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外貌描写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洗。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⑷,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
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
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
多乎哉
不多也。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看出他好喝懒做,死要面子,是个穷酸书生。
但又善良纯真,热心诚信
孔乙己 描写
一、 落魄的童生和疯癫人孔和范进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封建文化毒害的人,都是不会营生的牺牲品。
但作为两个形象,他们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差别。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清高和自卑的比较孔乙己虽然未曾进学,却颇有几分清高,喜欢孤芳自赏。
孔乙己虽然饿得脸色青白,却始终不肯脱下又破又脏的长衫,对自己认识几个无用的废字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别人取笑他时,他还要强辩几句:“你怎么这么凭空污人清白……”,当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
”他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同时,他还固守“君子固穷”的道德理念。
以上诸多分析都可以说明孔乙己自视清高。
而范进却懦弱猥琐,甘受屈辱,自卑自贱。
他惧怕胡屠夫,无端遭受辱骂,却连连说道:“岳父见教的是”。
在向胡屠夫借盘缠时,被胡屠夫一口淬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却只能忍气吞声、卑怯畏缩。
范进的自卑自贱的性格在随着他考中举人的进程中逐渐减弱,这也只是针对胡屠夫、众邻居等一切地位比他低的人而言。
我们可以推断,在高官面前,范进仍然会是一幅卑怯畏缩的奴才嘴脸。
孔乙己的清高使他不能正确地认清自己,把自己的缺点当作宝贝,并固守不变,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而范进则只记住了八股文章,并钻入了牛角尖中,在自卑自贱中苟喘,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腐儒的代名词。
2、 迂腐和圆滑的对比孔乙己是迂腐的,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话语之中。
孔乙己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动辄“之乎者也”。
在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时,他有一句经典的话:“不多不多
多乎哉
不多也。
”陈腐的语言便是迂腐的性格的表现。
孔乙己抱着过时的陈腐的观念不放,生活在一个激昂不安却已前进的社会里,难免不会显出他的迂腐可笑。
孔乙己已成为一个典型的抱残守缺的形象。
与之相对的范进却表现出了圆滑的性格,范进的这一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与张乡绅的交往中。
当范进中举之后,张乡绅前来攀附,说了这么一番话:“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
”范进的回答是:“晚生侥幸,实是有愧。
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其实范进明智张乡绅的攀附之词是无稽之谈,却以一句“幸得出老先生门下”给予了认同。
这正是范进世故圆滑的表现。
这在范进以后的行事中仍然随处可见。
孔乙己的迂腐是腐朽理念的表现,也是自抬身份的行为。
而从范进的圆滑中可见他城府颇深,谙熟官场陋习。
3、 善良和虚伪的对比孔乙己虽然有诸多缺点,然而这个人的性格却有善良的一面。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这一情节中看得出来。
对于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仍然从自己的碗中分出不多的一部分茴香豆,如果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决难有这样的行为。
另外,他教小伙计写字也是出于真心实意。
范进的表现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当范进在胡屠夫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从此再不会要他接济,却说了这么一句话:“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这就充分说明范进是虚伪的、狡诈的。
这一性格仍然贯穿他的一生。
在他母亲死后,一次与张乡绅到高要县打秋风,在宴席上不肯用银镶杯箸,以证明他对母亲的“孝顺”,却在燕窝碗里拣出一个大虾元仁子送到嘴里。
这恰恰说明他是虚伪的。
孔乙己的善良为自己赢得了同情,而范进的虚伪则招来了指责。
4、 自我安慰和脆弱神经的对比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
其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
他的穷困潦倒的苦相,正是他精神无所寄托的表现。
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并在盲目的自命不凡和别人的取笑声中自我解嘲,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
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
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我否定,也是自我价值的彻底崩溃后的结果。
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屡考屡败,心灵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考试失败一次,压力就膨胀一倍,一旦侥幸成功,这一事实强烈地刺激了他的神经,当下意识的痛苦一旦解脱,他就完全失掉全部精神。
才会出现那种疯癫的状态。
这说明范进的神经是脆弱的,精神是麻木的。
孔乙己和范进是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这与两个人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孔乙己中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各两句 并加以分析。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迂腐穷酸 好喝懒做 善良热心 麻木不仁一、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这一形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性格特点:1、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
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
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表明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2、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
孔乙己是酒店中“唯一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尽管“长衫又破又脏,好像十多年未洗过”,他把这作为区别短衣帮的标志。
甚至,遭人讥嘲,还不屑置辩。
这些描写揭示了孔乙己不仅深陷贫困,而且整个灵魂已被戕害,但在精神上自认高人一等。
3、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
孔乙己被封建科举制度扼杀心智,遭到了丁举人等封建统治势力的凶残压迫,在读书求仕途的幻想高贵,使他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但他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4、善良、诚实,有慈爱心。
孔乙己还保存着善良诚实的一面。
如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不拖欠酒钱等。
二、《孔乙己》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这个形象的塑造,在写作上也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1、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作品通过酒店小伙计的回忆,将小说的主要片段集中在镇口酒店这个典型环境中。
利用情节的巧妙裁取,逐步完成了对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
比如,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排出九文大钱”时的神气,最后一次盘着被打残的腿,喝完最后一碗酒的凄惨。
一个迂腐穷酸、潦倒落迫的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2、白描手法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鲁迅在小说中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人物形象,刻绘细腻传神的细节。
如写孔乙己的脸色,最先是“青白脸色”,临终是“黑而且瘦”。
又如,最先不穿短衣到最终穿着破夹袄等。
这些细节对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作用。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窃书不能算偷
”“多乎哉,不多也”等独特语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挣”。
另外,环境气氛的渲染,人物言行的描述,为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和铺垫作用。
孔乙己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分析其性格
《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
当掌柜取笑他时,孔乙己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讪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
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惨画面。
至此,孔乙己的悲剧形象也就大体完成了。
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
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
在教学时,我们不妨抓住孔乙己“脸色”变化这个特殊的细节,来分析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细节描写的句子加赏析
1. 场景细节描写。
例 1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练。
(都德《最后一课》)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
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
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句(2)和句(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
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
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 服饰细节描写。
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鲁迅《藤野先生》) 以上句(1)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分。
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句(2)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3. 语言细节描写。
例如: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
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句(2)属表现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
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4. 动作细节描写。
例如: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 (3)“……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诃夫《变色龙》) (4)“哦
……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契诃夫《变色龙》) 以上句(1)(2)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
“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句(3)(4)中“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分的象征,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
“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
一“脱”一“穿”的细节,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5. 心理细节描写。
例如: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魏巍《我的老师》)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都德《最后一课》) 句(1)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句(2)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细节描写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
文章中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
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孔乙己一文中人物描写的细节 孔乙己 其他人表现了____
“笑”字贯穿全文 被人当做迂腐落后 人际关系的冷漠疏远 饱含着嘲笑、好笑 胡屠户势力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