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写诗人放荡不羁的诗句

跪求形容放荡不羁的诗词

形容放荡不羁的诗词: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4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 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形容“放荡不羁”的诗词有哪些

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般的机遇,又想象是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

行路难

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赏析: “行路难”,是旧题。

南朝诗人、诗僧释宝月,唐初诗人等均用过此题。

用此题作诗,多用以感叹人生道路之艰难。

用此题,也是想表达同样的慨叹。

但此诗的影响力,远超前人之所作,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篇中之名作。

据资料查考,这首诗写于天宝三载(743年)。

这一年,他43岁,刚刚遭遇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大挫折。

这一年,自视甚高、认为自己有安邦治国之才的,却在“供奉翰林”的高职上被“赐金放还”了。

所谓“赐金放还”,其实就是皇上把他罢官了,只不过是说得婉转、客气些罢了。

仕途失落的他,打算离开京城,到各地漫游;同情他的朋友们安慰他,设宴为他践行。

李白面对这斗酒十千、珍馐万钱的盛宴,面对同情他的友人,拔剑拍案,起舞吟诗,向众人纵情诉说这人生道路的艰舛,诉说他在这人生道路上的上下求索,以及在失落的求索中那还在的梦想。

诗歌中,诗人让自己的情思放纵地发泄,这“天马行空” 的情思,尽显诗人放荡不羁的浪漫主义诗风的特点,读之令人过目难忘。

开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这践行宴会的盛况。

每斗“十千”钱的“清酒”,价值“万钱”的珍馐,不可谓不贵;加上有“金樽”“玉盘”装盛,就更显其金贵了。

盛宴,本来正是嗜酒的李白的至爱,友人也是投其所好,希望借此安慰失落的李白的;但李白此时的心境却是差到了极点,所以面对珍馐美酒,却放下了酒杯,扔下了筷子(“停杯投箸”),不想进食(“不能食”)。

心头“茫然”之中,他“拔剑四顾”,“舞剑弄清影”,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下面当是他舞剑时“天马行空”之所想。

首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是应题,道出了“行路难”之意。

非常明显,这是比喻的说法,说的是“渡黄河”“登太行”,其实是说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上下求索。

而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正是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阻滞。

李白少年时在四川曾随纵横家学纵横之术,一心希望能像历史上、那样参与国事,成功立业。

四十入京,得玄宗任命为“供奉翰林”参与政事,心想自此可为治国安邦贡献力量了,但他的独来独往的不羁的性格,以及他政治主张之不为当政者所喜欢,最后还是被“赐金放还”了。

这两句比喻,道出的正是李白这段在人世间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经历。

也反映了李白此时心中的失望。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则是诗人对自己将要进行的漫游的情景的幻想:“渡黄河”不行,“登太行”无望,唯有让自己清闲些,让自己“闲来垂钓碧溪上”,让自己去做“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白日梦了。

但是,这两句却也说明了,他的对前路的求索并没有绝望,他的梦还在,在失望之中还是心存希望的:他希望在“闲来垂钓碧溪上”时能像姜太公那样遇见周文王;又能像伊尹“忽复乘舟梦日边”那样遇见商汤,于是重新上路,继续自己的人生事业的寻觅。

——这是在失望中依稀尚存的希望。

然而,这希望毕竟是梦;稍为定神,他又回到艰难的现实面前来了:“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正是他对艰难的现实的慨叹:我们从这慨叹中,仿佛看到了诗人在纵横交错、不知所向的“多歧路”上,彷徨无望地站立着,在呼喊: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啊(“今安在”),

哪儿才是我该走的出路呢

——这几句,又回到“行路难”的主旨上来了。

失望又爬上他的心头了。

但是,李白是个始终都有梦的、不愿意让希望之梦消失的诗人。

尽管他现在是站在“不知所向”的歧路上,但是他还是想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通衢大道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正是他那辉煌的梦的写照:他想到了广阔无边的“沧海”,想 “云帆”在这广阔无边的“沧海”中“长风破浪”,最终驶达对岸的美好前景。

——这是诗人对自己的安慰,也是对友人对自己的慰藉的回答: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他是不会畏惧“行路难”,是会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前程的。

在这首诗中,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错杂于诗行之中,感情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我们从中既看到了他在行路中进退失据的彷徨,看到他强烈的苦闷与愤郁不平,但也看见他不甘自弃,觅路前行的努力。

诗歌的思路是既渡河、又上山、还入海,时而梦想联翩,时而脚踏实地。

总之,诗歌如此的天马行空,浪荡不羁,尽显其浪漫主义诗风的锋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有抱负的诗人及其诗句

李白 太熟悉了 就不介绍了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列的名句都是表现他们抱负的句子)王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不济 命运多舛”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于龙以诗文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今存有《王子安集》。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根据杨炯的《王勃集序》。

上面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岁。

据此推断,王勃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另一种说法根据王勃自己写的《春思赋》:“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咸亨二年即671年。

据此,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

现在大多数学者多以后一种说法为准,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

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此据《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 于公元184年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

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10万军队,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并于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

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于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又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为“武皇帝”。

刘禹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也称“刘白”。

有《刘梦得文集》(又称《刘中山集》)传世。

以永远的唐诗宋词为中心内容结合学过的唐宋诗人风格和经典诗句,以及自己的感悟,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唐诗宋

听着溪水琤琮,翠叶细语。

流水轻轻的一个波纹,把我的思绪荡到那林深旖旎处。

“夜来风竹敲秋韵”,一股生机和凉意弥漫开来,微微掀起那个白袍男子的衣带。

画面一转,一轮皓然璀璨的明月悬挂天际,春风涤荡着万物,万籁俱寂。

“月夜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无比美好的宋词带给我们的是隐世的淡然超脱和凄楚的婉转哀啼,“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致流芳千年。

宋词,便如千折百褶的一湖春水,哀而不伤。

亦如一杯香茗,苦而不涩,妙趣无穷。

徐徐摊开山水墨画,又不禁想起了那个放荡不羁的唐寅,忆起了唐诗。

“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隐约可以望见灼灼桃花间,一人一手倚花锄,一手拎酒壶的珵然模样。

可谁又知道他狂放深处的一丝辛酸,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他经一生风雨,方醉生梦死,不愿做一个独醒人罢了。

须知人生苦短,何必烦添忧愁,或许我们不用如此。

只需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抚摸着泛黄书卷上那几个霸气十足的小楷——古诗词精选。

我敛敛心神,笑笑不语。

梦随风万里,寻狼去处。

追随着唐诗宋词,直至到他的永远。

【希望有所帮助】

诗人李白最放荡不羁吗

,和他的身世与性格。

本不是中原人,又喜欢到处游山玩水,性格放荡不羁,喜好饮酒,所作的诗也没有谋管近利的味道,大多喜欢借大自然来寄托感情。

故给人一种浪漫之风。

我想了解一些婉约派的的诗人 以及他们写的一些诗 李清照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婉约派:柳永《雨霖霖》语言明畅通俗,多用口语,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庸俗。

秦观 《鹊桥仙》等风格轻柔,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李清照 《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前期的词多表现闲适生活,妩媚风流,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低沉。

用优美的语句来描绘诗人李白的“诗、酒、剑”

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描写酒﹑月﹑剑等意象的可谓比比皆是;综观李白的人生,我们也可以看到,酒﹑月﹑剑及与之相关的诗几乎包含了他生命的全部。

因此,要读懂李白,就应该从这三个关键字入手。

月亮最富有诗意,最让他心旌摇动,才思不绝;饮酒能涤荡他胸中的块垒,消愁释怀;舞剑是他外部的摧发,个性得以张扬;所以,他写起诗来,往往落笔天外,纵横捭阖,清新俊逸,自然天成。

唐诗是诗歌的珠穆朗玛峰,而李白又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因此,可以说,李白就是巅峰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相对许多多产诗人来说并不算多,但他的诗作却熠熠生辉, “光芒万古长”。

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心路历程。

李白一生怀有远大的抱负,且积极进取,他总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从《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诗篇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就是代表。

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之下被玄宗召入长安,短暂的长安生活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济苍生”的伟大抱负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于是,难以言状的痛苦与愤懑郁积其胸。

“愤怒出好诗,情乱出文学。

”他愤怒了,感情错乱了。

于是,便有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著名诗篇。

它们或仰怀古人雄,或逸兴壮思飞,或自悲身世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

此后,李白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他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表达出了他那种酷爱自由、放荡不羁的情怀。

回归大自然,热切拥抱大自然才是他的归宿。

那奇险的山川与他那不羁的性格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完成了他傲岸人格的升华。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

诗人以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尽情地挥洒,摄人心魄。

美妙奇幻的仙境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深沉的苦闷与抑郁烟消云散,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晴天霹雳,振聋发聩。

李白是豪放的、浪漫的,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他也有反映现实主义的力作,如《塞下曲》、《战城南》、《丁都护歌》等。

他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终其一生,他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去讴歌理想的人生。

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他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

他热爱这一事业,创作是他的第一需要。

他以诗畅情,用诗呐喊。

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梦也写诗。

诗就是他的生命。

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

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进,以诗退;进亦忧,退亦忧,是那样淡泊自然。

他用生命的激情铸就了他昂扬的风采,用优美的诗篇昭示了大唐气象。

也许,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其“诗仙”的美誉实属当之无愧。

在他的诗篇中,酒、月、剑等意象为何反复出现

其实,这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

酒豪、月柔、剑烈分别体现了他的豪气、仙气、任侠气。

写诗人放荡不羁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