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好句摘抄大全
作家的不是捍卫或推翻某义,而是探究存在之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更要的人。
幸福是一种太不确定的东西。
女性比男性更接近自然,更扎根于大地, 有更单纯的、未受污染的本能和感性。
女人之爱强的男子只是表面的,且她们所爱的往往是强的男子的弱点。
强的男子可能对千百个知其强者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道其弱点的女子面前倾倒。
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来说,爱和孤独都是享受。
如果说幸福是一个悖论,那么,这个悖论的解决正存在于争取幸福的过程之中。
其中有斗争,有苦恼,但只要希望尚存,就有幸福。
莫洛亚在《人生五大问题》中说:“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唯此斗争与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一种形而上学不过是一种信仰,其作用只是用来支持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
我宁可直接面对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立场,而不是去追究它背后的形而上学信仰。
爱默生的哲学是一首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个性解放的赞美诗。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
”他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就是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魂而读书。
人在世上,总要有所依托,否则会空虚无聊。
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
诚然你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缘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
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
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乱,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正如爱默生所言;“然而事实是,他自己早已是一只漂流着的破船,后来起的这一阵风不过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状态。
”心灵是一本奇异的帐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苦和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收入它的收入栏中。
在嬉笑中完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最高的智慧。
真理不用板起面孔来增添它的权威。
真正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一个教训。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耶酥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
”肉体是奇妙的,灵魂更奇妙,更奇妙的是肉体居然能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
所谓分享和分担,不必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
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对时光的流失比一般人更加敏感。
回忆是忧伤的,期待是迷惘的,当下的激情混合着狂欢和绝望。
活在时间之外,真正拥有永恒的是孩子和上帝。
孩子不在乎时光流逝。
在孩子眼中,岁月是无穷无尽的。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
然而,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幽幽。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的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种种知识不过是寻求智慧途中的副产品罢了。
我们期待于哲学的是智慧。
但是,以寻求人生意义为使命的哲学,却教导人们否定人生(叔本华),这不是对于哲学智慧的讽刺吗
世上一切幸福,皆以感觉为前提。
“死亡的必然性造就了哲学家们的全部坚定性。
”哲学的最高高度就是谈论自杀。
自我意识的成熟意味着理性的成熟。
因为个体的有限,所以憧憬无限的本体。
当人既意识到自我,又意识到绝对之时,生命的苦恼就开始折磨他了,他开始寻求智慧,即寻求把自我与绝对、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的途径了。
他要参透他所从来的混沌,回到混沌中去,但是又不丧失自我。
这是人的二律背反处境。
酒神精神成为贯穿尼采一生全部哲学创作的主旋律。
如果说酒神精神的出发点是肯定生命连同它所包含的苦恼,那么,其归宿点便是以创造的欢欣来战胜生命的苦恼。
他说:“创造是痛苦的大救济和生命的慰藉。
但是要做一个创造者,痛苦和许多变故又是不可缺少的。
唯一的幸福在于创造。
”尼采说:“文化和国家是敌对的,文化国家纯属现代观念。
两者互相分离,靠牺牲对方而生长。
一切伟大的文化时代都是政治颓败的时代:在文化意义上伟大的事物都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
”凡是突出政治的时代和民族,人性必遭扭曲,社会进步的趋势是非政治化。
尼采:艺术是生命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
青春未必全是甜吻和鲜花。
有这样一些敏感的心灵,对于它们,青春意味着平生第一次精神危机,以为着某种幻灭和觉醒。
伟大的幸福是与巨大的痛苦相对抗所产生的崇高感。
天才都是一些对于生命的苦恼有着深切感受的人,这是一种形而上的苦恼,最独特的自我对于绝对抱着最热烈的憧憬,没有比这种渴望更折磨人的了。
也正是这种渴望驱使着天才从事创造,在创造中品尝到了自我与绝对相融合的欢欣。
这似乎是一种补偿。
既然个人的生命迟早要失去,你就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要。
你要站在你自己的生命之上,高屋建瓴地俯视,把它当作你的一次艺术创造试验,这样你反而能真正地体验它,享受它,尽你所能使它过得有意义。
生命的伟大不在于活得长久,而在于活得有气魄。
战胜生命苦恼的途径既不是宗教的解脱,也不是长寿的诀窍,而是文化和艺术的创造。
通过文化价值的创造,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意义世界,这个世界仅仅用自然界的眼光来看才是虚幻的,用人的眼光来看,它是完全真实的,惟有生活在其中,人才觉得自己是人。
人的精神是光,文化是精神的光照在人的生命上呈现的绚丽色彩。
女性的智慧是一种尘世的现实的智慧,爱和母性是女性最深邃的本能。
美感在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孩子的感觉。
孩子的感觉,一是淳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
神和兽大约都不会无聊,只有夹在中间的人才会无聊。
一切事物的意义必须从高于它的事物那里求得,生命也是如此。
想象力的落脚点是目的。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没有往事的人对时光流逝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使他轻慢万物,凡经历的一切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什么也留不下。
——周国平 《守望的距离》
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的优美句段还有赏析 2句 还有《守望的距离》的优美句段还有赏析也2句
摘自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一、活出真性情:人生的价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另外的选择是在义利之外――情。
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每个人真实自我的积极展开――-创造,注重创作本身的快乐,活的自在。
成功的真谛在于: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并将它做的更好,让自己满意。
(赏析:成功不是衡量人生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把它当作一种乐趣,沉醉其中,慢慢奋斗,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直到谢幕的那一天……)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包括困境与逆境。
乐极生悲不足悲,最可悲的是从来不曾乐过。
一个人最好的生活就是最适合他天性的生活。
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的活,抱着宿命的态度坦然面对死。
人生唯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
健康是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为了活得长久;活的愉快在已,活的长久在天。
善待自己不必活的那么紧张匆忙,为自己高兴好好做几件事。
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优秀,不是成功,优秀已经是成功。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尽自己所能去引导她、充实她,不管她成什么样子,好歹得爱她。
自己的生命当知珍惜,别人的生命当知关爱。
人活世上最重要的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
足以承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
读后感:周先生是学哲学的,而且是研究尼采方面的专家,他分析“义”与“利”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
自小父母就和所有传统的国人一样,强调“君子重义,小人重利”,但苍海桑田,时代变迁,世风日下,“义”字已少有人提起,求利也非小人专利,而视之做人理所当然的追求,工人日日加班,一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用商业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结果就使自己的人生成了一种企业,使人际关系成了一个市场”。
在哲学家的眼中,“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
‘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
”“这二者,前者教人奉献,后者诱人占有,都脱不开计较。
但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
”在“义”和“利”之外,还有一种“情”,“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
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
”也就是说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是完成“责任”,而创造是实现“自我”。
“义”是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是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而“情”则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王尔德说:“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
”重情轻利者,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不为物役的淡泊情怀,所体会到的辛酸和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想象不到。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将人们在现代生活的急流中裹着向前,不复有闲适的享受和宁静的沉思,“德尔斐的神庙‘认识你自己’已被时髦箴言取代。
”人们爱说“时间就是金钱”;从小就听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按照逻辑推理,那么人们现在正是在尽快的出卖生命,因为人们除了赚钱不知还有什么事可做,电视和麻将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但这是真正赏心悦目的娱乐吗
近五六年我要求自己每周爬山一次,并且一直在坚持。
我喜爱在大自然中的感觉,而且犹爱未经人工雕凿的天然美,大自然可触发人的各种想象力和诗意,也可提高人的悟性。
佛教中有云:“法性遍满虚空,法身充满宇宙”,如江门公坑寺的天成禅寺门联所书:“天开境界,成大慈悲”,也就是这个道理。
周先生说“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大自然正是如此无私的在帮助着人们。
在西方,有“寻找灵魂的现代人”,在我们的时代,我发现有很多为心灵寻找家园的人,因为,电视、牌桌、甚至旅游等都不能填补精神的空虚。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权贵贪欲的膨胀使腐败丛生,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的平庸,所以民间有言嘲笑其 “穷得只剩下钱。
”哲人和思想家在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寻找净化之道;“文明与野蛮的决斗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
”物质上的贫富是有目共睹的,但精神上不也有着两极分化吗
只要能守住心中的圣地,认识到清贫与寂寞是心灵高贵者的必然命运,就能坦然的面对社会、人生。
生活中,人的追求各不相同。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我体会是没得到时渴望得到,得到后则感觉不过如此而失去追求的快乐只剩下空虚。
人生态度,除重“名”“利”“义”“情”之外,还有一块“净土”,它不受“名”“利”的污染,也不为求“义”和 “情”所操纵,它能冷静、安详的用无限的慈悲心对待世间的一切,那就是一颗佛心,它帮助困惑的人们找到心灵的家园,那就是觉者的淡泊中的追求。
(这篇读后感应该对你赏析第一句话有帮助。
)《守望的距离》42 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
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着许多往事,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
它们虽已逝去,却将永远活在我心中,与我终身相伴43 我何尝不知道,在人类的悲欢离合中,我的故事极其普通。
然而,我不能不对自己的故事倾注更多的悲欢。
对于我来说,我的爱情波折要比罗密欧更加惊心动魄,我的苦难要比俄狄浦斯更加催人泪下。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是罗密欧,不是俄狄浦斯,而是我自己。
事实上,如果人人看轻一己的悲欢,世上就不会有罗密欧和俄狄浦斯了。
44 人有一个肉体似乎是一件尴尬事。
那个丧子的母亲终于停止哭泣,端起饭碗,因为她饿了。
那个含情脉脉的姑娘不得不离开情人一小会儿,她需要上厕所。
那个哲学家刚才还在谈论面对苦难的神明般的宁静,现在却因为牙痛而呻吟不止。
当我们的灵魂在天堂享受幸福或在地狱体味悲剧时,肉体往往不合时宜地把它拉回到尘世。
46 还有更屈辱的事:肉体会背叛灵魂。
一个心灵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扬,一个灵魂高贵的男人可能终身残疾。
荷马是瞎子,贝多芬是聋子,拜伦是跛子。
而对一切人相同的是,不管我们如何精心调理,肉体仍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老和死亡,拖着不屈的灵魂同归于尽。
47 那么,不要肉体如何呢?不,那更可怕,我们将不能再看风景,听音乐,呼吸新鲜空气,读书,散步,运动,宴饮,尤其是--世上不再有男人和女人,不再有爱情这件无比美妙的事儿。
原来,灵魂的种种愉悦根本就离不开肉体,没有肉体的灵魂不过是幽灵,不复有任何生命的激情和欢乐,比死好不了多少。
48 所以,我要修改帕斯卡尔的话:肉体是奇妙的,灵魂更奇妙,最奇妙的是肉体居然能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49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我会无聊,过得冷冷清清,我会寂寞。
但是,我更需要宁静的独处,更喜欢过一种沉思的生活。
总是活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没有时间和自己待一会儿,我就会非常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
50 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便是那个清明宁静的自我。
这个自我即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只要我们能守住它,就差不多可以说上帝和我们同在了。
守不住它,一味沉沦于世界,我们便会浑浑噩噩,随波飘荡,世界也将沸沸扬扬,永无得救的希望。
51 演员尚有卸妆的时候,我们却生生死死都离不开社会的舞台。
52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
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53 我无法一劳永逸地成为真实的自己,但是,倘若我的生活中充满着仅仅属于我的不可言说的特殊事物,我也就在过一种非常真实的生活了。
54 然而,有这样一种时候,我翻开书,又合上,拿起笔,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觉得心中弥漫着一种空虚怅惘之感。
这是无聊袭来的时候。
55 回忆总是美好的,因为在我回忆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滤掉了那些不鲜亮的记忆,展现在我面前的“过去”,已是被剪辑、被润色过的,犹如午后阳光般散发着淡淡温暖的回忆。
这样的回忆,怎会让人不喜欢、不感到温馨呢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里面一句话是什么,男人希望的情人是什么的,
由男人的眼光看,一个太依赖的女人是可怜的,一个太独立的女人却是可怕的,和她们在一起生活都累。
最好是既独立,又依赖,人格上独立,情感上依赖,这样的女人才是可爱的,和她一起生活既轻松又富有情趣。
----------------------- 是这句吗
《守望的距离》的经典语句赏析
《守望的距离》经典语录一、对美敏感的人往往比较有人情味,在这方面迟钝的人则不但性格枯燥,而且心肠多半容易走向冷酷。
二、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
三、放荡和贞节各有各的魅力,但更有魅力的是二者的混合:荡妇的贞洁,或贞女的放荡。
四、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
五、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了。
六、一个女人愈赋有活泼的直觉,未受污染的感性,就愈具女性智慧的魅力。
理性绝非衡量智慧的唯一高度,依我看也不是最高尺度。
七、一个不能使男人感到轻松的女人,即使她是聪明的,至少她做得很蠢。
八、才赋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
九、我生平最怕见到大不幸的人,比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
十、人生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女人,你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导她,但是,不管她最终成个什么样子,你好歹得爱她。
十一、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
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十二、 他们临终时当如此悔叹:“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十三、 如何花钱比如何挣钱更能见出一个人的品位高下。
十四、 强者和弱者都可能不宽容,但原因不同。
强者出于专横,他容不得挑战。
弱者出于嫉妒,他经不起挑战。
十五、 男女风情,妙在一半儿一半儿的。
琢磨透了,哪里还有俏冤家
想明白了,如何还会芳心乱
十六、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十七、 情人间的盟誓不可轻信,夫妻间的是非不可妄断。
十八、 相思是一篇冗长的腹稿,发表出来往往很短。
周国平在守望的距离中说,人生意义的提出,是以绝对为背景的。
“绝对”指的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问自己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生存是为了什么
我的人生好象没什么意义了
曾经,我也是这个大军的一份子,但现在我找到答案了,为了使有志于寻找这个人生终极答案的有志之士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所以我决定将我近十年来寻找这个答案的经验写出来,希望能帮到有缘的朋友,那怕只能帮到一个,我也算达到开博的目的了。
(由于百度知道不允许公开网址,请大家到新浪博客(不是微博)搜索博主名为“色不异空”的博客,看到头像是六边形那个就是了),最重要是置顶的那一篇。
相信我,你不会后悔的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离一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国平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
”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
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
”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
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的书大多充满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
《守望的距离》一书也不例外。
他在书中谈生活、谈人生境界。
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也应该在现实世界中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喜欢对死亡进行探讨,死亡与人生意义在某种方面紧密相连。
人固有一死,因此在对待名利方面,他进行了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
” 周国平的这本书充满睿智和哲理的隽永内涵,充满魅力的格言和诗语,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禁思考自我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灵魂。
学会用审美的目光看问题。
审美并不仅仅止于欣赏自然或艺术,而是以一种更开阔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态度。
相信只要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读周国平的书,让我的思维更加清晰,对待生活的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学会了放松对待生活。
。
。
。
。
国平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正表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
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与幸福
关于周国平的励志诗
世界是我的食物。
人只用少量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
——周国平 《人与永恒》2、 如果我是女人,我将乐意与艺术家交朋友,听他谈作品,发牢骚,讲疯话。
但我决不嫁给他。
读艺术家的作品是享受,和艺术家一起生活却是苦难。
艺术家的爱情大多以不幸结束,责任决不在女人。
他心中有地狱,没有人能够引他进入天堂。
——周国平 《人与永恒》3、 许多时候人需要遗忘,有时候人还需要装作已经遗忘,否则你是活不下去的。
——周国平 《周国平语录》4、 真正的写作,即完全为自己的写作,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的。
当一个少年并非出于师长之命,而是自发地写日记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并试图克服生存的虚幻性质了。
他要抵抗生命的流逝,挽留岁月,留下它们曾经存在的确凿证据。
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过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的习惯的人罢了,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周国平5、 谁能生活在时间之外,真正拥有永恒呢
孩子和上帝。
——周国平 《安静的位置》6、 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
——周国平7、 永恒之女性摘抄 ——周国平 《永恒之女性》8、 哲学就是试图超越人的限制而达于神的全知,在这努力中,人虽然永远不能成为神,却使自己达到了人的伟大的极限,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神了。
——周国平 《经典闲读》9、 我身上必定有两个自我。
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
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消化。
——周国平 《守望的距离》10、 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周国平 《青春不等于文学》11、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
内倾者孤 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周国平 《人与永恒》12、 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周国平 《爱与孤独》13、 我不愿用情人脸上的一个微笑换取身后一个世代的名声。
——周国平14、 苦难检验人的灵魂的坚强和软弱,软弱的灵魂在寻常的苦难中一蹶不振。
成功检验人的灵魂的高贵和卑劣,卑劣的灵魂在表面的成功中暴露无遗。
——周国平15、 喧哗的白昼过去了,世界重归于宁静。
我坐在灯下,感到一种独处的满足。
我承认,我需要到世界上去活动,我喜欢旅行,冒险,恋爱,奋斗,成功,失败。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我会寂寞,我会无聊。
但是,我更需要宁静的独处,更喜欢过一种沉思的生活。
总是活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没有时间和自己待一会儿,我就会非常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
——周国平 《安静的位置》16、 一种女人把男人当作养料来喂她的虚荣,另一种女人把她的虚荣当作养料来喂男人。
——周国平 《人与永恒》17、 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
——周国平 《人与永恒》
谁看过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能给出2000字左右的读后感吗
不要百度搜索的,要自己写的,谢了
请你不要把周的书和高考语文相提并论你这样是对周国平先生的侮辱你这样的功利性,周先生是不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