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想对儿子说的祝福语
祝最爱的宝贝端午节快乐 ,愿宝贝健康成长,天天开心。
端午节给女朋友发什么祝福语最好
有什么想对儿子说的话就说好啦,家人之间要那么漂亮的话有什么用呢
马上要端午节了,给丈母娘发多少红包合适
不一定要给钱的啊端午节的时候还是送一些松子这样比较应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惯: 一、日常礼仪 纳西族热情好每当猎获归来,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二、饮食 1、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2、特色饮食 丽江粑粑: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纳西米灌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
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三、住屋形式 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四、婚俗 纳西族主要聚居区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新娘、举行婚礼的程序。
过去有少数“抢婚”和“兄亡纳嫂”的“转房”婚俗,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同一“崇窝”(宗族)之间禁止通婚;姑舅表和姨表优先婚是过去比较流行的习俗。
纳西族的传统婚礼称为“素字”,意为“迎接生命神”,纳西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素”,新娘是外来的新的家庭成员,因此要把她的生命神迎进新郎的家庭,与新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命神结为一个集合体。
新郎家请东巴择吉日准备生命神之箭、桩、竹篓、塔、桥、梯、石、线等物;接新娘;新娘告别祖灵、娘家亲人及火塘灶;新娘进新郎家后行洗头礼;进母房(祖房)拜火塘灶边的祖灵和神灵;东巴主持举行祭生命神,拴生命线的仪式,是婚礼的核心内容。
届时在新郎面前放一把木杆秤,新娘前放一把铜锁和木升,有的则是新郎手持生命神之木桩,新娘手持生命神之木塔。
东巴边咏诵经书,边在新郎新娘的额头抹酥油祝吉,继而一一抹酥油于母房的擎天柱、神龛、火塘中的铁三角架、火塘边的男女床、弓、箭、砍刀、粮柜、铜锁、木升等上并咏诵相应的祈福语。
其整个过程与东巴教密不可分。
清代“改土归流”后,流官在丽江纳西族地区“以夏变夷”,大力推行汉族婚俗,订婚按周礼的六礼:问名,纳采,会亲(在丽江称之为亲家会),过门(丽江称请媳妇),送礼柬,迎亲。
在接亲,宴客,分大小,回门等婚礼程序上也大量融进了汉式习俗。
泸沽湖地区的纳人(摩梭人)中同时存在着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和父系家庭 3种形式,其中母系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
母系家庭所有成员的世系皆从母,男女成员系由一个或几个始祖母的后裔组成,母系血缘是维系家庭的基础,财产按母系继承,由母亲传给子女,舅传给甥和甥女。
男子在家中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
每个母系家庭有一个家长,通常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
舅掌礼仪、母掌财产是家庭权利和分工的形式。
母系家庭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是根种,缺了就断根。
如果某个家庭一旦没有女继承人,便要过继养女。
一个母系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在10人以上,多的达30--40多人。
由于这种家庭的全部成员都是母系血亲关系,属于一个亲族,不存在父子、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关系,没有外姓,关系单纯,财产属于大家庭所有,很少发生闹财产、闹分家的纠纷。
与母系家庭相应的婚姻形式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男子称呼女情人的称谓;而女子称呼男情人是“阿都”。
现在一般用“阿夏婚”来指称这种“走婚”形式,并不十分妥贴。
“阿夏”婚的基本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相恋钟情者互送信物订情。
情侣双方都终身生活在母亲家里,男子在夜间到情侣家过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亲家里。
男女缔结“阿夏”关系要遵守传统习俗, 只有不属于同一母系血缘的成年男女才能建立这种关系,“阿夏”所生的子女随母,血统也依母系计算。
五、传统节日 1、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2、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
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3、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
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4、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
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
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
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
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5、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
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
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6、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7、“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8、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奶奶想夸孙女可爱还有哪些句子
【第1句】→今天子的生日子特别的高兴。
从早来,就向一只欢乐的小鸟快地在家里跳跃,尽情的欢唱,用载歌载舞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孩子心灵中的期盼是可想而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在心里越来越奇妙,充满了梦幻的境界,期盼有朝一日,成为社会大厦的建设者,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第2句】→也许是女孩儿都爱漂亮,小外孙女从小就爱干净,爱漂亮。
每次出门儿,她的衣服都是自己选来选去的,帽子也挑来挑去的,穿戴完了,还得在镜子面前照照,等你夸她漂亮了,这才高兴。
你在脸上或者手上擦点护肤品,她看见了就得要点,自己也在脸上手上来回地擦。
【第3句】→外孙丁知可,小名可可,今年芳龄四岁,是我们居住的院落里的知名人物。
据负责接送他的爷爷反映,他在幼儿园知名度也颇高。
每天一进园,幼儿园的老师阿姨纷纷打招呼:丁知可早上好。
更有年青漂亮的老师一把搂过猛亲他的小脸蛋。
【第4句】→小孙子人比较聪明,能说会道,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优异,担任着学习小组长,在同学心目中很有地位的。
今年四年级,十一周岁生日,同学们纷纷表示祝贺。
所以,家里筹备着一场特殊的生日庆典宴席,为孩子的生日来临而庆贺。
【第5句】→我的小外孙长就副带爱相的模样,圆滚滚的脑袋,大大的脑门,黑溜溜的眼睛,长而深的眼梢,看人时虎虎有生气,开心一笑就眯成了两弯月牙儿,俏皮的小鼻子配着圆润如花骨朵的小嘴巴,真是人见人爱的大众宝宝,他妈妈的几个女朋友怀孕时都纷纷索要他的“玉照”,说是每天看着他的照片,就可以克隆出同样漂亮的宝宝。
【第6句】→外孙女绒绒,已经半岁了。
还是在医学确认受孕的当天,我们正好从安徽老家赴京过春节。
顿时,喜讯飞向了山西的爷爷奶奶家。
乐坏了我们吴、谢两大家子所有人。
【第7句】→外孙模样长得好,是这小子得天之独厚,人家的爹妈长得都不赖,种瓜得的当然是瓜哟。
且可可的父母一个是汉族,一个是回民,地域跨越南北,从优生的角度来说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因为朝夕相处,在我这个奶奶(按我们老家习俗,外公外婆也称为爷爷奶奶)眼里,丁知可之童趣之可爱,可真是不胜枚举。
【第8句】→孙女顺产于北京海淀医院。
乳名绒绒。
绒儿出生时身长49厘米,体重3165克。
粉嫩的皮肤,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朗朗的哭声,我们、包括医护阿姨们见了也情不自禁地多看上几眼。
【第9句】→自从绒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抱着她唱着儿歌,跳着舞蹈,摆弄五颜六色的各式玩具。
我们整天忙忙碌碌,但心里却是喜滋滋的。
我们喜欢看她在摇篮里呼呼酣睡的样子,乐意闻一闻从她小小身躯里散发出的诱人的奶香。
【第10句】→小外孙从婴儿时就颇有幽默感,才五六个月大时,在他妈妈怀里看见我伸手要抱,我刚接过来,他立马转身投向他妈妈,反复再三,在我与他妈妈之间转来转去,然后挥舞着小手为自己的小闹剧乐得咯儿咯儿的,把我们逗得开心不已。
人家小孩子“七坐八爬”,是两手与两脚落地往前爬,可可则是把小手趴在地上,小屁股一翘一翘向前耸,活像蚕宝宝在拱动,极其逗人。
【第11句】→绒儿出生五十天,我们离京回宣。
每周都要和绒儿QQ视频一次。
绒儿只要有点滴进步、有趣的事儿或玩新的玩具,女儿都会拍成视频和照片传给我们欣赏。
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但依然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每每看到她笑靥灵眸、举手投足,听到啊哦咿呀、大呼小叫,着实牵动着我们每一根跳动的神经,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欢欣和幸福。
【第12句】→我的女同事们最喜欢把小外孙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在桌子前端放上糖果,然后一起为他蠕动的爬行笑弯了腰,他在笑声中颇受鼓舞,小屁股拱得更起劲了,让这几个年轻的奶奶直笑得一个个花枝乱颤。
【第13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孙女的动作也开始丰富多彩了。
可以做到俯仰自如,手脚麻利地蹬被子、扯袜子,玩玩具。
四个多月就能听从妈妈一些简单的指挥,由仰躺翻身俯卧,迅速地支起上半身。
现在无论躺着、趴着,还是坐着、站着,手脚一刻也不停顿,活泼极了。
上个周末的一段视频更叫人难忘。
她独立地坐着,双手击拍黑白电声键盘,可能是左手拍打键盘用力过重而感觉到有点儿疼……不知她是啥意思,期间抬起左手看了两次,之后又高兴而激情地继续拍打键盘,好不专心致志,叫人怜爱有加。
【第14句】→小外孙才一岁时就表现了独特的识别能力。
一次,我老父亲来了,吃饭时,刚会走路的可可蹒跚着举着老花眼镜,走到老爷爷身边,呀呀的叫着,要老爷爷戴上。
当时茶几上摆着几副眼镜,这小不点儿居然没有搞错。
【第15句】→平时,小孙女最惹人喜爱的就是笑了。
她笑有四景:抿着嘴笑的时候,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含着温馨;微微张开一点儿樱桃小口笑时,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透着妩媚;张着嘴放声大笑时,整过圆脸胖乎乎的堆起来了,柳叶弯眉一挑一挑的,秀出俏皮;连续笑起来,伴随着两个小酒窝的深浅变化、海豚音的悠扬绵长、手脚不停地舞动踢伸,释放兴奋,也由不得你不与之共鸣。
【第16句】→不久,我小弟弟来家玩,把手机放在茶几上,来了电话,小外孙赶紧拿起手机送给舅爷爷。
我们想看看他是碰巧还是真分得明白,便把家里几个人的手机都摆在一起,要他一一拿给我们,当时才一岁两个月的可可,一个个对号入座,一点都不含糊。
他妈妈大为惊奇:“我都弄不清哪个手机是哪位的,他何是搞得咯个清楚
”【第17句】→钗头凤,小酥手,笑靥脸。
满面稚气引开怀。
掬复掬,爱意浓。
一腔亲情,万米海深。
痴痴痴
母挽女,丝相连。
恰是衔虫育小燕。
世间情,唯此亲。
有心向前,又恐夺情。
怕怕怕
【第18句】→小外孙说话并不晚,大约一岁半左右,爷爷奶奶爸爸阿姨叫得清清楚楚,且嗓子清亮,咬字一个个脆鏰鏰的。
怪就怪在别的小孩子都是先会叫妈妈,对着他妈妈的百般哀求“可可,叫一个妈妈哟”。
【第19句】→家有小外孙女,累是累了点儿,可有时看着孩子一天天懂事儿了,心里也是很开心的。
【第20句】→小外孙女八、九个月的时候刚刚会爬,为了能让她参加她们家小区举办的幼儿爬爬比赛,我们没事就逗着她在爬爬垫上练习爬行。
看着她用一条腿用力,另一条腿不会用力,一拱一拱的样子,有时弄不好还轱辘个个儿,真是好笑。
【第21句】→小外孙眨着黑亮的眼睛不是叫阿姨,就是喊爸爸,越要他叫,他越是奶奶、姐姐喊得欢,气得他那还有几分孩子气的妈妈泪珠子往下掉,他则咯咯笑着往他妈妈怀里拱,一副我逗你玩呢的模样。
用他山东奶奶的话说“这小子贼着呢”。
【第22句】→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一家带着小外孙女去苇塘打粽叶子,说是打粽叶子,其实就是想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出去玩玩儿,让小外孙女也到大自然中去历练历练
一看到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大人心情开朗,小外孙女也显得格外高兴,特别活泼。
特别是让她拿着用芦苇做的风筝照相,孩子乐得那个开心啊
【第23句】→小外孙说话应对极快,常常说的你一怔一怔的,想不通这小脑袋瓜什么时候装了这么多词语。
譬如,他要爷爷给他拿拖鞋,爷爷没找到,他不满意爷爷的无能:“拖鞋都看见你了,你还没看见哟”。
我批评他把麻将当积木玩,搞脏了、摔破了。
“奶奶,你看哪一个麻将弄脏了、哪一个摔破了
”直说得我这个不善于斗嘴皮子的奶奶一愣一愣的,只得惺惺然说“这臭小子
”【第24句】→小外孙女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成长着,每次女儿来都说孩子有新的变化了。
孩子十二、三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冒话儿了,也开始蹒跚地学步了。
开始的时候都是简单的一个字,模糊地往外蹦,到现在已经能说简单的话儿了,但就是姥姥、姥爷说不清,管姥姥叫“咬咬”
【第25句】→小外孙与其它小朋友一样喜欢出去玩,他会很文明地要求:“奶奶带我去散步,好吗
”可可的散步是颇有质量的,路边的花草,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是他观赏的对象。
他一会儿闻闻桂花,告诉我“奶奶,桂花的香味像奶糖呢”,一会儿指着天边的月亮“奶奶,月亮是从那座高楼上爬出来的吧
”晴天,他会抬头看看天空感叹:天上好多好多白云哟。
【第26句】→小外孙女从小就爱看《花园宝宝》和《天线宝宝》幼儿益智片,“拜拜”、“再见”这是她最先会说的两句话,“再见”说不好,只会说“见——见——”,每天只要我一穿衣服上班走,她都会喊“拜拜”或者“见——见——”的,而且还从动画片里学的,给我一个飞吻。
现在已经会说“再见”了。
【第27句】→一天清晨,雨过天晴。
小外孙站在床上拉开窗帘,看着地上雨水中零落的山茶花瓣,随口就吟出“夜来风雨声,风落知多少”。
当时才三岁的可可不但记住了这首诗,居然还能触景生情活学活用,真叫我吃了一惊,赶紧趁着他有兴致,一首首叫他背,竟然都记得滚瓜烂熟。
【第28句】→小外孙女特别喜爱音乐和幼儿舞蹈。
还不会走哪,只要音乐或者歌曲一响起来,浑身就开始动,而且节奏感很强,动作都能和上拍节了。
会走了,更是爱蹦爱跳,音乐一响便开始跳起来,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动作也有急有缓,更让人惊奇的是,动作都是自编自演,也很优美。
十五、六个月的时候,只要电视里有唱歌的,最后歌曲的尾音,她都跟着能“啊——”地和上去。
现在有些歌曲她都能跟着蹦出几个字的歌词了。
看到电视里钢琴或者古筝演奏,她也学着人家的样子,两只手在电视柜上来回的弹着,身体也来回地晃着,好是讨人喜欢的。
【第29句】→小外孙上幼儿园后,呆在家里的时间不多。
每日早出晚归。
星期六也呆在幼儿园。
平时在家,当然也要玩玩闹闹。
与一般孩子不同的是,他总是很主动很自觉地取下小黑板,用粉笔画画、写字,或者搭积木、玩拼图。
常常坐一个多个小时不挪窝,那份专注与执着完全不像个四岁的顽童。
【第30句】→每次带小外孙女去商场室内公园或者游乐场,小外孙女都会尽情地表现。
商场里的摇滚音乐一响,她便从你怀里挣脱下来,自己在地上开始跳,看到服务员冲她笑,有时逗她打招呼,她便跟人家“你好、你好”地打招呼,临走了还跟人家又是“拜拜”又是“再见”地,还来一个飞吻,逗得大家都喜欢她。
有时带她到外面,只要看到人,都跟人家“你好,你好”地打招呼。
【第31句】→这一段时间,小外孙对写字发生浓厚的兴趣,不管认不认识的字,都写在黑板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满手满脸的粉笔灰,出点汗就成了大花脸。
可可妈妈心疼儿子,夺过他的粉笔,要他歇歇,他就势坐在地上哭喊:人家要学习,你也不让
那股自觉好学的劲力真不像个小屁孩。
【第32句】→小外孙女刚会走就能开电脑关电脑了,两只小手在电脑键盘上打得有模有样的,有时看到电脑静默时间长了出现护屏了,她便跑去动一动鼠标。
开电视,关电视,调台更是不在话下。
她妈妈有个苹果平板游戏机,教了她几回,便自己能看图片和视频了,更厉害的是,连我都弄不明白那个东西,人家竟能拿着那个给我们照相和录视频。
后来我看她太溺爱玩儿游戏了,就让她妈妈给收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