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先生》阅读答案「精选」
作答时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邮差先生》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邮差先生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标准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2、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
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3、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4、答案: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邮差先生》阅读答案
文学网小编整理了关于《邮差先生》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标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2、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
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3、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4、答案: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大山邮差》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大山邮差
骆倩雯 方非
邮局8点半才开门营业,但门头沟区大台邮政所唯一的投递员王自殿7点45分就到了办公室。
这是中秋节的清晨,空气里透着丝丝凉意,几只早起的小鸟一边觅食,一边欢快地啼叫;邮所周围一片静谧。
“你看,又是好几大袋吧。”推开门,看着地上堆着的邮包,王自殿就知道自己来早了没错。因为周末积压的工作量全堆在一起,每周一任务最重。
卷了卷衣袖,王自殿开始扫地、擦桌、打水。从第一天当投递员开始,他就包干了这些杂事,16年来天天如此。
灰地、木城涧煤矿、玉皇庙、黄土台……按照地址,王自殿把信件、报纸和包裹分成了十几堆。虽然他负责的大台地区只是一个投递道段,但方圆40多里地,2000多户人家、20多个单位和一个煤矿都是他的服务对象。
“啪啪啪……”一个不落地盖完落地戳,王自殿数了数一天的任务:报纸982份,平信132封,特快专递27个,挂号信15封,包裹4个。“还有6封是地址不详的,不知道跑几趟才能送到。”检查了一下刹车,王自殿一骗腿儿就上了自行车。此时已是中午11点。记者也和他一道,走上大山邮路。
“咱先去传说中的425道坎儿吧。”冲记者一乐,王自殿说,这是投递中最累的一段,虽然是水泥地,但自行车没法推,一共要走425级台阶,才能到达在半山腰上的黄土台社区。
过了一段小铁桥,王自殿把自行车停在了一个小商铺门口,抱着10多户人家的报纸和信件,开始徒步行走。
虽然只有一里多地,但上下来回走一趟,王自殿至少得花半小时。当了16年投递员,今年53岁的王自殿落下了一身毛病:滑膜炎、关节炎、骨质增生,膝盖每天都贴着膏药,一弯曲就一阵生疼。
告别了最累路段,王自殿又来到最难路段——桃园,半山腰上住着不到20户人家。
上山的岔路口紧挨着马路边,怕信件丢失,王自殿只好扛着自行车上山。这条山路最窄的地儿不到40厘米宽,左边是植被,右边是山石。“既担心山上掉石头,又担心有蛇。送一趟最少得走20分钟,赶上雨天或雪天,就更慢了。”有时为了一封信,王自殿也得上一趟山。
从山上下来已是下午1点多,早上7点就吃完早饭的王自殿没来得及扒拉几口饭。事实上,当了16年的投递员,他就没吃过一顿正经午饭,因此落下了慢性胃炎的毛病。“没时间吃,不然送不完。”当天信件当天送完,这是王自殿给自己定的铁律。
这条铁律来自一个感谢的`眼神和一份成就感。
1996年8月的一天,王自殿干投递员不到两个月,当时他还在木城涧邮政所。那是一份很普通的信件,从大兴劳改农场寄来,贴着8分钱的邮票。
目的地在灰地家属区,离邮所二里地的距离。可因为收件人不在家,为了这封信,王自殿一下午往返了6次,走了12里的路程,爬了6次6楼,终于在晚上9点多的时候敲开了收件人的大门。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夫妻俩感谢的眼神。”那封信是儿子寄的一封探监通知书,而第二天就是探监的日子。“当时夫妻俩拉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泪光。”
王自殿说,从那以后,他就下定决心,当天信件必须当天送完。“最开始,我只认为自己是名普通的投递员,但没想到,我能给收件人带来那么多,我的任务很重!”
受王自殿影响,他26岁的女儿和24岁的儿子也都进了邮局工作。“女儿做前台营业,儿子做分拣,我做投递,邮政的四个工种我们家就占了仨,成邮政世家了。”
当了16年投递员,王自殿累计投送了近30万份报刊,15万多份邮件,处理疑难信件近3万件,行走里程超过10万8千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旋转两圈半。
19.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描写邮局周边的环境,有哪些作用?(3分)
20.这则新闻中使用了大量具体的数字,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21.本文的结尾部分插叙16年前的一件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2.请结合全文,谈一谈大山邮差身上哪些精神让你感动。(5分)
试题答案:
(二)19.(3分)①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者交代人物的工作环境);②突出了主人公的奉献精神、工作的忙碌③表现了人物心情的愉悦,或者在①中表述为:营造了欢乐地氛围。
评分标准:一点1分。
20.(6分)①使得新闻事件显得真实可感;②反映出王自殿工作任务的琐碎和繁重(或者表现了王自殿的勤劳和敬业)③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大山邮差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①丰富了新闻内容,写出了王自殿工作的精神源头和动力(或者表述为:内容上,阐释了王自殿定下铁律的原因)2分②升华了主题(1分),说明邮差的工作虽然平凡,却意义重大(1分)。
评分标准:
22.(5分)答案示例:①不怕劳累,不怕艰辛(或吃苦耐劳);②淡泊平静,自得其乐;③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或有责任感);④从平凡的工作中发现恒久的意义(或始终如一)。
评分标准:结合原文回答,每条2分,关键词正确,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笑谈大先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笑谈大先生(节选)
陈丹青
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③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堂堂。
④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
⑤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⑥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⑦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证得同意,不过是自己说说而已。
⑧我喜欢鲁迅,还因为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⑨“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这是现在小青年随口说的话,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
⑩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七十年了。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是▲、▲、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1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所在。(2分)
20.第④段中写道“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仔细阅读③④两段文字,概括“五四那一两代人”的模样的特点。(3分)
21.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加以赏析。(5分)
22.根据上下文语意,在第⑩段的`▲处,填入相应的词语。(2分)
23.中国古语说“相由心生”,西方的谚语说“只要看见你的容颜,我便仿佛来到你的心灵深处”,对于“相”和“心”,结合以上文章,谈谈你的想法。(4分)
参考答案:
19.①鲁迅先生长得好看。②鲁迅先生很好玩
20.①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②各有各的可圈可点③一个个都是书生文人的本色
21.①运用了比较的手法。
②更加突出了鲁迅先生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和西方文豪比,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22.心胸狭窄、不知宽容(意思对即可)
23.(1)“相”和“心”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的外在表象常常反应着他的内心状态。(老师有老师的范,屠夫有屠夫的范。)
(2)“相”和“心”没有必然的联系,从一个人的容貌体态并不能判断他的心灵是高尚还是卑鄙。(卡西莫多模样丑陋,心地善良。)
(从任何一个方面回答,或两方面都有兼顾,能自圆其说,均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