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不会写作文了
审题 审题就是仔细理解的意思和所要求,做到有的放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审不好题,便会出现跑题或不切题的现象。
首先审定体裁。
有的题目,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可以,但有的题目,其中有些词语就是暗示体裁的标志,如果题目中有“谈”、“论”、“评”、“议”、“……的看法”(或“启示”)、“从……说起”一类词语,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字样的,都是记叙文,有“颂”、“赞”、“唱”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像“我家的小花猫”和“风筝为什么能上天”一类的题目,就适于写说明文。
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可以用加标志的方法审定,有的可以加“淡”,“说”,有的则可加“记”、“忆”,这样文体就好确定了。
第二,审定内容和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对象、说理或抒情等方面都有一些限制。
如“寒假生活二三事”,明确规定时间——寒假里,内容——记二三事。
还有的用“前”、“后”等词来限制时间。
如“暴雨前”、“放学后”。
空间的限制如“我家的乐事”,“市场见闻”,都是对地点的限定。
也有的题目限制了写作的对象,“我的一点收获”是写自己的,“我的好朋友阿芳”则是写别人的。
第三,审定中心与人称。
有的题目中心很明确,有的则不明显。
例如“校园新风”,“新风”即题目的中心。
作文时就要紧扣这个中心,而不能大写校园生活,而忽略了“新风”的含义。
至于人称,可根据体裁而定,一般地说,记事写入的文章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诗歌、散文一般用第一人称。
最后,是领会题目中的象征义和比喻义。
高尔基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驿路梨花”中的“梨花”象征“雷锋精神”和“有雷锋精神的人”。
“在阳光下成长”,“阳光”则象征“党的阳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幸福、美好”。
人们习惯把教师比喻为“蜡烛”或“春蚕”,因此,“春蚕颂”、“蜡烛赞”之类的题目,自然是颂扬教师的。
还有供材料作文。
这类题目关键是读懂所提供的材料,准确领会材料的思想内容,其次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
2.立 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它是文章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性。
它贯穿全文,全文都是围绕中心来写。
文章的立意应做到:正确、鲜明、深刻、新意、集中。
正确就是符合题意,不离题,不偏题;鲜明就是明确,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深刻就是对题意要深入分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新意就是要有新鲜感和现实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见解,集中,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否则会杂乱无章。
具体地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设置迷惑,藏头去尾。
审题时只要在原题上适当添加新的条件,题目就会显露出来。
如“歌声”,如果用此法,在原题目前加上“我的”、“老师的”、“校园里的”、“敬老院里的”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我的歌声”、“老师的歌声”、“校园里的歌声”、“敬老院里的歌声”。
这样,文章就容易写得具体形象了。
像这类的题目还有“心事”、“温暖”、“镜子”、“灯光”、“尝试”等。
但要注意不能改变原题,补充的位置可前可后,只可在草纸上或心中填补。
(2)遇到难以着笔的大题目时,可用大题小做法,从小处人手,化小写作的题材和范围。
如“求索”就是一个大题目,面对这样一个大题,可以用大题小做法,截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选取熟悉的、感受深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来写,这样就可摆脱无法取材、难以下笔的困惑境地。
如在正题“求索”下加副题“美好的童年”,写童年时代的求索;加副题“中学生活的剪影”,写中学时代的求索;加副题“深山探宝记”,写向大自然的求索;加副题“图书馆中的欢乐”,写在浩瀚书海中的求索。
大题小做,从小处人手,从小处写起,这样思路就开阔了。
(3)虚题实写。
有些题目,由于概念抽象,不好把握和驾驭,这时则可用虚题实写法来启开思路。
如“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下笔了。
此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都可以写。
(4)实题虚作。
有些常指实物的题目,小而具体实在。
如“秋叶”、“春雨”、“窗口”等,这类题目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实物,而应着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
初中语文课本中《白杨礼赞》一文就是一篇典型的实题虚作的作品。
作者在文中步步渲染铺垫,极力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此为实;然后作者连用四个排比反问句过渡到具有白杨树这种品格的西北抗日军民,热情歌颂了他们那种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就是虚。
运用此法时要注意:对实题(物)只能作必要的描绘,而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绘具有可比喻和象征的那个部分,虚作与实题(物)之间应有相似之处,不能生搬硬套;由“实”到“虚”,过渡要自然。
确立正确的立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与作者的思想认识、政治水平、生活阅历以及文化修养等都有着密切关系,要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培养健康的情趣和审美观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具有正确的中心思想。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正确、积极的中心思想,从而产生了激荡人心的巨大力量。
3.构 思 文章的构思,就是想一想怎样根据立意并有机地组织、连接字、词、句成文的全过程。
古人写文章讲究“有序”。
“序”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题当前,须认真构想。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文章的开头像风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如猪肚,内容丰富,充实饱满;结尾如豹尾,收束有力,短小精悍。
这就为文章提出了基本构架——三段式结构。
这样的结构,要求开头要简明、点题,中间部分可以分为几个段落,如果是写记叙文,以三件事为宜,或一详两略,或两详一略。
如果是议论文,本论部分可用三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对比法、比喻法等,如用例证法,可举一两个事例,即可论证清楚。
如果是说明文,则中间部分运用三两种说明方法,按一定顺序串起,即可将事物说明白。
结尾要简短,扣题或照应开头。
《谈骨气》一文即屑这种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间举三个事例进行证明;结尾提出要有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结论。
但是三段式,并非开头、中间、结尾各一段,不论什么体裁的文章,一律三段的套式,而是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分清段落层次,使文章有条理,眉目清晰。
此外,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还可用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
纵式结构就是在写人记事、论证说明时,想一想怎样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或时间变化顺序,连接字、词、句成文的结构方式。
横式结构是想一想怎样按空间(地点)变化顺序组织、连接字、词、句成文的结构,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因为人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地点)进行活励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地点)里发生、演变。
因此,写入、记事多用横式结构。
纵横式结构,即按照事物发生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地点)交叉的变化顺序组织、连接宇、词、句成文的一种结构方式。
《老山界》即是这种结构。
纵线标明的时间顺序是:下午、天黑、半夜、黎明、下午两点多。
横线上的空间(地点)顺序是:山沟、山脚下、峭壁路上、山路上、山顶。
纵横交合处是:上山准备、上山情景、山中睡觉、路上行军、山顶、下山等。
虽然各种文体结构都有规可循,都有许多可记、可证、可说明的事物可写,可是如果把一件件事物依次写下来,也难免会显得呆板和单调,这就需要进行巧妙构思。
如写《家乡新貌》,很多都习惯写山、水的变化,居住条件及生活用品的变化,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以此歌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主题不能说不鲜明,但这却是人们久已习惯了的路子。
有的却别出心裁,以家乡的路为突破口,从“小泥路——土大路一沙石路——柏油路”的步步发展,写了《越走越宽的家乡路》一文,深刻反映了家乡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章滴水见阳,微中显大,构思精巧,妙趣横生。
又如写《让坐》,一般不是写给老人、病人让坐,就是写给妇婴让坐,以表达助人为乐。
尽管内容真实,感情深刻,但激励作用不大。
而有的却别开生面,写庆宴上众人给老支书让坐,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又给回乡探亲的大学生让坐,情节动人,感情真挚,这种出人意料的构思令人耳目一新。
突出了老支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题旨,可以说是独辟蹊径,不落俗套,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构思如何,关系着文章的成败优劣。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立意准确、鲜明,选材精美,语言流畅,而且构思也一定要巧妙、新颖。
记叙文构思,除了以上几种结构形式外,还可以运用:①以小见大法,如《七根火柴》,以一火柴小事,反映红军战士一心为党,为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的大主题。
②夹叙夹议法,即一面叙述事情经过,一面进行分析和评论。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着重写了三个典型事例,在每个事例记叙结束的时候,都有一段抒情和议论。
通过抒情和议论,不仅使得记叙文字更为感人,记叙的中心更为突出,而且以强烈的感情使读者产生了共鸣。
⑧并列结构法,即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组织和安排材料,各层次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
说明文常常采用这种形式安排层次。
如《看云识天气》中第二部分第一层说明云的变化同天气的关系,第二层说明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
这两层意思的层次结构就是并列式。
④欲扬先抑法,“抑扬”指控制和放纵感情,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抑”为“扬”蓄足气势。
如《荔枝蜜》一文,作者本意是赞扬蜜蜂,但开头却写对蜜蜂“总不大喜欢”,压抑感情,然后对蜜蜂逐渐了解认识,最后说“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直接赞扬。
这样,一方面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
①设置悬念法,即为增强艺术感染力,有意设置“包袱”,以此吸引读者关心表述内容的方法。
如《驿路梨花》,开头写夜行人见屋不见主人,瑶族老人的出现使夜行人发生了一次误会,从而引起读者急欲了解小屋主人的兴趣;接着写哈尼族小姑娘出现,又发生了一次误会,使读者再生疑惑;最后引出哈尼族小姑娘讲的一段故事,从而解开“包袱”。
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引人人胜。
⑥一线串珠法,即通过一条线索,把与该线索有关的人和事贯穿起来。
如《记一辆纺车》,以纺线为“红线”,串连起了与纺线有关的劳动场景这一串串“珍珠”。
当然,构思方法还不止于此,如对话描写法、虚实结合法、点面结合法等等。
只要认 真琢磨,精心构想,定能结构出好文章来的。
4.选 材 写文章必须有材料,好比盖房子要有砖瓦木料一样,否则就写不成文章。
但是,并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一篇文章里,一定要经过选择。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作文的墓本要求。
文章的中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所有材料,为写好文章奠定基础。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要选择和中心一致的材料。
材料必须从各方面说明中心,突出中心,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如《榜样,就在我身边》,一是要选的人和事,必须是能够成为榜样的,不是任何的人和事;二是尽管是榜样,但必须是“我身边”的,而不能是别处的。
(2)选择的材料要具体生动。
让事实说话,“事实”就是具体材料,有具体的材料才能写得血肉饱满,能感动人,说服人;生动,就是选择比较新鲜的材料,即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材料,才能表现新人物,新事物,新气象,新风尚,才能使读者感到有趣,喜欢读。
(3)要选择典型材料。
有时候材料很多,又都能表达中心,这就要选择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4)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有说服力。
“真实”包括生活的真实,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虚构的;艺术的真实,即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5.组织材料 选好材料后,就要组织安排材料。
即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决定其主次详略。
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放在一起写,哪些分开写,要有次序地安排好,绝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让人读起来感到杂乱,无中心。
只有组织好材料,才能使文章中心鲜明,详略得当。
组织材料应注意两点: (1)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
一般地说,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材料,也就是能够突出中心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就是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因而需要详细地记叙、描写或议论、说明;只起陪衬辅助作用的材料,则要略写。
详写是为了突出重点,使文章中心更鲜明,略写是为了照顾全局,使中心更完整。
如《枣核》一文,中心是表达美籍华人思乡爱国之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选用了“捎枣核”、“得枣核”、“种枣核”三个主要材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美籍华人的内心世界。
(2)根据文章体裁的需要。
记叙文是以记人记事为主,因此,记叙部分要详写,其中议论、说明或抒情都不能作为重点详写,只能略写。
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等,这些地方要详写。
议论文的说理部分要详写,论据是人所共知韵事例,要略写,列举事实,有的可以概述,有的可以详述,但不可罗列过程,以能阐明道理为限。
要做到详略得当,还要掌握详写和略写的方法。
详写,就是把材料写得具体、细致,用的文字多一些,略写,就是写得概括、粗略,用的文字少一些。
如《社戏》一文,作者详细地写了行船、看戏和归航·,情节生动活泼,文句细腻优美;略写了乡间生活和看社的原因,显得简明扼要。
这样详与略的结合,真实而恰当地描绘了乡村少年善良淳朴、天真可爱的形象。
6.开头与结尾 开头与结尾是文章结构的重要部分。
开头与结尾对于表达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1)开头,文章结构的基本环节之一,指一篇文章从什么问题下笔。
开头是全篇文章的起点,关系着全文如何展开的问题,它是后来的一系列矛盾冲突的起头,它确定了文章的基本矛盾冲突的性质及其发展路线。
好的开头,不仅能起到统领全文,广开文路的作用而且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带领读者尽快地沿着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内容。
有人把一篇文章好的开头,比作盛夏的一杯清凉可口的饮料,能增强人们看文章的“食欲”。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文章的内容、体裁风格和构思不同,开头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开门见山法。
开篇就点明所叙事件,不多加修饰,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成之感。
如《老山界》、《回忆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
议论文《谈骨气》一文,开头揭示中心论点。
《老杨同志》开头交代与故事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
《中国石拱桥》开头交代所说明的事物。
②事物联系法。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叙述,触物思情,引出主体事件。
行文丰富、逼真,具有真情实感。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⑧抑扬相衬法。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开篇的感情基调和正文的感情基调相对或相反,以开头对比全文,使文章感情色彩丰富,九曲回肠,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适用抒情散文,如《荔枝蜜》。
④对比烘托法。
开篇采用对比手法,直接烘托出主体对象,突出主体对象的神韵,使文首如龙首,左右全文。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开头用北京、济南、伦敦冬天相对比,由“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⑤设置悬念法。
开头制造紧张氛围,设置种种疑窦,造成悬念,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追根究里,引起阅读兴趣。
如《第二次考试》,开头交代“一件奇怪的事情”,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复试时使人“大失所望”。
提出奇怪,不讲原委,设置悬念,抓住读者。
⑧描写刻化法。
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用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开头,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还能收到舞台艺术中的亮相效果,加深读者的印象。
如《变色龙》一文,开头描写刻画环境,能为主体对象的,出现和发展准备必要的场景,并对其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
⑦以抒情议论的语言开头法。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⑧引用开头法。
引用名言、格言和诗句,给读者以清新之感,从而增强阅读欲。
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开头引用怀特黑德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一文引用“程颐精神”为中心论点。
⑨以引出错误的或反动的思想言论开头,然后进行分析批驳,旗帜鲜明,针对性强,使文章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如《俭以养德》,开头摆出貌似有理的错误论调,从—部分人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很有针对性。
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总的原则是灵活多样,以新颖的文句吸引读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结尾。
一篇文章,开头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小觑结尾,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
比《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
”可见只有好的开头还不够,还需附之以好的结尾,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基本环节之一。
好的结尾自然、新颖,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
结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结全文。
《理想的阶梯》一文,用两个比喻归结上文,深化“奋斗”是《理想的阶梯》的中心论点。
激励青年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奋斗。
②点题式。
即以几句凝练的紧缩句,抓住能突现主题的宇词,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来作结尾。
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结尾写“我原以为……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之中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
大人们不是应该向孩子们学习那一种真诚纯洁吗? ⑧鼓舞号召,提出希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很多好的文章,都是以情取胜的。
此法都在前文感情的基础上,发出号召或呼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尾写“……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与开头呼应,再次点题,谈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深受鼓舞。
但使用此法,应忌空喊口号、空洞无物,要做到情有所根。
再如《从三到万》结尾提出诚恳的希望,引导读者联系自身作深远的思考,《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结尾小结书籍的演变史,希望人们努力学习。
④畅想式结尾,即结尾要写得含蓄蕴藉,留有余地,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如《孔乙己》结尾用了一句内蕴丰富的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这一猜想的句子,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大约”是对孔乙己的揣测,“的确”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冷静的洞察,加之对孔乙己的认识,认为他的死是必然的。
这样给读者思索和回味之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又如《苏州园林》结尾写“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⑤启发式。
文章结尾含蓄深刻,给读者以启发,令人沉思。
如《故乡》的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笔下的路,其含义是指人生的路。
启示当时的沉睡的中国人民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
这个结尾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⑥衬托式。
用一句或一段话把文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的衬托,使之更加丰富,从而深化主题。
如《老山界》的结尾:“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还是小得很。
”这样,既总结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辛,更衬托出长征途中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
又如《钓胜于鱼》结尾:“老者的背影消失在山坡的绿丛里,惟日光照去,他的发色与鱼的鳞色俱闪银光。
”以景色衬托老教授此时此地的悠闲、恬静心情。
⑦引用式。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
如《驿路梨花》结尾: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用陆游诗句,点题点人。
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结尾“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一句,是仿照怀特黑德的名言自拟而成的,语言精辟,深化了中心思想。
运用该法应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⑧抒情议论式。
《春》的结尾用三个比喻句作结,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形象鲜明,含义深刻。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用精辟的警句点明文章的主旨。
⑨用评价式作结。
如《同志的信任》结尾写:“鲁迅先生……最可信任的同志。
”对鲁迅先生高度评价,点明题旨。
⑩主题升华式。
《荔枝蜜》的结尾写:“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作者与蜜蜂融为一体了,是对蜜蜂感情的第三次变化。
在结构上与开头“不大喜欢蜜蜂”相映衬,首尾呼应。
在内容上,深化了中心:要像蜜蜂一样辛勤酿造,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
⑾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卖蟹》结尾写:“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
大海上涌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用大海的“碧蓝”和浪花的“洁白”映衬卖蟹小姑娘,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小姑娘的青春美、纯情美和人性美。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结尾写人民大会堂在霞光中的灿烂景象,突出表现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总之,记叙文的结尾有的是抒发感情式,有的是描写形象式,有的是幽默含蓄式等,议论文的结尾则多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
当然,文章的结尾并不止于此。
“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不拘法的。
但对作为整个构思中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
公务员考试应注意什么
员的口才注意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积累。
一个人有口才的前提是心中个积累。
做到言之有物,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心中有物。
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通过读书看报去积累。
这里说的读书,一般是中外经典名著。
当然也可以看一些新闻以及相应的评论,培养自己的时政观,使自己能够在表达前,心中有想表达的素材。
其次,我们需要敢于去表达。
口才的提高,光有内在的涵养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大家敢于突破自己心中的瓶颈,敢于去表达。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在多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口才。
话句话讲,只有敢说,口才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将自己心中所想敢于当众表达出来,这其实已经迈出了提高口才最坚实的一步。
最后,我们需要去总结每次表达的得失。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一次的收获与经验对于提高口才有着莫大的帮助。
突破自己的口才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在表达时,肯定会有自己觉得不是很好的地方,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录音频的手段,反复听自己的言语表达,从中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提高自己的口才。
口才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大家能够坚持从以上三个方面去着手,口才的提高一定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写好作文~
7月17日 22:09 1.审题审题就是仔细理解题目的意思和所提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审不好题,便会出现跑题或不切题的现象。
首先审定体裁。
有的题目,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可以,但有的题目,其中有些词语就是暗示体裁的标志,如果题目中有“谈”、“论”、“评”、“议”、“……的看法”(或“启示”)、“从……说起”一类词语,都应写成议论文;题目中有“忆”、“记”字样的,都是记叙文,有“颂”、“赞”、“唱”字眼的,应写成抒情散文;像“我家的小花猫”和“风筝为什么能上天”一类的题目,就适于写说明文。
有的题目没有明显的标志,可以用加标志的方法审定,有的可以加“淡”,“说”,有的则可加“记”、“忆”,这样文体就好确定了。
第二,审定内容和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对象、说理或抒情等方面都有一些限制。
如“寒假生活二三事”,明确规定时间——寒假里,内容——记二三事。
还有的用“前”、“后”等词来限制时间。
如“暴雨前”、“放学后”。
空间的限制如“我家的乐事”,“市场见闻”,都是对地点的限定。
也有的题目限制了写作的对象,“我的一点收获”是写自己的,“我的好朋友阿芳”则是写别人的。
第三,审定中心与人称。
有的题目中心很明确,有的则不明显。
例如“校园新风”,“新风”即题目的中心。
作文时就要紧扣这个中心,而不能大写校园生活,而忽略了“新风”的含义。
至于人称,可根据体裁而定,一般地说,记事写入的文章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议论文多用第一人称,诗歌、散文一般用第一人称。
最后,是领会题目中的象征义和比喻义。
高尔基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驿路梨花”中的“梨花”象征“雷锋精神”和“有雷锋精神的人”。
“在阳光下成长”,“阳光”则象征“党的阳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幸福、美好”。
人们习惯把教师比喻为“蜡烛”或“春蚕”,因此,“春蚕颂”、“蜡烛赞”之类的题目,自然是颂扬教师的。
还有供材料作文。
这类题目关键是读懂所提供的材料,准确领会材料的思想内容,其次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
2.立 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它是文章的灵魂,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性。
它贯穿全文,全文都是围绕中心来写。
文章的立意应做到:正确、鲜明、深刻、新意、集中。
正确就是符合题意,不离题,不偏题;鲜明就是明确,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深刻就是对题意要深入分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新意就是要有新鲜感和现实感,没有空话、套话,没有陈词老调,有的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见解,集中,就是说在一篇文章里,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否则会杂乱无章。
具体地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人手:(1)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设置迷惑,藏头去尾。
审题时只要在原题上适当添加新的条件,题目就会显露出来。
如“歌声”,如果用此法,在原题目前加上“我的”、“老师的”、“校园里的”、“敬老院里的”等新条件,使题目成为“我的歌声”、“老师的歌声”、“校园里的歌声”、“敬老院里的歌声”。
这样,文章就容易写得具体形象了。
像这类的题目还有“心事”、“温暖”、“镜子”、“灯光”、“尝试”等。
但要注意不能改变原题,补充的位置可前可后,只可在草纸上或心中填补。
(2)遇到难以着笔的大题目时,可用大题小做法,从小处人手,化小写作的题材和范围。
如“求索”就是一个大题目,面对这样一个大题,可以用大题小做法,截取人生的某一个阶段,选取熟悉的、感受深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来写,这样就可摆脱无法取材、难以下笔的困惑境地。
如在正题“求索”下加副题“美好的童年”,写童年时代的求索;加副题“中学生活的剪影”,写中学时代的求索;加副题“深山探宝记”,写向大自然的求索;加副题“图书馆中的欢乐”,写在浩瀚书海中的求索。
大题小做,从小处人手,从小处写起,这样思路就开阔了。
(3)虚题实写。
有些题目,由于概念抽象,不好把握和驾驭,这时则可用虚题实写法来启开思路。
如“追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下笔了。
此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追求,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都可以写。
(4)实题虚作。
有些常指实物的题目,小而具体实在。
如“秋叶”、“春雨”、“窗口”等,这类题目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实物,而应着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
初中语文课本中《白杨礼赞》一文就是一篇典型的实题虚作的作品。
作者在文中步步渲染铺垫,极力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此为实;然后作者连用四个排比反问句过渡到具有白杨树这种品格的西北抗日军民,热情歌颂了他们那种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就是虚。
运用此法时要注意:对实题(物)只能作必要的描绘,而不能面面俱到,主要描绘具有可比喻和象征的那个部分,虚作与实题(物)之间应有相似之处,不能生搬硬套;由“实”到“虚”,过渡要自然。
确立正确的立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与作者的思想认识、政治水平、生活阅历以及文化修养等都有着密切关系,要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培养健康的情趣和审美观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具有正确的中心思想。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正确、积极的中心思想,从而产生了激荡人心的巨大力量。
3.构 思 文章的构思,就是想一想怎样根据立意并有机地组织、连接字、词、句成文的全过程。
古人写文章讲究“有序”。
“序”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题当前,须认真构想。
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文章的开头像风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如猪肚,内容丰富,充实饱满;结尾如豹尾,收束有力,短小精悍。
这就为文章提出了基本构架——三段式结构。
这样的结构,要求开头要简明、点题,中间部分可以分为几个段落,如果是写记叙文,以三件事为宜,或一详两略,或两详一略。
如果是议论文,本论部分可用三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对比法、比喻法等,如用例证法,可举一两个事例,即可论证清楚。
如果是说明文,则中间部分运用三两种说明方法,按一定顺序串起,即可将事物说明白。
结尾要简短,扣题或照应开头。
《谈骨气》一文即屑这种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间举三个事例进行证明;结尾提出要有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结论。
但是三段式,并非开头、中间、结尾各一段,不论什么体裁的文章,一律三段的套式,而是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分清段落层次,使文章有条理,眉目清晰。
此外,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还可用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
纵式结构就是在写人记事、论证说明时,想一想怎样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或时间变化顺序,连接字、词、句成文的结构方式。
横式结构是想一想怎样按空间(地点)变化顺序组织、连接字、词、句成文的结构,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因为人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地点)进行活励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地点)里发生、演变。
因此,写入、记事多用横式结构。
纵横式结构,即按照事物发生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地点)交叉的变化顺序组织、连接宇、词、句成文的一种结构方式。
《老山界》即是这种结构。
纵线标明的时间顺序是:下午、天黑、半夜、黎明、下午两点多。
横线上的空间(地点)顺序是:山沟、山脚下、峭壁路上、山路上、山顶。
纵横交合处是:上山准备、上山情景、山中睡觉、路上行军、山顶、下山等。
虽然各种文体结构都有规可循,都有许多可记、可证、可说明的事物可写,可是如果把一件件事物依次写下来,也难免会显得呆板和单调,这就需要进行巧妙构思。
如写《家乡新貌》,很多都习惯写山、水的变化,居住条件及生活用品的变化,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以此歌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主题不能说不鲜明,但这却是人们久已习惯了的路子。
有的却别出心裁,以家乡的路为突破口,从“小泥路——土大路一沙石路——柏油路”的步步发展,写了《越走越宽的家乡路》一文,深刻反映了家乡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章滴水见阳,微中显大,构思精巧,妙趣横生。
又如写《让坐》,一般不是写给老人、病人让坐,就是写给妇婴让坐,以表达助人为乐。
尽管内容真实,感情深刻,但激励作用不大。
而有的却别开生面,写庆宴上众人给老支书让坐,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又给回乡探亲的大学生让坐,情节动人,感情真挚,这种出人意料的构思令人耳目一新。
突出了老支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题旨,可以说是独辟蹊径,不落俗套,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构思如何,关系着文章的成败优劣。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立意准确、鲜明,选材精美,语言流畅,而且构思也一定要巧妙、新颖。
记叙文构思,除了以上几种结构形式外,还可以运用:①以小见大法,如《七根火柴》,以一火柴小事,反映红军战士一心为党,为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的大主题。
②夹叙夹议法,即一面叙述事情经过,一面进行分析和评论。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着重写了三个典型事例,在每个事例记叙结束的时候,都有一段抒情和议论。
通过抒情和议论,不仅使得记叙文字更为感人,记叙的中心更为突出,而且以强烈的感情使读者产生了共鸣。
⑧并列结构法,即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组织和安排材料,各层次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
说明文常常采用这种形式安排层次。
如《看云识天气》中第二部分第一层说明云的变化同天气的关系,第二层说明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
这两层意思的层次结构就是并列式。
④欲扬先抑法,“抑扬”指控制和放纵感情,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在结构上层层铺垫,“抑”为“扬”蓄足气势。
如《荔枝蜜》一文,作者本意是赞扬蜜蜂,但开头却写对蜜蜂“总不大喜欢”,压抑感情,然后对蜜蜂逐渐了解认识,最后说“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直接赞扬。
这样,一方面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酣畅、深沉。
①设置悬念法,即为增强艺术感染力,有意设置“包袱”,以此吸引读者关心表述内容的方法。
如《驿路梨花》,开头写夜行人见屋不见主人,瑶族老人的出现使夜行人发生了一次误会,从而引起读者急欲了解小屋主人的兴趣;接着写哈尼族小姑娘出现,又发生了一次误会,使读者再生疑惑;最后引出哈尼族小姑娘讲的一段故事,从而解开“包袱”。
运用这种方法,能使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引人人胜。
⑥一线串珠法,即通过一条线索,把与该线索有关的人和事贯穿起来。
如《记一辆纺车》,以纺线为“红线”,串连起了与纺线有关的劳动场景这一串串“珍珠”。
当然,构思方法还不止于此,如对话描写法、虚实结合法、点面结合法等等。
只要认真琢磨,精心构想,定能结构出好文章来的。
4.选 材 写文章必须有材料,好比盖房子要有砖瓦木料一样,否则就写不成文章。
但是,并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一篇文章里,一定要经过选择。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作文的墓本要求。
文章的中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所有材料,为写好文章奠定基础。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要选择和中心一致的材料。
材料必须从各方面说明中心,突出中心,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如《榜样,就在我身边》,一是要选的人和事,必须是能够成为榜样的,不是任何的人和事;二是尽管是榜样,但必须是“我身边”的,而不能是别处的。
(2)选择的材料要具体生动。
让事实说话,“事实”就是具体材料,有具体的材料才能写得血肉饱满,能感动人,说服人;生动,就是选择比较新鲜的材料,即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的材料,才能表现新人物,新事物,新气象,新风尚,才能使读者感到有趣,喜欢读。
(3)要选择典型材料。
有时候材料很多,又都能表达中心,这就要选择最深刻,最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质,又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4)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有说服力。
“真实”包括生活的真实,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虚构的;艺术的真实,即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5.组织材料选好材料后,就要组织安排材料。
即对所选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决定其主次详略。
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放在一起写,哪些分开写,要有次序地安排好,绝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让人读起来感到杂乱,无中心。
只有组织好材料,才能使文章中心鲜明,详略得当。
组织材料应注意两点:(1)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
一般地说,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直接关系的材料,也就是能够突出中心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就是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因而需要详细地记叙、描写或议论、说明;只起陪衬辅助作用的材料,则要略写。
详写是为了突出重点,使文章中心更鲜明,略写是为了照顾全局,使中心更完整。
如《枣核》一文,中心是表达美籍华人思乡爱国之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选用了“捎枣核”、“得枣核”、“种枣核”三个主要材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美籍华人的内心世界。
(2)根据文章体裁的需要。
记叙文是以记人记事为主,因此,记叙部分要详写,其中议论、说明或抒情都不能作为重点详写,只能略写。
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等,这些地方要详写。
议论文的说理部分要详写,论据是人所共知韵事例,要略写,列举事实,有的可以概述,有的可以详述,但不可罗列过程,以能阐明道理为限。
要做到详略得当,还要掌握详写和略写的方法。
详写,就是把材料写得具体、细致,用的文字多一些,略写,就是写得概括、粗略,用的文字少一些。
如《社戏》一文,作者详细地写了行船、看戏和归航·,情节生动活泼,文句细腻优美;略写了乡间生活和看社的原因,显得简明扼要。
这样详与略的结合,真实而恰当地描绘了乡村少年善良淳朴、天真可爱的形象。
6.开头与结尾开头与结尾是文章结构的重要部分。
开头与结尾对于表达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1)开头,文章结构的基本环节之一,指一篇文章从什么问题下笔。
开头是全篇文章的起点,关系着全文如何展开的问题,它是后来的一系列矛盾冲突的起头,它确定了文章的基本矛盾冲突的性质及其发展路线。
好的开头,不仅能起到统领全文,广开文路的作用而且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带领读者尽快地沿着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的内容。
有人把一篇文章好的开头,比作盛夏的一杯清凉可口的饮料,能增强人们看文章的“食欲”。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文章的内容、体裁风格和构思不同,开头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开门见山法。
开篇就点明所叙事件,不多加修饰,给人以干净、明快、一气呵成之感。
如《老山界》、《回忆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
议论文《谈骨气》一文,开头揭示中心论点。
《老杨同志》开头交代与故事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
《中国石拱桥》开头交代所说明的事物。
②事物联系法。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叙述,触物思情,引出主体事件。
行文丰富、逼真,具有真情实感。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⑧抑扬相衬法。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开篇的感情基调和正文的感情基调相对或相反,以开头对比全文,使文章感情色彩丰富,九曲回肠,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适用抒情散文,如《荔枝蜜》。
④对比烘托法。
开篇采用对比手法,直接烘托出主体对象,突出主体对象的神韵,使文首如龙首,左右全文。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开头用北京、济南、伦敦冬天相对比,由“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⑤设置悬念法。
开头制造紧张氛围,设置种种疑窦,造成悬念,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追根究里,引起阅读兴趣。
如《第二次考试》,开头交代“一件奇怪的事情”,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复试时使人“大失所望”。
提出奇怪,不讲原委,设置悬念,抓住读者。
⑧描写刻化法。
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用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开头,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还能收到舞台艺术中的亮相效果,加深读者的印象。
如《变色龙》一文,开头描写刻画环境,能为主体对象的,出现和发展准备必要的场景,并对其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
⑦以抒情议论的语言开头法。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开头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⑧引用开头法。
引用名言、格言和诗句,给读者以清新之感,从而增强阅读欲。
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开头引用怀特黑德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一文引用“程颐精神”为中心论点。
⑨以引出错误的或反动的思想言论开头,然后进行分析批驳,旗帜鲜明,针对性强,使文章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如《俭以养德》,开头摆出貌似有理的错误论调,从—部分人的思想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很有针对性。
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总的原则是灵活多样,以新颖的文句吸引读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结尾。
一篇文章,开头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小觑结尾,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
比《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
”可见只有好的开头还不够,还需附之以好的结尾,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基本环节之一。
好的结尾自然、新颖,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
结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总结全文。
《理想的阶梯》一文,用两个比喻归结上文,深化“奋斗”是《理想的阶梯》的中心论点。
激励青年为实现光辉灿烂的理想而奋斗。
②点题式。
即以几句凝练的紧缩句,抓住能突现主题的宇词,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来作结尾。
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结尾写“我原以为……更真诚更纯洁”,在对孩子的褒扬之中含着对大人们的批评。
大人们不是应该向孩子们学习那一种真诚纯洁吗?⑧鼓舞号召,提出希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很多好的文章,都是以情取胜的。
此法都在前文感情的基础上,发出号召或呼唤,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结尾写“……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与开头呼应,再次点题,谈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深受鼓舞。
但使用此法,应忌空喊口号、空洞无物,要做到情有所根。
再如《从三到万》结尾提出诚恳的希望,引导读者联系自身作深远的思考,《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结尾小结书籍的演变史,希望人们努力学习。
④畅想式结尾,即结尾要写得含蓄蕴藉,留有余地,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如《孔乙己》结尾用了一句内蕴丰富的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这一猜想的句子,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大约”是对孔乙己的揣测,“的确”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冷静的洞察,加之对孔乙己的认识,认为他的死是必然的。
这样给读者思索和回味之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又如《苏州园林》结尾写“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⑤启发式。
文章结尾含蓄深刻,给读者以启发,令人沉思。
如《故乡》的结尾:“……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者笔下的路,其含义是指人生的路。
启示当时的沉睡的中国人民走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
这个结尾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⑥衬托式。
用一句或一段话把文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的衬托,使之更加丰富,从而深化主题。
如《老山界》的结尾:“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还是小得很。
”这样,既总结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辛,更衬托出长征途中雪山、草地的艰难险阻。
又如《钓胜于鱼》结尾:“老者的背影消失在山坡的绿丛里,惟日光照去,他的发色与鱼的鳞色俱闪银光。
”以景色衬托老教授此时此地的悠闲、恬静心情。
⑦引用式。
即引用警句、名言、诗句、经典著作、俗语、谚语等作文章的结尾,达到“立语言而居要”。
如《驿路梨花》结尾: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用陆游诗句,点题点人。
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结尾“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一句,是仿照怀特黑德的名言自拟而成的,语言精辟,深化了中心思想。
运用该法应注意,所引用的材料须与主题相关,为主题服务。
⑧抒情议论式。
《春》的结尾用三个比喻句作结,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形象鲜明,含义深刻。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用精辟的警句点明文章的主旨。
⑨用评价式作结。
如《同志的信任》结尾写:“鲁迅先生……最可信任的同志。
”对鲁迅先生高度评价,点明题旨。
⑩主题升华式。
《荔枝蜜》的结尾写:“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作者与蜜蜂融为一体了,是对蜜蜂感情的第三次变化。
在结构上与开头“不大喜欢蜜蜂”相映衬,首尾呼应。
在内容上,深化了中心:要像蜜蜂一样辛勤酿造,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
⑾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卖蟹》结尾写:“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
大海上涌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用大海的“碧蓝”和浪花的“洁白”映衬卖蟹小姑娘,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小姑娘的青春美、纯情美和人性美。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结尾写人民大会堂在霞光中的灿烂景象,突出表现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总之,记叙文的结尾有的是抒发感情式,有的是描写形象式,有的是幽默含蓄式等,议论文的结尾则多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
当然,文章的结尾并不止于此。
“文无定法”,写文章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不拘法的。
但对作为整个构思中有机组成部分的结尾来说,切忌临时拼凑,重复累赘,装腔作势,首尾脱节等毛病。
参考文献:北大附中网校`教师答案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也许楼上的话太多了,一句老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也是这样,书读多了,写作文时就像神一样,一句句优美的语句、比喻,一个个华丽而又妥当的词语就出来了
真的
还要有一颗永不浮燥的心,加上大胆的想象和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你的作文一定会非常美妙
加油吧
要怎样才能够把作文写好
多看书,多实践,每天坚持写日记,别怕麻烦,写得不好也要坚持写,写啊写,就自然会了,教你一个看书提高写作的办法,第一次看,可先看大略,第二次,注意它使用的形容词,第三次,看看前面写的是不是衬托后面的,注意观察词语的搭配,有时候抄一些小句子,也不是不可,像我们的课文有一篇文章写春雨的,有些句子就是抄袭朱自清的,一两句没什么关系,可不能全抄,那会没有你自己的风格,那可是不行的,写作,读书,都是一种快乐,用心去体会,不要把它当作一种负担。
以我爱阅读为题目,用例证的手法写一篇700字的作文
小作文是近年来中考常见的作文试题,它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某种表达方式,在较短的篇幅中精心构思成文,以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
小作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小”字上,它一般都有严格的字数限制,通常在200-300字,有极强的规定性、约束性,要求考生“带着镣铐跳舞”。
因篇幅所限,其写作语言要求要言不烦,惜墨如金,根据题目指定的范围,大胆取舍,着力突出主要内容和内容的主要方面,使文章中心明确。
小作文固然“小”,但它仍是一篇完整的作文,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仍然要求有开头与结尾,有脉络与层次,有过渡与照应,以形成有机的整体。
相对于大作文,小作文的文体要求一般都比较明确,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还有作文修改,题型丰富,方式灵活。
一、小记叙文。
一般不要求有完整的记叙要素,而是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一个人的某个方面进行训练。
二、小说明文。
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留意恰当地选择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精心运用说明语言,表述清楚对象的特色。
其主要方式有:1.说明统计图表:这是结合有关的数学知识,注重实用、分析型的试题。
2.介绍图画内容:一般是给一幅漫画,要求说明画面内容。
3.介绍一种学习方法:或查字典的方法、或写作文的方法、或学习某一学科的方法等。
4.介绍一本好书:或文学名著、或科技知识读本、或有关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读本等。
三、小议论文。
要求熟练地掌握议论这种表达方式,阐明一种观点或阐释一个事理。
主要形式为给材料作文,或写短评、读后感,或要求回纳论点、补写论据或续写。
形式非常灵活,是写作考查的“重头戏”。
可以是新闻热点的点评,名言警句的阐释,不良现象的针贬,人生哲理的品悟等等。
四、应用文: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练习的应用文有十几种,这些都曾经作为小作文的考试内容。
近几年,大部分省市都不考应用文,所以这类试题有所减少。
但是,从2001年起,全国不少省市又开始重新重视起了应用文的考查,这也是实用性语文教学观所致吧。
五、修改文章:俗话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修改文章是进步学生作文能力的很好的方法。
解题思路与技巧:写好一篇小作文,首先要有平时大量的练习,其次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写小记叙文:留意题目要求,调动日常积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完成写作。
二、写小说明文:1.说明统计图表:要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先分析统计数据,辨析各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蕴含的规律,总结出图表的结论,然后举一二数据为例加以说明。
2.介绍图画内容:先仔细观察,弄清画面各部分的关系,借用方位词正确全面地介绍画面内容。
留意是“客观”说明,不要编故事。
3.说明某种学习方法:说明的重点应包括方法内容、具体操纵、实际效果等。
4.介绍一本好书:要介绍书的主要内容,最吸引你的地方,书的价值,还要讲明你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
三、写小议论文:写作时要考虑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因为其“小”,所以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第一句话最好明确论点,然后论述,或举出一两个恰当的事例,或引用或强化中心。
四、写应用文:先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种应用文,再按照这种应用文的格式要求,下笔成文。
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五、进行作文修改:应该说,修改作文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中考中的此类试题一般都有具体的题目。
考生按照题目的提示进行思考,逐项答题即可。
典型例题:例1.材料:中考结束了,李鸣、王强、徐帆到校外散步,望见前面一片如茵碧草,他们兴奋极了,想在上面好好躺一会儿,以消除几天来的疲劳。
走近草坪时,见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草正在工作,请勿打扰。
要求:假如你就是他们三人中的一个,请将你看到这块牌子的心情、行动描写出来。
字数不超过200字。
分析:此题要求结合生活积累,运用大胆想象,写出人物的心理和行动,实际也是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参考例文:这块牌子望着这块牌子,我下意识地看了瞅身边的小草。
它们斜卧着娇嫩的身子,正在这春的召唤中积极孕育、勃勃拔节。
蓦然,一股羞愧之情涌上心头:“小草正在蓬勃地生长,它们要用旺盛的生命力迎接阳春三月的来临,做春的使者。
我又怎能为了消除一时的疲惫,往抑制它生命的勃发,阻碍它迎春的壮举?”想到这里,我的脚不禁朝后挪往,怀着一种怜惜而崇敬的目光望着这如茵碧草。
小草,你尽情地生长吧,往吟唱春的生命赞歌!评语: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作文。
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构思成文,把小草喻为春的使者,并由此联想到自己不能“为了消除一时的疲惫,往抑制它生命的勃发,阻碍它迎春的壮举”,表示应保护绿色。
心理活动细腻、动人。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
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
痘全清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
记住,瓶口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
”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士可以下令了。
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
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
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
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瓶口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
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要求:①根据这则材料,确立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②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
分析: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小作文,要求就所给材料确立观点,写一篇小议论文。
动手写作之前,先要分析所给材料,看从哪一个角度人手更好。
比如这则材料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确立观点:①要有合作精神;②团结就是气力;③要有秩序;④欲速则不达;⑤不能低估组织者的作用;⑥要临危不乱(镇定、冷静)等。
参考例文:合作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
如同上面例子中的五位小朋友,若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团结合作,那么一个也活不了;相反,若团结起来,则全部可以生还。
由此引申到一个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这个民族必须有极强的凝聚力。
以前的中国人曾被称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就是因为“窝里斗”,团结精神不强,这样怎能不衰落呢?我们一定要虚心向这五位小朋友学习合作精神,因为“团结就是气力”。
评语:观点明确,论述由小到大,语言精练。
例3.根据下面一则材料,以“陇晖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写则通知。
今年3月20日,陇晖中学学生会主席在各班文体委员座谈会上总结说:“大家的意见都很好。
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确实太单调了。
大家提出成立文学社、美术组、合唱团、足球队,这个建议很好,可以先搞这四样。
相信这些文体活动组织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发展同学们的特长。
当然,申请参加要有一定条件,我觉得一是要有某方面的特长和爱好,二是要能按时参加活动。
另外,也要有个书面申请的手续,通知书可以限定时间,直接交到学生会。
这事还不急于发通知,还要请示学校领导批准,聘请指导教师,我们学生会干部也要分一下工。
”3月25日得到批准,一切预备就绪,次日发出通知。
3日内报名,各组织于4月5日正式成立。
要求:①符合通知格式②通知正文(含标点)不得超过120个字③不能透露考生所在学校及个人姓名分析:这是应用文类的小作文。
答这类型的题,首先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其次注意内容的表达,做到文通字顺,言简意明,用语得体。
答案略。
巩固练习:1、题目:课间小记要求:①叙述结合描写;②叙述要清楚,描写要捉住重点;③全文300字左右。
2、补写《碰壁与聪明》(250字)教室内,一只迷路的蝴蝶认准了窗外灿烂的阳光,拼命地飞向玻璃窗,固然每次都碰壁,但它仍固执地冲上往。
最后竟坠落窗台,精疲力竭,只抖动几下翅膀,似有无穷的迷惑和哀怨……而旁边正有一扇完全敞开的门,好像是对蝶儿无言的嘲讽。
蝴蝶屡屡碰壁仍不思回头,颇让我们叹惋;转念一想,聪明的人类有时又何尝不是如此?…………(补写内容)感念于此,去痘痘最有效的方法我站起身,轻轻推开窗子,让蝴蝶飞向蔚蓝的天空。
目送渐渐远去的蝶影,我在心中默念:美丽的蝴蝶呀,以后别做这等傻事了……3、写一个送别的小场面。
要求用上一句名言或警句,不超过200字。
4、请你对今年中考体育测试中一个同学在其中一个项目测试中的动作进行描写。
如果你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参加中考体育测试,请对平时体育课或运动会上所观察到的同学的动作进行描写,但只能描写掷铅球、立定跳远、100米跑三个项目中的一项。
要求:⑴描写具有连贯性的动作;⑵字数150字以上,其中描写动作的文字不得少于文字总量的2/3。
5、一哑巴在街口卖菜刀。
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网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扬起刀口让顾客看,完好无缺,在惊叹声中,哑巴又拿出其余的菜刀,轮番表演,围观者你买一把,我买一把,不一会儿,刀卖完了。
读以上文字,结合生活,或联想、想象,把当时的场景描绘出来;或有感而发,议论,谈谈看法、见解。
(200字左右)6、暑假中,你一人独自去外地旅游,不幸丢失了所有钱物。
你阔别家乡,举目无亲,又身五分文。
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主要描绘你这时的心情和想法。
不必写题目。
7、以《我的同桌》为题,写一篇200—250字的短文,介绍同桌的特点。
8、按照下面的要求,描写自己的外貌。
要求:①描写要具体,要写出特征,最好能体现自己的性格;②100—150字。
9、题目: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要求:⑴写出课文的题目、作者,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写出最喜欢的理由。
⑶字数在200字左右。
10、假如你有一间房子:南北长6米,东西宽3米,房间的北面墙上有一个高2米、宽1.5米的窗户,南面墙上正中有一扇宽1米的房门。
家具有写字台、小铁床、书柜、方桌各1件,单人沙发一对,靠背椅两把。
这间房子你将怎样布置?请以《布置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要求:①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②语言正确;③250字左右。
11、以《我的学习方法》为题,写一篇短小的说明文。
提示:⑴先总体介绍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何特点,然后具体说明这方法如何操纵。
⑵内容要条理,选用说明方法要恰当,表达要正确。
⑶200—300字。
12、一种杂志、一份报纸、一个电视栏目、一处名胜、一部经典、一门艺术……都是学习语文的天地。
请选择其中之一或你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小短文,告诉大家它给予你学习语文的帮助。
13、请你对“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要求观点正确,讲清道理,150-200字。
不必拟题。
14、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接触过不少对联、诗句,它们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请以“我喜爱的对联(或诗句)”为题,说说你对某一对联(或诗句)的理解领悟。
150字左右。
15、下面是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2个概括性的事实论据和这段文字的结尾。
一位诗人曾说过:“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牢牢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
但说到底,应该重视的是事业。
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
A。
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谋求“大名垂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
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
所以,要想当名人,B。
A、补写论据(每个论据不超过15个字)论据一:论据二:B.补写结尾(不超过30个字)结尾:16、阅读下文,按要求写作:金鱼的死法养过好几次金鱼,有几条曾在我简陋的鱼缸里游欢达3年之久,但都未能善终,大多是幼年夭折,连算得上英年早逝的都很少。
对金鱼知之甚少,不敢言养,只能说死。
金鱼极少如其同类是被人剖腹精烹后填入人腹的,但它们同样少有寿终正寝的福分,大都被人类以爱的名义、宠的形式、玩的目的所伤。
作鳄作蝎以人为敌无疑是自取灭亡,作虎作蛇奋起反抗也只有死路一条,作人的宠物以人为伴又何尝能逃厄运,自从有了出类拔萃的物中灵长,地球就注定不能保持它田园诗般的安宁。
只要有鲜水,金鱼就无饿死之虞(忧虑),但难免胀死之忧。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
人类对金鱼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
所以用传统的审美眼光来看,金鱼不真,也谈不上善。
自然这丝毫没错,我们不能苛求一种鱼完美地具备鲜艳的金鱼、温良的海豚、矫健善战的鳄鱼的种种特性;比起某些人,金鱼已相当不错了:美而不恶。
如果金鱼以其现有的手段谋生,捕食能力就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
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必须捉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
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之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生活在人类的屋檐下,金鱼自然成了对人类的咒语:贪得无厌,纵欲无度是最常见的死法。
除了小心被猫子逮住,或自己跃出了鱼缸,绝大多数金鱼是被水淹死的。
金鱼永远只能生活在平静的玻璃缸内,与水搏击的能力已退至“可以游”的地步:一旦其偶染小恙,或食之过饱或老态龙钟,它便会因无力游出水面吸取足够的鲜氧而溺毙。
金鱼死于其须叟不离的水中,如同人死于舒适的床榻,死于已所珍为生命的东西:金钱、荣誉、情感……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它按照人们的审美要求改变了自己的活法和死法。
请根据自己对文中“金鱼现象”的认识(不必拘泥于短文的观念),联想与想像,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的短文。
要求:⑴最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圆其说即可。
⒄光目自拟,300字左右。
17、有的学校每次考试,成绩一揭晓,就按分数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请你针对这种现象谈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18、阅读下文,按要求写作:撒哈拉大森林(小幽默)一个伐木工想在一家木材厂找工作。
领工对他说:“我可不知道你是不是想找这种活,咱们这是砍树的。
”伐木工说:“这正好是我的本行。
”领工回答:“行,让我瞧瞧你用多大工夫能砍倒这棵树。
”伐木工走到树前,只一斧就把树砍倒了。
吃惊不小的领工说:“好,试试那边那棵大的。
”伐木工走到树前,嚓嚓两下,树又倒了。
“神了厂领工大呼,“没说的,你被雇用了。
不过,你是怎么学会这一手的?”伐木工答道:“哦,在撒哈拉大森林我可没少练哟。
”领工想了半天,说:“你是说撒哈拉大沙漠吧?”伐木工答道:“哦。
是的,如今是沙漠了。
”读了上面的小幽默,你想说些什么吗?要求:⑴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⒄光目自拟。
19、就下面的内容,续写成一篇议论短文。
要求:⑴自拟题目。
⑵必用例证法。
⑶300字左右。
勤学苦读,对于青少年尤为重要。
20、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写一篇一事一议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田鸡实验”。
实验职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煮沸,然后把一只田鸡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只田鸡的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逃出了锅外,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实验职员架起另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田鸡扔进锅里。
这一回,田鸡游得并不在意,仍然一副悠哉样。
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感到难以忍受时,它再也没有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要求: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21、根据下面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试验室学到了你以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你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又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22、为学校团委拟一则纪念“五·四”座谈会的通知。
主题是: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与会人员:校团委委员、各班团支部书记及团员代表1人。
开会时间:“五·四”前一天下午3时。
地点:团委活动室。
出通知时间:开会前一天。
要求格式正确,表达准确、流畅,条理清楚。
23、新风小区四周的新风中学的初二⑴班学生,在班委会的组织和带领下,经常到小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如打扫环境卫生,帮助孤寡老人买米买菜,受到小区居民的高度赞扬。
请你以新风小区居委会的名义,给新风中学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①符合感谢信的基本格式;②写清感谢的原因;③用得体的语言写出感激之情;④正文150字左右。
24、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代刘欢同学写一则启事。
①拾物者:刘欢,建平中学初三⑴班学生。
②拾物:黑色小包一个。
(已交班主任李老师)③时间:2001年5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关于理想的演讲稿
超越自我,放飞梦想 我们都曾有过梦,有过美好的梦想,梦想是天上的星星,但又是我们生命的航标。
梦想是理想的翅膀,是待起航的航船。
拥有梦想,才会拥有未来。
任何一个天才,都曾经有过梦想梦想,有一种虚无,似乎深不可测,但却近在咫尺。
梦想不是一个贬义词,我们现在所想做的,就是超越自我,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我们正当年轻,没有挫折的失意,世界的一切对我们来讲都是充满机遇的,我们不甘平凡,就必定会发出不同凡想的声音,走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超越自我,激情迸发。
我们没有经验与教训,但是我们并不缺乏青春的冲动与热血激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
然而,什么是梦
什么又是梦想
梦是期待,而梦想是坚强。
是你把飘渺的梦坚持作为自己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是你对自己负责的最高境界。
但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能够成就自己心中最初的梦想
我们的梦想,是一个简单的信念,是一份对自己未来与生命的责任。
也许,是二十岁的豪情壮志;也许,是青春期的迷茫与冲动;也许只是一份平淡的渴望,渴望掌声,渴望成功。
无数的“可能”,无数的“希望”,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充满奇迹,我们心中大大小小的梦,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芬芳弥漫。
亲爱的朋友们,回眸自己的一路成长,还记得每一个梦想带来的悸动,在生命中留下了怎样的足迹么
为了修身养性,母亲让我6岁开始学习书法;因为还没断奶就会说话,母亲又断定了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