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峡的优美语句
三峡窄: 江北赤甲山艳若丹霞,江南白盐山粉琢银装。
此地江面最窄处不足百米,万水汇聚,破门而出,气势极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三峡险: 瞿塘峡峡口称夔门,长江进入峡口后,江水奔腾,水势湍急,夺门直下,确是“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气势异常雄伟险峻。
杜甫三峡名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三峡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
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 李白也没有少写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 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更是家喻户晓。
孟郊的“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也点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
江流关不住,众水尽 朝东。
”(陈毅) 郭沫若的诗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峡 江水悠悠。
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 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
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 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便从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
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
——在许多次与三峡失之交臂后,三峡,就 这样打开她兀立的大门,任长江将我们送入一页画幅。
该是天下诸多秀峰都聚集到这里,夹道迎候大江东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蕴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许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时,我是在长江画卷中最壮美的一 幅中行进。
啊,三峡
船行峡中,群峰对峙,峭壁嵯峨,飞岩如削;仰望高空,万峰攒 天,天光一线;俯视江面,云落峡底,浪花飞卷。
山是骤然凝结的水, 让人想起雄奇、伟岸,想起男子汉那坚实的胸膛;水是奔腾飞跃的山, 让人想起纯美、坚韧,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学时读南朝文学 家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身临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间,长江劈夔门,切巫山,夺路东去。
船首翘望,眼 看一座山峰横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脚,江水 一弯,又是一条闪着亮光的水路。
在这峰回水转中,我们行进着,仰 神女风采,读兵书宝剑,品牛肝马肺,江水流过巴楚的悬棺栈道,流 过崖间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随着历史的年轮,那一个涟漪接一个涟 漪,走向前方。
峰峰岭岭,险峻迤逦,演绎着岁月的沧桑。
夜深了,客轮缓缓地行驶着。
岸边的青山化作了一张黛色的剪纸, 并不时闪过一簇簇灯火。
江心的航标灯一明一暗地眨着眼睛从船舷旁 掠过,几道强烈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从船顶射向江面,更衬托出江 夜的安宁。
此时,唯有船身微微颤抖着,偶尔晃动几下,使人感到脚 下正踏着滚滚波涛。
夜幕下,江风絮语般抚慰着每一个人。
也许正是饮三峡水,登三峡峰,三峡两岸竟诞生了那么多为理想 义无反顾的人:赋《离骚》、作《九歌》、敢《天问》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亲的王嫱,力主抗辽,订立澶渊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从这里走进历史;巴楚、蜀吴凭借三峡天险,征战厮杀,周而往 复,描述着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迁客骚人到此游 历吟咏,留下传世诗章,这一切决不该是偶然的。
人们向往三峡,赞 誉三峡,除却三峡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还是三峡那自在坦然的风 骨,空灵清静的境界,那种含天容地的苍莽大气。
我知道,这里面有 对理想的憧憬,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追求,对世间一切永恒的主 题的依恋。
正是涵盖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经历了古往今来众多的 沧桑,三峡才有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这种超乎自然的灵气。
比方那兵书宝剑峡,江北陡崖石缝中的“兵书”,其实是古代悬 棺葬遗物,那宝剑则是绝壁上凸现的岩石。
大自然的杰作与人类的劳 动如此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也只有三峡才有如此魅力。
我真不知该 赞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还是人类的想象力。
行舟三峡,不时会看见一条河从山间流出,融入长江。
也许是一 个序曲,在进入巫峡之前,先游览了被称为“小三峡”的大宁河。
大 宁河绿峰滴翠,浅水腾浪,一支竹篙撑出一片景致,虽说刚下过一场 雨,湍急的河水也浑黄浑黄,但与三峡相比,她终究是一个小家碧玉, 丝毫没有那种飞扬的气度,那种大器和胸怀,就连河水也黄得太浓、 太艳。
或许,她可以从另一个美学层面上反映三峡的壮美,而正是有 了这许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峡才有容乃大,更凸现了一种趋势和 力量。
走过瞿塘、巫峡,进入了“西陵滩如竹节调,滩滩都是鬼见愁” 的西陵峡,在这里,江水更加躁动不安,惊涛拍岸,显示出一种急于 摆脱羁绊的欲望,腾越,奋争。
人们预感到,这种腾越和奋争将预示 着一个新的境界的出现。
于是,到了江汉平原上。
在这里,一切都豁然开朗。
长江成了没 有岸界的湖,平缓、安稳,似乎在经历了一番苦苦奋争,挣脱了枷锁 之后,从神经的最敏感处一下子。
放松下来,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肤都得到抚慰。
此时,我才惊讶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几乎伸开手臂就能触及的江岸,那危悬半空,似乎随时会掉下 来的山岩,那划得船底“格登格登”作响仿佛要刺穿船体的暗礁,都 一幕幕闪回在大脑中,我蓦然醒悟:这一张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着一种哲学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凝重是人之所为,带有诸多矫情,而三峡 的凝重却极自然,显现出一种凛然之美。
回望三峡,观赏风光,寻访 古迹,聆听传说,灵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静,无疑受到一次极好的 洗礼。
不知怎的,回望三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块 汉字。
那凌空飞架的点,那单刀直入的撇,那天马行空的横,那陡峻 壁立的竖,那峰回路转的折。
以及历尽沧桑的大篆,循规蹈矩的楷书, 温和活泼的行书,狂无羁绊的章草,都在三峡活活地演绎成一种力度, 一种动感,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可以说,一个三峡,蕴含了中国汉字 的精华,抑或说汉字便是对三峡精髓的形象写照。
解读汉字,需要有 三峡的丰富蕴涵和量度;而破译三峡,同样需要心与灵的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
曾经在落日时分立于黄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韵。
宽阔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线,托着橙色的夕阳,那夕阳格外圆,格外大,光 线也柔柔的,紧牵着人们的双眼,远没了正午时分的骄横,显得那样 和蔼,那样慈祥。
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诗:“日暮乡关 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那份平和得近乎残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热泪盈眶。
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片国土上,能与长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黄河。
可黄河现在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许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三峡尚在。
在离开长江若干年,当许多景观都烟飞烟散,而三峡那诸多风光 的细枝末节却化作一幅心灵的写意,尤其在在陨灭了许多浮光略影, 过眼风云之后。
我不能想象三峡大坝筑成后,三峡将是一种什么样子, 不过,无论过去,还是今天,观赏三峡都是一种幸福,回望三峡更是 一种幸福。
此时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汹汹涌涌,奔奔腾腾,峡峡滔滔滚滚。
逆水西陵峡口,黄牛灯影。
牛肝马肺崆岭,怎敌那
兵书宝剑。
青滩险,泄滩阻,昭君出塞何时归
屈子天问可解
神女峰,白云绕无应答。
十二峰过,巫山可曾回首
滟澦无踪,风箱怎吹万壑
夔门孤自雄立,川水突、莽莽苍苍。
这景象,怎心潮澎湃可言
客轮穿越长江三峡时,客轮上的人只有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的份,那时胶卷相机那有现在数码相机随心所欲啊
那次我没上“托孤”之地的白帝城;只在丰都鬼城停了半天。
同时在丰都的江滩上捡来了一块挺大的圆圆的长江石,有点重,到现在还放在家。
作为心中之珍。
下回给称一下重量。
丰都城就有闲时另写之了。
三峡我还会去的。
那是三峡情思的召唤;那是激荡的长江水的盛情;那是半缘山水半缘空的路径。
以元稹的诗作结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描写三峡的句子
三峡窄: 江北赤甲山艳若丹霞,江南白盐山粉琢银装。
此地江面最窄处不足百米,万水汇聚,破门而出,气势极为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三峡险: 瞿塘峡峡口称夔门,长江进入峡口后,江水奔腾,水势湍急,夺门直下,确是“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气势异常雄伟险峻。
杜甫三峡名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描写长江三峡的句子有哪些
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
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
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
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裂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
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是渝鄂两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土家族,他们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是楚乡人民为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巴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还有那被称为鱼类之冠神态威武的国宝---中华鲟。
1982年,三峡以其举世闻名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峡的自然形成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袁道先领衔的“长江三峡河谷发育与环境演变研究”课题组经过4年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峡地区长江阶地年代序列,并认定长江三峡形成于200万年前。
研究指出,长江东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三峡河段的贯通是长江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大地质事件。
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三峡地区的地貌演化和特殊的堆积物“江北砾岩”的成因。
在大量的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大批实验样品进行了孢粉、重矿组合、磁化率等测试,应用地质学、地理学、年代学等测试,并综合应用地质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对该地区的河谷地貌、各种堆积物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三峡地区层状地貌面的分布、特征、年代和“江北砾岩”的成因及环境意义,也由此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峡地区长江阶地年代序列。
下一步,课题组将采用更高级别的实验工具进行研究,预计2009年对长江三峡形成年份进行精确定年。
文学中的三峡《三峡》文言文 郦道元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至于夏天水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绝了。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是白天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了江陵。
中间间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速度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在山峰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是趣味无穷。
每到天刚晴或刚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长叫,甚是凄凉。
空荡的山谷里回声阵阵,悲哀的啸声久久不消。
所以渔夫和船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水经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
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练习说明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教学建议一、注重朗读。
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涵咏品味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
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
三、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
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有关资料一、郦道元生平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
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
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
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
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
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
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
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
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
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
道元目叱贼,厉声而。
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
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北史》卷二十七)模山范水抒情写意——谈《三峡》(徐应佩、吴功正等)本文是《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
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
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
“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
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
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
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
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
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
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
“湍” 是动态,“潭”为静境。
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
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
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
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
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
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
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
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
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
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
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
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
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
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
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
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
以“高” 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
“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
“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
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
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
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
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
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
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
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巴东三峡》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各峡山水的句子吗
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江北山险而无味,江南的山玲珑秀丽。
黄陵庙一带风光秀美。
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米仓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
巫峡--“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山妙:不单调;山高:笔直、整齐、险峻;云:变幻多姿。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侧重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