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古诗的选择题,要答案
1、《七步诗》者是( C )。
A操 B.曹丕 C.曹植 2、“但使龙城飞将不教胡马度 (A )。
”出昌龄的《出塞》A.阴山 B.边关 C.燕山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4、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C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绝句》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A )的《别董大》。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8、《塞下曲》的作者是( B )。
A、刘禹锡 B、卢纶 C、柳宗元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出自王维的( A )。
A、《送元二使安西》 B、《芙蓉楼送辛渐》 C、《鹿柴》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是( C )写的。
A.王维 B.杜甫 C.杜牧11、唐朝李峤的《风》中“解落三秋叶”的下一句是( C )。
A、能开四月花 B、能开三月花 C、能开二月花12、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的下一句是( B )。
A、时鸣青涧中 B、时鸣春涧中 C、夜静春山空13、杜牧《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 A )。
A、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升处有人家 C、白云深处有人家14、“大漠少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 A )的《马诗》。
A、李贺 B、李牧 C、王维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 A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 C )的《从军行》。
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气慨。
A、岑参 B、卢纶 C、王昌龄1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的是( A )。
A.梅花 B.菊花 C.莲花18“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是( B )的诗句。
A.王勃 B.叶绍翁 C.高适19、“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出自一首构思巧妙的咏( A )诗。
A、风 B、雨 C、雪2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出自王维的( A )。
A、《鹿柴》 B、《山中》 C、《鸟鸣涧》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出自( C )的《早发白帝城》。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22、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句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字。
( C )A、2个 B、3个 C、4个2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是唐朝诗人( C )的佳句。
A、李白 B、刘禹锡 C、柳宗元24、“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 C ) A.李白 B. 杜甫 C.孟浩然25、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一名句:“儿童相见不( B ),笑问客从何处来。
”A、相知 B、相识 C、相认2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游子吟》,这是一首赞美(B )的诗。
A、父爱 B、母爱 C、师爱27、“春种一粒粟,秋收(C )颗子。
”出自李绅的《悯农》。
A、百 B、千 C、万28、李商隐《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的下一句是(B )。
A、只是到黄昏 B、只是近黄昏 C、只是在黄昏29、“遍身罗绮者,不是养(B )人。
”是张俞的诗句。
A、蝶 B、蚕 C、蜂30、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是(B )A、春风吹绿江南岸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春风再绿江南岸31、“江上往来人,但爱(C )鱼美。
”出自范仲淹《江上渔者》。
A、鲑 B、鳜 C、鲈3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是的诗句。
诗人借写(C )的声音能传得很远来说明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声也自然会流传四方。
A、鹰 B、黄鹂 C、蝉33、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C )。
A、孤帆一片天边来 B、孤帆一片江边来 C、孤帆一片日边来3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出自(A )的《绝句》A、杜甫 B、王维 C、王之涣3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 B )。
A、中秋节 B、重阳节 C、春节3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 B )在玉壶。
”是王昌龄的佳句。
A、丹心 B、冰心 C、真心37、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 B )。
A、竹外桃花两三枝 B、竹外桃花三两枝 C、竹外桃花三五枝” 3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A )
”出自王翰的《凉洲词》。
A、回 B、活 C、生39、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的下一句是(A )。
A、风吹草低见牛羊 B、风吹草地见牛羊 C、风吹草低现牛羊
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选择题,给多一点古词的选择题,至少10首词,配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
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
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
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
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3 .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
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
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
(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
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
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
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
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
(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
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
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
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
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
(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
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
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
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
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
(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
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
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
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
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
(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
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
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
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
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
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 9.C(是评价古人) 10.B。
(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
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
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
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
) 12.B(自小错) 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 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尔雅中华诗词之美考试答案(选择题)
DCDCD AABCC ?CACC CDBCD CDBCD
杜甫的诗和赏析
杜甫诗歌赏析蜀 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诗: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诗: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
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诗: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佳 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诗: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
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
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
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
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客 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译诗: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评析: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
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登 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译诗: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 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
杜甫的诗
卷229_31 「雨不绝」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卷229_32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必愆佳期走笔戏简」江阁要宾许马迎,午时起坐自天明。
浮云不负青春色,细雨何孤白帝城。
身过花间沾湿好,醉于马上往来轻。
虚疑皓首冲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
卷229_33 「宿江边阁(即后西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卷229_34 「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杜甫城暗更筹急,楼高雨雪微。
稍通绡幕霁,远带玉绳稀。
门鹊晨光起,墙乌宿处飞。
寒江流甚细,有意待人归。
卷229_35 「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杜甫山木抱云稠,寒江绕上头。
雪崖才变石,风幔不依楼。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
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
卷229_36 「西阁雨望」杜甫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
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
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
滂沱朱槛湿,万虑傍檐楹。
卷229_37 「不离西阁二首」杜甫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
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
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
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
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
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
卷229_38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杜甫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
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
金吼霜钟彻,花催腊炬销。
早凫江槛底,双影漫飘飖.卷229_39 「西阁二首」杜甫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
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
层轩俯江壁,要路亦高深。
朱绂犹纱帽,新诗近玉琴。
功名不早立,衰病谢知音。
哀世非,终然学越吟。
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
不道含香贱,其如镊白休。
经过调碧柳,萧索倚朱楼。
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
豪华看古往,服食寄冥搜。
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卷229_40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卷229_41 「西阁夜」杜甫恍惚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卷229_42 「瀼西寒望」杜甫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
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
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卷229_43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杜甫奔峭背赤甲,断崖当白盐。
客居愧迁次,春酒渐多添。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
衰年不敢恨,胜概欲相兼。
乱后居难定,春归客未还。
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半顶梳头白,过眉拄杖斑。
相看多使者,一一问函关。
归州宅,云通白帝城。
吾人淹老病,旅食岂才名。
峡口风常急,江流气不平。
只应与儿子,飘转任浮生。
卷229_44 「赤甲」杜甫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
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
荆州郑薛寄书近,郗岑非我邻。
笑接郎中评事饮,病从深酌道吾真。
卷229_45 「卜居」杜甫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卷229_46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杜甫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
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
谷气薄,波乱日华迟。
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
此邦千树橘,不见比封君。
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
畏人江北草,旅食瀼西云。
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
彩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哀歌时自短,醉舞为谁醒。
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壮年学书剑,他日委泥沙。
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高斋依药饵,绝域改春华。
丧乱丹心破,王臣未一家。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卷229_47 「园」杜甫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
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始为江山静,终防市井喧。
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
卷229_48 「竖子至」杜甫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
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
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
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卷229_49 「示獠奴阿段」杜甫山木苍苍落日曛,竹竿褭褭细泉分。
郡人入夜争馀沥,竖子寻源独不闻。
病渴三更回白首,传声一注湿青云。
曾惊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
卷229_50 「秋野五首」杜甫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稀疏翠,驻屐近微香。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
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
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
卷229_51 「溪上」杜甫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
古苔生迮地,秋竹隐疏花。
塞俗人无井,山田饭有沙。
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卷229_52 「树间」杜甫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
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
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
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卷229_53 「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杜甫病枕依茅栋,荒鉏净果林。
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
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
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
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寒水光难定,秋山响易哀。
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卷229_54 「寒雨朝行视园树」杜甫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
衰颜更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
卷229_55 「季秋江村」杜甫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
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
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
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卷229_56 「小园」杜甫由来巫峡水,本自楚人家。
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
秋庭风落果,瀼岸雨颓沙。
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卷229_57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杜甫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
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
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
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
斫畲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
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卷229_58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杜甫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
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
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
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
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卷229_59 「东屯月夜」杜甫抱疾漂萍老,防边旧谷屯。
春农亲异俗,岁月在衡门。
青女霜枫重,黄牛峡水喧。
泥留虎斗迹,月挂客愁村。
乔木澄稀影,轻云倚细根。
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日转东方白,风来北斗昏。
天寒不成寝,无梦寄归魂。
卷229_60 「东屯北崦」杜甫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卷229_61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杜甫峡内归田客,江边借马骑。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峡险风烟僻,天寒橘柚垂。
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
短景难高卧,衰年强此身。
山家蒸栗暖,野饭谢麋新。
世路知交薄,门庭畏客频。
牧童斯在眼,田父实为邻。
卷229_62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杜甫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
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
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
古代诗词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 天籁(lài) 畸形(jī) 魁梧(kuí) 豁亮(huò) B. 恻隐(cè) 膂力(lǚ) 赊欠(shē) 白皙(xī) C. 馈赠(kuì) 装潢(huánɡ) 商酌(zhuó) 恬静(tián) D. 铁砧(zhān) 丘壑(hè) 晨曦(xī) 引擎(qínɡ)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蛛丝马迹 孜孜不倦 悬而未决 俯首铁耳 B. 不齿下问 变幻莫测 越俎代庖 义愤填膺 C. 兴风作浪 迎刃而解 恃强凌弱 天翻地复 D. 别具匠心 少年老成 漫不经心 枕戈待旦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不懂外语,()了他直接阅读原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成就。
②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③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的所处年代,一直有()。
④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的作品来的。
A. 妨碍 敏感 争议 品位 B. 妨碍 敏锐 异议 品味 C. 妨害 敏锐 异议 品位 D. 妨害 敏感 争议 品味 1 C 铁砧(zhen)2 D A项俯首铁耳 应该是 俯首帖耳 B项不齿下问 应该是不耻下问 C项天翻地复 应该是 天翻地覆3 A
关于高中古诗的选择题
1、阅读下列句子,完成⑴⑵题。
(1992高考)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⑴以上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得一组是: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⑥ C ①②④⑤ D ③⑤⑥⑵对名句原作按“古体诗/绝句/词”进行分类,正确的是A ③④/①②/⑤⑥ B ③⑤/①②/④⑥C ②⑤/①④/③⑥ D ②④/①③/⑤⑥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92`)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1995年高考)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1、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93’)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的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手法2、对下面《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94`)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恋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附:2001年高考第10题:对下面臧克家的《海》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哲理。
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9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的“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附:2000年春季高考第8题:对唐代虞世南的《蝉》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 垂绥,指蝉。
蝉头部有伸出的触项,状似下垂的冠缨A、首句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和“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和力度。
C、三四句蕴涵深情,表明立身品格高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人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选择解说错误的一项(96`)问世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名成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的是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名成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5、下面宋代赵师秀的《约客》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高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6、阅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完成下列两题。
(98`)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①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 “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②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 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写景和叙事,首尾两联都明确地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7、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第三册P8),选择赏析不恰当的一项(99`)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两题。
(2001年春招) (原诗略,第①题略)②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鹤鸣楚山中,露白秋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