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郭德纲学吆喝台词

求郭德纲《学叫卖》全部台词 急

感谢

糖喽,谁还卖我的药糖喽,橘子还有山药仁丹.买的买,捎的捎,卖药糖的要来了,吃了味儿,喝了嘛地味儿,橘子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打饱嗝儿,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卖菜香菜、辣青椒、勾葱、嫩芹菜、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卖大海茄、卖萝卜、胡萝卜、扁萝卜、嫩芽的香椿、蒜儿来、好韭菜。

十三香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包文章,此纸落在我地手,张张包的都是十三香,夏天热,冬天凉,冬夏离不了那十三香,亲朋好友来聚会,挽挽袖子啊下厨房,煎炒烹炸味道美,鸡鸭鱼肉那盆盆香,赛过王母蟠桃宴,胜过老君仙丹香,八洞的神仙来拜访,才知道用了我的十三香甲 相声是一门艺术。

乙 那是啊。

甲 可是在旧社会不叫艺术。

乙 不叫艺术叫什么呀

甲 管我们这叫买卖。

乙 对,过去叫干买卖嘛。

甲 说相声带卖豆儿纸(豆儿纸是手工制作的还魂粗纸,暗灰色,一般用作手纸。

乙 没听说过。

甲 那怎么叫买卖哪

也没有买也没有卖,登台演出。

要是说买卖哪,那是资本家干的。

乙 对了,买进卖出嘛。

甲 资本家跟我们不一样,他们靠着剥削吃饭。

乙 资本家越大,剥削人的方法就越多。

甲 资本家之间也是勾心斗角。

乙 互相竞争,互相排挤。

甲 你比如说,这条马路上有两家百货商店,那能吵得四邻不安。

一家请份儿乐队。

乙 干吗呀

甲 借这个来兜揽顾客,为了多赚钱,好模当央儿的门口儿挂个红幛子,上头写着:“新张开幕,减价八扣。

”乙 这儿便宜了。

甲 那边一看不行啦,他减价八扣,我的买卖完了。

所以他也挂块红布,上头写着:“周年纪念,买一送一。

”乙 这比八扣又便宜了。

甲 这边一看又改词儿了:“新张开幕,减价八扣带挂彩。

”乙 噢,带彩的。

甲 那边儿一看又写了:“周年纪念,买一送一大牺牲。

”乙 牺牲

甲 啊,你想,那边儿都挂彩了,这边儿还不牺牲

乙 好嘛。

甲 乐队也跟着起哄。

这边儿:嗒嗒喇嗒喇嘀嗒……那边儿是:噜亮当当……乙 嚯

甲 跟出殡的似的。

乙 都是钱折腾的。

甲 资本家为了赚钱,宁肯把他的资金的百分之三十抽出来做广告费。

乙 ?font color=#006699>甲鍪裁垂愀妫?/p>甲 报纸广告,电影广告,电台……乙 电台还做广告

甲 过去你听收音机,净是商业广告:“各位先生们,您想喝到一些香茶吗

请您到正兴德茶叶庄去买吧,正兴德茶叶庄自制红绿花茶,正兴德茶叶庄开设在前门大街一千七百六十五号,欢迎诸君品评指导。

”乙 对,过去广告都是这个词儿。

甲 大买卖做这样的广告。

乙 小买卖哪

甲 那上不了电台。

乙 怎么哪

甲 广告费他就拿不起呀。

你让卖烤白薯的上电台做广告。

那怎么做呀

再说那词儿也没法编哪:“各位先生们,您想吃到一些红皮黄瓤儿既富有营养又含有大量维他命C的烤白薯吗

本号蒸煮烤品俱全,如果您想吃的话请您到……”乙 哪儿买呀

甲 哪儿碰上哪儿买吧

乙 这不是废话吗

甲 所以小买卖不做这种广告。

小买卖就讲究吆喝。

乙 对。

甲 过去在北京啊,做小买卖的吆喝最多。

比如说卖糖葫芦的,东西南北城还都不一味儿。

乙 对,讲究九腔十八调,您说到北城怎么吆喝

甲 “蜜来哎冰糖葫芦哎——”乙 到西城哪

甲 “葫芦儿冰糖的。

”乙 这省点儿事,到了南城

甲 “葫芦儿,”乙 这更省事了

甲 到了东安市场摆摊儿的,吆喝起来新鲜:“刚蘸得的

”乙 连葫芦俩字都没有啦

甲 北京叫冰糖葫芦儿,到天津叫糖墩儿,吆喝起来最省事就一个字儿:“墩儿哎——”乙 对。

甲 这是卖糖葫芦儿的。

还有卖果子的:“香果来

闻香果啊哎

”乙 真好听。

甲 这跟唱民歌似的,你如果会记谱,你给记下来,唱出来非常好听。

乙 这还能谱下来

甲 我就谱过,你不信哼一个你听听。

乙 好,你哼哼。

甲 3 5 3 3 2 1 2 1 0 2 1 2 3 2 1 6 1 2 2 2 2 3 2 2 卖什么的

乙 这……不知道

甲 这是卖豌豆的。

乙 我记得卖豌豆是这么吆喝:“牛筋儿来豌豆噢

”甲 3 5 3 3 2 1 2 1乙 “多给来豌豆赛过榛瓤。

”甲 0 2 1 2 3 2 1 6 1 2 2乙 “豌豆来多给。

”甲 2 2 3 2 2乙 嘿

真跟唱歌一样。

甲 最讲究吆喝的是卖布头儿的,天津有两种,北京也有两种。

乙 天津有哪两种

甲 一种是背包袱串胡同的,一种是街上摆摊的。

乙 串胡同怎么吆喝

甲 我给你学学:“买哎花条布哎,做里儿的,做面儿的,什锦白的,做裤褂去呗。

”乙 哎,都是这味儿,那种摆摊儿的哪

甲 那不留神能吓你一跳。

乙 是啊

甲 他吆喝起来一惊一诈的,神经衰弱的人不敢打他头里走

乙 你学学。

甲 “瞧瞧这块哎,真正细毛月真色不掉,买到家里做裤褂儿去呗——”乙 嚯

甲 这是天津两种布头儿。

乙 北京的呢

甲 也有两种,一种软调儿的,一种硬调儿的。

乙 您给学学这软调儿的。

甲 “这块吆喝,吆喝是贱了就是不打价哩吧,这块本色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哎,你说怎么那么白

”乙 我哪儿知道哇

甲 “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亚赛过福兴的洋白面哩吧,买到你老家里就做被里去吧,是禁洗又禁晒,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端

”乙 这人什么毛病啊

甲 吃饱了撑的。

乙 大概形容他这布结实。

甲 再给你换一块黑的,这块是德国青。

乙 对,过去说德国染料好。

甲 “这块德国青啊,它怎么那么黑呀,它怎么那么黑呀,哎,你说怎么那么黑

”乙 啊……又来了

甲 “怎么那么黑,气死张飞不让李逵,亚赛过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东山送过炭,西山剜过煤,开过两天煤厂子卖过两天煤了,它又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

这块德国青,真正德国染儿,真正是德国人他制造的这种布儿的,外号叫三不怕,什么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晒呀,任凭你怎么洗,它不掉色呀

”乙 噢,德国青。

甲 白布

乙 白布哇

甲 “白布不掉色哎

”乙 废话哎

白布有掉色的吗

甲 “面子有多宽,布坯儿有多厚,多么快的剪子都铰不动它

”乙 布头儿

甲 铁板

乙 铁板哪

那做大褂怎么裁呀

甲 剪子裁不动,你得用轧钢机轧。

乙 轧完了用针线缝

甲 铆钉铆,电焊焊,焊完了穿出来您一看。

乙 大褂儿。

甲 锅炉

乙 满街跑锅炉哇

甲 还有一种是硬调儿卖布头儿的。

乙 那怎么吆喝

甲 这种卖布头儿的是骗人的,他卖布不带尺。

乙 那怎么量啊

甲 用庹庹,两手一伸为一庹。

乙 一庹是多少

甲 一庹是五尺,甭管个高个矮,卖布的是大高个,一庹五尺;这位是矮个,一度也五尺。

乙 好嘛。

甲 这种卖布头的讲究要谎,比如这块布值一块钱,他跟你要三块,慢慢儿往下落价,落着落着,你买走了,结果吃亏了。

乙 对。

甲 可有时候他自己也落糊涂喽,我给你学学这种卖布头儿的。

乙 来,学学。

甲 你可得帮个忙。

乙 我帮什么忙

甲 你当我一个小伙计,掂着这块布,我落价的时候,你想着说几句话。

乙 说什么话

甲 “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乙 行了。

甲 “哎……” 。

乙 “赔了

”甲 什么呀就赔啦

乙 噢,还说早了

甲 我让价的时候你再说。

乙 行。

甲 “哎,这块吆喝贱了吧,不要那么一块,又来这么一块,这块那块就大不相同不一样儿的,刚才那么一块儿,那个叫德国青,才要那现大洋一块六哇。

又来这么一块,这块那就叫那晴雨的商标阴丹士林布儿的,这块士林布买到你老家就做大褂儿去吧,穿在身上,走在街上,大伙儿那么一瞧,真不知道你老是哪号的大掌柜的吧。

这块士林布又宽又长,还得大高个,还得是三搂粗的个大胖子,一大四大,大脑袋瓜儿,大屁股蛋儿,还得两条大粗腿儿啊,肥肥大大的足以够啦。

这块士林布,你到了大布店,买了说是你老都得点着名儿把它要哇。

到了北京城,讲究八大祥,到了瑞蚨祥、瑞林祥、广盛祥、益和祥、祥义号,廊房头条坐北朝南还有个谦祥益呀,到了八大祥,你要买一尺,就得一毛八,没有一毛八你就买不着那这么细肤这么宽,这么密实这么厚实这么好的。

来到我们这摊儿,一个样儿的货,一个样儿的价儿,一个样儿的行市,谁那也不买小布摊儿那碎布头儿零布块儿啊

来到我们这摊儿,众位有工夫听我们庹庹尺寸让让价吧,一庹五尺,二庹一丈,三庹一丈五,四庹两丈,两丈零一尺这个大尺量就算你打两丈啊。

到了大布店,买了一尺一毛八,十尺一块八,二八一十六就得三块六哇。

来到我们这摊儿,三块六不要,六毛去了它,你是三块大洋两不找哇,三块钱不要,不要不要紧,我是额外的生枝还得让它。

去两毛,让两毛,你给两块六;去一毛,让一毛你给两块四,去两毛,让两毛你给两块钱。

那位可就说了,卖布头儿的你包上吧,你裹上吧,两块大洋算我要了,这阵儿要买还不卖它。

怎么回子事,我赔本赚吆喝,小徒弟知道没打手工钱,他净织些个粗布蓝布大白布哇

他要学好喽,礼服呢、华丝葛这个老太太叫猫——花儿花儿花儿洋绉哇

这不两块钱;去两毛,让两毛,你给一块六;去一毛,让一毛你给一块四;再去两毛你给一块二;再去两毛干脆一块钱;这不一块钱,去五毛让五毛……”乙 剩多少

甲 白拿去了

求郭德纲的单口相声。

《论吆喝》的全部台词

论吆喝

应该是叫卖图吧,就这个你凑合看吧..这个全,应该都有郭:人来的不少啊于:哎,今儿多呀郭:我很欣慰,哈哈哈(底下有人喊”咦”)郭:喊这个我就知道了于:阿郭:这都是爱听相声的朋友们于:哎,都是老观众郭:回到家乡演出心里很高兴于:嗯郭:这个地儿好啊于:阿郭:充长物流于:对郭:听说天安门明年要往这边儿挪于:啊

这儿首都啦

郭:广信儿,广信儿于:咳,根本就没这么回事儿郭:这回演出是既高兴又紧张于:怎么呢

郭:高兴的是能跟家乡父老汇报一下儿于:哎郭:紧张的是这种演出不好演,于:有难度么

郭:这头一排的这几位于:嗯郭:就连我脸上有没有痦子都能看出来于:噢,这排的清楚郭:这种演出过去有个名词于:叫

郭:平地抠饼,对面拿贼于:有这么个说法郭:最难了,我们愿意上电视台去演去于:怎么

郭:拿地儿好蒙于:蒙阿

郭:嗯,这犄角旮旯于:阿郭:两边儿蹲着于:哦郭:带头鼓掌的于:噢,领掌的这叫郭:俩说相声的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于:哦郭:人模狗样儿的往外一走于:咳郭:那后边儿一探头儿,嗨,哇于:掌声如雷郭:今天,哇于:俩字儿就鼓掌

郭:我们俩人儿,哇于:阿郭:说一相声,哇于:哎呀嗬郭:说的是在不好,哇于:阿郭:说的不好都鼓掌于:呵呵郭:你看今天多好

于:怎么样

郭:一个鼓掌的都没有,嗯于:哈哈,这就这么多鼓掌的了么

郭:简直是热闹于:这倒是郭:有人认识我们有人不认识我们于:有老观众郭:做一个自我的介绍,中国相声界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于:哎郭:向我的衣食父母家乡父老乡亲们致敬于:嗯郭:感谢各位于:好郭:这个人大伙儿可能不是很了解于:嗯也得您介绍郭:我来介绍一下儿于:嗯郭:在北京城一提他,嗬,扬名于:这可不敢郭:你不认识他你就没吃过猪肉,所以说于:这叫怎么说话呢您这个

郭:我捧你啊于:你捧我拿我当猪捧阿

郭:不许美化自己于:我呀

我这是美化么这个

郭:著名演员于:不敢当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于:没有郭:他叫什么来着

于:哎,白捧了,您不认识

郭:别说,别说你别说于:我是郭:别说,我能想起来于:您想您想郭:别说于:嗯郭:你说出这俩字儿算骂街于:对,哎

怎么回事,我说算骂街

郭:叫什么

于:阿郭:于谦儿于:呵呵呵呵,您算想起来了郭:对于:嗯郭:于谦儿于:是我郭:在外边儿打架骂街都拿这个说,于:怎么了

郭:你太于谦儿了你这人于:啊

没听说过。

骂街的时候不提我郭:于老师好哇于:不敢郭:真好啊于:没有您说的这样郭:整个相声界你就挑去于:嗯郭:再也找不出这样的人来于:您过奖郭:没有缺点于:您看你太捧了阿郭:完人,阿

这人就完了于:对,完了那人啊

郭:很完整的这么一个人于:很完美郭:这次来说实在的阿于:嗯郭:我很感动于:怎么了

郭:身体一直不好于:闹病郭:在北京在休息,调整于:嗯郭:但是一听说今天到这儿来演出于:嗯郭:起床就跟我们出来了,说实在的阿,咱将心比心,咱们这次是保外就医到这儿来于:哎,您先当一会儿郭:咱们这不是滋味儿于:没有,没有,别说了,什么保外就医阿

和着你说半天我跟里押着呢我

郭:不是,就是,我跟大夫说么,我们保证在外边儿没事儿把他接走,保外就医于:您就,就叫出院了这郭:接,接出来了,反正这次病挺厉害,这回这病都破了相了于:怎么破象了

郭:痔疮于:哎,啊

痔疮破相阿

好嘛郭:我不懂这个你们别起哄,我们要保持对演员的尊重知道吗

于:你呀,不懂就别瞎说了,痔疮没有破相的郭:反正身体不好一听说说上天津演出噌一声就来了于:我们愿意来啊郭:很感动于:阿郭:这当然人家,不论是人品还是艺术都相当的值得一提的,你就说台上阿于:阿郭:台上,反正就这么回事儿,是吧于:台上这么回事儿

郭:不是,就是人性好于:就看人啊郭:交朋友看台下呀于:对呀郭:台下说实在这人性于:是郭:还不如台上呢知道吧

于:咳

我让你捧我来了是吧

郭:反正就说,有,也有好地儿,也有好于:谁没有个优缺点呢

郭:对观众热情于:这是应该的郭:这就好于:嗯郭:能耐大小搁一边儿,心态很好于:关键保持心态郭:是不是啊

于:嗯郭:常听相声尤其咱们天津的父老乡亲都知道于:嗯郭:相声四门功课于:对郭:坑蒙拐骗于:阿

等会儿等会儿郭:得弄好了于:不是,别解释了郭:嗯

于:说学逗唱郭:改啦

于:没改,压根儿就是这个郭:怎么没有通知我呀

于:没有,一直就是这个郭:说学逗唱于:对,就这四门儿郭:这四门儿没有二十年你下不来于:这得下功夫郭:首先说这个说于:嗯郭:这个嘴里得干净于:得清楚郭:哎呦,不论您坐在哪儿于:阿郭:每一个字儿出来送到您的耳朵了于:哎,让您真着郭:不许贪污任何一个字于:吃字没有郭:有这么几句话于:嗯郭:花二块钱买一小猪,滋儿滋儿喝水,嘎巴嘎巴吃豆儿,于:哦郭:接墙头儿扔出去滋儿的一声您猜怎么着,死了

于:嘿,真是清楚,都能听郭:干净于:阿郭:你嘴里不干净说的了这个么

于:不行么

郭:花爱块钱买一小猪,于:阿郭:贼贼喝水,嘎巴嘎巴吃豆儿,于:对郭:接墙头儿扔(三声)出去滋儿的一声您猜怎的于:怎的

郭:屎了于:哎呀嗬,这撒气漏风不行郭:干不了这个于:对了郭:咬舌,贱舌大舌头结语,都说不了相声于:阿,嘴里的毛病郭:结语就是结巴于:对呀郭:结巴当然能治于:对郭:你治好了之前说不了相声于:也不行啊郭:你别说说相声了于:阿郭:电视台主持人有结巴么

于:没有郭:天津电视台娱乐节目找一结巴于:阿郭:跟嘉宾聊天儿于:行吗

郭:我,俄,我,我,能,用用用你二,二十分钟的时,时,时间吗

于:干吗呀

郭:我打算跟你,你说,说五五,五分钟,钟的话阿于:阿

哈,那十五分钟全是废话,结巴了郭:搁在这上头了于:阿郭:电台有么

于:电台没有郭:天津电台疯了于:阿郭:找一结巴于:行吗

郭:刚,刚才最,最后一响于:嗯郭:北,京时间啊,七,其,厄,七,七点,一看表,八点半了于:嗐呀,嗬,您说这太夸张了这个郭:都耽误了于:这倒是郭:哪门儿功课都得下功夫于:嗯嗯郭:不是说随随便便就可以的于:都得学郭:说学逗唱于:对郭:包括这个唱于:唱郭:阿,这个唱到底是唱什么

于:您讲郭:有些个演员上来就说了于:嗯郭:“这唱啊我们就是唱一歌,唱一戏,唱一大鼓”于:哦郭:这不对,错了,这是学唱于:属于学郭:真正的唱叫太平歌词于:这是本工的唱郭:哎,说相声不会太平歌词在过去这是很丢人的事情于:是吗

郭:四门功课短一门于:噢,缺郭:比如说人都挣100吧于:阿郭:你挣75于:噢,少1/4郭:那,大伙儿都害臊于:噢郭:都知道要脸阿于:对郭:到一解放都有工资了把他们都救了于:就不学了郭:这不下点儿功夫于:哦郭:太平歌词是一个人唱于:嗯郭:拿着两块竹板儿于:这叫玉子郭:学名儿是玉子于:哎郭:击节而歌于:打这板郭:一上句儿一下句儿唱好了不容易于:好听啊郭:它没有乐队于:对郭:这东西难就难在这儿了于:嗯郭:说有乐队好弄于:噢郭:后面儿三千人跟着拉弦儿这好办于:这么大乐队?郭:好蒙?于:是吗?郭:就你一个人儿你怎么蒙阿?于:是郭:也没帮忙的阿于:没人托着郭:这说相声俩人儿这儿一搭碴儿的呢于:一捧一逗嘛郭:太平歌词没有于:阿郭:也没有伴舞的于:哦郭:我找过一回倒是,有一回演出人家找我,热闹点儿吧于:阿郭:我找了四十个俄罗斯的美女于:太平歌词?郭:穿着很简单的衣服于:给您伴舞阿?郭:站在我后边儿于:行吗

郭:站在后边儿跳,我在头里唱于:好郭:观众很满意于:也爱看郭:前排站起一个来于:阿郭:拿手一指我”你,躲开点儿”于:阿

好嘛,把你给轰下去啦

郭:这俩钱儿花的于:嘿嘿郭:这个于:白费劲了郭:太平歌词其实很好听于:好听郭:回到家了于:嗯郭:给大伙儿学一段儿太平歌词唱腔,阿

你看,也不知道各位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是愿意听啊于:阿

那全愿意听哪?郭:呵呵呵(后面有人喊”单刀会”)郭:单刀会

素烩的肉烩的?于:咳,烩饼阿是怎么着?郭:<<单刀会>>于:嗯郭:好,这我内行于:哦郭:<<单刀会>>说是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于:是这样郭:关云长大伙知道于:哎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于:哎郭:哥儿仨一个头磕在地下站起来,跟亲哥们儿一样于:榜样郭:哥儿仨保着唐僧西天取经于:哎,不郭:<<红楼梦>>里边而写的这段儿于:哪儿啊?您全看乱了这个郭:嗯

于:没有啦,这<<三国>>郭:好听于:阿郭:有朋友点了,咱就唱<<关云长单刀赴会>>,好,这段儿,也没带着板儿也没带着玉子,于:素身儿唱郭:就来素的吧于:行行郭:不搁肉了阿于:咳,还是素的郭:冬走涪陵夏行船 ,鲁子敬摆酒宴约请圣贤,那胆大黄文把书来下,下至在荆州关羽的帐前,那关平接书关公看,那朗朗言辞写在了上边,上写着鲁肃顿首拜,拜上了亭侯虎驾前,我在江边设下一小宴,约请亭侯来在我这边,你若是来你是真君子,你若不来怎是三国将魁元,关云长看罢了冲冲怒,骂了声贼子你叫于谦,想当初......于:没有,等等等等等郭:有天责......于:什么

别唱了。

怎么唱到我来了这个

郭:老词儿这都是,知道吗

于:什么老词儿啊

都是现编的后边儿郭:老词儿哈于:没有郭:太平歌词于:是这个味儿郭:包括咱么刚才说的这个学,于:阿学郭:学的这个台广泛了于:都得学郭:学说话学表演于:阿郭:学叫卖于:这个做买卖的吆喝也得学郭:都得学郭:都是我们的老师于:是吗

郭:现如今买卖的吆喝不多于:对郭:想当初那是走街串巷到处都有阿于:是吗?郭:您想啊过去来说没有网络于:噢郭:也没有电视于:嗯郭:也就有私人电台于:有电台郭:私人电台是以广告为主,但是得大买卖家作的起于:它贵嘛郭:过去比如说像四联儿这样儿的于:噢郭:它能上那广告于:那是大生意郭:卖耳朵勺儿的也作广告于:阿?郭:做这一回四十年白干了于:啊呀,不至于阿郭:全靠肉嗓子走街串巷吆喝着于:是宣传哪郭:这是一种艺术于:对郭: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于:嗯郭:风味不一样于:哦郭:比如说到北京有这么句话于:嗯郭:九腔十八调,棕绳翘扁担于:好听郭:阿,冬景天卖青菜的于:菜郭:挑着一个扁担前后箩筐十几样青菜于:嗯郭:一口气儿吆喝出来跟唱歌儿似的于:就这么好听吗?郭:好听于:您给学一学郭:卖菜的阿于:哎,卖菜香菜、辣青椒、勾葱、嫩芹菜、扁豆、茄子、黄瓜、架冬瓜、卖大海茄、卖萝卜、胡萝卜、扁萝卜、嫩嘞芽的香椿嘞、蒜儿来嘞、好韭菜。

于:噢这一吆喝是一大套郭:借口气儿站在北京长安街上一嗓子连通县都听得见于:阿?通县都能听见

郭:通县还有一卖菜的哼于:咳,俩卖菜的郭:废话,离着四十多里地呢于:呵呵,太远郭:天津也有叫卖的于:对呀郭:比如说以前这个卖药糖的于:药糖郭:哎,小方块儿的药糖,什么色的都有于:哦郭:装在玻璃盒子里边儿于:是郭:上面盖一小gas灯于:哦郭:人倒饬的也干净,糖也漂亮,顺街筒子往外一吆喝有浓郁的天津风味于:您再给学一学这个郭:好听着哪于:怎么呢?郭: 卖药糖哎,谁还买我的药糖哎,桔子还有香蕉、山药、人丹,买的买,稍的稍,卖药糖的又来了,吃了嘛的味儿呀,有了嘛的味儿呀,桔子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呀,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于:嘿,有点儿意思郭:卖药糖的于:连价钱都吆喝出来了郭:还有一种吆喝好听于:哪种?郭:糖葫芦于:噢,就以前冬天吃的那个郭:哎,在北京叫糖葫芦在天津叫糖墩儿于:哎,北京叫糖墩儿郭:北京城,东西南北城不一样于:哦郭:最好听是北城于:北城怎么吆喝?郭:深宅大院居多,吆喝起来是幽幽雅雅漂漂荡荡,几层院子都能听于:什么味儿呢?郭: 蜜来哎冰糖葫芦来哟——葫芦儿于:有点儿意思郭:谢谢各位无声的鼓励于:咳,呵呵郭:鼓鼓掌不是不可以的,这年头儿谁求得着谁的再来一回,来来来于:哎呀呵,哪儿有您这么说话的

郭:真是热闹于:倒是热闹郭:到了天津,糖葫芦叫糖墩儿,是于:那糖墩儿郭:吆喝起来就一个字儿于:叫

郭:墩儿~~~~~~~~~~~~

于:哎呀好,噢这个味儿的郭:也不知谁,谁出的这主意哈于:阿郭:干哏掘臧吓人一跳,天津红桥区有一个人跟别人吆喝不一样于:他怎么吆喝?郭:哎,就是没有核哎于:咳咳呵呵呵, 就是没有核阿郭:他这意思就把红果儿切开把籽儿磕出去于:噢郭:干净,就是没有核儿, 哎,就是没有核哎于:哈哈哈哈哈哈郭:他这成品牌了于:是么?郭:跟前儿多少家儿他不卖完人家开不了张,挨着他最近有一主也跟他学于:哦郭:哎,就是没有核哎于:阿郭:一分钱都没挣于:怎么回事呢?郭:他是卖核桃的于:咳,这胡学也不行郭:胡学不行于:哎郭:这包子也吆喝于:包子阿郭:贵教清真的和汉教的不一样于:还有区别郭:大教吆喝包才于:怎么吆喝?郭: 包才,好白我地面,尝点儿包,闹点儿包,尝尝包儿的馅儿了啊。

于:这是个大教郭:大教的于:好好好郭:贵教清真小伙计居多于:小孩儿郭:童音嘹亮阿于:嗯郭: 新出屉儿的来,热包儿热的咧。

发面包儿又热咧。

于:嘿,还是童子音儿郭:贵教清真于:好啊郭:山东济南一下火车天桥儿那儿有人吆喝于:哦郭:能把孩子吓着于:怎么吆喝?郭:吃包子吃包子一口咬出个牛犊子来呀!于:嚯!咬出一牛犊子来郭:多大个儿的包子呀于:哈郭:把牛斗包在里头了于:夸张郭:咱们天津包子是天下闻名,于:哎有名阿郭:狗不理不吆喝阿于:阿那郭:人家是坐商于:大买卖郭:非得是走街串巷卖夜宵的呢于:噢,卖夜宵郭:老大爷挎一个篮子六七斤包子盖着小棉被儿于:嗯郭:夜里十一二点顺着胡同走,俩字儿于:噢郭:叫”肉包儿”于:肉郭:肉字儿出来你还听得见,包字儿出来顺着空气就走了于:怎么吆喝阿?郭:肉~~~~~~~~~~~~~~~~~~包于:嘿,哈哈郭:半夜两点你睡醒你听他外边儿“肉儿~~~”你别理他于:哦郭:翻身睡你的于:阿郭:转天早晨起来上班去,洗脸漱口推自行车儿一出去你听他那儿于:嗯郭:包于:嚯,还没走哪

郭:又出来了于:嘿,你看,这是两趟郭:山东河南交界有一种卖针的吆喝起来好听于:做衣服针郭:地上铺一块红布,摆上各种型号的针,手里拿着一块木头板儿,捻这针往上剁于:嚯郭:一撒手准是五个,一排一排的了,这手里面儿要和谐于:哎郭:一号这个钢针板儿上剁,武松打虎景阳坡呀,十三这个太保李存孝,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呀,曹孟德带领人马八十三万降董卓呀,张翼德一声喊,喝退大河,哎呦我的娘啊(捂手)于:好嘛,这怎么了这是

郭:扔手上了嗯于:好,没扔对郭:也有没谱的时候于:噢郭:现如今倒是不多了于:是没了郭:前些年还有爆米花的呢啊于:爆米花郭:吆喝完了一拍“嘣”于:这,那那声大郭:这也算叫卖于:那也是宣传哪郭:也是一种宣传的方法于:广告郭:我有一回差点儿跟爆米花打起来于:跟他们置什么气啊

郭:早晨演出散的挺晚,忙乎完了,早晨6点多才回家于:噢呦郭:刚躺一小时门口儿“砰”“嘣”“嘣”“噔”我说怎么这么热闹哇

于:是啊郭:出去一看哪好,六个爆米花儿的于:嚯,都在您楼底下郭:您这儿开会来了是怎么着

于:哈哈哈郭:想个办法得睡觉于:太乱郭:甭管了您睡吧您睡吧有办法于:是郭:刚醒了“砰

”于:怎么啦

郭:玻璃都碎了于:怎么这么大声儿啊

郭:六锅一块儿爆的于:好嘛,这不是起哄么不是

郭:现在这百货市场里也有吆喝的于:有吆喝

郭:比如说卖十三香的于:就是那个调料郭:唐山人居多于:对呀郭:铺一块塑料布于:嗯郭:一个一个的塑料口袋于:哦郭:手里拿着一张四方的草纸,这手拿着小勺儿往这里边儿侩于:嗯郭:跟唱戏似的于:再学一学这个郭:好听,于:十三香郭:阿,来吧(挽袖子)于:这来一段儿,来一段儿郭:小小的纸啊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来包文章,此纸落在我的手,张张包的本是十三香。

夏天热,冬天凉,冬夏离不了这十三香,亲朋好友来聚会,挽挽袖子就下了厨房,煎炒烹炸味道美,鸡鸭鱼肉是喷喷儿的香,八洞的神仙来拜访,才知道用了我的十三香,啊哎。

于:好,哎呀,这也那么长阿郭:唱戏似的于:好听郭:经过我们的研究不光这些小商贩们叫卖于:哦郭:别的行业也有吆喝的于:还那行吆喝呢

郭:比如说练武术的于:练家子还吆喝吗

郭:别的练武术家也不吆喝于:噢郭:唯独老于家于:噢对,说我们家

郭:老于家是武术世家于:我们家都练过郭:往上捣多少辈儿都是练家子于:嗯郭:尤其于谦的父亲于:嗯郭:王老爷子于:是,嗯

郭:不是我吹阿于:等等等等等,哎,行,别说了,行了郭:阿

于:我姓于我爸爸会姓王

(底下一人说“对”)郭:有说对的于:对

哪儿啊就对阿

这都得一个姓儿这个郭:我说的是那个于:哪个呀

就一个阿郭:就剩一个于:什么就剩一个阿

郭:剩下都逃走啦

于:没听说过郭:得,就算他也姓于吧啊于:甭算,就姓于郭:哎呦他们老爷子了不得阿于:是啊郭:轻功盖世阿于:阿郭:没有不会的,兵刃拳脚都好于:哦

郭: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什么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刺儿的,带刃儿的,带倒刺钩儿的,带锁链儿的,带峨眉刺儿的于:嗯郭:人家全行于:是啊郭:尤其是轻功,就这二楼这阳台于:这样郭:点步拧腰噌就上去了于:这么高

郭:那是,告诉你,徕着黄绸子欻就那边儿去了(手指)于:《动物世界〉〉啊是怎么着

怎么还飞过去

郭:好玩儿这东西知道吗

于:是吗

郭:哎河,哎河,它爸爸一撩这褂子于:阿郭:顺着这水面儿嘡嘡嘡嘡嘡,走过去了于:轻郭:身上,有一个水点儿我都**去于:功夫好郭:冬天冻上了于:咳,摔一跟头这边儿也出溜过去了郭:我说这意思,了不得阿了不得阿于:阿郭:没有不行的于:都行郭:最拿手的就是配钥匙于:对,阿

郭:一门灵,知道么

于:配钥匙

郭:助人为乐呀于:这叫什么助人为乐

郭:你看

钥匙锁屋里了于:阿郭:别人花钱他爸爸这儿看看就弄上了于:是啊郭:多难的锁老头儿看看,哎,弄根儿面条儿就捅开了于:嚯,这是功夫郭:给他一包方便面出入一小区于:哎呀,行了,别给这腕儿了没什么用,郭:这是他爸爸,哎呦(拍胸口)到他爷爷那儿说实在的阿于:别拍呀这,哪儿呀说到长辈儿这就拍这个郭:我这,我替他美呀,我真替他美的哼于:你美你也不能这样啊郭:呦呦呦,他祖父了不得于:是呀郭:在清朝的皇宫里边儿给西太后做保镖于:这能人啊郭:还了得么

于:就是郭:现在清宫档案你查资料去于:怎么

郭:那里面有他爷爷的名字于:叫什么呀

郭:李莲英于:咳,太监阿郭:哎于:不是的阿郭:不是么

于:不是郭:甭管叫什么吧,于:嗯郭:他老人家练武术他就吆喝于:是吗

郭:白天不吆喝,非得是晚上于:夜里郭:夜深人静大伙儿都睡觉了于:哦郭:换上一身儿夜行衣套,于:嗯郭:背插单刀,由打屋里出来点步拧腰噌上了房了于:嚯郭:在房顶上是鹿伏豪行于:能耐郭:一路行至在乾清宫的顶子上于:嗯郭:安肩式腿疯狂苍琅琅琅宝刀出窍于:嚯郭:一捂耳朵张嘴就吆喝于:怎么吆喝呢

郭:磨剪子勒抢菜刀~~

于:磨刀的阿

请问郭德纲《叫卖图》的完整台词是什么

相声是一门艺术。

那是 甲 可是在旧社会不叫艺术。

乙 不叫艺术叫什么呀

甲 管我们这叫买卖。

乙 对,过去叫干买卖嘛。

甲 说相声带卖豆儿纸(豆儿纸是手工制作的还魂粗纸,暗灰色,一般用作手纸。

乙 没听说过。

甲 那怎么叫买卖哪

也没有买也没有卖,登台演出。

要是说买卖哪,那是资本家干的。

乙 对了,买进卖出嘛。

甲 资本家跟,他们靠着剥削吃饭。

乙 资本家越大,剥削人的方法就越多。

甲 资本家之间也是勾心斗角。

乙 互相竞争,互相排挤。

甲 你比如说,这条马路上有两家百货商店,那能吵得四邻不安。

一家请份儿乐队。

乙 干吗呀

甲 借这个来兜揽顾客,为了多赚钱,好模当央儿的门口儿挂个红幛子,上头写着:“新张开幕,减价八扣。

” 乙 这儿便宜了。

甲 那边一看不行啦,他减价八扣,我的买卖完了。

所以他也挂块红布,上头写着:“周年纪念,买一送一。

” 乙 这比八扣又便宜了。

甲 这边一看又改词儿了:“新张开幕,减价八扣带挂彩。

” 乙 噢,带彩的。

甲 那边儿一看又写了:“周年纪念,买一送一大牺牲。

” 乙 牺牲

甲 啊,你想,那边儿都挂彩了,这边儿还不牺牲

乙 好嘛。

甲 乐队也跟着起哄。

这边儿:嗒嗒喇嗒喇嘀嗒……那边儿是:噜亮当当…… 乙 嚯

甲 跟出殡的似的。

乙 都是钱折腾的。

甲 资本家为了赚钱,宁肯把他的资金的百分之三十抽出来做广告费。

乙 ?font color=#006699>甲鍪裁垂愀妫?/p> 甲 ,,电台…… 乙 电台还做广告

甲 过去你听收音机,净是:“各位先生们,您想喝到一些香茶吗

请您到正兴德茶叶庄去买吧,正兴德茶叶庄自制红绿花茶,正兴德茶叶庄开设在一千七百六十五号,欢迎诸君品评指导。

” 乙 对,过去广告都是这个词儿。

甲 大买卖做这样的广告。

乙 小买卖哪

甲 那上不了电台。

乙 怎么哪

甲 广告费他就拿不起呀。

你让卖烤白薯的上电台做广告。

那怎么做呀

再说那词儿也没法编哪:“各位先生们,您想吃到一些红皮黄瓤儿既富有营养又含有大量的烤白薯吗

本号蒸煮烤品俱全,如果您想吃的话请您到……” 乙 哪儿买呀

甲 哪儿碰上哪儿买吧

乙 这不是废话吗

甲 所以小买卖不做这种广告。

小买卖就讲究吆喝。

乙 对。

甲 过去在北京啊,做小买卖的吆喝最多。

比如说卖糖葫芦的,东西南北城还都不一味儿。

乙 对,讲究九腔十八调,您说到北城怎么吆喝

甲 “蜜来哎冰糖葫芦哎——” 乙 到西城哪

甲 “葫芦儿冰糖的。

” 乙 这省点儿事,到了南城

甲 “葫芦儿,” 乙 这更省事了

甲 到了东安市场摆摊儿的,吆喝起来新鲜:“刚蘸得的

” 乙 连葫芦俩字都没有啦

甲 北京叫冰糖葫芦儿,到天津叫糖墩儿,吆喝起来最省事就一个字儿:“墩儿哎——” 乙 对。

甲 这是卖糖葫芦儿的。

还有卖果子的:“香果来

闻香果啊哎

” 乙 真好听。

甲 这跟唱民歌似的,你如果会记谱,你给记下来,唱出来非常好听。

乙 这还能谱下来

甲 我就谱过,你不信哼一个你听听。

乙 好,你哼哼。

甲 3 5 3 3 2 1 2 1 0 2 1 2 3 2 1 6 1 2 2 2 2 3 2 2 卖什么的

乙 这……不知道

甲 这是卖豌豆的。

乙 我记得卖豌豆是这么吆喝:“牛筋儿来豌豆噢

” 甲 3 5 3 3 2 1 2 1 乙 “多给来豌豆赛过榛瓤。

” 甲 0 2 1 2 3 2 1 6 1 2 2 乙 “豌豆来多给。

” 甲 2 2 3 2 2 乙 嘿

真跟唱歌一样。

甲 最讲究吆喝的是卖布头儿的,天津有两种,北京也有两种。

乙 天津有哪两种

甲 一种是背包袱串胡同的,一种是街上摆摊的。

乙 串胡同怎么吆喝

甲 我给你学学:“买哎花条布哎,做里儿的,做面儿的,什锦白的,做裤褂去呗。

” 乙 哎,都是这味儿,那种摆摊儿的哪

甲 那不留神能吓你一跳。

乙 是啊

甲 他吆喝起来一惊一诈的,神经衰弱的人不敢打他头里走

乙 你学学。

甲 “瞧瞧这块哎,真正细毛月真色不掉,买到家里做裤褂儿去呗——” 乙 嚯

甲 这是天津两种布头儿。

乙 北京的呢

甲 也有两种,一种软调儿的,一种硬调儿的。

乙 您给学学这软调儿的。

甲 “这块吆喝,吆喝是贱了就是不打价哩吧,这块本色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怎么那么白呀,哎,你说怎么那么白

” 乙 我哪儿知道哇

甲 “它怎么那么白呀,它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亚赛过福兴的洋白面哩吧,买到你老家里就做被里去吧,是禁洗又禁晒,禁铺又禁盖,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端

” 乙 这人什么毛病啊

甲 吃饱了撑的。

乙 大概形容他这布结实。

甲 再给你换一块黑的,这块是德国青。

乙 对,过去说德国染料好。

甲 “这块德国青啊,它怎么那么黑呀,它怎么那么黑呀,哎,你说怎么那么黑

” 乙 啊……又来了

甲 “怎么那么黑,气死不让,亚赛过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东山送过炭,西山剜过煤,开过两天煤厂子卖过两天煤了,它又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

这块德国青,真正德国染儿,真正是德国人他制造的这种布儿的,外号叫三不怕,什么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晒呀,任凭你怎么洗,它不掉色呀

” 乙 噢,德国青。

甲 白布

乙 白布哇

甲 “白布不掉色哎

” 乙 废话哎

白布有掉色的吗

甲 “面子有多宽,布坯儿有多厚,多么快的剪子都铰不动它

” 乙 布头儿

甲 铁板

乙 铁板哪

那做大褂怎么裁呀

甲 剪子裁不动,你得用轧钢机轧。

乙 轧完了用针线缝

甲 铆钉铆,电焊焊,焊完了穿出来您一看。

乙 大褂儿。

甲 锅炉

乙 满街跑锅炉哇

甲 还有一种是硬调儿卖布头儿的。

乙 那怎么吆喝

甲 这种卖布头儿的是骗人的,他卖布不带尺。

乙 那怎么量啊

甲 用庹庹,两手一伸为一庹。

乙 一庹是多少

甲 一庹是五尺,甭管个高个矮,卖布的是大高个,一庹五尺;这位是矮个,一度也五尺。

乙 好嘛。

甲 这种卖布头的讲究要谎,比如这块布值一块钱,他跟你要三块,慢慢儿往下落价,落着落着,你买走了,结果吃亏了。

乙 对。

甲 可有时候他自己也落糊涂喽,我给你学学这种卖布头儿的。

乙 来,学学。

甲 你可得帮个忙。

乙 我帮什么忙

甲 你当我一个小伙计,掂着这块布,我落价的时候,你想着说几句话。

乙 说什么话

甲 “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 乙 行了。

甲 “哎……” 。

乙 “赔了

” 甲 什么呀就赔啦

乙 噢,还说早了

甲 我让价的时候你再说。

乙 行。

甲 “哎,这块吆喝贱了吧,不要那么一块,又来这么一块,这块那块就大不相同不一样儿的,刚才那么一块儿,那个叫德国青,才要那现大洋一块六哇。

又来这么一块,这块那就叫那晴雨的商标布儿的,这块士林布买到你老家就做大褂儿去吧,穿在身上,走在街上,大伙儿那么一瞧,真不知道你老是哪号的的吧。

这块士林布又宽又长,还得大高个,还得是三搂粗的个大胖子,一大四大,大脑袋瓜儿,大屁股蛋儿,还得两条大粗腿儿啊,肥肥大大的足以够啦。

这块士林布,你到了大布店,买了说是你老都得点着名儿把它要哇。

到了北京城,讲究八大祥,到了瑞蚨祥、瑞林祥、广盛祥、益和祥、祥义号,廊房头条坐北朝南还有个谦祥益呀,到了八大祥,你要买一尺,就得一毛八,没有一毛八你就买不着那这么细肤这么宽,这么密实这么厚实这么好的。

来到我们这摊儿,一个样儿的货,一个样儿的价儿,一个样儿的行市,谁那也不买小布摊儿那碎布头儿零布块儿啊

来到我们这摊儿,众位有工夫听我们庹庹尺寸让让价吧,一庹五尺,二庹一丈,三庹一丈五,四庹两丈,两丈零一尺这个大尺量就算你打两丈啊。

到了大布店,买了一尺一毛八,十尺一块八,二八一十六就得三块六哇。

来到我们这摊儿,三块六不要,六毛去了它,你是三块大洋两不找哇,三块钱不要,不要不要紧,我是额外的生枝还得让它。

去两毛,让两毛,你给两块六;去一毛,让一毛你给两块四,去两毛,让两毛你给两块钱。

那位可就说了,卖布头儿的你包上吧,你裹上吧,两块大洋算我要了,这阵儿要买还不卖它。

怎么回子事,我赔本赚吆喝,小徒弟知道没打手工钱,他净织些个粗布蓝布大白布哇

他要学好喽,礼服呢、华丝葛这个老太太叫猫——花儿花儿花儿洋绉哇

这不两块钱;去两毛,让两毛,你给一块六;去一毛,让一毛你给一块四;再去两毛你给一块二;再去两毛干脆一块钱;这不一块钱,去五毛让五毛……” 乙 剩多少

甲 白拿去了

对不对,继续德云社寻找中。

德云社还是找不着。

吧里该努力了

求郭德纲《卖布头》台词

郭:一宿不走老头儿受不了啊。

这是卖包子的, 于:还有卖什么的

郭:过去卖糖葫芦的,也讲究吆喝, 于:在咱们北京来说东西南北城吆喝出来可不一样, 郭:那是啊, 于:我问问你这北城怎么吆喝

郭:北城啊,他那个腔儿特别长,而且特别有穿透力,因为北城的宅子都比较深, 于:有钱人多, 郭:深宅大院啊,这一嗓子音乐性还挺强。

于:那吆喝起来什么样呢

郭:就这个味儿的,“蜜来哎冰糖葫芦来哟――” 于:这是北城, 郭:要到了南城就更简单了,穷人比较多,宅门也浅,一嗓子都听得见, 于:怎么吆喝的

郭:“冰糖葫芦刚蘸得的啊

” “冰糖葫芦刚蘸得的啊

” 于:这就省事多了, 郭:特别有意思,这是北京,要到了天津就不叫糖葫芦了, 于:叫什么呀

郭:叫糖墩儿。

于:奥,糖墩儿。

郭:吆喝起来呢,是大红果的糖墩儿,红果就是山里红啊,吆喝起来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很有意思, 于:你来来这个, 郭:“大红果的糖墩儿啊

”“糖墩儿啊

” “糖墩儿啊

” 于:您把您这门牙补上好不好啊

郭:咱就说这意思, 于:都透风了, 郭:天津盐市(

)吆喝起来更简单了,就一个字儿:“墩儿啊

” “墩儿”,“墩儿”。

于:那还有人敢买吗

郭:天津红桥区有个卖糖葫芦的,他这个吆喝是与众不同。

于:他什么特点呢

郭:他这么吆喝,“哎,就是没有核儿啊。

”“就是没有核儿啊。

” 就是没有核儿,哎,说他那个糖葫芦有特点,把这个核儿啊剔出去,往里面填馅儿,就是没有核儿。

他这个吆喝成为品牌了,这一条街上好些个卖糖葫芦的,他要卖不完,别的家甭打算开张。

于:济着他这卖, 郭:旁边儿那主也跟他学,“哎,就是没有核儿啊。

” 一分钱都没卖, 于:这怎么回事儿啊

郭:他是卖核桃的。

于:核桃没核儿那还卖什么呀

郭:就剩核桃皮了,这就差一点了,要说吆喝起来最好听的, 于:是卖什么的呀

郭:卖布头的,说是布头,都是整匹的布啊,撕下来当布头这么卖, 于:干吗这么卖啊

郭:街坊婶子大娘啊图便宜,买吧,买完了就上当,它这布头,一丈三四,一丈五六的,如果说您要做裤褂,够一身,做大褂呢,也够一件儿,可就是有一样,抽尺寸,不信您就买去啊,买完了以后千万别下水,一下水就抽,一丈三的白布啊,下完水您再看啊, 于:抽二寸, 郭:成口罩了, 于:啊

您这也太夸张了, 郭:反正是抽啊,不过吆喝起来是特别的花哨,滔滔不断,好几百句啊,今天这么着,十周年了,我也卖卖力气,给各位学一个卖布头的,怎么样

于:好啊 , 郭:可以是可以啊,不过您得帮帮忙, 于:哎哟我可不会吆喝, 郭:不让您吆喝,您来个小伙计帮衬一下,我让价的时候有您这么两句话, 于:哪两句

郭:“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 于:就这么句话,张嘴就来,我学的快着呢,“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怎么样

郭:词倒是对,感情不对,你得跟真事儿似的啊,让价啊,马上就要赔了,“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真事儿,自己的买卖呀, 于:得使这么大劲呢

我再来来,“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 郭:好,比刚才好,就是一样,这“本儿”差点儿,这个“本儿”啊是闭口音, 于:不好出来,再使点儿劲就上去了, 郭:长个调门, 于:好,“掌柜的,” 郭:哎, 于:“别让了,” 郭:不错

于:“瞧本儿,” 郭:有点儿意思了, 于:“再让就赔了

”怎么样

郭:还别说,是不错,比刚才是不错,就是这“本儿”,这“本儿”你再努点儿力就上去了, 于:这“本儿”还差一点儿,能上去吗

郭:能上去。

于:(咬牙切齿状)“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 郭:哈哈哈,还差这么一点儿,努点儿力就上去了,快点儿, 于:“掌柜的,别让了,瞧”我就这样了,你把我毙了得了, 郭:就这样了

你可千万别忘了,咱这就开始,先吆喝一块白布,注意了啊。

于:来吧

郭:千万别忘了, 于:忘不了, 郭:“哎”, 于:“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怎么样

郭:出来没吃药吧

回家打针去吧

我这一句没吆喝呢我赔什么了

于:我这还说早了

郭:你冒场了, 于:什么时候说啊

郭:关键时刻啊,我一拍巴掌一跺脚让价儿的时候,这时候你拉住我的胳膊,“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喷李一脸)这儿啊,有节骨眼儿的, 奥,还有节骨眼儿的,一拍巴掌一跺脚,我就说“掌柜的,别让了,瞧本儿,再让就赔了

”(何及时转身) 于:你躲得开吗你

郭:是这意思啊, 于:来吧, 郭:哎,吆喝着卖,哎呦吧,吆喝着卖了吧,不要那一桩,再来这一桩,桩桩件件都大不相同不一样儿嗒,刚才是什么色儿啊

这是什么色儿啊,你块布,它怎么这么白

它怎么这么白

它怎么这么白

它怎么这么白

你说怎么这么白

于:我哪儿知道啊

郭:因为它是白的。

于:废话

郭:它怎么这么白

它怎么这么白

它气死头场雪,还不让二场霜,气死了头号的洋白面了吧,那气死赵子龙啊,也不让小罗成,谁见过薛白袍他亚赛小马超哇。

咱不提这种白,咱单提这种布,你买到家里去,是缝被单儿啊、做被里儿啊、裁门帘儿、你砸裤褂儿去吧,是禁铺又禁盖啊,是禁洗又禁晒啊,是禁拉又禁拽啊,是禁蹬又禁踹啊。

请教相声<学叫卖>的台词?特别是十三香那段的!

老郭的没有,这是刘宝瑞先生的,老郭也是根据这个改的,故事梗概基本相同,你看看吧单口相声《天王庙》在清代的时侯,通州附近有一个庙,这个庙可是个庙。

那位说,这不是废话嘛

我还没说完哪,是个天王庙。

在庙里住着一个教书的先生,姓白,外号叫白吃先生。

教着几个小学生。

有一天,正教着书哪,张老员外派人来请白吃先生。

他要跟人家打官司,让人给写个呈子。

白吃先生跟学生们说:“你们要好好念书,我去给老员外写个呈子,马上就回来,不好好念,回头背不下书来,我可挨着个儿打。

” 可是,老师走了,几个小孩儿就不念啦。

(学小孩儿说话)“这天儿怎么这么热呀,别念啦,咱们出去凉快凉快去吧。

”到庙门外头,这个就说:“哎,咱们玩儿吧。

”那个说:“咱干吗玩儿呀

”“咱们藏蒙哥儿吧

”正玩儿着哪,过来一个卖凉粉儿的,这么一吆喝:“酸辣凉粉哟

”小孩跑得也热了。

有一个小学生就跑过去了:“嘿

卖凉粉的,我来一个钱的。

”“一个钱不卖,四文钱一碗。

”“哎,我就一文钱,嘿,你有没有

”那小学生说:“我也有一文钱。

”这个说:“我也有一文钱。

”有一个最小的说:“我也有一文钱,咱们买。

”四个人凑了四文钱买了一碗。

这个学生岁数较比大一点儿,他是个大学长,也不过十五岁,把这碗凉粉儿就端起来了:“告诉你们,咱们是念书的人,应该遵圣道,书上写得明白,‘长者先,幼者后’,我比你们岁数大,我先喝。

我喝三口,然后你们再分。

”那三孩子一听就急了:“什么,你喝三口

一口就没了,我们小,应该让我们先喝。

”那个说,不行,我先花钱了,我得先喝。

这个说我先喝,这个说我先喝。

四个人连吵带闹打起来了。

正在这时侯,教书的先生回来了。

“干什么哪

”“嗐

老师,我们喝凉粉儿哪。

”“喝凉粉钱为什么打架

”“我们一人凑了一文钱,四个人买了一碗凉粉儿。

我们大师哥他说,‘长者先,幼者后,’他先喝三口,然后再给我们分。

你想,这凉粉儿又好下去,忒儿娄一口就没了,因为这个我们打起来了。

”老师说:“胡说

让你们好好念书,不念书,出来买东西吃,买凉粉儿嘛,还要打架

再说回来了,小孩子家,也不能喝凉粉儿呀

喝凉粉儿闹肚子。

给钱了没有

”“给了。

”“给了也不能喝,你们不要喝,拿来,我喝。

”忒儿娄,他喝下去啦。

“来,回去念书去

” 您想,凉粉儿让他喝啦,念书谁还念得下去呀

大学长念《论语》。

头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记着哪,往下全忘了。

“子曰:‘学而……’子曰:‘学而……’”先生说:“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买了凉粉先生吃……”先生说:“哪儿有这么一句呀

都别念了,放学啦

”怎么放学啦

他也有点儿害臊了。

四个孩子出来就埋怨:“倒霉倒你身上啦,我先喝三口剩下你们分多好。

这一下子让老师全喝了。

”那个说:“你喝了,我们也照样喝不着。

”“这老师也不对呀

他全给喝了。

干脆咱们骂他解解恨

”这个说:“骂完了,你上学,他还不打你

干脆,咱们四个人一个写一句话骂他得了。

”“写在哪儿呀

”“就写在这影壁墙上。

”红影壁墙,里边可有石灰。

这个小孩就在缺口里边抠了一块白灰。

大学长说:“谁先写呀

”最小的那个学生才九岁,别看小,人可机灵。

“谁先写,那还用问吗

‘长者先,幼者后’呀

”大学长没办法,拿石灰在影壁上写了四个字。

做诗应该是五言或是七言诗,他怎么会写四个字

您想,那小孩也没有学问。

无所谓诗,就是溜口辙,写的是:“兄弟四人。

”“你写

”把白灰递给了那小孩儿,那小孩儿写了四个字:“共凑四文。

”“该你写了

”这个写了四个字,是“买碗凉粉。

”“小不点儿,该你写啦

”小不点儿噘着嘴:“我没法写呀

”“写四句骂老师,你们写的‘兄弟四人’,‘人凑四文’,‘买碗凉粉’,这三句都没有老师的事情;剩我这一句啦,我怎么写

”“不管那个

一句你也得写。

”小不点儿急了,这一着急,急出词儿来了。

“我写

”他写了四个字,是:“先生独吞”。

行了,四个人凑在一块儿像话了,是:“兄弟四人,共凑四文,买碗凉粉,先生独吞。

”“行了行了,咱们走吧。

” 四个小学生刚走,可巧又来了四位赶考的举子,这是亲哥儿四个,到这庙里参观参观。

看完了,刚要走,老三说:“大哥、二哥、老四,先等会儿走。

你们看这四大天王多大威风呀

咱们给他留个纪念吧。

一人写一句诗,表示对这四大天王的尊敬。

”老大说:“往哪儿写呀

”“就写在这影壁墙上吧。

”“没有笔呀

”“给您这石灰。

”刚才小孩把这墙抠一个大窟窿,露出来很多的石灰。

老大接过石灰来,在影壁墙上写了七个字。

写的是:“天王庙神大法身”。

老二写的是:“身穿铠甲似龙鳞”。

“老三该你啦

”老三写的是“脑袋倒有麦斗大”。

老二说:“好,身量高,脑袋就得大。

”您想,这样写合情理。

说书的也是这么说呀:“来将身高丈二,头如麦斗。

”您听这多好听。

您要这么说就不行了:“来将身高丈二,脑袋这么点儿。

”那成了蒜头儿了。

“老四该你写啦。

”老四小时侯吃凉药吃多了,说傻不傻,说话可又有点傻味儿。

“是,是,是,我写不了。

”“你怎么写不了

”“天王庙社大法身,身量高你们写了。

身穿铠甲似龙鳞,你们把衣裳给写了。

脑袋倒有麦斗大,脑袋大你们都写了,我还写什么

”老二说:“不管那个,反正你得写

”“是,是呀。

我怎么写

身量高,脑袋大呢

想必他是吃得多。

可是吃得多就得拉得多。

”哎,他有词儿啦

写了七个字:“一泡大粪十五斤。

”老三说:“这像话吗

人拉一回屎有拉十五斤的

”“不管那个,我就这词儿。

”老大说:“甭管他啦,咱们走吧。

” 这四个人刚走,教书的先生打屋里出来了,自言自语地说:“哎呀

这天气太热啦,大概是要下雨。

”忽然间往影壁上一看,“讨厌

什么人在这墙壁上划些白道子

”因为这先生的眼睛不太好,当白道子了。

临近一看:“哎呀,不是白道子,是字。

一行、二行、三行、四行……哎呀,还是诗。

”再数一数几言诗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哦

十一言诗。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四个赶考的举子是大人,身量闹,写的七言诗在上边;刚才那四个小孩写的是四言诗,他们身量矮,写得靠下边了。

可巧写对了趟儿了,其实也不算对趟儿,还歪着一点儿哪。

先生这眼神儿要命,他不是近视眼,是斜视眼,让他一瞧正对趟儿了。

“哦,我来念一念:‘天王庙神大法身兄弟四人。

’对

魔家四将嘛,魔里青,魔里红,魔里海,魔里寿,好。

”再念第二句,他纳闷了

“‘身穿铠甲似龙鳞共凑四文’,嗯

四大天王凑四文钱干什么呀

”一念第三句更新鲜了:“‘脑袋倒有麦斗大买碗凉粉’,大脑袋吃凉粉这是什么意思

噢,这儿还一句哪

‘一泡大粪十五斤先生独吞

’我吃得了吗

郭德纲的十三香 词

小小的纸方又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尧舜和禹开帝业,三皇治世立祖疆,皇帝驾前龙书案,圣旨一到定安邦,纸儿虽小用处大,各行各业用纸张。

南方用它包绸缎,北方用它包裹糖,百货商店来包货,医生用它开处方,记者用它写稿件,作家用它写文章。

改革开放政策好,党的号召写上方。

纸儿落到我的手,大材小用来包十三香。

花椒好,花椒香,花椒的味道特别长,熬鱼炖肉少不了,煎炒烹炸属它强,凡是做菜它调味,没有花椒味不香,要问花椒产何地,河南开封是家乡。

广大料、八角尖,产在广西八角山。

八角山上多样宝,唯有大料味道鲜。

要问大料有何用,炖鱼炖肉它最鲜。

红肉肘子,做坛肉,没有大料味不鲜。

干姜老,老干姜,干姜越老越味长。

人要老了经验广,姜要老了味越长。

拌鲜菜,煮鲜汤,放点干姜味更香,干姜还能治大病,浑身发冷喝姜汤,要问干姜产何地,山东莱芜是家乡。

陈皮好,好陈皮,它是江南的蜜柑橘,吃了橘子肉,扒了橘子皮,洗净风干成了陈皮。

宽胸开胃能治病,健胃消食最出奇。

肉桂好,肉桂香,肉桂炖肉最相当。

炖肉放点肉桂面,肉皮发红亮又光,尝一口滋味它可口,香而不腻味喷香,肉桂它是产何地,广西桂林是家乡。

茴香好,茴香香,大小茴香分两桩,大茴香生来八个角;小茴香生来像麦芒。

茴香味道它最好,茴香馅饺子最鲜靓,家里要做豆腐菜,放点茴香最相当。

要问茴香产何地,全国各地产茴香。

香白芷,白芷香,解腥去膻最相当。

羊眼泡,牛口条,羊心羊肺羊肚汤,搁上一点香白芷,它的味道特别香。

止痛祛风治大病,一味多用是特长,要问白芷产何地,山西陕西是家乡。

草寇好,人人夸,能熏鸡来又烤鸭,北京的烤鸭用草寇,德州的扒鸡它当家,做汤顺气味道好,人人吃了人人夸,你说草寇长何地,广东广西安了家。

山奈好,山奈香,山奈炖鱼最适当。

骨酥刺软味更美,喝口鱼汤更鲜靓,家常调味少不了,少了山奈不相当,要说山奈出何地,云南高山美名扬。

木香好,好木香,木香顺气属它强。

木须肉,木须汤,汤肉离不开广木香。

木香不但香味好,调和百味有特长,木香产在两广地,飘洋过海到他乡,味道传到世界各地,名扬四海知名芳。

十大调料调了个好,十大调料配了个全,要想味道它更美,还有三宝往里添,三种宝,不寻常,沙仁、肉蔻、小丁香。

打包小唱(一)包起来,裹起来,为做买卖我走出来。

古人也有几个为,听我慢慢说出来。

一吴香为密建主西宫落了泪;二吕布为貂蝉一命哀哉;李三娘为刘高磨房受过苦,张四姐为文瑞投下天台;赵五娘为任杰长街去卖发,六京娘为匡胤千里送京灯;七织女为牛郎不离天河畔,八昭君为刘王黑河把命坑;九梨花为丁山唐营送过枕;十姜女为喜良哭倒长城。

(二)包了一包又一包,三国不和把兵交。

曹操他把中原占,西蜀刘备把兵招。

东吴的孙权占地利,三国鼎立就动了枪刀。

诸葛亮他把东风借,赤壁大战把战船烧,曹孟德大败途径华容道,捉曹放曹就是这一遭。

赵子龙长坂坡救幼主,张翼德喝断了当阳桥,关云长过五关也曾斩过六员将,斩了文丑和蔡阳,古城相会来叙旧,弟兄二人情谊长,三国的故事我说一段,再来说说十三香。

随口小唱(在包十三香包时边唱边卖)(一)这个十三香,真正香,话说杨家保宋王。

金沙滩双王来赴会,杨家个个是忠良:大郎替了龙王死;二郎替了八贤王;三郎马踏如泥死得惨;四郎八郎失落在番邦;杨五郎看破红尘事;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七郎回朝搬兵马,行走路过在番邦,潘洪老贼生诡计,一心要害杨七郎,用酒把他诳下马,芭蕉树下乱箭崩,整整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根透胸腔。

令公盼兵兵不到,李陵碑前丧残生。

只剩下,一人一马一杆枪,镇守边关杨六郎,逃回朝中告御状,八贤寇准来帮忙,夜扮阴曹把潘仁美审,杨家的冤仇才得了报偿。

(二)全香佐料调了一个好,全香佐料配了一个全,全凭着各位师傅把名传。

往西传到山西省;往南传到云南和四川;往北传,往北传到山海关。

过了关,就是前后所、绥中县,锦西锦州紧相连,沟帮子、大虎山、北镇、新民、沈阳站。

奉天城,沈阳站,故宫北陵和东陵;还有南湖小河沿,名胜古迹到处有,三天两天说不尽,三天两天说不完。

往南走,往南穿,过了苏家屯,就是灯塔县,辽阳一过到鞍山,过了海城本是营口地,金县、盖县、瓦房店,哩哩啦啦到大连,大连东南有蛇岛,星海公园老虎滩,顺着海边往东走,往东穿,东沟、丹东、凤城县、抚顺、铁岭到开源,昌图一过出了辽宁省,吉林省内走一番,四平、长春、吉林市、图们、延吉转到辉南。

海龙本是梅河口,双阳、德惠到辽源。

往北走,往北穿,公主岭、白城市、齐齐哈尔到北安,黑龙江省举目看,大庆油田在眼前,石油滚滚似江水,不分昼夜流进关,石油工人干劲大,敢教日月换新天。

扎兰屯、诺和市,黑河一过差点到苏联。

急急忙忙往回转,急急忙忙往回穿,庄河、新金返回大连,坐上轮船飘过海,下了轮船到了崂山,特产干姜价不贵,打成包裹就返回唐山。

相关知识简介:十三香起源:提起十三香,喜欢烹调美食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但要说起别有风味的十三香叫卖小唱,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唐山滦南县的十三香小唱融合了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的曲调元素,唱词多由叫卖者即景生成,随口哼唱。

原本单调乏味的小本生意,便在这种独特的叫卖方式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其中,那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幽默随意的唱词,正是脱胎于滦南县的十三香叫卖小唱。

这本是一种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唱腔靠口口相传,唱词即景生成。

随着十三香生产进入工业化、品牌化时代,这种衍生于街头摊点的独特民间艺术便渐行渐远了。

年过六旬、撤摊已近20年的李凤林老人,对其叫卖生涯中的所有唱词进行了重新整理,并将精彩部分编辑成册。

他说,这毕竟是他多年来的“艺术结晶”。

其实,这本原汁原味的民间唱词,不只是李凤林老人的个人财富。

郭德纲《解学士》台词

这是在明朝时候发生的事。

在南京水西门大街,有一座豆腐坊。

掌柜的姓解,叫沛然,山东人,五十多岁。

只有一个老伴儿,没儿没女。

有一天,这老两口子全病了。

也没人推磨了,也不能做买卖了。

老解就跟老婆说: “你看看,有个闺女就有半子之劳,我都五十多了,还没儿没女,以后可怎么办呢

你不会赌气养一个吗

” 这事儿哪有赌气的。

赶到老解五十五岁,竟然得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

老两口子这份儿高兴就不用说了。

对这孩子爱如掌上明珠。

时间过得快,一晃儿就到了六岁。

孩子倒是透着机灵,看见人家念书他就看,看见人家写信他也瞧。

可有一桩,这孩子不会说话。

老解可烦了,心想:命中没儿别强求,有了儿子是哑巴。

这天,老解请人帮着算豆腐帐,这孩子照例过来看个没完,老解急了,给这孩子一个嘴巴,啪

“瞧什么呀

” 孩子一着急,张了嘴了: “我瞧人家写字儿。

” 老解一听;怪哉,怪哉,孩子说话了。

“嗯,好

你喜欢念书,我给你买书,送你上学去

” 一高兴,帐也不算了,挑起两个豆腐桶就走。

怎么

送这孩子上学带卖豆腐。

路上买了三本书,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直奔书房去了。

书房的老师姓罗。

到罗老师的门口,老解就叫门,可又怕耽误做买卖,他一边吆喝,一边叫门: “豆腐老师,豆腐老师……” 老师一听:怎么,我成了豆腐老师了。

开开门一看,是老解。

“老解,我短你的豆腐钱哪

” “不短,我送孩子上学来了。

” 老师一看这小孩五官清秀,看样子还挺聪明,就很爱惜。

“好吧,进来吧

” 老解把豆腐桶挑到院里头放下,跟着也进了书房。

老师说: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 “叫哑巴。

” “人有叫哑巴的

” “他不会说话可不就叫哑巴。

” “这不是起哄吗

哑巴能念书吗

你快领走。

”本来嘛,那时候又没有聋哑学校。

“他现在会说话了。

”“好

我问问。

你叫什么名字

” “我爸爸没念过书,没给起名字。

” 老师一听,这孩子不但不哑,说话还挺合情合理,就高兴了:“我给你起个名字,叫解缙,大号叫鸿魁。

” 老解在旁边急了:“先生,别让这孩子泄了劲哪

” “什么呀,你走你的吧

到月头儿,你给送两吊束修钱来。

”“先生,咱是个穷人,交不起那么多的学钱。

”“那么,我就白教吧。

”老师还是真喜欢这孩子,愿意白教。

“那也不能叫您白教,这孩子在您这儿念一天书,我给您送两块豆腐来。

” 老师一听,我这教学都换豆腐吃了:“你呀,别在这儿捣乱了,我什么也不要,三节两寿,你来看看我,就全有了。

”老解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师叫小孩:“解缙,你过来,我给你上书。

” 头一本念《百家姓》。

老师说;“上三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念去吧

” 解缙说:“您给上三趟,我不念。

”“那上两趟吧

”“两趟我也不念。

”“上一趟啊

””“一趟我也不念。

”“那你甭上学了,回家去吧

”“老师,让我在您这儿上学,为什么又让我走哇

”“是呀

一趟才八个字,你都不肯学,难道说你还上半趟

”“不

老师,您给上得太少了,多了我才念呢。

” 老师一听;我教了这些年的书,还没遇到这样儿一开头就嫌少的呢。

“少,好办。

我给你上四趟。

”“四趟我也不念。

”“那就上半篇,八趟了

”“半篇我也不念。

”“依你呢

”老师有点纳闷儿。

“您给我上一本,我才念。

”“一本儿

回头你还得背哪

” 那时候念书就是念,背,打,念完了背,也不讲,背不上来就打。

老师怕小孩儿不知道,还直给提醒。

小孩儿说:“背不上来,老师打我,我不埋怨。

”“好,给你上一本儿

过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司徒司空,百家姓终。

念去吧。

” 那位说,怎么这么快呀

不快、我在这背一本儿《百家姓》,大家全睡着了。

这孩子拿着书本儿,回到自己书桌那儿,把书本儿往桌上一放,他不念——那时候小孩念书,上身得晃,这叫“忙其身,忘其累”。

怎么呢

那时候念书不知道怎么讲,一个劲死背。

念的时候。

上身儿要不动,俩眼睛死盯着书,念着念着就听不见了。

怎么

睡着了。

——这孩子,拿个手指头,蘸点水在桌子上写。

先写赵、后写钱,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写。

旁边的小学生一看,嗯

这家伙怎么不念呢

就偷偷叫他:“解缙,快念,背不下来,一会儿老师可打你。

” 解缙也不理他。

这个小学生就叫那个小学生,“哎

师哥,你瞧,他也不念。

”“哎

师弟,你瞧,他不念。

” 这个叫那个瞧,那个叫这个看。

不一会儿,书房里六十多学生,全不念了,都瞧他一个人儿了。

老师正在那儿看《诗经》,看着看着,一听书房里鸦雀无声,抬头一看:怎么

全不念了

好,不管你们念不念,到时候背书,背不下来,就打。

过了一会儿,小学生们还在瞧解缙,老师把戒尺往桌上一拍:“背书

” 小孩儿吓了一跳,背什么,一句还没念会哪。

老师不管,这儿叫:“王文元,过来背书。

” 这孩子已经念《三字经》了。

就上了三行。

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他呀,净顾了看解缙了,就记住头两句,往下全忘了。

他想了个主意:书不合上,就放在老师面前,露着他念的那个地方,背不下来,好偷着回头看。

哪知道,他一转身,老师就把书给合上了。

他还不知道哪,就背:“人之初,性本善,翻过去,看不见。

”“往下背。

”“翻过去,看不见,不能背,没有念。

” 他这儿找辙来了。

老师这个气呀:“去

跪那儿念去

”“苟不教,性乃迁……”早干吗来着

简断捷说,六十来个小孩子,全都没背下来。

老师想:今天解缙一来,大伙儿都没背下书来,他要再背不下来,罪魁祸首,我就重重打他:“解缙,快来背书

” 小孩拿着书本,冲圣人牌儿作了个揖,冲老师一作揖,把书本往桌上一放,转过身去:“赵钱孙李……百家姓终。

”他背下来了。

老师说:“你这孩子要是不说实话,我打你,你在别处念过书吧

”“老师,我刚会说话,实在没念过。

” 天下爹娘爱好的,老师一看这孩子那么聪明,特别高兴:“你们大伙儿净看他了,全没背下来,他可背下来了。

都回家吃饭去吧,下午好好念,背不上来,我可要挨个儿打。

” 到下午上学以后,解缙把《千字文》拿过来了,到老师跟前:“老师,您给我上这本地。

”“啊,一天念两本呀

我没法教,念得多忘得快,贪多嚼不烂。

你还背你上午学的吧。

” 打这儿起,老师教这孩子念书,总比别的孩子细致,上的书比别人多。

这孩子不知道怎么讲就来问。

念到一年,这孩子就念《诗经》了。

到第二年,这孩子就开笔做文章,能做诗,对对子了。

他这做诗净惹祸。

有一天下雨,他下学回家,正走到曹丞相的府门口,他想上门洞去避避雨,一上台阶,滑了个大跟头。

府门洞里两边懒凳上坐着曹丞相府的家丁、用人,一看,大伙儿全笑了。

小孩儿一想:我摔倒了,你们怎么还笑

上台阶冲大伙儿一作揖:“众位叔叔大爷,你们都在这儿凉快哪。

”“可不是嘛。

”“那你们笑什么呢

” 大伙儿一听,这话没法儿回答,怎么说呢

你摔倒了,我们笑了,不像话。

就说:“你摔倒了,没哭,我们笑了。

”其实这也不像话。

“各位叔叔大爷,你们闷得慌吗

”“闷得慌怎么样呢

”“我给你们做一首诗,好不好

”“这么大孩子能做诗,好,你说说

” 小孩儿张嘴就来: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 “这孩子骂咱们大伙儿哪

”“这是谁家的孩子

”“咱们后花园对过豆腐坊老解家的。

”“走,找他们家大人去

” 揪着这孩子到了豆腐坊。

“老解,你们这孩子骂人。

” 老解出来一瞧,丞相府的,不敢惹——宰相门前七品官。

就问这孩子:“你为什么骂人呢

” “爹,我没骂。

”“你没骂

把你刚才做的那首诗,念出来让你爸爸听听

” “刚才我做的是: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坏众朋友。

” “嘿

你这孩子,真能编瞎话,你不是说笑煞一群牛吗

”“爹,我说‘笑坏众朋友’,我是拿他们当朋友。

他们自己愿意当牛,咱们管不着。

”“我们怎么那么倒霉呀

老解,这孩子你要是不管,明儿可要惹大祸。

’” 又有一天,老解卖完豆腐回家,半道上正碰见解缙,爷俩一块儿走。

走过一家粮食店门口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和尚,都被枷带锁,有俩公差押着,找粮食店买茶喝。

解结一瞧:这俩和尚怎么会犯罪的呢

出家人应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啊

嗯,不是好人

小孩儿一生气就过来了,向和尚一抱拳:“二位大师父,你们脖子上带的这个叫什么呀

” 和尚说:“不知道。

”“我知道,这叫你。

”“知道你还问

”“我给你们做首诗好吗

”“这么点小孩儿会做诗,好,你说吧。

” 小孩用手一指,说: “出家又带枷, 落发还犯法, 两块无情木, 夹着大西瓜。

” “这是谁家的孩子

怎么这么讨厌

” 老解赶紧过来:“大师父别生气,这孩子不会说话,脑袋怎么会像西瓜呢。

西瓜什么颜色,脑袋又是什么颜色

” 俩公差怕他们吵:“行了,行了,你也走吧。

” 老解到家,就说这孩子:“我再听你做诗,我可打你呀。

” 可是这孩子习惯了,张嘴就来。

老解让这孩子扫地:“你把这地扫扫。

”小孩说:“慢扫庭前地。

”“你把鸡罩上,鸡都跑了。

”小孩说:“轻罩笼内鸡。

”“怎么回事,你又来劲儿,又做上了

”“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

”好

一句诗也没少说呀。

这孩子念书念到了九岁,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

老师说:“放学了,明年初六开学。

” 解缙说:“老师,我明年初二来吧。

”老师说:“都来,你别来了。

”“老师,您怎么不让我来了

”“废话,明年来了,是我教给你呀,是你教我呀

”“您教我。

”“我教你什么呀

凡是我念的书,你都念了。

我就问你这么一句吧,你如有发达之日,把为师我放在什么地方

” 这孩子多会说话:“老师,弟子倘然发迹,绝不忘我师教养之恩。

”“好

明年你愿意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事咱们爷俩化吟个诗答个对儿的。

给你两吊钱,回家过年去吧。

”白念三年书,还拿两吊钱。

这孩子夹着书包儿、拿着书桌儿就回家去了(这书桌子就是三块板儿,用合页一钉,比小板凳大不了多少。

那时候上学,自己就带这么个小桌儿)。

到家一瞧,正在炸豆腐呢。

因为到年下了,做素菜的多,就添上炸豆腐卖。

小孩进门叫了一声:“爹,我帮您烧火吧。

” 老解一瞧:“你怎么把书桌子拿回来啦

”“放年假了。

”“明年还得去,拿书桌子干吗

”“明年老师不让我去了。

”“为什么

”“老师说:明年去了,是他教给我呀,还是我教他呀。

”“别胡扯了,只要你能写两块豆腐帐就得了。

等着,咱把豆腐炸得了,我领你上街,给你妈买两朵花,给你买点炮放,再买点儿鱼,买点儿肉,好好的过个年。

再买两副对子贴上,像个过年的样儿。

”“贴对子,不用买了。

”“不买怎么着

”“您买纸来,孩儿我写得了。

”“怎么着

你都会写对子了

哎呀

咱们家里头,连我这辈子已经是八辈子没有认识字的了。

轮到小子你这儿,会写对子了,小儿呀,小儿呀

你简直是开水浇坟——你欺(沏)了祖了。

” 他还净是俏皮话儿。

“好

我买纸去。

你写得好好的,贴到大门上让人看看,是老子我的光荣,也是小子你的脸面。

” 不一会儿就买回来了。

“小儿,你写吧,我去买菜去。

” 这孩子一想:我要写,得写一副像样儿的对子。

不能又写什么“汉瓦当文延年益寿,周铜盘铭富贵吉祥”,什么“洪范九畴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的,这多俗气。

对,出去找个题去。

出了大门一看,对过儿是曹丞相府的后花园,丞相好养竹子,一片青竹茂盛,长得挺高,由墙外往里看,真好看。

小孩儿一瞧这个题挺好哇,回到屋里提笔就写:上联是“门对千棵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横批是“大块文章”。

字写得苍老有劲。

写完了就打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

回到屋里,坐那儿又写屋门对儿、财神对儿、灶王对儿、福字儿、横批、斗方、出门见喜、抬头见喜、春条儿……这孩子可就折腾上了。

他哪知道,贴上大门对子,惹了祸了。

他刚贴上对子,正赶上曹丞相下朝回家。

坐着个八抬轿,他的管家曹安在前边当引马,轰散闲人。

丞相让曹安把轿帘儿打开,要看看过年街上的热闹景象,特意绕到后街来看看两边儿的匾额,买卖铺的对子。

一看这副对子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哦,油盐店,俗气。

再看另一副对子,是:“苏季子当金钗六国封相,张公芝还宝带五世其昌”,横批是“裕国便民”。

哦,当铺,俗气

再看:“进门来乌衣秀士,出户去白面书生”,这是剃头棚,俗气。

再看:“驮山宝换国宝宝归宝地,以乌金卖黄金金满金门”。

这是煤铺哇,老套子。

丞相为什么注意这个呢

因为他是南书房的御老师(南书房就是皇上念书的地方)。

这朝的皇上就是跟他念的书,很有学问,所以,他要瞧匾看对子,瞧人家写得好坏。

瞧着瞧着,就到豆腐坊这儿了。

因为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五言的门心对儿,字儿大,所以丞相老远就看见豆腐坊贴了对子了。

他可还没瞧见什么词儿就乐了,心里说:怎么豆腐坊又贴上对子了,听说豆腐坊八辈子没有一个认识字的,还年年要贴对子。

那年贴那副对子多叫人乐呀

上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人家写对子的知道他不认识字,下联就给他写了个“财源茂盛打三枪”,他呢,也不知道,就给贴上了,而且是上联贴到下边儿了,下联贴到上边儿了,横批倒着就贴上了。

今年又这么早就贴上了,不知又成什么笑话了。

轿子到豆腐坊门口不远,丞相捋着胡须就预备乐,可是字也看明白了。

上联是“门对千棵竹”,哟

改词儿了。

捋着胡须一看下联“家藏万卷书”,“啊

”一着急,胡子揪下四根儿来,豆腐坊出了能人了

“门对千棵竹”是拿我竹子为题,这下联儿可不像话,“家藏万卷书”。

小小的豆腐坊敢说家藏万卷书

我是市书房御老师,当今万岁跟我念书,这么大的丞相府也没敢写家藏万卷书哇

岂有此理

再一看横批,更火儿了,“大块文章”

胡说

豆腐坊应当写“大块豆腐”。

丞相越想越生气,就叫管家: “曹安,去问问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何人所写,把他抓来见我

” “是

” 曹安刚一转身儿要走。

丞相心里一想:不对,我要是把人抓来,把他对子给撕下来,人家说我以大压小,以官欺民。

也罢,回家再说。

他就改了话了:“曹安,回家再说。

” 丞相回家,坐在自己书房一想:有了,这对子他怎么写的,怎么贴的,我让他自己怎么撕下来。

上联不是“门对千棵竹”吗,我让你“门对墙头儿”。

“曹安,来呀

到花园子,找着花把式王三,挑水的赵四,门房的老刘,加上你,你们四个人,把后花园的竹子削下半截去,光留下半截,竹子帽儿给我隔墙头扔出去,要让外边一棵竹子都看不见,快去

”“是

” 曹安到后花园找到了王三、赵四、老刘,四个人就削竹子。

曹安这个不愿意呀,大年下的歇会儿多好,没事儿给竹子剃头玩儿。

都削完了,唏哩哗啦就往墙外扔,都扔完了,就去回复丞相:“跟爷回,竹子帽儿都扔出去了。

”“外边一点儿都看不见啦

”“看不见了。

”“去,到豆腐坊看看去,看门上那副对子撕了没有

” 丞相是想这个:你“门对千棵竹”才好“家藏万卷书”哇,你这门对墙头儿,还要“家藏万卷书”,就对不上了,他一定会把这副对子撕了。

曹安出了相府,直奔豆腐坊。

快到豆腐坊,老远一看,对子还在那儿贴着哪。

临近一瞧:嗯

相爷说是五言对,怎么这副对子是六言的啦

这是怎么回子事情呢

小孩子不是还在屋里写着吗,写着写着一想:我那副大门对多好,现在外头一定有很多人看,外头瞧瞧去。

到门口一看,一个人儿都没有,再抬头往对面一看:哟

竹子都哪儿去了

正在这儿纳闷儿,就听唏哩哗啦,唏哩哗啦,从墙里头往外扔竹子帽儿哪。

这么好的竹子怎么给削下半截来

多可惜

这是怎么回事

小孩一转眼珠儿,明白了,心说:哦

为我这副对子呀。

常言道:宰相肚内能撑船,可是这个宰相的肚子呀,甭说撑船,连扎个猛子也不行。

一琢磨,一准是为我这下联生气了。

本来嘛,我这么个豆腐坊,敢写家藏万卷书,那他那丞相府多难看哪。

他把我这对子撕了呢,怕落个仗势欺人,所以把竹子削下半截儿,让我这对子不落实地,要我把对子撕了。

好,你度量小,不怨我,气气你。

对子呀,不但不撕,再添俩字。

丞相,我要不让你这竹子连根刨,那才怪呢。

这孩子回到屋里,裁了两块纸,写了个“短”字,写了个“长’”字,刷上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

贴完一看,地上扔着好些竹子,到里头叫他爸爸:“爹爹,丞相知道咱们年下做的豆腐多,怕咱们柴火不够用的,把竹子帽儿都削下来,给咱们当柴火烧,赶紧往里捡吧。

”别胡说了,丞相那么好的竹子,他舍得给人吗

”“不信您跟我看看去。

” 老解到外边一瞧:“真给咱们啦

”爷俩住院儿里就抱,堆了小半堆子。

老解说:“丞相对咱们可太好了。

”小孩心说;您也不知道我这祸惹得多大哪。

捡完了把门关上,曹安可就来了。

曹安一瞧:呦,没撕

好嘞。

抹头往回就跑,跑回相府书房:“跟爷回,小人奉命到豆腐坊看对子……”“对子没了吧

”“有,不但有,好像又长出一块来。

”“胡说,对子有往外长的吗

”“可不是,六言了。

”“什么词儿

”“上联是‘门对千棵竹短’,下联是‘家藏万卷书长’。

” “上联多了个‘短’字,下联多了个‘长’字。

好哇

我这竹子短了,他那书倒长了,实在可气

曹安,到后花园,找上王三他们,还是你们四个人,把竹子连根刨了,隔墙给我扔出去。

”“是

” 曹安到花园里,四个人就刨竹子。

一边刨一边埋怨。

大年下的,刚给竹子剃完头,又给竹子修脚来了。

把竹子刨完了,都扔到墙外去了。

曹安跑到书房:“跟爷回,竹子可连根儿刨了。

”“一点儿没剩吗

”“一棵都没剩。

”“那好,你到豆腐坊瞧瞧去吧,那副对子许没了。

”“是。

” 曹安出了丞相府,来到了豆腐坊门口一瞧:哟,怎么又多出俩字来,丞相,看你这回怎么办

竹子您是连根刨了,对子没撕下去,再要跟他怄气,就该拆房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小孩子不是跟老解把竹子帽捡进去了吗,就又回屋写福字什么的去了。

这孩子正写着,就听街上,唏哩哗啦,唏哩哗啦,小孩子就明白了。

就叫老解:“爹爹,丞相怕咱们柴火还不够烧的,竹子连根刨了又扔出来了。

” “不能吧

”“不信您瞧瞧去。

” 爷儿俩出来一看,可不是嘛。

小孩儿连他妈也叫出来,仨人就住院子里抱竹子,小院儿都堆满了。

老解说:“相爷心眼真好,从来没这么大方过。

”小孩儿心说:这回祸惹大了,现在要把对子撕下去,也就什么事没有了,不撕,就是一场是非。

又一想,这么大人跟我斗,偏不撕。

小孩斗上气儿了。

回到屋里,又裁了两块纸,写了一个“无”字,一个“有”字,写完了就贴到大门对儿底下了。

刚贴完,曹安正好来了,一瞧:嘿

有意思。

抹过头来往回就跑,来到书房:“跟爷回,豆腐坊那副对子呀……”“撕啦

”“还贴着哪。

”“没撕

”“不但没撕,又长出一块来。

是‘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 “好哇

我这竹子短了,没了,他这书还长有,实在可气

这可不能怪我仗势欺人。

曹安

赶紧到豆腐坊,先撕对子,然后把写对子的人拿锁链子锁来见我

”“是

” 宰相门前七品官,主人多大,奴才多大,曹安也火儿了:大年底下的,因为一副对子我跑了八趟豆腐坊。

倒要问问这副对子是谁写的,我一定得出出气。

到豆腐坊门口,叭叭一叫门,老解出来开门,一瞧:“我当谁呢,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管家到此,一定有事。

” “当然有事。

”“我猜着了,年下了,相爷要做点素菜,打算照顾照顾我。

您说吧,来多少块豆腐,多少块豆腐干儿,多少豆腐丝儿,您来多少炸豆腐

” “你全卖给我啦

我问你,这门口儿这副对子是谁写的

”“我儿子写的。

”“好

”“管家大人太夸奖了。

” “谁夸了。

你知道他写这副对子惹多大的祸吗

我家丞相因为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要他撕对子,他不但不撕,反而三番两次地添字,要笑我家相爷。

我家相爷恼了,让我来撕对子,锁写对子的人

明白了吗

叫他去

” 老解一听吓得直哆嗦:“管家大人,您受点儿累,回去跟相爷说就提他没在家。

”“不行,没在家他上哪儿去了

”“在屋里写对子哪。

”“废话,别麻烦,赶快叫出来。

”“是。

” 老解进了大门,把大门咣当关上了,一插,又把门闩也上上了。

跑到屋里一瞧,这孩子还写呢。

老解这个急呀,又急又气,过来就给这孩子一嘴巴:“你还写哪

我说的相爷哪能这么好心眼呢

挺好的竹子给咱烧火

闹了半天,是你写对子写的,丞相恼了,让管 家上这儿锁人来了

你赶紧跳墙跑吧

”“爹爹不用害怕,他发来多少人马

”“净人,没马

就来一个管家,咱们也受不了哇

”“您甭管了,我把他打发回去。

”“怎么着,你一打发,他就回去

我看你怎么打发

” 小孩儿往外就走。

外头曹安因为老解插上了门,气更大了,一个劲儿砸门:“快开

快开

”小孩儿不慌不忙:“门外何人喧闹

”曹安一听:怎么这么酸哪

“快开门,是我。

” 小孩儿把门开开,见了曹安,深打一躬:“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 “我家丞相因为你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你不但不撕,反倒一再添字,要笑我家相爷,我家相爷恼了,派我用锁链子锁你来了。

来,上锁

” “啊

不得无理

下去

”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

”“不是呀。

”“可是响马强盗

”“也不是。

”“还是的

”“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

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

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

你怎么来的

” “我走着来的。

”“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

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

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

”“驾谁

”“这是豆腐渣骂我。

”“谁是豆腐渣

”“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

”“该

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

”“嗨

真倒霉

您听我说。

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

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

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

’我说:‘你开门吧,是我。

’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这是骂你呀

”“您听着,骂我的话在后头呢

”“别罗嗦,快讲

” 曹安把小孩的问话和要丞相拿拜匣请的话都照说了一遍。

丞相一听:这孩子够厉害

不善,好

“曹安,拿我的拜匣,搁一张请帖,请他去

” 曹安一听鼻子都气歪了:“跟爷回,您要吃豆腐,咱到油盐店去也赊得出来……” “谁赊豆腐

”“不赊,干吗拿请帖请豆腐渣呀

”“你知道什么,他是一个白丁儿,我是当朝一品,拿请帖去请,他要是收下,就叫以儿小犯上,轻者是‘发’罪,重一重就活不了,懂吗

”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

”“不是呀。

”“可是响马强盗

”“也不是。

”“还是的

”“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

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

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

你怎么来的

” “我走着来的。

”“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

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

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

”“驾谁

”“这是豆腐渣骂我。

”“谁是豆腐渣

”“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

”“该

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

”“嗨

真倒霉

您听我说。

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

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

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

’我说:‘你开门吧,是我。

’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这是骂你呀

”?/ca>


郭德纲学吆喝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