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冰糖葫芦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句子。
冰糖葫芦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风味小吃,每逢举行盛大的节日时它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每次赶庙会或元宵节我都会买上好几串,一边品尝它的美味一边无忧无虑的玩耍着.是最美好不过的事情了. 来自:作文大全 冰糖葫芦的做法十分简单.听妈妈说要先用小刀将山楂的籽儿挖掉,再用干静的竹签将它们一个一个串起来,最后把熬好的糖浆均匀地涂在山楂上再晾上几分钟等糖凝固了套上一个纸袋,一串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便做好了. 糖葫芦的形状和颜色也十分惹人喜爱.你瞧!一个个圆溜溜的大山楂披着金黄色的糖衣串在竹签上.大红色加上微黄色的糖衣显得多么喜庆,多像一个个被挂起来的小红灯笼,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有一点白色的亮光,怪不得在许多喜庆的场合下都会有它的身影. 吃糖葫芦也别有一番情趣.我总是习惯性地把它外面那甘甜的糖衣吃掉,然后再品味山楂的酸味,有几次我尝试一口吞一个那滋味也毫不逊色于细尝,一口一个,酸酸甜甜的味道绝对会使你沉醉其中. 我喜欢吃冰糖葫芦,因为它不仅味道香甜,更重要的是它的吉祥,喜庆的象征!
四字词语来形容汤圆的外表和味道的
球状食品、搓成圆形、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香甜可口、饶有风趣、细腻爽滑、甜滑润爽、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鲜爽可口、香甜味美
仿照腊八粥第一自然段,写一种你喜欢的食物。
(例如:元宵,粽子,月饼,饺子等)
刚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能出去赚钱的大孩子,满头银发的老孩子天上的月儿圆又圆,手中的月饼甜又甜。
一提到月饼,谁不是立刻就想到了那万家团圆、共同赏月的情景呢
月饼像一个跟小宝宝似的,圆圆的,胖胖的。
色泽黄韧的表皮,十分诱人,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闻闻搅拌的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包大包的装着奋斗的大口大口地塞进嘴里,慢慢的咀嚼其中的味道。
有哪些关于元宵节的
★元宵节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各地驰名风味汤圆元宵☆ 成都赖汤圆 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
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猪油配制的馅心。
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
☆四川心肺汤圆 四川彭水县的风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将豆腐干、冬菜切碎,用猪油炒后制馅,煮熟配上卤煮的猪心、猪肺及多种调味料而成。
食用时,再调以葱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鲜香可口。
☆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
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
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
以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
☆宁波猪油汤圆 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
☆苏州五色汤圆 以糯、粳米粉镶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5种配制的馅心。
该汤圆甜咸皆备,为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
☆山东芝麻枣泥汤圆 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泥,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将煮熟的小汤圆在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时油润绵软。
☆广东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4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4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
将4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
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特点是软滑细腻,4种味道各异。
☆此外,北京的奶油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上海的酒酿汤圆和乔家栅鲜汤圆、重庆的山城小汤圆、泉州的八味汤圆、广西的龙眼汤圆、安庆的韦安港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等,也都是驰名南北的风味汤圆。
★元宵节风俗&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走百病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关于灯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
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
元宵
”,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诗词选☆《正月十五夜》(唐) 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按】《大唐新语》载:京城平日宵禁,上元节“金吾驰禁,特许夜行”。
另载,唐武后神龙之际,作诗赋上元盛况的有数百人,此诗推为绝唱。
【火树银花】灯火灿烂【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
【落梅】乐曲《梅花落》【金吾】京城禁卫军【漏】古代计时器具。
此句说不禁夜,漏鼓就不必催人了。
【作者】648-705,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中进士,曾两度居相位。
工诗文,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又与稍晚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时有“苏、李居前,沈、宋比肩”之语。
他们都在近体诗定型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
《全唐诗》存诗一卷。
【注释】①正月十五:古称“上元”,即后来的元宵。
②火树银花:形容灯火、焰火的绚丽。
合:连成一篇。
③“星桥”句:城河桥上,灯如繁星,关锁尽开,任人通行。
④游伎:参加灯会演出的歌女。
⑤落梅:《梅花落》歌曲。
⑥“金吾”二句:“金吾”即执金吾,宦名,掌管京城治安。
“玉漏”:古代计时仪器。
【品评】唐人写节令、民俗的诗很多,这是其中的名作之一。
刘肃《大唐新语·文章》云:“神龙之际(705-707),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
金吾弛禁,特许夜行。
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车马骈阕,络绎不绝,二人不得顾。
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郭利贞诗云:“九陌连灯影,千门遍月华。
倾城出宝马,匝路转香车。
烂熳惟愁晓,周游不问家。
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
”崔液诗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互相比较,自以苏味道诗为优。
首联写灯火盛况如在目前,总摄全篇。
吹联承 “铁锁开” 写游人潮涌。
明月”既点题,又写灯月相辉,照耀如画。
三联写灯会演出,歌女如花,歌声宛转。
尾联写京城中常年宵禁,惟此夜特许狂欢达旦,故切盼计时器失灵,天不再亮,与“打杀长鸣鸡”异曲同工。
全诗律对精切,风调清新,是初唐比较成熟的五律。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品评】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
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
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
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车马喧阗,人不得顾。
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
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
”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
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
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
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急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
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
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
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
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
☆《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注释】: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
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
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
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
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
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可与此相印证。
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
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
“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
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
“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
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
汤圆的成品特点是什么
的做法 就是不同料的皮 还有就是是汤的甜的咸的冷的热的 或者其他种类的 元宵节吃元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全国各地有不少驰名的风味汤圆元宵,下面介绍一些最负盛名的。
成都赖汤圆 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
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
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
四川心肺汤圆 四川彭水县的风味小吃,以糯米粉制皮,将豆腐干、冬菜切碎,用猪油炒后制馅,煮熟配上卤煮的猪心、猪肺及多种调味料而成。
食用时,再调以葱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鲜香可口。
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
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
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
宁波猪油汤圆 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
苏州五色汤圆 位于苏州吴门米粉店,以糯、粳米粉镶配,包以由鲜肉、玫瑰猪油、豆沙、芝麻、桂花猪油等五种配制的馅心。
该汤圆甜咸皆备,为脍炙人口的江南风味。
山东芝麻枣泥汤圆 先将大红枣煮熟去核擦泥,猪板油去膜用刀拍碎,两者加白细砂糖搓成馅心,和水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芝麻炒熟和白细砂糖研成细末成炒面,将煮熟的小汤圆在炒面中滚一圈即可,吃时油润绵软。
广东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
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
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特点是软滑细腻,四种味道各异。
此外,北京的奶油元宵、天津的蜜馅元宵、上海的酒酿汤圆和乔家栅鲜汤圆、重庆的山城小汤圆、泉州的八味汤圆、广西的龙眼汤圆、安庆的韦安港汤圆、台湾的菜肉汤圆等,也都是驰名南北的风味汤圆。
(石太印) 元宵的吃法 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吃元宵。
元宵有不少吃法。
煮元宵:煮元宵时要多放些水,水烧开后将火调小,见水面有轻微的滚动时,便可将元宵下到锅里,文火煮10分钟后,松软了即可起锅食用。
炸元宵:先把元宵煮熟,凉凉,然后再炸,这样不会炸崩了皮,同时也省油。
如果炸生元宵,最好先放在鸡蛋清里滚一下,再放到油锅里炸,这样既安全,又能使炸出的元宵带有鸡蛋味。
炸元宵时,需不断地翻动,以免炸得不均匀。
元宵改制汤圆:把买来的元宵掰开,取出馅,再将掰碎的元宵皮掺点水和成面,把取出的馅一个个地用面包上,揉圆。
这样改制的元宵,容易煮,吃起来黏软可口,很像南方的汤圆。
关于美食的诗句
1、苏东坡既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所以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
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
“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
“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
“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
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
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
”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
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家家户户剥春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其它人也有许多,如: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等等。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布依族的节日有跳花会、三月三、六和歌节等。
跳花会:每年农历正月至二十一举行。
“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
三月三:“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相传有一家三个亲姊妹同嫁在一个寨子里,日子过得都很好。
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孙,三家的外孙们听说后都争着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
外公说,在三月初三那天,你们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带到寨子路口,看谁家的味道好我就先到谁家去。
这天,大女儿家炸了油团,二女儿家打了糍粑,三女儿家做了五色糯米饭,外公来到寨口,把三家的东西打开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泽鲜艳,味道清香,他最喜欢,于是就先去了三女儿家。
从这以后,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
六月六:“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
查白歌节:是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届时有周围10多个县乃至云南、广西的各族群众数万人参加,规模可谓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