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萨迦格言》的艺术特点
由萨迦文化研究所编辑、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萨迦格言》记录的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精通五明之学的大师萨班·贡噶坚参的格言。
本书通过上师对为人处世、言行举止、待人接物、辨别人品及佛法等方面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明辨是非,与人向善,积德行善的道义,以求达到“让世人有规可循,弘扬圣法”的目的。
《萨迦格言》全书分九品(章节),分别介绍了辨别智者、君子、愚者、各色人、恶性、性情、悖理、事业和佛法的方式方法,通过引用大量生动的比喻和例子将深刻的道理用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汉藏双语对应,并对每品(章节)中的配图加以说明注释。
《萨迦格言》是藏族第一部哲理格言诗集,成书于13世纪上半叶。
此次出版的《萨迦格言》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插图及汉语翻译版本,译文以七言四句为格式,简洁明了而又朗朗上口,同时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萨迦《萨迦格言》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介绍一下有关于西藏的诗词赋
西藏文人诗歌的一种。
最著名的是米拉日巴的《十万道歌集》。
它是西藏较早的一部作家诗集,有几种木刻本,共收五百首诗歌。
诗歌往往从描绘山林情趣入手,继而对世俗社会发出感慨,最后归结于叫人们皈依佛法,以求正果。
因此,尽管作品也抨击了社会上层的欺侮弱小和某些宗教徒的虚伪作风,但其主旨还是在于宣扬人生苦海、一切皆空、无常、六道轮回等佛教思想,客观上起到了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
米拉日巴之所以在自己的《道歌》中流露出如些的消极情绪,这同他的身世是有密切关系的。
格言诗 藏语里称为“勒谐”,意为“善言”。
其主要是宣扬人的处世哲理。
作者利用这种格言诗的形式,叙述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求学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等等。
写法上也是采用了四行一段的民歌体,每行七言(民歌为六言),也是两句为喻,两句指实(民歌比喻在前,格言比喻在后)。
突出的特点是,为了陈述主题,采用了极为丰富的比喻、推理手法,使作品很富有哲理性。
所使用的比喻,均是为人们所熟悉的。
除了鱼虫花草、日月山川等外,还使用了许多民间典故、谚语,因而深受群众的喜爱,不少格言诗广为群众背诵、引用。
西藏最著名的格言诗有:《萨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树格言》等。
《萨迦格言》共九章:1.观感学者品,2.观察上等人品,3.观察愚人品,4.观察贤愚混杂品,5.观察恶行品,6.观察自性品,7.观察不当行为品,8.观察事物品,9.观察教法品。
内容十分丰富。
有对统治阶级凶狠本性的揭露,有对自私、虚伪、贪婪、愚昧行为的讽刺和抨击,有对如何求知识和做学问的劝告等等。
所有对生活是非曲直的看法,自然是根据作者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立场,难免带有种种阶级偏见和时代的局限。
《萨迦格言》的作者是萨班·贡嘎江村(一一八二――一二五一)。
他从小跟随父兄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
以后漫游西藏和印度各地,拜名流为师,攻读梵文,研究佛经,成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的著名大师,号称班智达。
著作除《萨迦格言》外,还有哲学著作《明因藏论》及佛教律部著作《三仪律差别论》,等等。
六十三岁时,应阔端邀请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商请归附“随土纳贤”,为祖国的统一做出过重大贡献。
七十岁病逝于凉州。
《格丹格言》,全书一百二十五首。
内容均是辨别智愚的论述。
每两首为一组,以对比的手法谈论智者和愚者的差别。
所用标准,与《萨迦格言》相同,都是以佛教教义为立足点的,自然抹杀了阶级的本质。
作者为索朗扎巴(一四七八――一五五四),系安多地区人,从小出家为僧,此后专攻因明学,曾在拉萨哲蚌寺荣获一等格西学位,五十二岁担任甘丹寺的“色赤”(法王),七十六岁去世。
《水树格言》,与《萨迦格言》一样,同是藏族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
《水树格言》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从水引伸出来的,叫《水喻格言》,一百三十九首;另一部分是从树引伸出来的,叫《树喻格言》,一百首。
共二百三十九首。
思想内容上,有对暴君和坏人的揭露和抨击,有对正直纯洁美德的赞扬,以及求学、待人接物的应有态度,等等。
但也有不少内容是直接宣扬宗教迷信的。
写法上与《萨迦格言》相同,也是采取四句七言的形式,艺术上也有不少独到之处。
作者是贡唐丹白准美(一七一七――一七八六),他生于安木多地区(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拉卜楞寺的大活佛,即贡唐第三世。
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藏族学者,著作很多,辑有《贡唐丹白准美全集》。
西藏喇嘛多是红教还是黄教
黄教这些喇嘛的帽子是黄色的,但只文中使样的名称.黄教(出家教徒色冠帽)=藏传佛教格鲁派红教(戴红帽)=藏传佛教宁玛派黑教(也许有歧视偏见成分,黑在佛教中代表邪)=苯教雍仲派(苯教其他派系都大已失传,羌族和纳西族等地至今流传)白教(原因不清,可能是因为教徒在闭观修行时会披白色袈裟)=藏传佛教噶举派花教(寺庙的墙面刷成红灰白三色)=萨迦派黄教宗师+宗卡帕+da l ai+ banchen红教祖师 =莲花生大仕 白教 =米拉日帕 花教=萨迦班智达+八思巴黑教=东巴辛饶米沃特点黄教=清规戒律+佛学学位制的开创+班级制度红教=密宗=最早的=法力展现黑教=本土的+万物有灵
+逆时针转经(佛教顺时针)+巫术白教=严格的闭关+活佛认证的开始花教=政教合一的开始+蒙古帝王的帝师代表寺庙黄教=色拉、哲蚌、嘎登、拉卜愣、塔尔寺红教=桑耶寺白教=楚布寺花教=萨迦寺可在网络收索到的有关信息黄教=14da l'ai +仓央加措 +仓央加措情歌 红教=法王晋美彭措+索达吉黑教=兰卡诺布花教=八思巴+萨迦格言+萨迦法王白教=米拉日巴+嘎玛巴
求 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 读后感的演讲稿,三分钟左右的
《界》,它的内容如它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在作者路遥的笔下铺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
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
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不同的是有的人受苦多一些,有的人受苦少一些。
而面对苦难人们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会屈服于命运,有的人会坚强地斗争,但是更多的是努力战胜一些,但又因为退缩而屈服一些,这样进进退退地过完一生。
我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
《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
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
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
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
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
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
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
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
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哪怕他选择的是煤矿。
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
他选择了平凡。
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我们都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芸芸众生,都是世界的缩影,真善美丑,无不是人间刻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年代,我们就要学会适应。
求读书笔记8篇。
每篇有一段原文,一段感想。
速求,好了加分,最好一百。
打开尘封的书柜,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翻开早已泛黄的书页,情绪也随这书上那一行行黑色的字忽起忽落……贫瘠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曾经有这样一群苦难的人,他们机械式地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着。
今天一个政策可以塑造他们,明天一个决定也能够摧毁他们。
幸运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只能提心吊胆的生活着,不敢有一丝作为。
他们朴实平凡的就像脚下的土地、风中的尘埃,他们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但他们守旧、落后、困倦、贫穷,就像烟波浩渺的海绵上随波逐流的船只,没有方向,没有出路,人生只能任由命运摆布。
这种无助的感觉就如同青藤扎根在心里,越揪越紧,以致让人窒息。
但是,同样在这块苦难贫穷的黄土地上,也涌现出许多让我震撼的人,拥有雄心壮志的孙少平,吃苦耐劳的孙少安,善解人意的田福年,善良多才的田晓霞。
其中孙少平的人生经历深深的烙刻在我的身上,时常让我潸然泪下。
他对苦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高度的追求。
他有铮铮铁骨,有巨大的勇气,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奋斗人生,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和崇高感。
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谋生、活命……他现在到很“热爱”自己的苦难。
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怎样的认识啊。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经历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简直是微不足道,但我们从不曾有过这样的认识
就算哪天放学老师布置了较多的作业,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等不到车,更甚者只要稍微有些不顺心不如意,我们就会表现出许多的怨天尤人。
难道这些也算得上苦难吗
自从读了《平凡的世界》,我就读懂了“苦难的哲学”。
苦难也是人生的老师。
如果不是苦难,孙少平不会成为刚强铁汉;如果不是苦难,孙兰香就不会出类拔萃;如果不是苦难,田润叶不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是苦难,故事里所有让我牵挂让我揪心的人们都不会有我期望的美好结局。
同样书上的“……我们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句话也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身为乡村农民后代的我们,总是为了没有舒适的生活而自怨自艾,总是为了没有光辉的前程而悲伤叹息。
我想说,请不要在为自己的普通而低沉,不要再为自己的平凡而失落,只要不懈的与命运抗争、与生命搏斗,只要不断的明确目标、坚定方向、执着追求、顽强奋斗,就能谱写出与众不同的“平凡”的史诗
相反,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前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就不配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幸福之花要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美好的前程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奋斗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里,蒸腾着不平凡的人生
这是一部用生命谱写成的史诗,在亘古的大地和苍茫的宇宙间,仿佛有一种不平凡的声音在回荡。
就像萨迦格言所说“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即使再平凡的人也可以书写出荡气回肠的生活,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也会有平凡人的人生幸福之所在。
关德栋的具体介绍
西藏日喀则,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北靠那曲、东邻拉萨与山南,外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国境线长1753公里。
全地区国土面积18.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辖17个县(其中边境县9个)、1个县级市和1个县级口岸办事处。
共有203个乡(区、街道办事处),1748个村(居)委员会。
现有耕地125万亩,草场可利用面积1.14亿亩,森林覆盖面积146.2万亩。
现有人口63万。
除藏族外还有汉、回、蒙、土、满、苗、壮等十几个民族。
药材资源丰富,常用药品种有虫草、贝母、天麻、雪莲花、红景天、大黄等300多种,矿产资源开发前景较为乐观,太阳能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潜力巨大,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驰名中外。
行署驻地日喀则市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汇合处的宽阔河谷地带,海拔3850米,建城至今600多年的历史,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的中心,也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自然环境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接壤。
日喀则一带日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6.3℃。
这里的天气和旅游设施都比较好,所以任何时候都可以到这里欣赏美丽的风光,只不过冬天比夏天少了一份绿色和生机。
但是如果你要去珠穆朗玛峰探险游,要知道十月到次年的四月间由于天气严寒,不适合旅游;另外七、八月份为雨季,烟雨蒙蒙中也无法看见珠穆朗玛峰。
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
资源概况日喀则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
日喀则一带、日照充足,地处河谷地带、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
今日的日喀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从日喀则继续南行,就可到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北往则直达那曲,东行至拉萨、山南,西进则可直抵阿里。
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
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地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这座昔日的后藏首府海拔高达3800米,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
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后藏生活,这里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
从日喀则继续南行,就可到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北则直达那曲,往东至拉萨、山南,西进则可直抵阿里。
日喀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冰峰雪山,风景秀丽的原始森林带,交相辉映的神山、圣湖、草原,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名寺古刹,独具特色的后藏人文风习……让旅游者从中解读西藏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
从拉萨沿雅鲁藏布江溯流而上,沿途有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镶嵌于群山之中;而扎什伦布寺则是日喀则的象征,寺院依山而筑,壮观雄伟,可与布达拉宫比美,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江孜的白居寺拥有众多佛塔,被誉为“西藏塔王”,寺内的壁画总观结构连贯,局部看自成一体,十分和谐,白居寺和西藏的文化宝库萨迦寺都是西藏的宗教中心,是爱好旅游的你必去的地方。
在这里还有为人们所敬仰的宗山抗英遗址。
从日喀则继续往南走,将到达美丽的冰川世界及“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峰。
交通日喀则是西藏交通中心,境内公路四通八达,318国道、日(喀则)亚(东)公路、拉(萨)普(兰)公路、中尼公路贯通东西南北。
由新路前往日喀则距离250公里。
拉萨每天07:00-12:00,在公路纪念碑旁的长途汽车站有长途汽车(私营小巴)开往日喀则,客满即开,票价38元,行车约需8小时。
拉萨汽车站也有大巴前往,但行车时间较长,车票也较贵。
航空:日喀则没有机场,一切依靠拉萨贡嘎机场,距离日喀则市约400公里左右,并需乘长途汽车到曲水转车前往。
详情可参阅拉萨航空交通。
陆路:由日喀则开往各地的公营长途汽车比拉萨所发车辆少,只开往拉萨及萨迦的有定期班次前往,亚东每日或隔日上午均有长途汽车前往,班次及时间视乘客人数而定。
包车是大多数旅客首选的交通方式,参考价格为:普通型进口越野车3.00-3.50元/每公里;豪华型进口越野车3.50-4.50元/每公里;可供20人乘坐的微型汽车5.50-6.50元/每公里;可供40人乘坐的长途汽车7.00-8.00元/每公里。
私营长途汽车行走日喀则至江孜及日喀则至拉孜、拉萨等地。
前往江孜或拉孜的旅客注意,每日清晨至15:00,汽车站外均有私营中型长途汽车开往两地。
要前往拉萨,在贡觉林路的工商局对面候车,或直接在街头等候即可,因为小客车会在街上兜客。
前往拉孜的乘客可在清晨06:00-21:00在扎什伦布寺外的广场西侧等候。
所有车辆均要坐满客才开出,所以客车有可能因旅客人数不足而临时取消行程。
日喀则不大,在市内步行就很方便。
三轮车每人2-3元,可议价。
的士在市内一律收费10元。
住宿日喀则是西藏的交通中心,外地人停留较多,因此各种档次的酒店、宾馆不少,还有许多私人开的小旅馆,住宿价格从25元到200元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宾馆的热水供应都有时间限制,并且由于各种原因还经常误时,游客洗澡可得抓紧时间。
餐饮日喀则的餐饮与西藏其他地方相同,各种档次的餐馆不少,无论是高档的还是简陋的装潢设计大都注意体现民族特色。
狗蹄”木桌、铁皮火炉、“八瑞”瓷碗、藏式蒲团、吉祥图与壁画等,都体现了藏民的精神追求。
菜肴多为一些有特色的藏餐,如各类灌肠、青稞酒和酥油茶、牛羊手抓肉、凉拌牦牛舌、包子、糌耙、各种糕点、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肠、风干肉、夏普青(肉浆)等。
汽车站附近的夜市,菜式多样,气氛热闹,值得一尝。
解放北路和珠穆朗玛路一带是川菜馆和藏菜馆的集中地。
提示:在日喀则市内,随处可以看到四川餐馆,费用不贵,十几二十元即可吃饱,在那里人们不大吃藏式风味的东西,而真正要吃藏味的,一般在较偏远的藏民聚居区。
娱乐日喀则农村的农民,一年要过四次年:公历的元旦、农历的春节、西藏的藏历年和后藏的藏历年。
生活在年楚河谷的农民,最看重的还是后藏的藏历年,过得最为隆重热闹。
后藏地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间舞蹈以热烈欢快的堆谐最为常见,还有场面宏大的果谐,各地都有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
民歌有情歌、牧歌、酒歌、祝福歌等多种形式,在劳动和生活中男女老少随编随唱,自娱自乐。
后藏也被看作藏戏的发源地,藏戏创始人汤东杰布(1365-1455年)就出生在昂仁县,南木林县香曲河上的铁索桥,传说就是汤东杰布通过表演藏戏募集资金所建的。
优秀藏戏节目《文成公主》、《朗萨姑娘》、《诺桑王子》等不仅在西藏长演不衰,在国内外也深受欢迎。
在藏族文学史上,米拉日巴的《十万道歌》、萨迦班智达的《萨迦格言》产生了深远影响。
布顿大师的《佛教史大宝藏论》、觉囊·多罗那它的《印度佛教史》、索南坚赞的《西藏王统记》等是藏族史学上的代表性著作。
桑吉坚赞的《玛尔巴传》、《米拉日巴传》、《日迥巴传》是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品。
民间故事和传说源远流长,用以活跃生活,教诫后人。
日喀则现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1个,业余文艺宣传队2个,各县乡还有不少群众自发组成的藏戏队。
有地区群艺馆和县文化馆4座,新华书店16座。
全地区有电影院2座,录像、VCD放映厅、卡拉OK等新的娱乐文化设施在城镇不断增多。
友情提示在日喀则地区旅行,如果计划去到墨脱、樟木、亚东、定日(珠峰)、阿里地区的狮泉河、普兰等边境地区,需要办理边境证。
樟木和珠峰在一条线上,写“聂拉木县”就可以;亚东需要另写上“亚东”。
最好在你的出发地就办好边境证,应尽量避免在拉萨或者日喀则办理,因为在那里办会比较麻烦,价钱也会贵一些。
手机在拉萨、拉孜、日喀则都有信号,定日县个别地方也有信号,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此外,绒布寺和珠峰大本营都没有电,去之前最好带好手机和数码设备的备用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