩子总是自己的好”的思想;克服“留给领导改”的思想;克服割“尾巴”怕疼的思想,要有忍疼割爱的精神,在改中否定自己,在否定中提高质量。
十、多熬
多熬,就是多熬夜。“学海无涯苦作舟”。多熬是前边“九多”的前提。没有多熬作基础,也就没有前边讲的那九多。一个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干活的同志,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四五个小时,而晚上从7点半到12点又是4个半小时,晚上熬一熬,一天变两天,一年变两年。这是从时间上计算的。从效率上算,晚上比白天要高出一倍,这又是一年顶三年,如果不去熬正事,而热衷于搓麻将、打扑克、找饭局,下午3点就琢磨晚上吃饭喝酒,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干工作,这样一年就成了半年。时间一长,水平就“两极分化了。我们发现,大凡晚上12点以前在办公室熬的,用不了3年,准有点小名气,差不多都能挑大梁。老机关同志经常说,12点以后睡觉熬出来的材料一般差不多,不行的材料大都是12点以前睡觉了。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器。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经常,才能发现其中规律,得其真谛。各位同志,不妨熬上一年两年,品尝一下熬的艰辛,领略一下熬的喜悦。
怎样当好党委书记篇二
为了进一步提高示范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全面落实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实,能够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队伍,根据培训班的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大家共同探讨,供同志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参考。
一、认清形势,克服困难,树立当好村支部书记的信心
1、村支部书记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班长,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人物,这种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这是由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首先,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委员会的“班长”,责任大,担子重。支部书记要想带好这个班,需要努力研究和探索如何处理和解决党内外的各类矛盾,最主要的是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要求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合力。
其次,党支部书记是各项工作的领头人。在村里,支部书记既领导经济工作,又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抓党的建设,还要抓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各项工作能否搞上去,主要看党支部书记能否把“一班人”团结起来,把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能否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领导村级其他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所以,选好党支部书记是搞好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群众的“领头雁”,只有头雁展翅,才能群雁奋飞。
再次,党支部书记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领导这个小社会的核心是党支部。由于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中的主导地位,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程度,主要取决于支部书记,因而广大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书记为“主心骨”。有了坚强的“主心骨”,党支部才会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群众才能齐心协力跟着党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此可见,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农村党支部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党支部书记主观方面的因素,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又是很艰巨的。
2、村支部书记工作的艰巨性
村支部书记工作艰巨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造成的:
一是地位与任务的矛盾。党支部虽是农村的政治领导核心,但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作及其影响来维护的。村党支部就其所担负的任务来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许多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党支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党支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党支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支部完成各项任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靠苦心婆口的宣传,靠个人的威望与经验,靠个人的感情。当工作遇到重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每当要完成一些重大、急难任务时,党支部往往只得采取强硬的简单粗糙的办法,搞得干群关系紧张,村干部工作吃了苦,得罪了人且不说,甚至连家庭人身财产的安全有的受到威胁,遭到报复。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党支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对象与手段的矛盾。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其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原来生活生产靠集体组织的农民变为分散经营生活的千家万户,由过去出勤记工统一分配变为由农户直接从事商品经济的个体经营者,农民已不再是过去在严格行政管理下的人民公社社员,而变成了有相当自主权的生产经营者。过去集体统一经营和分配,支部掌握着集体经营权和物资分配权,在村务管理上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民各种各的田,生产经营、分配都由自己决定,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一些农村党支部在生产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去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手段,致使调控能力明显减弱,也使党的工作难以开展。加之,农民群众(包括党员)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农民群众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听党的话,勤劳朴实,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热爱集体。但也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并没有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彻底根除。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利已主义思潮对农民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同样产生了影响。伴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求富致富心理的增长,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也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党支部的管理、教育漠然置之。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不交税费气死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给党支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助长了农村无政府主义思想。这种状况要求党支部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备,管理制度上的不配套,党支部在教育和管理农民上尚未形成一整套新的办法和途径。使一些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更有甚者,有些村的封建迷信、宗族势力有所抬头,“群众信教不信党,书记不灵族长灵”,我讲这些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说农村的现行政策不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使农民得到了极大的实惠,我国农村的现行政策已经得到了实践的证明,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这一群体出现了分化,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农村党员群众的管理教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这就造成了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党支部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由于农业是一项周期长,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特殊产业,农村工作需要有稳定连续的政策,并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农村政策稳定与否,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对于党支部能否顺利地开展工作关系极为密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连续制定了关于农村工作的六个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政策规定,对于推动农村改革,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党的各项政策在具体的贯彻过程中,要经过“千山万水”才到达农村。为了具体地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经常制定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加之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不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以及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党支部在执行政策中往往无所适从,没有主张。如改革初期,对“分田到户”、“承包到人”的承包责任制把握不准,忽视了中央“统分结合”的精神,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分了牛分了地,分了房子分机器”,不仅把集体经济分光分净,成为“光屁股”,而且冲淡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又如一段时间,在宣传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由于没有真正把党的农村政策交给群众,结果引发了一部分农民的“怕变”心理。再如,十四大召开后,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讲要放开农业种植计划,而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往往要根据本地实际下达一些指导性的计划,并要按计划抓好落实,这就产生了政策与工作的矛盾。特别是一段时间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党支部的工作造成的影响更大。往往是“刚刚跑快啦,又说不行啦;停止不干啦,加油鼓劲啦”,从而使党支部常常处于困惑之中。有的观望、徘徊;有的急抓一把,急功近利;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躺倒不干。这种政策与工作的矛盾,使党支部工作很难稳定有序。如:甜菜大战、亚麻大战等等。
四是上级与基层的矛盾。党支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线,农村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生产劳动者。广大党员干部常年累月蹲在基层,和农民群众滚在一起。他们的任务繁重而待遇微薄,但是,近年来,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漂浮,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农村工作缺乏感情,很少关心支持党支部的工作,不能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只是一味地发命令,作指示,下任务,提要求,动辄批评、指责。更有少数领导干部,即使下到基层,也是前呼后拥,讲排场,摆阔气,走马观花,不办实事。这些官僚主义作风,不但引发了上级与基层的矛盾,而且引起了干群关系的紧张,造成了农村干部有难处,党员群众有怨气的局面,部分党员群众认为村支部的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集体经济没有壮大,公益事业又得不到发展,村干部还经常陪上面的人大吃大喝,农民由此而产生抱怨情绪。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到农民的利益,使部分农民产生逆反心理,如以前卖难买难打白条等问题,有些部门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观念薄弱,甚至与农民争利,损农坑农,如假籽种、假农药等问题,引起群众的不满,条块分割的体制,地方党政也无能为力,村干部就更没有办法,虽然群众也明白有些问题不是村干部造成的,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把村干部当“出气袋子”。同时,农村基层干部管天、管地、管生、管死,长期处在矛盾的焦点,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群众的对立面,一些群众认为干部只管“要钱、要粮、要命(计划生育)”是“三要”干部,而没能耐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导致群众对组织失去信心,这种局面影响着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五是素质与要求的矛盾。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村级党员干部这支队伍,经过多年的改革,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时代特征;热爱农村,振奋精神,建设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这是农村村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主流、本质、基本的方面。但是,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得问题。由于党支部成员一般都是本乡本土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小农思想、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很难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农村教育的落后又严重地影响到干部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由于身处基层,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生产劳动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有限,因而在干部和形势要求上产生明显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素养普遍较差。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不读书,不看报,甚至一些比较好的党员干部,也很少读书看报,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政策水平低,领导能力差,对我国在农村的现行政策产生怀疑或动摇。二是宗旨观念谈化。有的揣着私心当“公仆”。有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喊着干部难当,又恋着“帽子”,认为“大小是个头”,心里想的是,机动地多种点,搞个贷款实惠点,种子化肥优先点,地不耽误多得点,来人陪客吃一点,出外办事方便点,站在人前光彩点。有的腰别笊篱干工作,上台就想捞一把,不是为了党的事业当干部,认为有权不使,过期无效。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认为,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利小。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硬了,群众又骂是‘土皇帝’,我们常常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就表现出我们部分村干部胸无蓝图,得过且过,认为村干部和国家干部不一样,往上没啥奔头,对上别挨批评,对下过得去就行了;有的工作不敢碰硬,遇到难题就打怵,见硬就弯,孩哭抱给娘,上下推卸责任;有的工作敷衍塞责,缺少创见,认为出头椽子先烂,上边没说的不能干,上边让干的干好了受表扬,干错了上边兜着,因循守旧,工作停滞不前。四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村级干部政治纪律性差,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积极认真贯彻,只顾本位,不顾大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组织纪律性不强,甚至个人凌驾组织之上,搞家长作风,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在村级党员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赌博、封建迷信、滥砍盗伐、超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甚至触及刑律,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欺压群众,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村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又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尽管它存在于少数村干部身上,但它严重地腐蚀了村级干部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和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危害是严重的。由此可见,党支部整体素质与要求的矛盾成为制约其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3、村支部书记工作的有利方面
在分析和认识村支部书记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的同时,还应看到农村工作的一些有利方面,一是党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工作逐步加强。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民问题是我国的基本问题,邓小平、xx同志多次指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中央1号文件精神又为我们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道路。中办发[20xx]26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为我们提出了组织建设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问题日益重视,包头地区全部减免了农业税就说明了这一点。二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和选拔,形成了一批信得过、靠得住、能打硬仗的乡村干部队伍,为农村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了农村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旗委正在积极落实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以调动和保护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农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政治上对那些公正廉洁,为农村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每年都要进行大力的表彰和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尊重基层干部的风气。并对一些工作政绩突出,德高望重,经验丰富、长年从事农村工作的村干部进行提拔重用。工作上支持村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大胆进行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基层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对于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旗帜鲜明地坚决制止。对于急难险重任务,旗乡机关干部都将予以大力的支持和帮助。逐步形成旗级领导联系乡村,部门包村帮扶,干部联系村户的联系点工作制度。
二、明确职责,提高素质,发挥好村支部书记的作用
1、村支部书记的职责
概括起来有条:一是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达到富村、富民的目的;二是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把村党支部建成“五个好”的战斗堡垒;三是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调动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好核心领导作用。
2、村支部书记的素质
支部书记的素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当书记应具备的条件和水平。实村支部书记应具备的素质总结一下可以用以下二十四个字进行概括,即: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胸怀大局,作风扎实。
怎么才能做到政治坚定呢?应主要做到三点:一是牢固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党员群众带头人的书记,应当高度重视和加强政治修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经受住各种考验,真正做到在关键时刻,在突发事件面前,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带领党员群众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奋进。二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理解和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表现,也是衡量书记政治上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标志。书记要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造福于人民的观点,组织和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书记担负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完成这些任务,书记必须具备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敢于创新。
怎么做到业务精通呢?一是具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遇到事情能够迅速拿出主意,点子多。二是处理问题善于作决断,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判断事物的本质,从多种主意中选出最佳方案。三是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困惑,善于排除干扰,控制局势,使其向着有利于党的事业的方向发展。四是善于创造,不循规蹈矩,更不能照着上级或别人的葫芦画瓢,使决策符合本村的实际情况。
怎么做到公道正派呢?这就要求书记在发展自己时,不要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要求个人的自我实现目标与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相一致,做到处事和待人都要公道正派。用人要公正,办事要公察,行事要公道,主持公道,申张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两个文明建设搞好,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书记。
怎么才能做到清正廉洁呢?清正廉洁,是指领导者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腐化。“公生明,廉生威”,书记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有威信。我们不能否认和抹杀村支部书记取得既得利益的权利,领导者同样是人,同样要食人间烟火,但是,职、权、责是对等的,你有多大的职务,就能行使多大的权利,也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同样,人民群众对我们书记的要求也就更高,职权和监督也是成正比的,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书记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就必须清正廉洁。为政勤勉,要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营私舞弊,不侵吞国家财产、不贪污索贿,不慷国家之慨请客送礼、大吃大喝。
怎么才能做到胸怀大局呢?书记进行的是一种统帅和协调全局的领导活动。这就要求书记要站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上,站在全局和集体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科学有效地统筹谋划,统领全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驾驭局势。要把握全局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要牵牛鼻子,而不是去抓牛尾巴。以改革总领和推动全局,取得领导的最佳效益,要在纷纭复杂的事物中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缓急,明确中心工作,毫不动摇地下功夫把握住它,贯彻落实它,并制定出把握关键环节的有力措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怎么才能做到作风扎实呢?村支部书记要做到作风扎实,必须抓住四个环节:一是搞好调查研究。尽管村支部书记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强,但绝不能忽视经常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村支部书记身在基层,生活在群众之中,搞调查研究不能生搬硬套领导机关的调研方法,而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层次少、范围小、人员熟的特点来进行,要注意破除“不调查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的思想,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偏听偏信。同时,要对调查了解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潜力,寻找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出正确的对策,并逐步加以完善和发展。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中来,就是支部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之前,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同群众商量,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然后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作出决定。到群众中去,就是将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村支部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决定,回到群众中去,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锁在柜子里,要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群众真正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党组织的意图,并变为群众的认识和自觉行动。从而落实和完成上级党委安排和交办的各项任务。带领党员群众执行好支部所做的决议。三是要发扬民主。村支部书记必须在领导班子内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搞群英会,不搞一言堂,在决议形成过程中,做到畅所欲言;关起门来求争论,出门办事求同心,在决议通过后,应注意强调集中和服从,达到行动上的一致。此外,在决议形成前,要广泛发扬民主,认真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为形成决议和科学决策奠定可靠基础。四是要率先垂范。把言教和身教紧密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人,影响人。带头执行支部的决议,带头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不能支部做出的决议光喊不做,或者自己先顶住不办,如果这样,那么任务怎么能够落实到农户。所以,只有时时处处为人表率,做出样子,才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取得真正的威信。
3、村支部书记应起的作用
书记是支部日常工作的组织者,是“一班人”的“班长”。因此,要带头搞好各项工作,模范地遵守各项制度,努力通过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一班人”做好工作。书记在“一班人”中一般要起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①组织作用。书记要组织“一班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一班人”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本单位任务进行研究讨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主持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②表率作用。书记的责任要求大家必须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批示决议的带头人,成为生产、工作、学习的带头人,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带头人,成为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带头人。③协调作用。书记要正确处理好同委员的关系,遇事多同委员商量,发挥他们在各自工作中的作用,并注意协调他们的工作。当委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并主动承担责任;对委员在工作中发生的矛盾,要及时进行调解、疏通,使“一班人”互相支持,搞好团结。只有村支部书记的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带动支部一班人“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带领群众走向振兴农村经济、强村富民之路。
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是由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地位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决定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xx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组织保证。因此,下决心把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好、建设好,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才能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建设经济强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组织保证。我旗是一个农业县,农业是我旗的基础产业,农村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要靠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动员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只有把全旗17个乡镇党委,291个村党支部建设好了, 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才有可靠保证。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解决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工作的“牛鼻子”。
再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社会生活的第一线,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窗口”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解决好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转变作风,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去,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当前我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还突出存在哪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群体出现新的分化,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有所削弱。首先,由于农民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千差万别,农村整个社会出现了新的分化,原来的农民这一群体实际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个阶层,农村社会的这种分化,迫切需要党和政府及时地作出某些政策的调整;其次,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分化、大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民工潮,农村劳动力的大分化、大流动是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现象,但也产生负面效应。其三,由于农民新的价值取向,利益驱动及人缘、血缘、地缘关系等原因,农民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也出现了新的分化与流向。在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比较强的地方,农民依然向党支部紧紧靠拢,团结在党支部周围,有序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但是在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弱的地方,农民的流向就不一。在农村商品经济发达的村,农民大都向能人靠拢,这就是所谓的能人经济与能人效应;在农村社会治安混乱的地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大都向“罗汉、地痞”集中,村里的大小事由这些称王称霸的罗汉说了算;在一些边远、封闭和落后的地方,农民大都向宗教、宗族、长老靠拢,农民遇到什么疑难事,不找村长找族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了摆设,凝聚力不强。
二是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据20xx年底对全旗298个村统计, 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的情况是:10万元以上的村3个,占总数的1%;5--10万元的村18个占6%;万元以下的村117个,占39%; 空白村96个,占32%。从统计结果看出,村级集体经济虽有了一定发展,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空壳”村集体经济更是入不敷出,摊派现象严重,干群关系紧张,生产服务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是农村工作中的“断层”、“卡壳”现象较为突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不强。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村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断层现象;政策落实出现断层,党在农村的政策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出现“卡壳”。村级班子出现“断层”,后断乏人,现有的支部书记,有的年龄偏大,有的文化偏低,后备干部缺乏培养。村民小组出现“断层”,上下脱节,绝大多数村民小组既没有集体经济,又无人办事,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村级工作出现卡壳,基层组织号召力不强。
四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许多反差现象。近几年,农村经济和社会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因素的制约,却出现了令人深思的反差现象。首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反差”。一些地方经济上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下降了,偷盗、赌博、凶杀等犯罪有增无减,村与村反差较大,户与户反差也很大,少数人的暴富掩盖了多数人的贫困。再次是目标与现实的“反差”。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严重脱离实际,层层下指标,层层又加码,导致虚报浮夸风在一些地方又重新抬头。
五是党员老化、干部老化比较突出,作用发挥不好。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据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开展示范旗县(市、区)工作的意见》(内组通字[20xx]29号)精神,结合我旗实际情况,以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旗为目标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为实现全旗经济强行起飞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创建原则上:一是坚持把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旗与建设经济强旗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各级联动与强化领导责任制相结合的原则。
在创建目标上:一是到20xx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40%,人均gdp达到10991元;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年均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28%;人民生活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家家通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二是积极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旗;全旗创建自治区级“五个好”乡镇党委 2个、市级“五个好”乡镇党委 4 个、旗级“五个好”乡镇党委9个;创建自治区级“五个好”村党支部2个、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15个、旗级“五个好”村党支部145个;创建自治区级先进涉农部门1个、市级先进涉农部门2个、旗级先进涉农部门4个及部分驻旗单位站办所;80%的45岁以下农民党员成为小康示范户。三是旗、乡、村三级党组织致力于发展经济、创建“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水平有新的提高。四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有明显提高,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导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五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风民风良好,社会稳定。六是涉农部门和乡镇站办所以为“三农”服务为重点,严格依法办事,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在创建措施上:
(一)抓好“四个联动”,体现执政为民,形成上下协调、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是干群联动。认真落实旗级、科级领导干部联系村户责任制,对领导联系基层的职责、任务做出具体规定,要求各级领导重点帮助所联系的乡镇、村做好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等工作,明确每名旗级领导联系一个乡镇、带一名能力较强的科级干部,抓一个示范村、帮一个贫困后进村、联系两户示范户,每名乡镇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村两户,各级领导干部至少为所联系的村户办一件实事好事。建立会议责制度和汇报、通报制度,加强督查,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城乡联动。继续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以上促下,共同提高。全旗53个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乡镇(管委会)、示范村、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结成共建关系,采取精神上帮扶、科技上指导、资金上援助、提供信息等多种措施,对乡镇、村、户进行全方位帮扶。同时,进一步明确旗直各单位党组织(尤其是相关涉农部门)、乡镇站办所的职责、任务,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整体合力。
三是富贫联动。每个乡镇选树几个典型示范村,几名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强弱联合、富贫联合,在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关系,在先进村与后进村开展“村村联手、共同致富”活动,帮助贫困村户振奋精神,理清发展思路,学习实用科技知识,从而实现经济互援、精神互勉、经验互学、思路互鉴、生产互帮、信息互传,形成富村联贫村,富户带贫户,共走致富路的良好局面。
四是点面联动。认真落实抓示范点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向示范村倾斜,想方设法将其建成全旗、全市乃至全自治区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村。继续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五个一”活动,做好党员示范户的挂牌、党员责任区的管理、党员活动和党员行为的监督、党员建议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制定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比,积极选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五个一”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支部、典型党员干部和各类典型事迹,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将经验推广开来,促进整个地区基层组织的整体提高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创造优势,重点突破,打造全市、全自治区党建工作的“品牌”,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拓宽一条新路——把支部建在养殖小区上,让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随着全旗养殖小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要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建设形式,把支部建在养殖小区上,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延伸到产业链条上,更好地为推动奶牛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坚持兴建一个小区、组建一个支部,不具备条件的成立党小组或先发展党员再建立党组织,并将建立党支部的小区统一命名为“三级联创”养殖示范小区,选配热衷党建工作、群众威信高的党务工作者,完善各项制度,使小区内党员养殖户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通过发挥小区党组织上下协调、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示范引导等优势,将过去分散经营的养殖户逐步凝聚到党组织身边,把党的活动延伸到产业链条上,形成“公司+支部+农户”的新格局。通过生产联作、养殖联户等形式,把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党员组织起来进行联户,每名党员联系3—5户养殖户,将带动小区内养殖户的任务量化到每个党员身上,定项目、限时间,全力搞好服务。要千方百计将这些养殖示范点建成明年“迎会”工作的展示亮点,使与会者眼睛一亮,过目不忘。
二是选树一批典型——认真实施“四五”工程,加大示范点建设力度。要以招商引资和“两个文明建设”为核心,建成典型示范乡镇5个;以新村建设和奶业发展为契机,建成集文明村镇、领导联系点、奶牛养殖示范小区为一体的典型示范村50个;以干部大培训为契机,培植50名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致富达小康的优秀干部典型;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培植5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努力在示范点上树典型、在先进村中搞示范。要把示范村建设作为重点,与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新村建设、与文明示范村建设紧密结合,突出抓好养殖新区建设,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带头致富的典型示范村和乡镇所在地集镇,加强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努力实现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通油路及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人民收入水平较高的目标,全面展示我旗文明新村建设成果。示范点要在经济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等方面有充分的示范性和带动性,要建出规模、建出效益。到明年现场会前夕,力争要创建20个能体现土右特色,并在全市乃至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典型示范点,将其打造成“三级联创”的“品牌”,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旗级领导联系点都要建成“迎会”工作的展示亮点。
(三)创新载体,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实力。
一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有效途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全旗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以一牌、一区、一册、一卡、一箱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在经济建设和本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目标,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逐步解决党员活动无阵地的问题。在加强对现有活动室的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筹资力度,新建和维修党员活动室 40个,总数达到100个,逐步解决无党员活动阵地的问题。同时,不断加强活动室内部设施建设,全部达到“五有五上墙”(有活动室、有桌椅、有资料柜、有电教设备,有党报党刊,目标任务上墙、组织机构上墙、规章制度上墙、党员名单上墙、党员岗位上墙),并充分发挥“一室多用”的功能,提高活动室利用率。
三是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利用市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中心、旗委党校、乡镇党校和村党支部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对全旗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协助科协搞好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他们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民致富的水平。同时,选派一批乡镇、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提高工作能力。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选好项、立好项,并把项目、措施、责任落实到位,力争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把建立产业化服务体系和加强中介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
怎样当好党委书记篇三
一、在实施集体领导上发挥好表率作用
(一)摆正个人位置,平等参与集体领导。党委书记在行政上是主官,在党内是“班长”。这种特殊的双重身分,往往不自觉地把行政身份带到党内来,容易出现书记说了算、委员照着办的现象,使集体领导流于形式。因此,贯彻落实好十六字方针,作为书记关键是要有很强的集体领导观念,自觉摆正在“班子”中的位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当“班长”,不当“家长”,用好一票之权,不要搞一人专断。特别是在党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虚心听取和尊重其他委员的意见,平等地进行讨论和交流,真正按照集体的意志进行决策。
(二)大事集体讨论,积极依靠集体领导。要使党委班子具备新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规定的“科学判断形势、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部队的能力,领导部队现代化建设、指挥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能力,依法治军、严格管理部队的能力,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五个能力要求,仅靠书记个人或几个人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发动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挖掘出来,坚持集体研究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才能找到良策,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三)个人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领导。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是党的重要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当个人的意见与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时,要坚决服从集体的决定。不能因为自己是书记而“率先表态”、“先声夺人”,把大家的意见引到个人的意志上来;不能为显示个人权威和办事果断,搞简单的“一锤定音”,否决多数人的意见;不能以意见不一致为理由坚持个人意见,使本来能够形成决议的事久拖不决,特别是当个人意见处于明显少数时,不能硬把大家的意见扭到自己的意见上来。同时,要有效地维护并贯彻集体领导原则,作为党委书记必须带头维护党委集体领导的权威,绝不能把个人等同于党委集体或代替党委集体;要带头维护党委决议的严肃性,决不能出现与党委决议不同的声音,甚至背离党委决议另搞一套;要带头抓好党委决议的落实,凡是党委定了的事,就要认认真真做工作,积极主动抓落实。
二、在实行民主集中上发挥好主导作用
一要把好原则关。xx同志强调指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原则性是第一位的。”党委书记的原则性强不强,直接影响到整个班子的原则性战斗性。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纪律、有秩序的民主,而不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化民主。作为党委书记,对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要作必要的分析,分清是非,区别对待。对正确的意见要给予鼓励;对不合理的、消极的意见要及时加以疏导;对哪些违背上级指示精神的错误言论,则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纠正。同时,不仅要在发扬民主中坚持原则,在实施集中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原则。负有把关定向责任的党委书记在集体决策中不仅要防止主观,还必须有主见;不仅要集中多数人的意见,还要看是否集中了正确意见,绝不能因为坚持不正确意见的人一时占多数就迁就迎合、放弃党的原则。在决策具体问题时,对违背上级政策的坚决不议,上级政策规定没有涉及到又一时
拿不准的要请示后再议。要确实做到感情服从原则,坚决杜绝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要把好大局关。党委班子民主集中运用得不好、党委决策的层次和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群众的个别意见不加分析,迎合某一部分群众的局部利益,缺乏大局意识。作为党委书记要带头增强全局观念,坚持用大方向管小方向、用大道理管小道理、用全局管局部、用政策管感情,确保党委的各项活动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符合部队长远建设的要求、符合群众的根本意愿。
三要把好指导思想关。作为党委书记如果指导思想不端正,就会使民主与集中走形变样。为此,必须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把民主集中的着眼点放在对党的事业和部队长远建设高度负责上,放在对广大官兵高度负责上。按照xx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好政绩观和群众观,坚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为依据,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不为小团体和个人私利所驱使,不为取悦上级领导而行事,不为错误的社会思潮所左右,时时出以公心,处处不忘党性原则。
三、在搞好个别酝酿中发挥好疏导作用
(一)亲自参与酝酿,掌握真实情况。作为党委书记直接参与情况的调查和决策方案的论证,有助于掌握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有助于决策方案的优化,去粗取精;有助于拓宽思路,丰富完善党委决策;有助于取得共识,为党委集中创造良好的基础。不调查、不研究、不酝酿论证,在众多的矛盾面前就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能分清轻重缓急、大小主次,就不能通观全局、抓住重点。为此,既要发挥好职能部门的助手作用,又要处理好工作上的矛盾,拿出专门时间亲自参与酝酿。这样,才能对问题有一个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也才能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二)摆正位置,掌握酝酿艺术和原则。一是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注意引导和启发参与酝酿的同志打消思想顾虑大胆发表意见。二是如果不是情况十分紧急的,要尽可能提前把酝酿内容通知参与酝酿的同志,使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之后再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三是要注意对一些重要问题反复进行酝酿,寻求最佳方案,达成班子共识。特别是对重大问题和敏感棘手问题,一定要有耐心,通过反复酝酿、协商,力求把不妥的意见说服好、把分歧的意见统一好、把正确的意见集中好。四是稳妥组织酝酿,防止偏差走样。作为党委书记要带头遵守酝酿规则,严格酝酿纪律。在酝酿前,要对需要酝酿的问题有所思考、有所准备,防止仓促通气。在酝酿过程中,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绝不能让自由主义、私下交易等不健康的东西进入个别酝酿。要注意保密,防止把正在酝酿的重要问题泄漏出去给工作造成被动。要维护党委内部和上下级组织的团结,谈意见、讲看法,要把增强党委班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一个重要着眼点,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伤害同志的事。不仅如此,还要利用个别酝酿的机会,搞好谈心交心,消除误会和隔阂,加深友谊和感情,使酝酿的过程变成促进班子团结、顺畅上下关系的过程。
(三)及时归纳酝酿情况,形成酝酿结果。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充分的个别酝酿,但决不是酝酿素材的简单运用,而是对其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作为书记要在参与个别酝酿过程中,力争通过精心准确的综合、精辟入里的分析和细致深入研究,作出本质的、正确的判断。要及时收集研究其他同志酝酿的意见,并与自己参与酝酿的意见集中在一起,去粗取精,最终形成最佳的酝酿结果。
四、在实施会议决定中发挥好核心作用
(一)遵
循会议决策原则。一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作为党委书记以及参与决策的其他同志,必须准确地获取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失,进行分析比较,切实依据实际情 党委的工作任务重、担子沉、责任大,党委书记履职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水平,如何发挥党委书记在抓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是当前党委书记履职关注的焦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怎样当好党委书记篇,欢迎大家阅读。
怎样当好党委书记篇一
今天,我们在一起谈谈如何当好领导机关参谋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xx 因为军分区、人武部、干休所都是机关,我们在座的都是机关干部。一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我们的干部来源一是院校,二是广州战区调配过来的,三是有的同志自己回来的,相当一部分同志都是基层干部,调回来以后就成为机关干部。可以说都缺乏机关工作经验。二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现今社会科技和信息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领域改革迫使各级领导机关在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方面迅速作出相应变革以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三是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的需要。xx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要“建立学习型社会”、“要培养和建设复合型的指挥人才和智囊型的参谋人才”。xx大报告提出的这些要求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靠我们主动去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做法讲起。
大家知道,“机关”一词,就其本意来讲,它是指机械上的发动与控制部分。古人讲:“机所以发,关所以闭也”。所谓机关,它是指机器上,既能使机器发动、运转,又能控制机器的运转状况,也可以使机器中止运行的那一部分。比如:“机关枪”,为什么叫机关枪呢?就是因为这种枪,它有一个控制子弹发射的部件。扣动扳机,它可以发射子弹,如果加上不同的控制,它可以改变子弹的发射频率(点射或连发),关上保险,它可以阻止子弹出膛。
由此我们可以引出现代“机关”一词的定义:机关,是指政党、国家、军队或其他社会团体,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指挥和控制本组织活动的固定机构。正象一部机器离不开发动机和控制发动机运转的部件一样,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乃至一个社会团体,都不可能没有它的机关,离开了机关,政党、国家、军队以及社会团体的作用、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此,人们对机关的作用、职能作出了这样一个定论:机关是指挥控制中枢,是办事机构,是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正因为“机关”有着这样的特殊职能和作用。因此,大到一个政党、国家、军队,小到一个社会团体,为保证其活动的正常运转,都无一例外地设置了机关。
那么,机关工作人员又是干什么的呢?我的理解,一是办事,二是当参谋。首先要定好位。参谋、干事、助理,不是跑腿、听叫、侍候人的,而是军事主官、政治主官、后勤主官的参谋。所谓参谋,就是参与谋划。即参与工作决策、参与工作落实;出谋略,想办法,拿主意。因此,参谋人员的专业能力要等于或高于主官。否则,就不能与首长的意图对接,出的主意不是主意,想的办法不是办法。那么,要你这个参谋干什么?所以,参谋人员的智慧要高人一等,办事能力要胜人一筹。参谋人员,说到底,既是过去所谓的“师爷”,又是府衙的差役。
部队各级机关是为党委和首长服务的,也就是办事机关,是部队的指挥机关,这一职能要求机关干部应具有较高的出谋划策、参与决策的能力,这种“谋事”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机关的工作质量,而当前各级机关干部的谋事能力与客观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事关全局性工作的谋事能力“浅”。在事关党委全局性工作中,有的同志存在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感到自己人微言轻,不去操那份心;有的考虑问题比较肤浅,对工作可能想得出来,但不一定说得出来干得出来,更谈不上写得出来登得出来。遇事不能从全局出发,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办法及建议缺乏力度。
二是分管工作中的谋事能力“弱”。机关人员按职责都有自己分管的工作。而有的对分管的工作提不出具体落实的办法,给基层拿不出可供操作的章程,上面有什么要求,基层是怎么个情况,两者怎么很好地结合起来,心中无数,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领导交办工作中的谋事能力“单”。有的同志只能是领导交待“一”就办个“一”,顺利的时候还能完成,一遇到情况发生变化,就没辙了,不知道如何在不违背领导意图的前提下随机处置。
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今天,我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谈谈领导机关干部如何办事、如何当参谋以及在领导机关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前三个问题,主要讲领导机关干部如何办事、如何当参谋。后三个问题主要讲在领导机关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如何当好领导机关的参谋人员?
一、怎样“干事”?
“瞎参谋,乱干事,不助理”,这是一些同志对机关干部的形象说法。然而,机关干部如何干好事的确大有学问,它不仅标志机关干部素质的高低,也是各级机关工作水平、工作效率的反映。在领导机关,无论分工做什么工作,要真正干好一个机关干部的事是十分不容易的,它要求机关干部必须具备干事情的基本功。概括地说,热爱本职愿干事,开动脑筋勤想事,精通业务会办事,一专多能多干事,廉洁自律干正事,面向基层办实事,守口如瓶能装事,手脑并用善记事。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只简要地讲一下勤想事,会办事,能装事,善记事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开动脑筋、勤想事。领导机关干部不能满足于“领导交给啥就干好啥”,也不能只当那种“来了文件上送,有了批示下传”的收发员和传令兵,而应具备超前意识,有预见性和创造性,时刻想着自己应该干什么。领导需要的情况能提前准备好,基层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能首先想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学习思考,善于调查研究;真正吃透上头精神,掌握下头情况,积极地给党委和首长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领导决策前,要广泛收集有关材料,提供信息,找好政策依据,供决策参考;决策实施后,又要主动抓好信息反馈,协助领导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想事,要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安排工作既要熟悉上级的要求,又要考虑部队的承受能力。善于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具体化,既谋大略,又干实事,不懒惰,不“甩手”。自觉做到:请示工作有方案,汇报工作有依据,贯彻上级指示有措施,紧贴中心提建议。
会办事、精通业务。办事要具有“快、准、细、实”的特点和作风。“快”就是能迅速领会领导意图,反应快,行动快;办事干净利索,雷厉风行;办事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办事要有头有尾,及时报告办的结果。“准”,就是提供情况准,不能含糊其辞;领会党委、首长的意图准,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歪嘴和尚念经",曲解党委、首长意图。“细”,就是工作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做到:考虑问题多向思维,提出建议多种方案,起草文件反复推敲,答复问题掌握分寸,安排工作多方商量,评估工作不走极端。“细”,还要注意对一些政策和业务性强的工作,及时向首长讲清政策、规定,阐明利弊关系,提醒领导慎重决策。“实”,就是工作要扎实,要“到位”;落到实处。领导机关干部一定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干工作不图虚名,少说多做,默默实干,总结经验不掺水分,反映情况不掺个人恩怨,不把计划当结果,不把预测当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
守口如瓶、能装事。一方面,对机密事项,守口如瓶。保守秘密应成为领导机关干部的一项职业道德。特别是对一些不能扩大知晓范围的事,不能随意透露。另一方面不传闲话,坚决反对和抵制自由主义,特别是涉及到领导之间的分歧,领导对下级的一些评价、看法等,不能传播,更不能搞阴一套、阳一套的两面派作风。 手脑并用、善记事。记事,也是领导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一是要成为储备多方面情况的“档案库”,平时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部队建设的各方面情况。一旦党委、首长需要,就能信手拈来。二是要牢记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特别是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对一些大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党委、首长是怎样研究的,业务部门是怎么贯彻落实的,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说出个子丑寅卯。三是对做过的工作要理得清,要写到本子上,记到脑子里。特别是一些大的事情和活动,数月、一年、甚至几年以后都能说清楚,真正成为“活档案”、“活字典”。
二、如何办好领导交办事项?
怎样干事?多指领导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做好领导交办的事?在某种程度上讲,机关干部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之下。二者是有区别的,其学问亦应认真探索。
第一,把握住办事“三环节”。执行领导交办工作任务有三个环节,即始、中、终。接受领导交办工作任务为之始;办事的过程为之中;向领导复命为之终。这三个环节也是不可逾越、疏漏的三个阶段,领导机关干部要把握住这三个环节,掌握每个环节的特点,处理好阶段性和连贯性的关系,灵活处置各种情况。才能把事情办好,达到领导满意。
第二,接受工作任务要弄清“三要素”。领导交办工作任务,无论简与繁,大体都由“三要素”组成:一是内容--办什么事;二是时限--什么时间完成;三是要求--工作质量,注意事项等。机关干部在接受交办任务时,一定要把领导的意图搞清楚。如果领导交待任务零乱繁杂,要用“三要素”加以调理,并提出一个"执行方案"请领导审定;如果领导交待任务过于简单,也要用“三要素”加以“发挥”,并请领导认可;如果以为领导的要求超越现实,完成任务困难太大,不要急躁,不要轻易提否定意见,要从“三个要素”的合理性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供领导参考。交办任务明确以后,应作出肯定答复。(如“我一定把事情办好”。如果把握性不大,可以说"我尽力把事情办好"。切记无论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如何,有无办好的把握,都不能事先在领导面前吹嘘,说大话。因为多数领导对于有虚荣心的人办事是不放心的。)
第三,优化办事成果“三比较”。办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好的结果,排除或缩小坏的结果,因而办事的全过程也就是趋利避弊、兴利抑弊的过程。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是利;一是弊。优化办事成果,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比较,这就是“利利相较取其大,利弊相较取其利,弊弊相较取其小”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战国时“田忌赛马”的那个道理。运用“三比较”在方法上要抓住三点:一是搞好预测。受领任务后,可以根据领导要求和自己办事的经验、周边信息,加上分析判断,预测出办事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利弊条件,尤其是潜在的利弊因素。二是优选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可分两类,一类是主观规定的限制条件(包括领导的要求和执行者自己规定的办事目标),第二类是客观存在的限制条件。客观限制与主观限制条件相一致的,可成为办事的“利”,反之则可能成为“弊”,优选的方法是调整、改变客观限制条件,使之与主观限制条件相吻合。在特殊情况下,客观限制条件难以调整时,才调整主观限制条件,但是,只能调整一些次要的要求、指标,尽可能不降低领导要求的总指标。三是注意潜在问题。办事是复杂的,有些情况难以准确预测,有些潜在因素不可能事先完全发现,有时正常的情况也会发生突变。所以办事预案不要满打满算,目标要求不要过高出格,要留有余地;办事过程中一些潜在问题暴露,不要手忙脚乱,一定要沉着机智,灵活对付,尽力扬利抑弊,争取相对的好结果。
第四,运用好办事“三形式”。办事可能出现三种形式:单一办事--在某个时间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二、交叉办事--同时受领两项任务,或者两位领导分别赋予的不同任务需要在同一时间或交叉时间内完成;三、穿插办事--三项以上工作任务、穿插在同一时间流程中进行。
单一办事,主要是处理好时间与效果,也就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就行了。交叉办事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要处理好两项平行工作的关系。交叉办事的两项工作:如果是两位领导赋予,而在办事要求条件中有某些矛盾的话,领导机关干部应向后赋予任务或职务较低的领导说明情况。两项工作任务交叉进行时,一定要分清主次。确定出关键性工作和进行关键性工作所必须的时间流程,而后分析非关键性工作与关键性工作的逻辑关系,如果二者有依赖和影响因素存在,一定要以主带次。非关键性工作的时间安排,一般要利用关键性工作时间顺序中的空间和"稀疏"线段。如果领导机关干部精力可以兼顾,也可与关键性工作同时进行。穿插办事比较复杂,首先要确定关键性工作和非关键性工作,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要突出安排好关键性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第五,检验办事效率“三标准”。领导机关干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之后,要进行工作效率自我检验;标准有三:一是工作质量,是不是达到了领导要求的限制条件;有没有潜在的问题和漏洞;。二是工作速度,是否超过工作时限。有没有浪费拖延时间的情形。三是对社会和群众的影响,比如,为某项服务工作,由于兴师动众,而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任务完成得再好、再快,也不能算达到了优质标准。
第六,向领导复命“三注意”。工作任务全部结束,或者告一段落,应向赋予任务的领导复命,汇报完成任务的效果、时间,讲明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后续工作的看法等。复命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不失真。对完成任务情况要一是一,二是二;不扩大;不缩小;不隐匿问题和缺点。二是不吹嘘。不借机自我夸耀,谍谍不休地表功、诉苦。三是不邀利。不因为完成了领导交办工作;领导满意而乘机向领导提出工作以外尤其是个人利益方面的要求或条件。否则;以后领导就不敢再交办工作了。
三.提高领导机关干部的谋事能力
提高领导机关干部谋事能力是职能所需,形势所迫,从当前的情况看,我感到,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强化岗位训练,在学干结合的实践中提高谋事能力。各级领导应充分运用好本职岗位这个成才的最佳基地,引导机关干部着眼工作需要学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实践中练谋事,不断摸索谋事的基本规律,按照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谋事能力。老同志要发挥好“种子”和“酵母”作用,搞好传帮带,与新同志一起在学中干、干中学,共同练本领,提高“谋事”水平。
注重提高觉悟,在激发工作的热情中提高谋事能力。要教育机关干部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竞争对谋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使他们由衷地感到,能谋善谋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个体素质,是成就事业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增强自我提高的紧迫感。这样,就能他们抓紧时间,自觉磨炼,尽快提高谋事能力。
建立健全制度,在依靠制度的落实中提高谋事能力。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提高领导机关人员谋事能力中,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可遵循,就能不因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就领导者而言,要自觉落实机关干部参与重要工作决策制度和在职培养提高制度。在思想上,要站在走群众路线和培养接班人的高度上看待这一问题;在行动上,不仅要多给机关干部进一言的机会,还要对进言正确的予以鼓励,对进言不当的及时指出并做必要的说明,以避免因意见和建议“石沉大海”而挫伤进言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常进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谋事”能力;对领导机关干部来说要清楚地认识到,机会不能等着别人给,应该抓住时机,努力争取,同时,还必须细心观察分析部队全面建设形势,多准备素材,这样才能在时机到来时一显身手,得到更充分的锻炼。
启动激励机制,在崇尚能言善谋的氛围中提高谋事能力。要注意在工作中开展谋事评比竞赛活动,把谋事能力作为领导机关干部称职标准的重要一条,把立功受奖、晋职,晋衔、晋薪金档次与谋事情况挂起钩来,对那些提出合理化建议数量多、质量好、效绩明显的同志,该奖励的奖励,该立功的立功,可以提前晋职、晋衔、晋薪金档次的给予优先考虑;对那些谋事能力平庸又不思进取,在机关多年而无长进的干部,该调离的调离,该处罚的处罚,决不迁就照顾。从而努力造成一种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人崇尚能谋善谋的良好氛围。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领导机关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唤起机关干部积极当好党委和领导"智囊"的热情。
四.机关干部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军分区、人武部人少事多,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要实行科学的工作方法,发挥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领导机关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由其地位、作用和工作特点决定的。这就要求机关干部既要统观全局、多谋善断,又要知识广博、态度严谨,并具备较强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机关工作专业特点比较明显,机关干部又必须是精通本职业务的专门人才。具体说来,应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是调查研究能力。机关干部应是领导的“智囊”、“外脑”,要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无论从事哪项业务工作,都应该对上级有关规定和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对本单位、本专业系统的情况了如指掌。遇到问题,善于调查研究,弄清历史和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意见;供领导决策时参考。目前我们有些机关干部,只会跑跑颠颠、办具体事,不会给领导出主意、当参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二是科学论证能力。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一些机关干部对领导讲的话,无论正确与否,一概唯唯诺诺,不敢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这不利于领导工作和部队建设。我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提高领导工作的效能和避免走弯路。应该重视培养领导机关干部的科学论证能力。机关干部既要坚决贯彻执行领导的指示,又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严密的科学态度,本着对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对领导的决策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分析论证。正确的,要提出充分的依据,以坚定领导和下级贯彻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不正确或有部分不正确的,则要通过一定形式,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供领导参考"。领导应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独立思考,直言进谏。
三是信息收集和贮存能力。借助信息指导工作、做出决策,是实现科学领导的一条重要途径。机关干部头脑敏锐,是实现科学领导的一条重要途径。机关干部要头脑敏锐,应时时注意上下左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善于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科学分类,对收入信息和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准确地向领导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意见,或存档立案,以备后用。这就必须勤看、勤问、勤记、勤剪贴有关资料、勤分析有关问题。
四是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一些机关干部把本来自己可以处理的问题,也要去请示领导,以示尊重,结果给领导增添了负担;也有些领导对机关干部可以解决的问题,事无巨细都要管,影响了工作效率。要提高机关干部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机关干部不要轻易上交矛盾,敢于和善于独挡一面地工作;另一方面,领导者也要敢于放权,放手让机关干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五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机关干部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从事“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工作,这都离不开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两种形式。因此,机关干部应善于运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和文字材料,表达首长的意图或下面的情况。目前机关干部中,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并不是很多,各级领导要重视对机关干部在这方面的培养;机关干部本身也应努力学习、锻炼和提高。
六是快速反应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就是效益,就是战斗力。机关干部必须思维敏捷,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对上级的指示、要求,及时向下传达、通报;下面的情况、经验、建议,迅速向上级反映、汇报。同时要把快、细、准结合起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那些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办好。现在,有些部门对上级要的情况,能拖就拖或应付了事;对下级的请示,推诿拖延,缺乏时效观念。要克服这种疲疲塌塌的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七是自我约束能力。机关干部与领导经常接触,与上级和同级业务部门之间、与下级和基层干部甚至战士之间,经常发生交往和联系,尤其是有些部门管人、财、物,一定要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坚持原则,遵守纪律,公道正派,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八是灵活严谨的协调能力。对一级领导机关来说,调整矛盾、理顺关系,归根到底是个工作协调问题。如何搞好协调?军队政治机关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协调。
1、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整个协调工作的主线,任何协调无不以信息为依据,又通过信息的传播,达到认识和行动的一致。信息沟通就是互通情况。部门和科室之间可通过电话、传阅件等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将首长的指示、意见相互传达和通报,使各部门了解整个机关工作的全局,明确自已所负责的工作与全局是否协调,并以领导指示和各部门工作情况为导向,调整和确定自己的行为。这种互通情报式沟通协调,及时灵活,简便易行,它有助于调动各部门自行协调。2、计划统筹。通常为单位办公会或部门部务会的形式,一般每月一次。各业务部门根据年度或半年工作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前的具体工作情况,提出月工作打算。尔后,由办公会共同研究,调整矛盾,作出统筹安排。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预测精度高、变动幅度小,时间要求不太急的工作。对变化因素多,调整幅度大,时间要求急的工作不太适应。3、随机商定。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随时进行协调的一种方式;它通常采取与需协调部门当面协商确定,通过碰头协调会或专门协商的方法进行。这种方式一般是在上级指令时限急,或部门在落实指示和大的工作任务中出现新的情况,需及时调整预定计划的情况下进行的。协调时,可由领导牵头,也可由科室负责人或某项工作牵头人出面协调,事后向领导报告。这种协调方式便于应急,协调速度快,效率高。但协调者必须了解上级和领导总的意图,以免协调走样。
五.领导机关干部应做到“十要十不”
当前,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机构改革,地方和军队对领导机关干部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如何当一名称职的领导机关干部,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十要十不”。
一要政治坚定,不左右摇摆。一方面领导机关干部是首长的工作助手,是直接为首长的工作服务的。领导机关干部虽不是直接决策者,但要为首长提供信息和资料,协助首长决策;虽无权决定问题,但要协助首长处理问题。更重要一方面我们都是党员、党的干部,因此这就决定了领导机关干部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无限忠于党的事业,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在政治上不出问题。
二要摆正位置,不越权越位。由于领导机关干部处于领导机关的核心部位,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甚至越俎代疱,对于一些本应由首长处理的问题而擅自作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要洁身端正,不以权谋私。领导机关干部在领导机关工作,受领导委托办事,使用权力比较方便,如果廉洁自律的意识不强,就很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等行为,甚至堕落成为腐败分子。
四要增光补台,不抹黑添乱。领导机关干部的个人行为,往往会对领导同志的形象、威信造成直接的影响。作为领导机关干部,在看似寻常的行为中弄得不好,就会给领导同志帮倒忙,抹黑添乱。比如,有的机关干部随首长外出,对首长的生活关心照顾得尽可能周到一些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过分、出格,必须自觉地维护首长的廉洁形象,否则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如何既要搞好服务,又不给领导同志抹黑添乱,有很多的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正确把握。
五要诚实可靠,不投机取巧。诚实、正直、本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既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领导机关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品德和遵循的原则。所谓诚实,就是办事诚心诚意、实实在在,绝不能弄虚作假、华而不实。所谓正直,就是坚持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见风使舵,看脸色行事。所谓本分,就是要严格遵守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
六要忠于职守,不懈怠失职。在领导机关工作,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来不得丝毫懈怠、懒惰、草率、疏忽,更不能失职、渎职。领导机关干部一点点闪失,往往会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无法估量的损失。领导机关干部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殚精竭虑地做好本职工作。
七要谨慎检点,不盛气凌人。领导机关干部天天工作在首长身边。往往深得首长的信任。如果不谨慎,不检点,很容易显得盛气凌人。如果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再缺乏正确的认识,自觉不自觉地以势压人,就容易使群众反感、厌恶,甚至有损于领导机关及首长的形象。领导机关干部要夹着尾巴做人,“吾日三省吾身”。
八要乐于奉献,不追求名利。在领导机关工作,一方面非常光荣,另一方面也非常紧张,相当辛苦。领导机关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庞杂,要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家庭的事情顾不上。临时性、突击性任务多,大脑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很少有人表扬,出了一点纰漏便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责难,有时出力吃苦也不一定落好。面对这些苦处、难处,领导机关干部自己怎么办?应该像xx讲的那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价钱,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
九要严守机密,不违纪违法。领导机关干部接触和掌握的重要秘密多,保密的责任特别重大,稍有疏忽发生泄漏,就会酿成大错,有时甚至会造成全局性的影响。因此,领导机关干部必须有很强的保密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掉以轻心。
十要接受监督,不自恃特殊。在领导机关工作确实有其特殊性:身份特殊------与领导保持着一般同志所没有的密切关系;工作特殊------在领导直接授权下办公行事,而且能够为领导的决策当参谋;环境特殊------出入基层官兵禁止的领导核心部门。这些特殊性,取决于部队建设的需要,并不是为领导机关干部个人设置的特权。领导机关干部决不能倚仗这种特殊性而当特殊公民、特殊党员,拒绝接受监督。要过好组织生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自觉征求党组织及同志们对自己的意见,接受党组织的帮助和监督,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经得起党组织和群众的检验。
6.机关干部成才“十字经”
作为一名领导机关干部,要干出点“名堂”来,称得上把"刷子",算得上个人才,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具备10个字,即:“看、问、思、辩、抄、背、记、写、改、熬”。如果加点语法修饰,可在这10个字前边各加个“多”字,就是:“多看、多问、多思、多辩、多抄、多背、多记、多写、多改、多熬”。
一、多看
“看”,是学习、是接受、是摄取成才信息量的主渠道。中国有句俗语: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看什么?我认为,一是要耐住性子看大文章。诸如江主席“七一”讲话、“5.31”讲话和党的xx大报告。这些文章大都是整版整版的,有时真有点望而生畏,但你不看就把握不住中央的精神,就缺乏政治上的敏锐性。这就要“逼”着自己,耐着性子,看深看透。二是要静下心来看那些所谓“干巴巴”的理论文章。象社论、评论员文章、理论研究文章等。这类文章抽象概括,难以引起兴趣,须静下心来细嚼慢咽。长年坚持看,思维的层次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三是要提起神来看紧贴中心工作的动态文章,象四个教育、落实《纲要)、贯彻《条令条例)等,这些宣传中心工作的文章,要随时追踪,从全局上把握,并预测下一步的宣传重点。怎么看?一是要挑出来看。一个人一双眼睛,什么都看肯定看不过来,这就要善于“挑”。“挑”就是选择。要从一本书、一张报纸中挑出一篇或几篇,从一篇中挑出一句或几句。有句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它的道理。这么多报、这么多版、这么多文章,先抓住题目“略”看一遍,再去重点阅读,是很重要的。二要“串”起来看。诸多报刊集中对一项工作宣传,信息量很大。经常串一串,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重点各不同。三要带着“问号”看。就是要有目的性,带着新情况新问题和这样那样的困惑,然后到书、刊、报中寻求答案,拉直“问号”。
二、多问
有句老话,叫作“学问”。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必定多获。这道理很浅显,但有的同志却不习惯,缺乏问的紧迫感,存有问上级“怕露底”,问下级“怕掉价”,问同级“怕矮人三分”…的想法。要做到"多问",必须从"怕问"中跳出来,确立"不耻下问"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问就问个明明白白,问个透透亮亮。
三、多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罔:没有、无。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大家知道,古人作诗有“三上”:马上、厕上、枕上:骑在马上,蹲在厕所里,躺在枕头上都在遣词造句,真是绞尽脑汁!毛主席观看歌剧《白毛女》,当看到喜儿被逼进山洞的场面时,一拍椅子站起来,有感而发:“不造反行吗?”弄得警卫人员很紧张。显然,毛主席是站在阶级的高度去思考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激情和精辟的论述。而我们有的同志却不那么善于思考。报也看了,书也读了。眼睛忙,脑子闲。这样的读,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同等条件,同一时间,同看一篇文章,收效大不相同。为什么?除了智商的因素外(这个因素微乎其微),就是“思”的程度不够。思的越多、越深就越有收获。总结前人经验,在“思”的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要善于逆向思维。一个少女掉入水库,岸上百余人围观而不救。跑来一名解放军战士,跳入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把少女救了上来。有个记者报道了这名战士舍己救人的事迹,报上只登了200字。又有个记者写了《救救这些“落水”者》,文章指出,落水者当救,岸上这些见死不救的“落水者”也当挽救。后者不仅登20xx多字,而且还加了编后。两个记者一个顺向思维,一个逆向思维,报道效果大不一样。二是要善于向纵深思考。行者百里半九十:锲而不舍。老子曰:“挖井七仞而不及泉,废井也。”(仞是计量单位,7仞约等于2丈多一点)。挖至7仞没有出水,是废井,而7.1仞出了水,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常常就是成败之分。因此,我们提倡思得深些、再深些,切忌浅尝辄止,成为“废井”。三是要善于发散性思考。就是多向的思、辐射性的恩,由一点思及一片。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四、多辩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在与人讨论中形成思想,在寂寞中写作”。这句名言道出“辩”的重要性。“辩”,就是要与别人多“侃”,也就是多交流。“侃”的好处很多:它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求得别人帮助。你“侃”的时候,别人可以挑剔,也可以引伸,相互启发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勤抬杠”。常有“抬杠学艺”的说法。对拿不准的,先立起个靶子来,来点“引人烧身”,三抬两抬,不明白的明白了,拿不准的拿准了。
五、多抄
有句俗话,“水平高不高,看你会抄不会抄。”有人忌讳这个“抄”字,我认为这句话是戏言,也是一句好话、行话,是经验之谈,是成才不可逾越的一步。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周讲:“什么是灵感?灵感就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长期抄、长期积累,就能达到“偶然得之”的境界,就能抄出灵感来。抄能鉴别,抄能记忆,抄能积累,一举好多得,何乐而不为?当然,抄要抄“意”而下抄字,要源于原稿,高于原稿。通过加工提炼,抄到别人“找不到取处”的程度。
六、多背
时下,有些人不提倡背。这种看法偏颇。不提倡背,是不提倡把"背"作为衡量好差的标准,不提倡死记硬背,而不是不让背,否定背。大凡有学问的人都背了一肚子、装了一脑子。常言道:"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是成才的阶梯,特别是语言贫乏的同志,更需要背。不注意"背"的人暂不敢断定没出息,但一般成不了大器。不背是懒人的一种借口。多背,大脑聪灵,知识、语言丰富。用起来自如,表述起来生动,肚子里才算有了"货"。如果不背不积累,你脑子里空空,缺"兵"少"将",调遣就无从谈起,至少是不能得心应手。毛主席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即席引用了司乌迁关于古人遭受磨难而立志的一段文字,这段古文长达300多字。由此可见,伟人、领袖们的渊博知识也是背出来的,不背就记不起来,默写不出来。
七、多记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对首长讲话的闪光思想、脑子闪现出的"火花",闲谈中点滴启发、生活中的生动语言等,要随时扑捉,随时记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大有裨益。鲜活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瞬间,不记就稍纵即逝。如果记下来,经常翻一翻,就忘不了。一位连长,在谈到高炮训练要坚持高标准时说:“瞄树梢总不如瞄星星打得高”,这语言既鲜活又富有哲理,很难得。一位军区树立的标兵连长说:我在连队花名册上是第一名,全连站队是排头兵,我要左眼盯着第一右眼盯着红旗,样样走在全连的前边。这些好语言,关在屋里是想不出来的,听到了,就要赶快记下来。怎样记?没有什么新鲜办法,就是要象鲁迅先生那样,兜里装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就成了积攒零金碎玉的“小仓库”、“万宝囊”。
八、多写
《解放军报》有个主编曾说了两句很有哲理的话:“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就是说,只看材料,不动笔去写,就会觉得别人弄的水平不行,可自己一弄,还不如人家。有个名记者介绍他成名的诀窍时只说了两个字“多写”,写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我们常说“这个机关干部不错”,多是指他会写点东西。我们说"这个人没啥道道"。通常也觉得他笔杆子不硬。要具备写的基本功,一要敢于写。不要把写看得太神秘,不能有自卑感。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二要不停地写。写东西的同志有个共同的感受,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休一个月假,再拿笔就打怵,望写生叹,因此要有点马不停蹄的精神,这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要马上写。对好的信息、线索,要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了,冲动少了,灵感也没了。四要逼着自己写,“不压不出油,不逼不出货”。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平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把笔拿起来,把第一行写出来。
九、多改
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文章不厌千遍改,“写好了至少改五遍”。鲁迅是个大文豪,他的文章还要改五遍,何况我们呢?所谓“改”,一是自己改,二是别人改。自己改,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必须克服“孩子总是自己的好”的思想;克服“留给领导改”的思想;克服割“尾巴”怕疼的思想,要有忍疼割爱的精神,在改中否定自己,在否定中提高质量。
十、多熬
多熬,就是多熬夜。“学海无涯苦作舟”。多熬是前边“九多”的前提。没有多熬作基础,也就没有前边讲的那九多。一个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干活的同志,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四五个小时,而晚上从7点半到12点又是4个半小时,晚上熬一熬,一天变两天,一年变两年。这是从时间上计算的。从效率上算,晚上比白天要高出一倍,这又是一年顶三年,如果不去熬正事,而热衷于搓麻将、打扑克、找饭局,下午3点就琢磨晚上吃饭喝酒,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干工作,这样一年就成了半年。时间一长,水平就“两极分化了。我们发现,大凡晚上12点以前在办公室熬的,用不了3年,准有点小名气,差不多都能挑大梁。老机关同志经常说,12点以后睡觉熬出来的材料一般差不多,不行的材料大都是12点以前睡觉了。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器。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经常,才能发现其中规律,得其真谛。各位同志,不妨熬上一年两年,品尝一下熬的艰辛,领略一下熬的喜悦。
怎样当好党委书记篇二
为了进一步提高示范村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全面落实党的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实,能够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队伍,根据培训班的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当好村支部书记,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大家共同探讨,供同志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参考。
一、认清形势,克服困难,树立当好村支部书记的信心
1、村支部书记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班长,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人物,这种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这是由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首先,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委员会的“班长”,责任大,担子重。支部书记要想带好这个班,需要努力研究和探索如何处理和解决党内外的各类矛盾,最主要的是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要求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合力。
其次,党支部书记是各项工作的领头人。在村里,支部书记既领导经济工作,又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抓党的建设,还要抓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各项工作能否搞上去,主要看党支部书记能否把“一班人”团结起来,把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能否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领导村级其他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所以,选好党支部书记是搞好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群众的“领头雁”,只有头雁展翅,才能群雁奋飞。
再次,党支部书记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领导这个小社会的核心是党支部。由于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中的主导地位,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程度,主要取决于支部书记,因而广大农民群众形象地称书记为“主心骨”。有了坚强的“主心骨”,党支部才会有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群众才能齐心协力跟着党支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此可见,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农村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农村党支部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党支部书记主观方面的因素,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又是很艰巨的。
2、村支部书记工作的艰巨性
村支部书记工作艰巨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造成的:
一是地位与任务的矛盾。党支部虽是农村的政治领导核心,但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工作及其影响来维护的。村党支部就其所担负的任务来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许多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党支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党支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党支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支部完成各项任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靠苦心婆口的宣传,靠个人的威望与经验,靠个人的感情。当工作遇到重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每当要完成一些重大、急难任务时,党支部往往只得采取强硬的简单粗糙的办法,搞得干群关系紧张,村干部工作吃了苦,得罪了人且不说,甚至连家庭人身财产的安全有的受到威胁,遭到报复。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党支部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对象与手段的矛盾。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其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原来生活生产靠集体组织的农民变为分散经营生活的千家万户,由过去出勤记工统一分配变为由农户直接从事商品经济的个体经营者,农民已不再是过去在严格行政管理下的人民公社社员,而变成了有相当自主权的生产经营者。过去集体统一经营和分配,支部掌握着集体经营权和物资分配权,在村务管理上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民各种各的田,生产经营、分配都由自己决定,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一些农村党支部在生产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去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手段,致使调控能力明显减弱,也使党的工作难以开展。加之,农民群众(包括党员)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农民群众经过多年来的教育,听党的话,勤劳朴实,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热爱集体。但也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并没有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改造而彻底根除。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利已主义思潮对农民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同样产生了影响。伴随着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求富致富心理的增长,松懈涣散,自私狭隘的思想也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党支部的管理、教育漠然置之。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不交税费气死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给党支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助长了农村无政府主义思想。这种状况要求党支部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但是由于政策上的不完备,管理制度上的不配套,党支部在教育和管理农民上尚未形成一整套新的办法和途径。使一些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灵了,经济调动没有钱,法制管理没有权”,“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更有甚者,有些村的封建迷信、宗族势力有所抬头,“群众信教不信党,书记不灵族长灵”,我讲这些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说农村的现行政策不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使农民得到了极大的实惠,我国农村的现行政策已经得到了实践的证明,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这一群体出现了分化,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农村党员群众的管理教育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这就造成了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党支部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由于农业是一项周期长,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特殊产业,农村工作需要有稳定连续的政策,并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农村政策稳定与否,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对于党支部能否顺利地开展工作关系极为密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连续制定了关于农村工作的六个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政策规定,对于推动农村改革,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党的各项政策在具体的贯彻过程中,要经过“千山万水”才到达农村。为了具体地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经常制定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加之一些农村干部素质不高,认识水平有限,理解政策不深,以及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党支部在执行政策中往往无所适从,没有主张。如改革初期,对“分田到户”、“承包到人”的承包责任制把握不准,忽视了中央“统分结合”的精神,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分了牛分了地,分了房子分机器”,不仅把集体经济分光分净,成为“光屁股”,而且冲淡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又如一段时间,在宣传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由于没有真正把党的农村政策交给群众,结果引发了一部分农民的“怕变”心理。再如,十四大召开后,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讲要放开农业种植计划,而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往往要根据本地实际下达一些指导性的计划,并要按计划抓好落实,这就产生了政策与工作的矛盾。特别是一段时间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党支部的工作造成的影响更大。往往是“刚刚跑快啦,又说不行啦;停止不干啦,加油鼓劲啦”,从而使党支部常常处于困惑之中。有的观望、徘徊;有的急抓一把,急功近利;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躺倒不干。这种政策与工作的矛盾,使党支部工作很难稳定有序。如:甜菜大战、亚麻大战等等。
四是上级与基层的矛盾。党支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线,农村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组织领导者,又是生产劳动者。广大党员干部常年累月蹲在基层,和农民群众滚在一起。他们的任务繁重而待遇微薄,但是,近年来,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漂浮,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农村工作缺乏感情,很少关心支持党支部的工作,不能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只是一味地发命令,作指示,下任务,提要求,动辄批评、指责。更有少数领导干部,即使下到基层,也是前呼后拥,讲排场,摆阔气,走马观花,不办实事。这些官僚主义作风,不但引发了上级与基层的矛盾,而且引起了干群关系的紧张,造成了农村干部有难处,党员群众有怨气的局面,部分党员群众认为村支部的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向农民索取的多,给予的少,摊派的多,服务的少,集体经济没有壮大,公益事业又得不到发展,村干部还经常陪上面的人大吃大喝,农民由此而产生抱怨情绪。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到农民的利益,使部分农民产生逆反心理,如以前卖难买难打白条等问题,有些部门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观念薄弱,甚至与农民争利,损农坑农,如假籽种、假农药等问题,引起群众的不满,条块分割的体制,地方党政也无能为力,村干部就更没有办法,虽然群众也明白有些问题不是村干部造成的,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把村干部当“出气袋子”。同时,农村基层干部管天、管地、管生、管死,长期处在矛盾的焦点,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群众的对立面,一些群众认为干部只管“要钱、要粮、要命(计划生育)”是“三要”干部,而没能耐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导致群众对组织失去信心,这种局面影响着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五是素质与要求的矛盾。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村级党员干部这支队伍,经过多年的改革,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时代特征;热爱农村,振奋精神,建设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村级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这是农村村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主流、本质、基本的方面。但是,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得问题。由于党支部成员一般都是本乡本土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小农思想、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很难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时,农村教育的落后又严重地影响到干部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由于身处基层,主要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生产劳动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有限,因而在干部和形势要求上产生明显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素养普遍较差。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不读书,不看报,甚至一些比较好的党员干部,也很少读书看报,对政治理论学习不积极。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政策水平低,领导能力差,对我国在农村的现行政策产生怀疑或动摇。二是宗旨观念谈化。有的揣着私心当“公仆”。有部分村级党员干部喊着干部难当,又恋着“帽子”,认为“大小是个头”,心里想的是,机动地多种点,搞个贷款实惠点,种子化肥优先点,地不耽误多得点,来人陪客吃一点,出外办事方便点,站在人前光彩点。有的腰别笊篱干工作,上台就想捞一把,不是为了党的事业当干部,认为有权不使,过期无效。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认为,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利小。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硬了,群众又骂是‘土皇帝’,我们常常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就表现出我们部分村干部胸无蓝图,得过且过,认为村干部和国家干部不一样,往上没啥奔头,对上别挨批评,对下过得去就行了;有的工作不敢碰硬,遇到难题就打怵,见硬就弯,孩哭抱给娘,上下推卸责任;有的工作敷衍塞责,缺少创见,认为出头椽子先烂,上边没说的不能干,上边让干的干好了受表扬,干错了上边兜着,因循守旧,工作停滞不前。四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村级干部政治纪律性差,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积极认真贯彻,只顾本位,不顾大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组织纪律性不强,甚至个人凌驾组织之上,搞家长作风,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在村级党员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赌博、封建迷信、滥砍盗伐、超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甚至触及刑律,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欺压群众,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村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又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尽管它存在于少数村干部身上,但它严重地腐蚀了村级干部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和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危害是严重的。由此可见,党支部整体素质与要求的矛盾成为制约其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3、村支部书记工作的有利方面
在分析和认识村支部书记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的同时,还应看到农村工作的一些有利方面,一是党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各级政府对农村工作逐步加强。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民问题是我国的基本问题,邓小平、xx同志多次指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中央1号文件精神又为我们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道路。中办发[20xx]26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为我们提出了组织建设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问题日益重视,包头地区全部减免了农业税就说明了这一点。二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和选拔,形成了一批信得过、靠得住、能打硬仗的乡村干部队伍,为农村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通过多年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了农村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旗委正在积极落实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以调动和保护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农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政治上对那些公正廉洁,为农村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每年都要进行大力的表彰和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了尊重基层干部的风气。并对一些工作政绩突出,德高望重,经验丰富、长年从事农村工作的村干部进行提拔重用。工作上支持村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大胆进行工作。实事求是地评价基层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对于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旗帜鲜明地坚决制止。对于急难险重任务,旗乡机关干部都将予以大力的支持和帮助。逐步形成旗级领导联系乡村,部门包村帮扶,干部联系村户的联系点工作制度。
二、明确职责,提高素质,发挥好村支部书记的作用
1、村支部书记的职责
概括起来有条:一是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达到富村、富民的目的;二是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把村党支部建成“五个好”的战斗堡垒;三是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的运行机制,调动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好核心领导作用。
2、村支部书记的素质
支部书记的素质,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当书记应具备的条件和水平。实村支部书记应具备的素质总结一下可以用以下二十四个字进行概括,即: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胸怀大局,作风扎实。
怎么才能做到政治坚定呢?应主要做到三点:一是牢固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党员群众带头人的书记,应当高度重视和加强政治修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经受住各种考验,真正做到在关键时刻,在突发事件面前,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带领党员群众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奋进。二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理解和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集中表现,也是衡量书记政治上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标志。书记要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造福于人民的观点,组织和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三是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书记担负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完成这些任务,书记必须具备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敢于创新。
怎么做到业务精通呢?一是具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遇到事情能够迅速拿出主意,点子多。二是处理问题善于作决断,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判断事物的本质,从多种主意中选出最佳方案。三是不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困惑,善于排除干扰,控制局势,使其向着有利于党的事业的方向发展。四是善于创造,不循规蹈矩,更不能照着上级或别人的葫芦画瓢,使决策符合本村的实际情况。
怎么做到公道正派呢?这就要求书记在发展自己时,不要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要求个人的自我实现目标与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相一致,做到处事和待人都要公道正派。用人要公正,办事要公察,行事要公道,主持公道,申张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两个文明建设搞好,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书记。
怎么才能做到清正廉洁呢?清正廉洁,是指领导者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腐化。“公生明,廉生威”,书记只有公正才能清明,只有廉洁才能有威信。我们不能否认和抹杀村支部书记取得既得利益的权利,领导者同样是人,同样要食人间烟火,但是,职、权、责是对等的,你有多大的职务,就能行使多大的权利,也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同样,人民群众对我们书记的要求也就更高,职权和监督也是成正比的,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书记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就必须清正廉洁。为政勤勉,要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营私舞弊,不侵吞国家财产、不贪污索贿,不慷国家之慨请客送礼、大吃大喝。
怎么才能做到胸怀大局呢?书记进行的是一种统帅和协调全局的领导活动。这就要求书记要站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上,站在全局和集体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科学有效地统筹谋划,统领全局,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驾驭局势。要把握全局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要牵牛鼻子,而不是去抓牛尾巴。以改革总领和推动全局,取得领导的最佳效益,要在纷纭复杂的事物中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缓急,明确中心工作,毫不动摇地下功夫把握住它,贯彻落实它,并制定出把握关键环节的有力措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怎么才能做到作风扎实呢?村支部书记要做到作风扎实,必须抓住四个环节:一是搞好调查研究。尽管村支部书记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经常和群众打交道,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强,但绝不能忽视经常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村支部书记身在基层,生活在群众之中,搞调查研究不能生搬硬套领导机关的调研方法,而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层次少、范围小、人员熟的特点来进行,要注意破除“不调查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的思想,切忌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偏听偏信。同时,要对调查了解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潜力,寻找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出正确的对策,并逐步加以完善和发展。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中来,就是支部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之前,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同群众商量,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然后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作出决定。到群众中去,就是将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村支部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决定,回到群众中去,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锁在柜子里,要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群众真正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党组织的意图,并变为群众的认识和自觉行动。从而落实和完成上级党委安排和交办的各项任务。带领党员群众执行好支部所做的决议。三是要发扬民主。村支部书记必须在领导班子内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搞群英会,不搞一言堂,在决议形成过程中,做到畅所欲言;关起门来求争论,出门办事求同心,在决议通过后,应注意强调集中和服从,达到行动上的一致。此外,在决议形成前,要广泛发扬民主,认真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为形成决议和科学决策奠定可靠基础。四是要率先垂范。把言教和身教紧密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严于律已,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人,影响人。带头执行支部的决议,带头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而不能支部做出的决议光喊不做,或者自己先顶住不办,如果这样,那么任务怎么能够落实到农户。所以,只有时时处处为人表率,做出样子,才能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取得真正的威信。
3、村支部书记应起的作用
书记是支部日常工作的组织者,是“一班人”的“班长”。因此,要带头搞好各项工作,模范地遵守各项制度,努力通过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一班人”做好工作。书记在“一班人”中一般要起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①组织作用。书记要组织“一班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一班人”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本单位任务进行研究讨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主持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②表率作用。书记的责任要求大家必须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上级批示决议的带头人,成为生产、工作、学习的带头人,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带头人,成为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带头人。③协调作用。书记要正确处理好同委员的关系,遇事多同委员商量,发挥他们在各自工作中的作用,并注意协调他们的工作。当委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热心帮助他们解决,并主动承担责任;对委员在工作中发生的矛盾,要及时进行调解、疏通,使“一班人”互相支持,搞好团结。只有村支部书记的作用发挥好了,才能带动支部一班人“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带领群众走向振兴农村经济、强村富民之路。
三、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是由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地位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决定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xx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组织保证。因此,下决心把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好、建设好,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才能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建设经济强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组织保证。我旗是一个农业县,农业是我旗的基础产业,农村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要靠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动员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只有把全旗17个乡镇党委,291个村党支部建设好了, 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才有可靠保证。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解决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工作的“牛鼻子”。
再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社会生活的第一线,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窗口”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解决好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切实转变作风,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去,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当前我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还突出存在哪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群体出现新的分化,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有所削弱。首先,由于农民的认识、情感、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千差万别,农村整个社会出现了新的分化,原来的农民这一群体实际已经分化成普通农民、农民工、基层干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若干个阶层,农村社会的这种分化,迫切需要党和政府及时地作出某些政策的调整;其次,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分化、大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民工潮,农村劳动力的大分化、大流动是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现象,但也产生负面效应。其三,由于农民新的价值取向,利益驱动及人缘、血缘、地缘关系等原因,农民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也出现了新的分化与流向。在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比较强的地方,农民依然向党支部紧紧靠拢,团结在党支部周围,有序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但是在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弱的地方,农民的流向就不一。在农村商品经济发达的村,农民大都向能人靠拢,这就是所谓的能人经济与能人效应;在农村社会治安混乱的地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大都向“罗汉、地痞”集中,村里的大小事由这些称王称霸的罗汉说了算;在一些边远、封闭和落后的地方,农民大都向宗教、宗族、长老靠拢,农民遇到什么疑难事,不找村长找族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了摆设,凝聚力不强。
二是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据20xx年底对全旗298个村统计, 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的情况是:10万元以上的村3个,占总数的1%;5--10万元的村18个占6%;万元以下的村117个,占39%; 空白村96个,占32%。从统计结果看出,村级集体经济虽有了一定发展,但大多数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空壳”村集体经济更是入不敷出,摊派现象严重,干群关系紧张,生产服务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是农村工作中的“断层”、“卡壳”现象较为突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不强。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村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断层现象;政策落实出现断层,党在农村的政策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出现“卡壳”。村级班子出现“断层”,后断乏人,现有的支部书记,有的年龄偏大,有的文化偏低,后备干部缺乏培养。村民小组出现“断层”,上下脱节,绝大多数村民小组既没有集体经济,又无人办事,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村级工作出现卡壳,基层组织号召力不强。
四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许多反差现象。近几年,农村经济和社会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因素的制约,却出现了令人深思的反差现象。首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反差”。一些地方经济上去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下降了,偷盗、赌博、凶杀等犯罪有增无减,村与村反差较大,户与户反差也很大,少数人的暴富掩盖了多数人的贫困。再次是目标与现实的“反差”。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严重脱离实际,层层下指标,层层又加码,导致虚报浮夸风在一些地方又重新抬头。
五是党员老化、干部老化比较突出,作用发挥不好。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据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农村牧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开展示范旗县(市、区)工作的意见》(内组通字[20xx]29号)精神,结合我旗实际情况,以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旗为目标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为实现全旗经济强行起飞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创建原则上:一是坚持把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旗与建设经济强旗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各级联动与强化领导责任制相结合的原则。
在创建目标上:一是到20xx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40%,人均gdp达到10991元;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年均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年均增长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28%;人民生活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家家通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二是积极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旗;全旗创建自治区级“五个好”乡镇党委 2个、市级“五个好”乡镇党委 4 个、旗级“五个好”乡镇党委9个;创建自治区级“五个好”村党支部2个、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15个、旗级“五个好”村党支部145个;创建自治区级先进涉农部门1个、市级先进涉农部门2个、旗级先进涉农部门4个及部分驻旗单位站办所;80%的45岁以下农民党员成为小康示范户。三是旗、乡、村三级党组织致力于发展经济、创建“五个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水平有新的提高。四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有明显提高,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导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五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风民风良好,社会稳定。六是涉农部门和乡镇站办所以为“三农”服务为重点,严格依法办事,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在创建措施上:
(一)抓好“四个联动”,体现执政为民,形成上下协调、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是干群联动。认真落实旗级、科级领导干部联系村户责任制,对领导联系基层的职责、任务做出具体规定,要求各级领导重点帮助所联系的乡镇、村做好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等工作,明确每名旗级领导联系一个乡镇、带一名能力较强的科级干部,抓一个示范村、帮一个贫困后进村、联系两户示范户,每名乡镇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村两户,各级领导干部至少为所联系的村户办一件实事好事。建立会议责制度和汇报、通报制度,加强督查,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城乡联动。继续深入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以上促下,共同提高。全旗53个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乡镇(管委会)、示范村、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结成共建关系,采取精神上帮扶、科技上指导、资金上援助、提供信息等多种措施,对乡镇、村、户进行全方位帮扶。同时,进一步明确旗直各单位党组织(尤其是相关涉农部门)、乡镇站办所的职责、任务,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整体合力。
三是富贫联动。每个乡镇选树几个典型示范村,几名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强弱联合、富贫联合,在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建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关系,在先进村与后进村开展“村村联手、共同致富”活动,帮助贫困村户振奋精神,理清发展思路,学习实用科技知识,从而实现经济互援、精神互勉、经验互学、思路互鉴、生产互帮、信息互传,形成富村联贫村,富户带贫户,共走致富路的良好局面。
四是点面联动。认真落实抓示范点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向示范村倾斜,想方设法将其建成全旗、全市乃至全自治区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村。继续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五个一”活动,做好党员示范户的挂牌、党员责任区的管理、党员活动和党员行为的监督、党员建议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制定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比,积极选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五个一”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支部、典型党员干部和各类典型事迹,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将经验推广开来,促进整个地区基层组织的整体提高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创造优势,重点突破,打造全市、全自治区党建工作的“品牌”,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拓宽一条新路——把支部建在养殖小区上,让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随着全旗养殖小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要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建设形式,把支部建在养殖小区上,将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延伸到产业链条上,更好地为推动奶牛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坚持兴建一个小区、组建一个支部,不具备条件的成立党小组或先发展党员再建立党组织,并将建立党支部的小区统一命名为“三级联创”养殖示范小区,选配热衷党建工作、群众威信高的党务工作者,完善各项制度,使小区内党员养殖户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通过发挥小区党组织上下协调、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示范引导等优势,将过去分散经营的养殖户逐步凝聚到党组织身边,把党的活动延伸到产业链条上,形成“公司+支部+农户”的新格局。通过生产联作、养殖联户等形式,把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党员组织起来进行联户,每名党员联系3—5户养殖户,将带动小区内养殖户的任务量化到每个党员身上,定项目、限时间,全力搞好服务。要千方百计将这些养殖示范点建成明年“迎会”工作的展示亮点,使与会者眼睛一亮,过目不忘。
二是选树一批典型——认真实施“四五”工程,加大示范点建设力度。要以招商引资和“两个文明建设”为核心,建成典型示范乡镇5个;以新村建设和奶业发展为契机,建成集文明村镇、领导联系点、奶牛养殖示范小区为一体的典型示范村50个;以干部大培训为契机,培植50名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致富达小康的优秀干部典型;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五个一”活动为载体,培植500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努力在示范点上树典型、在先进村中搞示范。要把示范村建设作为重点,与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新村建设、与文明示范村建设紧密结合,突出抓好养殖新区建设,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带头致富的典型示范村和乡镇所在地集镇,加强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努力实现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通油路及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人民收入水平较高的目标,全面展示我旗文明新村建设成果。示范点要在经济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等方面有充分的示范性和带动性,要建出规模、建出效益。到明年现场会前夕,力争要创建20个能体现土右特色,并在全市乃至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典型示范点,将其打造成“三级联创”的“品牌”,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旗级领导联系点都要建成“迎会”工作的展示亮点。
(三)创新载体,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实力。
一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探索党员发挥作用有效途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全旗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以一牌、一区、一册、一卡、一箱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在经济建设和本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目标,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逐步解决党员活动无阵地的问题。在加强对现有活动室的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筹资力度,新建和维修党员活动室 40个,总数达到100个,逐步解决无党员活动阵地的问题。同时,不断加强活动室内部设施建设,全部达到“五有五上墙”(有活动室、有桌椅、有资料柜、有电教设备,有党报党刊,目标任务上墙、组织机构上墙、规章制度上墙、党员名单上墙、党员岗位上墙),并充分发挥“一室多用”的功能,提高活动室利用率。
三是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利用市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中心、旗委党校、乡镇党校和村党支部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对全旗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协助科协搞好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他们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民致富的水平。同时,选派一批乡镇、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提高工作能力。
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选好项、立好项,并把项目、措施、责任落实到位,力争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把建立产业化服务体系和加强中介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