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名言哪一句是文学家的座右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收集有关孔子司马迁的资料名言成就
孔子的主要成就1、著作(1)《六经》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
(2)《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在南宋后并称“四书”。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
(3)诗歌《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
这些诗歌多载于《乐府诗集》,可信度不高。
2、弟子孔子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考诸经籍,有七十多人,七十八贤弟子兹列如下:颜回(渊)、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冉求(子有)、仲由(子路)、言偃(子游)、卜商(子夏)、颛孙师(子张)、曾参(子舆)、澹台灭明(子羽)、密不齐(子贱)、原宪(子思)、公冶长(子长)、南宫适(子容)、公皙哀(季次)、曾蒧(皙)、颜无繇(路)、商瞿(子木)、高柴(子羔)、漆雕开(子开)、公伯僚(子周)、司马耕(子牛)、樊须(子迟)、有若(子胡)、公西赤(子华)、巫马期(子旗)、梁鱣(叔鱼)、颜幸(子柳)、冉孺(子鲁)、曹恤(子循)、伯虔(子析)、公孙龙(子石)、冉季(子产)、公祖句兹(子之)、秦祖(子南)、漆雕哆(子敛)、颜高(子骄)、壤驷赤(子徒)、漆雕徙父、石作蜀(子明)、任不齐(子选)、公良孺(选)、后处(子里)、秦冉(开)、公夏首(乘)、奚容箴(皙)、公坚定(子中)、颜祖(襄)、鄡单(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子索)、秦商(子丕)、申党(周)、颜之仆(叔)、荣旂(子棋)、县成(子祺)、左人郢(行)、燕伋(思)、郑国(子徒)、秦非(子之)、施之常(子恒)、颜哙(子声)、步叔乘(子车)、原亢籍、乐叹(子声)、廉絜(庸)、叔仲会(子期)、颜何(冉)、狄黑(皙)、孔忠(子蔑)、公西舆如(子上)、公西葴(子尚)、仲孙何忌、南宫阅、秦丕兹。
孔子的故事、名言一、陈俎礼容相传孔子五六岁时与小朋友嬉戏时,经常玩陈列俎豆,行祭祀大礼的游戏。
小朋友纷纷效仿,这个游戏得以闻名于列国。
二、义利之辩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
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三、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四、实验欹器《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日:‘吁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
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公元前面是案几。
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
宥坐即座右铭。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
欹器是对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五、藏书始祖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
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孔子在整理文献中,创立了揭示文献“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目录学方法。
为《诗》、《书》作序,或附于书后,或临于书首,或另出单行,这在揭示文献的内容上起重要作用。
孔子整理图书所定的《六艺》,对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别录》、《七略》书目分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
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
他所收藏的图书主要以《诗》、《书》、《礼》、《乐》、《春秋》等。
《公羊解诂》载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说明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
故后,“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其主要言行由弟子记载下来,成《论语》一书,影响深远。
六、孔子的名言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
弗思何以得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商业性座右铭
要想在事业上真正干出名堂来,首要的是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以及在这种事业支配下产生的钻劲和出奇的迷劲。
——袁伟民【中】 如欲保持对事业的永久热爱,就须对众多其它事务永久忽视。
——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 一个人的事业心不能妨碍另一个人的事业心……事业心就是一种道德品质,而它的要求就是一种道德的要求。
——马卡连柯【前苏联】 一个人如若从未入迷于比其自身更重大的事业,那就失去了人生登峰造极的经验之一。
只有入迷,他才能自知。
只有入迷,他才能发现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所具有的、否则将仍然是休眠着的一切潜在力量。
——尼克松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吐温【美】1).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
--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拿破仑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佚名 名言警句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名言警句 (5)关于爱情 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
柏拉图 名言警句 (6)关于修身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名言警句 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法)孟德斯鸠 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名言警句 (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希腊)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西班牙)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日本)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德国)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马来西亚) 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日本)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苏联) 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非洲)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 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
(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西班牙) 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
(苏联) 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
(德国) 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美国) 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
(英国) [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 =============== 还有其它: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 W 玩物丧志。
(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学无止境。
(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太多了,手都麻了~
影响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有两种说法一,1马迁小时候的生活环境老乡亲的影响.(黄河养2、司马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的影响(英雄启迪)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父亲遗嘱)二,1、出身文史世家,对于文史有一份执着热爱.2、生命阅历的苦痛,在史记创作中寻找生命的价值.3、古人对于人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的执着追求. 司马迁《 史记》的最后一篇是《 太史公自序》介绍 了史记 ,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
《 报任安书》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 是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
拟从司马迁创作《 史记》的主客观原 因来探 寻 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司马迁所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著《 史记 》借此来消减肉体与精神的痛苦 。
3,人格理想 。
马迁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写成的 , 他写文章不是为了“ 苟合取容” 而是为了“ , 成一家之言” 所 以立论不苟 。
司马迁, 很注重史德 与个人的品格 , 对于历史的真 实, 不论天子庶民, 都会秉笔直书 , 不隐讳。
“ 左氏《 国语》; 决据《采世本》《战国策》; 《楚汉 春秋》, 成述《 终 史记》 一百三十篇 ,始于黄帝 , 中述陶唐 , 而至武帝获白麟止 , 自谓其书盖以继《 春秋》《 史记 》内容涵盖天文、 理 、地 ,政治 , 经济…… , 书共一百三十篇 , 括本纪十二篇 , 家三十全包世篇, 列传七十篇 , 表十篇 , 书八篇 ,2 5 0字 。
5 60 司马迁创作《 史记》 的主观原因司马迁在《 记史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关于自己做。
一在《 报任安书》中有 : 修身者 ,“ 智之府也 ; 爱施者 , 仁之端也 ; 取与者 , 义之表也 ; 耻辱者 , 勇之决也 ; 立名者 , 行之极也 。
士有此五者 , 然后可以托于世 , 而列于君子之林也 。
” 这句话很清楚地表达了司马迁的人格理想 , 他立是身于世的座右铭 , 司马迁这种远大的人格理想为他的奋起著书提供了很大的动力 , 肉体使受损 , 是 君子的精虽但神、 君子所拥有的刻苦自励 、 积极进取 、 守尊严 、 保不被摧毁的这种信念促使司马迁以修史著书来实现他生命的价值 。
司马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定了著书的信念 , 坚定了人生的理念 , 了活下去的信心 。
有史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方 面, 而这几个方面也正是司马迁创作 《 史记》的主观原因。
1,父亲之托 。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临终时祝福司马迁做太史 , 完成他打算要写的著作 , 继承祖业 , 扬名后世 。
,2, 司马迁创作《 史记》 的客观原因。
司马迁作为史官 , 身上肩负着史官之责 , 他所具有的这种史官意识与史官之责是千百年来社会发展的产物 。
再者 , 经历 了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 汉初的休养生息 , 与社会各方面都需要发展 , 汉兴至武帝百年之间 , 社会发展稳定 , 文化事业有进一 步的发展 , 有这些 “ 所 都使得两汉的史学比之先秦有了很大的进步” 。
1, 史官意识 。
在汉代,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 先是规模的扩史首,咐司马迁 :余先周室之史 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 ,“ 典天官事 。
后世中衰 , 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 , 则续吾祖矣。
余死 , 必为太史 ; 太史 , 忘吾所欲论著…‘ 汝为无矣 。
司马迁便许下诺言:小子不敏 , 悉论先人所。
“ 请次旧闻 , 弗敢阙 ” 。
司马迁为完成父亲的遗愿 , 下定决心修著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巨著 , 在其父司马谈辞世三年后担任了太史令 , 迫史 记石室金匮之书”潜心完 成“ , 修史这一重大的任务 。
2,命运之舛 。
《 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 , 于缧“ 幽大; 其次是史官已有了专职 。
近代学者章太炎曾说:国“ 之有史久远 , 则亡灭必难 。
(《太炎别录》 历史的延续同 ”) 国家的兴亡有着密切的联系 , 如果汉初没有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 没有看到历代社会发展的情况 , 又怎么能采取当下的政策呢
从历史观念上来说 , 历史之所以为司马迁因为李陵投降匈奴事件为其辩护 , 帝认为, 司马迁攻击贰师将军李广利 , 愤怒之下 , 司马迁以宫处刑。
这件事司马迁在《 报任安书 》 中也有详细说明 , 他卫灵公与宦官同乘一 车 、 商鞅靠宦官举荐 、 太监赵同子与汉文帝通车的这些例子诉说宫刑者自古来偶是 一种耻辱的象征 , 出了“ 发祸莫僭于欲利 , 悲莫痛于伤心 , 莫丑行于辱先 , 而诟莫大于官刑 ” 的悲叹 , 他深知自古至今 “ 。
历史就是因为它记录着历朝历代的兴衰荣辱 , 史本来历就是一个前后相继 、 延不绝的过程 。
《 论语; 为政 》:“ 殷商因于夏礼 , 所损益可知也。
《 系辞》: 神以知 易来 , 以藏往 智 ”。
《 论语 ; 八佾》记载孔子之言 : 夏礼吾能“ 言之 , 杞不足征也 ; 礼吾能言之 , 不足征也。
文献不殷宋足故也 , 足则吾能征之矣 。
及时记载历史, ” 不能使历史空白在孔子那里是很重要的 。
3,史官文化 。
余之人 , 无所此数 ”更加之“ , 家贫 , 财赂不足以自赎 , 交游莫救 , 左右亲近不为壹言 ” 一时间看透了人情冷暖 、 态世炎凉。
司马迁后来在 《 士不遇赋 》 悲中队现实做了强烈的抨击 :悲夫
士生之不辰 ,“ 愧顾影而独存 。
… …虽有形而不彰 , 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 , 美恶之难信分 。
时悠悠而荡荡 , 遂将屈而不伸 ” 司马迁为此而发愤,所谓“ 史官文化 ” 是先秦时期以史官为代 表的早就期知识人士所继承 、 展和创造出来的那种文化形态的发总称 。
它是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而概括出来的一种文化 现象。
这种文化的基本特点就是求实与明德 , 而其主要精神则在于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承 ” 。
汉代之前 , 夏商周时期的时期史官 , 并不像汉代专以著史 。
关于座右铭的诗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3、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7、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1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1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1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1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1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1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现代人的心声啊)1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2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2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2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2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28、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31、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32、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最爱)3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3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3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37、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3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3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4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4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4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4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座右铭的名句名言
要古代的。
多给几句啊…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 1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
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
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报任安(长卿)书》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关于责任的座右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毛泽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马克思) ■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
(恩格斯) ■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为负完全责任。
(马克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 ■全心全意位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就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它是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
(江泽民)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如果他要进行选择,他也总是必须在他的生活范围里面、在绝不由他的独自性所造成的一定的事物中间去进行选择的。
(马克思)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 ■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 ■自己无论怎样进步,不能使周围的人们随着进步,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极其有限的,绝不以‘孤独’、‘进步’为满足,必须负担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
(邹韬奋) ■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
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
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
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
这就是爱,就是主动。
(穆尼尔.纳素)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
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 (托尔斯泰) ■当仁不让。
(孔子) ■铁肩担道义。
(李大钊) ■敬业乐群(《礼记?学记》) ■敬者何
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熹)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荀子) ■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
(朱熹)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