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座右铭原文及翻译

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

也借莲花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洁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

也借莲花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洁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

也借莲花展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洁

座右铭文言文

《座右铭》 汉 崔瑷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翻译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

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

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

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

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上面提到的),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座右铭形式 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 ①自题; ②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 ③请人题。

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

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就会热爱你,你为别人的幸福出过力,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创造条件。

见于(唐)魏徵《群书治要·贾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热爱你;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敬你。

出自《孟子·离娄下》。

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

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在多,而贵交挚友,贵在朋友间互相帮助。

出自(清)吴嘉记《慎交图》。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意思是:一个树枝成不了树木,一棵树成不了森林。

比喻不依靠众人的力量,不能成大事。

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紫骝马歌》。

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意思是:将帅必须和士兵同甘苦,共安危,才可以进攻敌人。

出自(汉)黄石公《三略》。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意思是:夫妇本来是有恩情的,但如果不彼此忠诚,就要分手了;交朋友也是这样,要是感情不真挚。

很快地就要绝交了。

出自(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如近邻似的并不很远。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花无叶不妍。

意思是:花朵没有绿叶相扶,就显得不美了。

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出自《太平广记·长须国》。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意思是:应尽力结交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经常互相批评,彼此激励。

出自(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

意思是:交了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互相帮助而提高彼此的品德。

出自《抱朴子·交际》。

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急缓相凭仗,人生莫不从。

意思是:邻居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意思是。

人生下来就是兄弟,又何必一定是同胞骨肉才算是最亲的呢

出自(晋)陶潜《人生无根蒂》。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意思是:比喻无论怎样聪明的人,如果没有众人的支持,就什么事惰也干不好。

出自《红楼梦》第—一O回。

内得爱焉,所以守也。

意思是:一个国家内部友爱团结,国家的守备就能坚固。

出自《司马法》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意思是:家庭内部和睦的,家庭就昌盛;与外边的人和睦相处的,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意思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帮助,就不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一齐拉车,车辆就不能急趋。

出自《曾子·制言》。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

意思是:人民团结国家就强大,人心离散国力就弱。

出自(清)魏源《默觚·治篇》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

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

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意思是;别人有急难时,应拿出全部钱财去救助。

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意思是:别人诽谤自己,与其辩解,不如能够宽容;别人侮辱自己,与其随时提防,不如感化对方。

出自《格言联壁·接物》。

人之交,多取知其不贪。

奔财知其不怯,闻流言不信,才可善终。

意思是:和人交朋友,尽管朋方多拿了,但知道他并不贪心;即使他失败逃跑了,但知道他不怯懦,听到有关他的流言而不相信,这样友谊才能善始善终。

出自(清)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编》。

善人者,人亦善之。

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好。

出自《管子·霸形》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意思是:不好的朋友要敬而远之,有益的朋友应当亲密相处。

出自《逊志斋集·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意思是:水太清就没有鱼;人过于苛刻,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朋友。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

同胞共气,家国所凭。

意思是:全体同胞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这是国家兴旺的凭据。

出自《北齐书·孝昭纪》。

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意思是: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汉书·匡衡传》。

惟当同心人,可与论金铁。

意思是: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友谊。

出自(清)顾图河《息交》。

惟宽可以客人,惟厚可以载物。

意思是:惟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惟有自己忠厚,才能容纳别人。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

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意思是:在小利上不和别人相争,不随便对人发火,就能跟人搞好团结。

出自《钱公良测语上·繇庚》。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意思是:兄弟之间应该和睦,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

出自(唐)陈子昂《座右铭》。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意思是;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能保全友谊。

B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意思是。

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

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出自《国语·周语》。

.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

找不到题目,给你宋史本传的原文、注释及翻译,供你参考。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一应孟明传【原文】应孟明,字仲实,婺州永康人。

少入太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

试中教官,调临安府教授,继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荐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首论:“南北通好,疆场无虞,当选将练兵,常如大敌之在境,而可以一日忽乎

贪残苛酷之吏未去,吾民得无不安其生者乎

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于上闻,得无众正之门未尽开,而兼听之意未尽孚乎

君臣之间,戒惧而不自持,勤劳而不自宁,进君子,退小人,以民隐为忧,以边陲为警,则政治自修,纪纲自张矣。

”孝宗曰:“朕早夜戒惧,无顷刻忘,退朝之暇,亦无它好,正恐临朝或稍晏,则万几之旷自此始矣。

”次乞申严监司庇贪吏之禁,荐举徇私情之禁,帝嘉奖久之。

它日,宰相进拟,帝出片纸于掌中,书二人姓名,曰:“卿何故不及此

”其一则孟明也。

乃拜大理寺丞。

故大将李显忠之子家僮溺死,有司诬以杀人,逮系几三百家。

孟明察其冤,白于长官,释之。

出为福建提举常平,陛辞,帝曰:“朕知卿爱百姓,恶赃吏,事有不便于民,宜悉意以闻。

”因问当世人才,孟明对曰:“有才而不学,则流为刻薄,惟上之教化明,取舍正,使回心向道,则成就必倍于人。

”帝曰:“诚为人上者之责。

”孟明至部,具以临遣之意咨访之。

帝一日御经筵,因论监司按察,顾谓讲读官曰:“朕近日得数人,应孟明,其最也。

”寻除浙东提点刑狱,以乡部引嫌,改使江东。

会广西谋帅,帝谓辅臣曰:“朕熟思之,无易应孟明者。

”即以手笔赐孟明曰:“朕闻广西盐法利害相半,卿到任,自可详究事实。

”进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

初,广西盐易官般为客钞,客户无多,折阅逃避,遂抑配于民。

行之六年,公私交病,追逮禁锢,民不聊生。

孟明条具驿奏除其弊,诏从之。

禁卒朱兴结集党侣,弄兵雷、化间,声势渐长,孟明遣将缚致辕门斩之。

光宗即位,迁浙西提点刑狱,寻召为吏部员外郎,改左司,迁右司,再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宁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

庆元初,权吏部侍郎,卒。

孟明以儒学奋身受知人主,官职未尝幸迁。

韩侂胄尝遣其密客诱以谏官,俾诬赵汝愚,孟明不答,士论以此重之。

【译文】应孟明,字仲实,是婺州永康县人。

少年时进入太学,考中隆兴元年进士。

参加中教官的考试,调任临安府教授,后为浙东安抚司干官、乐平县丞。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王蔺推荐他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轮对时,应孟明首先提出:“南北沟通交好,边疆太平无事,应当选择良将操练士兵,时常如大敌压境一般对待,(此事)岂可一天忽视呢

贪婪残暴苛酷的官吏还未除去,我们的百姓是不是不能安居乐业

贤士匿于下僚,忠言壅塞,皇上不能得闻,莫非是众多合于正道的门没有全部打开,兼听之意并不全部符合呢

君臣之间,互相戒备畏惧而不能自持,勤老辛苦而不能自安,提拔君子,斥退小人,以民众的痛苦为忧,以边境安危为警诫,那么国家政治自然整治有序,法度自然张开了。

”孝宗说:“我日夜戒备担心,一刻不忘,退朝的闲暇,也没有其他的爱好,正害怕上朝如果稍微玩晚了,就会导致国家大事的旷废从此开始了。

”接着又请求申明严格执行上级官署包庇贪官污吏的禁律,举荐官吏徇私的禁律,皇帝嘉奖他很久。

有一天,宰相进呈事项,皇帝拿出一张纸片放在掌中,(上面)写着二人的姓名,说:“您为什么赶不上这两个人呢

”其中一个旧市应孟明。

于是授予应孟明大理寺丞之职。

原大将李显忠之子的家仆淹死了,官府以杀人罪冤枉他,因此逮捕了接近三百家。

应孟明觉察到他的冤枉,就禀报给了长官,释放了他。

(后来应孟明)出京做福建提举常平,陛下为他送行,皇帝说:“我知道您爱护百姓,厌恶贪赃之吏,有不利于百姓的事,就全心全意地奏闻。

”趁机询问当世的人才,应孟明回答说:“有才却不好学,则流为刻薄,只有皇上教化明确,取舍公正,(才能使才士)回心向道,那么成就必定超过常人几倍。

”皇帝说:“这实在是做人君的责任。

”应孟明到任后,就仔细地以临来时的设想咨询当地的官吏百姓。

皇帝有一日亲临经筵,趁机谈到官署巡查之事,回头对讲读官说:“我近日想到几个人,应孟明,是其中最合格的。

”不久授任浙东提点刑狱,因为所部同原籍避嫌,改任江东。

适逢广西谋任主官,皇对宰相说:“我仔细考虑了这件事,无人可以替代应孟明。

”就用亲笔书写的诏书赐给应孟明说:“我听说广西盐法的利弊各占一半,您到任后,自可详细查清事实。

”于是晋升直秘阁、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

当初,广西官盐交易由官府为客户运输银钞,客户不多,折半逃避,于是就强行摊派给百姓。

推行了流年,公私交加诟病,追逼囚禁,民不聊生。

应孟明分条陈述由驿站驰奏朝廷消除此弊端,皇帝下诏接受了他的建议。

前禁军士兵朱兴集结党徒,在雷、化之间起兵作乱,声势渐长,应孟明遣将将他绑至辕门斩首。

光宗即位,升任浙西提点刑狱,不久被召回京做吏部员外郎,改任左司,升任右司,两次升迁做了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宁宗即位,授任太府卿兼吏部侍郎。

庆元初年,代理吏部侍郎,(不久)去世。

应孟明凭儒学努力投身政治,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官职不曾得到升迁。

韩侂胄曾经派他的亲信以谏官的职务拉拢他,让他诬告赵汝愚,应孟明没有答复他,士人谈到此事时因此特别看重他。

【注释】1、轮对:即“轮当面对”。

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谓之“轮当面对”。

宋赵升《朝野类要·班朝》:“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

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

”亦省称“轮对”。

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高宗开谏路,轮对群臣。

”《宋史·高宗纪五》:“戊寅,命职事官日一员轮对。

”2、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书·毕命》:“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

”《晋书·陶侃传》:“侃即回军遡流,芟夷丑类,至使西门不键,华圻无虞者,侃之功也。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郑振铎《桂公塘》六:“我大皇帝和大元帅宽厚仁慈,百姓们丝毫不扰,社稷宗庙可以无虞。

”3、得无:亦作“得亡”“行毋”。

犹言能不;岂不;莫非。

《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汉书·赵充国传》:“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客曰:‘事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

’玄曰:‘君得无即欲有所见乎

’乃嗽口中饭,尽变大蜂数百,皆集客身,亦不螫人。

”唐韩愈《答胡生书》:“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

”宋岳珂《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屡矣蹉跎,虽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简,得毋贻小子之嗤

”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后序》:“或曰,兊斋云中应人也,吾子列河汾之间,得无附会欤

”4、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

《后汉书·班固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

”晋左思《咏史》诗之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宋苏轼《答曾学士启》:“府判学士,天资粹美,儒术讲明,向屈处于下僚。

”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万历辛丑夏,﹝汤盛﹞抡选入内。

久滞下僚,顾才名显赫。

”5、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

《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

”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

”元萨都剌《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发,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

”6、众正:众多合于正道之事。

《汉书·刘向传》:“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7、民隐:民众的痛苦。

《国语·周语上》:“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韦昭注:“隐,痛也。

”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脩国章。

”清姚鼐《圣驾南巡赋》序:“皇帝承基,至仁究物,念东南之幽阻,惧民隐之不闻。

”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

”8、自修:自然整治有序。

《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五年》:“﹝匡衡﹞上疏曰:‘圣人动静游燕所亲,物得其序,则海内自脩,百姓从化。

’”9、纪纲:法度。

《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汉崔瑗《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唐韩愈《杂说》之二:“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清昭连《啸亭杂录·军机御史》:“有阑入者,即时纠劾,然后人不敢私谒,纪纲始严肃焉。

”吴晗《“一二一”惨案与纪纲》:“政府要保持纪纲,必得先明白是谁在破坏纪纲。

”10、申严:谓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

”《吕氏春秋·仲秋纪》:“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

”《宋史·理宗纪五》:“﹝景定元年十月乙未朔,﹞诏申严边防。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申严汉人军器之禁。

”11、进拟:犹奏呈。

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上:“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沓伯。

”《旧唐书·李绅传》:“会逢吉进拟,言李绅在内署时,尝不利于陛下,请行贬逐。

”宋秦观《录壮愍刘公遗事》:“时陕西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真宗。

”宋赵升《朝野类要·进拟》:“进拟,刑部定法断狱奏呈也。

”12、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宋沈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

”《元史·吴澄传》:“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

”明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康熙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于保和殿,以孝感熊文端公为讲官,知经筵事。

”13、乡部:乡官部吏;下级官吏。

《汉书·韩延寿传》:“延寿大喜,开閤延见,内酒肉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告乡部,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

”《后汉书·左雄传》:“乡官部吏,职斯禄薄……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

”南朝宋鲍照《为柳令谢骠骑表》:“臣素陋人,本绝分望,适野谢山川之志,辍耕无鸿鹄之叹。

宦希乡部,富期农牧。

”14、引嫌:避嫌。

宋徐度《却扫编》卷中:“近岁,中书舍人当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问后会,曰:‘既有官责,当引嫌也。

’”15、辅臣:辅弼之臣。

后多用以称宰相。

《韩诗外传》卷八:“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丰间,建尚书省于皇城之西,铸三省印。

米芾谓印文背戾,不利辅臣。

”《清史稿·圣祖纪一》:“辅臣鳌拜擅杀辅臣苏克萨哈及其子姓。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这时,他觉得还是过去的首辅周延儒和现在的辅臣兼兵部尚书杨嗣昌是不可多得的干练人才。

”16、无易:正确不可改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

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

”王先慎 集解:“无易者,其道不可易。

”17、官般:由政府负责运输。

般,通“搬”。

宋代盐运有官般法,官府设转般仓于适中地,转盐就商,或待官卖。

《宋史·食货志下五》:“九年正月,以福建盐自来运卖,近为钞法敷扰害民,于是诏福建转运司,诸州盐纲依旧官般官卖。

”《文献通考·征榷十四》:“闽 广 之盐,自祖宗以来,漕司官般官卖,以给司存。

”18、抑配:强行摊派。

唐陆贽《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

”宋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王介甫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于抑配。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19、追逮:追逼。

宋陆九渊 《与宋漕书》:“郡县积负,日加岁增。

版漕监司督之州郡,郡督之县,县督之民……吏欲日饱,而积负自若。

文移之烦,追逮之烦,贿谢之厚,敛取之苛,皆此其故也。

”《宋史·循吏传·吴遵路》:“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

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20、禁锢:监禁;关押。

《汉书·刑法志》:“前令之刑城旦舂岁而非禁锢者,如完为城旦舂岁数以免。

”《后汉书·鲍昱传》:“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唐沈亚之《学解嘲对》:“禁锢连岁不解,岁千馀人,虽赦宥,而狱死者不可胜多矣。

”唐元稹《叙奏》:“百司皆牢狱,有栽接吏械人逾岁而台府不得而知之者,予因飞奏绝百司专禁锢。

”宋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每岁正月,夜放灯,则悉籍恶少年禁锢之。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民<知与行>》:“如狱囚既被禁锢,虽知游散之有益于卫生,而不能出狱。

”叶圣陶《倪焕之》二三:“所有黑铁板窗都紧紧地关上,好像中间禁锢着不知多少死囚。

”21、条具:分条开列;分条陈述。

旧题宋 梅尧臣 《碧云騢》:“於是遵等归,条具日月、姓名及物多少。

”宋苏轼《试馆职策题三首》:“愿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条具所当行之事,悉箸于篇,以备采择。

”《宋史·梁克家传》:“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乃命有司条具明堂典礼以闻。

”22、驿奏:即“由驿驰奏”。

文书制度名。

清代官员通过驿站递送奏折向皇帝奏报事件者,称为由驿驰奏,简称驿奏。

23、禁卒:禁军中的兵卒。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刺‘指挥’二字,奏乞拨充诸军。

”一说即“禁子”。

旧时称监狱中看守罪犯的人。

《元典章新集·刑部·检验》:“﹝魏省七﹞将覆检官长州县马县尹并禁子人等俱打带伤。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将那当牢的禁子杀了,打出牢门。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欲待也跟入去,禁子那里肯容

连忙将监门闭上。

”洪深《申屠氏》第六本:“一位牢头禁子,不慌不忙,磨一把解手尖刀。

”24、党侣:党徒。

25、弄兵:喻指兴兵作乱。

唐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君王若悟治安谕,安史何人敢弄兵。

”《新唐书·刘潼传》:“宰相崔铉曰:‘此陛下赤子,迫于饥寒,弄兵山谷间,不足讨,请遣使喻释之。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叶洪斥侂胄》:“侂胄弄权不已,必至弄兵。

”《清史稿·阿哈出王杲传论》:“王杲乘之起,父子弄兵十馀年乃灭。

”参见“弄兵潢池”。

26、权:权摄;暂时代理或兼任(官职)。

《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27、奋身:谓奋力投身于某一活动。

《后汉书·班超传》:“平陵人徐干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宋苏轼《张仲可左班殿直制》:“尔能奋身,以除民害。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会募壮士为前锋,先(朱先)奋身应募,以貌伟充队长。

”鲁迅《彷徨·伤逝》:“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

”28、受知:受人知遇。

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记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唐卢光启策名后,扬历台省,受知于租庸张濬。

”清昭连《啸亭杂录·刘文定》:“﹝刘文定﹞少时家贫窭……后受知尹文端公,首荐博学宏词。

”29、幸迁:宠幸升迁。

30、密客:亲信。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越多越好

(一)文习字《书林纪事》【原文征明临写《千字文》,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

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

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

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

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九)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 (一0)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一三)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不是这样的。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

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原文】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

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一八)颜回好学《史记》【原文】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

”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

”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二一)推敲《诗话总龟》【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

(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

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

(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二二)勤训《恒斋文集》【原文】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

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

”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二三)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二四)陶侃惜谷《晋书》【原文】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

”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

”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

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座右铭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