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为官诗词
1、《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
千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盆兰蕊图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3、《江晴 》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4、《峭壁兰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题画兰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7、《盆兰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8、《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10、《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11、《游白狼山两首 》悬岩小阁碧梧桐,似有人声在半空。
百叩铜环浑不应,松花满地午荫浓。
12、《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 》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13、《渔家 》卖得鲜鱼二百钱,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14、《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15、《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16、《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17、《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18、《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19、《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20、《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郑板桥名言难得糊途句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竹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郑板桥做官时的故事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
上级降罪,我来承担。
”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难得糊涂全文
说到这“难得糊涂”四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
有一年,郑板桥先生到莱洲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这老人称自己为糊涂老人,他谈吐高雅举止不凡,与人交谈起来十分融洽。
老人的家中有一块特大的砚台,这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实为世间极品。
老人请郑板桥先生为之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于是郑先生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同时还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这砚台有方桌一般大小,郑先生写过之后,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于是郑板桥先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任何推辞,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
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
”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 郑板桥先生看后,知道是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顿感自身的浅薄,其敬仰之心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便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 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