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
这篇文章,三个有人的话语,即透露了本文的三种看法。
1.古村落的价值应该让更多人了解。
也就是说,古老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让广大人来欣赏。
2.古村落要经过人工的保护,不然会受不住时间的打磨.最终自我消亡。
3.只有经受的了时间打磨的古物,才能够体现它自身的意义。
也就是说对古村落应该无所作为,看待它是否能够有价值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从三点,不难看出这个观点各有侧重,再行文时可以就三种之一入手,也可以结合三方面的优点来作为。
所以说,我认为楼主写的如何保护文物,从大体上看我认为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内容必须涵盖对保护文物开发文物的看法。
或者是一些对开发和保护文物过程中的建议。
总而言之不能脱离材料原有的立意,对保护文物泛泛而谈。
有关家乡的名言警句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作》升腾的朝阳 游弋在 芙蓉飘香的小巷 沉睡的古城从青石板上惊醒了 喧嚣 沸腾了它幽深幽深的 目光 一个奇迹 从历史的折页里走出 从古老涉水的村落 到今时旱码头的辉煌 有多少情感在这里饱满成一种信念 有多少岁月的积淀在这里溯源而上 周村—— 我的家乡 今生今世 我魂牵梦系的家乡
你是鲁中夺目的明珠呵 三千年的积尘 不曾湮灭你璀璨的光芒 你是商都孕育的奇葩呵 一百年的风霜 哺育滋养你 更加茁壮 凤山巍巍 淦水汤汤 日月穿梭中 有多少文明 在这里荟萃 交织 碰撞 看 机梭飞舞 织成一幅幅华美的画卷 溢彩流光 听 钟鼓嘹亮 奏响一曲曲绚丽的乐章 宏伟雄壮 还有 还有北极阁前 一碑今日无税的流芳 还有 还有蝴蝶松下 一庭聊斋遗韵的悠扬 也有过沉寂呵 你曾在彷徨中 将涌流的热血沉淀成一杯无语的醇香 然而 当春风化雨的号角吹起 刹那间 你又挺起了奋发不屈的脊梁 蓝天碧水 花开草长 山河锦绣 百业兴旺 繁荣 发展 文明 开放 这方意气风发的热土呵 处处翻卷着腾飞的巨浪
岁月悠悠 风华激荡 周村 我的家乡 你依然用不息用永恒 坚持着耕耘 用执着用坚强 收获着希望 你用勤劳用智慧 将一种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 砥砺成一种奋进一种支撑一种 信仰 周村 我多想将你的丰美你的富饶 车载斗量 啊,我的周村 我的家乡 让我们放声为你歌唱 辉 煌 周 村
关于相互帮助的名言和故事
向学生讲一个的故事,作者是德国作家克·菲·格勒特。
一个瘸子在马路上偶然遇见了一个瞎子,只见瞎子正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有人来带他行走。
“嘿,”瘸子说,“一起走好吗?我也是一个有困难的人,也不能独自行走。
你看上去身材魁梧,力气一定很大!你背着我,这样我就可以向你指路了。
你坚实的腿脚就是我的腿脚;我明亮的眼睛也就成了你的眼睛了。
” 于是,瘸子将拐杖握在手里,趴在了瞎子那宽阔的肩膀上。
两人步调一致,获得了一人不能实现的效果。
你不具备别人所具有的天赋,而别人又缺少你所具有的才能,通过类似的交际便弥补了这种缺陷。
因此,请别抱怨上帝的不公!某些优势,他没有给你,而赐予了他人,这是一样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来交流。
导盲犬为盲人引路,牧羊犬为牧民管理羊群
燕子:燕子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世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人们也为燕子提供筑巢的房檐等住的地方。
燕子 燕子(Swallow)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
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
翅尖长,尾叉形。
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
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
脚短小而爪较强。
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
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
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
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
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
巢为皿状。
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
每窝产卵4~6枚。
第二窝少些,为2~5枚。
卵乳白色。
雌雄共同孵卵。
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
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
食物均为昆虫。
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
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
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
燕是典型的迁徙鸟。
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世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燕子是人类的益鸟。
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年年此时燕归来”。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
相传春秋时代,吴王宫中的宫女为了探求燕子迁徙的规律,曾将一只燕子的脚爪剪去,看它是否在第二年仍旧飞回原地。
无独有偶,晋代有个叫傅咸的,亦用此法观测,结果这只缺爪的燕子在次年春天又飞回来。
燕子一般在夜里飞迁,尤其是在风清月朗时飞得很快很高,白天则在地面休息觅食。
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农业生产中,燕子的飞迁规律还被作为一种农事活动的物候。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
果真如此吗
其实不然。
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
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
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家燕有一个“怪癣”: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
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家燕返回家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一个新的巢穴。
家燕们不断地用嘴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
没多久,一个崭新的碗型的窝便出现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有时,霸道的麻雀会坐享其成,强占家燕们舒适的窝,家燕可不会就此罢休,它们群起而攻之,把麻雀轰走。
有时实在赶不走麻雀,家燕便会十分“残忍”地衔来泥土、树枝,封死巢穴,把麻雀们统统“活埋”了。
家燕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家燕飞行时似一根刚离弦的箭,“嗖”地一声发射出去,它是个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它
自古以来,人们乐于让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儿育女,并引以为吉祥、有福的事。
尽管燕子窝下面的地上常被弄的很脏,人们也不在意。
燕子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
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
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
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燕子,有楼燕、白腰雨燕、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种类。
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
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
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西)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谢觉哉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
-(罗马)西塞罗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印度)释迦牟尼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波斯)萨迪 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罗马)西塞罗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英)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伊索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意)卜伽丘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
-(英)拜伦 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
-(波斯)萨迪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 患难识朋友 。
-(苏)列宁 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英)柯林斯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希腊)伊索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
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希腊)苏拉格底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
-(美)富兰格林 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
-(俄)别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
-(俄)别林斯基 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
(俄)克雷洛夫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 。
-(俄)普希金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 -(前苏) 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前苏) 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
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
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 。
-(前苏)高尔基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前苏)高尔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英)莎士比亚 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 。
-(德)贝多芬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曹雪芹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毛泽东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中国谚语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伊索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高尔基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
--德国谚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真正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
--桑弗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保护徽文化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古徽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明期和化的发祥地,这里真实地记录着中国明清时期徽州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特点,蕴含着中国封建社会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卓绝的艺术、文化、科学成就,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典型代表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人们对博大深邃的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徽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所共同享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徽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
我认为,徽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下发扬徽商精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崛起于南宋,兴盛于明清的徽商,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踞中国商界数百年,徽商经济是徽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坚实基础,徽商是鼎盛时期徽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
徽州人走出去以后,为了在商海中开拓生存领域,表现出不甘穷困,矢志千里、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四海之内“其地无所不至”,他们不仅敢闯天下,还克勤克俭,特别能吃苦,“日行百里不为苦”,在商海中搏击,又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在经商活动中,坚持儒学道德原则,以义为利,讲究良好的商业道德,“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守城信,不欺诈,“仁中求利真君子,义中求利大丈夫”、“少时不欺客、畅时不抬价”等,这些在我县古民居的匾额、警句、楹联、格言中都有所体现,徽商正是凭借这些品德、修养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徽商在发财以后,重文兴教、关心公益,奉献社会的精神,自己奉行俭约,却能慷慨地将财富奉献社会,黟县盐商李宗眉,黟县商人吴翥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慷慨奉献社会的义举不胜枚举。
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当年徽商的勇于开拓精神,重振我县经济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而徽商注重商业道德、讲究效益、诚信为本、树立品牌意识,勤俭立业的经营理念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借旅游这个平台,发扬徽骆驼精神,以开放的胸怀,面对海内外,诚招天下客,主动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给城市化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借鉴作用。
古徽州的村落聚族而居,独具特色,这里白壁青瓦马头墙、水口园林,翠竹绿树掩映,美如图画,与大自然和谐地溶为一体,“天人合一”的古代生代思想在古徽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通常把“天”看作是自然,“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统一。
徽州的村落,它的选址极注重山川地理位置,差不多都有水口,园林、古桥、拦水坝、翠竹、绿树,虽与风水有关,但也具备了交通、蓄水、防风、绿化等多种美化生态环境的功能,使自然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居住其中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有的为了子孙文运昌盛,在水口处还建有文昌阁、奎星楼、书院、文庙等,如西递、宏村、黄村等,既充分反映了徽州人崇文重教的价值倾向,又使村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中国民居博物馆”的西递的祖先,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建造了既有优美自然环境、又向往富裕安宁生活的船形村落。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更是溶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汪氏祖先经过长期谋划,完成了一套科学的水系设计,充分利用山川地理优势,解决了村中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方便了居民生产与生活。
那些生活在钢筋水泥车流铸成的丛林中的人们,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尘土的纷繁杂乱后,行走在青石板上,穿梭在古树、水圳、月沼、南湖组成的村落中,清澈潺潺的山泉在门前流淌吟唱,月沼边村妇在从容不迫地洗涤着,南湖岸荷叶涟涟、杨柳婀娜,人们潜意识里的那种人的自然属性被唤醒,无不惊讶,无不感叹,无不受到熏陶,无不受到感染。
而这些可贵的生态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又得益于徽州人较早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在古徽州的文书中,有“封山”、“禁渔”、禁止私伐树木的条文等。
徽州这种“天人合一”,保护生态环境、及整体规划布局的思想,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成果,对我们是一次生动的教育,人可以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需要,但反对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它会使森林锐减,水土保持破坏,气候反常,灾祸肆虐,人类遭到自然的处罚。
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也日益密切,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物种灭绝等,都对人类提出了应该“怎么办
”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一条文明的发展道路,即“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倡要爱护生命,爱护大自然,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清澈的天空,蔚蓝的大海,鸟语花香的生存空间,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不应建成一种模式,城市的生命力所在是应该传承和体现当地的民俗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黟县作为一个旅游县,徽派建筑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
在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整体的规划,合理布局,确定好城市的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使黟县按“桃花源意境”来开发与开放,成为生态最佳,环境最美人居最适合的旅游城市。
三、徽州人的一些优秀的品格与风貌,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素质教育题材。
徽州人在长期谋求生存的斗争中,很深刻地体会到,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立足社会与自然得到发展的关键,于是重文兴教蔚然成风,书院私塾遍布城乡,重视对人才的教育,注重对人的智力的开发,成为悠久的传统,“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教育的普及促成了徽州的刻书、藏书的异样辉煌,造就了明清两代徽学科举的赫赫成就。
徽商经济和徽州的教育,孕育了璀灿的古徽州文化。
走近西递、宏村及众多的古村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风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看到徽人对后辈的希望与告诫:“娇子不娇书、娇书如养猪”,“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送儿上学堂”。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现在人类已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将是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读书何其重要,且不论徽州人重视读书的目的,书总归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无疑会扩充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加深个人的修养等。
徽州人敢于走出去的精神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质教育题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十二三岁的徽州少年迫于生存的无奈,离乡背井,到他乡异地去谋求生存,虽然是一句古谚语,但多少给了我们些启示,古徽州人使子女从小就有了一种自强自立意识。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主要是讲求知识上的教育,其他方面放任自流者多,事实上,现代的教育除重视知识的教育外,还应注重素质教育,诸如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高尚品格的形成,情操的陶治等。
徽州人闯荡商海,历经了多少艰辛与磨难,体现了不甘于贫困、追求发展,勇于冒险闯荡,开拓进取,相互协作的精神,铸就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以及回报社会的良好品格。
虽然徽州人有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和特定的历史背景,而我们今天从关注人的意志、道德、品格,理想及智慧、自尊等人格要素来看,知识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全部,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体验不畏艰难、奋斗不息的感受、使学生懂得人生除了追求各种成就之外,也会遇到挫折、失败、失望之苦,明白如何处逆境,如何相互合作与关爱。
四、徽文化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通过对徽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形式的拓宽来进一步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壮大。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黟县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至今保存有4000多幢徽派古民居。
在“两山一湖”甚至华东旅游网络中,其旅游资源配置也独具特色和优势,是徽文化旅游典型代表。
要实现合力构筑全国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县,使黟县成为观赏“徽文化的首选目的地”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使徽文化与我县旅游业紧密结合。
而任何一种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而徽文化的表现形式极其宽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体现特定的文化信息,而不单单是古民居、楹联、古建筑等。
作为以深厚徽文化为内涵为资源的我县旅游业,只有创新徽文化,把徽文化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才能壮大旅游业,为此,除进一步开发保护好古民居,整治好各景区的旅游环境外,还要在旅游开发中创新徽文化,丰富其内容,如建设旅游文化广场,徽商研究中心,古黟工艺博物馆,古黟名人故居陈列馆,淋沥山仿古战场,黟县古村落救护中心,古碑园,对旅游工艺品、地方风味食品的研制开发等,根据游客返朴归真自然的心理,建一些展示古徽州农耕生活生态园,开展一些游客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如品正宗徽菜、欣赏新安画派作品,尝地方风味小食,模拟古黟婚嫁等民俗活动。
根据新安医学原理开展一些养生游、健康游活动,总之在旅游开发中,多视角多方面拓宽徽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其内容。
弘扬徽文化,借助旅游这个载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人们在游玩中认识,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教于娱,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显示出个性的、民族的才是具有生命力,才是世界的。
作为徽文化,只有不断挖掘其内涵、丰富其内容,促进黟县作为一个旅游县的经济发展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什么文明
两河流明起源于今伊拉克的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埃及可称古代世界最早的三大文明。
从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大河哺育了这一地区许多农业村落。
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开始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在生产中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人类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
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的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加入了文明历史的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
随后,苏美尔人消融于塞姆人之中。
塞姆语的汉穆腊比王朝把位于两河之间最窄处的巴比伦城变为两河流域南方的中心,发展成为巴比伦帝国;而沙姆西阿达德把底格里斯河岸上的阿淑尔城发展成为两河流域北部的中心,首创亚述帝国。
两河流域文明因此以巴比伦——亚述楔形文字文明(现代人文学科亚述学由此得名)而闻名于世。
三、.两河流域文化 1、苏美尔和阿卡德语言和文字 两河流域的古文字是西亚也是世界当今所知道的最早文字之一。
现在所知道的最早的苏美尔图画文字石板和泥板是在南方的乌鲁克和中部的捷姆迭特那色等地发现的,属于公元前四千纪末的文化时期。
它是由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创造者苏美尔人所创造。
苏美尔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盛产芦苇和粘土。
因此,粘土泥板和木制的或芦苇笔就成了本地特有的书写工具。
苏美尔人用削尖的木杆在泥板上刻划出一个个图画符号创造最早的文字,然后把书写的泥板晒干或烤干有文字的泥板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泥板文书”。
和中国和埃及古文字一样,苏美尔文字也是由图画符号发展而来的。
从早期的图画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楔形符号的图画原形。
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约公元前2600年在舒如帕克城出现了的由图画文字发展成的楔形文字:原来的图画文字的圆笔划变成横、竖、斜和拐等几种笔划,字型基本上变成了方形,和汉字的笔划构成类似。
由于书写时木笔必须先压入泥板表面,然后刻写笔划,因此字符的每一个笔划的起笔处都带有一个三角形的头,使每一笔划像一个小木楔,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由于每一笔划都有一个楔头,可看出笔划的始末。
最早的图画文字的符号排列次序多变、无序,用方格分隔词句。
成熟期书写十分有规则,符号的笔划由上到下,连续的书写以从上到下的字行为次序,每行由左边向右边书写。
在两河流域发明文字后,整个古代西亚,无论是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南人、还是讲印欧语的赫梯人和波斯人,以及语系尚难确定的胡里安人和乌拉尔图人等等都先后借用了这种书写符号记录自己的本民族语言。
在两河流域,从伊辛王朝(公元前二十世纪)开始,塞姆语开始代替苏美尔语成为通用语言,到古巴比伦王朝(建于公元前十八世纪)时,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最终成为两河流域通用语文。
苏美尔语言和文字逐渐成为只有学者才能掌握的古语文,在宗教、仪式和文学中作为高深学问被使用。
到帕提亚时期(公元前126-公元227)后各种的楔形文字全部失传。
和汉字相同,苏美尔文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但是也使用表音苻。
苏美尔文不是象汉字一样基本全由表意字组成,它是表意和表音符混合组成的文字。
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基本上由表意符表示。
和汉字不同的是:由于它并没有无限增加符号数量(现知苏美尔字符约1800个),而是用一个符号同时表示几个词义相近的发音不同的词,如“口、鼻、说、词”都用一个符号表示。
为了区别同一符号表达的不同词,它在语义符号后附加表示不同读音的表音符号,或在词尾和词头附加表意的“部首偏旁”,如“木、神、地名、织物”等等。
苏美尔语言的语法特征被称为粘着语。
它的词根不变化,依靠在词根上添加前、中、后辍来表示语法作用。
和汉语一样,名词和动词是同形的。
它的词汇基本上是单音节的,一种物或一个概念由一个符号(字)写出。
楔形文字的符号的形态演变和我们的汉字类似,也是由图画符号的圆笔向抽象的方笔发展,由图画符的多笔划字向抽象的少笔划字发展。
古苏美尔图画字苻的圆笔划很多,各字大小不一,合体字写得分离,笔划繁多,相当于我国的甲骨、金文时期。
到了阿卡德帝国统一时,阿卡德字虽仍保留一些圆笔,但字形规范、造型十分典雅,似画似字,从书法美学看是最精美的楔形文字。
它相当于我国秦帝国的规范化的小篆字。
到古巴比伦时期,出于书吏对书写效率的要求,笔划的圆笔已全部消失,字形的笔划被大量简化,类似我国由秦到汉时期的隶书革命。
国王的石刻碑铭为了追求艺术效果,仍使用古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的典雅古体字,象著名的汉穆腊比法典碑就是用繁体的古体字写成。
在民间,新的简笔字被大量地使用,大大提高了书写效率。
楔形文字的简化过程在以后的巴比伦、亚述各时期仍逐渐进行。
尤其是在北方的亚述,最后的简化字不但笔划少而且把斜笔划变成了横笔或竖笔划,和古字体相差越来越远。
最后的波斯楔形文字,受字母文字的影响不但把字笔划简到最少,放弃了大量的表义和同音符号,成为十分简洁的41个音节符加极少的表义符的新文字。
阿卡德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使用最广最长一种,起源于三千年代下半,完全废止于公元一世纪左右。
阿卡德语属塞姆语系东塞姆语支,和阿拉伯语同属一个语系。
公元前三千纪,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和语言独特的苏美尔人共同生活在南部两河流域并广泛颁周围地区,但文化比苏美尔人落后,从属于苏美尔人。
目前最早发现的阿卡德语铭文属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700-2400)。
约公元前2300年,阿卡德城的塞姆语国王萨尔贡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各城邦,开始用苏美尔楔文符号书写塞姆语,这种早期塞姆语被称为“阿卡德语”。
此后,阿卡德语文和苏美尔语文同为两河流域地区的通用语言和文字。
到巴比伦第一王朝时,由于两河流域涌进了大批说塞姆语的阿摩利部落,阿卡德语言完全取代苏美尔语成为两河流域的通用语文。
公元二千纪后半,阿卡德文字成为近东各国书信往来中的通用的外交语言文字。
埃及法老和亚洲各国王们之间的通信都是用阿卡德文字写成的。
阿卡德文字是借用苏美尔文符号写成的塞姆语文,即借用苏美尔文的楔形符号表示阿卡德语的发音。
由于语言特点各不同,表示苏美尔语音的楔形音节符号并不能完美地表达塞姆语的各种辅音,这使阿卡德文字不能十分精确地表达塞姆语的语言。
有些符号同时表示几个近似的辅音音值,非母语者需要分析判断才能读出正确的词,阿卡德语言和文字后分成了南北两种方言:南方为巴比伦方言和北方为亚述方言。
多达600-700个的常用的阿卡德语音节和表义符给文字的学习者带来困难。
由于复杂的楔形文字不能十分准确和高效率地表达塞姆语言,从亚述帝国(公元前9-7世纪)起,新型的塞姆语的字母文字开始在西亚产生。
同时,两河流域大量的讲塞姆语的阿拉美亚人居民开始使用字母文字。
阿卡德语文开始被简单、明确的阿拉美亚语的字母文字所代替。
阿拉美亚语文世界上是最早的字母文字之一。
到公元一世纪,楔形文字完全灭亡了。
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和阿卡德语文学作品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按文体可分为四类:(1)国王铭文;(2)神话和史诗;(3)智慧文学:箴言和寓言;(4)宗教赞美诗和驱魔咒语。
(一)宫廷铭文 王家宫廷铭文是官方正式文体,以固定的格式叙述国王的活动。
铭文的第一类为记载国王所进行庙宇建筑的奠基铭。
这类铭文一般埋在建筑的基础中,往往以对神的赞美开头,以“兴此建筑者昌,毁此建筑者亡”的一类咒语结束。
但是,拉旮什统治者古地亚的苏美尔建庙铭的风格独特,不仅生动详细记叙了寺庙落成典礼的盛大节日,还包括了许多神学上的思辨。
第二类是叙述了国王的战争的记功铭文。
苏美尔时期的代表作是拉旮什王埃安那吞的鹫碑。
阿卡德国王们的战争铭文篇幅不长。
亚述对外战争频繁,国王们的战争铭文多为长篇。
特别在萨尔贡王朝国王们的铭文文笔优美生动,战争场面被描写的绘声绘色,扣人心弦,行文中往往显露出国王的个人特色。
迦勒底巴比伦的国王的阿卡德语建筑铭文用词丰富自由,韵律很强,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神话和史诗 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是两河流域文学作品的重要部分。
这些神话和史诗的来源多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被加工整理成文,也有无名祭司的创作。
史诗是讲述远古半人半神英雄的伟大事迹。
早期的神话和英雄史诗主要对世界创造,人类的生死等重大问题进行探讨。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苏美尔神话对“创世”主题只提出一些含糊的观点:世界之初,天地始分,人类像动物一样的愚昧等等。
主要的苏美尔英雄史诗都是以乌鲁克早王朝的国王埃美尔卡尔,卢旮勒班达,吉勒旮美什为主要角色。
埃美尔卡尔及其子卢旮勒班达的史诗叙述乌鲁克与传说中的外邦阿腊塔(Aratta)之间的争霸斗争。
关于著名英雄吉勒旮美什的苏美尔史诗共有五首:反映乌鲁克和基什争霸的《吉勒旮美什和阿旮》、关于英雄追求永生和荣誉的《吉勒旮美什和生存之地》、《吉勒旮美什和天公牛》、描述阴间地府的《吉勒旮美什、恩基都和地府》和《吉勒旮美什之死》。
除了神话故事外,巴比伦对于苏美尔的吉勒旮美什史诗也以一种新的视点进行了阐发,约公元前1100年,乌鲁克的书吏阿卡德语把英雄吉勒旮美什的多篇苏美尔史诗编撰一部共12块大泥板的长诗——《吉勒旮美什史诗》。
它独特的风格和对死亡、对抗、友谊等等人性永恒主题的探索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
史诗中讲述吉勒旮美什的战争和修筑给乌鲁克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神因此派荒原力士恩基都前去乌鲁克对抗吉勒旮美什。
英雄惜英雄,恩基都和吉勒旮美什在角力中结下了深厚友谊,二人一同远行建功立业。
他们战胜了黎巴嫩山的雪松林守护妖胡瓦瓦,杀死了伊丝塔尔女神的神牛。
恩基都的逾越行为激怒了神。
他的病死使吉勒旮美什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
他开始跋山涉水,寻找永生的秘诀。
在历尽曲折后,吉勒旮美什最终找到了因从洪水中解救人类而获得永生的舒如帕克王乌特那皮什提。
乌特那皮什提向他讲述了洪水故事,并让他去海底捞取不死仙草。
照乌特那皮什提指示,吉勒旮美什成功地取得了灵芝草。
在归途中,他因洗澡让蛇偷吃了不死草。
卑贱的蛇从此可以蜕皮新生,而伟大者如吉勒旮美什却无法逃脱人类的命运,功亏一篑地回到乌鲁克。
前14世纪后,亚述和巴比伦尼亚出现了一些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史诗。
比如,有一首反映加喜特王朝晚期情况的史诗,以巴比伦人的角度哀悼了埃兰人入侵造成的灾难。
公元前13世纪,亚述出现了长达九百句的渲染了图库勒提尼奴尔塔对巴比伦的胜利的诗歌。
晚期的史诗都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
塞姆语的巴比伦神话在苏美尔的创世观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一套关于世界创造和人类产生的理论。
巴比伦神话《智者Atrahasis》叙述了人类的产生和洪水的故事:世界之初只有神存在,大神们享乐,而诸小神们(Igigi)承担起繁重的灌溉、汲水等劳动任务。
小神们不满的罢工威胁大神的统治地位,叛乱一触即发。
于是人类被创造出替代小神工作。
水神恩齐和大母神用神血液混合粘土创造了第一个人,人类从此生生不息。
1200年后,人数目和人的欲望开始膨胀,向神要求不该属于他的智慧。
愤怒的诸神降下瘟疫和虫害去减少人的数量,但问题没有解决。
神王恩利勒决定用洪水灭绝人类。
恩齐将洪水的消息透露给舒如帕克国王阿特腊哈西斯。
于是,阿特腊哈西斯建造方舟,将家人和各种动物运到船上,逃过了洪水劫难。
洪水过后,众神接受阿特腊哈西斯的供奉。
恩利勒也宽恕勒他,并赐予他永生。
他的两个孩子开始传宗接代,成为新人类的祖先。
此后,人类再也不会被灭绝,只有罪人受到惩罚,世界的新秩序得以建立。
另一部著名巴比伦神话是《创世纪》(Enuma Elish)。
这篇巴比伦祭司创造的神话编撰了巴比伦城神马尔杜克取代了苏美尔的神王恩利勒成为至高无上的创世者的故事。
这部神话在巴比伦一年一度的新年节上被众人吟颂。
当巴比伦创世纪神话传到了亚述,亚述人更换了创世的英雄,用本土阿淑尔大神取代马尔杜克作为故事主人公。
《圣经》“创世纪”中的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显然来源于两河流域的创世文学。
除对苏美尔文化的继承外,巴比伦也有自己幽默风趣的神话故事。
《埃塔那》就是这类神话故事的代表作。
埃塔那是洪水之后的一个国王,不能生育,没有子嗣。
鹰和蛇是一对好朋友,但一天鹰乘蛇不在吃掉了蛇的后代。
蛇在太阳神沙马什的教导下,趁鹰啄食腐尸的时候,撕裂鹰的翅膀,将它摔下悬崖。
饥寒交迫的鹰向沙马什苦苦哀求。
沙马什命令埃塔那救出鹰并喂养它直至恢复健康。
埃塔那向鹰请求得到“生养之树”作为回报。
鹰无力做到这一点,决定把埃塔那驮上天国,以得永生。
但当鹰越飞越高时,埃塔那却一阵眩晕。
从高空摔下来,粉身碎骨。
从此,人对永生的希望破灭了。
(三)箴言和寓言故事 箴言和寓言又称“智慧文学”,包括谚语熟语、格言警句、寓言幽默、对话争论、谜语等。
这类文学作品以短小的篇幅、灵活的式样、丰富的内涵而脍炙人口,为普通百姓所接受。
苏美尔人率先辑录各种流传甚广的格言,古巴比伦时期学校学生把他们作为语文作业多次传抄。
这些谚语涉及到社会生活和宗教领域,但比较晦涩难懂。
纯粹的阿卡德语的谚语不多,但却流传得很广。
如有一则格言:“蝎子叮人,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告密者置别人于死地,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对话辩论是两河流域文学中得瑰宝。
争论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而争论都围绕一个比较重要的主题,如创世、人类起源等。
参加争论的双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的物,如牧羊人和农夫,父亲和儿子,夏季和冬季,羊和大麦等等。
神或国王最后被请出为双方仲裁。
晚期的辩论作品具有一定的讽刺文学的味道,著名的如《主仆对话》:主人首先述说他要做这样或那样,仆人对一切都说好;之后,主人又改变观点,说不愿做这样或那样,仆人罗列证据表明主人不会错。
最后主人说要杀死仆人,仆人机智地回答“我主最多比我多活三天”。
寓言和幽默故事在智慧文学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这类文体生动活泼,不受框架的限制。
寓言多是发生在动物之间的故事。
狐狸和狼、鬣狗和狮子之间进行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讽刺性争论。
狗尾草和枣椰树也发生争吵。
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的幽默故事是由书吏学校的学生或老师编撰的。
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学生一天的生活:在学校里由于种种原因挨打,无奈的父亲邀请老师到家,恭维加送礼,学生于是变成为了老师的好学生。
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幽默故事,如《穷人吉米勒尼奴尔塔》,讽刺了官吏的趋炎附势和贪婪,皇室的腐败。
亚述的短篇幽默小故事,与阿拉伯小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
世界著名的希腊的伊索寓言一定受到两河流域寓言的启发。
(四)赞美诗、圣歌和祷文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苏美尔人的赞美诗是公元前3千纪中期的宗教赞美诗,但赞美诗大量出现在乌尔第三王朝之后。
这些对神的赞美诗描述了神在人类世界的崇高地位。
这类赞美诗气势宏大,语句工整。
如一篇歌颂尼普尔主神恩利勒的赞美诗:没有巍峨的山峰恩利勒,世无城市,人无房屋;没有马厩,没有牲口;无人能成为王,高级僧侣不会出现;河流停滞,鸟儿不巢;漂浮的云不再降下雨露,原野不再拥有美景,田野里的大麦不再开花…… 除宗教赞美诗外,还有一类是国王赞美诗。
这类赞美诗的对象主要是神化了的苏美尔的国王。
,一般叙述了国王的家世,权力的合法性,对神的虔诚供奉,对寺庙的殷勤,对穷人、孤寡等的关心,有的还提到王的健美的体魄、征战的业绩等等。
汉穆腊比之后,国王不再神化,国王赞美诗就不见了。
古巴比伦时期,出现了吟诵神的事迹的圣歌,如《爱神伊丝塔尔(Ishtar)之歌》、《太阳神沙马什之歌》等。
圣歌篇幅都比较长,可达两百多行。
与宗教赞美诗不同的是,圣歌不全是对神的赞美之辞,还包括许多对神的人性化的描绘。
如《伊丝塔尔之歌》就描写了伊丝塔尔的任性、不守神的规矩。
从这点上来说,圣歌比赞美诗更有可欣赏性。
祈祷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独立成文,有的附在别的文字之后。
一般的建筑铭文后常附有一两句祈祷,希望建筑长久存在,诅咒将来破坏此建筑的人。
给神写信是祈祷的另一种形式,祈求者在信中向神述说自己的心愿。
加喜特时期对神的祈祷文刻在滚筒印章上,忏悔罪过和请求赦免为主要内容。
许多人的姓名本身就是一句祈祷,感谢神灵赐子。
祈祷文不只是千篇一律祈求与忏悔。
有一种称作“神喻牺牲(oracular sacrifice)”的祷文极富表现力。
它有时描写了用作牺牲的动物曾经历过的原野生活,有时描写了寂静无声的沉沉黑夜;人对赎罪的祈求往往被安插在某中仪式中。
还有一种祷文被称为“符咒祈祷”,用于一些特定祈祷仪式中。
由符咒祭司吟诵,同沙马什、马尔杜克、埃阿(恩齐)等大神交流。
祈祷以对神的赞美开始,然后诉说希望得到神的厚爱,赦免罪过,消灾免祸等;最后是对神的赞美。
这些祈祷的忏悔部分,感情真挚动人,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有一种文体称为“挽歌”。
挽歌的内容广泛,哀悼的对象包括城邦和神氏,如哀悼阿卡德城和乌尔城被敌人毁灭的两首挽歌,哀悼沦入地府的农业神杜穆兹(Dumuzi)的挽歌等等。
有些挽歌一直流传到波斯王大流士时期。
世界上古史主要知识--古代两河流域 2022-01-24 10:03 古代两河流域 一,名词解释 1.楔形文字:苏美尔文字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当笔,刻在泥板上,落笔之后自然成楔形,产生于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
2.苏美尔城邦:苏美尔城邦是古代两河南部流域最先出现的众多城邦国家。
重要城邦有乌尔、拉伽什、乌鲁克等。
其主要经济形式为神庙经济。
后经城邦之间的兼并战争,由萨尔贡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王国阿卡德王国,标志着苏美尔城邦时代终结。
3.乌鲁卡?基那的改革:苏美尔城邦时期拉伽什城邦国王乌鲁卡?基那进行改革。
他废除了卢伽尔安达时期的弊政,目的是缓和城邦内部矛盾,以加强城邦政权对奴隶实施专政的职能。
其次,禁止贵族用贱价强买平民的牲畜、房屋。
再次,废除向祭司征收重税,增强了祭司的权利,削弱了王权。
改革对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恩西:苏美尔城邦时期为各城邦最高统治者。
在乌尔第三王朝时为地方官员。
5.萨尔贡:阿卡德王国的创立者,向四周征战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组建了一支5400人的常备军。
6.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王乌尔那木战胜乌图赫伽尔,统一南部两河,建立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那木颁布世界第一部法典《乌尔那木法典》。
7.《吉尔伽美什史诗》:世界上第一部史诗,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愿望。
它起源于苏美尔城邦时期,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城邦国王。
8.空中花园: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来自米底的王后所修建,位于底格里斯河畔。
3B.C,空中花园被毁。
9.阿维鲁:古巴比伦社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10.穆什根努:古巴比伦社会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11.伊沙库: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古巴比伦社会中以缴纳贡赋为条件从王室地产中领取份地的佃耕农民。
其二是早期亚述时期,国王称伊沙库。
12.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时期国王,他在位期间是新巴比伦王国最强盛时期,586B.C他围攻耶路撒冷,劫掠当地人民和财物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二.问答论述 1.为什么古代文明首先出现在大河流域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条件相对好 2.亚述为什么能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第一,国际上四周无强敌,埃及和赫梯作为强国已不复存在。
第二,国内铁器广泛使用,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促进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提供了更锐利的武器,增强战斗威力。
第三,频繁的对外征服。
第四,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改革,包括进行军事改革;恢复对外战争。
3.亚述帝国是如何改变他的统治政策的
从对征服地区进行野蛮屠杀的政策,转为将其居民从一地迁往另一地,这样缓和了与被统治地区的尖锐矛盾。
政策的转变开始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4.简述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的新巴比伦社会经济状况 (1)对城市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尼布甲尼撒二世大规模建设巴比伦城,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经济繁荣,商品货币发达,高利贷活动频繁。
(3)奴隶制度比过去有了较大发展,奴隶人数增多,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也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