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间,电视剧《猎手》在央视电视剧频道两集首播。该剧以华北某山村为叙事背景,讲了一个猎户村被日寇屠村之后,该村的仅剩男子如何走上抗日道路的事情。而这部电视剧,在两个方面和抗日经典剧《亮剑》相向。
第一点,《猎手》的叙事背景,也是华北山区平原一带,电视剧的拍摄,更是在山西晋中一带。电视剧《亮剑》当中的很多自然背景,也是以山西与河北的太行山区为主的。因此,观众可以在《猎手》当中看到《亮剑》一样的太行沟壑。这种大山大水的气质,确实非常适合敌后抗日剧的拍摄。
第二点,《猎手》的男主角,也是李云龙一样的火爆脾气,并且自带着一身的硬功夫。这种鲁莽人总能硬功夫的主角人设,恰好适合抗日电视剧的设计。火爆脾气,抗日起来,才能横冲直撞,不按常理出牌,让日寇没有还手之力。
因此,这部《猎手》无论是地点选择,还是人物性格设计,都自带了《亮剑》的很多气质。而在日寇的残暴无情与凶狠恶毒方面,《猎手》也丝毫不输《亮剑》。更为值得注意的,则是《猎手》当中,对日寇的部分展示,也是呈现一种病态的人文关怀的。比如,当日寇的两个小兵杀害了孩子的时候,他们最终走向精神疯魔与病态。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战争写实。
目前首播两集剧情,并未真正进入抗日序列当中,枪炮声还都是小鬼子发出来的。稍后,《猎手》进入到抗日反击战当中之后,故事精彩程度估计会更高一些。对于该剧的前两集,更像是一种有效的剧情铺垫,告知观众,山区的老百姓为何会团结起来抗日。尤其是对男主角经历的塑造,让这个人物的性格更为饱满立体。
当然,这部《猎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编剧思维意识上的落伍。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指导时代创作的价值观念体系。而每一代的编剧们,都只能从属于自己的时代,免不得让自己最终落伍。像《猎手》这部电视剧,便是典型的老编剧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表现。这一点,我们不妨展开聊一聊。
比如,在《猎手》大开局部分,塑造了一个老猎户形象,这个老猎户是一家之主,不仅负责上山打猎,而且负责管理整个村庄。在播出的剧情当中,老猎户奖赏自己的儿媳妇银镯子,然后表示,这是你伺候老的、伺候小的,应该奖赏你的。儿媳妇在对应的剧情当中,则唯唯诺诺,对这位老猎户公公算是“感恩戴德”。
像这种把女性放在一个从属的被赏赐的地位上的创作意识,显然已经不是新时代的编剧们愿意干的事儿了。可能会有观众认为,《猎手》的编剧不过是客观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罢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电视剧从来不是客观的呈现,而是需要带着编剧主观态度的呈现。在《猎手》的叙事当中,编剧对这种老猎户公公赏赐儿媳的行为,洋洋自得,丝毫看不出对这种错误关系的否定。
再比如,对男主性格的打磨和对老猎户的塑造,都是缺少更多原创意识的。我们老一代的编剧们,喜欢用自己已经熟悉的人物性格。但是,电视剧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太多的人物性格已经被同类剧作用烂了。如果老编剧不坚持“与时俱进”的话,就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都是重叠的、缺少原创的,甚至于是机械的,手捏的。
《猎手》当中,性格塑造较为平实的,则是男主。目前播出的剧情当中,这位男主的性格过分正面了,还是缺少一些李云龙式的邪性的精气神。而老猎户性格的塑造,更像是一种把老年人当精神偶像的意思了。这个角色,已经超脱于他所处的山村环境当中,更像是编剧对于自身岁数的一种自况与剧情式的美好植入。
同时,我们也说说这部电视剧当中七奶奶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的功用,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生病,让男主躲避开日寇的屠村。不过,七奶奶这个角色过分说教了,缺少作为所属环境当中的所属性格特点。而“说教”,是“猎手”台词上的最大问题。比如,老猎户、七奶奶、儿子、儿媳一家吃饭的桥段,全程都是编剧的老派抒情说教,这是很可怕的,是编剧意识陈旧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