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梁启超教育子女名言

梁启超的教育的名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果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胜于地球。

——梁启超

梁启超的名言是什么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出处: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梁启超曰:恶,是何言

是何言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

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

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

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

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

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

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

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

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

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

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

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

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

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

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

而今颓然老矣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

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

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

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

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

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

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

为少年耶

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

夫国也者,何物也

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

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

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

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

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

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

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

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商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

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

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

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

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

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

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

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

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

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

自馀历朝,莫不有之。

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

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

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

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

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

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

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

夫意大利者,欧洲第一之老大国也。

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

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

堂堂四百馀州之国土,凛凛四百馀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

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

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

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

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

”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

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

吾为此惧。

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

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

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诺,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

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

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

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在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之治天下也

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亚、欧罗巴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

呜呼

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

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诺、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

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

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

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

呜呼

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

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 颜白尽头。

使走无常当医生,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

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彼老朽者何足道

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

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

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

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谁有关于教育的名言警句

最好半小时内解决,越多越好。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作者:朱熹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

作者:(清)王永彬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

作者:《格言对联》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者:江泽民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

作者:杰斐逊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作者:克鲁普斯卡娅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作者:毛泽东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作者:R.M.H.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

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作者:马卡连柯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儿教育要从小。

作者:谚语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作者:爱默森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作者:园斯金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作者:《格言对联》劳动受人推崇。

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作者:杜威为子孙富贵作计者,十有九败。

作者:(宋)林逋三人行必有我师 作者:孔子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孔明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作者:洛克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

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

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作者:培根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作者:陶行知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作者:马卡连柯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

作者:字严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作者:孔子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作者:陶行知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作者:杜兰特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作者:《礼记·学记》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作者:陶行知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作者:席勒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作者:孔子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作者:歌德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作者:林格伦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

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作者:培根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作者:《三字经》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

作者:《增广贤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作者:列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作者:孟子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作者:伯克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教子功夫:第一在起家,第二在择师。

作者:(清)陆世仪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作者:斯宾塞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作者:乌申斯基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幼是定基,少是勤学。

作者:(明)洪应明“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 作者:陶行知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作者:陶行知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作者:乌申斯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作者:列宁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

作者:巴尔扎克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

作者:爱迪生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作者:陶行知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作者:爱因斯坦“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 作者:爱因斯坦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

作者:《格言对联》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作者:《礼记·学记》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作者:(元)关汉卿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者:第斯多惠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者:陶行知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

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作者:雨果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

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作者:diyifanwen.com收集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作者:斯宾塞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作者:陶行知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作者:毛泽东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作者:赫尔巴特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作者:爱因斯坦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作者:詹·拉·洛威尔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作者:欧文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作者:徐特立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富贵之家,爱子过甚,子所欲得,无不曲从,一切刑祸从此致矣。

作者:(清)陈宏谋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它把青年拉向一方面去,而生活和利益的实际要求把他们拉向另一方面去,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活总是占上风的,于是,大多数受教育的青年人经过了一段热烈的青春迷恋时期之后,就走上了已经踏平的道路,而且渐渐走得习惯了。

作者:柯罗连科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作者:陶行知物质精神;切忌娇惯。

作者:《格言对联》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作者:加里宁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作者:陶行知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作者:第斯多惠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作者:张载“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 作者:陶行知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作者: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作者:《礼记·学记》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作者:彼得·德鲁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作者: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

学记》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作者:diyifanwen.com收集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作者:萨克雷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作者:卢梭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作者:梁启超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作者:马卡连柯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 作者:伏尔泰不贰过 作者:孔子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作者:陶行知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

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作者:裴斯泰洛齐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 ,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作者:爱因斯坦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我对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思考过好多次:一种是人们力求保持学生的天真,将天真与无知混淆起来,认为避开被认识的恶不如避开未被认识的恶;另一种是待学生一达到明白事理的年龄,除了那微妙的叫人害羞的事以外,就勇敢地把恶极其丑陋地、赤裸裸地给他看,让他痛恨它、避开它。

我认为,应当认识恶。

作者:巴莱拉上帝不能处处都在,于是他便创造了母亲。

作者:谚语胃病总是由于贪吃。

疳积病是上帝派来教育胃的。

并且你们应当记住这一点:我们的每一种欲念,甚至包括爱情在内,也都有胃口,不可太饱。

作者:佚名“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作者:《礼记》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作者:第斯多惠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作者:陶行知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对人们积极的爱。

这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在家庭中奠定。

儿童对母亲的爱是从母亲对婴儿的热爱及其满足于身体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要素,则有待于学校教育。

教师对儿童也应当具有父子般的爱,并把学校融化于大家庭之中。

作者:裴斯泰洛齐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作者:陶行知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食以养其生,充之使长;学以养其良,充之至于圣照、贤人。

作者:(清)戴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作者:卢梭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作者:托尔斯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作者:徐特立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精神。

作者:洛克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作者:李贽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对孩子教育影响的诗句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的名言名句,俗话也好的。

例子。

万谢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

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

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

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

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重视教育的名言警句

您发错地方了不过碰到我了-_-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

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

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

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

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9年病逝。

学术成就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

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

年谱一岁 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 癸酉 正月二十六日(公历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会茶坑村。

五岁 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 丁丑 由祖父和母亲教读四书五经。

十二岁 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 甲申 应广州童子试 中秀才。

十六岁 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 戊子 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

十八岁 一八九0年光绪十六年 卯寅 经陈千秋介绍,就学于康有为。

十九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 辛卯 入京与李蕙仙完婚。

二十岁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八年 壬辰 祖父卒,回乡居年余。

二十三岁 一八九五年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随康有为入京会试,落第。

参与组织“公车上书”。

助康创建强学会。

二十四岁 一八九六年光绪廿二年 丙申 筹办《时务报》,任总编述,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名声噪起。

二十五岁 一八九七年光廿三年 丁酉 为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

参与创设不缠足会和女学堂。

二十六岁 一八九八年光绪廿四年 戊戌 参与“百日维新”,光绪帝赏六品衔,奉旨办译书局。

八月政变起,逃往日本,与陈少白往还,协商与兴中会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

在横滨主编《清议报》。

二十七岁 一八九九年光绪廿五年 己亥 七月创粉高等大同学校于日本东京。

二十八岁 一九00年光绪廿六年 庚子 与康有为、康才常等发动“勤王运动”事败。

三十岁 一九0二年光绪廿八年 壬寅 《清议报》停刊,创《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倡“小说界革命”。

三十五岁 一九0七年光绪卅三年 丁未 《新民丛报》停刊、成立政闻社。

四十岁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 壬子 由日本返国,创《庸言报》。

四十一岁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癸丑 参与共和党。

熊希龄内阁成立。

任司法总长。

四十三岁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乙卯 创《大中华》月刊。

辞币制局总裁。

四月回乡省亲。

六月写《导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斥袁称帝,南下从事倒袁运动。

四十四岁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丙辰 在上海策动反袁。

三月抵广西,发动广西宣布独立。

在肇戾成立护国军两广者司令部任参谋。

后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

四十五岁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丁已 七月,参与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

任段祺瑞 内阁财政总长,十一月辞退。

四十七岁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已未 到欧洲各国考察。

五十岁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 先后到北京、济南、苏州、上海等地讲学。

五十三岁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 在清华研究院讲学,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五十七岁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 己已 因肾病于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家庭梁启超一生有过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

1889年(光绪十五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考中了举人,与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订婚,1891年(光绪十七年)梁启超十九岁时入京与与长他四岁的李蕙仙成婚。

婚后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李惠仙与梁启超结婚时,带了两位丫环,其中一位即王桂荃,王桂荃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喜欢,1903年她成为梁启超的侧室。

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病而逝,梁启超为此写下了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梁夫人文》。

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与孩子们四散分离,最后死在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启超教育子女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