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乌盆记京剧台词

关于京剧乌盆记包拯审赵大的剧名

生:余叔岩资料: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京剧老余叔余叔岩、王长林生。

名第祺,湖北罗田人。

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

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谭授其中史敬思、中王平的演技。

他认真钻研京剧老生艺术,多方虚心求教。

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都是他请益的良师。

王荣山、贯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艺术的益友。

业余谭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陈彦衡,在唱念方面对他帮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绍李佩卿做他的琴师。

余叔岩1928年后虽不再作营业演出,但并未中断其京剧事业。

他一直重视京剧的理论研究、社会活动和授徒工作。

1931年与梅兰芳作为发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国剧学会。

他以他与张伯驹合编的作为学会附设的传习所的音韵学课程教材,并写出了京剧胡琴文章,发表在1932年第13期上。

1932年,余叔岩在国剧学会中公开作了关于京剧老生演唱法则的讲演(1932年28、29两期刊登过这次讲演的消息和部分内容),从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张的京剧老生演唱法则,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艺术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代表剧目有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清官册》、《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镇谭州》、《定军山》、《战宛城》、《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旦:梅兰芳资料: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

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一个月后回国。

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

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

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

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

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

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

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

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

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

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

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

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派在传弟子: 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杨荣环、等。

梅兰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净:裘盛戎资料:裘盛戎(1915-1971):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

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

裘盛戎八岁开始从父学戏,父亲的严格要求,为裘盛戎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2岁,他就学会了20多出戏,进富连成科班时,本该轮“世”字科,因他带艺入科,升一级,按“盛”字排。

在科里,经萧长华、孙盛文、王连平等教导,艺事更加精进,不久便有许多观众喜欢他的戏。

当时科班上戏规矩,大轴是武戏,倒第二是生旦戏,他的戏如《探阴山》等则常破例放在压轴。

1947年,裘盛戎创立了“戎社”,首演于北京三庆戏院,打炮戏即更名《姚期》的头二本《草桥关》。

虽是老戏,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处理,演出时观众彩声连连,取得圆满成功。

此后“戎社”经常在京津演出《铡美案》、《战宛城》、《打龙袍》、《连环套》、《牧虎关》、《大、探、二》等戏,并将《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裘派艺术在党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引下得到发扬光大。

他生前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裘盛戎的今天”。

解放后,裘盛戎与谭富英携手成立了“太平京剧社”(后更名为北京京剧二团),二人并挂头牌,合作演出新戏《将相和》、《正气歌》、《除三害》等。

1953年赴朝鲜慰问,1955年到香港演出。

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术已到达颠峰状态。

他曲己从人,高风亮节,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赵燕侠等各位艺术家之间,积极促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

1956年,他加盟了被誉为具有全国最佳搭档“四大头牌”——“马谭张裘”的北京京剧团,并任副团长。

在这个团里,马谭张裘四人有时轮流唱开场戏或上大轴,有一次裘唱大轴《坐寨盗马》,开场戏是张君秋的《女起解》,二出是谭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马连良的《借赵云》,一时传为美谈。

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改编创编大量传世之作如《秦香莲》、《赵氏孤儿》、《官渡之战》、《海瑞罢官》、《赤桑镇》《姚期》、《铡美案》、《官渡之战》、《将相和》、《除三害》、《南方来信》、《壮别》、《林则徐》、《舍命全交》等,为戏曲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64年裘盛戎参加了现代戏《杜鹃山》的创作和演出,他在剧中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乌豆。

同期,他还创演了另一出现代戏《雪花飘》。

丑:马富禄资料:马富禄(1900—1969)京剧演员。

北京人。

幼年在富连成科班学艺。

演丑脚,文武兼擅。

嗓音清脆,念白流利,身手矫捷。

文戏擅演《审头刺汤》中汤勤、《群英会》中蒋干;武戏擅演《偷鸡》中时迁、《盗钩》中朱光祖;尤以《法门寺》中贾桂一脚,更为人所称道。

长期为小翠花、马连良配戏,为“三小戏”和做派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脚人才。

七岁入“鸣盛和”习老旦,后因科班报散,十岁经刘喜益介绍转入“富连成”科班习艺。

初排名连禄后改富禄,先工老旦,后改丑行。

从师萧长华、郭春山。

由于他天赋条件好,尊师好学,刻苦勤奋,在科班里就小有名气,常与马连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出科后,马富禄拜傅小山为师,习武丑,并随杨小楼、梅兰芳、于连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献艺。

载誉归京后,他继续从萧长华、王长林学艺深造。

后又与荀慧生、筱翠花、马连良、尚小云、金少山、高庆奎、郝寿臣、王又宸、谭富英、叶盛兰等名家鼎立合作。

并曾与老生张春彦、小生金仲仁、旦角赵桐珊被誉为荀慧生剧团的四大金刚。

他长期为筱翠花、马连良配戏,是“三小戏”和做派老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

马富禄的嗓音响堂,天赋条件奇绝,他口齿清晰爽脆,以唱念的绝对优势胜出,每每一个清脆响亮的闷帘“啊哈”,就能掌声四起,拢住台下所有观众的神。

他所演的角色,不论是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还是彩旦、丑婆,都非常有光彩。

他戏路宽广,念白流利,身手矫捷,文武皆通。

京剧 智取威虎山 和乌盆记 中主要角色扮演的行当

老生唱段:杨派:击鼓骂曹 -- 谗臣当道谋汉朝文昭关 -- 一轮明月照窗前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碰碑 -- 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杨家将 -- 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珠帘寨 -- 昔日有个三大贤野猪林 -- 大雪飘扑人面三家店 --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法场换子-- 恨小奴才不如禽兽马派:-- 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 老提笔泪难忍苏武牧羊-- 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淮河营 --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甘露寺 -- 借东风 -- 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四进士 -- 上写田伦顿首拜空城计 -- -- 老王爷登一统天下法门寺 -- 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清官册 -- 接过了夫人酒一樽乌盆记--娘子不必性太烈谭派:战太平 -- 叹英雄失势入罗网定军山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老将军你何必身背荆杖言派:卧龙吊孝-- 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让徐州 -- 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麒派:追韩信--我主爷起义在芒砀徐策跑城--将我欺四进士--上写田伦顿首拜另 各派均演的:上天台 -- 姚皇兄休得要告职归隐上天台 -- 金钟响玉兔催王登九重洪羊洞 --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洪洋洞 -- 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洪羊洞 -- 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武家坡 法场换子 击鼓骂曹 清官册四郎探母 珠帘寨等,一些对戏等另外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平原作战等等都有精彩唱段。

乌盆记京剧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