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时写的那首诗一
你要的,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写的自题小像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弃医从文时说了什么
鲁迅是近代文坛巨擘,被誉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因为汗牛充栋的作品,鲁迅被称为“文学家”。
因为小说深邃的思想,指出了民族劣根性,鲁迅被称为“思想家”。
因为不少杂文直指社会黑暗,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使他成为一名战士,笔就是他的武器。
终其一生,鲁迅最重要的选择应该是“弃医从文”了。
他本来是留学日本学医的,目睹群众围观日俄战争期间屠戮中国人民,心灵被深深地伤害,意识到了拯救国人心灵的重要性。
学医只能从肉体上去解救人们,而当时的国人却十分麻木,麻木到观看外敌屠戮同胞,鲁迅的心灵深受触动,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跟黑暗的社会现实较劲,用手中的笔唤醒国人麻木、沉睡的心灵。
那个时候,国人文化程度高的没有多少。
鲁迅上过学,而且是旅日留学生。
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学生,隋唐时派员到中国学习。
可从鸦片战争过后,中国逐步走上了衰退的道路。
尽管有洋务运动,可甲午海战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丧失了跟西方豪强叫板的资本。
先进的知识分子去国外留学,观览所在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武装自己。
可在异国他乡,鲁迅却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
国人围观同胞被杀头的场景,对他的心灵是很大的触动。
鲁迅是先知先觉的,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列强的强大,更在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的奴性。
这种奴性,是臣民对皇帝的奴性,长此以往形成了软弱可欺的劣根性。
近代史上多次割地赔款、多次一败涂地,正是这个沉睡民族软弱性的体现。
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选择了与黑暗的社会现实较劲,除了叫板满清政府,还要唤醒麻木了的数万万国民。
鲁迅作品的共同特征是“深刻”,一针见血。
小说《狂人日记》,控诉封建礼教吃人,申诉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启迪人们去寻找新的出路。
鲁迅的很多杂文,像一把把匕首,直戳反动统治者的心窝,他本人也因此身陷被暗算的险境。
看客心理、阿Q心态,鲁迅作品中折射出的劣根性,直到今天仍能让读者感到觉针芒在背。
鲁迅“弃医从文”,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
正是这样的选择,为他日后成为文坛巨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没有这个选择,他或许再成功仅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医生,无法成为在思想上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大丈夫相时而动,“弃医从文”是鲁迅作出的明智选择。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60字
放下治愈病人肉体痛楚的手术刀,操起医治“病人”精神痼疾的一支笔,唤醒民智,书写战斗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