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攀比”的名言有哪些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
故事:1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
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意指:颜回,真贤者啊
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
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
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
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
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
”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
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
”意指,颜回最爱学习。
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死去了。
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成语“安贫乐道”、“陋巷箪瓢”、“箪食瓢饮”、“箪瓢屡空”、“迁怒于人”均来自本故事。
意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
2司马徽安贫乐道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
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德操曰:子且下车。
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
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
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翻译:南郡庞士元(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在颖川,特地从两千里之外赶来看望他。
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 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能窝窝囊囊,做这些妇人做的事呢
德操说:你先下车吧。
你只知道抄小路便利,却不考虑迷路的危险。
从前伯成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桑枢瓮牖,也不愿做官住毫宅。
哪有住在华丽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几十个侍女环绕的人,能做出一番伟业呢
这就是为什么许右、巢父慷慨辞让,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饿死首阳山的原因呀。
即使吕不韦窃取了相国那样的高官,齐景公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不显得珍贵啊。
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缘之地,没听到什么高深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就不会知道它们的轰鸣声了。
关于攀比的名言警句
1、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来自攀比。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面子”而活。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得到,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会被别人得到。
失去是永恒的,时间的利剑能够割弃任何坚硬的东西。
不要用抗拒心、忏悔心、倔强心,去挽留那些走远的时光。
2、对比多了,欲壑就会扩张;攀比多了,心态常会失衡。
任何人心中,都有些自己才能理解的东西,千万莫用他人的繁华,模糊了心灵的追逐,效仿最好的别人,不如演绎最真的自己。
做自己,就要找到自己的原点,顺着自己选择的路径,无怨悔地走自己的路,全身心地看自己的景,泪不轻弹,苦不言弃,直至终点。
好本事好品德安身立命,不计较不攀比宽心健体。
可否作为家训格言?
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家诫要言)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治家格言)
关于不攀比生日礼物的名言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