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马加爵格言

青年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

一手里紧攥的这把英吉沙刀非常精美,拔出鞘来雪亮锋利,是爸爸从新疆带回的礼物。

但在韩光眼中,昔日的雪亮折射出久别思念和异域风情,如今的锋利却满是无比愤恨与复仇决心

事情就从那个玫瑰色的中午说起吧,都是玫瑰戒指惹的祸。

那个中午天色晴好,韩光随林玫和李宾走出教室的时候,目光不时在长发飘逸的林玫身上掠过,心里灿然一片。

林玫是这样耀眼的女孩呢,聪明且美丽。

她的聪明不事招摇,她的美丽宛如含苞的玫瑰,谁都能感觉到里面欲放的光彩。

因此,当她提议同去学校对面新开的陶吧的时候,韩光和李宾都十分愿意陪她。

韩光知道李宾喜欢林玫,还亲眼见过他偷递纸条。

据观察分析,林玫显然没有接受这份早来的情感,却又没有像别的女生就此冷落对方。

她只是巧妙制造出一种距离感,让李宾明白现在只能是好朋友,只不过这种距离是通过韩光来实现的。

从此,和李宾在一起的时候林玫总要拉上他。

尽管对林玫的做法心知肚明,韩光也乐于奉陪。

因为他知道,林玫的选择至少代表了别样的欣赏。

这家陶吧名字叫做“玫瑰の碗”,浓重的日式风格。

推开厚重的木门,习习凉风里传来一串“叮叮当当”声,那是串拙朴怪异的风铃,几只玫瑰色小陶碗被丝绳串起。

里面的布置也充满了日式情调,音乐播放的是日语版《美丽的心情》,轻柔舒缓。

因为是第一次来,他们站住好奇地观望着:人们带着套袖和围裙忙碌着,将色泽柔和的泥巴拉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样式。

引人注目的是桌子前一个坐轮椅的女生,全神贯注为即将完成的陶灌上色。

左右的两个女生不时建议几句,年轻的陶吧主人在旁热情地指导着。

“知道她是谁吗

”林玫压抑着兴奋小声问。

“那不是欣兰嘛,我和她住一个小区

”李宾马上说,口气中透出骄傲和自豪。

欣兰可是学校里的名人,上过报纸电视的,大家都以认识她为荣。

因为一场意外车祸坐上了轮椅,可她身残志坚,开设了“欣兰热线”,专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们服务。

据说,每逢周六周日,欣兰还会在家里开诊,去过的同学把她说得神乎其神。

见来了客人,吧主很快过来招呼并逐一介绍。

陶吧里真有好多新奇的玩意儿呀,不过大都是他们消费不起的。

但有样东西吸引了三个人的目光,那是一枚娇艳的玫瑰戒指。

玫瑰花朵精致仅有指甲大小,栩栩如生,却是陶泥做的。

玫瑰戒指无论买或自己做都是十元,当然是自己做的有意义了。

吧主为他们示范了一下制作方法,三个人都开始捏了起来。

李宾是根本捏不出来,放弃了。

林玫倒是捏出来了,很不像样子。

只有韩光的手巧,只见他从红色陶泥取下一小点儿,捏成薄薄的小片卷起来,算是花心。

然后他继续捏出小片卷在周围,小巧的花蕾慢慢显现,最后在根部用力捏挤,一朵嫣红玫瑰就缓缓绽放眼前。

吧主看了,也连声赞美韩光的心灵手巧。

“呀,好漂亮啊

”两个女生闻声推着欣兰过来,惊叫起来。

“是你做的

真看不出来呀韩光

”欣兰认真欣赏了,打个招呼与两个女生先行离开了。

“原来你认识她呀

”林玫望着欣兰美丽的背影说。

韩光笑了笑没回答,其实欣兰就住在他家楼上。

一旁的李宾有些心虚,林玫再看韩光的眼神便多了朦胧的东西。

等待烤制的过程中,林玫不停打听欣兰的情况,韩光尽自己所知一一讲述。

那些成功咨询的背后故事,让林玫听了以后眸子闪闪发亮。

十分钟后,穿了闪亮的金属指环的陶泥在烤箱里定型,一枚别致的玫瑰戒指成了。

谁来试

这里只有林玫一个女生。

“戴上看看,”看出林玫的犹豫,陶吧主人怂恿道:“又不是订婚钻戒,玩具而已。

”林玫看了韩光和李宾一眼,小心把戒指戴在左手中指上。

鲜红的玫瑰在白皙手指上愈更加娇艳,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林玫的目光满是惊喜。

“它正配你的名字,送给你了

”看到林玫爱不释手的样子,韩光说。

真的是啊,自己名字里也有个玫字。

也许是太喜欢的缘故吧,本想拒绝的林玫现出犹豫神色,但又想起吧主“不过是玩具”的话,神差鬼使竟然接受了。

但在李宾看来,林玫没有去赴他的约会,却接受了韩光的戒指。

这样的接受明显带有了某种意味,他的神色开始变得难看。

回去的路上,原本内向的韩光有些莫名的兴奋,他说起了自己最钟爱的英吉沙刀,说起了爸爸远赴新疆支教的见闻。

当时韩光一边品尝甜美的葡萄干,一边听爸爸讲新疆的奇闻轶事,那个古时叫做西域的神奇地方让人向往。

甜得粘手的哈密瓜、热情奔放的高昌乐舞、神奇美妙的和田玉石以及削铁如泥的英吉沙刀——从镜子般明净的刀面上,那些故事都折射成幅幅诱人的图画。

妈妈说了,假期带他一起去新疆看爸爸

“能和你妈说一下吗

去的时候也带我一个。

”异域风情显然也打动了林玫的心。

“没问题

”韩光爽快地答应了。

她竟然还要和韩光一起去新疆

一路上李宾像个局外人被冷落在一边,气愤难平。

原来他以为,林玫不过是拉上了块临时挡箭牌而已,并未十分在意。

现在却突然发现,这个沉默的男生身上竟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如今正被林玫开掘出来,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乃至敌手。

想到这里李宾的脸色全变了,如同一片暴风雨前阴霾密集的天空。

但韩光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些,他眼里的林玫行走姿态优美,那朵玫瑰随白皙纤细的手指蝶样飞舞。

在他看来,因为这样的舞动,如水的天空也被渲染成玫瑰色,那样鲜红娇艳而让人心动不已。

二玫瑰戒指果然在班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轰动,女生们把那枚戒指传过来戴过去,像是试穿灰姑娘的水晶鞋。

精致的玫瑰如一团小小的火焰,瞬间把人心点亮一片,教室里充满了对韩光的赞叹声。

平日文弱内向的韩光竟成了最受欢迎男生,这种结果让李宾始料未及。

之后,就有个别男生酸溜溜说了“接受了韩光的戒指,就要嫁给人家哟”的话,林玫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第二天玫瑰戒指就从她的手上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和所有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一样,为了避嫌,林玫索性暂时断绝了和所有男生的来往。

通过韩光介绍认识了欣兰之后,她更多和欣兰待在一起。

同学们经常看到林玫推着欣兰走在碎金遍地的林荫道上,两个人好像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谁也不会料到,一周以后发生了厕所事件,那段时间成为韩光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

下课到厕所的时候,韩光刚在水泥筑成的小便池站定,李宾马上凑到到他的身边。

想不到,李宾故意碰了旁边的刘威一下,刘威回碰的时候,李宾身子一晃,尿柱就扫在了韩光的裤子上。

韩光愣住了。

“对不起啊。

”李宾满不在乎地提了裤子,搂着刘威走了。

韩光愣了半天,才让自己回过神来。

回到教室的时候,一屋子的男生都在窃笑。

看到他进来竟然爆发哄堂大笑,而且不知谁在扮女声尖叫——韩光尿裤子了

屈辱像一把突然飞来的刀子,割破了身上的某处地方,流下鲜红血液来。

好久他才感觉到尖锐的疼痛,那个地方是心脏。

林玫没有笑,但她的脸色苍白,垂下眼帘不再看韩光。

韩光知道自己变成了全班的笑柄。

这件事的严重性还在于,谁再接触他,谁也就会成为笑柄的一部分

怎么会这样

平常他们相处也算融洽。

是玫瑰戒指

韩光忽然明白了,他和李宾的过节源于林玫。

人生是一个逐渐明白事理的过程,有些东西具有排他性,即使同学也不行。

但李宾也太过分了

他气得抑制不住浑身发抖。

想了好些天,韩光找到李宾:“咱们是同学,你怎么能这样做

”“我跟你说过不是故意的。

”李宾话里硬硬的,根本没有道歉的意思。

“你尿在我身上我没怪你,怎么又能当笑话传呢

”韩光质问。

“我是说你了,怎么样

”李宾脸上闪过一丝愧色,态度索性更加不好。

“你——”韩光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想打架你就放马过来

”李宾的口气竟无赖起来。

他自恃身强体壮,根本没把文弱内向的韩光放在眼里。

“你,你等着

”韩光憋得脸色发紫,许久才从胸腔里挤出这样一句狠话。

李宾用故作惊讶的目光扫了韩光全身一遍,眼睛里突然满是嘲弄:“就你

你随便

”李宾的挑衅态度更激怒了韩光,知道自己打不过李宾,他现在能做的只有扭头而去。

自己就这样被李宾欺负了

告诉妈妈

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找老师

老师又能把他怎么样

找爸爸,可爸爸远在千里之外。

耻辱呀

对韩光来说,日子一下变得暗淡无光,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现在只有闪电能够割裂这无比的黑暗,刀子般的闪电

韩光是如此内向的男生,遇事大都放在心里,从不与人争执。

正因为这种性格,他心中的怨恨已膨胀成一个硕大的气球,却没有发泄的渠道,随时可能承受不住更大的压力而爆炸

这些日子韩光一直失眠,他看到镜子里自己布满血丝的眼球,那竟然是魔鬼一样的眼神,凶狠且残忍。

只要能报仇血恨,就是变成魔鬼他也在所不惜。

韩光找出那把珍藏的英吉沙刀,独自一人在黑夜里徘徊。

有月的深夜里,脱离皮鞘的刀子在月光下折射银白的光芒,似乎把整个黑夜都笼罩在这冰凉光芒之下。

他提刀站立表情冷峻,孤独的侧影在月光下也像一片刀子。

后来韩光明白,每个人当时的心境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如今玫瑰颜色在他的眼里一片殷红,如汩汩流淌的鲜血。

他要让这颜色变成血淋淋的现实。

刀,韩光在心里呻吟了一声,仿佛有光从刃口一掠而过,心中留下清晰如昨的尖锐痛楚。

韩光持刀凌空劈杀的时候,把自己的左手割伤了。

手上的口子先是白白的,而后鲜血迅速涌了出来,几乎按不住的样子。

他一直想随妈妈到新疆去,吃吐鲁番的葡萄,看高昌古乐找和田美玉,用英吉沙刀切哈密瓜和烤全羊,可是现在用不着了。

他要用这把雪亮的英吉沙刀杀人,用血来洗清耻辱

几天后一个阴沉的下午,左手缠着纱布的韩光抢先走出教室,笼中困兽一样无目转了几圈,突然站到门口大声喊李宾的名字,变得嘶哑的声音里充满怨毒。

林玫惊愕地抬头看时,感受一双充满杀气的目光像刀子般飞过来。

同学们也纷纷交头接耳,预感到要好像出什么事。

被喊出来的李宾故作镇定,晃着膀子出来了,打架他可不怕

随韩光走到教学楼后空地上,两人站定对峙着。

此时韩光像变了个人一样,目光野兽般凶狠残暴。

李宾在心里打了一个寒战,但他提醒自己别怕,不就是韩光嘛

平时内向得近乎软弱,身体也瘦弱,谅他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两人对峙的时间很长,韩光双眼血红盯在李宾脸上,眼中的仇恨像愈燃愈旺的火焰,这让李宾多少有些紧张。

“啊——”韩光终于大叫了一声冲过去,他从来没打过架,很容易就被强壮的李宾一下摔倒在地。

韩光仰面翻倒在地,后脑在坚硬的土地上磕得疼痛。

李宾心里有些放松下来,他重新用轻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韩光。

韩光坐起来的时候手臂碰到了小腿上的硬物,那把英吉沙刀就绑在那里。

他知道自己只要撩起裤脚飞快拔刀,像电影里的特种兵一样冲上去,一切就都结束了。

就在韩光即将行动的时候,林玫推着欣兰出现在他们面前。

三在一种异常沉闷的气氛中,欣兰把气喘如牛的韩光带到无人的房间,便于两人在一起交流。

韩光的情绪一直非常激动,并且沉默着一言不发。

原来知道林玫是一个聪明女孩,没想到她如此聪明。

预感将要发生事情,她没有去找老师,竟把欣兰找来了。

待到韩光喘息逐渐平稳,欣兰开口了:“你有一身的刀光

只不过藏起来寻常人看不出来罢了。

”韩光呆住了,她能看破我心里的想法,这个女生太厉害了

“韩光,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欣兰用亲切的语气问。

韩光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愤愤地把经过讲述了一遍。

欣兰舒了一口气,幸亏及时赶到,她问:“你真想杀了李宾

”“对

我就是要杀了他

”韩光火气十足。

又一个要杀人的“马加爵”

今天竟然让欣兰亲身遇上了。

对于众说纷纭的马加爵案件,欣兰和父亲曾从心理上探讨过解决办法。

父亲说当然可以通过老师去干预这个问题,但他内心的问题没有解决。

心理医生应该从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疏导,成长过程的好多问题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欣兰很快有了自己的主意,她决定就从马加爵入手。

“知道马加爵吗

”欣兰开门见山问。

“知道。

”韩光明白了欣兰的意思。

“你觉得,他是坏人还是好人

”欣兰继续问。

“……”“他的不幸经历固然值得同情,但从法律的角度上讲,他是个罪犯,因为他非法剥夺了同学的生命。

”欣兰说:“如果你这样做,你岂不也就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坏人

”“……”韩光把头埋在双肩中“你想成为一个坏人吗

”“……当然不想。

”良久韩光才低声说。

“你想过杀人的后果吗

你会成为一个人们所不齿的罪犯,被法律严惩。

这种代价是高昂的,你甚至不得不用自己最珍贵的生命来偿还。

”“我想过……”“你没想过的是,因为你的错误,两个家庭会陷入沉痛的悲哀。

这种浓烈的悲哀,甚至会伴随你的父母一生

”欣兰加重语气:“你想做一个被人们唾弃的人吗

”似乎被触动了内心柔软的地方,韩光的眼中流下泪水。

“能问下你的理想吗

”欣兰转移了话题。

“我的理想是——我想做科学家……”韩光不明白为什么问这个,但还是做了回答。

“得了,如果你杀了人,你的理想还能实现吗

”欣兰说。

“……”韩光不语。

“你还是觉得耻辱,对吧

”欣兰问:“你觉得只有杀掉他才能洗清你的耻辱

”“对

”韩光余怒难消。

“他只尿湿了你的裤子,你却要夺走他的生命。

尽管大家笑了你,但你的报复是不是太过分了

”欣兰笑着说:“把身上的刀拿出来吧

”韩光有些不好意思,慢慢从腿上解下刀递给欣兰。

“哟,还是有名的英吉沙刀啊

”欣兰接过刀来看了一眼说:“想知道在我们女生心中,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吗?”韩光迷惑地看着她。

“遇事从不惊慌失措,智慧而心胸开阔。

无故加之而不怒,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善于把天大的事情化为绕指柔,直面耻辱和困难才见英雄本色

韩光认真聆听欣兰的每一句话,目光开始重归平和。

“从来都是英雄相惜。

你想过没有,用一种方式让他佩服你。

男人的方式

”“你说是——勇敢

”韩光猜测。

“对了,就是勇敢

”欣兰很高兴,继续追问:“怎样表现你的勇敢

”韩光摇摇头。

“看过《开往春天的地铁》吗

”欣兰沉吟一下问。

“没有。

”韩光疑惑地看着欣兰。

“我这里有,拿去看吧,然后回来告诉我自己的想法。

”欣兰说“好。

”韩光接过光碟。

告辞的时候,欣兰说:“这把英吉沙刀太漂亮了,能借我欣赏几天吗

”韩光回望,欣兰正用朋友般亲切的目光注视着他。

这个女生太聪明了,韩光心里想。

她是想替我先收着这把刀,以防自己做傻事,他点头表示愿意听从欣兰的安排。

四韩光和李宾一同站在了高高的蹦极台上,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往脚踝处系着弹索。

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听起来像一支马队冲过来,无数片刀子划破空气,从四面八方凌厉地劈来。

天空上,阳光万箭飞射而下,点点就像刀刃上锋利的光芒。

观看《开往春天的地铁》,看到主人公刘建斌和陈小慧从高高的蹦极台上呼啸而下,韩光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让自己和李宾在蹦极台上“决斗”。

不同的是他们是为了保卫爱情,韩光是为了捍卫尊严。

蹦极起源于南太平洋岛瓦努阿图的一种成年仪式,瓦努阿图少年必须经受住高空悬跳的考验,才能算是到了成年。

对现代人来说,则是一项挑战自我的极限运动。

关于蹦极的趣闻很多,据说有一位肌肉男自认为胆量够大,上下九次都没有勇气跳下去。

还有两对青年男女相约去蹦极,结果两个女人扑腾蹦下去了,一对大男人却灰溜溜走下来。

勇气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强硬,内心的坚韧无畏其实更显英雄本色

约李宾来并没费太多周折,李宾表示在哪里打架都奉陪到底。

待到十几层楼高的塔台上检查身体,得知“决斗”的方式竟然是蹦极后,李宾有点傻眼。

他有轻微的恐高症,站在高处向下望就会眼晕。

但如今已经箭在弦上就得硬抗,退出就意味认输。

台上只有他们两个客人,李宾心跳如鼓,他听说几个月前一家蹦极设施出了事,一个人跳下来摔碎了头颅,现在的几个蹦极台似可罗雀。

“准备好了吗

一二、三——跳

”两位专业的指导教练上前作最后一次的安全监察,李宾是让韩光咬着牙拉下去的,发出非人般的惨叫声,如同要下地狱一般。

韩光尽管也害怕,但复仇的欲望使他憋住了恐慌的叫喊。

蹦极过程约五秒种,以每小时超过五十五公里的速度坠落

海面迅速扑过来,韩光不由得闭上眼睛,有种窒息的感觉。

感觉自己是一块陨石,被甩出了运行的轨道,完全地失控。

在还没来得及和海面接触之前,,一根生命之绳又将韩光扯回轨道。

接下来百分之八十反弹的感觉更为刺激,身体不断坠下去弹回来……这是韩光一生中最长的五秒种,重回地面如同喜获新生。

他们被工作人员解下来后,韩光看到了李宾脸上是欲哭无泪的惨状。

之后他听到围观游客的笑声,才发现看到李宾的裤裆处湿了一片。

其实韩光只想通过蹦极把内心的愤怒发泄出来,让李宾知道内向并不等于懦弱。

没想到竟然是这种结果,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人生真是奇异,一场极限运动把原本不共戴天的仇恨化解于无形。

还碟的时候,韩光讲述过程后向欣兰表示感谢。

“谢我什么

”欣兰侧头问。

“不是你让我蹦极吗

”韩光问。

“我有吗

那是你自己做出的决定。

”欣兰的微笑藏了女生的狡黠。

“你……”韩光惊讶,欣兰竟然也会耍赖。

“我只是给你看了一张碟片而已,你真正应该感谢的是自己

”欣兰正色说。

“……”韩光张口结舌说不出任何话。

“好女人真是男人的一所学校。

”韩光的嘴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句。

欣兰有些哭笑不得,这个韩光,一下把她从女孩变成了女人

她把英吉沙刀递过去,扔回一句:“给你

男人——”“我把这把刀送你了。

”韩光郑重地说。

“这件礼物很珍贵呢,谢谢你

”欣兰接受了。

沉默一会儿,韩光的话语变得有些不自然。

“……林玫是否和你说过一些话

”“你是问那朵玫瑰戒指吧

”欣兰真是冰雪聪明。

韩光迟疑地点了一下头。

“当初林玫本想还给你,是我拦住了她。

我认为那枚戒指并不代表爱情,它是纯真年华的一个珍藏——只代表一种纯洁和美好。

你不这样认为吗

”“谢谢你

”韩光的脸上闪过一道奇异的光彩。

韩光走后,欣兰从刀鞘里拔出英吉沙刀细细观赏,觉得奇怪了。

原来的这一把刀,充满了寒光闪闪的仇恨,如今竟又重归平静,甚至不再凌厉,只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罢了。

据说好刀都有灵性,这把英吉沙刀还真是奇异。

欣兰又拿出一只小首饰盒,打开后里面俨然就是那枚玫瑰戒指,欣兰没有告诉韩光真话。

林玫一直不敢面对这枚戒指,总觉得玫瑰的颜色猩红如血,放在身边心理压力太大,就把它寄存在欣兰这里。

现在看来,玫瑰的颜色也不像林玫描述的那样可怕。

英吉沙刀和玫瑰戒指如今都在手里,虽有性质各异但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可以在人们眼里光芒四射。

只不过心情不妙就一个可以杀人,一个可以伤心。

欣兰不会永远保存它们,因为不是故事的真正主人。

待到韩光和林玫真正成熟起来的时候,她会物归原主。

见证青春年华的东西只会让人感到亲切,甚至连同当初的痛苦和不堪。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宾像斗败了的公鸡般垂头丧气,在韩光面前抬不起头,甚至有意躲避。

如果韩光以牙还牙,把他尿裤子的糗事传扬出去,他就没脸见人了。

他几次想当面恳求韩光,只要不把那天的事情说出去,要他怎样都可以。

一个星期过去,没有同学嘲笑过他,韩光竟然没有把蹦极的事情在班里传扬,李宾的内心极度愧疚起来。

刚刚放学的校园总是喧闹的,同学们头顶一片玫瑰色的晚霞,归巢倦鸟般向学校大门涌去。

韩光在人流中堵住了李宾的去路,李宾愣住了,望向韩光的眼神迷惘而空洞。

如今的韩光身上充满一种男人的豪气,他猛然朝李宾的胸口挥出一拳,触点却是轻轻一碰。

韩光严峻嘴角绽开一丝微笑,李宾似乎明白了一切,带着几分尴尬也裂开嘴嘿嘿笑着。

韩光像一个真正成熟的男人那样“呵呵”笑出声来,用手臂揽过李宾的肩膀,一同朝校门口走去。

在林玫和同学们惊诧欣喜的目光里,两个原本隔膜的身影,在夕阳中愈行愈远,渐渐融到一起,最终融进了一片宏大的玫瑰色灿烂煦暖里。

后记:一声枪响,马加爵的人生结束了,但此类事件远没有结束。

早在1990年,我的一位少时伙伴就曾把自己的大学同学用钢筋打死,最近新的校园血案也屡有发生。

马加爵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就像人类之间的残酷战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据调查,数量惊人的少年在矛盾激化时,有过强烈的杀人恶念。

之所以没有成为马加爵,原因多种多样。

也许是人的善良本性,也许是怕国家法律的制裁,也许是不想失去宝贵的生命……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心理健全,才最终没有成为杀人者。

这篇小说是我的少年心理咨询系列最难写的一篇,多年难以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不可能因为这篇小说就得到根治。

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都来努力,从源头入手,让少年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就能最大限度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这篇文字也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认知因素首先是对自己的认知。

有无正确的自我评价,会影响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第三是对交往本身的认知。

交往的过程是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过程,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满足而忽视对方的需要,就会引起交往障碍。

情绪因素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应当与引起情绪的原因及情境相称,并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情绪反应过分强烈,不分场合和对象,恣意纵情,会给人轻浮不实的感觉;若情绪变化激烈则会让人觉得过于感情用事;情绪反应过于冷漠,对本可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无动于衷,则会被认为麻木、无情。

这些不良情绪反应都会影响交往。

人格因素 人际交往中。

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良的人格特征容易给人以不良评价、不愉快的感受乃至一种危险感,因而会影响人际交往。

下面是较常见的一些不良人格因素及其对交往的影响。

①为人虚伪。

与这种人交往,人们没有安全感。

②自私自利。

这种人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不关心他人,人们在与这种人的交往中会经常感到精神上、物质上受损⑦不尊重人。

与这种人交往。

易被挫伤自尊心。

④报复心强。

与这种人交往,使人常担心稍有不慎,就会遭报复,感到心理紧张。

⑤嫉妒心强。

与这种人交往,易使人感到自己被嫉恨、被排挤、被剥夺,从而感到不舒服,不安全。

⑥猜疑心重。

常令人在交往中感到冤枉委屈,难以从内心接近。

⑦苛求于人。

这种人易使人感到紧张和压抑,并易使自尊心受挫。

⑧过分自卑。

这种人常被感觉为无能,与此种人交往使人感到负担、沉闷。

⑧骄傲自满。

使人感到威胁或难以信任。

⑩孤独固执。

自我防御心理太强,相互间难以影响,使人感到交往无效或交往很累。

因此,为了改善人际交往,应努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能力因素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而对有些大学生来说,则是主要原因。

这些同学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他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想调解他人的矛盾,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出尽洋相;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则是硬梆梆的。

人际交往的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来提高,关键是要多动脑筋多交往。

求关于坚持信念、信仰的作文材料。

谢谢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不都是依靠坚持而取得胜利的吗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

他靠的是什么

还不是靠坚持而已,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史记》,那么我们现在就再也看不到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华,所以他的成功,他的胜利,最主要的还是靠坚持。

外国名人杰克

伦敦,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

他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

终于他成功了,他胜利地成为了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价也比其他人多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样,坚持也是他成功的保障。

荀子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这也正充分地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骏马虽然比较强壮,腿力比较强健,然而它只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过十步,这就是不坚持所造成的后果;相反,一匹劣马虽然不如骏马强壮,然而若它能坚持不懈地拉车走十天,照样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也就是坚持不懈,这也就像似龟兔赛跑:兔子腿长跑起来比乌龟快得多,照理说,也应该是兔子赢得这场比赛,然而结果恰恰相反,乌龟却赢了这场比赛,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正是因为兔子不坚持到底,它恃自己腿长,跑得快,跑了一会儿就在路边睡大觉,似乎是稳操胜券,然而乌龟则不同了,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气馁,反而,它却更加锲而不舍地坚持爬到底。

坚持就是胜利,它胜利了,最终赢得了比赛。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

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

说透了,这还是坚持。

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

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在我们现在的学习中,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

辩论:教育应该注重人格培养多于知识培养

典型例子: (我想这个话题展开就可以说很多了)名言: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这样说:“教育一个人的知性而不培养其德性,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

”叔本华说:“我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基本因素是我们的人格,如果没有其它的原因的话,人格是在任何环境中活动的一个不变因素。

” 余秋雨介绍,在香港有一种说法是“全人教育”,即指健全人格教育,它是大学的必修课。

“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素质最后要整合成人格。

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白,人格遗传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此外,一些资料:91.7%的受访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受访父母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学位;65%的受访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其中,34.9%的要求95分以上,9.3%的要求门门都是满分……在全国进行的系列调查结果屡屡证明,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在父母望子成龙心态的影响下,孩子们童年的学习负担一点也没有减轻。

在许多人看来,今天的中国人对的重视程度似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事实上值得社会各界高度警惕的却是,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

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已经制造了太多的童年恐慌——儿童因不能够理解和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较为强烈和持久的焦虑。

在的高压之下,不少地方的教育也出现了高度扭曲。

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教育进行反思之后,提出了“教育荒废”的观点,认为由于激烈的考试竞争,用人单位偏重学历,整个教育陷入了的怪圈,出现了所谓问题教师和。

“教育荒废”导致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整个教育界极度的不信任。

日本有关方面认为两个原因导致了“教育荒废”现象的产生:第一,为赶超世界先进国家,将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的积累上,而忽视了对精神的关注。

第二,僵化、封闭、激烈的升学竞争、极端的管理措施,加重了儿童心理上的压抑感,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

由于升学至上的考试,对教育逐步背离了原有目标,脱离了社会,忽视了教育对象,甚至忽视了儿童本身。

日本对教育的反思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避免重蹈覆辙。

另一个~人格教育重于知识教育不注意人格的培养,很可能有一天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或硕士生、博士生竟然是人格不健全的人,而人格不健全的人是什么可怕的事都能干出来的。

人格是人的基本,没有了人格,再多的教育也白费,拥有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没有了人格,我们将是不完全的。

人格教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人格教育可纠正我们不良的心理;可纠正我们想步入犯罪的良药。

不至于导致最后人格丧失。

人格是人的本钱,特别是在青少年期间,人格教育极为重要,绝对不可忽视人格教育,就算知识可让我们在社会上立足,但社会更注重的是人格。

因为犯罪的人一般人格都有人格偏差。

“我心目中的教育,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人格教育。

”在余秋雨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最后是人格的比较,而不是专业知识的比较。

因为随着知识的丰富,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被淘汰。

既然这样,还要去学校干什么

“因为那里留下的是人格。

所以,学校的一个重要身份就是人格的熔炉。

”余秋雨介绍,在香港有一种说法是“全人教育”,即指健全人格教育,它是大学的必修课。

“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素质最后要整合成人格。

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白,人格遗传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人格教育的成果,直接决定了人们是用知识创造美还是制造恶,人格的完善与否,影响了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是走向文明还是走向毁灭.蔡元培先生也曾说教育乃养成国民人格之事业,一个国家拥有健全人格的国民,是什么风雨也吹不垮的,甚至还能为全人类谋幸福.相反,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品质恶劣就会给周边的人和民族带去灾难,日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知识对于人格健全的人,就犹如锦上添花,美不胜收;知识对于人格不健全的人,犹如强盗手持火把,徒增危害而已! 健全的人格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积累,促进人格和知识的良性循环.一个心地纯真,用心一致的人,学习起来就自然事半功倍.试想,一个心思混乱,思想恶劣的人又怎么会有学习的心境和动力呢?健全人格一旦形成,人们就会养成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习惯.这就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人格健全热爱学习的人,就会被知识领着走,而人格不健全的人,就要被知识拖着走了. 最后,教育注重人格培训多于知识培训更符合社会的择才标准和国家的育人方针.我国教育向来主张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可见,教育把德放在了首位.不可否认,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如饥如渴,但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没知识而有道德的人至多成为社会的废品,一个没道德有知识的人却可能成为社会的危险品.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

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

教师的使命,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我们觉得知识、能力、人格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这样比重的设计使学生需要有文化知识,更需要有能力,有健全的人格。

而健全的人格很关键,就是学会做人,然后再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社会。

这个宗旨是非常好的。

我们现在常说的应该说最后素质教育都是要围绕着一个人字来做,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最终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去做,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这非常重要。

素质教育方面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在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还有中都应该很好地设计,很好地去落实贯彻,全体师生都应该践行在行动中。

学生也是,自己要时刻地鞭策自己,要成为比较优秀的社会有用人才。

作为教师,每个人要有教育思想,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该思考怎么样能够把学生装在心里,思考着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指导,为学习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说的解惑。

作为学校也是这样的,应该要注重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理念去做服务。

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人才培养应该是配套的,而且应该是贯彻到行动中,践行在每个学习和教学的环节中首先,大学教育对人格培训的成果,直接决定了人们是用知识创造美还是制造恶,人格的完善与否,影响了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是走向文明还是走向毁灭.蔡元培先生也曾说教育乃养成国民人格之事业,一个国家拥有健全人格的国民,是什么风雨也吹不垮的,甚至还能为全人类谋幸福.相反,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品质恶劣就会给周边的人和民族带去灾难,日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知识对于人格健全的人,就犹如锦上添花,美不胜收;知识对于人格不健全的人,犹如强盗手持火把,徒增危害而已! 论语中讲到,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就可以学习知识了,这讲的就是人格教育要比知识教育重要。

所以,作为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最后一个~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论文在当今的时代,实施人格教育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只要观察一下眼前的社会状况并反省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就可以充分理解这一点。

在20世纪里,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达,使人们的相互交往比以往容易得多了;医学和卫生领域的成就,使许多曾经肆虐人类的疾病得到控制或得以消除。

这些非凡的科技成就的确是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业绩。

然而遗憾的是,在这百年中人类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却没有与科技发展同步。

因此,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勾画出20世纪阴暗的一面。

在这充满腥风血雨的世纪里,人类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比过去所有世纪死于战乱者的总和还多。

在这个世纪里,人类曾经做过多种努力,试图以和平手段来解决冲突,最为显著的成就便是1945年联合国的诞生。

成立联合国的宗旨就是要向提供一个能够和平解决争端和冲突的场所。

可是,尽管联合国竭尽努力,仍未能制止冲突、平息战乱。

仇恨和流血仍在继续:发生在冷战期间的大小冲突;中东地区、南非和等地的种族和宗教冲突以及非洲、中欧等地的种族灭绝等等。

事实上,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各地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两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总和。

不仅如此,人类在20世纪还受到了比战争更为严重的威胁,目前这种威胁正在向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发出挑战,这就是家庭危机。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大量家庭陷入了危机状态:虐待、遗弃、背叛、离异、暴力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从某些西方国家的情形来看,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家庭危机。

在美国、瑞典、法国和日本等经济大国里,离婚率从1960年到1990年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情景。

家庭崩溃带来了一连串严重的社会后果。

如果孩子失去了健康温暖的家庭环境,就极有可能受到酗酒、吸毒、暴力、性乱及其他犯罪问题的困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机构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换句话说,如果家庭不能健全地履行其职责,社会和学校无论付出多么昂贵的代价,也无法补救下一代遭受的危害。

只有稳定的家庭才能为子女提供首要的成长环境。

由于家庭解体造成的社会混乱,使年轻人的问题越来越多。

许多青少年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失去了必需的良好家庭教化,加之生活的富裕和行为的自由,于是抽烟、酗酒、吸毒、性乱等等成了青少年轻而易举的选择,结果是众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更有许多青年陷入犯罪的深渊。

过去30年里,美国年轻人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增加着。

在过去10至15年里,性病艾滋病在年轻人中间大肆传播,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孤独和抑郁的苦境,甚至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走上自杀之路。

至于不尊重长辈、缺少自尊自重、学习成绩降低、厌学辍学等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家庭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日趋下降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不久前做的一项社会调查中可以看到:从1950年至1990年,美国年轻人对于影响自己人生的最大因素的排列,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50年代,对年轻人的人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生活,然后依次是学校、教会、友辈及电视;到了90年代,友辈和电视成了对年轻人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然后才是家庭、学校和教会。

正是在1960至1990年期间,美国政府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青少年问题的经费支出增加了5倍,高达数百亿美元,但效果却微乎其微。

在此期间,暴力犯罪增加了5倍,非婚生育增加了4倍,离婚率上升了4倍,单亲家庭增加了3倍,青少年自杀人数增加了3倍。

事实证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人际以及自身的问题,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综上所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危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类问题属于人的内在问题,也就是人类心情上和认知上的问题。

我们可以说“人类问题的中心在于人心”。

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就必须从改变人的心灵入手。

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社会,社会组成国家,国家组成了世界。

因此,只有当人的心灵转向善良并充满关爱时,家庭才有和睦,社会才有安宁,世界和平才有可能实现。

有两个社会机构强有力地影响着个人的人格成长。

第一个是家庭,建立美好的家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第二个是学校,这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导在价值取向上应该是一致的。

在家庭中,父母应当言传身教;到了学校,教师必须强化孩子在家庭中已经开始接受的那些教导,使孩子的人格得以不断成长直到成熟。

美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家·利科纳(thomas lickona)博士在所著《人格教育》一书中指出:“有史以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双重的,一是帮助青年人开启智慧,二是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品性。

”然而遗憾的是,帮助青年人发展良好品性的教育目标,在许多现代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已经被忽视了。

这里,我们首先以美国为例考察一下现代教育是如何放弃道德价值这一重大教育目标的;其次,我们要探讨如何安排教育目标的先后次序;最后我们要谈一谈如何实施平衡的教育,以及学校和家庭如何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把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使他们日后能够明智地利用自己所学得的知识造福人类。

一、 教育面临的危机美国的教育机构最初是由那些致力于教导年轻人道德价值观的宗教界热心人士创立的。

在美国,最初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之中。

那时,在讲授说、写、算三个基本学习方式的教材里充满了道德内涵。

举例来说,在19世纪时,学生们通过抄写哲言警句来学习写字,诸如“勤劳者无暇作恶”,“勤奋赢得赞美”,“公正乃人人之权利”等等。

学生在抄写时就默记了内容,于是这些道德格言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他们的思想之中。

当时的人们都懂得知识和道德对社会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学校的使命就在于培养既有知识又有道德的人。

美国那些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大学,如哈佛、耶鲁和乔治城等大学的教育宗旨都一致强调善良的人格品性是良好个人和良好社会的基础。

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的使命和道德价值渐趋脱节,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明显削弱。

60年代的青年反叛运动高举社会和文化革命的旗帜,影响十分深远。

当年轻一代的“亚文化”受到抬举时,主流文化中的道德权威就被贬低了,长辈的思想观念不再被尊重。

一时间,自私的个人主义盛行起来,人们把追求个人满足、自我实现置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之上;各种怪异荒诞的行为都在“自由”的旗帜下得到容忍、保护甚至是鼓励和表彰。

于是为此进行理论辩护的道德相对主义也得以蔓延开来。

论文人格教育刻不容缓来自 自那时起,各种破坏行为在年轻人中间日趋增多。

比较一下当前学校里的问题和学生的行为与40年前的情况有何不同,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革命”的后果。

40年代,美国校园里的主要问题是:发言不遵守秩序、上课嚼口香糖、课堂不安静、在教室内追逐奔跑、争先恐后不排队、衣着不当、随地抛垃圾等。

然而到了90年代,校园里的问题却令人惊诧地表现为:抽烟、酗酒、滥用毒品、性乱、女学生怀孕、性病、强奸、抢劫、暴力伤害、自杀等等。

由此可见,学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可想而知,这种腐败的道德状况必然导致学业水平的下降。

实际上从1965年到1990年,美国高中毕业生的会考(sat)即学业水平的鉴定性测试,总平均成绩从980分下降至900分以下。

如果美国教育界能够恪守其宗旨,在教育理论的根本问题上不动摇,那么年轻人发起的社会文化变革,也不至于对整个教育体制造成如此强烈的破坏。

然而在60年代,美国教育界的改革者们为了找出进步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也为了标新立异,开始实施“无导向教育”教学法。

灾难的序幕从此拉开。

这种无导向教育的意图源于心理学派的新思潮,主张把心理治疗室里有一定疗效的方法搬到学校教室里加以应用。

心理治疗专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把“无导向”或称“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心理治疗概念引进咨询实践,带来了心理咨询辅导的大革新。

治疗师采用这种无导向疗法治病时,只对患者的思想、感觉作出尽量客观的反映,而不以任何方式去对患者进行指导或教导,其目的在于让患者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欲望和目标,通过自我觉悟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种引导患者去发现自我的方法,在当时对于启发成年的心理疾病患者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确实有效果。

于是一些人开始提议把这种心理治疗技巧应用到学校的课堂上去教导学生。

罗杰斯先生在其《自由学习》一书及其他著述中,大力倡导在教育体制中实施无导向教育。

这种为帮助成年心理疾病患者认清自己而运用的治疗技巧,果真适用于课堂里的学童吗? 须知,这些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还只是在形成的过程中。

无导向教育的特点是要用自我发现的过程来取代在指导下进行学习的传统方法。

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就得服从于一种以学生感觉为转移的教育方法。

而且,无导向教育主张自我决定标准和自我抉择。

这无异于告诉学生,他们自己是道德价值观的唯一决定者,而社会认可的对错标准只具有参考价值。

这样一来,昔日作为道德权威的教育者的地位就被贬低了,教师的角色只是协助者。

这样,无导向教育把学生的自主权提高到可以任意选择自己价值观的地步。

与此同时,传统的道德智慧和经验一概被拒之门外。

无论教师们多么富有人生经验,多么心灵成熟,统统禁止对学生进行道德指导。

千百年来被证明的人类文明精华的那些道德遗产统统被抛弃和遗忘了,甚至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也遭到否定。

学生在学校里被告知说,父母的教导是从外部强加的,并不是学生自己心中需要的,因此那种价值观只是父母的,不一定适用孩子,孩子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是导向型的教育。

教师是长者、智者,有责任向学生传播知识。

将传统的导向教育与这种新式的无导向教育加以比较,可以清楚地知道两者的差别。

导向教育是以客观标准和普遍原则来指导学生,无导向教育是让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欲求;导向教育强调学习的内容,无导向教育则注重学习的过程;导向教育注重社会性内容,总是帮助学生领悟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或是社会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无导向教育只教导学生要忠于自己,很少提及家庭和社会。

无导向教育之所以对教育者产生诱惑力,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种教育受到青春期学生的欢迎。

年轻人已经从社会文化思潮中汲取了民主和平等的精神,但对民主和平等的曲解和滥用就导致他们怀疑权威、崇尚极端个人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等等。

学生们一般都对这种教育方法及其附带的一些活动感兴趣,因为这些作法符合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如自我发现、叛逆传统以及表达自己意见等想要独立自主的欲望得到鼓励和满足。

其次,这种教育方法使教师们觉得工作比较轻松,因为它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通常不高,教师也不必煞费苦心地去纠正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

顺理成章的结果便是,教师不再被要求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和人生导师。

如此一来,教师本身的人格水平和行为举止就无关紧要了。

无导向教育受青睐的第三个原因,是由于它不排斥任何价值观,因而体现了兼容并蓄和共存的精神,这在美国社会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环境里是十分需要的。

无导向教育以各种不同面目在教育界登场。

它最初被应用于学校教学时,称为价值观澄清(价值观分离)教育(values clarification),其后出现的有自尊训练教育(self-esteem training)、结果取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等。

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这种无导向教育法对美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害。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无导向教育的观念和方法正在被其他一些国家仿效,招致与美国相似的严重后果。

价值观澄清教育以及以其他各种面貌出现的的无导向教育方法均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价值观澄清教育不教导判断是非的标准,只求对学生现有的价值观加以说明。

这样一来,它就纵容了那些既无经验又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不提供必要的道德指导的情况下自行选择价值观,使学生无法获得赖以作出明智判断和抉择的必要根据。

其次,无导向教育不知不觉中鼓励学生安于平庸、不求完美。

由于主张每个人的想法都应当受到同等尊重,因此不支持人们憎恶好善的本性和力求人格完美的意志努力。

总之,价值观澄清教育法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品格,因为它的基本主张是:道德教育的功能只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价值观。

对于个性已经成型的成年人来说,这种方法或许有助于激发他们较大的生活动力;但对于尚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种方法就不具有任何建设性。

各方面都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所需要的是教育者明确的言传身教,以帮助他们形成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价值观,并培养出自律、负责的意志力和习惯,这样才能为将来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尊训练”是无导向教育的另一种形式。

由于无导向教育一般都很看重个人感觉,自尊训练式教育相信自尊对个人、社会都有好处,认为具有高度自尊感的人会更好地自我调适,成为表现优秀的公民。

因此,这种形式特别强调年轻人需要保持良好的自尊心。

关于自尊的种种神话已在当代美国教育中深深地扎了根。

第一个神话是:自尊是每个人的天赋人权,因而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有义务去保护和激励人们的自尊感。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倾向,即任何可能危及某人自尊感的意见或评价都必须加以抑制。

然而事实上,自尊并非一个人自然而然拥有的权利,而是通过努力获得成就后赢得的一种感受。

教育者不应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而降低各种要求和期望的标准。

相反,应该以真爱之心严格要求,借着关怀之心树立高标准,推动学生尽心尽力地学习,并获得为日后的人生成就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这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自尊。

第二个神话是:高度的自尊可以预防道德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种神话试图让人相信,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尊时,就会具备抵制毒品、性乱以及其他各种不良行为的能力。

当教育者鼓励学生拥有与善恶无关的自尊时,实际上反而降低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动机。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犯罪者之所以能面不改色地作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他们先找到了自以为是的理由,把自私自利的行为合理化,借着说服自己来麻木良知,心安理得地做坏事。

第三个神话是:负疚感会毁坏自尊,自尊受损会使人难以自我调适而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保护人的自尊免受负疚感的侵害。

实际上,正常的负疚感和羞耻心恰恰是一种制约和修正行为的巨大力量,它能唤醒良知,使人远离恶行。

因此负疚、羞耻等负面情绪正是辅助各种正面情绪,引导人向善的必要感觉。

那种试图帮助青年人发掘自身潜力并使其对自己感到满意的无导向教育,虽然用心良苦,但却由于未能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训练而致使青年人缺少自律。

施行无导向教育多年后,我们看到学生的道德水准和学业水平普遍下降,也因此影响了社会秩序。

无导向教育法最初的倡导者们,包括罗杰斯(carl rogers)、考尔森(william coulson)、马斯洛(abraham maslow)在内,在对无导向教育方法的实践效果进行多年的观察之后,不得不宣告:这种方法不适合课堂里的学生。

60年代末,马斯洛就已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观点。

他声明:年轻人不能借此方法开发自身的潜能……他们尚未学会如何忍耐,也尚不能分辨自己和别人身上的善与恶……又无足够的知识和素养作出明智的行动,一般也缺乏不随波逐流、力排众议、择善固执的道德意志和勇气。

罗杰斯最先尝到的实验苦果是:洛杉矶地区一个规模庞大的天主教学校在采用了他的无导向教育法之后,情形变得一团糟。

罗杰斯在晚年痛心疾首地作出结论说:“应用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在课堂里教育学生,从来就不适合。

”至于考尔森,这位罗杰斯昔日的同事,今天也正在后悔不已地积极反对任何学校采用无导向教育法。

无导向教育的滥用在教育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作为对这一局面的修正,美国的另一位教育专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提出了关于“开发道德理性”的主张,一时间成为热点。

科尔伯格认为,把学生置于“道德两难问题”之中,可以激发他们确立较高的道德标准。

所谓道德两难问题,是指一种假定的道德方面较为复杂的情形,即在伦理道德层面上不容易就能作出判断和抉择的情况,学生必须通过理性思维说明(为什么在作了全面的考虑之后)会作出某种抉择的理由和依据。

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学习如何权衡比较道德的各个层次,从而获得最佳的判断能力。

这种培养道德理性教育法的一个优点是,它承认道德动机和行为有层次上的差异,例如守法的公民比不守法的公民道德水平高。

但它也允许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的道德抉择,例如当某种法律的条规违背社会正义时,则选择不服从此条规比选择服从更合乎道德理性。

道德理性教育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承认人的道德能力是可以培育和开发的,并且提供了一种实际的方法来衡量道德能力的发展水平。

然而,这种教育法也有缺点,例如它所假设的道德难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学生们可能一生中都不会面临那样的境况。

这种教育法认为,道德是复杂的,要有相当发达的智力水平才能分辨善恶;然而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遵循良知而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无论其智力水平如何。

这种教育法更为根本的错误是,它只看到知性与道德的关系,而忽视了人类心灵的另外两个功能——情和意对道德的作用。

它似乎认为,当人们从理性上知晓什么是对或错,或者能够应付某种假象的道德两难问题时内容详见,因为字数限制。

希望能帮到你哦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无事生非用英语怎么说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则用戏剧的方式成为鼓舞人民势气的辅助力量。

在剧目开始便交待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这也是戏剧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哈姆雷特》正是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引导下诞生,围绕着反对篡夺王权、为父复仇为主题,16世纪英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也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反应。

马加爵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