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品德的古诗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描写品德好的句子
1、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2、中国共产党,你是大海。
你汹涌澎湃,呼啸万里,你的生命是无屈的,你将顽强地生存和繁衍,不息地追求着光明和幸福。
3、道德是立足社会的身份证,任何人都不应该丢失这一珍贵的东西。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每个人心中的高尚的观念。
没有道德的人,是绝(决)对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4、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同时赢得了国际友人的援助,这首先是我们的自救,我们的毅力,我们的不屈服换来的,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又有什么灾难不能战胜,不可战胜,不会战胜。
5、中国共产党,你是大树。
你在风雨中展现自己的魅力,保护脚下的小草,让生命得以延续,让小草免受风雨的摧残,酷日的侵袭,严寒的凌辱。
6、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没有知识的爱与没有爱的知识,都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7、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8、有人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是高尚的,殊不知,在食物链的最底层,温饱才是最主要的。
我们忙忙碌碌不就是为了身有所住,有所穿,有所吃。
至于高尚。
那是温饱之余的产物。
请原谅我做不到这样的高尚。
9、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
10、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一个人能力施展的基础,也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
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能够给自己、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
11、学习可以使我辨明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生,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学习可以提高我的品德修养;学习可以增长我的知识;学习才能促使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2、凡是高尚的目的都可以通过高尚的手段达到。
如果无法达到,那就说明这些目的并不高尚。
13、中国共产党,你是劲草。
你毁灭自己,造福他人,身子枯萎了,根却深深地扎在地下。
你的精神品质是高尚的,你的意志是顽强的。
14、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15、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16、老师的关爱,她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对待同学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无乱风下雨您总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点亮我们,老师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教我们做人,教我们读书,教我们做游戏,教了我们许多许多……17、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18、越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别人的要求越少,对自己越苛刻,甚至残忍。
钱权色,人的欲望,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禁欲就是一个解决的好方案。
19、助人为快乐之本。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现代化建设需要助人为乐的精神。
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
20、让座的美德不需要犹豫,也不会在乎于年龄,因为美德要是发自内心的感触才是真诚的,我一定要向那个具有心灵美的小女孩学习。
让下次让座不再犹豫
古文中说人品德高尚的句子
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
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
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
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
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
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
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
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
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
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
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
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
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 桑榆: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
本句借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
关于描写“人高尚品德”不少于30字的句子有哪些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
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
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
[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
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
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
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
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
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
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
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明 于谦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