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金庸 天龙八部名言

语诺这个名字怎么样

文化印象86 分。

(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五格数理78 分。

(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语:谈论;议论;辩论。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5,760次) 《说文解字》释云:论也。

从言吾声。

诺:意为应诺、允许、同意、承诺。

可起企业名如:金泰诺、金雨诺。

(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2,780次) 《说文解字》释云:··也。

从言若声。

总评: 语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诺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语搭配。

字义语表示语妙绝伦、语妙天下、妙语如珠;诺表示诺言、诺许、谨诺,意义优美。

音律语、诺的读音是yǔ、nuò,声调为上声、去声,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语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诺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16-14-16,五格俱佳。

意蕴成语款语温言 千金一诺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文化印象:成语释名、趣味解释、名言名句和名人用字 成语释名: 款语温言 千金一诺豪言壮语 千金一诺(解释)语妙绝伦 一诺千金莺歌燕语 季布一诺(解释)趣味解释: 燕语莺声 · 一诺千金欢歌笑语 · 季布一诺鸟语花香 · 一诺千金语妙绝伦 · 信守诺言名言名句: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名人用字: 林语堂:(1895年-1976年),中国文学家、发明家。

王语嫣: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奇女子,她不仅温婉美丽,秀雅绝俗,清丽可人,乃天下间绝美的女子,更奇绝的是她精通天下武功门派,且各式武功招法及精要处,无不洞知。

金古黄梁温'分别是哪些人

都写过那些书

金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金庸作品集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古龙:《苍穹神剑》、《剑毒梅香》*、《残金缺玉》、《剑气书香》*、《月异星邪》、《游侠录》、《失魂引》、《孤星传》、《湘妃剑》、《彩环曲》、《护花铃》、《剑客行》、《飘香剑雨》、《神君别传》、《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龙吟曲》、《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铁血传奇》(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欢乐英雄》、《大人物》、《流星·蝴蝶·剑》、《边城浪子》、《陆小凤传奇》/《大游侠》、《九月鹰飞》、《火拚萧十一郎》、《七杀手》、《绝不低头》、《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霸王枪》、《血鹦鹉》*、《剑·花·烟雨江南》、《天涯·明月·刀》、《拳头》、《江湖人》(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刀神》(圆月弯刀)*、《碧血洗银枪》、《大地飞鹰》、《七星龙王》、《离别钩》、《英雄无泪》、《飞刀,又见飞刀》、《风铃中的刀声》、《短刀集》/《大武侠时代》(赌局,猎鹰)黄易:武侠小说:《换天》《异能警察》《最后战士》《乐王》《大唐双龙传》《大剑师》《寻秦记》《星际浪子》《超级战士》《覆雨翻云》《时空浪族》《荆楚争雄记》《诸神之战》《迷失的永恒》《破碎虚空》《尔国临格》《浮沉之主》《龙神》《异灵》《幽灵船》《圣女》《月魔》《光神》《域外天魔》《灵琴杀手》《上帝之谜》《湖祭》《兽性回归》《乌金血剑》《成吉思汗》《超脑》《情约》《魔女殿》《同归于尽》《创世纪》《蝶梦》《故乡》 现代小说:《惊世大预言》最新小说《云梦城之谜》(连载中梁羽生【创作年表】书名发表时间连载报纸名(均在香港)龙虎斗京华1954年1月20日至1954年8月1日新晚报·天方夜谭草莽龙蛇传1954年8月11日至1955年2月5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塞外奇侠传1955年至1957年周末报注:又名“飞红巾”七剑下天山1956年2月15日至1957年3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江湖三女侠1957年4月8日至1985年12月10日大公报·小说林白发魔女传1957年8月5日至1985年9月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萍踪侠影录1958年1月1日至1960年2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冰川天女传1959年8月5日至1960年12月1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还剑奇情录1959年11月1日至1960年5月香港商报·谈风散花女侠1960年2月23日至1961年6月22日大公报·小说林女帝奇英传1961年7月1日至1962年8月6日香港商报·谈风注:又名“唐宫恩怨录”联剑风云录1961年7月3日至1962年11月25日大公报·小说林云海玉弓缘1961年10月12日至1963年8月9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冰魄寒光剑始于1962年,不知终于何时正午报注:又名“幽谷寒冰”大唐游侠传1963年1月1日至1964年6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冰河洗剑录1963年8月24日至1965年8月22日新晚报·天方夜谭龙凤宝钗缘1964年6月25日至1966年5月15日大公报·小说林狂侠天骄魔女1964年7月1日至1968年6月23日香港商报·说月注:又名“挑灯看剑录”风雷震九州1965年9月22日至1967年9月28日新晚报·天方夜谭慧剑心魔1966年5月23日至1968年3月14日大公报·小说林飞凤潜龙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正午报侠骨丹心1967年10月5日至1969年6月2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瀚海雄风1968年3月15日至1970年1月21日大公报·小说林鸣镝风云录1968年6月24日至1972年5月19日香港商报·说月游剑江湖1969年7月1日至1972年2月4日新晚报·天方夜谭注:又名“弹铗歌”风云雷电1970年2月9日至1971年12月31日大公报·小说林牧野流星1972年2月16日至1975年1月13日新晚报·天方夜谭注:又名“折戟沉沙录”广陵剑1972年6月3日至1976年7月31日香港商报·说月武林三绝1972年10月1日至1976年8月16日大公报·小说林注:从未以正式形式出版过绝塞传烽录1975年2月12日至1978年4月10日新晚报·天方夜谭剑网尘丝1976年9月1日至1980年1月26日大公报弹指惊雷1977年5月1日至1981年3月9日周末报武林天骄1978年5月2日至1982年3月9日香港商报幻剑灵旗1980年1月27日至1981年3月大公报武当一剑1980年5月9日至1983年8月3日大公报·小说林温瑞安 【温瑞安作品集】四大名捕系列 《四大名捕震关东》 《四大名捕会京师》 《碎梦刀》 《大阵仗》 《开谢花》 《谈亭会》 《骷髅画》 《逆水寒》 《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四大凶徒》 《阿拉丙神灯》 《粉红色的老太婆》 《四大名捕斗将军》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打老虎》 神州奇侠系列 —正传·神州奇侠— 《神州奇侠》 《剑气长江》 《两广豪杰》 《江山如画》 《英雄好汉》 《闯荡江湖》 《神州无敌》 《寂寞高手》 《天下有雪》 —外传·血河车— 《幽冥血河车》 《大宗师》 《逍遥游》 《养生主》 《人世间》 —后传·大侠传奇— 《大侠传奇》 —别传·唐方一战— 《侠少》 《唐方一战》 —续传·蜀中唐门— 《蜀中唐门》 七大寇系列 《七大寇》 《凄惨的刀口》 《祭剑》 —将军的剑法— 《战将》 《闯将》 《悍将》 《锋将》 游侠纳兰系列 《游侠纳兰故事》 《杀了你好吗》 《绝对不要惹我》 《杀亲》 《晚上的消失》 《雪在烧》 《战僧与何平》 《杀手善哉》 《爱上她的和尚》 《爱上和尚的她》 《请你动手晚一点》 《请借夫人一用》 杀楚系列 《杀楚》 《破阵》 白衣方振眉系列 《龙虎风云》 《试剑山庄》 《长安一战》 《落日大旗》 《小雪初晴》 《说英雄 谁是英雄》系列《温柔一刀》《一怒拔剑》 《惊艳一枪》 《伤心小箭》 《朝天一棍》 《群龙之首》 《天下有敌》 《天下无敌》 《天下第一》 《天敌》 神相李布衣 《杀人的心跳》 《叶梦色》 《刀巴记》 其他武侠作品 《空手道》 《台风》 《石头拳》 《铁线拳》 《乱世情怀》 《金血》 《吞火情怀》 《傲慢与偏剑》 《弹指相思》 《迷神引》 《女神捕》 《大刺杀》 《请、请、请请请》 《老哥,借头一用》 《朋友,你死过未

》 《失去舌头了吗

》 《猪脸的岁月》 《喜欢颜色的门徒》 《你死了没有

》 《打不亮的打火机》 《落叶新芽》 《人形莲藕》 《杀手的慈悲》 《达明王》 《斗天王之纵横》 《斗天王之风流》 《断了》 《了断》 《祭刀》 《诈》 《炸》 《红电》 《绿发》 《蓝电》 《黑火》 文艺/推理小说 《凿痕》 《结局》 《七杀》 《杀人》 《杀人者死》 《杀死雪山飞狐》 《杀人者》 《收拾》 《杀机》 武侠文学系列 《江湖闲话》 《杀人者唐斩》 《刀丛里的诗》 散文/杂文 《乳房》《西江月》

天龙八部描述各门派的诗句

明教:光明圣火动地来,燃尽人间不平事天山:借问梅花何处是,风吹一夜满天山星宿:行到毒云惨淡处,尘看天地同寿时逍遥: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丐帮:醉卧江湖君莫笑,纵死犹闻侠骨香峨眉:不见青丝红颜老,只留正气满乾坤少林:武林北斗君须记,看我横戈云上行天龙:安得天龙三百万,为君谈笑静湖沙武当:征袍漫卷南岩下,青锋三尺笑红尘慕容:燕皇风采尤若存,血染银盔马踏缰《灵鹫宫·折梅峰》金蝉脱壳·无影无踪,白驹过隙·我欲乘风。

鹰击长空·苍鹰展翅,凤舞九天·冰凰翱翔。

十面埋伏·灰飞烟灭,寒梅怒放·傲雪冬来。

移花接木·胆颤心惊,雪花六出·寒冷澈骨。

梅花三弄·快若惊鸿,同生共死·闻风丧胆。

冰凝霜华·天寒地冻,踏雪无痕·快如闪电。

《少林寺·木人巷》金刚伏魔·降伏群魔,一苇渡江·步履如飞。

礼敬如来·禅宗佛法,百无禁忌·佛门禁忌。

气贯长虹·真气会心,如来神掌·震天动地。

金刚不坏·无视群魔,调虎离山·震慑妖魔。

慈航普度·大慈大悲,摩诃无量·点到为止。

袈裟伏魔·净心净化,大力金刚·如来转世。

《天龙寺·大理国》三阳开泰·气度雍容,衔枚疾走·步步为营。

非枯非荣·心无旁骛,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指点江山·吐故纳新,天罡正气·无所畏惧。

欲擒故纵·擒贼擒王,金玉满堂·君王之礼。

雪拥蓝关·进退有方,万岳朝宗·纵横捭阖。

百步穿杨·例不虚发,八门金锁·诸葛现世。

《峨眉山·亭台阁》昭君出塞·宁胡阏氏,坐怀不乱·不动山摇。

金顶绵掌·汹涌不绝,月落西山·朝霞满天。

佛光普照·普渡众生,冲虚养气·虚怀若谷。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金针渡劫·通脉养气。

呆若木鸡·黯然销魂,拖泥带水·鬼哭神嚎。

九阴神爪·穿心刺骨,清心普善·施以援手。

《武当山·道观寺》真武七截·阴阳互克,三环套月·柔丝缠身。

天罡北斗·乾坤相成,天马飞瀑·飞跃天瀑。

仙人指路·以指克敌,流星赶月·风卷残云。

玉女穿梭·悄无声息,白鹤亮翅·大鹏展翅。

游刃有余·战无不胜,太渊十三·怒气化剑。

仙风道骨·聚于丹田,天外飞仙·孤城一击。

《凌波洞·神仙府》画地为牢·奇门遁甲,凌波微步·独步天下。

云体风身·会心一击,弹指神功·暗藏杀机。

火眼金睛·无所遁形,高山流水·仙乐飘飘。

潇湘夜雨·随风入夜,溪山行旅·画意一击。

江行初雪·破壁飞仙,定海神针·波涛凶涌。

鲲跃北溟·吞噬天地,惊涛骇浪·排山倒海。

《光明顶·圣火令》血战八方·无坚不摧,葵花逐日·形如鬼魅。

怒发冲冠·野兽出笼,李代桃僵·生死境界。

斗转星移·星移无痕,水淹七军·血如寒冰。

水神下凡·共工下凡,火神下凡·祝融下凡。

火焰连环·毁灭天地,火烧赤壁·血如岩浆。

烽火连城·烈火灼身,怒火连斩·纯阳无极。

《奉关公·拜杜康》飞龙在天·势不可挡,潜龙勿用·刺人双目。

见龙在田·震慑心脉,沛然有雨·清风徐来。

履霜冰至·山雨欲来,亢龙有悔·刚猛凌厉。

神龙摆尾·反败为胜,龙战于野·后劲无穷。

棒打狗头·关门打狗,天下无狗·灭顶一击。

横扫乾坤·折杀群魔,千里横行·震惊百里。

《星宿海·五毒神》连珠腐尸·避无可避,笑里藏刀·阴险毒辣。

谈笑自若·面不改色,含笑九泉·死而无憾。

指鹿为马·指桑骂槐,经脉逆行·化血为气。

玉碎昆岗·同归于尽,天地同寿·灭顶之灾。

含笑半步·噬毒奇功,化骨绵掌·腐筋蚀骨。

幽冥神掌·玄冰之力,青蛇毒掌·冰蚕毒掌。

《慕容山庄·燕皇遗脉》气定六合·顺势攻敌,横剑疆场·豪情四溢。

探营取将·血战沙场,七霞映日·耀日暴烈。

耀阳蚀森·所向披靡,春光四沐·以柔劲游。

重云掩日·如陷云雾,心剑交融·人剑合一。

借力返施·借力用力,彼行我释·已道还身。

天增岁月·用心关怀,净心观月·星河虹吸。

摘自17173网。

古语中称自己的父亲

根据父亲短语的结构,特对父亲的称呼方式做了以下整理。

一 以“阿”、“家”、“和“先”等字为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有以下几种 1、阿父` 《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诛,)诲女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

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 2、阿公 对父亲的方言俗称。

《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

’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偃羞而退。

” 3、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

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4、阿耶 《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恒言录·三·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

……《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

杜子美《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自注云:‘《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

’即是引《木兰诗》,初不作爷可证。

木兰诗‘爷’字,乃后人所改。

又杜《北征诗》:‘见耶背面啼’,亦不作‘爷’。

”今耶则作爷。

5、阿翁 明代著名小学家方以智《通雅·十九·称谓》中有这样的话:“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于子,自称阿翁;称人之父曰乃翁。

”按,方氏此说有失允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乃翁”乃是陆游自指,而非称呼他人之父。

6、阿爹 《续古文苑·二十·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昌黎集·二三·祭女孥文》:“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孥子之灵。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

……” 7、阿妈 这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看清代特别是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叫法。

《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

” (二)以“家”为前缀的称呼方式。

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

有以下几种 1、家父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

”这里的“家父”,是曹植对其父亲曹操的称呼。

2、 家君 既用做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

《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有天下重名

’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3、 家大人 清代著名的小学家王引之在他的著名著作《经义述闻》里每一篇的开首 都要冠上一句话:“家大人曰”,“ 家大人”,即王引之称呼自己的父亲王念孙。

4、 家严 金庸《天龙八部》:“甘宝宝问道:‘令尊可好

’段誉道:‘家严身体康健,托赖诸事平安。

’”“家严”,是段誉对甘宝宝讲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段正淳。

5、 家翁 《隋书·长孙平传》:“鄙谚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

” 6、 家尊 称呼别人的父亲。

《世说新语·品藻》:“谢公(就是谢安)问王子敬(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君书何如君家尊

’答曰:‘固当不同。

’”“家尊”,在这里是谢安对王献之父亲王羲之的称呼。

7、 家公 对自己父亲的称呼。

《后汉书·二七·王丹传》:“(侯霸)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

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

’”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孔丛子·执节》:“申叔问子顺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

今子易之,是非焉在

’” (三)以“先”为前缀的称呼。

这类称呼一般用于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有下面的几种 1、 先父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左传·成九年》:“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这是自己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可以用来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晋书·鸠摩罗什传》:“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

’”这里的“先父”,指的是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

《水浒传》第一回:“王进笑道:‘……为因新任一个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 2、 先君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以坚部曲还策。

”裴松之注引《吴历》曰:“先君(即指孙坚)与袁氏共破董卓。

”也用做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如《魏书·穆绍传》:“老身二十年侍中,与卿先君亟连职事。

” 3、 先府君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苏洵《嘉佑集·十四·送石昌言使北引》:“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

”儿子给父亲写行状,一般也用这样的称呼,如近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写有《先府君行状》。

4、 先考 这种说法不用于口语,一般在祭文、灵位或者碑文中出现,《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死曰考……”唐朝张九龄《曲江集·十七·追赠祭文》:“谨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考先妣之灵。

”这是称呼自己死去的父亲;也用于称呼别人死去的父亲,北魏《元诱妻薛伯徽墓志》:“先考授以礼经。

” 5、 先人 对别人死去父亲的称呼。

《左传·宣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

”这里的“先人”,指的是魏颗已经死去的父亲魏武子。

6、 先子 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

《国语·鲁语下》:“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

”韦昭注:“先子,先舅季悼子也。

”“舅”字解释如下。

7、 先舅 女子对丈夫死去父亲的称呼。

《尔雅·释亲》:“姑舅,则曰……没则曰先舅、先姑。

” 8、 先君子 对自己死去的父亲的称呼。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序云:“伯温早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

” 9、 先夫子 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

清朝钱谦益《重修素心堂记》:“吴江张益之先生,余之先友也。

余儿时闻诸先夫子:益之世居越来溪水。

” 10、先公 对自己死去父亲的称呼。

晋朝陆云《答兄平原书》:“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清朝黄宗羲《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 11、先帝 现在皇帝对死去的上一代皇帝的称呼。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12、先卿 古代君主对臣子已经死去父亲的敬称。

《宋史·理宗纪》:“工部侍郎朱在进对,奏人主学问之要,上曰:‘先卿《中庸序》言之甚详,朕读之不释手,恨不与同时。

’”顾炎武《日知录·先卿》:“称其臣为卿,亦可称其臣之父为先卿。

” 13、先严 对死去父亲的敬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兄弟襁褓时,先严、慈便相继弃养,亏得祖父抚养成人,以有今日。

” (四)以“老”为前缀的称呼,这类称呼一般用于子女称呼父亲,表示一种亲昵。

有下面几种 1、 老爷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

老舍《骆驼祥子》:“‘也不是我说,老爷子,’她撇着点嘴说,‘要是有儿子,不象我就得象祥子

可惜我错投了胎。

’” 2、 老公 此说见于《南北史续世说》。

原文为:“高昂兄弟并劫略。

其父次同语人曰:‘吾四子皆凶狠,我死后有人与我一楸土耶

’及次同死,昂起大冢。

对之曰:‘老公

子生平畏不得一楸土,今被压,竟知为人否

’”老公即是高昂对他父亲高次同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老头”。

3、 老太爷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尊称别人的父亲(也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或公公、岳父)。

” 4、 老爷子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人称自己的或对方的年老的父亲。

” 5、 老子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八岁,有子,亦称老子。

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

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

’” 6、 老爷 封建社会大家族里对自己父亲的称呼。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宝玉一面登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

’” 7、 老爹 儿媳妇对公公的方言称呼。

8、 老大人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扫这里,因为署院说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

” 9、 老太公 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元朝人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当日死了你那老太公,怎么生下你这个小业种。

” 10、 老太爷 对别人或者自己父亲的敬称。

《红楼梦》第一百零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这块玉还是祖爷爷给我们老太爷,老太爷疼我,临出嫁的时候叫了我去,亲手递给我的。

” 11、 老父 对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

” 12、 老公公 女子对丈夫父亲的方言称呼。

13、 老儿 父亲的俗语称呼。

宋朝人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二卷:“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

” 14、 老爷 子女对父亲的一种称呼。

元朝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老爷休道一桩事,就是十桩事,你孩儿也依的。

” 15、 老尊 父亲的别称。

《醒世恒言》第 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原来父母虽亡,他的老尊原是务实生理的人,却也有写田房遗下。

” 16、 老汉 对别人父亲的称呼,含有轻蔑的意味。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猪与鸡》:“等你老汉儿回来,老子再跟你算帐。

” 17、 老头儿 对自己父亲的称呼,有亲昵的意味。

元朝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正在教场耍子,老头儿呼唤,须紧走一遭。

” 18、 老头子 对父亲的一种称呼。

王跃文《国画》:“皮杰越是喝酒,话就越多,嗓门也越高:‘兄弟们,我在外面自己闯天下,沾不了老头子的光,靠的就是些难兄难弟。

搭帮兄弟们啊,老弟我才万难混了碗饭吃。

老头子,他不端掉我的饭碗就算开恩了。

……’” (五)以“令”为前缀的称呼。

该种称呼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别人的父亲。

令尊 和别人交谈时,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以“令”字为前缀称呼,也是一种固定的结构,如“令堂”、“令爱”、“令弟”…… (六)以“尊”为前缀的称呼,此类称呼大多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

1、 尊大君 《晋书·谢鲲传》:“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 2、 尊大人 也是对父亲的一种称呼方式。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父子天性,岂能终绝……郎君先回,求亲友于尊大人面前劝解和顺,然后携妾于归,彼此安妥。

” 3、 尊公 《三国志·魏志·袁尚传》“十月至黎阳”句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刘表遗谭书:‘天笃降害,祸难殷流,尊公殂殒,四海悼心。

’” 4、 尊府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

” 5、 尊侯 干宝《搜神记》第十八卷:“后有一法师过其家,语二儿云:‘尊侯有大邪气。

’儿以白父,父大怒。

” 6、 尊翁 《荡寇志》第九十五回:“尊翁归天,我还不曾来吊唁。

” 7、 尊君 《世说新语》中卷上《方正》第五:“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8、 尊人 古代指称父母,近代多用做对方父亲的专用敬称。

叶圣陶《北上日记·三月二十七日》:“其尊人方患气管炎,年已八十有二岁,颇为可虑。

” 二、单字称呼 即以一字成词来称呼父亲的词汇,有如下几种 1、大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

山东省聊城市的一些县市有这种方言叫法,如茌平县的赵官屯乡。

2、爹 对父亲的方言称呼。

《广雅·释亲》:“爹,父也。

”《梁书·始兴王儋传》:“民为之歌曰:‘始兴王,人之爹。

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怎么教你的

……’”这是很多北方人对父亲的称呼方式。

现在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小孩子一般都用“爸爸”来称呼父亲了;在农村,“爹”这个词还用做儿媳妇对自己丈夫父亲的称呼。

3、爷 《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鸣溅溅”。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

“爷”也作“耶”。

4、伯 (读bê) 对父亲的一种方言称呼。

山东省宁津县中东部一些乡镇有这样的叫法。

一般是称呼对方的父亲,在大曹等西部三个乡镇里,只保留了一句骂訾语。

按《说文·人部》:“伯,长也。

”段注:“凡为长者皆曰伯。

”在宗法社会里,父亲是整个家庭的首脑人物,称父曰伯,或源于此。

5、哥 这种称呼方式只在古代的某一时期、某些人物曾经如此叫过,并不普遍。

一般用做自己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父亲。

《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曰:‘四哥仁孝’。

”这里的四哥指的是唐玄宗的父亲唐睿宗 。

也有父亲和儿子交谈时自己称呼自己的。

清代梁章钜《称谓录》云:“淳化帖有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

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

” 6、父 对父亲的书面称呼。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易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7、爸 这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而产生的对父亲的单音节叫法。

在现在的父亲称呼利用率上和它的双音节结构“爸爸”相差无几。

8、叔 这种称呼范围不大,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及茌平县的一些乡镇里存在着这样的叫法,如菜屯、丁块乡等地方,自己的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小的,则对父亲如此称呼,一般是直接面对相称;这是指的对生身父亲而言;称呼继父或者养父为叔的则为普遍一些。

9、舅 古代妇女对丈夫父亲的称呼,《尔雅·释亲》:“姑舅在则曰君舅……”唐朝诗人朱庆余诗《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问舅姑。

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该诗第二句中的“舅”就是诗中的这位新婚少妇对她丈夫父亲的称呼。

此外,在一些保留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形态的少数民族社会里,“舅”,是子女对自己生身父亲的称呼。

10、 《中华小字典》该字条下云:“吴人呼父也,见《广韵》,今苏人呼父为爹,当为 之转。

” 三 双音节称呼方式 除带前缀的双音节称呼之外,还有两种对父亲的双音节称呼方式,如下 (一)非叠音方式 1、父亲 这种方式也可看做后缀称呼。

如还有母亲、娘亲等称呼, 中心词后加“亲”而成。

这种形式用例颇多,兹不列举。

2、岳父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妻子的父亲。

也叫岳丈。

” 3、岳丈 见上。

4、泰山 丈夫对妻子父亲的称呼。

《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 5、丈人 对妻子父亲的称呼。

《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只见众邻居,并林冲的丈人张教头,……”也做“老丈人”。

(二)叠音称呼方式 1、 爸爸 这是在普通话通行之后的普遍称呼法,作为现代汉语的规范性用语而存在的。

2、 爹爹 父亲的方言俗称。

《宋诗一百首·孔平仲·代小子寄翁翁》:“爹爹来密州,再岁的两子”、“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

”《续传灯录·七·归宗可宣禅师》:“爹爹妈妈,明日请和尚斋。

”在传统的戏剧剧本里还存在着这种称呼方式。

喜欢看和喜欢听传统曲艺节目的人,对于这一称呼应该是很熟悉的。

3、 哥哥 见于上文单字称呼中之5“哥”引清梁章钜《称谓录》文。

4、 公公 妻子对丈夫父亲的称呼。

《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好的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家女孩似的待……’” 以上是对父亲称呼方式的梳理。

由于本人经历有限,所阅既少,复才疏学浅,故于父亲称呼方式仅知如此。

从中演绎推举,并全其称呼者,仆所不敏,以俟君子。

好看的小说。

《英雄志》之类的。

一、为什么重视弘扬民族精神1 民族精神:屹立世界、振兴中华的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最近刚开幕的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就以典雅的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风格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一些照型,感受一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妙: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主题:“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也切合2022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馆的正面的墙壁上面有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图案,侧面的墙壁上是百家姓的浮雕.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突出了中国的特征.中心展区的生命之树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溅起的优美姿态和植物叶脉舒展生长的形态,加以艺术化的提炼,利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投放技术而形成.营造出万物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国礼品售卖厅,设计取自具有中国意象的植物——竹,以竹竿的造型围合而成.接待室的外观和内景都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意境和韵味.中国馆的设计自始至终渗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要在服从社会群体中去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需要服从自然.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强调和谐意识,强化了人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强调了人的奉献精神.同学们可以细细地领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你悟透了,作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那你的实践离成功就不远了!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日本皇太子其乐融融的的长女取名:爱子,称号:敬宫,其“爱”和“敬”出典于中国古籍“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爱之”一句.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几千年一脉相承至今,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的根.俄罗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性格,没有国民风貌,就不是生动活泼的有机体,而是机械的实验标本.”我们为我们的文化而自豪.可是在今天,我们的文化也面临挑战,整个世界的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随之而来,它一方面为各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互相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了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对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应对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振兴中华的思想根基.2 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和谐融合的源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团结海内外同胞,求得华夏民族的最大共识,从而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前提.我们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精魂就是一个“和”字.“和”,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等.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就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外边为正圆,黑的鱼眼跑到白的上面去了,白的鱼眼跑到黑的上面去了,它揭示的是阴阳对立而又互补的原理,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哲学上讲三层意思: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用这个“太极图”道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其时间毕竟相对短暂.由于统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绵延不断,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得以维护,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不断发展.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周边地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互相交流.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再加上长时间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从而今天民族精神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源泉.3 民族精神:传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还有诸子百家的丰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现实的思想体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它对个人的文明养成、健康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两千年前,孔子就倡导“仁”的思想,这是对个人品格的修炼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备的一种素养,如果不去修行和实践,这种素养就会被溟灭.这些年来,我就在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头,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丧失.孔子还倡导“礼”,“礼”乃世界之大道,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要求.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人的行为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在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也广泛传播.这说明儒家思想具有人类思想意识的共性.在台湾、新加坡等地,他们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比我们大陆深得多,所以从文明的总体程度上讲,他们比我们更讲礼仪、仁和.现在我们要重新培育、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为个人的文明成长、健康发展服务.综上三条可以看到,民族精神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在在同学们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有一项针对上海市3300多名大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在文化相对开放的上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已显现疏离与隔膜.所以现在提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十分必要,而且紧要.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中国文化的精华培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又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志趣与情感心理的集中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将分散的部落融合成统一的民族,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的是英勇抵御异族的侵扰,保卫本民族的家园和生命财产;有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这种精神汇合成一种核心精神,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民族精神也是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是我们全面推动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依托.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渗透传统文化的魅力.小说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他们身上的侠气,最令人神往.什么是侠气?就是既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又能冲破各种名利,笑傲江湖,独立于天地之间.《天龙八部》里的萧峰,我觉得中他达到了侠的最高境界,在他身上正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我剪辑了一段电视剧《天龙八部》的片段,请大家领会一下萧峰身上存在的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侠的最高境界.刚才这一段是萧峰自杀的场景,萧峰念念于心的,是苍生百姓的安危幸福,他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宋辽两国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乐业.辽国百姓也免去征战之苦,天下苍生得以平安,他是为了民族的利益,也是为民造福.金庸笔下侠义英雄的民族大义,是秉承汉魏以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的.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汉民族和周边民族互相争斗、交融的历史.民族间的矛盾来源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民族气节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天下为怀,苍生为念,这是侠的最高理想,这也是金庸的侠意识.萧峰这个人物,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做了一个最好的注释,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三、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前面讲了在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以及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接下来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1 增强国家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实现统一,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更多地强调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国家利益为上的道德观基础上,面临各种诱惑时,才能毅然做出正确的选择.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国家也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2 增强文化认同认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文化认同要回答是什么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包括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料,“文以载道”,我国民族精神的内容大量地存在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要多看,从中多吸取养料,还要在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学习.在增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民族语言——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民族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革命传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这些精神都以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人文传统——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3 完善自身人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重视“做人”的准则.弘扬民族精神,要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的精华,完善人格.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要把承担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承担责任——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诚信守法——养成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平等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勤奋自强——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折的能力.联系到我们学校,重点中学是文明的高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文化意识、文明程度、完善人格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从小处而言比如礼貌不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你看待世界的一种心态,你是友善热情的,还是冷漠孤立的,其实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整个人的气质就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所讲的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我希望同学们要努力做一个有国家意识,有文化归属感,有人格气节的人,历史不能在我们这里割断,我们要传承历史,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这样我们就能做一个无愧于历史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我们即使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也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金庸 天龙八部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