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诗句大全唯美
思乡的: 思乡 静夜思 【唐】 ,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
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爱国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关于思乡怀亲的诗句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语文初中所有思乡类的诗有哪些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语文修辞手称列举如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拟(又名比,衬托(分正衬、反衬),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仿词;呼告,互体,互文,回环,借代,设问,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夸张,双关,用典,谐音,象征,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喻和借喻:明喻(类别) 甲像乙(特点) 出现(主体)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比喻词)出现(喻体)晓明跑的如离弦的箭。
(例句)暗喻(类别) 甲是乙(特点) 出现(主体) 是、成为(比喻词)出现(喻体)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例句)借喻(类别) 甲代乙(特点) 不出现(主体) 无(比喻词) 出现(喻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一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二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臧克家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3.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着了火。
14.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谐音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2).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16.顶真: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可以正读,也可以倒读,但是都流利,不会不通顺
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
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
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
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
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例子(3): 秋,听说你已来到。
“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0.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1):硕鼠
硕鼠
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例子(2):天啊
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求:吴可欣《唐诗里的中国》全文,急用
1、:鹿柴空山不见人,但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祖咏:终南望馀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李白: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李白: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刘长卿:送灵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0、权德舆: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1、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3、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4、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5、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李频: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8、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0、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1、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32、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3、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4、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35、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38、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39、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0、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3、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4、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45、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6、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7、李白: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8、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0、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1、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2、韩□: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3、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4、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55、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6、顾况:宫词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57、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8、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9、刘禹锡: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60、白居易: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61、张祜:赠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62、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录”加竹头),太真含笑入帘来。
63、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64、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65、朱庆馀: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66、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67、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68、杜牧:赤壁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69、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0、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71、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72、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3、杜牧:赠别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4、杜牧:赠别二首之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5、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76、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7、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笔。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78、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79、李商隐: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80、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81、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2、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83、温庭筠: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84、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85、韩□: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86、韦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87、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88、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89、无名氏:杂诗尽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90、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1、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92、王昌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93、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94、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5、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96、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97、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98、杜秋娘: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99《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0《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所有的古诗词,要有题目、作者和内容
字数限制,只能提供一部分原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幼时记趣》作者: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剪梅作者:李清照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作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梦溪笔谈二则》作者:沈括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