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描写林黛玉的外貌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黛玉的服饰主色调是清冷的浅色系:白、绿、蓝为三原色。
主要装饰图案是竹子与梅花。
而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又曾经穿过哪些漂亮的衣服呢
熟读原文的朋友马上就会叹息地摇头说;“太少了,几乎没有啊
”的确,伟大的文学天才曹雪芹采用了极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塑造人物形象,他大胆挑战传统,屏弃了一般通俗类小说的写法,对人物的外貌衣着常常惜言如金点到即止,这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进入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作者对于他自己非常喜欢的黛玉也采用了这种大笔点染的办法,写她的面庞身段几乎全用曲笔,我们只知道她长着“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两弯似蹙非蹙卷烟眉”,这“似喜非喜”“似蹙非蹙”八个字一下子就把诸如“柳叶眉”“杏核眼”等之类的白描刻画给比下去了,因为它是活的,有生命力并且情感意味十分丰富的,读者们必须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表情是“似喜非喜”,又是什么形状的眉毛能长得“似蹙非蹙”。
于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了一千个林妹妹的形象--------这,还只是外貌。
服饰就更厉害了,《红楼梦》全书八十回,提到黛玉的服装穿戴少而又少,只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里写到了她穿着一件大红羽纱对襟褂子;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里写了一套十分齐备的冬装,包括有 “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鹤氅、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三件,属于作者对黛玉服饰描写的一个精彩片段了,可见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其实是并不抗拒红色的,而且作者对色彩的描述非常巧妙,读起来叫人觉得眼前奇花灿烂般的秀美繁华。
到了续书作者的手里,黛玉居然穿上了月白绣花小毛皮袄、银鼠坎肩、杨妃色绣花棉裙,头上还插了赤金扁簪,被比做嫦娥。
大多读者不是很接受,特别是那暧昧的杨妃色(即粉红),再加上那根金簪,效果不是一般的美艳----这二字形容谁都可以,惟独黛玉要例外。
这个装束若是换做尤二姐,必定风韵十足。
大红、红香、青金、闪绿,这些是原文给出的黛玉主色调,当我们把它们和史延芹的构思放在一起的时候就看出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了,一热一冷,一浓一淡,到底该如何取舍呢
这的确是个难题,因为黛玉的形象非常特殊,外表看去,她的确冷漠避世,难以亲近,事实上细读过原文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她的这种冷漠是有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的,在这个界限以外,她是个清冷如霜的女子,带给别人的直观印象孤傲脱俗;而在这个界限以内,她的热情只让我们想到了燃烧的火苗,那道界限,就是宝玉。
黛玉本人,是个十分矛盾的冰火综合体。
曹雪芹的创作方法非常注重对人物“神韵”的刻画,所以黛玉所穿的大红衣服其实更多的是代表了她的内心和本质。
电视剧是很直观的艺术手段,讲究突出主要人物的特征及地位,服装、摄影、化妆、灯光等都要有利于从外部挖掘出人物的内心特征,所以,剧组最终对黛玉的服饰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大红的冬衣依旧保留,其他的服饰就依照了史延芹的构想,样式上遵照了明代服饰的特点,以襦裙、褙子、衫等为主要设计方案,衣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绿三色,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
衣饰花纹也少用俗气的缠枝,连理等繁杂花样,以梅、兰、竹三花为主要方案,梅之冷艳,兰之馨雅,竹之风骨恰是黛玉个性倔强又幽雅的最好表现。
服装面料上多用纱,绢,丝,绡等贵重的轻薄面料,借这类单薄衣料柔软披拂的特点很好表现了人物个性的轻盈飘逸。
发型式样多在“别致”二字上下功夫,力求简单精致,每一款都是精心打造。
化妆方面以淡妆为主,重总体韵味的把握,唇型与眉毛的刻画尤为成功,毕竟是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所以历来有争议,也为后进力量拍摄《红楼梦》提供很大的改进余地。
在服装师和造型师们的精心打造之下,书上的林妹妹终于以最完美地姿态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再去回顾那一个个精美的造型,欣赏那一幕幕美丽的画面的时候,仿佛又体会到了当年的艺术家们精心的钻研,勤奋的付出,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我们才拥有了这难得的观赏品鉴的机会,感谢这些智慧、勤奋而认真的人们
好,下面就让我们怀着一颗寻幽访圣的心灵,走进我们美丽的春之女神的世界中去,在光影与色彩的变换中,在历史与文学的融会中,感受那场浮生大梦中最玲珑的生和最凄然的死…….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句子有哪些
众人眼中的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