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军事的名人名言警句(做宣传语用)
名人名言—军事●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箱里,有各种不同的工具一样,军事手段也只是达成大战略的手段之一。
——利德尔·哈特(英)●使敌人丧失平衡,自己乱了阵脚,这才是战略的真正目的;其结果不是敌人自行崩溃,就是在会战中轻易被我击溃。
——利德尔·哈特(英)●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利德尔·哈特●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利德尔·哈特(英)●战术之为物,一言以蔽之是若干世纪以来的军事经验的积累。
——戴吉伯(法)●这是战争中一条万古不易的公理,确保你自己的侧翼和后方,而设法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
——腓特烈(德)●人民战争必须向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
——克劳塞维茨(德)●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
——恩格斯(德)●战术就是在决定点上使用兵力的艺术,其目的就是要使他们在决定的时机、决定的地点上,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约米尼(瑞士)●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的形式、军队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
——伏龙芝(苏)●每一种情况都有适合于它的一个特殊的战略。
——安德烈·博弗尔(美)●战略若太复杂,必然失败。
——西乡隆盛(日)●只要不失败就是胜利。
这正是对抗强大的先进国家军事力量的人民战争战略取得胜利的关键。
——小山内宏(日)●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武(春秋)●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孙武(春秋)●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孙武(春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孙武(春秋)●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孙武(春秋)●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
——孙武(春秋)●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孙武(春秋)●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吴起(战国)●正兵贵先,奇兵贵后。
或先或后,制敌者也。
——魏缭(战国)●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司马迁(汉)●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
——班固(汉)●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
——苏辙(宋)●用兵以能聚散为上。
——杨时(宋)●凡与敌战,须务持重。
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
——刘基(明)●合兵以壮威,分兵以制胜。
——揭暄(明)●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
——何良臣(明)●善用兵者,攻其爱,敌必从;捣其虚,敌必随;多其方,敌必分;疑其事,敌必备。
——马慧裕(清)●以全军破敌为上,不以得土地、城池为意。
——蔡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中)●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
——毛泽东(中)●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
——毛泽东(中)●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毛泽东(中)●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
——毛泽东(中)●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
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
——毛泽东(中)●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毛泽东(中)●只有决战,才能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
——毛泽东(中)●牛牴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
——刘伯承(中)●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
——刘伯承(中)
为什么注重全面发展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仅供参考) 人文关怀是一个热门话题。
不同的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由于各自知识背景不同、论述对象不同等原因,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往往并不一致。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时期,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
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把人文关怀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就是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职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组织、动员、激励和协调手段来调动和发挥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监督、约束和教育等方式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动员社会各方面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的确,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因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必须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人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但人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环境,也就是在认识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的同时,积极改变环境,合乎规律地创造新的育人环境。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积极创造新的育人环境,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校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校园文化环境属于学校环境的软件部分,具体包括教风,学风,校风,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其中树立优良的校风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因此,要使学校德育有效进行,就必须营造积极向上,朴实奋发及各具教学特色的优良校风。
优良校风是校园先进文化的本质表现,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
校风是学校环境中无形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优良校风一经形成,就会在学校构成教育心理氛围和舆论环境,影响学校的教学与教育活动,约束员工师生的言论与行为,成为建立学校荣誉,维护学校利益的强大精神动力。
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领导的作风是关键。
学校领导部门和领导者良好的思想作风和民主的工作作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因此,要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树立清正廉洁、勤政高效的领导作风。
总之,校风的建设,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在领导的带头下,依靠师生员工的集体力量,协同努力,形成舆论与氛围,才能逐渐形成。
总之,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一是大力开展各种科技、学术等方面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大力加强校园网建设,重视发挥校报、宣传栏、信息栏、名人名言等宣传阵地的教育熏陶作用,为学生提供健康、高尚、优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二、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服务青少年学生的人性发展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使人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此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确立人的本性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学生、对待学生、关怀学生,特别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
人性化的生活不仅是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快乐,而且要让周围的人生活和自己一样幸福、快乐。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文化心理活动,直接面向学生的生命的辉煌时期,要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创造学生的幸福服务。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无庸置疑,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方式,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发挥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实现和谐发展。
胡.锦.涛zhuxi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这一论断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营造一种平等的、宽松的、和谐的氛围,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满足青少年学生精神需求。
由于自身年龄和心理特征,青少年学生渴望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尊重,站在自身的角度,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他们这种全面成长的需求应该得到尊重与理解。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摒弃居高临下、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应以教训人、管治人、强迫人的姿态出现,不宜单纯依靠条条框框的规章去约束、强迫青少年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应从尊重他们的立场出发,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注重激励青少年自我成长的内在潜能,引导青少年自己去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让青少年在自我成长中体验自我完善,提升全面素养与人生境界。
三、尊重学生性格特点,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个性成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
首先,坚持个性化的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人囿于统一的模式之中。
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目标,注重开发个体潜在的闪光点,给每个学生创造自主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他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其次,要服务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这是学生的社会性的根本体现。
在学生的个性品质中,既有惰性、保守性、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独立性、开拓性、进取性、坚定性等积极个性品质。
在今天社会稳定运行的状况下,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重视学生自身的建设和个性发展,将集体发展的诉求与个人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和保障。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的作用,激发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环境保证、方法保证。
要把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目标,注重开发个体潜在的闪光点,给每个人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其形成有独立高尚品格的人。
“老实听话”、“循规蹈矩”。
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属于个体自身的东西越来越少,毫无个性可言,缺少创造力、想象力甚至生存力,更谈不上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掘。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造人的教育,它应该注重高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情感以至于人的合理需求,让人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彰显人的潜能和思想。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思想。
因此,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个体教育,充分张扬学生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走个性化成才之路,使思想教育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落到实处。
四、坚持生活化的原则,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要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坚持生活化的原则。
生活是生命之源,离开生活的生命关怀是苍白无力的。
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命的显现,关注生活就是关爱生命。
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关注人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其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其压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的能力。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要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党对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因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党的其他各项工作一道为这一最终目标服务。
人的幸福生活不是抽象的,它由无数具体个人的幸福生活所构成,没有具体人的幸福,根本谈不上人民的幸福、人类的幸福。
为人的终生幸福服务,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使命和重要目标。
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理解幸福的内涵,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具备奉献幸福的品质,成为拥有较高生命质量的高素质、高品位的人;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发展和对他人、对社会所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获得自身的幸福,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引导人们把追求自身幸福与为他人谋幸福、为社会谋福利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总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倡导服务理念,绝不是崇尚西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绝不是只讲人人为我,我不为人的人生取向,更不是搞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照顾,而是强调根据时代变化和人的切身利益需要,转变以往重视集体需要、忽视个人需要,只求人的奉献、不求人的利益的观念,实事求是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青少年学生的应得利益,真正体现对人的生命和价值的尊重。
急求一篇有关校园文章
和谐校园是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实现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人为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一、提升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 内在基础。
教育是发展人、完善人的事业,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基于这一基本理念,学校提出“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目标,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为他们的发展和成才提供条件和舞台,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品味。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它是一所学校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是维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把它作为是加强思德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六十多年来,学校一直把 “木棉精神”作为校园核心的文化。
木棉树高大挺拔,每年春寒料峭之时,木棉绽放,宛如红霞一片,那么明艳,那么执着,令人振兴,催人向上。
学校一直以木棉那种不屈不挠、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全校师生的精神追求。
1.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主体建筑是一个“甲”字型的建筑,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分成三个既相连又互不干扰的区域。
建有36个标准教室,5个多媒体电脑教室,综合电教室,音乐室,自然实验室,会议室、美术室、家政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体育馆,室外还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100米塑胶直跑道的运动场,一个铺设人造草皮的少年足球场,4个篮球场,一个20米乘25米的游泳池,两个快乐体育天地。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不但注重整体的布局和安排,更注重细节的渲染和衬托,使校 园内每一面墙,每一块黑板,每一个橱窗,每一个角落都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和感染学生。
走廊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展览厅的宣传画、地图,一月一更新的宣传板报、多彩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设计精美的手抄报,大堂前和外墙上的大幅标语、教室和专用室的标语,学校图书室、各班的图书柜,都是同学们求知,长智,明理的和谐体现。
甚至每种植物的标牌,环保宣传语都是别具匠心,透着温馨、和谐。
校园内,无论你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这样的校园环境起到了无声的育人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他还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从而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2.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长期以来,学校每学年都要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校运会、学科活动周、军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趣味运动会等。
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综合素质。
一周一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一月一比赛的体育竞赛、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科技节、 学科活动周、校运会等等。
眼保健操、广播体操比赛、趣味游园、古诗文诵读比赛、书法比赛、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比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性情。
这些活动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人人参与,和谐发展。
如果你清晨步入校园,看到操场上同学们晨练的情景。
学生像一个个运动健儿,在跑步、在打球、在跳绳、在踢毽子。
你来到课室外,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学校优美的环境,温馨和谐的氛围,多彩的活动构成了一流的校园文化。
这里是教会学生做人、求知、生活、健体、合作的平台;这里是发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主体创新意识,形成健康个性的土壤;这里是花园、学园、乐园。
三、以人为本,推行个性化教学 教育的和谐与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和完善。
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发展、完善,也包括教育者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只有教师的发展、完善,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一前提下,学校实行人文化的管理,以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为目标,推行个性教学。
1. 民主管理,教师当家作主 学校大、教师多。
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讨论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的各种方案及管理制度,都来自于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征求教师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利用板报、学校无纸办公网实行校务公开,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学校还设有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加强了领导与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校工作开展得更顺畅。
2. 人性化管理,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的事业。
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
实 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坚持培育和发展平等师生关系的理念,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
3.个性化教学,个性的自我和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生成问题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它已成为课堂上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研究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同时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没有预设到的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开放。
课堂从课内走向课外,教材(课本)不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 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都可成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
富有活力的教育资源进入了课堂。
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从而打破了以“做题”“应试”为路径和目标的模式,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的经验、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开拓实践途径,探索创造方法,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追寻教育的本来价值。
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生命和体会经验的过程。
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将成为一群拓荒者,追求理想,成就的辉煌,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努力奋斗。
高中平面设计
彩页、制度牌、展板等都属于平面设计,比如我们常常给学校制作关于:暑期防溺水、法制教育宣传栏、学校简介之类的展板;楼道里的名人名言;学校的宣传资料等等。
当然,所做的东西可以根据你手头的资料,按照你的喜好来做。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如何创建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
文化具有的认教化、、凝聚、传承、娱方面功能,决定了它在推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的重大战略意义.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对提升文化竞争力予以高度重视.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功能的作用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与文化功能发挥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的纲领性诉求,先进文化建设涉及各个方面,而它直接连接着两个明确的指向:一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塑造爱国与成才信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课题正在申请成为市级课题,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我承担的任务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部分。
爱国成才教育的操作关键在于以爱国与成才为基本思想的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体现,如何有效地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揭示以爱国与成才为基本思想的理念在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反思以爱国与成才为基本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并探讨它的自身建设规律。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我们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课题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
它体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亦称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
后面的这些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
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
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并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首先,教育性原则。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
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这是现实得出的结论。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
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科学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
例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组织系统,从领导机构到专、兼职辅导老师,再到学生必须环环相扣;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
最后,艺术性原则。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
目前,我们已经做的一些工作: 1、 发掘环境文化。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
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
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
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的是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普通班、美术特色班学生的优秀作品,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又两次动员各年级全体学生收集格言警句,要求在爱国与成才的主题下,结合两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收集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每班选定名人或自编的共两条格言警句经过加工制作分别布置在教室内外。
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些格言警句的确对部分同学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哲理隽语让学生体会,凡人小语使学生共鸣,名人名言叫学生醒悟思索。
课题组还提议组建校“小记者团”,创办校报《晨曦报》,建立长桥中学网站,校刊、校报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学校将原有的宣传橱窗留出一半作为爱国成才教育的专栏,定时更换其中的内容,学生和老师们课余时间看专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2、 修炼礼仪文化。
健康的、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间关系
怎样处理师生关系
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
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倡导“赞赏鼓励”。
目前,“老师好
”已经成为校园流行语。
3、 充实活动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
现代中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死读书、读死书有悖于中学生身心。
基于这一认识,走出课堂,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
组织了“小记者团”,每月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在课题组的提议下,学校成立了我校科学院(理科)、社科院(文科),设立两院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学生中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榜样,也使院士们以科学家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发愤学习,并通过大力宣传来激励广大同学的学习上进心,从而推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发展。
科学院和社科院院士每学期都要分别进行课题研究,如这次暑假我所负责的社科院将进行:上海市民的素质--长桥中学师生协作与合作精神综合调查。
我们还开展了全校范围的校长助理招聘,竞选出学生校长助理;每月评选最值得表扬者,并让他们担当升旗手;校运会人头攒动,健儿们生龙活虎;世界环保日的环保宣传教育,倡导学生爱校、节能;校园科技节上,学生们放飞飞机的同时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
在区戏剧节系列专场比赛中,我们的两院院士们也积极投入其中参与排练,最终我们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又一次让学生们体会和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经过一次次的活动,我们也非常欣喜的看到学生们身上可喜的进步。
后面工作的一些设想: 1、继续充实活动文化。
我们应该成立校园电视台,组织“小记者团”团员们走出火热的校园生活,以自己敏锐的视觉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自编自演;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观工厂,每月组织社会实践课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动手;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比赛,组织书画摄影活动,举办心理讲座等。
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和个性特长,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月系列活动。
下学期我们计划展开如下活动: “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庆国庆系列教育月活动,以“尊师重教、终身学习”为主题的九月学习月活动,开展 “美在身边”教室文化建设比赛活动,使教室更加整齐洁净、文明祥和,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健全价值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说、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又势必影响到校园的莘莘学子。
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和辨别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完全作出正确的判别。
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定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让学生了解自己、把握人生方向,争取美好未来如此等等。
开展有组织的班、团、学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活动中校正观念,在实践中认同价值,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制订校训、编写校歌以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虽然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力量是巨大的。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校园环境不仅反映了一定时代的传统观念,而且也影响着教学的积极性。
因此,优化育人环境不仅仅看作是一种管理,更应该说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