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风、家教”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请家长写出自己的家风,家教格言。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子的血肉里。
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家风家训格言请写下来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4、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6、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7、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8、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9、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0、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有何意义
众所周知,好家风浓缩着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更是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因此,陪树良好家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凝魂聚气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和意义。
一.好家风是中华名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古人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汗牛充栋,据统计,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一百二十多种。
自古至今,为世人尊崇而广为流传的有: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庭训、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贵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熹家训》、周怡的《勉谕儿辈》、吴麟征的《家诫要言》、古训《增广贤文》、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誉为20世纪中国“三大家书”的《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陈毅《示女儿》诗等等,不一而足,无不体现良好家风关于修身、治家、立世的思想光芒。
细品中国传统家风,其思想渊源主要是儒家精髓的聚集,其核心内容归结起来不外乎“五常八德”,即“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不管是耕读传家、家国天下,还是积德行善、仁孝清廉,好家风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家风是传承道德的重要载体,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二.家风传承务须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有言道:“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各家有各家的传统。
尽管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形成中华优秀道德观念,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家风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又有彰显家庭本色的鲜明个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传统家风的共性。
孔家严谨治学、杨家满门忠烈、岳家精忠报国等,是世人所熟知、景仰的家风个性。
家风具有时代特点。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风典范:封建社会的家风与民国时期的家风有区别,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家风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家风会不同。
如:诸葛亮《戒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陆游《示子孙》“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朱柏庐治家格言》要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曾国藩留给家人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郭德纲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等等。
既各具特色,又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家风有积极的、先进的、开放的、可以直接保留传承,也有消极的、落后的、封闭的、需要改进改造的。
所以传承家风,应该坚持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
”运用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做到人为我用、推陈出新。
我们应该礼敬传统,让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耕读孝义、诗书礼法、厚道正直等良好家风薪火相传。
更应与时俱进,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联系。
惟有如此,家风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汇聚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正能量,为改革开放宏业添砖加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推波助澜。
家风家教家训作文大全50字以上的
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家训并非鲜见人称颂也多而成文也我国家规家训大特点成日常生活行规范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些家风家训精华融入新道德建设许多脍炙人口家训已经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家庭世代传承形成种较稳定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总和首先体现道德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民间广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思想光芒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家风非淡澹无明志、非宁静无致远常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古训至今世人尊崇好家风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道德水平与社会风气 家风作种无形力量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人都生活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家风好人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重视家风建设人成长会走弯路好家风会有些共同特点:良好道德氛围、健康思想氛围、积极情感氛围、认真学习氛围、节俭生活氛围等等正种氛围造了身心健康人、有作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人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着些亟待解决问题:恋爱观上拜金主义、婚姻草结草离、家教过分溺爱、孝亲漠视老人甚至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人由于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沉痛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重要性 家风建设关键家长家长首先要成家风建设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好家风、延续自己好家风使整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影响 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国梦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家风会带动好社会风气所好家风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家庭做起让家家有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此坚持下去社会正风正气会发扬光大、华民族文明程度会进步提高
家风的名人名言
1、毋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扶正义,、亲贤者。
2、遇合理之事则从。
3、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4、勿妒贤而嫉能,斥邪恶,教子要有义方,受恩莫忘、居身务期质朴5、做人要做老实、诚实、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6、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9、,。
10、,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11、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2、重,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1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7、重,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18、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19、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0、,勿为儿孙做马牛。
21、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22、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23、,。
2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2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26、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2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28、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焉。
29、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3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32、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33、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34、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35、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
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学习传统经典文化弘扬良好家风家教四百字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随机采访路人、企业家、作家等各式人等,通过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家风是什么?由于这个问题接地气,有年味,播出后引发热议,众多网友纷纷发表意见,借此机会,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的文化精神教育历来注重门楣家风。
然而,近年来家风的话题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无人提起了。
现在央视重提这个话题,通过公众采访将原来属于私人平台的传统家教,放大到整个社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让清正、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渗进我们的文化,有利于发扬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对道德回归也大有益处。
家风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
指的是一家或一族的道德准则和相沿成习的家庭传统与处世方法。
好的家风来源于好的的家教与严格的家规。
家规付诸实现,并世代相传,就形成为家风。
家风的传承有许多是写成文字传下来的,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朱柏庐治家格言》、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等等,内容都是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
因此一说到家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名门望族,大户人家,家里的一条,二条等等明文规定的家规。
我们平民百姓大都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也没有几点、几条成文的规矩。
故记者问家风是什么?一时还真答不上来。
其实,家家都有家风,而且主要是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而形成的。
今天,已进入“小家庭时代”,过去的大门大户在多数地方已不复存在。
但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并不意味着传统家庭教育失去“市场”,即使三五口人的小家庭也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而社会道德的失范,也常常与家教的不足与不善密切相关。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
”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
而道德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早春的土壤,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常常是一辈子的。
这是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
因此在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好的家风呢?我国是文明古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古人将传统道德归结为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而“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就是中国农耕社会几千年来最基本的家风。
当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并不全是好的。
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特别是在宋朝以后,程朱理学兴起,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将中国人的思想带入一个严格的禁锢时期,其后的明朝、清朝统治者也把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的理论神圣化,严重压抑人性。
反映在家教上,倡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思想,将男尊女卑发挥到极致,鼓吹“三从四德”,什么“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等,形成了一整套繁文缛节的封建礼仪制度。
使之成为一种压抑人性,束缚个性,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完全正确,非常必要的。
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加分析的全盘否定和彻底打倒,就有点偏激了。
就像我们批判愚忠、愚孝的封建思想,却不能连忠于祖国,孝顺父母都不要了;我们否定封建礼教,同时又必须懂礼节,讲礼貌,知礼让,守礼仪,如果这些统统都不要了,中国还能算是礼仪之邦吗?总之,在批判封建礼教的时候,我们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能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股脑儿都丢了。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用24个字,概括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既吸收了全人类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辨证统一。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家风的传承,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价值观的传承。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家教、家规指明了方向,也为发扬清正、积极的家风奠定了基础。
要培育好的家风,还必需改进家教的方法。
“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
正因为家风主要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喜好、品质、道德、家教等构成的。
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家教。
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我父亲从来没有和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也没有成文的家规。
可他以自己的言行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我家的五个孩子,都是普通劳动者,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承继着这十二个字的家风,虽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但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没有虚度此生。
当前,有许多独生子女家庭。
“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核心,大家都围着这唯一的宝贝转。
在生活上百般呵护,甚至娇惯、溺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样养大的孩子,甚至连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欠缺;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进行“虎妈”式的教育,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和在学校的排名,拔苗助长,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当然抓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比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等,都是家教的重要内容。
但抓学习固然重要,却不是家教的唯一。
家教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处世,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而这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
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
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而“我爸是李刚”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网络的热点话语,其原因就在于此。
领导干部更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树立清正的家风。
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主席对家属子女一向严格要求,堪称党内干部家风建设的楷模。
有一本《毛泽东家风》的书,详细介绍了毛主席教育子女的情况,值得一读;又比如周恩来总理,他订立的“十条家规”,内容非常具体,要求来看望他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自己付钱到食堂排队买饭菜;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看戏;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汽车;不要别人为自己办私事;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等,其核心就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严格教育子女和亲属,上行而下效,就一定能够开创“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的新局面,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输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